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包括商品生产,又包括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的基础,商品流通必然引起货币流通,正常的货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章将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以及资金融通。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表现为货币与商品交换位臵,让渡商品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最终使商品从生产领域经过商品流通过程进入消费领域。

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流通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体现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社会主义互利互助关系。

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促进生产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让渡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要实现商品价值,其中包括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盈利,而且要使盈利最大化。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地位,它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其功能特点来看,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状况是否正常的“指示器”。据。

其次,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生产过程的“调节器”。构相结合的水平上。

最后,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还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现实要素,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沟通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联系的纽带。

第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第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要环节。

第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资金。

第五,商品流通还可以推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一)生产资料商品流通的形式

在原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受“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观念的影响,我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流通,而只有国家对生产资料实物的有计划的分配与调拨,我们

可把它叫做行政性的物资调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及生产资料商品属性的不断认识,我国对生产资料流通体制进行了市场化取向的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直接扩大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购销自主权。

第二,缩小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范围。

第三,转换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经营机制。

第四,逐步改革生产资料价格。

第五,发展生产资料有形市场并逐步使流通方式多元化

(二)消费资料商品流通的形式

消费资料流通形式集中表现为商业管理体制。消费资料交换发生于不同的所有者之间,因此消费资料必须作为商品来流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同样深入到消费品流通体制。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逐步废除国营商业的计划流通体制。

第二,改革国营流通企业的经营机制。

第三,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和多种形式的流通主体。

三、现代物流和物流产业

“物流”的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传到日本。我国在80年代初开始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目前被全球引用最多的关于物流的定义是由美国物流管理委员1998年给出的“物流是供应链程序之一部分,其专注于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点到消费点的有效流通及储存的企划、执行与控制(即管理),以达成顾客的要求。”也就是说,物流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不仅仅限于从生产企业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一市场流通的下游阶段,还包括上游阶段和中游阶段。上游阶段指企业从生产资料供应商进货所引发的产品流动,而中游阶段则是指企业的内部物流。

近几十年来,物流业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一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内部的物流一体化阶段。

第二阶段,企业外部的物流一体化阶段。

现代物流还有助于节约全社会的物流成本,提高资源的配臵效率。我国2000年全社会流通费用高达17880亿元,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就可以节约资金178亿元。而且我国流通成本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1997年美国流通成本占总产出的10.5%,台湾为13.1%,大陆则为16.9%。加强和完善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社会资源配臵效率成为我国物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代物流业的独立,从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独立化,对社会消费活动形式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具体表现消费观念、商业流通渠道和商业零售业态的变化。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一、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货币的本质与其他社会制度下的货币并无区别,货币的本质仍然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本身没有阶级性,货币的本质不会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就其职能来看,它同样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个职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货币的核心职能同样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同货币相联系的经济条件已与资本主义大不相同,所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货币所服务的对象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第一,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条件的变化,利用货币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量进行核算和调节,通过控制货币数量控制物价水平,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

第二,在微观经济活动方面,社会主义企业利用货币核算各自的产品成本和赢利,互相交换产品和劳务,并利用货币作为按劳分配的手段。

第三,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货币脱去了民族的外衣,以世界货币的形式,沟通社会主义国家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

二、社会主义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不停地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的运动,叫做货币流通。马克思说“商品流通直接赋予货币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就是货币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或者说,就是货币流通。”

在社会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充当商品流通与资金流动媒介的货币主要采取两种形式,即现金和银行存款。与此相适应,货币流通主要采取现金流通和非现金流通(或存款转账结算)两种形式。

现金流通主要同消费资料零售市场的商品流通、居民个人的小额支付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非现金流通或存款转账结算主要是同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资料批发市场的商品流通、企事业单位的大额支付以及与金融交易相联系的货币流通。

货币在充当流通手段时,其灵活程度是不同的。据此,可以把它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

=现金。它是货币流通中最富有灵活性的流通手段,是一种不受约束的购买力,因而是最深层次的货币。

M 1=M

+企事业单位存款+城乡居民活期存款。其中,企事业单位的存款是随时可以通过

转账结算而作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它虽然是受一定约束的购买力,但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仍是一种现实的购买力;城乡居民的活期存款则随时可以通过提现而成为流通手段,构成现实的购买力。因此,可将M

