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保险资料

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或达3600亿四模式各有利弊2015-04-20 05:24:21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互联网+”无疑是2015年各个行业的热门话题,金融圈亦如此。近年来,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处于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之中,而互联网的兴起和其所具备的优势,正好契合了金融改革的需要。借此东风,互联网也迅速渗透到了金融行业。

从年初国内知名券商发布《下一个十倍的大风口——互联网保险》开始,资本市场对互联网保险股的追捧也是趋之若鹜,互联网保险市场迎来了无限的想象力。那么“互联网+”保险会为行业带来哪些改变,究竟未来又会孕育出怎样的投资机会呢?

大势

“互联网+保险”四种模式各有利弊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 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互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互联网+”随即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近年来,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金融行业处于大刀阔斧的改革中。互联网的兴起和其所具备的优势,正好契合了金融改革的需要,互联网迅速渗透到金融行业,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运营模式。

不过,金融领域的各个子版块被互联网渗透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目前在银行、证券、保险三大金融领域中,银行、证券由于金融改革力度较大,最先受互联网冲击,如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证券互联网经纪业务等早已野蛮生长。

受到牌照管理严格控制的保险行业,则触网过程中有些滞后。但是,随着国家在最高层面确立“互联网+”的行动方针,保险行业也正在被互联网快速改变。

数据显示,2014年互联网保险累计实现保费收入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对全行业保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9%。互联网保险平台正加快行业的布局脚步。

就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公司已有经营模式来看,大致有四种,分别为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电商平台、专业第三方保险中介平台、专门的网络保险公司。

国内大型保险集团基本都拥有了自己的网络销售平台,如中国人寿的“国寿e家”、中国平安保险的“网上商城”、“万里通”,以及泰康保险的“泰康在线”等。

就电商平台来看,目前淘宝、苏宁、京东、腾讯、网易等由商平台均已涉足保险销售。按照险种分类,主要涉及有汽车保险、意外保险、健康医疗保险、少儿女性保险、旅游保险、财产保险、投资型保险等大类。

第三方保险中介平台则不属于任何保险公司,是由保险经纪公司、保险代理公司等保险中介及兼业代理公司建立的网络保险平台,提供保险服务。目前行业内知名度较高的平台主要有优保网、慧泽网、中民保险网等。而具有保险牌照的专业网络保险公司目前也仅有在2013年成立的“三马”保险——众安在线一家。

相比较而言,这四种模式也各有利弊。保险公司虽然具备产品设计能力和牌照优势,但是自建网络平台缺乏流量优势。电商平台和专业第三方保险销售网站虽然具备流量优势,但是由于没有保险牌照,又缺乏产品设计能力。目前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虽然具备牌照和流量优势,但是营业范围较窄,目前仅局限在保证金责任保险方面。

行业

颠覆传统营销思维与营销渠道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互联网金融对保险业的冲击,“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加快,对保险销售的客户体验带来了极大冲击,客户对于销售过程复杂和服务质量不好的体验后果,将会加速体现出来,进而倒逼保险公司做出巨大改变”。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保险业已展开了一轮“移动互联网式”的销售流程改造。如平安保险推出的一站式移动展业平台,依靠这一平台,可将保单生效时间从平均5天减至15分钟。3年前,友邦中国也开发了一套基于“保险互联网化”开发的集销售、服务、客户管理于一体的一站式终端。而诸如此类尝试已在行业内屡见不鲜了。

“互联网会对整个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影响,这点毋庸置疑,未来传统保险产品中很复杂、难懂的法律条款将会越来越简化。”蔡强说。

事实上,过去20年,保险公司保费增长和资产扩张,也正式得益于产品创新和渠道拓展,尤其是人身保险,渠道对于保费的贡献至关重要。正是如此,也催生出一个至今行业内仍深入人心的理念:保险是推销出去的而不是卖出去的。

不过,时至今日,在保险与互联网的亲密融合下,由互联网引发的初期渠道之争也将逐步转化为更深层次的模式之变。

“过去行业一度认为保险产品因为条款晦涩难以在线上大规模推广,但恰恰如此,这说明未来互联网保险存在巨大潜力。互联网保险销售的过程就是聚揽人气、由量变到质变累积的过程。”有着多年保险从业经历的高先生表示,初期人们或许还认为,互联网保险只是保险销售的渠道,对互联网渠道的争夺仅仅是渠道之争;但当互联网保单销售成为保险销售主力渠道,到那时,就会彻底颠覆了消费者和经营者的理念。

