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应用分析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应用分析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应用分析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应用分析

摘要:一个企业,不论是它的生产活动还是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各种有形资产,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产。通过固定值产减值,固定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固定值产减值准备计提业务中的减值金额和时间的判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完善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

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判断;可回收金额

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这几个步骤:首先,察觉固定资产是不是会在短期内减值。其次,采取适当的方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在资产负债表上检测资产是否减值和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含义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提到,固定资产的特征有以下几条:第一,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及经营管理: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不低于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特点如下:第一,其是有形资产。第二,能够长期为企业服务。第三,不是为了投资、销售购入的固定资产。第四,能在未来的时间内未企业

创造经济利益。如此得来,固定资产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当固定资产在预期时间范围内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这些固定资产就会被企业从财务报表上剔除,这也就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所在。

“资产减值”,又名为资产减损,资产减值的本质是企业预计的资产经济利益小于原记账时对未来经济利益的确

认值,即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在买进固定资产的时候,固定资产的成本就等价于它在使用期间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其账面价值应该基本等价于企业购买的时候所预计到的可收回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进,固定资产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资产减值,出现固定资产历史成本大于可回收金额的局面,当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固定资产将来可以预计到的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时候,会计账面就会反映出这一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时候,应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样,企业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表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集体的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相关资产的备抵项目,在资产负债表里,保证企业资产价值,避免利润增长不实,客观实际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二、固定资产减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别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认为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

减值,认为固定资产折旧科目不仅考虑到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有形损耗(长时间使用引起的磨损所带来的自然损耗)而且兼顾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随着技术发展、消费者爱好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经营规模扩张等因素造成的的损耗)。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加速折旧法,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了固定资产减值,但是不够周密。固定资产折旧指的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固定资产折旧作为一种分配过程将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在商品销售过程中的补偿。

资产减值是每隔一段时间企业会对固定资产在未来能够创造的经济价值进行预测,将预测值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相比,当预测值低于账面价值的时候,企业就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是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因素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不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了固定资产的价值。所以固定资产减值和固定资产折旧在原理上是截然不同的,在会计处理上也是不能混淆的甚至取代的。

三、可收回金额的正确计量应用难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首要工作是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由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和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确定的,这两者中间比较高的那一个作为可收回金额。所以说确定固定资产的

可回收金额的关键在于以下两点:首先,准确得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其次,得到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准确的现值。以上两个关键步骤就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之处。

1.公允价值的应用难点

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的第八条规定资产公允价值由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和资产的市场价

格决定。就固定资产而言,只有在活跃的成熟的市场条件下,才能得到精准的以上两个数据。反观现今市场,固定资产市场不发达,生产资料市场不完善,企业能够给出的价格并不能全面、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仅能获取少部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这并不符合国际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会计准则只提出了会计实务的规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有的规定并不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更是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决断能力。

2.未来现金流量限制的应用难点

资产预计未来薪金流量的现值,应根据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及最终处置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由此看出,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主要考虑三点: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资产的使用寿命,折现率。

(1)固定资产未来新金流量的预计

估计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以固定资产的未来

现金流量为基础展开工作。企业管理层应有理有据的理性估计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体经济情况,根据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新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进行估计。但是,为了实现数据的可靠和易操作,建立在该预算或预测基础上的预计现金流量的年限一般选择为5年,如果管理层认为更长时间的大数据更适合,也可以选择更长时间的数据。预计资产未来新金流量的主要内容有:第一,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发生的现金流入。第二,为实现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引起的现金流入所需的预计现金流出。第三,固定资产不能继续被企业使用时,处置固定资产收付的净现金流量。如要准确的完成以上工作,第一,以一系列的假设和估计为基础。第二,企业管理层要严格把控现金流量。在现在的市场和企业的发展情况下,这是一项不能轻而易举完成的任务。(2)折现率的预计

折现率指的是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预估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所用到的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