1

计入第二层次的货币。

M 2=M

1

+城乡居民的定期存款。后者,既有积存性,又有流通性,但同城乡居民的活期

存款相比,它的积存性比重要更大一些,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时间,才能提现成现实的购买力。尽管如此,它总还是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流通手段,因此可计入第三层次的货币。

所谓货币流通规律,是指货币流通量与商品流通量的关系,或者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马克思主义货币规律认为,货币流通量与商品价格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而商品价格总额又决定于每种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社会主义国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同样受马克思所阐明的这个货币流通规律的支配。用公式表示为: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位货币的平均流通次数

货币流通速度(同一单

商品价格总额

由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决定商品流通所必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有三个:(1)待销售的商品量;(2)价格水平;(3)货币流通速度。衡量货币流通正常与否的标志实际上也是建立在货币流通规律基础上的这三个变化指标,包括货币流通平均速度的变化、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和市场商品供求松紧程度。

根据货币政策目标,自觉利用货币流通规律,从宏观上来调节货币运动,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货币运动宏观调节的目标主要是适度控制货币发行量,避免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三、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流通中的货币都是纸币。社会主义国家纸币币值的稳定,依靠两个条件来保证:第一,保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第二,根据商品流通和各种支付的需要有计划的调节货币供应量。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调控货币供应量,保持币值的基本稳定。一旦货币供应出现偏差,就将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通货膨胀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

一种形式是在高度集权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通货膨胀通常不是表现为商品价格的上涨,而是表现为商品普遍短缺,导致排队、抢购、凭票供应、集贸市场上农副产品的价格猛涨,工业品出现黑市价格,开后门、票证买卖等消极现象。这种通货膨胀也被称为隐蔽的通货膨胀、压制性通货膨胀或潜在的通货膨胀。其特点是为了保持物价稳定,国家对物价进行管制,对某些商品进行补贴;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国家采取定量供应的办法,限制消费。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管制价格的缘故,表面看来,市场稳定、物价稳定、货币也稳定,但实际上市场商品供应紧张,黑市活跃,存在着“隐蔽性物价上涨”。一旦价格被放开,商品价格将大幅度上涨,“隐蔽性物价上涨”将转化为“公开的通货膨胀”。

另一种形式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同在任何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样,通货膨胀主要是公开的通货膨胀或开放式的通货膨胀。这类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物价上涨。根据物价上涨的程度,可区分为轻度通货膨胀(物价上涨5%以下)、中等程度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5—10%)、严重通货膨胀(物价上涨11—20%)、恶性通货膨胀(物价上涨20%以上)。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货币现象,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和市场需求持续疲软的一种经济现象。从表面上看,通货紧缩意味着货币的单位币值增加,货币的市场购买力提高,这对货币持有者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是否意味着通货紧缩有利而无弊呢?恰恰相反。实际上,通货紧缩对经济生活存在着明显的负效应。

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不仅要正视通货膨胀的危害,也绝不应该忽视通货紧缩的负面效应,必须自觉利用货币流通规律,通过对货币流通的宏观调控,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

第三节社会主义商品价格

一、价格形成机制

合理的价格体制和价格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没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就不可能有正常的商品交换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市场机制就不可能有效运转。

1、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价格的实际内容是价值,价格的变动离

不开价值变动这个基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就成为商品的基础价格。

2、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还必须反映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价格与供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商品价格还要反映货币币值的变动。

此外,国家对价格的控制方式、国家的经济政策,主要是价格政策,对商品价格的形成及变化也会产生影响。

二、价格体系

价格体系是指市场运行中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种商品价格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及其内部不同商品的比价关系和同类商品的差价关系。

商品比价关系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不同商品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国民经济的部门分类,有工业品价格、农产品价格、建筑产品价格、交通运输价格、服务收费价格和对外贸易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工农业产品比价关系是其中最主要的比价关系之一。

