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管理中的偏差和变更管理

GMP管理中的偏差和变更管理
GMP管理中的偏差和变更管理

文章编号:100924873(2007)022*******

Ξ

GMP 管理中的偏差和变更管理

郭从友a , 袁树峰b

(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a.质控部;b.生产部,河北石家庄 050051)

摘 要:总结了国内公司对偏差和变更管理的认识现状,阐述了偏差和变更的具体定义、范围等内容,论述了进行偏差和变更管理的重要性及与国际认证接轨的必要性.

关键词:偏差;变更;管理;国际认证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中国药品GMP 的发展是从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参照一些先进国家的GMP 规范制订了《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试行稿),并在一些制药企业试行开始,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在2004年7月1日前未能获得“药品GMP 证书”的企业将被取消药品生产资格至今,中国药品GMP 的发展已经有25年了[1].在国内已经有4800余家企业通过药品GMP 认证,他们共获得8000余张GMP 认证证书[2].为在国家规定的期限内通过GMP 认证,企业大约投入了1600亿元人民币,但中国制药企业的GMP 管理水平与国际GMP 管理水平相比差距较大,还处在基础水平,很难同国际GMP 接轨.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存在着实施GMP 仅停留在表面上、对生产过程的偏差不进行分析、进行的变更不能有效管理、培训工作不能深入开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偏差和变更管理方面进行讨论,以利于加强GMP 管理.

2 中国药品生产企业对偏差和变更的认识现状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98修订)[3]中只有2处提到“偏差”,一处是第八十五条的定义“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另一处是附录总则二中无菌药品生产过程的验证内容的“偏差处理”.提到“变更”也只有两处,是附录总则

四中药品生产过程的验证内容中的“生产工艺及其变更”和“主要原辅材料变更”.可以看出,《药品生产管理规范》

(98修订)对偏差和变更管理的内容强调不足.

多数药品生产企业认为,承认偏差等于暴露缺点,有了偏差说明企业不能正常生产,所以千方百计地隐瞒偏差,故生产记录全部是“合格”或“符合规定”,一切都很“正常”;对于厂房设施、生产工艺、储存条件等随意改变,不加控制,认为最终产品检验合格就可以了;把进行偏差和变更管理视为企业发展的障碍,认为企业投入这种“虚”的管理会浪费资源、人力,不能给企业创造效益,因此,企业存在对出现的偏差不进行客观、科学的调查、分析和管理,不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变更进行评估、论证的普遍现象,这也是药品生产企业GMP 的管理水平低,药品多出现质量事故的原因所在.多数制药企业生产控制文件和实际操作“两张皮”,工艺参数净产修改,记录混乱,生产过程不具有可追溯性,安徽华源的“欣弗”事件就是典型的例子.3 偏差和变更管理的定义3.1 偏差的定义

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均为偏差,如:原料或产品检/化验结果超标、产品储存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与已批准的标准、程

Ξ收稿日期:2006-11-17

作者简介:郭从友(1972-),男,河南南阳人,恩必普药业医药工程师.

2007年4月第19卷第2期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Apr.2007Vol.19 No.2

序、指令不相符的意外偏差事件.它适用于与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程序、标准、厂房设施、环境控制、计量校准及与质量相关的涉及GMP和SOP执行的所有偏差.偏差管理的目的是使所有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使适当的行动方案得到批准并实施.

3.2 变更的定义

任何与产品质量和生产条件有关的变更和对药品生产运行系统进行的改进均属于变更.它的范围是可能影响GMP要求或产品质量、安全和功效的变更,包括生产、质量、设备、物料等的改变.变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任何变更处于受控状态并获得批准,变更的实施得到相应的确认.变更方的实施,能确保整个生产运行系统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和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通过偏差和变更的定义、适用范围、管理的目的可看出,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可以解决制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变更流程,使状态可控及稳定产品的质量,提升管理水平,确保药品质量.

4 偏差和变更管理的正确运用

生产中出现的偏差可以根据其对公司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分为:严重、重大和次要三个级别.其中严重等级的偏差是违反质量政策或国家法规,危及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关系到企业产品的生命力、形象、存亡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重大等级的偏差是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造成返工或回制等后果,严重违反GMP及SOP的事件,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次要的偏差则是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只是进行临时性调整.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次要的偏差可以是生产记录的数据填写不及时、不准确,数据修改方式的错误.按照程序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岗位操作人员的记录知识培训不足是产生偏差的根本原因,针对偏差原因,加强对人员不足方面的培训、考评,使操作人员的能力得到提高,生产记录数据填写正确、及时,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这方面的偏差.

变更管理同样根据其对产品的质量影响可分为重大变更和微小变更,需要分别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重大的变更首先要明确变更内容、变更原因及变更后的结果,进而讨论变更的必要性,评估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可能造成的其他方面影响.有关部门(生产和质量)要确定变更对产品质量无不良影响或者潜在的不良影响,进行审批后方可实施.现在国家通过飞行检查、跟踪检查等方式,加强了对药品生产企业是否严格按照GMP进行生产的监管,其中药品的生产工艺与国家批件是否保持一致是检查的否决项目,如发现生产工艺有某些改变,并且未经过按照程序的变更审批、备案,企业该品种的药品生产文号就可能被吊销.相反地,如果企业按照程序进行了变更,并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确保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向国家备案,就不会出现这种严重的问题.