一直以来,无论是代理人队伍、银行邮政代理网点,还是专业的保险代理公司、经纪公司、兼业代理,以及网络电商平台销售的网络保险,从本质意义上看,这些销售模式和销售主体与保险公司并没有所有权上的归属。这种营销模式的变化,使得保险公司由营销主体转化为产品提供商。

数据显示,2012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12757.74亿元,占当年全国总保费收入的82.4%。保险中介在保险公司营销中扮演了非同寻常的角色。但即便是受市场追捧的互联网保险,目前仍然停留在渠道的层面。虽然传统中介渠道贡献了全行业82%以上的保费,但是光鲜数字背后却掩盖着增长的忧虑。过去10年依靠渠道扩张的路径,已经很难推动保费的快速增长,传统保险渠道对保费贡献后劲明显不足。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这是因为一方面传统的代理网点开始减少,另一方面优势公司早期开展的网点面临其他公司渠道的争夺。而“互联网保险正是在上述营销渠道遇到瓶颈,社会科技进步基础上衍生的新业态。”平安证券分析师檄文超认为,从趋势看,互联网保险要做的事情就是颠覆,颠覆传统的营销思维和传统的营销渠道,甚至是取代人工销售行为。

展望

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

5年内有望达3600亿

那么未来互联网保险的市场空间究竟有多大呢?檄文超认为,未来互联网保险将从两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现有存量保险市场,互联网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渠道介入其中,占领渠道份额。另外则是开发新型保险市场。“经营互联网保险的公司,可在某一垂直业务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大数据,设计并销售新型的保险产品,由于其涉及的场景很多,所以成长空间很大。”

虽然近年来我国保险行业保费增长有所放缓,但保险行业的发展空间依然很大。数据显示,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等相比,我国无论是保险密度(人均保费)还是保险深度(保费/GD P),均相差2—4倍。

根据平安证券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互联网保险比较容易覆盖的险种是产险。“假如未来5年现有的产险产品保费每年增长15%,则2019年产险保费有望达12150亿元,若互联网保险可覆盖其中30%的市场份额,则市场空间就是3645亿元。”

同时,檄文超也指出,互联网保险未来还将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保险公司会在产品设计上加以改进,开发更多容易在网上销售的保险产品进行推广;同时,互联网保险公司具备向保险上游延伸的潜质,未来互联网保险公司可能反向收购保险公司或者申请保险牌照。

对此,也有业内权威人士表示,互联网保险的取胜之匙最终还取决于保险自身,而不是互联网,后者只是工具,只有做好专业、做好产品,惠及客户才是硬道理。蔡强也认为,保险属于金融服务行业,而不是一个金融产品销售行业,所以保险依旧需要回归到行业自身定位,那就是专注在以服务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导向上。

链接

第三方互联网保险

销售平台更具优势

在目前国内互联网保险的四种运营模式中,第三方互联网销售平台相对保险公司自建网络平台,具有更高的流量,发展互联网保险也更具优势。因此,市场认为,未来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巨头或将从这一类别中诞生。

焦点科技:外贸B2B转型供应链金融+互联网保险

在互联网保险B2C业务领域,焦点科技的个案无疑具有行业借鉴的价值。焦点科技成立于1996年,是国内较为领先的综合型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商。据了解,该平台现已成为全球采购商采购中国制造产品的重要渠道。

2011年,焦点科技自主投资建立了互联网保险代理公司“新一站保险”,同年收购互联网保险经纪公司“慧择保险”,目前持有慧择35.02%的股权。

资料显示,焦点科技在2011年开始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虽然保险业务收入绝对额不高,但增速迅猛,2012年保险业务收入989.35万元,同比增速高达2128%,2013年保险业务收入2675.81万元,同比增速170%。

而慧择保险经纪公司总部位于深圳,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排在前列的第三方保险电子商务平台。