或投资资产的时候的必要报酬率,它反映了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需要一提的是,为了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基础保持一致,估计折现率的基础必须是税前的。企业管理层应用资产市场利率估计折现率。

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调整得到的替代利率可以在没有办法得到资产市场利

率的时候用来估计折现率。与资产预计现金流量联系密切的风险在企业预估过程中也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例如,特殊风险、政治风险、货币风险、价格风险。

(3)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预计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只需要把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按

照折现率在预计的时间里进行折现可得。

四、资产组认定的应用难点

确认该资产组的有没有独立产生现金流入是认定资产

组最重要的一项。能够不依赖于其他部门创造收入,或是其创造的收入绝大部分都不依赖其他的部门,并属于可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一般情况下,一个企业中的生产线、营业网点、业务部门等可以认为是一个资产组。认定资产组还要考虑企业高管层对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及监控方法,还有处置、使用资产的决定方法。例如,XX餐具制造集团,有四个工厂,分别生产盘子、刀叉、炉具、筷子。这些工厂在管理、考核等方面相互独立,这样的话,每一个工厂都是一个资产组。炉具厂有两个生产车间,1号车间仅生产炉具配件,2号车

间专门完成组装和包装,工厂对这两个车间的资产使用、处置决策是一体的,这样的话,这两个车间是一个资产组。在这样的资产组判断标准下,同一行业下的不同企业的资产组

划分不尽相同,造成了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对等,不可比。

五、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准确的只想固定资产减值政策需要一个透明的内

部环境,这要求企业完善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处理损失的内部控制。固定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能够很大程度上消除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计提中的随意性,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要将测算、审核、审批这三个关键控制点分离,测算出来的数据在企业内部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根据减

值准备额的大小实行分级审批。在整个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过程中不论是确认、计量还是记录、披露都要有内部审计监督,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高效的完成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和独立稽核等内部控制过程。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需要判断固定资产是不是出现了资产减值现象、决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披露固定资产的减值信息,这些工作的顺利完成都要求会计人员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

能力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固定资产减值会计中最关键的就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其决定了减值会计信息的可信度。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能够反映一个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强的

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表现在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掌握熟练,并且对当前就职企业的

客观经济环境和企业内部经营状况有全面的了解。因此,企业应定期组织会计人员培训,首先要向企业会计人员普及最新的会计法规和理论。其次,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杂、数量大,会计人员还应该深入的了解这些固定资产才能得出可观的、准确的判断结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树立企业会计人员正确价值观、道德感。作为管理企业财务的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最为关键,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应当不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处理企业经济业务,处理一切业务都应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就企业而言,为实现会计工作的有效推进,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企业应当改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企业会计职能由传统的核算型财务管理向管理型财务管理发展。为实现财务管理的转型,在整个企业内部都要努力,企业要集中自身财务部门人员和外部财务软件开发机构的力量,不断升级更新使用财务管理软件,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的准确度,进而更好地观测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及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发展资产信息市场和价格市场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需做的工程十分庞大,其中涉及了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固定资产交易市场的价格信息等。各个企业之间对于固定资产的价格评判标准不一,企业内部的资产减值信息只能得到部分投资者的认可。但是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的固定资产市场评价就能得到大部分

投资者的认可,企业和投资者也能在市场上得到更全面的固定资产资料。因此,我国应该加快经济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推动市场经济体制走向成熟。

4.加强外部监督、检查

在现有的法规、制度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固定资产操纵利润有很大的可能性。因此,不仅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还要增大外部监督、检查的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予以规范,积极维护国家和公众利益。

六、总结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企业日常工作中很重要的一

项工作,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不仅增强了资产要素的可靠性而且实现了会计信息的高质量,企业的会计人员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企业蓬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玉霞.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减值对会计问题的影响研究[J].商业会计,2012,(11):63-65.

[2]杨三宁.浅议固定资产减值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59-459.

[3]夏思倩.固定资产减值背景下会计核算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5,(5):209-209.

