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中医院“西学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院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疗效,增强我院西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医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中西医临床医务工作的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院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根据我院“西学中”具体部署,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在全院范围内,对西医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展开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要求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及技能,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熟练应用,从而加强我院西医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达到逐步扩大我院西医临床科室的中医药服务范围的目的。

二、培训对象

(一)在我院从事临床的西医专业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含应届毕业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

(二)在我院西医临床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

(三)在我院药事系统工作的药学专业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50学时;

(二)《中医诊断学》:50学时;

(三)《中药学》:50学时;

(四)《方剂学》:50学时;

(五)《推拿学》:30学时;

(六)《针灸学》:50学时;

(七)《中医内科》:50学时;

(八)《中医妇科》:50学时;

(九)《中医儿科》:50学时;

(十)《中医外科》:50学时。

四、培训方式

培训由院统一组织,采取集中理论学习方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师资由医院具备主治中医师以上任职资格人员进行教学和考试考核组成。

(一)理论学习。学习内容以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临床应用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临床立法方药辩证应用,中医相关文书的书写规范等。

(二)课程考试:制定“西学中”临床基础知识培训班课程表,授课结束后,按照要求,对中医基础知识进行考试;如考试不及格者,择期重新补考。

五、培训时间、地点

(一)医务科于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应参加培训人员的人员确定工作。

(二)医务科于2011年1月5日起实施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共480学时。

(三)培训每周两次,一般安排在星期三、星期四下午2:30—5:30时(如有特殊安排时间顺延1周)。

(四)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六、组织管理

(一)院医务科按照合情、合理、严格、科学的原则负责制定、实施培训方案。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由医务科负责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加强对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

(二)组织方式:培训由院医务科统一组织,采取集中学习方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由院中医各专业资深医师授课。

(三)课程考试:制订“西学中”临床基础知识培训班课程表,授课结束后,按照要求,对中医会基础知识进行考试;如考试不及格者,择期重新补考。

七、监督和考核

(一)医务科负责对本次中医基础知识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医务科负责对本班学员建立培训档案,妥善保存培训对象花名册、教

学计划、考勤记录、考试成绩及教学资料,以备检查。

(三)医务科对培训人员考核不合格者将不予结业,并组织其继续参加相应培训,直至考核合格。

(四)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应严格执行培训实施方案,确保培训质量。

医务科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2008 年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 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 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 床、1 00 床、200 床、300 床、400 床、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 倍相匹配。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整理 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相融洽的科学知识体系。 2、中医基础体系形成标志,四大经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3、金元四大家:①刘完素(河间)—火热论—寒凉派,《河间六书》 ②李东垣(李杲)—内伤脾胃学说—补土派,《脾胃论》 ③张从正(子和)—病由邪生—攻邪派,《儒门事亲》 ④朱丹溪(震亨)—相火论—滋阴派,《格致余论》 4、温病四大家:①清·叶天士——《温热论》 ②清·吴鞠通——《温病条辨》 ③清·薛生白——《湿热条辨》 ④清·王士雄——《温热经纬》 5、整体——是指联系性、统一性和完整体。 整体观念:认为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部分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整体观即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与外界环境(自然界、社会)的统一性。 (1)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①结构上: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事不可分割的(以心为主宰,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联系) ②生理上:五脏一体观、形神合一 ③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④病理上:相互影响,局部病变与整体病变 ⑤诊断上:察外知内 ⑥治疗上:局部病变与脏腑病变,治未病,五行传变 (2)整体观念·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①生理方面②病理方面 (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昼夜晨昏变化的影响、地方区域变化的影响、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3)整体观念·人与社会环境关系密切 6、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区别 症: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观异常感觉和某些病态变化):发热、咳喘。 体征:能被觉察到的客观表现:面黄、目赤、脉数。 证:指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含病因、病位、病性和邪正盛衰变化),是确定治法、处方遣药的依据。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如感冒、痢疾。 7、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8、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9、辨证和论治的关系——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和具体实施。通过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是否准确。故辨证和论治是疾病诊疗中相互联系而不分割的两个方面。 10、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和阳,既可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以代表同一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而制定,旨在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本标准对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建成标准、设施配置等均做出了消息规定。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三章建筑面积指标与建筑标准 第四章选址、用地与总平面布置 第五章设备配置 第六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附录中医医院基本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知名老中医名录