京天利:从移动信息服务领域跨界互联网保险

除了上述案例中的通过建设平台或收购小型第三方平台跨界互联网保险外,也有依靠丰富金融行业客户服务经验,来转型互联网保险的案例。

京天利是专业的移动信息应用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提供移动信息服务。该公司有丰富的金融行业集团客户服务经验。凭借长期服务金融行业集团客户及个人客户的深厚经验和技术积累,公司计划转型,开拓车联险市场,以汽车延误险为切入点,构建以提升车主最佳体验为中心的大数据服务平台。2014年底该公司汽车延保服务已经推出。目前该项业务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空间十分广阔。

众安保险CEO陈劲:互联网生态瞄准三个定位

2014-11-15 02:27:11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刘艾琳邓雄鹰

“双11”的前一天下午,上海圆明园路上的一间咖啡馆里,从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履职众安保险CEO不到半年的陈劲,卫衣裹着黝黑皮肤,独自出现在记者面前。

“服务于互联网生态,这是一切的起点。”众安成立已满一年,提及是否有明确定位时,陈劲如是回答,“第一定位是互联网生态,电商只是互联网的一部分;第二定位是直达用户的保险;第三定位则是开发空白领域的风险管理产品。”

他认为,当人们生活和交流的方式都逐渐“无线化”,并形成完整生态后,传统的风险管理需求将会同样映射到线上。“这个世界线下需要什么,线上其实就需要什么,尽管形态会不一样,但已是可想象了。”

成立以来首次应对“双11”,破亿的保单量和保费,众安做了诸多准备。一个没想到的细节是,11日早上陈赶往杭州阿里巴巴“作战室”的高速路上时,下属来信说因为资金账户数据量太大,以至于无法看到同步更新资金变化,只能第二天等最后结果。

这让陈劲想起电影“超体(LUCY)”里一句话:当路上的车快到一定极限,就看不见车本身了,剩下的只有时间。他认为互联网保险也是同理,即保险的功能足够碎片化、高速化后,互联网生态上用户交易时并不会察觉到保险的存在,但实际上,众安当天以平均每秒处理1737份保单的速度在运转。

当日破亿的保费不难预估,但捆绑电商并非万能药。陈劲意识到,开发具有互联网特性的产品是未来众安的大方向,从长远看不能只依赖一个电商平台,“而电商生态也只是众安第一定位中的一部分”。

三大定位都极具挑战性。以电商生态为例,首先要找到电商生态的“刚需”,只有这样电商平台才会调配资源支持。例如退货运费险,因为消费者购买道德风险太大,才会强制要

求参与双11的卖家必须为售出的包裹全部投保,这样才能解决逆选择风险和靠走量才能盈利的碎片化保险问题。

但正因为是一个电商生态的刚需,触及到最核心的用户体验,且阿里各电商平台的交易量仍在不断升高,所以电商很可能倾向于选择更有把控力的公司,比如当余额宝规模陡增,阿里即决定控股天弘基金。

更何况电商自身也并非都是“金矿”。现阶段大部分电商平台还都属于自身求生存、求规模状态,保险如果找不到互联网生态下的“刚需”,则很难说服生态平台全力支持该产品的上量。而规模,恰是碎片化保险的关键所在。上述分析陈劲看得很清楚,“我另有打法”。

众安的第二个定位,是做“直达用户的保险”。主要是指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工具,尽可能压缩运营、人工和中间渠道成本,最大化产品的性价比。例如不久前众安推出一系列与气象指数相关的产品。

而陈最后提到的“开发空白领域的风险管理产品”,则是较为超前的理念。这位从银行信用卡业务跨界上任的高管,考虑更多的是如同利用保险本身的风控能力,介入信用类消费和投资金融中。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风险形态正在改变,保险随之做风险分散和管理的模式也在改变。“未来保险可以从被动的处置保险到主动管理风险,从后端走到前端,甚至跨界打通金融服务的链条。”陈劲如是说。

这半年来也不断有教育、财经论坛等,“你平常想不到的”、不同行业跟众安接触,希望其能给予自身需要开发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案。

在互联网新的生态里,银行、保险等各机构的机会更加均等。“互联网保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还处于行业的初期。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

一年前的2013年11月6日,众安保险在上海复旦大学正式挂牌,注册资本金10亿元,注册地上海。共有9位股东,阿里巴巴持股19.9%,是众安最大单一股东;中国平安(601318,股吧)、腾讯、优孚控股分别以15%并列为第二大股东。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其经营范围目前是与互联网交易直接相关的企业/家庭财险、货运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以及上述业务的再保险分出业务和法律法规允许的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新风险体系的应对之道

《21世纪》:保险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风险分散工具,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风险,未来大数据甚至可以精准预判到每一个人的风险属性,某种程度上传统的保险功能将大幅减弱,而新的风险体系正在派生,对于这种变化保险人该如何应对?

