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白沙镇总体规划 文本

文本目录

第一章总则............................................................................................. - 1 -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 - 2 -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 3 - 第四章城乡协调发展与空间管制规划 ................................................ - 4 - 第五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 5 - 第六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 8 - 第七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 - 9 - 第八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 10 - 第九章镇域防灾减灾规划................................................................... - 12 - 第十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 14 - 第十一章镇区空间管制规划 .............................................................. - 14 - 第十二章镇区用地布局结构 .............................................................. - 15 - 第十三章镇区土地使用规划 .............................................................. - 15 - 第十四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 - 16 - 第十五章镇区绿化与景观规划 .......................................................... - 17 - 第十六章镇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 - 18 - 第十七章镇区环境保护和环卫设施规划............................................ - 20 - 第十八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 - 22 - 第十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 - 23 - 第二十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 - 23 - 第二十一章附则................................................................................... - 24 - 附表一:白沙镇镇村等级规模结构表............................. - 23 - 附表二: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 24 -

第一章总则

第1条规划背景

为应对海西战略的发展形势,抓住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发挥

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白沙镇社会

经济可持续发展,加速城镇化进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

准》、《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等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白沙镇的

实际情况,编制《白沙镇总体规划(2011-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008);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12);

(3)建设部《村镇规划标准》(GB50108-2007);

(4)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

(5)《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

(6)闽侯县城镇体系规划;

(7)福建省、福州市和闽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

(8)国家、省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白沙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

实际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在区域规划指导基础上,分析白沙镇的地位与作用,培育和完善城镇功能,保

持其本身发展和特色的前提下,共同建设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通过土地与资

金的统筹配置以提高经济效益。

(3)立足现状,认真分析现状建设发展条件,着眼未来,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

益出发进行城市规划,使规划具有现实可行性,正确控制、引导城镇建设。

(4)坚持以人为本,使城镇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有

利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合理分布人口,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

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

(5)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借鉴相似城镇的有益经验和规划手法,使之与白

沙镇的自然、历史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

性。

第4条规划原则

(1)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

从白沙镇与闽侯县和周边城镇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协调白沙镇与闽侯县及周边

城镇的资源利用、产业分工,基础设施规划和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协调镇区与各村及

各村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资源利用与空间布局,实现白沙地区社会经济的整合发

展。

(2)可持续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协调原则

大力加强生态建设,全面提高环境质量,涵养镇区生态,造福城乡人民。统筹生态涵

养与生态经济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

社会,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3)旅游文化开发与保护协同原则

既要加强保护,同时也要适应市场以展规律,开发资源的旅游价值。

(4)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近期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节点及重

点项目开发开发为突破口,对旧区进行整治和新区开发;远期确定控制区域,分期分

段逐步实施。

第5条规划期限

近期:2011-2015年

远期:2016-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1)白沙镇域范围

即白沙镇人民政府行政的区域(用地面积面积176平方公里,含21个行政村、2个

社区居委会)。重点在空间上落实白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完善镇村空间布

局结构,以及市政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共享共建,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2)镇区范围

即白沙镇镇区区域(用地面积17.6平方公里)。规划根据城镇性质、规模,完善城镇

功能,优化镇区空间布局,突出制造业主导型城镇特色。

第7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有下划线的部分表示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第8条战略指导思想

抓住海西战略的发展形势、福建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重大机遇,建设闽侯县

中部的工业城镇。依托交通资源,建设制造与加工产业和物流基地,发展成为具有较

强综合经济实力的工业城镇;依托闽江白沙滩的地理文化优势,提高城镇知名度,发

展成为福州市域的旅游目的地;依托山地和丘陵等良好的生态资源,建设独具地方特

色的宜居城市

第9条战略目标

战略总目标

将白沙镇建设成为与福州大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工业型城镇,保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加重作为闽侯县工艺品生产基地的地位,积极建成以制造工业为主的工贸型中

心城镇,努力实现闽侯县生态旅游城镇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延长第一、第二产业的产业链,调整第二产业的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实

现产业发展的高速;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的技术含量。农业产

业化步伐进一步加强。继续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扶持福州延福橄榄加工

企业和绿百合、老虎湾、嘉永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橄榄、脐橙等

优势产业,解决橄榄等农产品的销路问题,带动农副产品向农副食品转化,不断延伸

农业产业链。提高工业产业高度有待提升。加强引进科技含量高、上规模的项目,引

导镇办企业集中化、规模化。大力发展传统批发零售业,积极促进产业发展的交易市场与物流业。

近期(2011-2015):完善工业投资环境,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突出第二产业的核心地位,使工业业成为汤口镇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产业。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7亿元,第一、二、三产业比例调整为1:20:2,实现产业的飞速发展。

远期(2011-2030):拓展工业产业链,形成完善的工业产业体系,以物流业为龙头,提升第三产业的地位,协调支持第二产业。至203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7.1亿元,三次产业调整为1:30:7。

社会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镇与乡村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接近中等收入城镇的水平;促进就业岗位持续增加。

建设目标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基本建成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人均绿地公共绿地超过14平方米/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基本建成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各项大气排放物浓度限值达到1级标准。实现镇区水域的治理,达到地表水水域Ⅴ类的保准标准。严格控制工业区、居住区、马坑区度假区的噪声级。

(5)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继续坚持缺德加工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支持抓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围绕工业促进物流业发展。

第三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第10条镇村体系发展战略

(1)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品质,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引领地方发展。

(2)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要素集聚,形成服务镇域的磁力中心。

(3)完善镇域的交通网络,推动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

(4)合理布局和组合行政村的职能和等级,以达到职能明确、等级合理,共同发展

的目标。

(5)保护自然,治理环境,增强抗灾、防灾能力。

(6)通过规划达到等级合理,职能明确,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网络均衡的具有现

代化运行和管理模式的镇村体系格局。

第11条经济区划

(1)东南部经济区——以手工艺品为主的制造业基地,集商贸旅游于一体。南部乡

村重点发展生态农业。

(2)中西部经济区——橄榄生产与加工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和农业旅游。

(3)北部经济区——以特色生态农林为主,发展特色果品业。

第12条人口规模

镇域总人口:

近期(2015年)镇域总人口为3.77万人;远期(2030年)镇域总人口为5.2万人。

镇区总人口:

近期(2015年)镇区总人口为1.7万人;远期(2030年)镇区总人口为2.7万人。

城市化水平:

近期,规划按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预测,到2015年城镇化水平达到25%。

远期,白沙镇城镇化速度加快,规划按年均增长2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城镇

化水平达到52%。

第13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规划逐步引导形成“镇区—中心村—基层村”的三级结构。

第一级:镇区1个,即白沙镇区,规划期末人口为27000人。

第二级:中心村4个,包括上在村、梧桐下村、上岐村和大目埕村,人口规模2000

-3500人。

第三级:基层村11个,包括林柄村、新坡村、汶溪村、洋石村、大目溪村、井下村、

联坑村、院埕村、汤院村、大濑村和唐举村,人口规模800-1500人。

第14条镇村体系职能结构

(1)镇区职能——白沙镇区(包括中心组团、马坑组团和孔元组团)

中心组团——白沙镇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工业生产、商业服务和生活居住为主;

马坑组团——主要承担旅游服务职能和农业生产职能;

孔元组团——是中心组团职能的延伸,规划为工业园区和仓储基地。

(2)中心村职能——上在村、梧桐下村、上岐村、大目埕村

中心村发展种植及服务业,承担服务本村和周边基层村的职能

(3)基层村职能

其余十一个基层村,主要在满足自身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努力发掘新的农村经济

增长点。

第15条镇村体系空间结构

规划在整个镇域形成“一主多点,一横一纵四片区”空间布局结构。

“一主”为白沙镇区。

“多点”为4个中心村和11个基层村。

“一横”为沿江发展轴,以外福铁路和115、116县道为依托。

“一纵”为沿115县道纵向发展轴。

“四片区”分别为汤院--洋石--大目埕发展片区、梧桐下--大目溪发展片区、上岐--唐

举发展片区和上在--林柄发展片区。

第四章城乡协调发展与空间管制规划

第16条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原则

白沙镇城乡协调发展规划贯彻“以人为本、以空间为重点、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原则”,

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居住小区和中

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第17条城乡协调发展规划策略

白沙镇城乡协调发展规划贯彻“以人为本、以空间为重点、以现代化为目标的原则”,

在空间地域上实现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居民向城镇居住小区和中

心村集中,农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

第18条镇域空间管制与利用原则

(1)开发和保护并重原则

空间管制和利用必须为必要的开发活动提供足够的空间资源和空间储备,同时必须重

视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其他重要资源的保护。

(2)集约利用原则

积极引导、推动白沙镇空间资源利用走上集约利用的道路,提高空间资源的利用效益。

(3)可持续利用原则

空间资源管制和利用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下一代的需求,为未来

的发展留足余地。

(4)有序利用原则

按照空间资源的区位特点,空间资源需求的时间变化特征,确立由近及远、有序开发

的空间序列,同时对不同的功能空间按照相互关系进行有机组合,提高空间利用的协

调性。

第19条空间管制分区

将镇域规划区范围内所有用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控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协调建