第一批全国500名老中医名单(含第二批,第三批)之广东 在指导老师合计:59 人 序号姓名批次省市单位专业 1何炎燊1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 2林品生1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分院中医科 3钟明远1广东省平远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4周伯康1广东省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医科 5周瑞石1广东省 6刘明1广东省 7刘佥1广东省 8梁剑波1广东省广东省肇庆市中医院中医科 9冯耀南1广东省中医科 10邱志楠2广东省广州医学院一附院中医科 11邱健行2广东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科 12罗致强2广东省中山大学附一院中医科 13骆继杰2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中医科 14王孟庸2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中医科 15郑志道2广东省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医院中医科 16夏洪生2广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17陈一鸣2广东省汕头市中医医院中医科 18孙外主2广东省 19黄火文2广东省 20杨守玉2广东省中医科 21孙康泰2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22靳瑞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医科 23黄春林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 24李丽芸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 25邓晋丰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 26余绍源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 27邱健行3广东省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科 28刘伟胜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 29彭胜权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30禤国维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科31陈纪藩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32王士贞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33丘和明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34许鑫梅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35赵立诚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36周岱翰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中医科 37陈全新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38刘庆思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科 39梁冰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 40罗笑容3广东省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科 41崔学教3广东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科

西学中中医基础学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 、单选题 1(2.0 分)下列脏腑中与二便的排泄均有密切关系的是() A)膀胱B)胆C)肺D)肾参考答案:D 2. 过逸与瘀血停滞均可出现的病理变化是() A)气机不畅B)阳气不振C/申气衰弱D)变幻多端参考答案:A 3. 大肠功能失常,可直接影响() A)肾失气化B)肝失疏泄C)肺失肃降D)脾失健运参考答案:C 4 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阴阳水火互济互制关系的是() A)心与肺B)心与肾C)肾与肝D)脾与肾参考答案:B 5. 下列哪项属于奇恒之腑() A)胃B)小肠C三焦D)胆参考答案:D 6. 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土”?() A)目B)舌C)口D)鼻参考答案:C 7. 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征是() A)损伤阳气B)阻遏气机C)粘腻重浊D)凝滞吸引参考答案:A 8. 水谷之精的大量丢失,主要是由于() A)肾气虚衰B)脾气虚衰C)元气不足D)心气虚衰参考答案:B 9. 脾主运化是指() A)运化水湿B)运化水液C)运化食物和水液D)运化食物参考答案:C 10. 《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D)辨证论治参考答案:B 11. 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参考答案:A 12. 肺主治节是指() A)肺主气的调节作用B)肺主宣发和肃降的调节作用C对肺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参考答案:C 13. 逸出脉外的血称为() A)瘀血B)离经之血C)坏血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 14. 下列哪项不属于肺气宣发的具体体现() A)排出体内浊气B)输布卫气于体表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使全身的血液会聚于肺参考答案:D 15. 由父母遗传的生命物质,称之为() 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肾精D)生殖之精参考答案:A 16. 足、手阴经交接于() A)头B)胸C)腹D)手参考答案:B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与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 加强与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 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就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与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 就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 也就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 ; 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 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就是的原则, 达到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分区明确, 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 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 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 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突出中医药特色, 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 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与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 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 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与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 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 并留有改造与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 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 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 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 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 按病床数量, 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 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3. 5 倍相匹配。

中医院建设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60~500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 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 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022~027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 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60床,100床,200床,300床,400床,500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35倍相匹配.具有中医专科特色的中医 医院日门(急)诊量可按专科实际日门(急)诊量做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的用房由急诊部,门诊部,住院部,医技科室和药剂科室等基本用房及保障系 统,行政管理和院内生活服务等辅助用房组成(见附录一).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室,中医传统疗法中心,大型医疗设备等项目的用房应根据需要合理 设置,建筑面积单列.