陈劲:我们看到在互联网业态下,支持传统保险的几个重要支柱正在发生动摇。首先,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文明发展等因素,使得社会整体风险在变小,传统保险的市场在缩小(假设出现自动驾驶那么车险的形态就会改变)。

其次,技术的进步,可实现通过大数据的手段进行风险预测,从而风险链条被拉长,被动处置风险转变到主动预测管理风险。另外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长尾)使得小额、高频的风险管理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

既然认识到原有保险,在技术进步前提、新的互联网业态下,其根本支柱正在发生动摇,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研究新的基础架构。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然后再讨论上面的产品。

《21世纪》:那么作为一家专为互联网而生的保险公司,在全行业“触网”时代,如何与传统但极度有互联网思维的成熟保险公司,甚至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竞争?

陈劲:互联网保险要坚持服务于互联网生态的定位,这是原点。你为什么而生,你服务什么样的客户,决定于你是什么样的机构。

传统成熟的金融体系,服务于传统经济业态,其架构、理念、人员都会围绕于这一定位,如果想转型存在极大困难。机构的定位非常重要。互联网生态也一定会有与之相匹配的金融机构,那它所对应的金融机构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这个可以解释为什么1天1亿多保单众安可以做,大多数传统金融公司做不了,你的定位是服务于这个生态的,你的行为做事都是依循这个生态的需求,因此定位非常重要。

“可能冰山上面的是保险”

《21世纪》:你认为众安现阶段最需要什么,最重要的工作是什么?如何平衡保险、金融和互联网服务?

陈劲:如果用冰山的例子,可能冰山上面的是保险,但冰山下面更多的是金融和互联网。互联网保险还处在早期,在这个过程中,基础的建设非常重要。众安是一个初创公司,对机会的把握和对方向的把握是两者并重的。

就像《失控》书中提到,每个人都去寻找业务的方向,而不是由领导来决定,一线的产品经理可能更能看到业务中的机会。所以我们需做的就是把握好业务的方向和合规风险的底线,让市场来检验并进行迭代,在这个过程中沉淀下来对于基础的建设。一定时间下来,这个基础的建设会和生态成为有机的一体。

《21世纪》:之前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很多人在讨论究竟是金融互联网还是互联网金融,您怎么看?

陈劲:我认为两者根本区别,就在于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DT (Data technology)的区别。IT的思维在于吸纳资源以强大自己为主,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DT则是吸纳资源以服务大众、激发生产力为主的技术思维。众安属于后者。

互联网保险需要在互联网生态里面寻找服务的机会,而不仅仅是用互联网技术去生产金融产品。

《21世纪》:互联网会把金融的本质属性改变吗?

陈劲:金融本身的运作有它固有的专业规律,金融标准化的产品还将继续存在,但服务互联网业态的新金融机构一定有它独有的样式。比如1天处理1亿的保单,对于传统机构而言难以想象;这一量级如果通过传统IT也无法实现。互联网保险和传统机构在服务互联网生态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互补和错位。

《21世纪》:大约在2012年,金融机构引入互联网思维的讨论越发火热,金融机构也做了相当多的技术改革,并提出差异化、细分化竞争,但效果尚未明显感受到,原因是什么?

陈劲:所有金融机构一直想发展自己的特色,实现差异化。但传统技术条件下,差异化的效益无法覆盖差异化的成本,最后往往同质化。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下,使得每一个细节差异化,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也只有每一个细节差异化才可以生存。另外,只有小众,才能保持核心价值观的一致。互联网会创造出完全不一样的业态,在互联网上一个小而美的对象去对应另一个小而美的对象,在互联网上将完全成为可能。

移动互联网本质上C2B,这是它和传统最大的区别。每个人都是一团数据,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定制者。

众安保险佘磊:互联网保险+可以怎么做?