商品差价关系是指同一种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价格之间的差额关系,即由于购销环节、购销地区、购销时间、购销数量等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关系。商品差价主要有:购销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批零差价等。商品差价实质上是商品价值的部分货币表现。

我国在过去的经济工作中,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以至价格体系存在相当紊乱的现象,许多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自觉的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积极而稳步地推进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三、商品的价格形式

商品的价格形式是由价格形成机制决定的,不同的价格形成机制会产生不同的价格形式。价格形成机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价格形成主体,即价格由谁决定;二是价格形成的原则和方式。这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

改革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价格体制。这种价格体制的特点是,价格决策权高度集中,企业没有定价权,地方政府的定价权也很小,中央政府是最基本的定价主体;国家对价格的管理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来进行的,价格不反映供求变化;价格的基本职能不是反映市场供求,调节资源配臵,而是实现经济核算和经济计划的工具。

目前,我国实行的价格制度基本上是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与此相适应,按照定价主体和形成途径不同,我国价格形式有以下三种:(1)市场调节价,即由企业自主制定,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价格,这种价格在市场机制中占主体地位;(2)政府指导价,即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规定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指导经营者制定的价格;(3)政府定价,即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定价权限和范围制定的价格。

第四节社会主义资金融通

一、社会主义信用关系

信用是资金融通的最初和大量的现象形态。资金融通简称金融,是货币资金借贷、转让、集聚等活动的总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资金融通的规模大大扩张了,资金融通的形式也多样化了,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大大增强了。因此,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对于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用所反映并为之服务的生产关系也是不同的。它取决于生产方式的性质和债权人、债务人的经济面貌。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体现着货币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而社会主义信用关系则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企业和劳动者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它不是利益对立而是服从于促进生产发展和满足人民需要的根本利益一致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撇开国际信用,信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1.银行信用。银行信用也称信贷,是指各类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信用机构,以存款形式把企业和个人暂时闲臵的货币资金集中起来,以贷款形式向工业、农业、商业等企业和个人提供货币资金。

2.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换直接联系的信用,包括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由卖方提供的信用,以及预付定金、分期预付货款等形式由买方提供的信用。

3.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企业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有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实行消费信用,消费者可以先取得商品,然后按照约定的期限偿还贷款。

4.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是指政府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货币资金来解决财政需要的信用形式。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各种名目的债券。

5.企业信用。企业信用是指企业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货币资金来解决企业资金需要的信用形式。企业信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企业债券和股票。

在以上五种信用形式中,银行信用是社会主义信用的基本形式。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银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银行在国民经济中是“周转过程的中枢、轴心和基本机构,”是调节与监督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经济组织。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与信用关系密切相联。凡是存在着货币资金借贷关系的地方,就必然会有利息。利息总是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资金,从债务人手中获得的超过货币资金额的那一部分报酬。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利息则是对借入货币资金支付的超过其金额的那一部分代价。

社会主义利息的来源和本质与资本主义根本不同。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雇佣劳动制度,利息不再体现剥削关系,而是体现国家银行对各企业资金进行调剂余缺、互通有无的合作关系。国家银行对企业单位发放贷款收取一定利息,属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企业对使用别人资金的一种偿付。劳动者个人储蓄的利息,是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劳动中创造的一部分纯收入的再分配,是国家银行对劳动者踊跃参加储蓄的一种物质鼓励。所以,社会主义利息是使用贷款的企业所创造的纯收入的一部分,是借款单位向银行并通过银行向存款人支付的报酬。它不体现任何剥削关系,而是体现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根本利益一致的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关系。

利息水平的高低是用利息率来表示的,利息率简称利率,它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本金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利息率=利息额/本金

利息率水平是资金市场上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由于利息是企业所创造利润的一部分,也是银行经营收入的来源,还是鼓励储蓄的经济手段,因此,利息率水平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第一,利率受平均利润率的制约,利率的浮动只能在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的幅度内进行。发生在信用危机,全社会资金供给紧张,企业为了偿还债务不惜一切代价的非常状态。