西学中 中医基础学试题

中医基础理论 一、单选题 1(2.0分)下列脏腑中与二便得排泄均有密切关系得就是( ) A)膀胱B)胆C)肺D)肾参考答案: D 2.过逸与瘀血停滞均可出现得病理变化就是( ) A)气机不畅B)阳气不振C)神气衰弱D)变幻多端参考答案: A 3。大肠功能失常,可直接影响( ) A)肾失气化B)肝失疏泄C)肺失肃降D) 脾失健运参考答案: C 4脏与脏之间主要表现为阴阳水火互济互制关系得就是( ) A)心与肺B)心与肾C)肾与肝D)脾与肾参考答案: B 5。下列哪项属于奇恒之腑() A)胃B)小肠C)三焦D)胆参考答案: D 6、下列何项归属于五行之“土"?( ) A)目B)舌C)口D)鼻参考答案:C 7。湿邪、寒邪得共同致病特征就是( ) A)损伤阳气B)阻遏气机C)粘腻重浊D)凝滞吸引参考答案: A 8.水谷之精得大量丢失,主要就是由于( ) A)肾气虚衰B)脾气虚衰C)元气不足D)心气虚衰参考答案: B 9、脾主运化就是指( ) A)运化水湿B)运化水液C)运化食物与水液D)运化食物参考答案: C 10、《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主要反映了() A)人体自身得完整性B)人与自然环境得统一性C)人与社会环境得统一性D)辨证论治参考答案: B 11、人体中最根本、最重要得气就是( ) A)元气B)宗气C)营气D)卫气参考答案: A 12、肺主治节就是指() A)肺主气得调节作用B)肺主宣发与肃降得调节作用C)对肺生理功能得高度概括 D)肺协助心调节全身血脉作用参考答案: C 13.逸出脉外得血称为( ) A)瘀血B)离经之血C)坏血D)以上都不就是参考答案: B 14。下列哪项不属于肺气宣发得具体体现( ) A)排出体内浊气B)输布卫气于体表C)将津液输布全身,外达皮毛D)使全身得血液会聚于肺参考答案: D 15.由父母遗传得生命物质,称之为( ) A)先天之精B)后天之精C)肾精D)生殖之精参考答案: A 16、足、手阴经交接于( )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

中医基础理论——第七单元病机 细目一邪正盛衰 要点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实的病机:主要是指以邪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应。邪气和正气都比较强盛。 2.虚的病机:主要是指以正气亏虚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应。 3.虚中夹实 指病理变化以正气虚损为主,又兼夹实邪结滞,从而形成正虚邪实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4.实中夹虚 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不足,从而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理状态。 5.真虚假实 即“至虚有盛候”,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 6.真实假虚 即“大实有羸状”,指“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邪正盛衰总结 证例 实腹中胀痛,大便不通,水肿等 虚神疲乏力、动则气喘、畏寒怕冷

实中夹虚高热伤津 虚中夹实脾虚水肿,气虚血瘀 真虚假实气血不足导致的闭经 真实假虚大便不通导致的热结旁流 要点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疾病好转和痊愈。 2.邪胜正衰:疾病恶化甚至死亡。 3.邪正相持: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 4.正虚邪恋:疾病处于缠绵难愈。 5.邪去正虚:邪气被祛除,正气被耗伤而虚弱,有待恢复的病理过程。细目二阴阳失调 要点一阴阳偏胜 1.阳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性病理变化。 “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 2.阴偏胜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性病理变化。 “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 要点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性病理变化。 2.阴偏衰 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液不足,宁静、滋养作用减退,阴不制阳,阳气相对有余的虚热性病理变化。 要点三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 要点四阴阳格拒 1.阴盛格阳 阴盛格拒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寒假热证。 2.阳盛格阴 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其证候为真热假寒证。 要点五阴阳亡失 1.亡阳 2.亡阴 阴阳失调总结 阴阳证型 阳偏胜实热

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2017)