设区四类空间管制分区。

(1)禁止建设区

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风景区核心景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表水源一级保

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主要行洪通道等,该类地区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禁各类

建设活动。

(2)控制建设区

各类建设具有生态敏感性的地区,该类地区应对各类建设活动加以严格控制,其中现

有的各类城镇、农村居民点应严格按照规划适度开发建设。

(3)适宜建设区

是指镇域范围内所确定的重点建设地区,包括白沙镇区及四个中心村。该类地区是镇

村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应根据规划要求进行建设。

(4)协调建设区

是适宜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之间的空间缓冲与过渡,可以进行适度建设。该类地区应

优先进行能源、交通、水利以及重大公共设施的建设,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第五章镇域基础设施规划

第20条镇域道路交通规划

(1)规划目标

为了支持镇域城市空间拓展,响应福州市试点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战略。在镇域内建设

以高速公路、县道为主骨架,城市主干道为主体,以铁路为补充,多种运输方式有机

衔接的高效交通体系。在镇域内形成贯通农村社区村庄的道路和公交网络,实现城乡

一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2)规划布局

由于白沙镇地处山区,地形复杂,修建道路困难较大,应以提高道路等级为主,改善

其线型,加强主要道路的联系作用。规划通过改造干线,外接内联,形成树枝状为主

的道路网结构。

1.提高镇域内115、116县道公路技术标准为二级。镇区主干道的道路红线宽度控制

在36米。

2.在京台高速公路即将通车的情况下,抓紧建设相应的交通设施配套。

3.进一步加快村村通公路的建设,实行乡道的道路拓宽和路面整治政策。

4.村庄内根据各村实际情况进行道路硬化,从基础上解决村民出行问题。

5.在镇区建设中小型停车场以满足城镇发展需要,在中心村可根据需要建露天汽车站

点,基层村应建有汽车停靠站。同时加强客货运输市场管理,使公路运输达到“客便

其行,货畅其流”。

第21条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原则

1.坚持节水、开源、保护并重的原则。

2.宣传推广节水技术,农业实施滴灌、喷灌,工业实现循环用水、污水资源化,降低

地下水开采量。

3.注重拦截雨水,提倡使用地表水,无地表水资源的村庄,农业灌溉应利用中浅井,

限制对地下水的无序开采。

4.全面推进水务体制改革,逐步封闭自备井,实施集中给水工程,对水资源实施集中

管理。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调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供水设施规划

1.镇区

考虑到白沙镇未来的发展情况,在湖仔坑水库新建水厂。镇区规划供水管网为环状与

枝状管网相结合,解决现状供水方式给居民和工企业用水带来的不便。

2.村庄

各个村庄因为空间距离较远,规划均独立建设供水设施。上在村和新坡村与镇区联系

紧密,远期规划并入镇区集水管网系统,铺设给水管线。

第22条排水工程规划

(1)规划原则

1.确定合理的排水体制,污水处理要实现面源治理和点源治理相结合。

2.雨水要充分利用现状管渠并结合自然地形,做到分区就近排放。

3.分区域结合地形建设雨水集水设施,拦截并储存雨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节约水

资源。

(2)污水规划

1.规划2020年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率均达100%。

2.规划镇区建设污水处理厂,选址在镇区外东南部,处理能力远期应达到服务区域生

活用水量的90%以上,远期建设规模达到1.17万立方米/日。实现污水全部重复利

用。

(3)雨水规划

1.镇区雨水的排放,支路可采用暗沟,干管通过管沟排出。镇区雨水顺地势排向镇区

河道内。

2.新区建设最好保留现状冲沟,也可改造为暗沟,暗沟断面能通过20年一遇洪峰。

3.村镇建设规划,应进行科学的竖向设计,维护现状的自然水系系统(沟、坑、渠等),

节省工程量,确保雨水排放及时、顺畅。

(4)集水工程规划

由于地形的优势,规划结合现状水库及规划雨水排放方案,分区域设置雨水截流设施

和储水工程,收集雨水作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生产用水。

第23条供电工程规划

(1)电源规划

规划远期白沙变电站升压至110千伏,容量2×63兆伏安。

(2)电网规划

35千伏、110千伏线路走廊按20米控制。完善镇区供配电设施建设,主供配电网采

用地下敷设方式,根据负荷要求,配套10千伏开闭所。镇域内以10千伏电网结构为

主,完善10千伏网架,严格按照低压500米供电半径进行配变布点,农村按架空方

式敷设线路,采用变压器降压供电。加快中低压配电网及设备标准化、系列化、自动

化建设,使设备容量与线路分段合理。

第24条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大力发展管道天然气供气,在镇区新建配气站。

(2)农村生活用气规划

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及电等清洁燃料,加强燃气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具

有地方特色的沼气能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快生态节能灶建设,推广桔杆气化集中供气

工程。燃气供应统筹兼顾农村居民点,距气源近、用户集中的村庄依托镇区供气管网;

农村社区居民用气以罐装液化石油气为主;散居农户提倡使用沼气,逐步淘汰烧柴和

燃煤方式。

第25条邮政电信规划

(1)规划目标

1.合理规划邮政、电信设施用地,形成安全、快捷、方便的“用邮、用讯”环境。

2.建立集语音、数据和图像于一体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3.邮政网,形成以实物传递类、金融服务类、集邮类、电子邮政类业务为主体、多种

业务互为补充、整体具有较大规模的邮政综合体系。

(2)电信工程

加快光纤联网建设,发展数字移动通信,逐步引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抓好宽带数

据和多媒体通信网络建设。镇区电信线路采取逐步下地,在各种通信线路建设过程中

宜采取综合管道的建设模式。其它地区及村级原则上架空敷设。

(3)邮政规划

加快网点建设,并不断完善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改善营业环境,提高科

技含量,在条件成熟的网点开办更多的邮政业务。加紧镇区报刊亭建设和“户箱工程”

的推广,社区及新村居民点设置邮政代办点。

(4)广播电视规划

有线电视形成完整的双向化的光纤传输网,每300-400户为一个光接收点。将光缆

架设到大楼,有条件的架设入户,电视节目频道实现数字化播出,并开通高清晰度电

视节目。规划近期数字电视实现100%覆盖。

第六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第26条规划原则

(1)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原则

公共设施规划需要强化公共资源属性,在设施布局中坚持人文关怀和社会公正的原

则,切实保障公益性公共设施的建设用地和服务供给。

(2)整体性原则

公共设施规划需要具备整体思想,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建设、

协调发展”的方针。

(3)规模效益原则

设施规模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或部分设施成组集中布置,以形成公共配套服务中心,

最大限度发挥公共设施的规模集聚效应。

(4)适度超前原则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存在的很多不确定性,在公共设施布局及规模论证上

体现城乡一体化的原则,以国标为基础,适度超前,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公共设施。第27条规划目标

公共设施规划的总体目标为:提升白沙镇城镇化服务水平,建设高效能的城市管理与

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与白沙镇作为闽侯县中心镇的发展目标和工业重镇的基本策略

相适应的中心明确、层次清晰、超前均衡的公共设施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满足

居民生存和多样化发展需求。

第28条教育设施规划

(1)幼儿园、托儿所规划

根据人口预测,规划期末全镇有52000人,其中农村人口25000人,幼儿园按照23

生/千人、30生/班计算,农村共有幼儿约575名、需20个班。

中心村设置幼儿园、托儿所,基层村根据需要配置,可将幼儿园与托儿所合并设置,

也可考虑与小学合设。农村托幼(儿)园规划生均占地面积10平方米左右。

(2)中小学规划

农村小学生按照66生/千人、40生/班计算,规划期末共有小学生1650名、42个班。

根据白沙镇教育现状,将部分农村小学进行拆并,以利于整合学校资源,实现资源共

享,精简人员,提高教学质量。

第29条文体科技设施规划

(1)根据福州市城镇体系规划的要求,加强镇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镇区规划1

个室内体育活动中心,按200平方米/千人标准配置。根据新城建设和旧区发展的需

要,规划1处室外活动场地,同时规划2个居住小区级体育活动中心,2个居住小区

级文化站。

(2)中心村规划图书室和全民健身设施场地(含篮球场),有条件的基层村也可规划

图书室和全民健身设施场地。

第30条医疗保健设施规划

(1)进一步调整和加强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形成多层次的预防、医疗网络,使医学