5 实行偏差和变更管理的效果

偏差和变更管理贯穿于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发展.药品生产过程应该制订偏差和变更管理的程序,通过对出现偏差的报告、分级、质量部门的调查,对偏差根本原因的分析,偏差的终审处理,采取必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对产品质量的保证,偏差的关闭,实际是消除产品潜在的质量隐患.变更同样也是对现状进行改变,通过对变更的方案和预期效果的评估,确认对产品无潜在的质量影响,同时确认变更的实施、变更跟踪、变更实际效果的检查,完成了生产过程的改进,通过对变更的有效控制,实现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可通过变更和偏差的管理,发现自身在实行GMP规范方面存在的不足,找出存在于产品研发、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差距,制定切实的整改措施和方案,逐步使企业的管理规范,保证企业生产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稳步发展.

进行偏差和变更的管理可以同国际GMP管理接轨,缩小同国际制药企业的管理差距.美国21CFR211[4]全文中,共有10处涉及“Deviations(偏差)”,8处涉及“Change(变更)”.可以看出,其重视偏差和变更管理的程度远超过中国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98修订).国内很多制药企业正在进行COS或FDA等的认证工作,在同国外专家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亦能明显感到,国外专家对偏差和变更管理非常重视并严格要求.很多外国专家到企业检查可能不注意其他方面的管理,但一定会检查企

25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9卷 

业的偏差和变更管理的内容,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是企业是否有持续发展后劲和进行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之一.无锡某外资制药企业十分重视偏差和变更的管理,COS 检查员检查后评价该企业这方面的管理能力较强,企业首先通过固体制剂的COS 认证,当粉针车间进行COS 认证时,车间尚未完全具备生产条件,COS 检查员根据实际情况推荐该企业粉针

车间通过COS 认证,这就说明这两项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就GMP 而言,实施的目的在于使那些问题药品在进入市场之前被发现.因此,只有进行严格的偏差和变更管理,才能保证患者的健康不受潜在危险的损害,保证企业的利益,促进企业GMP 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吴蓬.药事管理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23.

[2] 邓海根.制药企业GMP 管理实用指南[M ].北京:中国计量出

版社,2000.

[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9号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98

修订)[S].

[4] 美国21CFR210《CURREN T G OOD MANU FACTURIN G

PRACTICE IN MANU FACTURIN G ,PROCESSIN G ,PACK 2IN G,OR HOLDIN G OF DRU GS ;GEN ERAL 》、211《CUR 2REN T G OOD MANU FACTURIN G PRACTICE FOR FIN 2ISHED PHARMACEU TICALS 》

(美国联邦法规CFR[S]).责任编辑:金 欣

Deviation management and flexible control in G MP

GUO Cong 2you a , YUAN Shu 2feng b

(a.Department of Quality Control ;b.Department of Manufacture ,NBP Pharmaceutical Co.,Ltd.

of Shijiazhuang Pharmaceutical Group ,Shijiazhuang ,Hebei 050051,China )

Abstract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2quo of deviation management and flexible control in the domestic businesses.Moreover it explains the importance and explores the potential combin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t 2testation.

K ey w ords :deviation management ;flexible control ;international attestation

3

5第2期郭从友等:GMP 管理中的偏差和变更管理

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规程,以便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范围: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异常等情况,包括生产全过程中的偏差和实验室偏差。 责任人:生产部所有人员、物料部所有人员、质量管理部所有人员、生产副总经理、质量受权人。 常见的 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2.3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活动和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2.4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2.5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

小偏差。 3.1关键偏差:违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政策或国家法规,危机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3.2中等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造成返工、重新包装等后果。严重违反GMP及操作规程事件。 3.3微小偏差: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临时性调整。 4.偏差的种类(以下仅为举例,包含但不仅限于): 因动 在水系统中发生影响产水质量的错误行为。 4.12检验及预防维修:设备仪器校验不能按计划进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结果超出要求范围;预防维修未按计划准时进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键部位问题影响已生产产品质量的情况。 4.13包装缺陷:包装设计印刷缺陷。 4.14客户投诉:涉及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的投诉。 4.15文件记录缺陷: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等。 4.16未按规程执行:违反批准的规程、生产指令。

GMP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GMP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1.目的: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管理规程。建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规定,以规范偏差的处理,在对偏差作出正确处理的前提下,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处理。 3.职责:质量管理部、生产计划部、设备工程部、物流管理部、销售部等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内容: 4.1.偏差定义:偏差是指任何相对于已生效的GMP文件的偏离。其中GMP文件包括: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 4.2.偏差分类: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微小偏差、一般偏差和重大偏差三类。 4.2.1.微小偏差是指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现场整改,无需深入调查即可确认对产品质量无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例如:生产前发现所领物料与生产不符且未进行进一步生产既采取退库;生产中由于设备不稳定、调试导致的物料补领等。 4.2.2.一般偏差是指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即在偏差出现后,需对产生的原因调查清楚,采取恰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才能继续生产,并保证生产出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且无潜在质量风险。例如:设备故障、损坏、清场不合格等。 4.2.3.重大偏差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质量造成不可挽回的实际和潜在影响的偏差。偏差出现后,已明显对产品质量产生了影响,需对其重新处理或销毁处理等或者当时没有发现产品的质量发生变化,但产品质量在贮藏过程中可能存在隐患,对该产品进行重点留样及稳定性考察并可能采取产品召回等。例如:关键参数偏离、测试结果未达到质量标准或超过警戒水平、混药、混批、包装材料混淆等。 4.3.偏差的处理方式:根据偏差的严重程度不同偏差的处理方式也不相同。 4.3.1.微小偏差的处理方式:微小偏差主要由发现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并汇报工艺员(现场管理员)和现场QA,工艺员(现场管理员)负责对应急措施进行复核并对产生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现场QA对偏差的原因调查、处理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评估。偏差发现部门经理和质量部经理对处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审核。 4.3.2.一般偏差、重大偏差及现场QA无法确定的偏差的处理方式:由发现人员采取应急措施应急措施并汇报工艺员(现场管理员)和现场QA,工艺员(现场管理员)对现场应急措施进行复核和提出补充意见。现场QA对现象初步分析,不能确定是微小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管理措施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管理措施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对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的管理措施 工程变更依据必须是经建设单位审查批准或由建设单位授权监理机构审查批准,并由监理机构签发的设计文件或有效书面文件。 监理机构对工程变更的通知、要求或建议的审查处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1)变更后不降低工程的质量标准,也不影响工程建完后的运行与管理。 (2)工程变更设计技术可行,安全可靠。 (3)工程变更有利与施工实施,不至于因装修施工工艺或施工方案的变更,导致合同价格的大幅度增加。 (4)工程变更的费用及工期是经济合理的,不至于导致合同价格的大幅度增加。 (5)工程变更尽可能不对后续施工产生不良影响,不至于因此而导致合同控制性工期目标的推迟。 工程变更依据其性质对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分为重大工程变更、较大工程变更、一般工程变更和常规设计变更。 (1)重大工程变更,指涉及总体工程特征、运行标准、设备选择以及工程完工工期改变的工程变更。 (2)较大工程变更,指仅涉及单位或分部工程的局部改动、装修形式的改变或施工方案改变的工程变更。 (3)一般工程变更,指仅涉及分项工程细部改变或施工方案改变的工程变更。