2017二级中医医院设置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在80张至299张。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皮肤科、中医针灸科、推拿科。其中,中医内科、外科各设二级科室3个以上;设中医或中西医结合重点专科2个以上;设有综合加强监护病房,手术室要有复苏室。(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含西药房、中药房、煎药室等)、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血库(可与检验科合设)、营养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功能科室(含心、肺电生理)。(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三)其他科室:医务科、信息科(含病案室、统计室)、质量控制科(含院内感染控制)。

三、人员 (一)医院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在二级医院从事临床工作5年以上,身体健康并能亲自主持医疗工作。 (二)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88名卫生技术人员。所有医生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三)每床平均至少配备0.4名护士,其中至少有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名。所有护士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并经执业注册。 (四)一级临床科室和重点专科的主任必须是相应专业的主任医师;二级科室的主任至少50%是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药剂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病理科等医技科室正高职称的卫技人员占25%以上。 (五)本科以上学历人员的比例和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的比例均不低于60%。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院人员比例不低于8%。 (六)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七)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 四、选址 (一)二级综合性医院所在社区的服务人口为30万—50万人。

传统疗法中心)

传统疗法中心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中心(下称“中心”)是全国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亲自题词和积极倡导下创办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和保健于一体,汇集全国名老中医、各派名家和民间的多种传统中医外治法,是具有独特的临床疗效和中医特色的诊疗中心。 “中心”副主任陈秀华副教授是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广东省针灸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委员。“中心”积极引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百项诊疗技术和推广项目,如石学敏院士“中风单元疗法”、薄智云院长“腹针疗法”王文元教授“平衡针技术”(含平衡针灸、火罐、推拿、药浴和膳食等技术)、赵时碧所长“雷火灸疗法”、陈日新教授“热敏灸疗法、施安丽教授“砭术综合疗法”、刘剑锋教授“掌诊掌疗技术”、俞云教授“切脉针灸技术”等,积极挖掘开展“灵龟八法”、“董氏气穴疗法”等特色疗法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哮喘、过敏性鼻炎、颈腰椎病、睡眠障碍、神经性耳鸣、乳腺增生、不孕症等各类常见疾病及疑难病。 此外,“中心”还开展如中药熏蒸、中药浴足、药膳膏育、中医五音和情致疗法等各类特色疗法、针对各种慢性疾病和亚健康状态进行综合调养和干预治疗,体现传统医学“治未病”、“防重于治”、养生保健和健康调养的学术思想。 “中心”开科以来,得到各级领导和全国名老中医的大力支持和学术指导,卫生部高强部长、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佘靖局长、国家中医药局于文明副局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李振吉副会长等各级领导先后到中心视察,邓铁涛、吉良晨、周仲瑛、张学文、罗金官、石仰山、孙树椿、薄智云、王文远、俞云、焦顺发、王岱、陈日新、施安丽、刘剑锋等全国名老中医和专家学者先后到中心学术指导和带徒。 “中心”在大德路总院和芳村分院均设有特色门诊,拥有特诊室一间,腹针门诊一间,传统治疗室六间,灸疗室2间,按摩室2间,情志治疗室1间,砭石养生房1间,中药熏蒸间6间,足疗室3间,其中含中药熏蒸床8张,中药熏蒸椅1张,全身中药蒸汽仓2台,其中针灸治疗床44张,按摩床7张,足疗椅17张。 开展的特色疗法 针刺类 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继承祖国传统医学和结合现代医学对经络的研究成果、经过20多年的反复临床实践整理出来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新的针灸方法。腹针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尤其在颈肩腰腿痛,失眠,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慢性疾病、疑难病方面有独到的疗效。 平衡针灸疗法 “平衡针灸疗法”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全军平衡针灸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王文远教授所发明的特色技术。临床治疗疼痛领域(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风湿、类风湿等)、骨伤软伤运动损伤领域(全身各部位的软组织损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腰间盘突出、莱姆病、面瘫后遗症、脑血管症等常见疾病、多发病、疑难病,常常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切脉针灸疗法 “切脉针灸疗法”是俞云教授经过四十年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常见病、疑难杂症和癌症的治疗方法。尤其在治疗癌症的患者,就好像拔刺、洗涤污秽、解开绳结、疏决河道一样,俞云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找到了久病可救治的方法和规律,无论多久的疾病,都是可以治愈。切脉针灸是运用中医理论,以及中医切脉辩证与针灸治疗技术的结合配合中药来提高疗效的治疗手段,经过西医现代化设备的检查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的方法。 临床观察过对食管癌、肝癌、肺癌、胆囊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直肠癌、鼻咽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都有很好的疗效。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 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 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 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 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 教材特点: 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 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 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 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 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 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特点介绍; 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 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 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00元。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 二、中医学的概念 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 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②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学习中医学各门学科的基础。 2、几点说明: ①发源于中国的古代,历史悠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如它的医学术语、生命力、丰富的经验、丰富的医学文献、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等。更新性不快。 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世界医学的一大贡献;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中医学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它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 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 ④在当今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正在世界上产生日益扩大的影响。 三、中医学发展概况 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1、商周时期:萌芽时期 《周礼?天官》医学分科的记载:“食医、疾医、疡医、兽医”。 2、春秋战国时期: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黄帝内经》 ①《黄帝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四大经典之一),简称《内经》。 作者:集体之作。 意义: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标志着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它对医学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还奠定了中国传统营养科学的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②《难经》 四大经典之一,是对《黄帝内经》的补充和发展。 3、两汉时期:中医学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①《伤寒杂病论》 作者: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 意义:确立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并且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为临床医学及方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后世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本书。《伤寒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的纲领。《金匮要略》确立了脏腑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中医营养学的贡献。 ②《神农本草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简称《本草经》、《本经》。 作者:不详 意义:为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主要内容:药性理论;收载药物365种。 4、魏晋隋唐时期:中医学不断发展与完善 ①《脉经》 1 / 22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 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卫办规财发[2008] 122 号 2008 年 6 月21 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医医院的建设,提高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建设标准。 第二条本建设标准是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科学决策和合理确定项目建设水平所提供的全国统一标准;是审批、核准中医医院建设项目的依据;也是有关方面编制、审查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监督检查整个建设过程的重要依据。 第三条本建设标准适用于建设规模在 60~500 张病床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可按其建设规模大小参照执行。 第四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必须遵循国家经济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方便病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分区明确,为患者营造安全、便捷、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第五条中医医院的改建、扩建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设施,认真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我国国情出发,结合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兼顾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突出中医药特色,弘 1 / 17