腾讯科技[微博]2015年06月03日14:11

分享

腾讯科技讯6月3日消息,众安保险运营总监佘磊今日在蓝莲花研究机构主办的“互联网金融融合与创新”高峰论坛发表演讲,他表示众安保险与很多传统保险机构将自己在传统保险领域的产品搬到互联网上去卖不同,众安是要用保险服务于互联网生态,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保险的结合,来创新出一些新的保险服务。

佘磊表示,众安保险不光要进行风险的处置,同样更多的介入到风险的管理过程当中去。他以人口密集区容易发生踩踏事件为例,讲述了众安未来打算如何

做风险管理。比如你要进入到一个已经爆发性增长的人口密集区域,很可能发生类似踩踏的风险事故时,众安可以利用已有数据为你提供风险提示服务,利用强推送的方式告诉你将进入一个相对危险比较高的区域。如果你一定要去,众安会提醒你可以买一份保险,如果万一发生意外众安还可以帮你处理。

以下是佘磊演讲全文: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的名字叫做互联网保险+,我们和传统保险机构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现在很多传统保险机构是把自己在传统保险领域的产品搬到互联网上去卖,仅仅是在网上卖保险,我们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是用保险服务于互联网生态。

我们认为保险本身就是社会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散风险、管理风险的手段。随着我们互联网+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帮助各行各业进行产业变革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面临很多的风险。这个时候我们互联网保险就是为各行各业的变革中提供保驾护航的。

众安保险是由国内领先的金融机构以及国内领先的互联网企业,包括平安保险、阿里巴巴、腾讯、携程来投资的。我们是第一家持牌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也是第一家持牌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众安于2013年10月正式开业,服务了两亿客户,第一年达到8亿的保费收入,承保保单10多亿。目前公司有三百多名员工,我们的员工构成和传统的保险公司也有很大不同,超过50%的人都是来自于互联网企业。

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自己的定位以及我们中长期的愿景,第一是服务于互联网生态的保险需求。我们认为互联网保险未来和互联网本身是一样的,它是一个非常基础的保障,帮助互联网在融入各行各业过程中去分散、解决和转移相应的风险。第二点是传统保险的互联网化,第三是互联网技术和保险的结合,来创新出一些新的保险服务。不光是保险产品,而是风险管理服务。

这是我们和传统保险做得不太一样的一点,传统保险是把自己的保险产品放到互联网上卖。而保险和互联网的结合是全方位的结合,不单单是销售环节的结合,而产品设计、定价、分销、服务以及信息系统全部进行互联网化的变革。

我们的产品和传统的产品就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更加的碎片化,更加注重场景。我们本身的定价不是相对来讲固化的数据,而是基于我们的场景实时收集数据动态的定价。分销也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卖我们的产品,而是嵌入到互联网的场景过程中,服务于场景,使用户使用某些场景的过程中购买我们的产品。这是通过互联网来重构我们保险自身的价值链。

我们怎么服务于互联网生态?这个就是我们刚才讲的第一点,我们做的是服务互联网生态的保险。这个是互联网保险+的概念,互联网加零售平台形成了淘宝、天猫等等,互联网加支付形成了支付宝等等。互联网加汽车也形成了很多汽车O2O的形态。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塑造了新的生态环境。这个结合对我们整个社会的效率的提升,对便捷性的提升是非常大的。但是这种新的结合不可避免有很多风险存在,我们就提供互联网保险服务,帮助新生的互联网生态更快更好的发展。

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淘宝,在最开始的时候解决的是互联网和零售平台的结合,解决的是购物效率的问题。在网上购物不可避免的是有风险的,比如你在网上购物看不到这个东西,只能看到图片,而图片是可以P的。你买到这个东西以后,可能和你的期望差别很大。要退货的时候,运费谁出?这就有很大的争议。买家卖家这时候都不愿意出,这种矛盾的存在其实是阻碍了互联网生态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就用保险的方式,提供一个几毛钱的运费保险产品,就可以帮助消费者解决这个痛点。如果发生了购物想要退货的情况,而且购买了运费保险的话,就由保险公司出钱承担这笔运费。这个产品极大的帮助了这个生态的健康发展。所以我们的理念之一就是用保险帮助互联网生态更快更好的发展。