科技水平、卫生服务质量、防治疾病能力、镇村卫生和人民健康的各项指标达到较高

水平。

(2)对镇区的卫生院加强规范化和规模化建设,使之能够更好的为当地居民服务。

同时各村都要设立卫生室,争取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

第31条商业金融设施规划

镇区配套经营门类齐全、规模较大的经营连锁超市、农贸市场、邮政所、信用社、酒

店、旅馆等。中心村配置一定规模的商业服务中心,包括便民超市、邮电代办所等基

本商业服务场所。基层村主要规划便民店、邮电代办所等商业性服务设施。至规划期

末,将全镇的商业服务和消费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适应福建省试点小城镇发

展的战略要求。

第32条集贸市场规划

(1)规划在镇域内共设三个集贸市场,其中镇区新建一个,保留原来的闽兴集贸市

场,并加以完善,为周边村民服务。在大目埕村规划一个集贸市场,主要为镇域西部

各村服务。

(2)在其他中心村设置一定规模的生产资料市场,便于周边居民购买化肥、饲料等

农业基本用品。基层村规划期内不建设集贸市场。第33条社会保障规划

(1)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制度,包括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征地农转非人

员社会保险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

(2)镇区加强福利院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心村可根据具体情况设敬老院,以

完善“五保”供养制度。同时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第七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第34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保护原则

1.原真性原则:历史文化遗存的原真性是其价值的根本所在,在保护整治中应防止不

合理的开发使用对遗存造成的真实性损害。

2.整体性原则:散布白沙镇各处的历史文化遗迹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

文化等元素的统一整体,所有组成元素都与白沙镇历史文化演进有必然的联系。因此,

在保护中不能将其批次分割分别对待,应从整体上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白

沙镇文化文脉的完整性。

3.重点保护原则:对永奋永襄厝、韩公庙、倪曙故居遗址、溪头遗址以重点保护,设

立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的保护层次。

4.形无形相结合原则:在保护有形的、实体的历史文化遗产同事,还应传承优秀的非

物质文化遗产,使有形的遗存和无形的传统相互遗存、共存共融。

5.史保护与城镇发展相协调原则:白沙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要与历史文化

名城的保护相结合,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在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2)保护措施

1.落实领导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

2.划分遗址保护区,设置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

3.历史遗存应与周边环境及特色空间相结合,充分挖掘现存历史一场的利用价值,恢

复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形成“一江、多存、多点”的保护框架。

4.建立完善的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机制。

5.对现有文化场地与设施进行配套完善,通过创造与整理以适应各种活动仪式,构筑

有意义的地方性生活,引导传统文化的复兴。

第35条旅游发展规划

(1)白沙旅游发展战略思路

1.休闲游沙。

以民俗文化、养生文化为魂,充分融入健康养生度假要素,建设以城镇休闲体验、水

上运动、购物消费、森林游憩,融养生保健、度假疗养、综合接待服务功能于一体,,

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悠闲游憩特征的山岳型健康养生度假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2.乡土游沙

依托先进的农业技术与优美的乡村田园风光,发展乡村度假,农业观光,农家乐等乡

村旅游,成为闽侯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目的地。

(2)旅游发展定位

1.白沙镇域旅游发展定位

白沙镇总体旅游发展定位为海峡西岸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大力发展休闲养生和观光

农业,将旅游业作为城镇动力行业。

2.白沙镇区旅游发展定位

白沙镇区旅游定位为白沙镇旅游服务中心,闽越旅游重要节点。

(3)旅游路线

1.白沙湾温泉休闲度假游

规划结合:昙石山—云堡寨—永襄永奋厝—大穆溪—汤院温泉。设置专有旅游路线,

连接云堡寨风景名胜区、古建筑群主、温泉养生中心。特色为森林、山水、休闲、文

化之旅。

2.白沙民俗文化游线

通过自行车及徒步径等慢性交通系统及自驾车旅游路线串联白沙镇及周边孔源村、联

坑村、院埕村等文化旅游景点。

第八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36条环境保护目标

(1)水环境质量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GH3838—2002II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

量达到GB/T14848—93I类标准。

(2)大气环境目标:镇域规划区内除工业区外大气环境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工业区可执行三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目标:噪声环境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1993)。

规划城市噪音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

(4)固体废弃物:规划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

体废弃物利用率近期达到70%,远期达到95%。

第37条水环境保护规划

(1)水环境保护区划

1.一级保护区:镇区水厂取水口上有1000至下游100米的上寨溪河段水域及其两岸

外延50米范围陆域。

2.二级保护区:大目溪一级水电站和大目溪二级水电站水库库面水域及水库周边外延

2000米范围的陆域及一级保护区水域两岸外延50米至2000米范围陆域。

(2)水环境保护措施

1.禁止向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体排放污水;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

源一级保护区从事旅游、游泳和其他可能污染生活饮用水水体的活动。

2.禁止在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建、扩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

目。

3.在水源上游农牧渔业生产过程中,应加大科普宣传,提高村民的水源保护意识,禁

止使用有毒、有害的高残留农药。

4.在白沙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应鼓励农户推广使用电、液化汽、户用沼

气等环保清洁能源,加强对乡村污染源的监管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的落实

5.依规范对水源水质进行常规监测,科学建档,为白沙镇镇区水源保护的正确决策提

供基础性的科学依据。

6.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标准,尽快完善污水排放管道和污水处理厂,污水应该经

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在排向河道。

第38条空气环境保护规划

(1)空气环境保护区划

规划风景旅游区为一类功能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白沙镇区各生活组

团和工业区为二类功能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他工业区划为三类功

能区,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三级标准(见表10-4)。在局部地段执行三类标准的

情况下,应该保证市区整体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环境空气质量各污染物

的指标控制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的规定。

(2)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对工业污染实施总量控制,提高工业废气处理率及烟尘排放合格率,提高烟尘处理效

果。加强对工业废气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控制机动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和燃油类型,建立城市烟尘控制区。

第39条声环境保护规划

(1)声环境保护区划

根据《标准》规定,按照区域使用功能特点和环境质量的要求,声环境功能区分为5

种类型,对应不同的环境噪声限值要求。其中,

0类声环境功能区指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

1类指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

持安静的区域;

2类指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

宅安静的区域;

3类指以工业生产、仓储物流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

响的区域;

4类指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

域,又分为4a类和4b类两种,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

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

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2)声环境质量控制措施

完善道路系统,减少过境道路对城区的影响,减少或消灭过境车辆的噪声对城区居住

用地等人民生活工作区域的干扰。进入城区组团内部的车辆禁止鸣高音喇叭,干道两

侧应建设绿化隔音林带。噪声源和生活居住区之间应设置20米宽的林带,形成隔音

区。

第40条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规划

宣传和普及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做法,实现生活垃圾按居住片区定点分类收集,以便

于深入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治理的重点是提高其综合利用率。有毒、放射性等的废

弃物应进行特殊处理。

第九章镇域防灾减灾规划

第41条防洪排涝规划

根据有关标准,白沙镇防洪标准(重现期)2020年达20年一遇水平,2030年达50

年一遇,规划应采取相应措施:

1.定期疏浚河流水道,使洪涝期雨水能迅速排放。

2.结合雨水排水系统建设,扩大原有排水河道的过水断面,提高排水标准,严格控制

河流最高水位,以满足城镇化地区的雨水排水系统的要求。对于排洪沟管、涵洞等加

强管理,避免淤积,建立洪水预测预报系统及防洪抢险救援系统。

3.在河流出口的水闸处,根据地区排水的实际需要,宜增建排水泵站,以增强地区的

抗洪排涝能力。

4.加强法制教育,保证水利设施不受人为破坏,严禁侵占防洪蓄洪库区的蓄水面积。

5.在开发建设中,有些地块地势低洼,暴雨时容易积水,故街坊内部的地面标高应适

当提高,消除新建成区的暴雨积水现象。

第42条防震规划

(1)规划原则

1.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同步规划、建设抗震防灾设施。

2.结合城市地形,采取就近疏散、就近避难的原则,划分抗震设防区域。

(2)防震规划

1.建设工程抗震标准:白沙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按规定应予以设防。

2.疏散地安排:以城市各主、次干路为避震疏散通道;结合城市公园、学校操场、广

场绿地规划出避震疏散场地,将受灾人群就近疏散到避震场地中。对集中成片的居住

用地,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应留出定量的小区绿地,以作为缓冲地带。

3.用地布局:规划中不同类型的用地尽量集中成片布局,以保持用地性质的关联性,

便于救助。对危险的仓库、燃气储备站等用地应远离市中心,并布局在城市下风向,

同时按消防规范要求安排足够的防护距离。

4.生命线工程建设:加强城市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供气、热力、医疗卫生、粮

食、消防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能力。对政府大楼、医院、体育场馆等重要的公共

建筑进行抗震加固。各项设施的建设应在灾难到来时保证仍能正常运转。

5.防止次生灾害:城市地震后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主要有火灾、水灾、有毒有害物质

