工程技术应用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教育教学论坛

EDUCATION TEACHING FORUM 2018年2月

第8期Feb.2018

NO.8

工程技术应用型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7-07-28

基金项目:电气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湘教通〔2015〕274号);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6]400号,第661项);2015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立项建设项目(湘教科研通[2015]36号,第42项);2015年度邵阳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5JG05)作者简介:罗庆跃(1961-),男(汉族),湖南邵东人,硕士,教授,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一、

引言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规模逐年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绿色能源,节能降损”发展理念形成了广泛共识,电力行业对工程应用型人才提出

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

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地方高校如何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应对电力行业电子化、智能化、

低碳化引领的产业升级所带来的挑战,成为电气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邵阳学院电气工程专业1975年创办于湖南大学

邵阳分校的发配电科。经过40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覆盖电力生产和运行两大核心内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专业特色,培养了大批电力行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

才。如今正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时期的邵阳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进行专业综合改革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发挥优势资源,凝练专业特色”

的总体思想指导下,构建了符合我院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

式。实施两年来,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且成效明显。

二、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供需分析

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

“火车头”和“先行官”,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高度信息化的今天,

正经历着脱胎换骨的产业升级。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大发展

带来的电力行业对人才的大量需求,

使得电气工程专业在各地方高校遍地开办,

各具特色。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的步伐加快,行业对熟练使用工程软件进行了电力设计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激增。目前,受良好的就业前景驱动,地方高校电气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具有电气工程专业的地方高校数量也逐年递增,

地方高校电气工程专业立足于为行业基层和生产一线培

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一定位日趋明确,

但在转型过程中,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和传统观念的影

响,人才培养质量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因此分析高校与社会的供需错位点,

以指导专业综合改革的现实意义更大。

供需错位主要源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变,

受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注重课程教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薄弱,实践环节强调对理论课程的知识梳理和巩固,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教学内容与行业实践的联系。不注重技

能,一方面由于专业特点,

单纯依靠学校投入改善实践条件远远不能满足要求,

同时也会造成资源利用率的下降;另一方面师生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如专业实验课没有独立设课,对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影

响有限,往往会忽略专业实验课的重要性,

对企业实践的外延更加弱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

教学态度。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是在所处工作岗位的工程实践中逐步锻炼提高的,

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毕业生“能干什么”成为企业用人的一项重要指标。

三、立足产教融合,

构建“按需培养+特色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

发展,确保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凝聚专业特色,

我院积极调研兄弟院校和企业单位,召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研讨会,就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目标展开了深入研

罗庆跃,刘白杨,唐杰,王晓芳,

林立(邵阳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湖南邵阳422000)摘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高实践能力的毕业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用人的核心指标,实施“转型发展,产教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用”校企合作新机制。依据“社会需求+个性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以“按需培养+特色教育”的培养模式实现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电气工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8-0174-03

1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