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问题之中日关系

钓鱼岛问题之中日关系
钓鱼岛问题之中日关系

钓鱼岛问题之中日关系

一口饭摘要:2010年9月10日,日方拘留中国渔船船长,这件事使中日两国正面交锋。钓鱼岛的归属问题一直是个敏感话题,中日一直没有就此达成共识。中日关系也在钓鱼岛

问题上中日面临着困境,但是中日两国也没有放弃推进两国关系的努力。钓鱼岛问

题能够折射出中日关系,也能从中观望出中日关系的一些未来走向。

关键词:中日关系,钓鱼岛问题,矛盾,发展

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随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当晚,日本海上保安厅以嫌疑妨碍公务逮捕这艘中国渔船的船长,同时以涉嫌违反《渔业法》对该船展开调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9日抗议日方荒唐、非法和无效的扣押行为。直至13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才释放了7日非法抓扣的14名中国船员,9月25日凌晨,被日方非法抓扣的渔船船长詹其雄返回福州。

日方究竟缘何扣押一名船长不放呢?其实这和钓鱼岛问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钓鱼岛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中日双方主权争议的主要战场。我们且可通过钓鱼岛问题一窥中日关系的变迁和发展。

一.钓鱼岛问题的由来

1.历史原因

钓鱼岛问题其实是历史问题的现实延伸。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和台湾一样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早在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出版的《顺风相送》一书中就有关于钓鱼岛列岛的记载,这比日本声称的琉球人古贺辰四郎1884年发现的钓鱼岛要早400多年,但1895年日本趁甲午战争清政府败局已定,在《马关条约》签订前三个月窃取这些岛屿。虽然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将台湾及其附属的钓鱼诸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9月8日,日本却同美国签订了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钓鱼诸岛连同日本冲绳交由美国托管。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直僵持着,我国政府也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国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不采取单方面行动,避免这一问题干扰当时两国关系大局。直至今日,钓鱼岛问题仍是双方重要的争锋点。

2.问题现状

1979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日本政府表面上承诺中日之间达成的谅解,但不时搞一些小动作以造成该岛属于日本的既成事实。日本《时事周刊》于1990年12月1日发表题为《右翼建塔点燃的尖阁群岛问题》一文,披露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1978年在钓鱼岛建立了一座灯塔,显示“日本主权”;1988年又开始修建新灯塔,而且“自设计阶段起便得到海上保安厅的指导”;“1989年6月该厅还派遣负责官员赴岛检查”,后因日本政府担心刺激中国大陆和台湾,故对青年社的申请久拖未批。

时隔7年,日本青年社再次在钓鱼岛上建起了灯塔;7月15日,建立巨型太阳能电池式铝合金灯塔作为航行标志;8月上旬,日本青年社和冲绳县一名为“尖阁列岛(即我钓鱼岛)防卫协会”的右翼团体成员,先后两次登上钓鱼群岛主岛,并进行了设置大型木制太阳旗等活

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在钓鱼岛上进行的这些活动都得到日本政府的纵容和支持,并且政府要员与之相配合,称钓鱼岛就是日本领土,要日本海上保安厅随时准备用武力排除“干扰”。

二.中日关系

1.以前钓鱼岛问题影响的中日关系

从日本投降到60年代末的20多年里,中日美三国均未对钓鱼岛等岛屿给予高度重视。中国方面认为主权在我,已无疑议,由美军手中收回只是迟早的事情。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对钓鱼岛等岛屿更是无由置喙。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台湾省基隆和苏澳等地的渔民常到钓鱼岛等岛屿附近海域捕鱼,一些渔民一年中有两三个月在岛上居住。采药师们也常到岛上采集石芙蓉等药材。驻琉球美军和日本政府对此从来没有提出过任何异议。

然而,到了1968年,当联合国委员会宣布该岛附近可能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后,日本立即对这个地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单方面采取了行动,并且愈演愈烈。于是,日本强占中国钓鱼岛的扩张主义行径变本加厉,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便由此再次引发出来。

2.在当今局势下,钓鱼岛问题造成的中日关系的变化

钓鱼岛问题是不仅是中日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而且目前正不断影响中日关系的大局,成为两国当下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

目前,强占中国钓鱼岛已经成为日本右翼势力的既定方针。日本的右翼势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其势力已发展为1400多个团体,2.09万人。而其中的侠义右翼主张的“修改宪法”、“夺回北方领土”、“坚持安保体制”、“崇美爱国”等,均反映了自民党政府的意向,在觊觎中国钓鱼岛问题上他们不仅和自民党政府完全一致,而且得到了日本其它两类右翼势力的支持。