(4)常规设计变更(设计修改),指由于设计条件或设计方案不适应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或由于设计文件本身的错误,或为优化设计目的所提出的属于一般变更范围以内的对工程设计的调整与修改。(1)当认为原设计文件、技术条件或施工状态已不适应工程现场条件与施工进展时,建设单位或监理机构可依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文件的有关规定发出工程变更指令。 (2)设计部门可依据建设单位或监理机构的要求,或自行根据工程进展提出工程变更建议。 (3)设计部门可依据有关法规或合同文件规定在责任与权限范围内提出对工程设计文件的修改通知。 (4)施工单位可依据建设单位或监理机构的指示,或根据施工进展提出对工程施工的变更建议。 (5)施工过程中,除由于实际工程量本身超过或小于合同工程量清单中的数量增减外,没有建设单位或监理机构发出的变更指令。施工单位不得进行任何工程变更。 监理机构按以下内容,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变更建议书进行审查。 (1)变更的原因及依据 (2)变更的内容及范围 (3)变更工程量清单(包括工程量或工作量、引用单价、变更后合同价格以及引起项目合同价格增加或减少总额)

03偏差及偏差处理规定

1 目的 建立偏差及偏差处理规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偏差作出正确的处理。 2 范围 车间生产过程中的一偏差。 3 责任 车间主任、工艺员、各班班长及生产操作人员均有责任按本规定执行。 4 内容 4.1 偏差处理的内容 4.1.1 物料平衡超出收率的合格范围。 4.1.2 生产过程中时间控制超出工艺规定的时间。 4.1.3 生产过程工艺条件发生偏移、变化。 4.1.4 生产过程中设备突然异常,可能影响产品质量。 4.1.5 产品质量发生偏移。 4.1.6 标签实用数、剩余数、残损数之和与领用数发生差额。 4.1.7 生产中的一切异常。 4.2 偏差处理原则:确认不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偏差允许的范围之内。 4.3 偏差处理程序: 4.3.1 凡发生偏差时,由发现人填写偏差通知单,写明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工序、偏差内容、发生过程、原因、地点,填表人签字及日期。将偏差通知单交车间班长,并及时通知车间主任及质监员。 4.3.2 车间主任会同有关人员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建议: 4.3.2.1 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继续生产。 4.3.2.2 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进行重新加工。 4.3.2.3 确认不影响产品最终质量的情况下采取再回收,或采取补救措施。

第 2 页/共 2 页 4.3.2.4 确认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应报废或销毁。 4.3.3 车间工艺员将上述建议(必要时应验证)写出书面报告,一式两份,经车间主任签字后附于偏差通知单之后,报质管部、技术部,经部门经理审核签字后,报主管副总批准,一份留质管部,一份送回车间。 4.3.4 车间按批准的建议组织实施。实施过程要在技术人员和质监员的控制下进行,并详细记入批记录,同时将偏差通知单、调查报告及处理措施和实施结果等附于批记录之后。 4.4 相关事宜:若调查发现有可能与本批次前后的批次产品有关连时,则必须立即通知质管部经理,采取措施停止相关批次产品的放行,直至调查确认与之无关方可放行。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目的】 规偏差处理流程,当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偏差时,正确报告、调查并处理,减少因偏差造成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偏差,实验室异常结果除外。 【职责】 1质量保证部 1.1为偏差的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偏差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偏差进行分类、调查、批准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整改后的效果进行跟踪检查等日常管理工作; 1.2质量保证部主管负责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除重大偏差之外的偏差。 2偏差发生部门 及时、如实向质量保证部报告偏差,初步评估偏差对生产批次和相关批次带来的质量风险,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配合质量保证部进行偏差调查及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3其他相关部门 配合质量保证部对偏差进行调查和评估,制订纠正预防措施并落实,并将重大偏差告知各自职责围的相关客户。 4各部门责任人 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且出现偏差后必须按程序上报。 5质量管理负责人 确保所有偏差已经过调查并得到及时处理,批准重大偏差。 【容】 1定义 1.1偏差:是对批准的指令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是指非计划的、不符合已建立的SOP、