污染等。规划将城市抗震与防洪、人防、消防等防灾工程结合在一起,统筹安排,尽

量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

第43条人防工程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1.贯彻执行人防工作“长期坚持、平战结合;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因地制宜、发挥

优势;结建为主、改建结合;综合开发、注重效益”的方针。

2.从整体上增强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和防护能力,保证城市具有平时发展经济,抗御

自然灾害,战时防空抗毁,保存作战潜力的双重功能。重点放在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

相结合上。

3.综合利用城市地下设施,将城市各类地下空间纳入人防工程体系,研究平战功能转

换的措施与方法。

(2)人防工程规划

1.防空工程总面积。根据战时留城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30-40%,按 1.5m2/人的人防工

程面积标准。

2.防护分区。规划防护分区为老城区、白沙新城区、新城工业区3个分区,各防护分

区内的人防工程规模应根据各分区内用地、人口规模确定,作到布局合理、结构清晰,

避免分布不均、重复建设的现象。

3.人防工程设施规划布局要求。人防工程布局应注意面上分散,点上集中,应有重点

地组成集团或群体;便于开发利用,便于连通,单建式与附建式结合,地上地下统

一安排,注意防空工程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

4.重点目标防护。镇政府等领导机构,应修建镇人防指挥所,以便战时对全市各灾害

实施有效的指挥,控制灾害前后城市各方面机能的运作。对其它重要目标应尽量转入

地下隐蔽。重点目标的单位要负责制定重点目标的防护方案,确保交通、通信、电、

水、气、油等“生命线”工程的可靠防护。

第44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规划目标

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地质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地质

环境,尽最大可能减少地质灾害损失,保证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规划措施

1.规划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保护地质环境,并与区内道路紧密联系,组成一个快

速安全的疏散系统;

2.规划适当布置绿地和停车场,作为紧急避难所,并与区内道路紧密联系,组成一个

快速安全的疏散关系;

3.注意场地竖向工程应按有关规范做好加固及排水处理,特别是局部填方比较大区

域,应采用挡墙防护,避免出现滑坡、崩塌;

4.镇区内建设过程中,在工程填方前必须清理杂物设置盲沟,使地下水能够有效排出

后方向填方处理,并按有关规范设计挡墙防护;

5.土石方与防护工程设计应满足《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要求。

第十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45条城镇性质

闽侯县工艺品生产基地,以制造工业为主的工贸型中心城镇。

第46条城镇职能

1.闽侯县工艺品产业生产基地

2.闽侯县西部重要门户和贸易中心

3.镇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47条人口规模

到2015年,镇区人口数为17000人;

到2030年,镇区人口数为27000人。

第48条用地规模

2015白沙镇建设用地规模306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80m2/人;

2030白沙镇建设用地规模37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40m2/人。

第十一章镇区空间管制规划

第49条三区划定

(1)禁止建设区

禁建区包括自然保护区、上赛溪行洪河道、城市绿地、新坡村附近的地质灾害易发区

等区域。其面积占镇区面积43.3%,面积约为758.1公顷。禁止建设区作为保障城镇

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带及生态建设的首选地,作为重要基础设施的保护和缓冲用地,出

于防止地质灾害次生灾害的需要,原则上禁止任何建设活动。

(2)限制建设区

限制建包括溪头村附近的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上赛溪河道外围一定范围、城市农田区

域、生态保护区等区域。其面积占镇区面积9.1%,面积约为158.6公顷。限制建设

地区应对各类开发建设活动进行严格限制,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

应尽可能避让、避免与生态保护发生冲突。确有必要开发建设的项目应符合城镇建设

整体和全局发展的要求,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在地质和生态

综合研究评价基础上,谨慎进行开发建设。

(3)适宜建设区

适建区包括马坑村、孔元村、楼格村、溪头村、白沙村的适宜建设用地,以及溪头村

和新坡村中间的盆地地区。其面积占镇区面积47.6%,面积约为833.2公顷。其中包

括已建设面积约为286.3公顷,占镇区面积16.3%。适宜建设区作为综合条件下适宜

建设的地区,是城市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但仍需根据环境与资源禀赋条件,合理确

定开发模式、规模和强度。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镇规划的执行力度,

严格控制用地规模,高效集约利用土地。

第50条城镇空间增长边界管理

划入城镇空间边界的地区包括:

(1)规划2030年城镇地区建设用地范围。

(2)为应对不确定性因素预留的弹性发展用地。

(3)具有一定建设和保护内容的隔离绿带用地。

本次规划确定规划期内城镇空间增长边界包括:北至孔元村、马墓山北部山脚处,西

至马坑村山脚边界,南到闽江河比北边河岸,东至楼阁村,并包括楼阁村。城市空间

增长边界范围内总面积约457.3平方公顷。

第十二章镇区用地布局结构

第51条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结构

(1)溪头-白沙片区

镇区中心以制造加工工业为主要职能,适当调整用地结构,在旧城挖潜改造的同时,

加大公共设施用地的比重,完善并提高公共服务设施和水平,处理好工业区、居住区、

地形的关系。

规划布局结构:“三心、两轴、三区”的布局结构。

“三心”:包含老城区商业中心和新城区政治、商业、文化中心,是白沙镇树立对外形

象的重要区域,同时也是南洋山工业区的重要依托,中心优势明显;以罗湾头山体为

核心点环绕的城镇绿心。

“两轴”:即沿老城区和新城区的城老镇发展轴;沿上赛溪滨水景观纵轴。

“三区”:中心区南部老城区的商住综合区;中心区北部新城区的新兴居住区;中心区

东部的南洋山工业集中区。

(3)马坑村片区

结合白沙滩的天然沙滩而建成,延县道115而延展,借助自然资源的优势发展休闲度

假村,并布置一定的居住用地。

(3)孔元村片区

结合福湖高速公路在孔元村的出口而建成,顺延至县道115而入上街镇,是由闽侯县

其它镇进入上街镇的常过之地。布置一定的仓储用地,依托着制造加工业,积极打造

闽侯的一大物流园区。

第十三章镇区土地使用规划

第52条居住用地布局

(1)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地布置在北片生活区和南片生活区内,同时结合孔元、马坑

的现状布置了一定规模的居住用地。居住总用地达117.6ha,可居住2.7万人。

(2)南片商住区。位于上赛溪下游,规划老城区的街巷区建成居住区。该片生活区

规划居住用地约59.3 ha,可居住1.0万人。

(3)北片商住区。位于马墓山以南,罗湾头以北。规划居住区用地约45ha,可居住

1.2万人。

第53条公共设施用地布局

(1)行政管理用地

现状镇政府用地规模小,位置稍偏,且位于老城区待改造更新区域内,规划将其从原

址迁出,布置在马墓山山麓,与镇内其它行政办公单位一起,集中建设行政管理中心,

占地4.9ha。

(2)教育机构用地

根据城镇人口规模,镇区共需布置五所小学和两所中学。规划保留原有位于镇区中心

区内的三所小学,在北部生活区新布置了两所小学,每所小学办学规模为12班,共

占地4.32ha左右。每所中学办学规模为30班,占地2.88ha。

(3)文体科技用地

规划在南区居住区之间置一处文化活动中心,设影剧院,占地1.3ha。规划在北区中

心广场北侧布置一处文化活动中心,设图书馆、青年文化活动中心,占地1.79ha。

规划依托北区与南区的交接处布置一镇体育活动中心,占地5.36ha。

(4)医疗保健用地

规划在北区与南区之间建设二级医院用地,占地2.9ha。

(5)商业金融业用地

规划结合南区现状沿永辉的商业街,在南区主干道两侧建设商业街,另外在北区北部,

结合行政中心、文化活动站布置了商业金融用地,作为综合服务区,吸引白沙镇区及

周边其他地区的居民来此休闲娱乐和消费。商业金融业共占地32.1ha。

(6)集贸设施用地

规划在南结合现状布置一处集贸设施用地,占地1.4ha。规划在北区结合商业金融用

地布置一处集贸设施用地,占地2.3ha。

第54条生产设施用地

(1)搬迁改造镇区内散布的工业企业

现状部分工厂散布在各村居住区内,从集中化生产考虑,这类工业有必要关、停或搬

迁。可根据工厂的规模、效益以及对环境影响来决定搬迁的时序。

搬迁采用土地置换的方式进行,对位于生活区的工业用地进行置换,转换出的用地可

作为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退二进三”。

(2)南山洋工业区

规划结合闽兴编织厂,在镇东方向辟建南山洋工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劳动密集

型或资金密集型无污染的工业项目,为白沙镇的未来发展提供后续动力。

第55条仓储用地布局

规划镇区东部结合高速公路出入口布置仓储用地,占地18.1ha。

镇区建设用地平衡表详见附表二

第十四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第56条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