[4]张娟.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业务探究[J].时代经贸,2013,(22):171-172.

[5]陈英姿.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问题分析[J].商,2013,(29):177-177.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思考

逐项判断其是否发生减值,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工作量相当大,企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乎不可能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值判断。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五条的规定,准则列出了七种迹象用来判断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这七种资产发生减值的判断标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利用可量化的标准,如市价、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利用有关人员的判断或相关证据,如对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市场的判断;对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的判断;对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的判断,以及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的企业内部报告等。对于利用可量化的标准来判断固定资产减值与否,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信息透明度也较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而对于利用有关人员的判断或相关证据来判断固定资产减值与否,则对企业的管理层,以及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给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空间。 2.确认和计量的难度较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固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我国采用的是经济性标准,只要资产发生减值,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然而,合理的确定各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有较大的难度。因为从我国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市场经济尚处于发育阶段,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这样就使企业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等难以确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的问题 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需要准确判断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准确判断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涉及以下两个因素: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两个因素确认与计量的难度较大,成为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应用难点。 ①公允价值的计量难度大 “公允价值(Fair value)”一词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 )第32号公告中是指“在一项公平交易中,由熟悉情况并自 。”在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第7号概念公告中是指“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是在公平交易的市场,参与市场交易的双方在理性地考虑了市场信息之后对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所达成的共识,本质是交易双方基于市场信息而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八条的规定可以看出资产公允价值可以按照以下顺序确定A.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B.资产的市场价格。对于固定资产而言,这两个价格的取得都要求相关固定资产活跃市场的存在,而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生产资料市场,以及固定资产市场并不成熟,价格难以真正反映其价值,绝大多数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难以获取,这与国际财务报告所依托的“成熟市场经济”的环境并不相符。其次,在会计实务中到底选择公允价值的哪种表现形式,除了准则的界定和指引外,很大程度上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为会计准则只是一个会计信息的技术规范,它解决的是“该如何办”的问题,而对于会计准则的恶意误用则属于准则实施中“人”的问题。 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难度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九条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可见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确定需要正确计量以下两个因素: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合理的折现率。 A.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计量难度大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 —资产减值》第十一条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取得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其中预计的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如销售量,以及售价的预测;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飞 40

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知识

新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 简介:固定资产减值预备与累计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反映着固定资产的价值,因而在实务中对两者的差不认识不清,存在许多模糊之处。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决策有用”,同时,企业规避风险的内在动力和投资者追求会计信息决策有用的外部力量催生了资产减值会计的产生与广泛运用。企业要合理使用固定资产减值会计必须拥有优秀的会计师、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依托成熟的资本市场。 2001年度,财政部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将减值会计应用到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为配合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实施,2002年财政部又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固定资产减值会计作了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发觉固定资产发生诸如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或经济性贬值等有形或无形损耗时,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运用,对我国传统会计观念造成专门大冲击,它将引发许多新会计问题。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是固定资产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资产负债表》内容上看,“折旧”与“减值预备”差不多上“固定资产”的备抵项目,两者互为补充,共同反映固定资产帐面价值的减少。不管是计提减值预备,依旧提取折旧,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正确计算损溢、减少风险损失、合理确定成本补偿尺度”的“慎重”原则。也正是因为固定资产减值与折旧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因此导致实务中对两者的差不认识不清。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与目标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 现代财务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建立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上的会计信息,其决策有用性正日益受到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质疑。因此,近年,不管是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依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都在努力围绕会计目标重新构建财务会计理论框架,修订会计要素的概念、确认与计量的标准,这些举措中最具代表性的确实是,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的以后经济利益。因为从一个盈利企业来看,其持有资产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获得以后的经济利益,我国《企业会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未使用和不需用固定资产如何计提折旧与减值准备? 《企业会计制度》第35条规定,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则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②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从中可以看出,关于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两规定相矛盾,使会计人员难以适从。 要解决此问题,可以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与计提减值准备的作用分析入手。固定资产的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经济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修正,使账面价值能更客观、真实地反映其当前的市场价值。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的价值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步转移到生产的产品成本中,或构成了企业的费用,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构成企业费用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减值准备的计提是为了反映固定资产的可变现价值,而折旧则是为了补偿固定资产的损耗。 未使用、不需用固定资产,在企业持有期间没有参与生产经营,没有发生物理损耗,但会发生功能损耗。功能损耗表现为技术进步引起的设备陈旧。《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①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②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③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④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区别