工艺规程、法律法规文件、验证体系和测试法或其他标准的事件,该事件可能会影响生产物料/产品的质量、功效或安全性,也可能会影响用于生产、贮藏、产品分发,及法律法规符合性的、已验证的设备或工艺。 1.2偏差管理:是指对生产或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或怀疑存在的可能会影响产品质量的偏差的处理程序。 2偏差的围 当生产经营活动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举例但不仅限于以下容),可认为出现偏

工程变更管理规定及流程

工程变更管理规定及流 程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云南睿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 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第一条、目的 1、为了加强变更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地控制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特制定本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2、通过对变更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审批,确保变更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消除变更对工程成本和进度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条、变更是对原设计内容进行完善、修改及优化,变更共分为三类: 1、一般变更:不改变设计原则,不影响使用功能,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影响美观;变更发生费用在2万元(含)以下的; 2、较大变更:不改变设计原则,不影响使用功能,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影响美观;变更发生费用在2万元至10万元(含)以下的; 3、重大变更:对原方案、原系统、主要结构布置、主要尺寸、坐标、主要标高、主要设备及主要使用功能改变及变更发生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 第三条、变更的体现形式分为四类: 1、由建设单位(业主单位)提出的变更; 2、由监理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 3、由设计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 4、由施工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 第四条对上述提出的工程变更,提出部门备齐相关原始资料,按本变更管理办法中图一及图二进行逐级上报审批。 第五条变更应将工程变更内容描述清楚。如:工程名称、变更原因、变更时间、变更部位、图纸比例、图示尺寸、规格型号、材料材质等,应达到根据变更单可准确计算工程量。 第六条变更单由项目部分专业依发生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第七条变更的控制 1、变更控制原则: 符合国家规范:变更应是对原设计中不满足国家规范、法规的部分进行变更,使之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法规; 保证使用功能:变更应是对原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变更,变更后应比原设计更合理、更满足使用功能; 降低建造成本:在不影响使用功能、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变更方案应更加节约成本; 保证建造工期:在不影响使用功能、满足国家规范的前提下,变更方案应更缩短施工周期; 2、变更内容: 原设计中不符合国家规范、法规的内容; 原设计中某些施工工艺做法现场难以实现、改进后更加合理的内容; 原设计中某些功能要求不能达到或违背承诺而需要进行改进的内容; 原设计中存在的遗漏、缺陷等内容; 由于某种需要公司提出的对原设计的更改内容; 3、相关部门职责: 项目部: 3.1.1 办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申请手续; 3.1.2 对拟变更的施工工艺进行把控; 3.1.3 负责变更的实施; 审批2万元(含)以下变更并报公司备案; 合同成本部: 对拟发生的变更进行经济分析;估算变更成本; 变更实施后,核算变更实际发生额是否在估算范围内; 跟踪变更的落实情况; 总工: 审核变更实施的可能性及施工工艺合理性;

OOS实验室偏差处理程序

实验室偏差处理程序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实验室样品检测出现超出规定结果(OOS)和异常分析结果(AAR)时的处理方法(如:原辅材料、包装材料、中间体、成品检验,分析方法验证、工艺验证和其它验证项目)。 2职责 检验员:出现超规定的结果与异常结果时,立即报告主管及时填写《实验室调查报告》。 QC主管:负责实验室偏差的处理,审核《实验室调查报告》所填的内容是否正确、真实、齐全。 3内容 3.1定义 3.1.1超出规定结果(OutOfSpecification·OOS) 实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限度范围(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工艺验证等技术参数)。 3.1.2异常分析结果(AtypicalAnalyticalResults·AAR) 3.1.2.1相同的制备样品重复实验结果或重复制样的检验结果精度不好,可能影响到结 果的判断。 3.1.2.2某个结果,由我们对被测物料、实验室样品和检测步骤已获经验可知其异常。 (可包括认为异常的规定范围内的结果) 3.2步骤 3.2.1QC检验员在检验中一旦得到OOS或AAR立即报告QC主管。 3.2.2调查人员由检验员和QC室主管组成,共同进行实验室调查。 3.2.2.1检验员和QC主管将对所获原始数据进行回顾,对实验步骤作讨论,对所用仪 器的再检查,并填写《实验室调查报告》表。 3.2.2.2若调查清楚地证明:OOS或AAR是由于实验室的差错所致(如人、仪器、试剂), 则剔除已得数据,并重新检测。重检须经QC主管同意,任何未经同意的重检是不规范的行为。 重检记入《实验室调查报告》表中。 重新检测所需样品用原始实验室样品,若有证据证明原有样品不具代表性或检测前已被污染或分解,或同批样品不够重检使用量,此时重新取样。重新取样必须经QC主管批准后方可取样,重新取样量至少是该项目检验所需数量的3倍。 重检首先由原分析人员执行重检,若检验结果正常,由本人对所得数据整理分析,则