扬中医药文化。 第六条中医医院的建设,应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的规定,坚持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区域卫生规划和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中医医院建设应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工程投资应统筹安排,中医医院建设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 第八条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一次建成,并留有改造和发展余地。 投资确有困难的可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 第九条中医医院的建设除执行本建设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建设规模与项目构成第十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应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卫生资源、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以拟建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区域人口数确定。 每千人口中医床位数宜按 0. 22~0. 27 张床测算。 中医医院建设应立足于改扩建为主,在现有床位能满足正常业务需要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宜增加床位。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的建设规模,按病床数量,分为 60 床、1 00 床、 200 床、 300 床、 400 床、 500 床六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的日门(急)诊量宜与所设病床数的

中医院“西学中”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中医院“西学中”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班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我院以中医诊疗为主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诊疗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医疗效,增强我院西医专业技术人员中医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促进中西医临床医务工作的融合与协调,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院医疗保健服务中的引领作用。根据我院“西学中”具体部署,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目标 在全院范围内,对西医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展开中医基础知识培训,要求培训结束后培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及技能,并且在临床实践中熟练应用,从而加强我院西医人员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达到逐步扩大我院西医临床科室的中医药服务范围的目的。 二、培训对象 (一)在我院从事临床的西医专业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含应届毕业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人员)。 (二)在我院西医临床科室工作的护理人员。 (三)在我院药事系统工作的药学专业人员。 三、培训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50学时; (二)《中医诊断学》:50学时; (三)《中药学》:50学时; (四)《方剂学》:50学时; (五)《推拿学》:30学时; (六)《针灸学》:50学时; (七)《中医内科》:50学时; (八)《中医妇科》:50学时; (九)《中医儿科》:50学时;