刚才说的是第一个加,互联网保险加互联网生态。第二个是传统保险的互联网化,其实就是我们通过经营服务互联网生态的保险业务,也积累了很多互联网的数据、互联网产品的设计方式、营销手段等等。我们认为传统保险领域也有很多机会,通过互联网的玩法对传统保险行业、保险产品进行变革。这个互联网+是说,我们变革过程中需要加很多的合作伙伴。比如目前在健康险方面和一家社保处理社保赔款的公司合作,它掌握了很多相关的就医数据,个体的健康情况。我们和这样的第三方合作,可以把传统的保险变得更加自动化,也提升我们的风控水平。因为它可以和医院的一些就诊记录、医疗记录、历史情况结合。这方面的互联网+是用互联网保险和拥有大数据公司,拥有线下服务能力的公司进行结合,不断的优化传统保险体验。这里想强调的是我们初步的在做的是健康险,未来在车险、寿险、资产管理上都会有不同的互联网+,不同的合作伙伴把传统业务的体验做得更加互联网化。

第三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保险服务。我们在探讨和尝试的是互联网和保险结合,能不能做出一种新的互联网产品,它不光拘泥于传统保险产品进行风险处置这一项职能,现在的保险产品都是说,如果发生了问题,我用保险的产品帮你兜底,帮你承担相应的损失。那么我们想,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能不能利用这些技术和保险结合,不光进行风险的处置,同样更多的介入到风险的管理过程当中去。因为现在数据收集的便利性、实时性越来越强,我们能不能提供一种服务,在风险发生的过程中就给用户提供充分的服务来降低该项活动的风险。实在不行,发生风险以后我们再用传统保险的方式来帮他进行风险的兜底。

目前我们也在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包括集会风险提示,去年12月31号在外滩发生踩踏事件,平时从保险的角度来说是你有没有购买意外险,如果发生了不幸我们可以赔偿。今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每个人无线上网,或者是使用电信公司的记录,我们可以测量到一些区域瞬间的人口密集度的。有了这些技术,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就是说你有一个App或者短信服务,你进入到一个已经爆发性增长的人口密集区域,很可能发生类似踩踏的风险事故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你提供风险提示服务,利用强推送的方式告诉你将进入一个相对危险比较高的区域。我们也会提醒你,如果你一定要去,可以买一份保险,如果万一发生意外我们还可以帮你处理。

还有一种是对于糖尿病人的保险服务,现在糖尿病患病率还挺高,糖尿病一旦患病以后,有轻度有重度,重度可能会失明,可能会截肢。轻度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一般不痛不痒的,可能也经常忘了吃药。这种情况下,一般保险是不保的,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为患者提供保险,这不光是糖尿病恶化以后我们提供治疗失明或者治疗截肢相关的费用,我们还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根据你糖尿病的程度我们定期推送一些糖尿病保健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醒你吃药,提醒你体检,并且和医院的体检服务关联,帮你进行健康管理。

类似的场景我们还在尝试很多,我们不光是做兜底的保险产品去处置风险,我们也在尝试做一些互联网风险管理的产品,这是互联网保险+未来一块很大的市场。

作者导言:

作者试图将互联网影响下的保险创新做一番系统性的梳理与归纳,整理出一整套的套路与方法(论),以彰显Bigger Than Bigger,不难看出作者的苦心与功力。不过说实话,有些过时老套,有些痴人说梦,也有语焉不详,甚至还有牵强附会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健康元13.86+0.544.05%

?保利地产9.35+0.262.86%凑字数跑题的嫌疑。本文适合批判阅读。

酝酿一年没动笔,一方面期待能充实更多新东西,一方面希望修正之前关于互联网保险的武断。两年实践观察下来,喜的是确实新玩意儿层出不穷,忧的是仍然没有特别看到所谓“颠覆性”的、“革命性”的保险业生产力创举。或许,正如当年导致苏联结体的“休克式疗法”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一样,国家层面变革如此,落到某个行业、企业亦然。

尤其是对于起着“维稳”作用的保险业更不能太激进。用互联网来颠覆,在实践中只是《葵花宝典》里高举的那把刀,只能亮出来说“我有”,没看到有谁向下一挥。“颠覆”的标签,似乎只是用于宣传的浮躁与喧嚣。