一、两者的性质目的不同 两者在性质上是不同的,目的也不完全一样。 累计折旧是“资产价值损耗的计量”,它把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一定标准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的期限内,以实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折旧表示的固定资产价值的减损,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参与生产经营活动而形成的价值转移,它可以从商品销售中得到补偿。 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上是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帐面价值,以使帐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固定资产减值所表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不大,它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计提折旧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分摊,并不表示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减少。折旧不能及时反映与调整可收回金额与帐面价值的偏差; 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正是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基础上,以一种更灵活、更及时的方式,确保固定资产现时价值计量信息的有用与相关。 因此,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历史成本的修正,反映固定资产当前价值,是一种计价手段。 二、两者的核算范围不同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2)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帐的土地。”

而计提减值准备的核算范围则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下列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时;(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同时,《企业会计制度》第59条还规定了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形:(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4)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该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可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比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范围要大得多。 三、两者的核算时间不同 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按月进行的,并根据用途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或当期费用,属于因正常时间推移在不同会计期间的成本或费用,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核算通常是在年末或指定的核算期末根据实际情况来进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认定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这里的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年限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其中,销售净价是指资产的销售价格减去处置资产所发生的相关税费后的余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期末或者至少在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以判定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企业在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时,如发现下列情况,则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 1. 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 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提高,进而很可能影响企业计算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折现率,并导致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 4.固定资产陈旧过时或发生实体损坏等; 5.固定资产预计使用方式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如企业计划终止或重组该资产所属的经营业务、提前处置资产等情形,从而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 6.其他有可能表明资产已发生减值的情况。 在上面的情形出现后,经过计算的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如果低于其账面 价值,企业则应当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有迹象表明以前期间据以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化,使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大于其账面价值,则以前期间已计提的减值损失应当转回,但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对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而调整固定资产折旧额时,对此前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不作调整。 有时,企业的固定资产实际上已毫无价值,按照规定应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准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判断的条件如下: 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 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 4.已遭毁损,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5.其他实际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如果有证据表明,企业的在建工程已经发生了减值,也应当计提减值准备。当在建工程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可以认为已经发生了减值: 1.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未来两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 2.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新旧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减值相关规定 2006-11-9 8:39何瑛李多顺【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限制,大大收缩了“资产减值转回”虚增利润的弹性空间,将会使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由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和制度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资产减值准则”)对资产减值又进行了一些新的修订。下面笔者就新旧会计准则有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进行比较分析和探讨。 一、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分析比较 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底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没有对资产减值的认定标准做出具体规定。2002年《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也未明确资产减值的确认标准,导致在会计实务中可操作性较差。 而2006年资产减值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这些迹象包括:1.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降,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2.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