规划保留现状外福铁路,作为货运交通联系通道。同时在外福铁路两侧辟建防护绿带。

(2)公路

规划保留并改造115省道,加强与白沙中心镇区和邻近福州市的交通联系。

第57条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两纵两横”的主干道。“两横”为闽江-南山洋路线、闽江-罗湾头,镇区内道路红线宽

36M;“两纵”为新老城区路线、南山洋-新城区路线。

“三纵三横”的干道体系。道路红线宽24M,分别为起联系南区、北区、工业区的作用

和三大区内部贯穿。同时115县道部分区段也构成镇区干道体系。

纵横交错的支路。主要为三大片区内部交通。支路红线宽14M。

(2)镇区道路等级

白沙镇区的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干道和支路三级。

主干道:道路红线宽为36M;

支路:道路红线宽为14M。

(3)道路交通设施规划

1.停车场

镇区共布置了9处停车场,总面积约2.7ha。

2.广场

规划结合集贸设施用地和行政中心分别建设两外中心区广场。

3.加油站

保留现状加油站一座,新规划加油站一座。第58条公交系统规划

(1)构建白沙镇中心区内环行的公交系统。其中,环镇区中心中老城区和新城的公

交路线,从镇区中心到马坑村及到孔源村的公交路线,从镇区中心到福州市区中心的

公交路线。

(2)对公交与其他交通交通进行交通管制,实行公交优先的原则。

(3)同时建立公交场站,以方便居民的使用。

第十五章镇区绿化与景观规划

第59条布局结构

结合自然山水和道路绿带,镇区的绿地布局结构可概括成:“一心一带加两轴”。

“一心”为罗头湾头自然保护区;“一带”为上赛溪两岸绿化带;“两轴”分别为①罗湾头-仙

山-上赛溪绿轴;②北部新区马墓山-罗头湾绿轴。

第60条公共绿地

(1)仙山公园:充实提高石山公园的绿地质量,加快公园景点、游憩设施和道路的

建设,将其建设成为向山镇居民日常游憩的开放式公园。公园面积达10.5ha。

(2)上赛溪带状公园:结合水系整治,修建滨河绿带,建设滨河公园,形成完整的

生态绿地体系。

第61条防护绿带

(1)115县道和外福高铁的并行共生绿带:规划在道路两侧各留出10M宽防护绿带。

(2)京福高铁绿带:规划在铁路两侧控制10M宽的防护绿带。

第62条居住区绿地和单位附属专项绿地

(1)在居住区改造和建设时,通过加强绿化提高居住区环境质量,建设小游园,为

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的空间,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要达到35%。

(2)工业企业和事业单位要结合建筑物布局情况,加强绿化,绿地率要达到20~30%

左右。

第十六章镇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63条给水工程规划

(1)水源规划

根据福州市《新城区给水工程规划》,白沙镇也将以湖仔坑水库和井下溪水库为主要

水源。

湖仔坑水库,水库库容为21万立方米;井下溪水库位于井下溪上游,水库总库容10.15

万立方米。

(2)供水规模预测

预计近期镇区用水量约为0.72万吨/日,远期镇区用水量约为1.7万吨/日;近期和

远期农村生活用水量都为0.3万吨/日左右。即镇域综合用水量远期达2.0万吨/日。

(3)厂规划

白沙镇将在湖仔坑水库附近新建一座水厂;同时鼓励工业用水大户就近以地表水为水

源,减轻区域水厂的供水负荷,节约优质水资源。

(4)规划区供水管网规划

镇区供水管:镇区建设环状供水管网,保证供水的稳定性。镇区供水管网规格为DN200

—DN600;镇域供水管网规格为:DN100—DN200。

第64条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规划

老镇区近期采用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远期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新镇区采用

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镇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收集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2)镇区污水排放量预测

污水排放系数按80%计,预计城镇污水规模近期达5700立方米/日,远期达1.3万立

方米/日。

(3)污水处理厂规划

白沙镇设2座污水处理厂,一个为南山洋污水处理厂;另一个为白沙村污水处理厂。

将规划区的城镇污水直接收集到区域污水厂处理。

规划中心村设污水处理站,一般村庄普及化粪池和生态厕所,实现污水一级处理和综

合利用。村庄污水处理后,应仍然于农田灌溉或葡萄种植等,保持当地有机农业生产

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区重力式污水干管规格为DN200—DN800,压力式污水管的规格为Dn400—Dn600。

污水管道一般位于车行道西侧或北侧,或布置在慢车道下。当道路宽度超过36米时,

在道路两侧敷设污水管,并可在慢车道下布置。

(5)雨水管网布置

镇区雨水干管沿镇区主要道路布置,雨水就近排入溪流及镇区内的小水系。雨水管网

一般布置在道路中间。雨水干管管径在DN400—DN1300之间。

第65条供电工程规划

(1)供电负荷预测

镇区按照镇区各类用地的用地标准分别计算用电负荷,预计远期达39MW。

根据华东地区农村用电情况,结合白沙镇经济和电力的现状及发展,预计非镇区用电

负荷近期约为5MW,远期约为6MW。

即预计远期全镇域电负荷近期约29MW,远期约45MW。

(2)变电站规划

变电所的设计应尽量节约用地,采用占地较少的户外型或半户外型布置。选址应接近

或深入负荷中心。

(3)输配电网规划

镇区各类用地就近从110KV变电站引配电线。镇区外围和农村的配电线可采用架空敷

设,镇区配电线可采用地下电力电缆管道敷设。

镇区主干道大道设10KV电力电缆管道,电缆管道规格为2孔—12孔之间。工业用地

外环路上架设10KV电力线。电力电缆和架设电力线纵横交错,形成方格状,近期可

以采用树枝状配电线,远期可以建设开闭所。

第66条通信工程规划

(1)邮政局所规划镇区现状邮政局位置适宜,规划在现有基础上改建和扩建;在新规划区增设邮政局1座。

在城镇居民点和中心村等增设邮政信报箱。

(2)邮政运营规划

改进邮政局所间的光缆数据网,完善邮政储蓄网点之间的光缆网,拓展更多更好的现代数据业务,提高邮政服务质量。

发展邮政储蓄和邮政购物等业务,提高邮政局在集邮和特快专递领域内的竞争力。提高邮政机构的经济效益。

(3)电信用户预测

镇区电话普及率近期按50%计,远期按65%计;村庄电话普及率按30%计,远期按35%计。预计近期电话装机数达0.68万部,远期达1.9万部。

(4)电信局所规划

保持镇区现状电信局,在原有基础上改建和扩建,满足未来的镇区发展需要。(5)程控交换机规划

按照实装率80%计,预计白沙镇电信局程控机总容量近期达0.84万门,远期达2.5万门。

(6)电信网络规划

借助市域环状电信广缆网,实现白沙镇对外电信传输。

逐步实现光缆到小区、光缆到大楼和光缆到用户。镇区电信电缆和电信光缆主要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沿主干道上敷设敷设通信管道,管道规格为3—9孔;镇域电信线路可采用架空敷设。

河南某镇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崔庙镇经济发展及崔庙镇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崔庙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布局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崔庙镇村镇体系规划是镇域内村镇发展与布局的重要依据,为政府实现镇域村镇发展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逐步使镇域形成以镇区为中心、城乡结合、协调发展的统一整体。 第三条:崔庙镇总体规划是崔庙镇各项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城镇建设进行科学管理的法律依据,镇区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 第四条:本次规划的主要依据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1) 建设部《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1994.08)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991.09) 《建设部工程技术强制性条文》(城乡规划部分) 建设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河南省村镇规划编制与审批办法》 《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1.1) 河南省实施《矿产资源法》实施办法(1998.7.01)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1996]18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0] 25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2002)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决定》(豫发[2003]9号) 《中原城市群空间发展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 《荥阳市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 《崔庙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崔庙镇总体规划》2000年 《崔庙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崔庙镇区建设现状、发展构思 崔庙镇其它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第五条:本文本应与规划图纸和说明书结合使用,在规划实施和管理过程中,除应遵循本文本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现行的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第六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2年; 远期:2013――2020年。 第七条:强制性条文 文中使用加下划线的部分为强制性内容,该部分内容是对崔庙镇规划实施及监督检查的依据,必须依据规划严格执行。 第二章镇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云南省永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精品