大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渐进的螺旋式创新策略,仿佛多年前Intel的演进方式:

Tick-Tock。日有所变,身在其中不见其变。即便如此,回顾历史再看之时,却已发现日月换新天。

注意:“互联网+保险”,并不仅仅是指在互联网上卖的保险,也会涉及到一些互联网语境下,传统保险的转变。

话说聊一件事儿,只分析具体的案例的话太“浅薄”,显不出逼格。得抽象、理论化、系统化。如果跟社会经济大环境、生产力发展史挂上钩,更会立马高大上。措辞也得跟上时代,彰显“博古通今”范儿,瞬间镇住读者。

本文正准备放这个方向试试,各位可以准备砖头若干。

窃以为,近两年来保险创新发端于互联网,实为竞争催生,手段上是经营成本、获取客户之争,其本质将走向“数据”的竞争。这段加粗的文字得细细品读,看完下面长篇大论再回头来咂摸咀嚼。

保险创新这件事儿,本文将肢解为“市场”、“产品”、“沟通”三个环节来逐一剖析,其他如“购买”、“服务”、“运营”等问题,以后有闲心了再说。

首先是“市场”,也就是保险可以从哪些地方赚钱。

一、市场创新

面向新市场,是保险创新比较困难的地方。多数行家将创新的视线聚焦于保险产品本身如产品形态,容易忽略开拓新的蓝海。

其实完全可以扩大产生风险的标的的范围:从人身、财物扩大开来,比如“消费体验、情绪、感受”,甚至“人文关怀”、“投资损失”。

持续大热的“航延险”、这两年上演的“赏月险”、“高温险”、“喝高险”、“奶粉险”即属此类,甚至游走于保险边缘的“延保”亦然。可以推断,“孩子被遗弃”、“上班迟到”,甚至表哥表妹们最郁闷的“打字未保存”也可以考虑进来,各种捐款是否能落实到位,也可以让保险参与进来实现监管透明。

此类保险创新令人纠结之处,倒不是缺乏可用于评估定价的历史数据,而是很难界定到底是“创新”还是“噱头”、是保险还是赌博。两者一天使一魔鬼,本是一体两面、一线之隔,如何拿捏尺度、说服监管,比市场开发更需要智慧。千万别学人保“雾霾险”,赚的还没罚得多!

再比如,作为业余的天使投资者个人、专业的风投机构,对其投资对象能否顺利成长的预期,本身就包含了巨大的风险对冲需求,蕴含着庞大的新兴保险市场。

当然,得吸收历史教训,别像AIG为了钱啥都不看,替华尔街的坏蛋向投资人忽悠垃圾做反向保值,最后导致鸡飞蛋打。

有朋友提及大量理财类产品泛滥,究竟算不算打开新市场。这个问题非本文重点,仅说一句:传统保险关注弥补负面损失,理财保险关注正向收益,确实击中了用户的需求,是传

统保险主动求变的选择之一,但跟互联网无关,对保险公司融资需求来说无可厚非,对提高全民保障直接帮助不大。

新市场是否存在、是否有能力看得见、是否愿意放手一搏,这些挑战中,“意愿”比挖掘市场的“能力”更重要,涉及到“体制”、“文化”等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不在此探讨。

那么,如果看到了,且真心打算挖掘蓝海市场,该怎么做呢?如何面向新市场进行产品开发呢?

二、产品创新

产品是险种条款+费率,是保险计划、方案。在互联网语境下,保险产品的外延或可拓宽一些,包含交易、服务等客户接触相关的内容,比如要研究如何让客户舒服地接受的过程,也就是讲究“用户体验”。

先追根溯源,看看产品怎么来呢?