日本自民党是右翼势力的大本营,其在钓鱼岛问题坚持日本拥有“领有权”。在中国政府严正交涉之后,桥本竟然还“指示”海上保安厅和警察厅等做好对付不测事态的准备。日本外相竟然说该岛是日本的固有领土,“没有必要加以特别说明和解释”。可见,日本在外交、军事、官方、“民间”几方面行动一致,扩张主义野心已经变成了行动。

如今,日本军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日本自卫队装备精良,并不断扩大。冷战结束以后,日本不断扩大自卫队的活动范围,几乎是要在亚太地区舞台上跃跃欲试了。现在他们声称保卫海上交通线,其策略是远交近攻,并和美国一起鼓吹“中国威胁论”,把中国当作假想敌。1996年4月,日美签署《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目标便包括中国的神圣领土钓鱼岛。其中日本觊觎中国钓鱼岛的目的是:从长远看,企图通过制造所谓的“先占”依据,为将来永远霸占钓鱼岛造成既成事实;从近期看,是为将来在同中国划定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时,使日本处于有利地位。

然而,如今的中国再也不是任人摆布、听任宰割的旧中国。对于日本觊觎中国钓鱼岛的侵略行径决不会视若网闻。1996年5月,我国八届人大第19次会议决定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我国享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主权和管辖权。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后,可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钓鱼岛附近水域当然势在其中。而日本也将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宣布排他性的200海里水域的权利。这个水域的范围与中国宣布的范围是重合的,关键是中间线的划分。钓鱼岛主权的归属无疑会影响到专属经济区域的划分,当然也会影响未来中日关系的走向。

3.中日关系变化的实质

中日钓鱼岛之争实质是两国政府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两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主观意义上讲,这也是扞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

的凝聚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如果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钓鱼岛问题的实质”的话,那就是:钓鱼岛问题的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日本政府也表示其既不参与,更不支持右翼团体的行为。但是,从2005年日本政府公然宣布钓鱼岛上的灯塔是国家财产,到今年扣押中国渔民及渔船,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中日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问题上的争端,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能源争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之后,虽然日本频频发动“能源外交”,并且一直在推进节能和寻找替代性能源,纵使有这些努力,日本对中东的石油依赖程度还是没有减弱。同时,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而且已经超过了日本。这使得日本觉得自己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的状态会受到威胁。另一方面,在能源合作问题上,中日双方也都持有强硬态度。钓鱼岛丰富的油气资源,让日本觉得其中有利可图,所以试图利用中日对于钓鱼岛归属的分歧夺得对钓鱼岛的控制,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又是有理有据,所以这一纷争一直得不到解决。这一问题又不断延伸,进一步牵扯到了东海问题。

二是两国实力之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用了25年时间重新崛起,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其政治地位也随之提高,并且在日本身后,还有美国的支撑,这就助长了日本的气焰。但是中美关系一度不断发展,日本也开始担忧。现在日本更是要趁着中美之间近期的对抗修复与美国的关系,表现出对华的强硬态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中国的飞速崛起也会引起世界各国的不安,尤其是周边国家。日本就借这一理由,制造了“中国威胁论”,企图以此制约中国的发展。但是2008年经济危机的爆发给日本的发展又蒙上了阴影,相反,中国的经济却还是在不断发展。日本经济的低迷状态与中国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势必又会引起日本对中国的恐慌,担心中国会削弱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同时,日本又企图借着“中国威胁论”来壮大军事力量,提高自己的国际威慑力。钓鱼岛事件就是日本牵制中国的一个手段。

在钓鱼岛这件事情上,虽然中日两国都表现出强硬态度,但是双方都不希望因此破坏整个和平相处的大局。因此,近30年来日本巡逻船和两岸渔船以及保钓船虽然经常发生激烈对峙,并引发媒体高调关注,但从来都在双方的协商中归于平息。总的来说,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双方都“心照不宣,斗而不破”。

三.问题的后续发展/以发展的眼光看这个问题将如何发展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一直是扰乱我国人民的群众的一个心病。中日关系能否和解,更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关注的热点。近日的钓鱼岛事件又一次引发了中国人民对中日关系的高度关注,最近日本政府公然搞钓鱼岛“国有化”,给本就因为参拜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纠纷等问题而趋冷的日中两国关系再次坡上一瓢冷水,使中日关系日趋紧张。