云南省永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发展目标及战略 (2) 第三章县域规划 (3) 第一节县域城乡统筹规划 (3) 第二节产业发展规划 (3) 第三节镇村体系规划 (4) 第四节县域基础设施规划 (4) 第五节县域环卫设施规划 (6) 第六节县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7) 第七节县域农村基础设施规划 (9) 第八节县域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0) 第九节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10) 第十节县域综合防灾规划 (11) 第十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11) 第十二节自然生态及环境保护规划 (12) 第四章规划区规划 (13) 第五章中心城区规划 (14) 第一节城市性质与规模 (14) 第二节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 (15) 第三节旧城更新规划 (16) 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 (16) 第五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8) 第六节城市绿地与开敞空间系统规划 (20) 第七节中心城区特色景观风貌规划 (22) 第八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3) 第九节中心城区四线控制规划 (25) 第十节中心城区公共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 (25) 第十一节中心城区环卫设施规划 (26)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 27第七章附则 .. (28) 附表一: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一览表 (29) 附表二:城镇体系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 (29) 附表三:中心城区城乡用地汇总表(2030年) (29) 附表四: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平衡表(2030年) (29) 附表五:规划区农村居民点规划一览表(2030年) (30) 附表六:中心城区近期城乡用地汇总表 (30) 附表七:近期土地利用平衡表(2015年) (30) 附件一: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永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纲要和发展规模的审查意见 (31) 附件二:云南省永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修编专家技术评审意见 (36) 附件三: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永平县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的批复37 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新洲区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情况汇报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26日 | | [小中大] 一、仓埠街基本情况 仓埠街地处新洲西北部,东倚倒水,西滨武湖与黄陂六指街毗邻,南接阳逻开发区,北抵红安县太平桥镇,版图面积175平方公里,辖61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4个农业大队,459个自然湾,总人口9.71万人。109省道直通南北,318国道横贯东西,武汉外环和武英高速在境内交汇。 仓埠是全省历史文化名镇、全省城市建设重点中心镇和全市赏花游重点中心镇。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徐源泉公馆回溯着仓埠民国史事,新洲二中传承着仓埠人民尊师重教美德,报祖寺展现了佛学文化渊源,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旧址和林家大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平添了仓埠人民的红色记忆。新建的省级重点中心镇项目仓埠文化广场占地面积40余亩,各项配套设施完善,可满足仓埠街主城区人民群众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开源路改造和新城大道(广源路)新建等重点中心镇项目正在实施建设。全街工业已形成服装加

工、新型建材、塑料制品、循环经济等几个门类,农业以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企业38家,种植面积1.7万亩,正在成为全省的精品桂花之乡。 二、仓埠街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仓埠街新农村建设将以109省道,318国道及周武公路为骨架,结合“新型工业新街、生态农业大街、文化旅游名街,把仓埠建设成为阳逻开发区的产业拓展区和休闲后花园,建成新(洲)、红(安)、黄(陂)‘金三角’知名重镇”的发展定位实施建设。 在武英高速以南建设仓阳产业园,承接阳逻开发区辐射发展新型工业,武英高速以北打造以种植桂花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武湖周边地区和倒水河沿线发展名优水产品养殖业,沿109省道规划建设毕铺中心村、周铺中心村、仓埠中心社区、靠山中心社区和方杨中心社区,在318国道境内东端规划建设丛林中心村,在周武公路仓埠境内西端规划建设杨裴中心村。至2030年,在全面完成周铺中心村建设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通过多元化、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7个中心村(社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

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

xxxx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 目招标公告 本招标项目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由永发改审批(2019)165号文件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永吉县双河镇人民政府,建设资金来自财政资金,项目出资比例为100%,已落实。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该项目的施工进行公开招标。 二.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本项目共分为双河镇内街区道路、双河大街人行道方砖铺装、街区供热管线、街区雨水管线及街区通信、有线电视等线路落地共5项目内容的建设,详见招标文件及工程量清单; 2.2招标范围:工程量清单全范围内容施工招标; 2.3工程建设地点为:永吉县双河镇建成区内; 2.4计划工期:计划开工日期为2020年5月18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20年10月30日,共165日历天; 2.5工程质量要求:符合国家现行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及相关标准的合格工程; 2.6最高投标限价:13,597,825.00元;投标人经复核认为招标人公布的最高投标限价(招标控制价)未按相关规定进行编制的,应在最高投标限价公布5天内向项目所在地工程造价管理机构提交书面投诉申请。 三.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施工投标人须投标人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及以上资质,并具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近三年(2017年-2019年)同类类似工程业绩须符合《吉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评标业绩认定暂行规定》吉建招〔2017〕6号、吉建招〔2017〕9号文件的规定,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

3.2投标单位拟派出的项目经理须具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市政公用工程专业贰级建造师及以上注册执业资格;具备有效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且不得担任其它在施建设工程项目; 3.3投标企业(含本地、外埠投标企业)需提供投标人自行出具的企业诚信证明承诺和项目负责人(注册建造师)无在建承诺;投标单位的项目经理中标后需到本项目招投标监督主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3.4投标单位拟派往本项目的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量员、施工员须为本企业在职职工并缴纳社会保险; 3.5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3.6外省入吉建筑企业在我市参加投标,执行吉建管(2018)12号文件,在吉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登记,未登记的外省建筑企业不得参加投标; 3.7凡在《吉林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管理平台》查询不到企业和管理人员,不得参与投标报名; 3.8开标现场的投标代表必须是本公司在职人员(需提供社保证明),经核查并确认存在授权本公司以外人员投标的将对其做限制投标或停止投标处理。 3.9在“信用中国”网站(略)中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投标人,不得参加投标,须提供“失信被执行人查询”、“重大税收违法案件查询”、“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名单”此三个查询项的截图证明; 3.10投标人须在中国裁判文书网(略)自行查询本公司行贿犯罪记录,且提供查询页面截图并加盖公章作为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 3.11拒绝列入政府不良行为记录并取消投标资格期间的企业或个人投标。 四.招标文件的获取 参与吉林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交易项目的投标人,一律在吉林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略)上下载招标文件,其他途径获取的招标文件开标时一律按无

乡镇总体规划文本(新2012)

浏阳市xx镇总体规划(20xx—2020年)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湖南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以及 其它相关法规制定本规划。 第-2-条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一切建设行为和土地开发,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对违反 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3-条本规划所称镇头镇、镇头镇域是指镇头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158平方公里;本规划所称镇头镇规划区是指依据城镇总体规划划 定的城镇规划区;本规划所称的镇头镇区是指镇头镇城镇规划区内的 城镇建成区。 第-4-条本规划期限为: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第-5-条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件和图纸组成,规划文件包括文本和附件组成,文本与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二者如有不符,应以规划文本为准。第-6-条本规划经镇头镇人民代表大会或人大主席团审查同意后,报浏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划实施过程中需对本规划进行调整或修改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程序进行。 第二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7-条本次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包括镇头镇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共4个社区、9个村,村镇体系规划对镇域各项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8-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原则 1、实行城镇带动发展战略,坚持小城镇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加速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2.坚持“基础设施先行”,规划充分体现重大基础设施对镇域经济的影响,使镇域各项重大设施布局能符合县、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3、实施“点”“轴”开发战略,镇域发展应突出“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积极开发沿S211以及长沙市花木产业带沿线,强化镇头镇中心城镇职能。 4、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实施科教兴镇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科技产业,保护好自然环境,加大文物保护的力度。 第-9-条城镇化水平预测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鼓励剩余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建设向城镇规划区集中、企业向企业园区集中。近期城镇化水平提高到36%,远期城镇化水平达到60%。 第-10-条村镇体系的布局结构为“一心一轴三点”的村镇体系空间结构。 “一心”:指镇头中心城区。 “一轴”:指211省道。