偏差管理控制

生产过程中出现偏差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品要报废或返工,而是要对偏差 进行调查,查明原因,判断偏差程度及其是否会影响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如 何,然后再做出产品的处理决定。同时应提出整改或预防措施,必要时进行 验证活动,优化生产流程和工艺条件,以防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时人员的职责 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在生产中发现任何偏离指令的情况均应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相 应的记录上并上报车间主任和现场 QA 车间主任、现场QA 车间主任和现场QA 在接到操作人员报告后应核对事实采取应急措施并 上报至部门经理;操作员工去质量保证部领取《偏差报告及处理记录》应将 偏差发生时间、情况填写在偏差报告部分。质量保证部的人员判断偏差级别 并赋予偏差编号。车间主任与现场 QA 共同对偏差进行调查及分析偏差原因 部门经理 部门经理根据偏差原因制定纠正预防措施 质量保证部评价人员 质量保证部评价人员应对所发生的偏差及其所采取的纠正预防措施做出 判断是否得当,是否会影响本批产品质量或其他产品的质量等。为确定相关 产品的质量,可通过做补充试验或稳定性试验的方法收集证据,由质量保证 部评价人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以判断产品是否准予放行。评价过程及最终 结论均应记录在偏差报告中,并报质量保证部经理批 准。 质量保证部经理 必要时,质量保证部经理应参与解决如何补救偏差。出现严重偏差或重 要偏差的批产品的最终放行或报废,均需质量保证部经理的批准。即由质量 保证部经理最终决定偏差产 品的放行与否。 其它偏差:供应商审计、仓库及物料管理、验证、企业自检、环境控制 人员培训考核、产品销售等出现与实际偏离时,相关部门应执行生产过程的 偏差等级及处理程序。 题目:偏差管理规程 颁发部门:质量保证部 生效日期: 编 号:SMP09-134-04 版本:5 页数:2/4 文 3.2 4 4.1. 4.2 4.3 4.4 4.5 5. 6.

偏差处理管理规程

制药 目的:规定产品生产全过程和各经营工作中出现偏差的处理程序及要求,以加强对偏差的反馈处理,促进生产和经营工作正常进行。 范围:适用于公司物料、产品的接收、储存、生产、包装及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偏差责任:质量部门对偏差进行审核、批准、评估及跟踪 调查小组负责整理收集有关文件及记录,并对偏差进行调查和分析 管理层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为调查及措施跟踪提供足够、合格的资源内容: 1 术语或定义 1.1 偏差(Deviation)是指对批准的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ICHQ7a)。 2 具体管理程序内容 2.1 偏差处理人员的职责 2.1.1 所有职员 接受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 按照偏差调查管理规程规定的时限上报直接主管、质量部人员、质量受权人,不得私自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2.1.2 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来自技术支持部门、质量部、生产及工程部等的专家组成,以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

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支持文件及记录。 进行偏差分析。对有偏差的批次、设备、仪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和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2.1.3 质量部门 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 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规程及时限。 在调查过程中与调查组长协作。 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性协调调查组进行再评估。 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审阅、评估调查延期完成的合理性。 决定产品、系统、仪器设备的处置。 审核和批准跟踪及预防措施报告。 2.1.4 管理层 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包括隔离整批或部分批次或停止生产操作。 为调查及措施跟踪提供足够、合格的资源,包括调查人员和调查团队。 质量受权人负责审阅批准主要偏差和重要偏差。 2.2 质保部偏差管理员负责编写《偏差处理单》偏差编号。 2.3 偏差识别 2.3.1 偏差的种类举例: A 中控缺陷:中控项目检查超出标准要求。 B 混淆:两种不同产品/同种不同批号的产品、或同种/同批号而不同包装/不同包装材料的产品混在一起。 C 外来异物:在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或生产包装过程中发现的异物。

工程变更管理制度

深圳市龙华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工程变更管理规定 一、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龙华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政府工程变更管理,有效控制工程投资,实现工程的投资、工期和质量目标,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管理原则 优化设计原则。工程变更应当遵循科学、合理、真实和及时的原则,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节约工程成本。 分级审批原则。工程变更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审批,严禁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并施工的行为。项目单位或使用单位要求提高工程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等引起的变更,须由项目单位或使用单位自行向主管部门申报,获批准后方可按本规定程序组织实施。 第三条适用范围:龙华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程项目的工程变更。根据区审计部门有关规定,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和特殊情况下发生的非施工单位原因引起的现场签证及其他因素引起的索赔三类。 工程量清单错漏项不属于设计变更范畴,其处理原则按招标文件和施工合同相关约定处理,并填写审批表(见附表4)上中心会议审定后,报区审计部门备案。

现场签证须先报区审计部门、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我中心相关部门、设计、监理单位现场查勘,以工程联系单的形式确认,并附相应的照片、测量成果等必要资料,出具设计文件,按中心工程变更有关规定报批。 对于施工合同约定按实结算的子项,由工程管理部汇总相关材料(参照附件7)后,以办文的形式征求前期部、合同部和技术部的意见,上中心会议审定,报中心领导审签。报区审计部门备案。 二、工程变更分类与各参建方职责 第四条工程变更分类 根据工程变更的金额大小,将变更分为四大类: (一)一类变更 单项造价在500万元(含)以上的工程变更。 (二)二类变更 单项造价在200-500万元之间(含200万元)的工程变更。 (三)三类变更 单项造价在50-200万元之间(含50万元)的工程变更; (四)四类变更 单项造价在50万元以内,且不超过施工合同价5%的工程变更;以及减少或不增加工程费用,不影响总工期的工程变更。 第五条职责划分 (二)设计方:参与工程变更申请的审查和特殊情况下的工程变更处理,并提出意见;负责提供工程变更设计文件及概算;委派设计