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3.市场利率或者其它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4.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5.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6.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实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或高于)预计金额等;7.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 通过对这几条判断资产减值标准的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出资产减值的三种确认标准:1.永久性标准,即对在可预见的未来不能恢复的资产减值给予确认,这个标准虽然避免了确认暂时价值波动形成的损失,但需要会计人员对暂时减值和永久减值进行判断;2.经济性标准,即在资产负债表日若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回收金额则确认其减值,它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表日资产的价值,避开了采用职业判断区分资产减值类型的难题,便于操作;3.可能性标准,即要求对可能的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其目的主要在于和历史成本保持一致,避免对不必要减值损失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减值计量的分析比较 对于计提多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计量问题。而确定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正确选择资产减值计量属性、合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因素。2002年实行的《企业会计准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新会计准则下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一) 一、提取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当期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依照准则规定,企业应在期末资产负债表日,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由于市价大幅度下跌,有证据表明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原因导致其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资产,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计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依照税法相关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除国家税收规定外,企业根据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包括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因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期间与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的资产损失的期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即作为来来可抵减应纳税所得额的时间性差异,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进行纳税调增。“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例1]中兴公司2003年12月购入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价4000万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该企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自2004年起企业利润总额均为1000万元,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为2380万元。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33%,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000 所得税会计处理,中兴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不能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应将其作为可抵减暂时性差异在当期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为1420万元(1000+420),应缴所得税为468.6万元(1420×33%)。2006年末,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2380万元,计税基础为2800万元(4000-1200),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相差异,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按照新的所得税会计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为138.6万元(420×33%)。 所得税相关会计分录: 借:所得税33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386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4686000 二、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折旧差异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确认后,减值资产的折旧或者摊销费用应当在未来期间作相应调整,以使该资产在剩余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调整后的资产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即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寿命或尚可使用年限(含预计净残值等的变更)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折旧额。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已提取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如果申报纳税时已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可按提取减值准备前的账面价值确定可扣除的折旧额或摊销额。比较会计准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减少,但由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有可能缩短,所以很难确定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会计折旧与税法允许可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抵扣的折旧或摊销额的大小关系。若前者小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减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若前者大于后者,则将两者的差额在当期利润总额中加上后,再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小于税收折旧的差额或者”;“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当期会计利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提取的会计折旧大于税收折旧的差额”。 例2]中兴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后预计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为7年。2006年以后计提的折旧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精)

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几点思考 2001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首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2年起实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又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作了进一步的规定,并在股份有限公司中首先得到执行。从这两年的执行效果来看,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对于夯实企业资产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挤走了一些上市公司业绩水分,使上市公司整体业绩趋向于真实。但由于准则仅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些原则性的内容进行了规定,对于何时计提、如何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等操作细节均未作出具体规定,这样给了上市公司运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时较大的选择空间。上市公司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均根据自己的理解及需要实施,在计提与否的判断标准、计提比例等诸多方面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上市公司报表的可比性。如2001年度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由于首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可以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所以据统计有70%以上的上市公司计提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但2002年度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上市公司比例就远少于2001年。因此,准则制定部门应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出台做进一步的规定或相关解释,以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笔者下面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供探讨。 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两种确定方法之间的联系 根据固定资产准则,可收回金额是指资产的销售净价与预期从该资产的持续使用和使用寿命结束时的处置中形成的现金流量的现值(以下简称“未来现金流现值”)两者之中的较高者。由于未来现金流现值的计算难度较大,目前可收回金额一般采用销售净价的方法来确定,但实际上两种方法是有内在联系的。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总体上是与固定资产未来可能形成的现金流量是正相关的,这一点也可以从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的定义得到证实。某项固定资产未来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大,表明其对于企业的价值高;当固定资产价格与其价值一致时,则该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也高。若固定资产的价格偏离其对企业的价格时,则销售净价与现金流量不一定能成正相关关系。 如何理解并应用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现值 目前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通常采用销售净价的方法,而很少考虑其未来现金流现值,若固定资产的销售净价低于其账面价值则判断固定资产已发生减值,上述做法是不全面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并且期望未来不断产生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是为了用于出售而获取差价。故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发生减值,不能光考虑其销售净价,而是首先要考虑该固定资产对企业未来收益的影响。由于要计算出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现值的具体