(十)《中医外科》:50学时。 四、培训方式 培训由院统一组织,采取集中理论学习方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师资由医院具备主治中医师以上任职资格人员进行教学和考试考核组成。 (一)理论学习。学习内容以中医基础知识、中医临床应用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等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临床立法方药辩证应用,中医相关文书的书写规范等。 (二)课程考试:制定“西学中”临床基础知识培训班课程表,授课结束后,按照要求,对中医基础知识进行考试;如考试不及格者,择期重新补考。 五、培训时间、地点 (一)医务科于2010年12月31日前完成应参加培训人员的人员确定工作。 (二)医务科于2011年1月5日起实施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共480学时。 (三)培训每周两次,一般安排在星期三、星期四下午2:30—5:30时(如有特殊安排时间顺延1周)。 (四)培训地点:四楼会议室。 六、组织管理 (一)院医务科按照合情、合理、严格、科学的原则负责制定、实施培训方案。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由医务科负责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加强对参加培训人员的管理。 (二)组织方式:培训由院医务科统一组织,采取集中学习方式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培训,由院中医各专业资深医师授课。 (三)课程考试:制订“西学中”临床基础知识培训班课程表,授课结束后,按照要求,对中医会基础知识进行考试;如考试不及格者,择期重新补考。 七、监督和考核 (一)医务科负责对本次中医基础知识培训项目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医务科负责对本班学员建立培训档案,妥善保存培训对象花名册、教

中医基础理论 病机部分习题

第七章病机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正气强弱主要取决于: A.气候因素 B.地域因素 C.饮食习惯 D.生活与工作环境 E.体质与精神状态 2.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以下哪个角度来认识: 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 3.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A.邪气强盛 B.正气不足 C.邪胜正负 D.正虚邪不胜 E.正胜邪衰 4.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邪气 B.正气 C.地域因素 D.饮食习惯 E.生活和工作环境 5.疾病复发的首要条件是: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除 E.饮食不慎 6.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 A.劳复 B.正气 C.食复 D.药复 E.复感新邪 8.并病是指: A.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 B.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C.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D.寒证未罢又见湿证 E.气血两燔 9.合病是指: A.感受寒邪和湿邪而发病 B.感受湿邪和热邪而发病 C.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 D.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E.表证未罢,又见里证 10.“重感冒”指: A.新感病邪 B.过于劳累 C.正虚未复 D.邪未尽复感邪 E.肺卫同病 1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气郁化火 D.瘀热在里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1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 1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 一、床位 住院床位总数300张以上。 二、科室设置 (一)临床科室:至少设有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针灸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眼科、推拿科、耳鼻喉科; (二)医技科室:至少设有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消毒供应室、营养部和相应的临床功能检查室。 三、人员 (一) 每床至少配有1.0名卫生技术人员; (二) 中医药人员占医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60%; (三) 临床科室主任必须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中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的中药师和相应的检验、放射等技术人员; (四)工程技术人员(技师、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 (五)临床营养师不少于1人; (六)每床至少配有0.3名护士。 四、房屋 每床建筑面积不少于45平方米。 五、设备 (一) 基本设备: 心电图机自动洗胃机 给氧装置电动呼吸机 多功能抢救床心电监护仪 无影灯麻醉机 麻醉监护仪手术器械 荧光显微镜尿分析仪

气血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 酶标仪电冰箱 离心机分光光度计 超净工作台肺功能仪 X光机移动式X光机 膀胱镜纤维胃镜 电检眼镜裂隙灯 直接喉镜动态心电图机 妇科检查台骨科牵引机 石腊切片机冷冻机片机 高压灭菌设备各尖针具 药品柜人流吸引器 电动吸引器 B超 心脏除颤器纤维结肠镜 万能手术床乙状结肠镜 针麻仪鼻咽镜 血球计数器多普勒成像仪 钾钠分析仪牙科综合治疗台 恒温箱紫外线杀菌灯 干燥箱电针仪 分析天平中药煎药设备 洗衣机 (二)病房每床单元设备: 床 1张 被子 1.2条 被套 1.2条