文本-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总体规划 (1)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1)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1) 第三节发展战略及定位 (2) 第四节总体规划布局 (3) 第五节分区功能策划 (3) 第三章专项规划 (5) 第一节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5) 第二节土地利用规划 (5) 第三节人口规模 (7) 第四节旅游规划 (7) 第五节道路交通规划 (8) 第六节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9) 第七节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规划 (10) 第九节防灾工程系统规划 (13) 第十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5) 第十一节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16) 第四章项目开发与实施 (16) 第五章附则 (18)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统筹安排长松园片区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土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项目的建设与管理,优化用地布局,全面发挥片区的功能和作用,按照嵩明县党委、县人民政府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旅游规划通则》以及国家、地方等相关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卫星生态城长松园片区总体规划(2011-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专项研究五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规划图纸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本规划的说明性文件。 第3条本规划是指导长松园片区资源保护、建设利用及旅游开发的纲领性文件。片区范围内任何单位和个人的一切建设行为格按照本规划执行,各项建设均应依据本规划编制详细规划、设计,并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要求。因特殊原因需要对本规划内容进行局部更改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修订,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第4条本规划经批准后,即成为长松园片区规划、管理和实施的法定性文件,由嵩明职教基地管委会负责实施与管理。 第二章总体规划 第一节规划期限、范围及依据 第5条规划期限 本次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11~2030年,按三期实施,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6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将长松园区的山地、丘陵、盆地、村庄、水库均纳入规划区内,总面积为80.93平方公里。 第7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5、《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8、《旅游规划通则》 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10、《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1、《云南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2、《昆明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 13、《嵩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0)》 14、《嵩明生态卫星城概念性总体规划》 15、《嵩明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策划》 16、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文件等 第二节规划目标及原则 第8条规划指导思想

东阿镇总体规划文本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2) 第三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四章镇村体系规划 (3) 第五章镇区用地总体布局规划 (4) 第六章镇区道路交通规划 (5) 第七章镇区绿地景观规划 (6) 第八章历史文化名镇保护 (7) 第九章镇区环卫环保规划 (7) 第十章镇区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8)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规划 (9) 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十三章镇区远景构想 (10) 第十四章规划实施措施 (10) 第十五章附则 (10) 附录A:本规划文本用词说明 (11) 附表 (11)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适应平阴县东阿镇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发建设现代化中心镇,进一步完善城镇的综合功能,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特编制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指导东阿镇各项城镇建设活动的法规性文件,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第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国家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意见》; 8、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平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11、《平阴县镇村体系规划(2008——2030年)》; 12、《平阴县统计年鉴》(2005——2007年); 13、《东阿镇总体规划(2005——2020年)》。 第4条规划期限 近期建设规划:2009年——2015年; 远期总体规划:2009年——2030年; 远景构想规划:2009年——2050年; 第5条本规划涉及的地域名词界定 1、东阿镇、镇域:指现状(2008年)东阿镇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95平方公里。 2、镇区:平阴县东阿镇镇政府驻地。 3、城镇规划区:城镇规划区是指城镇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 划控制的区域。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6条东阿镇城镇发展总目标:2030年把东阿镇建设成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文明、布局合理、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旅游古镇及平阴县西南部次中心。 第7条城镇发展分目标: ①经济目标 发展成为济南市的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合理的中心镇,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的高效、协调、持续的城市运作机制。 ②生活目标 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居住条件,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形成较完善的社区服务网络和高效、安全的城镇交通服务系统,建立充足的城镇供应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休憩的城镇生活空间。 ③环境目标 逐步提高城镇环境质量,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镇景观,创造良好的城市风貌,形成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④社会事业目标 提高城镇的综合管理能力,加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建设,提高人口素质,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安全、便捷、多层次、多文化和多功能的城镇机能。 第8条量化指标体系: 分 类 目标名称单位2030年发展目标 山东省2010 年城市现代 化发展目标 济南市“十一五” 期间小城镇建设 指导性标准经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9.4(年递增8%计)- - 一、二、三产业比重- 20:45:35 - -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文本

中牟县黄店镇总体规划 文本(2011-2030年) 姓名:刘溪 学号:20080940111 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班级:1班 指导老师:史晓华

奉节县兴隆镇总体规划 文本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4) 第二部分镇域规划 (5) 第一章镇域性质和规模 (5) 第二章村镇体系规划 (5) 第一节镇域经济分区 (5) 第二节村镇等级规模、结构 (5) 第三节村镇规模与空间布局 (6) 第四节村镇职能 (7) 第三章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一节规划原则 (7) 第二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7) 第三节农村居民点规划 (7) 第四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8) 第一节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8) 第二节镇域给水工程规划 (9) 第三节镇域污水工程规划 (10) 第四节镇域雨水工程规划 (12) 第五节镇域电力工程规划 (12) 第六节镇域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13) 第七节镇域燃气用能规划 (14) 第八节镇域供热工程规划 (14) 第四章镇域公共设施规划 (15)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15)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一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16) 第二节生态环境规划对策与措施 (17)

第七章综合防灾规划 (18) 第一节消防规划 (18) 第二节防洪规划 (18) 第三节防滞规划 (19) 第四节防震规划 (19) 第三部分镇区规划 (19) 第一章规划原则 (19) 第二章镇区性质、范围与规模 (19) 第三章用地布局 (20) 第一节规划结构 (20) 第二节各类用地布局 (20) 第四章土地使用控制 (21) 第五章镇区综合道路交通规划 (22) 第一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 (22) 第二节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23) 第三节镇区交通运输规划 (23) 第六章镇区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2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24)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4)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5) 第四节邮政电信工程规划 (26) 第七章镇区风貌规划 (27) 第一节镇区风貌规划原则 (27) 第二节河流两岸绿化控制 (28) 第三节镇区风貌规划 (28) 第八章镇区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28) 第一节各类绿地布置 (28) 第二节景观结构 (28) 第三节景观规划要点 (28) 第九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29) 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30) 第十一章镇区防灾减灾规划 (30) 第一节防灾规划 (30)

衢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衢州市发展旅游产业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衢 州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任务以及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呼应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立足“大衢州、 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大力发展旅游业,把旅游业培育为衢州市的支柱产 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坚持以政府为主导,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山水 名城,神奇衢州”为特色,生态保护为根本,先进文化、科学技术为支撑,大 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产业优势的转化,产品结构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 延伸,产业链由单一的观光接待向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扩展,把衢州建 设成为形象鲜明、设施完善、服务一流、辐射长三角、驰名全国、具有一定国 际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华东地区新兴的都市休闲旅游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省边际的旅游集散中心。 第二条规划范围 衢州市域范围,东经118°01′~119°20′,北纬28°14′~29°30′之间, 总面积为8836.52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至2020年,分近、中、远三期。 近期:2005年—2010年;中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年。第四条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政策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2000.12.28)。

2、国家标准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旅游 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旅游规划通则》 (GB/T18971—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3838—200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199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旅游业 卫生标准》(GB9663)、《公共场所卫生标准》(GB9633—9673,16153 —1996)、《城市区域环境嘈音标准》(GB3096—1993)、《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检查标准》(国家旅游局)。 3、相关规划文件 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 目标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旅游1998—2002年发展规划和 2010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十五”与至2010 年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旅游发展规划思路暨五年行动纲要 (2003—2007)》(2003.12)、《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 五年规划基本思路与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衢州市城市总体规 划》、《衢州市城镇体系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衢州生 态市建设规划》(2003.12)、《衢州市旅游资源普查资料》。 第五条规划编制原则 规划编制坚持五大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则; 产品继承创新的原则; 区域联动的原则; 可操作性的原则。

山下湖镇城镇总体规划汇报提纲

山下湖镇城镇总体规划汇报提纲 一、前一轮总规说明 1、2000年总规,镇区规划人口与用地情况 2、2003年近期建设规划情况 规划到2005年1.3万人口,用地规划250ha。 3、到2005年实施的情况 2005年镇区现状11400人,实际用地145.3ha(其中新增加用地69ha),城镇化水平38%,工业用地占35.79%,居住用地占28.16%,(见文本P7)的表。镇区用地从1999年的76ha,增加到2005年的145ha,增长的用地主要以工业、居住为主。2005年山下湖镇域3万(29600)人,从城镇化水平38%来看,山下湖镇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诸暨市城镇体系规划,2005年镇区的人口是1.3万,而实际只集聚了1.14万,说明前5年山下湖镇的发展还不是很快,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镇政府迁移滞后于规划。2005年以后,估计山下湖镇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规模适当扩大是必要的。 二、2006年本论总规的概况 1、山下湖国际珠宝城的影响

山下湖国际珠宝城占地116ha,分三期建设,第一期36ha左右。民生国际集团公司2004年在深圳龙岗投资建设了华南原科城,06年在山下湖投资建设国际珠宝城。前者是靠中国特别行政区的政府功能影响,推进华南原料城的建设,后者是靠市场行为影响促成珠宝城的建设。因为珠宝城是山下湖的珍珠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基础上促成的(二个数据:①60%、②山下湖集团公司和阮仕公司年产10.7亿)。国际珠宝城的建设将会给山下湖镇带来人口集聚、产业升级、经济迅速发展的重大影响,可以提升山下湖镇、乃至诸暨市对外的形象,是诸暨市的发展新亮点,也是本论总规调整的一个原因。 2、本轮总规用地概况 三、城镇性质 山下湖镇以山下湖珍珠集团有限公司(5.7亿)和以浙江阮仕珍珠有