固定资产减值测试

固定资产减值测试 一、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定,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确定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证明资产存在减值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在处置、出售、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债务重组等情况下转出资产,企业应当将相关资产减值准备予以转销。应当指出的是关于资产减值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已十分接近,也稍有差异: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另外就准则规定的详细程度而言,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更为具体和全面。 二、固定资产减值有关规定 (一)判断减值迹象是资产减值测试的前提。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要先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而后确定是否进行减值测试。也就是说,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前提下,才进行资产减值测试。固定资产不存在减值迹象,则不必估计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也不必确认减值损失。 (二)引入现值概念。对预计净残值采用现值,原准则中的预计净残值是终值;另外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在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应考虑弃置费用,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取消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确认原则。 (三)采用资产减值评估方法。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方法指南,具有可操作性。我国会计准则规定,评估师应当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平均生产能力和获利水平计算企业的公允价值,并根据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下现金流量现值来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由此确定可收回金额。目前,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在我国刚刚起步,其中业务量较大的就是固定资产减值的评估。 (四)引入了“资产组”、“资产组组合”、“总部资产”的概念。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很难评估,因而新准则引入“资产组”、“总部资产”的概念。当企业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难以进行估计的,应当将其归属于一定资产组,以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确认该资产的减值损失;“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因此,要将总部资产划归一定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确定其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确定是否存在减值损失。准则对“资产组”、“资产组组合”及“总部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从而使企业在资产减值处理上更趋于合理。 三、固定资产减值测试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迹象判断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浅析

新会计准则下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浅析 发表时间:2010-09-29T13:52:56.607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10年第9期作者:李佳 [导读] 2006年2月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简称新准则) 李佳(武汉市排水泵站管理处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 2006年2月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简称新准则)在原准则基础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践,对固定资产减值做出了更明确规定。本文从新规则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特点出发,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新会计准则 一、新准则中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特点 (一)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于资产的公允价值,新准则规定可以分以下三种情况分别确定:(1)如果能够合理确定(证明)资产交易的协议价格是公平的,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2)如果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3)如果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即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新准则对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以及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提供了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便于实务操作。 (二)新准则规定已计提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该规定封死了减值冲回这一企业操纵利润主通道,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证。减值冲回是某些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常用手段。一般来说,利用减值冲回操纵利润的方法不外乎有两种:一是预计当年将会出现大幅亏损时,提前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做准备,在当年大额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下一年度冲回,从而作出下一年度扭亏为盈的财务报表;二是选择某一年份超大额计提减值准备,其后几年分次缓慢冲回,制造出利润稳步攀升的假象,为管理当局的管理业绩服务。在旧准则中,上述两种减值冲回的方法合法但不合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三)新准则中引入了“资产组”、“总部资产”的概念。旧规则中的固定资产一般是按照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的,但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很难评估,故而,我国的资产减值新准则引入“资产组”、“总部资产”的概念。企业难以对单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的,应当按照其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确认损失;“总部资产”是企业集团和事业部的资产,难以脱离其他资产和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因此,要计算总部资产所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资产账面价值相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新准则对“资产组”、“资产组组合”及“总部资产”的减值处理的原则、程序和方法作出了详尽的规定,使其更具有操作性。这是旧准则所没有的全新的规定,从而使企业在资产减值处理上更趋于合理。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新规则具体规定来看,合理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需要在资产负债表日合理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而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因此,合理判断可收回金额的主要涉及因素为资产公允价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这两个因素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需要依赖较多的职业判断,直接决定着资产可收回金额的合理确认否,决定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真实合理,成为实务中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操作难点。 (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而且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这就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 (二)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难度大。新准则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可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准确性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很难把握。主要表现在:(1)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新准则规定:“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应当以经企业管理层批准的最近财务预算或者预测数据,以及该预算或者预测期之后年份稳定的或者递减的增长率为基础。企业管理层如能证明递增的增长率是合理的,可以以递增的增长率为基础。”企业预计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会涉及很多变量,并且需要企业有关部门的参与。诸如:销售部门负责预测售价和销量,涉及产品价格弹性、广告效果、竞争者的动向等;产品开发部门和技术部门负责估计投资方案的资本支出,涉及研制费、设备购置、厂房建筑等;生产和成本部门负责估计制造成本,涉及原材料采购价格、生产工艺安排、产品成本等。财务人员的主要责任是为销售、生产等部门的预测建立共同的假设条件,如物价水平、贴现率、可供资源的限制条件等。显然,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和估计的前提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工作量大,目前我国的企业管理还达不到先进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2)合理折现率的计量难度大。新准则规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因此合理的折现率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价值。要求合理折现率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反映该项资产特定风险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项市场利率难以取得,也可以采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替代利率可以是调整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借款利率。调整时需要考虑该项资产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对于企业而言,客观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 (三)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等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很重要的基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尽管新准则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使用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但是要企业真实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计量技术本身的不完善,使得减值技术的标准难以确定。而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管理者的诚信问题,企业管理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应用分析