偏差处理规定

一、目的 1、确保在生产和与质量相关的程序中出现的偏差被记录、调查并评估其对产品的影响,同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记录及执行。 二、范围 1、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和与质量相关的程序中出现的一切偏差。 三、职责 1、本公司全体人员。 四、内容 1、偏差的等级: 1.1 严重偏差:严重的违反GMP,由于使用了不适当的方法和控制手段,会导致危及产品的安全和功效。检查失败会导致产品召回/停产/严重投诉; 1.2 重大偏差:指不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和功效,影响产品质量,在批准继续生产之前需要采取矫正措施; 1.3 次要偏差:指不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效,但是会对外观上产生影响。其中包括细微的文件不符合,会导致外观投诉或订单延迟。 2、偏差类型: 2.1 与生产工艺有关的偏差:在生产或QC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与下列文件或规定不相符的偏差: 2.1.1 已经批准的批生产记录; 2.1.2 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标准; 2.1.3 生产过程控制标准。 2.2 与生产条件有关的偏差:与设定的生产条件不相符的偏差: 2.2.1 水、电、气(汽)的正常供应; 2.2.2 设备的正常运行; 2.2.3 计量器具的校验; 2.2.4 环境控制结果; 2.2.5 安全与环境方面条件。 3、偏差处理的原则: 3.1 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 3.2 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及品质部,应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非次要偏差应由品质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处理意见;严禁隐瞒不报偏

偏差、变更控制管理规程培训试题

2016年偏差、变更控制管理规程培训试题部门: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57分) 1.根据偏差管理的范围,偏差分为()和()两类。 2.实验室偏差指由于任何与检验过程相关的因素所引起的检验的结果偏差。包括()、()、()、()、()等问题引起的偏差。 3.物料接收、储存、使用, 生产过程的设备运行、工艺参数、控制标准、公用系统运行、校验的任何异常或偏差,应立即报告给发现部门的()和()。当确认为偏差时,由偏差发现人员以()的形式报告给()。 4.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和(),防止偏差的产生。 5.OOT警戒限度分为()()()这三类。 6.企业应当建立偏差处理的(),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 7.对所有影响产品质量的()均应遵照()()系 统进行评估和管理。需要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变更应当在得到批准后方可实施。 9.变更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 )的潜在影响。 10.判断变更所需的验证、额外的检验以及稳定性考察应当有( )的依 据。 11.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变更由()提出后,应当经评估、制定实施计 划并明确实施职责,最终由()审核批准。变更实施应当有完整的()。 12.变更范围对()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的产品质量具有等效性,并且变更实施后不需要经过验证或确认、额外的检验、稳定性考察的变更。 13.变更实施记录应由()保存。

14.改变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生产工艺、主要生产设备以及其他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还应当对变更实施后最初至少()个批次的药品质量进行评估。如果变更可能影响药品的(),则质量评估还应当包括对变更实施后生产的药品进行()。 15.根据变更的性质、范围和对产品的质量潜在的影响程度以及变更是否影响注册、变更时限等,分为以下几类:()、()、涉及注册的变更、不涉及注册的内部变更、()、() 二、简答题(共43分) 1.简述各类偏差审批流程(11分) 2.简述偏差、严重偏差的定义。(10分) 3.变更的定义?(10分) 4.变更申请《变更审批表》第一部分的内容?(12分)

偏差处理规程

XXXXX有限公司质量保证管理制度 1 目的:规范各类偏差的处理程序,保证偏差均有相应的调查和处理,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各类偏差以及公司安全生产中发生偏差的各个环节。 3 责任:生产部部长、质保部部长、车间主任、技术员、各岗位操作人员、QA监督员、兼职质监员。 4 偏差处理流程(见图) 4.1偏差发生 在清晰明确可靠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文件管理程序的基础下,才可能发生偏差和识别偏差。 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或存在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要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的文件系统,充分的人员培训来最大限度的预防偏差的发生。 4.2偏差的识别 公司所有药品生产质量相关人员均要接受偏差管理程序培训,理解偏差概念并具备识别偏差的能力,其中一线操作员和QA现场检查人员关于偏差识别的培训、经验和能力非常关键。 各岗位操作员在现场发现偏差后必须立即告知现场QA 或者上报部门负责人,现场QA 或者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现场的紧急措施防止偏差的继续扩大。

4.3偏差记录和报告主管 4.3.1偏差记录: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应当以文件形式记录并有清楚的解释和说明。对产品质量有潜在影响的偏差应当进行调查,调查及结论均应记录在案。各类偏差应有完整的偏差记录表格以保证偏差调查处理过程的可追溯性。 4.3.2偏差报告: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应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门,报告时应给出准确、完整的信息,以便进行偏差的正确分类和组织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填写《偏差处理单》,详细描述偏差的内容。内容包括:产品、物料或设备名称、批号/设备编号、工序等,偏差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及可能的原因等。 4.4判断是否需执行紧急措施 偏差有时涉及安全问题或者其他紧急情况。主管领导和技术人员应判断并执行偏差的紧急处置,以防止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并增强对相关潜在受影响的产品的控制。 常见的紧急措施有: (1)暂停生产。 (2)物料或产品隔离。 (3)物料或产品分小批。 (4)设备暂停使用。 (5)紧急避险等。 执行的所有紧急措施都必须在偏差记录中进行及时完整翔实的记录。 4.5 偏差报告质量管理部门 偏差是否立即报告质保部,是质保部能否有效进行偏差分类和会同其他部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规程,以便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职责 责任人: 公司各部门按本文要求做好偏差的上报工作并参与偏差的调查和处理过程。 质量部现场QA纠正微小偏差,组织偏差调查的开展,监督处理结果的落实。 质量部偏差管理员负责偏差的编号、汇总管理。 质量部部长对偏差调查报告予以批准,并监督偏差管理的各个环节。 3总则 偏差发现后应立即报告(24小时之内),在30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处理,如时间不够要打延期报告 偏差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通过唯一的编号进行有效链接,保证可追溯性。 4定义 偏差: 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紧急措施:

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 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纠正(本文亦表述为纠正行动、纠正活动):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如: 降级、返工、销毁、重新包装、重新贴签等。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根源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流程 5.1分类 偏差的分类: 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微小偏差是指经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现场整改,无需开展深入调查即可确定对产品质量无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也无需采取大量人员强化培训、修订文件/程序等进一步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偏差。 中等偏差是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的偏差。 关键偏差是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后果的偏差。 5.2偏差发生识别

GSP偏差管理制度

一、目的:建立偏差处理制度,严格管理偏差事件,确保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正确处理,有效实施纠正预防措施,避免类似或相同的偏差事件再次发生。 二、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其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 三、适用范围:所有经营环节相关偏差事件。 四、定义:偏差事件是非计划的,与药品相关法律法规或已建立的质量标准、操作管理程序不相符的事件。该事件对药品质量产生隐患,如混批号、客户投诉、设备故障等采购、存储、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发生的不相符事件。 五、正文: 1偏差事件的分级: 1.1 严重:违反国家政策或法律法规,任何危及药品最终质量安全,存在质量隐患,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确认;严重违反《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事件;

1.2 一般:不会影响最终药品质量的偏差事件。 2偏差事件的种类: 2.1 潜在的污染隐患:如果不能正确清除,可能导致药品的污染; 2.2 校验、预防维修:仪器设备校验不能按计划执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监测仪器超出要求范围;预防维修未按年计划准时执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键部件问题会影响经营药品质量的情况; 2.3 混淆:不同品种的药品或同种药品规格、批号不同,不同包装的药品混在一起; 2.4 使用了超出校验效期的仪器设备; 2.5 人为失误导致的药品质量问题、未能按正常程序执行:如系统录入错误等; 2.6 文件记录缺陷: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 2.7 设备故障或过程中断:使用未经批准的设备设施,或因设备故障/动力原因(停电等)导致药品质量缺陷; 2.8 因药品包装损坏,导致药品的数量或质量有问题,验收要求的文件不齐全; 2.9 药品存储的防尘设施、防止蚊虫和其他动物进入设施、照明设施发生故障; 2.10 阴凉库和冷库温湿度控制超限,药品验收时不符合存储运输条件,清洁情况等不符合事件; 2.11 客户投诉:涉及经营过程控制及药品质量问题的投诉; 2.12 未按程序执行:违反批准的管理制度、操作程序、既定计划操作

(完整版)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云南睿城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程 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第一条、目的 1、为了加强变更管理,规范工作流程,有效地控制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特制定本变更管理办法及流程。 2、通过对变更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审批,确保变更的及时性、合理性和经济性,消除变更对工程成本和进度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二条、变更是对原设计内容进行完善、修改及优化,变更共分为三类: 1、一般变更:不改变设计原则,不影响使用功能,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影响美观;变更发生费用在2万元(含)以下的; 2、较大变更:不改变设计原则,不影响使用功能,不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不影响美观;变更发生费用在2万元至10万元(含)以下的; 3、重大变更:对原方案、原系统、主要结构布置、主要尺寸、坐标、主要标高、主要设备及主要使用功能改变及变更发生费用在10万元以上的。

第三条、变更的体现形式分为四类: 1、由建设单位(业主单位)提出的变更; 2、由监理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 3、由设计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 4、由施工单位提出的项目变更。 第四条对上述提出的工程变更,提出部门备齐相关原始资料,按本变更管理办法中图一及图二进行逐级上报审批。 第五条变更应将工程变更内容描述清楚。如:工程名称、变更原因、变更时间、变更部位、图纸比例、图示尺寸、规格型号、材料材质等,应达到根据变更单可准确计算工程量。 第六条变更单由项目部分专业依发生先后顺序进行编号。 第七条变更的控制 1、变更控制原则: 1.1 符合国家规范:变更应是对原设计中不满足国家规范、法规的部分进行变更,使之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法规; 1.2 保证使用功能:变更应是对原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变更,变更后应比原设计更合理、更满足使用功能;

偏差处理管理制度

偏差处理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处理程序和要求。通过实施本制度确保能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本制度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设备异常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 《药品GMP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分册 《药品GMP指南》口服固体制剂分册 3. 职责 3.1质量受权人: 3.1.1 决定偏差所涉及的物料或过程的处理方法。 3.1.2负责确认相关偏差纠正措施实施的效果。 3.1.3 负责偏差处理程序的批准。 3.1.4 负责对关键偏差、中等偏差进行终审。 3.1.5负责对发生的关键偏差及时报告总经理。 3.2 质量监督员 3.2.1负责对偏差进行编号,建立偏差台账,并对偏差进行汇总分析汇报,对相关文件记录及时归档。 3.2.2参与评估偏差的风险等级,调查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3.2.3 负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2.4 负责立即纠正微小偏差。 3.3偏差发生部门: 3.3.1偏差发现人负责及时、如实报告偏差。 3.3.2 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采取应紧急措施。 3.3.3 偏差发现人、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协同质量监督员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 3.3.3执行纠正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4偏差涉及的相关部门: 3.4.1配合调查偏差的原因。 3.4.2提出处理意见及纠正措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文件。 4.管理内容: 4.1 定义: 4.1.1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4.1.2紧急措施: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4.2偏差处理的原则: 4.2.1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4.2.2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或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4.2.3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4.2.4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4.2.5 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4.3 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4.3.1 关键偏差:违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政策或国家法规,危机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偏差处理规程Deviation-Procedure