枕头 2条 床头 2个 床头柜 1个 床垫 1.1条 床单 2条 枕套 4个 病员服 2套 (三)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其他设备。 六、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并成册可用。 七、注册资金到位,数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确定。

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学习总结

广东省中医院进修学习总结 ——病人至上,真诚关爱 周辉 首先感谢院领导给我提供这次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专业骨科。一年的学习,使我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收获还是观念上的改变。我决心要把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并在工作中影响和带动同事们,使我们医院的骨科工作更上新台阶。现将我的进修经历及一些发自内心的体会在此向院领导汇报如下: 一、医院的价值观: 开始来到医院的时候,每天看到门诊络绎不绝病人,住院病人人满为患,甚至有些病人宁愿住宾馆等待住院手术,我不明白为什么省中医能得到广大民众的高度信任,年门诊量650多万人,年收治病人5万多人次,年手术台数约2万多台次的铁杆患者,住院病床需要提前预约,甚至有连续几代非中医院不看病的家庭,而且为什么有来自国内外络绎不绝的学习者和参观者奥秘之所在。他们靠什么来吸引病人呢?答案就是他们始终坚持病人至上,真诚关爱。 2、优秀的团队: 骨科分三个病区:脊柱专科、创伤骨科、关节与骨病专科,其中脊柱专科、关节与骨病专科是国家重点科室,拥有全国名老中医黄宪章、邓晋丰、严大波及林定坤、刘军学术带头人,每个病区拥有2~3名主任医师,3~4名副主任医师,名老专家每周定期科室查房;三个科室共拥有135张病床,年手术量大约2000台次,业务收入大约7000万元。 ...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在甘肃省卫生厅牵头下由科主任派遣,我到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九个月。工作4年来,能获得这样一个机会,暂时抛开忙碌的临床工作,到这所国内顶尖中医院学习,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件幸事。9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通过这次进修学习,使我开拓了视野,拓宽了思路,改变了理念。现将进修学习情况以及收获体会总结如下: 一、科室及开展业务诊疗情况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内分泌科拥有多名优秀的中西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正高二名,副高三名,中级四名,博士后二名,博士两名,硕士四名。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关节病、痛风、内分泌性高血压、肥胖症等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该科开展多种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早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全面防治糖尿病心、脑、肾、眼、足等并发症,其中糖尿病周期神经病变优化治疗临床路径已列入国家级研究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年专科门诊量达近1万人次,年收治病人约600余人,疾病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3%以上。同时该科在甲状腺、肥胖症、代谢综合征以及肾上腺和垂体—下丘脑疾病等其他内分泌代谢病方面也有其诊断优势及治疗特色。 二、规范的管理制度,严谨的治学精神 该院具有规范的住院医师培养制度与优良的中医传统,毕业后参加工作医师开始住院医师培训,周期为5-6年,后担任内科总值班,负责常规会诊及指导住院医师,以后还要接受专科培训直至最终定科。该院的内科住院医师是归属大内科的统一支配,他们必须轮转每一个科室,其中中医传统疗法中心、急诊科必须轮转半年以上。每个科室有固定的培训计划,住院医师根据自己情况请主治医安排讲座。我在内分泌科期间科室开展学习项目有:1.晨会学“经典”:进修期间我深深的体会了学习讨论中医理论与钻研中医古籍的氛围。每日晨会集体学习“四大经典”。魏华主任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段落,集体学习、讨论,结合于临床。 2.老专家定期指导临床工作:每周四上午范冠杰主任查房,指导开展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并定期请傅祖植教授指导疑难复杂疾病的诊治。 2.中医病案讨论:每月针对住院的疑难或典型病例最少开展一次中医病案讨论,要求科室每位医生积极准备、查阅古今诊治方法并发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