固定资产减值及其应用分析 摘要:一个企业,不论是它的生产活动还是经营活动都离不开各种有形资产,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产。通过固定值产减值,固定资产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未来获取经济利益的能力。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固定值产减值准备计提业务中的减值金额和时间的判断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完善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准则。 关键词: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值判断;可回收金额 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通过这几个步骤:首先,察觉固定资产是不是会在短期内减值。其次,采取适当的方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最为关键的步骤就是在资产负债表上检测资产是否减值和确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一、固定资产减值的含义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提到,固定资产的特征有以下几条:第一,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及经营管理:第二,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不低于一个会计年度。固定资产特点如下:第一,其是有形资产。第二,能够长期为企业服务。第三,不是为了投资、销售购入的固定资产。第四,能在未来的时间内未企业

创造经济利益。如此得来,固定资产最根本的意义就是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当固定资产在预期时间范围内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时候,这些固定资产就会被企业从财务报表上剔除,这也就是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所在。 “资产减值”,又名为资产减损,资产减值的本质是企业预计的资产经济利益小于原记账时对未来经济利益的确 认值,即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企业在买进固定资产的时候,固定资产的成本就等价于它在使用期间能够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其账面价值应该基本等价于企业购买的时候所预计到的可收回价值。随着时间的推进,固定资产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资产减值,出现固定资产历史成本大于可回收金额的局面,当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固定资产将来可以预计到的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时候,会计账面就会反映出这一固定资产的减值情况。当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时候,应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将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并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样,企业当期确认的减值损失表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集体的资产减值准备应当作为相关资产的备抵项目,在资产负债表里,保证企业资产价值,避免利润增长不实,客观实际地反映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 二、固定资产减值和固定资产折旧的区别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中,认为固定资产折旧就是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功能说明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第一节简介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在浪潮国强固定资产系统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其主要目的是对新的会计制度提供支持,增加“减值准备业务”处理功能。减值准备部分包括了减值准备物价来源设置(该部分在安装标准财务物价系统之前不可用)、市值计算公式定义、减值准备单形成、减值准备单审核、减值准备单查询、资产状况变动以及资产状况变动单据查询等新增功能,并在原来基础上对资产登记薄,资产明细余额表、部门资产明细余额表、逾龄资产明细查询、平衡检查、月末结转、折旧计算、资产减少等功能进行修改以支持减值准备业务的增加。我们相信,新版的固定资产能够完成您单位的各种固定资产业务的处理功能,并对新会计制度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主要功能 1、减值准备物价来源设置 设置减值准备市价来源所需要的各种参数,此功能在标准财务—物价系统推出之前是不可用的,当安装了物价系统之后该功能自动实现。 2、减值准备市值公式定义 提供三种固定的市值计算公式; 提供市值公式自定义功能; 定义市值公式对应的减值资产; 3、减值准备单形成 根据已定义减值准备资产自动形成减值准备单; 4、减值准备单审核 对已形成的减值准备单进行审核、记账、生成凭证。 5、减值准备单查询 对已生成的减值准备单提供按会计区间进行查询的功能。 6、资产状况变动 根据实际情况对资产原值、净残值率、使用时间等参数进行调整 7、资产状况变动单据查询 对变动情况进行查询 8、修改功能 对原来存在的功能进行修改,全面支持减值准备的业务处理。 快速入门指南 如果您时间宝贵,快速入门指南可以帮助您快速了解新增各部分的使用操作。如果您需要了解该部分更详细的介绍及功能描述,请参阅本手册第二部分操作指南详细介绍。 使用快速入门指南时,请根据您的业务需要参照如下顺序进行操作: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相关-会计分录