1.目的 为偏差的处理提供规范程序,使所有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适当的行动方案得到批准并实施。 2.范围 适用于与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程序、标准、厂房设施、环境控制、计量校准,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涉及GMP和SOP执行的所有偏差。 3.定义 3.1偏差: 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原料、产品检/化验结果超标、产品储存 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器 械相关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程序、指令不相符的意外/偏差事件。 3.2偏差的分级: 严重(Critical): 违反QMS质量方针或国家法规,危及产品安全及产品 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 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重大(Major): 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造成返工、回制等后果;严重违反GMP及SOP的事件。 次要(Minor):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临时性调整。 3.3偏差的种类(举例): 3.3.1检/化验结果超标:原料、中间品、成品过程检验/化验结果超出标准。 3.3.2IPC缺陷:中控项目检查超出标准要求。 3.3.3混淆:两种不同的产品/不同版本/同种不同批号的产品,或同种/同批而用不同 的包材的产品混在一起。 3.3.4异物(有形):在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或生产包装过程中发现的异物。 3.3.5潜在的污染:如不能正确清除,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 3.3.6过期的物料/设备:中间体/半成品超过程序规定的储存期限;使用了超出校验 期的设备。 3.3.7设备故障/过程中断: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潜在威胁,生产中断; 因动力原因(停电、汽、气、水)导致流程中断。 3.3.8环境:与器械生产相关的空调系统、厂房设施的防尘捕尘设施、防止蚊虫和其 它动物进入设施、照明设施的故障,以及洁净区尘埃粒子检测超限,生产车 间人员、空气、地面、墙面环境监测环控指标超限、温湿度控制超限、压差 超限等偏差事事件。

偏差处理管理制度

偏差处理管理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处理程序和要求。通过实施本制度确保能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本制度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设备异常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年修订版 《药品GMP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分册 《药品GMP指南》口服固体制剂分册 3. 职责 3.1 质量受权人: 3.1.1 决定偏差所涉及的物料或过程的处理方法。 3.1.2 负责确认相关偏差纠正措施实施的效果。 3.1.3 负责偏差处理程序的批准。 3.1.4 负责对关键偏差、中等偏差进行终审。 对发生的关键偏差及时报告总经理。 3.2 质量监督员 3.2.1 负责对偏差进行编号,建立偏差台账,并对偏差进行汇总分析汇报,对 相关文件记录及时归档。 3.2.2 参与评估偏差的风险等级,调查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3.2.3 负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2.4 负责立即纠正微小偏差。 3.3 偏差发生部门: 3.3.1 偏差发现人负责及时、如实报告偏差。 3.3.2 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采取应紧急措施。 3.3.3 偏差发现人、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协同质量监督员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

3.3.3 执行纠正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4 偏差涉及的相关部门: 3.4.1 配合调查偏差的原因。 3.4.2 提出处理意见及纠正措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文件。 4. 管理内容: 4.1 定义: 4.1.1 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4.1.2 紧急措施: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4.2 偏差处理的原则: 4.2.1 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4.2.2 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或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4.2.3 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4.2.4 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4.2.5 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4.3 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4.3.1 关键偏差:违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政策或国家法规,危机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 收回等后果。

如何对偏差进行有效管理

如何对偏差进行有效管理 偏差是指对批准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规定标准的任何偏离。而偏差管理的根本要求是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发生。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核心原则,体现了对生产过程控制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偏差不可避免,而发生偏差则为药品质量埋下了某种程度的隐患(质量风险),如果对偏差管理控制不严密,就会使得实际生产过程越来越偏离预先批准的程序,甚至走上极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不将患者置于产品使用的风险之下,进行严格有效的偏差管理是药品生产的重要内容。 企业每次接受外部检查,偏差管理是必检项目,偏差管理也成为药品GMP 检查过程中缺陷最多的项目,因此可以说从偏差的管理中能看出一个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要能有效的进行偏差管理,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都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法规意识、质量意识、时间意识才是偏差处理的最基本要求。 责任意识:生产过程出现偏差,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失败,也就意味着某种责任。偏差处理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偏差原因的查找也很费力费时,为了避免这种责任,导致不少人员有意识地回避。然而,偏差是回避不了的,只有正视我们的责任,面对偏差,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尽快地从源头上查找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执行偏差管理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对偏差的态度了。因此,作为造成偏差的当事人要及时汇报偏差,并配合偏差的调查与评估,查找偏差发生的根本原因,查出偏差是如何发生的,才能在后续的生产中采取合理的CAPA措施,有效避免偏差的再次发生,确保药品生产正常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才是执行偏差管理的根本目的。 法规意识:强化法规意识,加强人员培训管理,促进偏差管理。结合药品GMP规范来说,药品生产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到药品注册批件、生产工艺规程、生产指令、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执行。法规的要求是不能违背的,这一点在药品生产的认识中不能有半点含糊。 质量意识:偏差处理还需要工作人员对药品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风险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这算是对药品生产工艺认识的补充,也算是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要求。认识了药品生产工艺的风险,在药品生产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并且努力减少药品生产的偏差。通过有效的质量风险评估,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降低药品生产的质量风险,保证药品的质量。如果说药品生产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没有健全的质量意识,认为偏差管理就是质量部门的事,那就大错特错了。既然是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内容,那么,药品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就是一体的,而不是分离或者是有区分的。不符合质量规范要求的药品生产,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偏差的控制对制药企业的生产活动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控制偏差降低了质量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体现了质量体系的效率,并且有利于企业的持续改进,药品的最终质量取决于每个环节质量职能的落实和各环节的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给质量体系带来风险,这些风险在未查明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