自90以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两国的正常竞争关系,使日本开始另眼看待中国的“崛起”及其对东亚秩序的影响。日本主流意识认定中国“崛起”必将改变东亚秩序,从而对未来日中关系抱悲观态度。因此,意图在中国的综合国力尚未超过日本之时,抢先占领战略制高点。将钓鱼岛收归日本政府管理,其意义不仅是在领土上,也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

此外,钓鱼岛问题还是中日两国重建近代亚洲史的一个较量。自1980年以来,日本一直想成为“普通国家”。其中的一个努力,就是重建亚洲历史。在这种历史知识谱系中,日本的做法就是刻意强化其原子弹受害者的身份,避而不提其加害者的事实,甚至还因为二战后亚

洲国家的普遍独立,而宣称日本是亚洲的解放者。拒绝归还钓鱼岛正反映了其右翼史观。对日本来说,钓鱼岛抓在自己手中、没有随二战结束而“物归原主”,强化了其右翼史观的合法性,并希望由此解构日本近代对亚洲国家的侵略历史。

也就是说,钓鱼岛已成为中日两国硬软实力的一个较量,而且这种较量如今已上升到战略层面。对中国来说,捍卫钓鱼岛主权同样牵涉到对过往中国和亚洲历史的判断,是二战问题乃至近代中日角逐在当代的一个延伸,它的意义当然不仅仅在于领土和海洋权利,还意味着对近代耻辱被殖民史的一个洗涤,是民族国家成熟的标志。在这个问题上,中国不可以有任何松动。

从日本的战略传统、民族性格等因素来看,未来中日关系改善的必要条件是:一是中国成为比日本更为强大的国家;二是中国能在东亚发挥更大作用;三是中国能够与美国在竞争中达成谅解。这将是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中国来说,稳定和改善中日关系当然是中国对外战略中的应有之义,尽管近些年来中日两国形成了“经热政冷”的格局,但中国政府还是对此做出了不断努力。与此比照,日本的举动却似乎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口头,在行动上则是三番五次伤口上撒盐。日本的做法,虽与国家战略短视有关,但同时更是为了防止在未来的世界政治演变中,日本进一步被边缘化。所以,要在中国尚未完全“崛起”之前,激发中国内部对于日本民族主义和中国政府的过激反应,促使中国国家注意力转向、使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朝不利于中国的方向转化。

作为一个正在经历文明复兴、但其前进道路上仍充满荆棘的国家,中国在处理与东亚强大近邻的关系时,应格外慎重。从更广一些的视域来看,伴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政治,在亚太区域,中国不仅与日本、实际上也与美国将不可避免产生更多的战略磨擦。钓鱼岛问题同样是这种国际博弈的有机构成,它并不简单地只是中日关系。1972年美国将冲绳岛交还日本时,不顾中国反对顺手将钓鱼岛一同打包,为今日中日交恶早早埋下由头,实际上应该认为这是美国自身战略传统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一种特意安排,使东亚世界两个最可能对美国形成战略挑战的国家,为钓鱼岛问题陷入彼此间争斗,美国则可坐收渔利。

因此,在处理包括钓鱼岛问题在内的中日复杂关系中,中国仍要坚持从大局着眼,避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和因钓鱼岛问题牵动中国的整个战略布局,而将稳定两国关系作为重要追求。而在日本采取战略试探和政治紧逼姿态的情况下,又必须适度地通过力量宣示,表达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避免其得寸进尺。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外宣称舆论力度,破解日本对其近代日本和亚洲史的右翼叙述方式,向世人理清日本今天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强硬态度,与其对二战历史缺乏反省、坚持右翼军国主义史观的关系,以逐步在世人心目中加强中国在钓鱼岛主权诉求中的道义形象,积累起解决问题的软资源。

参考文献:

【1】那些散落在海上的中国领土,《看天下》,2010 ,第150期

【2】任国明,于明山,《坚持与妥协:近距离看中日关系》,广东人民出版社

【3】黄大慧,《日本大国化趋势与中日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关于钓鱼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前沿》2008年第2期

【5】关于中日钓鱼岛争端中“美国因素”的历史考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6】论钓鱼岛主权的归属,《人民日报》,1996年10月18日

【7】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人民日报》,2008年4月

【8】井上清,《钓鱼岛:历史与主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