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相关会计分录 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报告,作为判断依据。 2006年财政部新发布的《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该准则中的资产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如果某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则不应按照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其可回收金额,而应当按照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为基础确定可回收金额,然后据以确定资产的减值损失。资产组概念的延伸就有资产组组合,最典型和常见的实例有总部资产。企业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事业部的办公楼、电子数据处理设备等。这些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脱离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而且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资产组。如果有迹象表明某项总部资产可能发生减值,企业应当计算确定该总部资产所归属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将其与相应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据以判断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为何要对没有发生只是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作确认呢?因为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以制度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即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少计负债或费用。确保资产的真实,符合资产定义(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要求。 我国目前的关于资产减值准备规定不仅说明了谨慎性原则的重要性,也是为了避免资产的虚增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比性。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资产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对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进行定期比较。当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该资产在当前市场上的实际价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所标示的价值减损,主要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或内部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务中更需要依赖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如果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或者专业判断水平较差,那么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固定资产发生的实际减值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对列入累计折旧的费用配比产生较大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于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如发现存在以下情况,应当计算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以确定资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固定资产市价大幅度下跌,其跌幅大大高于因时间推移或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并且预计在近期内不可能恢复;(2)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或者产品营销市场在当期发生或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并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3)同期市场利率等大幅度

2020年初级会计职称《会计实务》知识点:固定资产减值(最新)

【主要内容】 固定资产减值 【所属章节】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资产 【知识详解】 知识点:固定资产减值 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企业应当将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 【小新点】计提减值金额=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提示】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孰高原则确认。 账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提示】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例题·单选题】2018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某生产线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经计算,该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为1000000元,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1100000元,账面净值为1400000元,以前年度对该生产线计提过80000元的减值准备,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00000元 B.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320000元 C.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元 D.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20000元 【答案】D

【解析】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应当以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公允价值减处置费用的净额孰高原则确认。固定资产应提足的减值准备 =1400000-1100000=300000(元),原已计提80000元,所以当期补提的减值准备=300000-80000=220000(元)。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关于企业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盘盈的固定资产应计入营业外收入 B.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C.固定资产发生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后续支出计入当期损益 D.已确定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可以转回 【答案】B 【解析】选项A应作为前期会计差错进行更正,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选项C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选项D已确定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可以转回。

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固定资产折旧提取

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固定资产折旧提取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规定,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当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年限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就是说,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后,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或称折旧基数,若某个会计期末,一旦固定资产开始计提减值准备以后,不再适用原来按原价(如年限平均法)或账面净值(如双倍余额递减法)为基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也意味着计提减值准备的当期期末变更了固定资产的计价政策,由固定资产净值计价改为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根据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办法,还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及相关项目的金额。 由于要考虑减值准备的情况,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核算方法趋于完善,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现举例说明。 一、开始计提减值准备当期期末的会计核算 例1:某工业企业生产用一台设备账面原价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8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已使用3年,累计折旧额为36万元。第4年年末对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对比,其可收回金额为40万元,并采用追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等相关项目。假设该固定资产第1年、第2年、第3年年末可收回金额分别为85万元、65万元、50万元。为方便本例说明,固定资产折旧在年末时按年计提,企业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提取比例分别是10%和5%. (1)计算由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万元,下同) 每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00-100×4%)/8=12 第1年应计提减值准备=100-12-85=3 第2年应计提减值准备=100-12×2-3-65=8 第3年应计提减值准备=100-12×3-8-5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