—保险产品的研发赛道

保险产品研发过程的创新,是几乎大部分保险公司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严格来说,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或者说:如何借助互联网,优化保险产品的创意和生产过程的创新,是最具挑战性之处。

以往情况下多是市场部来做这事儿,一看历史销售数据,二做内部和外部的市调,三看考核和一堆KPI。这些办法到了互联网环境里颇感无力:保险是“卖”出去的,渠道本身的利益倾向占有相当大的影响权重,无法判断在保险的购买决策中,消费者的主观意愿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而基于互联网的保险营销,则需要把“各种中间渠道的影响”剥离出来、直接研究消费者。但保险产品形态复杂、语义艰涩,消费者几乎没有办法表述清楚自己的保险需求,传统的调研样本量、时效性都跟不上互联网的要求。

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是重新定义渠道:渠道不仅仅是保险产品的销售者,也担任了保险产品的直接需求提出者、创意者,甚至参与到研发和未来的市场利益分割中,即保险产品众筹。

举个例子,据传游戏开发者与腾讯等大平台之间的分成比例是1:9(游戏开发者占1,你没看错),厚道一些的是3:7。在这个利益链条中,游戏开发者是产品经理的角色,而企鹅帝国因其海量用户,扮演了推广渠道的角色。

类似的APP STORE、各类应用市场也差不多:生产研发APP的创业者,没办法脱离各类应用市场的大推广平台,大家在链条上各居其位,没有谁能通吃整个产业链。

同理,BAT们掌控了巨大的用户入口,挟用户以令开发者,保险公司将沦为保险产品的供应商,被BAT们这些巨大的流量渠道吆三喝四。

聚焦到保险公司自己,或可找到类似的保险产品研发路径:动员各行各业的数据和用户拥有者—也就是各类网上网下的垂直门户,弄一个保险产品的应用市场,让各种门类的垂直数据拥有者自己来提出风险对冲的需求和创意,其共享出来的数据,由保险公司利用其精算

技术来评估、定价,形成商业化的保险产品后,由垂直门户们纵向、横向推广,并享受推广收益。

这种方式的优势非常明显:市场和收益看得见、摸得着,渠道几乎是现成的,营销脉络清晰,时效高、见效快,投产比可控……

保险公司甚至可以在产品形成过程中投入市场费用进行孵化,加速其成形、升级、规模化。逐步成熟后,甚至有可能形成各类风险交易所,迅速完成某个细分领域的横向占有、垄断。

此之前的类似案例,如阿里与华泰合作的退运险,主导方不是保险公司,而是渠道本身。看到苗头的泰康紧接着就出台乐业保,模式如出一辙。剩下的就是看这种模式能不能常态化、产业化,其保险产品的诞生过程本身,就是“没生产出来,就有销路的众筹”模式。

类似的案例还会有,如系出阿里的众安,最近也在干着类似的事情,据说征集了上千个创意,再拿出10个来全民公决。其背后还有什么或可猜想,分析下来不难看出这种模式发展的苗头。

这种保险产品研发流程本身的创新,对既有保险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职能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跳出现有的产品研发模式,站在商业模式的角度重新思考。换句话说:市场部老总们,你们的脑筋要是不换换,你屁股下面的位置可能就得换。

原来保险公司闭门造车出来的产品,可以通过刺激其自有分销渠道来实现营收,但毕竟是自己掌控,还可以独占大部分收益。这种类似众筹的新模式下,尽管营销效果可控,但是市场前端和渠道极有可能在别人手里,关键数据不为自己所控,令某些人不爽,故而不愿意去试。

话说回来,有比没有强。你不去做,会有别人做,不怕做不成,就怕端着或者斤斤计较小算盘。就像本节小标题中提到的“赛道”至关重要:不仅关注选手和起点,更关注你是否有前瞻性地站在了正确的赛道上—拥有先发优势,一出发就赢了一个马身。

而类似APP STORE的产品研发模式,就是一个全新的赛道,起跑线上竞争者寥寥,选手只是BAT们。传统、保守、割据的保险公司还挤在原来的赛道上,等于遭遇“降维攻击”。当竞争已经不在一个层面上,就会发生“灭掉你,与你无关”—这就是去年年初,平安马明哲担忧BAT的具体体现之一。

—保险产品属性的创新

好在仍然存在保险公司能一展所长的领域,就是“思考”—别笑,是保险产品的“属性”创新的思考,比如精算定价、产品形态和要素等等。

互联网上,短期、简单、低价保险好卖,长期、复杂、高额保险难卖几成定局,导致保险公司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思路成为“拼命改良长期险,期望通过变相的短期险实现良好的营收”。

本文不打算多谈高大上的精算(那玩意有用无趣),只聊几句擦边儿的:一是精算在技术层面需要创新,包括数据获取、重新建模,但本质不会变;二是别把利润看得太重,先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