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

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2003 2020) 文 本 江西师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彭泽县马当镇人民政府 二零零三年七月 目录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四章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第五章镇区性质与规模 第六章镇区建设规划 第七章园林绿地规划 第八章专项工程规划 第九章环保环卫规划 第十章防灾设施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规划建设控制

第十三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第十二条规定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第四条及《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特制定彭泽县马当镇总体规划文本(以下简称“文本”)。 第二条本规划是彭泽县马当镇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和《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要求,并按本规划执行。 第三条本规划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原则,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合理开发城镇,控制城镇规模,使之成为本省现代化的新型小城镇。 第四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是密切相关、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第五条本规划文本与国家、本省和本地区的其它相关法律、规章(如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建筑设计、文物保护、交通、卫生、消防通讯、公用工程等)配套实施,对城镇建设进行管理和控制。 第二章规划技术经济依据 第六条法律条例、技术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 4、《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江西省城镇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1年) 第七条规划年限 近期2003年—2007年5年 远期2007年—2020年13年 第八条全镇人口规模 近期36000人,远期39000人 第三章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 第九条发展战略 把马当镇建设成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贸型城镇。 1、乡镇企业为马当镇发展的支撑点。规划应加大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稳步发展建材、油化生产加工业,创立马当镇支柱龙头产品,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多门类综合体系,建成乡镇企业相对发达的工贸型城镇。 2、积极利用区位优势,以商贸交易为重点,积极营造市场氛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精心组织城镇建设,进行城镇统一综合开发。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音河水库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音河湖风景区旅游总体规划 (2003-2020)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3年6月

第一章现状概况 一、地理位置 音河湖风景区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北,大兴安岭南麓,嫩江右岸,支流——音河中游。南与甘南县城接壤,在县城西北2km处,北与内蒙的阿荣旗、布特哈旗一壕(辽金时代的金界壕)之隔。 二、风景区概况 音河湖风景区前身音河水库是黑龙江省大型水库中的重点水库,属于国家大型水库中的四等。水库始建于一九五八年,一九六三年完成了第一期工程,一九七六年开始消险加固,到一九八八年全部竣工,交付管理使用,一九九九年再次进行消险加固。水库建库以来先后抵御了1991、1993、1998年特大洪水的袭击,保卫了下游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为国家避免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 音河水库建有20米高1715米长的拦洪大坝和高4.2米,长445米的付坝工程;设有四孔2.5×2.5米的进水闸;净宽50米的5孔溢洪道;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两层的装机容量为4×250千瓦的水电站;整个工程建设宏伟壮观。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660平方公里,按二等二级工程标准,百年一遇洪水设计,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可能最大洪水保坝的多年调节水库,总库容为2.46亿立方米,总占地面积44,620亩。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养鱼、发电和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音河水库库区死水位为196.70m,正常高水位为205.10m,校核洪水位为208.81m,这三个水位的水域面积分别9.34km2、27km2、30km2。 音河湖风景区即音河水库位于甘南县城上游,库底高出县城地面8米,保护下游四个乡镇(甘南镇、宏镇、音河、长山乡)、两个农场(北京市双河农场、哈拉海军农场)和一个郊区(齐市梅里斯区)1,134平方公里范围内近2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下游工程控制灌溉面积35万亩,兴利水面3.3万亩,年产商品鱼百万斤,年发电量323万度。 三、自然概貌 风景区位于大兴安岭脚下,三面环山,山体起伏不大,均为低矮丘陵。湖区年均气温在2℃,一年四季季节分明,春、夏、秋、冬各有特色,为人们旅游度假提供了最佳的季相和气候条件。流域内多年均降雨量为460毫米,多年均径流量

镇总规文本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使中江县境内集镇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继光镇震感强烈,并造成全镇少量人员伤亡和部分建筑物、设施损毁,打破了城镇的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的一系列指导精神,全力做好受灾地区城镇和乡村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是未来3年内的首要工作。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德阳市作为四川省三个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市之一,试点所明确的政策、方针和措施,对区域内的城镇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为抓住机遇,加快继光镇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优化城镇用地布局,完善公共设施配套,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强化规划管理。受中江县规划与建设局委托,我公司承担了“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编制任务。 规划项目组于2009年6月初进场,进行了基础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各类调研,与中江县规划与建设管理局、继光镇各部门领导、专家多次交换意见,并反复调整、修改,最终形成本次总规方案。主要成果如下:一、规划文字 1.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文本。 2.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中江县继光镇总体规划(2009—2030)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主要图纸: ●镇域综合现状图 ●镇域总体规划图 ●镇区综合现状图 ●用地布局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道路工程规划图 ●管线综合工程规划图●防灾减灾规划图 其它相关分析图纸 ●区位分析图 ●旅游发展规划图 ●功能结构规划图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景观系统规划图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次规划是继光镇域范围内村庄和城镇建设规划的依据,对城镇建设具有法律性指导作用。 第二条:本文本与各级现行有效法规共同使用。 第三条:本规划内容包含镇域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两个层次,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图纸。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 3、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四川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 5、《中江村镇体系规划》(2006-2020); 6、《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7、《中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条:规划期限 近期规划:2009-2015年; 远期规划:2015-2030年。 第六条: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覆盖整个镇域范围,总面积5168ha。 第七条:继光镇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八条:本规划由中江县人民政府审批,中江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由继光镇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二章规划目标 第九条:规划目标 全面恢复继光镇城乡居民的生活生产,加强生态建设,建设宜居宜憩城镇;建立和谐的城乡关系,全面提升居民享受城市文明的水准,推动城镇化进程;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强化其区域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的地位;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继光集镇建设成为有规模的工业基础、市场经济活跃、第三产业发达、生态符合规律、人文社会和谐的农业旅游型城镇,从而带动全镇乃至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第三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第十条:第一产业主要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型农业,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十一条:第二产业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适度发展其余加工业。 第十二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体验式乡村旅游及商品贸易。第十三条:布局结构:构建“一核、三轴、三区”总体格局。 “一核”:指继光城镇建设区,是全镇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是公共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区。 “三轴”:是指罗桂公路主要产业发展轴线,同时串联西部和南部两个经济区,同时规划提升兴旺——袁家桥——石马——高石——团碑一线

关于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情况汇报

关于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情况汇报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请予审议。 一、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市城市总体规划(~年)》,于某年月编制完成,去年月获省政府批准。修编后的城市定性为“川东北的中心城市,交通信息枢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以发展轻化工、文教科研、商贸为主的综合性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两年多来,在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下,我们紧抓西部大开发战略历史机遇,坚持规划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按照《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要求,认真组织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工作,加大城市规划编制

力度,调整城市用地和产业布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步伐,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严格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使规划在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改善城市环境和形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一)加大城市规划编制力度,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某年以来,累计投入规划编制经费余万元,努力将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和要求,落实到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编制之中,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新编控制性详细规划平方公里,控规覆盖率达%。组织编制了道路交通、环境整治、城市景观、产业发展、社会文化设施、人防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等方面重要专业、专项规划项。开展了下中坝滨江段和江东新区至小龙滨江段等重要区域城市设计,面积约万平方米。制作了∶矢量化地形图(电子地图)平方公里,建成了网和平方公里的平面测绘控制网,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为规划编制创造了规范的基础数据资料平台。 (二)实施城市发展战略,不断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适应昭通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进行城市建设,促进城乡统筹,编制《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 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的方针,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 充分利用昭通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经济基础、区位优势和风景旅游优势,预见到将来的发展可能,从区域发展战略的高度统筹城乡发展。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强化城市特色,贯彻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昭通城市历史特色、山水特色出发,弘扬民族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立足于城市的长远发展,树立超前规划意识,同时又要强调近期城市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认真研究城市建设的时序,着重近期、远期结合,合理控制城市用地规模,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为城市的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第146号令,2006);

《云南省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 《昭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昭通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5)》 《昭通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 国家、云南省、昭通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律文件。 第四条规划期限 近期:2009-2015年 中期:2016-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远景:2030年以后 第五条规划的空间层次 1. 市域规划范围 昭通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23021平方公里。 3. 昭鲁一体化发展规划范围 以昭鲁坝子作为基本单元,包括昭阳区的龙泉、凤凰和太平3个街道,旧圃、北闸、小龙洞、守望、永丰、洒渔、苏家院、布嘎和乐居9个乡镇,鲁甸县的文屏、茨院、桃园和小寨4个乡镇总面积1381平方公里。 2. 规划区范围 昭阳区太平、龙泉、凤凰三个办事处,北闸、旧圃、永丰、小龙洞、守望五个乡镇以及洒渔和苏甲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约78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范围 北至褐煤工业园区,东至昭通火车站、南至凤凰山、西至旧圃锦屏。规划建设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