第二,利率水平要考虑物价水平。当物价上升时,如果名义利率不变,就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下降;当物价上升幅度超过名义利率时,实际利率便为负数。

第三,利率水平还受国家金融政策的影响。

三、社会主义银行及非银行金融体系

资金融通是通过一定的金融机构来实现的。这些金融机构可分为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类。

(一)社会主义银行的作用

银行是以借贷为其经营对象的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银行作为经营存款、放款、汇兑、储蓄等金融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机构,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信用制度的发展,信用形式从最初的商业信用演进到银行信用,因而出现了现代银行。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第一,充当信用中介的职能。

第二,银行提供支付服务,提供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交换媒介和支付手段——货币。

第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特殊企业,因此,银行将把其吸收的储蓄投入经济中最有效率的部门,故而高效率的生产部门将会得到更多的所需资本,从而总体的经济效率将得到提高。

第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行业内的生产效率会高低不等,从整个社会看,行业间的生产效率也存在差别。通常新兴产业要比其他产业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在追逐利润的动机下,银行中介机构通过对这些产业的信贷投入,还间接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产生经济结构调整效应。

第五,就单个企业而言,社会主义国家利用银行信用对企业实行货币监督,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有效地利用资金。

第六,银行信用是调节货币流通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经济杠杆。

(二)社会主义银行体系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银行体系包括以下几种银行机构:

1.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一般至少具备三个条件,即:独占货币发行、代理国库和集中准备金。凭借这三大条件,中央银行就成为一国的最高金融机构。

2.商业银行。社会主义商业银行是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相结合的,以承担短期工商信贷为主要业务,以追求盈利为主要目标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是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商业银行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3.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主要从事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长期信贷、国家专项物资储备信贷、农业开发等业务。政策性银行虽是非盈利的,但又是经营性的,其资金的主体都是有偿的,贷款必须按照资金成本按期回收,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组建的三家政策性银行。

(三)社会主义非银行金融体系

除了银行外,社会主义金融机构体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信用合作社、投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证券公司等机构。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各种不同的业务经营方式满足企业和个人融通资金的需要。

四、社会主义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按金融活动的地域划分,有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

场;按资金融通的期限划分,有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按功能划分,有一级(发行)市场和二级(交易)市场。

社会主义的金融市场也有短期金融市场和长期金融市场之分。短期金融市场也称货币市场,指短期(通常一年以下)资金市场,包括:(1)金融组织之间互相短期融通资金的同业拆借市场;(2)由金融组织和企业共同参与,以票据承兑、贴现、再贴现等形式短期融通资金的票据贴现市场;(3)以发行与转让一年期以内的金融债券、大额存单、企业债券等形式融通资金的短期债券市场;(4)兑换各种外币和买卖外汇的外汇交易市场。短期金融市场可以促进纵横交错的资金融通,可以充分利用资金运动过程中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间歇,在不增加资金供应总量的条件下,通过加速资金周转,相对地扩大资金供应量,以满足对资金的急需,提高资金的效益。

长期金融市场,从广义上看,指所有长期(通常一年以上)的资金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期货市场、长期信贷市场和长期外汇市场等。由于在长期金融市场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狭义的长期金融市场(资本市场)指买卖股票和长期债券的证券市场,包括:(1)国债市场,是买卖国库券、财政债券、基本建设债券、保值公债券等国家债券的证券市场;(2)企业债券市场,是买卖企业发行的公司债券的证券市场;(3)股票市场,是买卖股票的证券市场;(4)金融债券市场,是买卖银行等金融组织发行的债券的证券市场。

(完整版)3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第一节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用公式表示: 1只绵羊=2把斧子 等号左边的商品绵羊主动地要表现价值,并通过商品斧子相对地表现出来,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起主动的作用。等号右边的商品斧子作为价值的表现材料,证明商品绵羊具有同自身相等的价值,处于等价形式的位置,起被动的作用。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用公式表示: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上,一种商品的价值已不是偶然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而是经常地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上。作为等价形式的已经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从相对价值形式方面看,商品的价值表现是一个无穷的系列,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现;从等价形式方面看,没有形成一个大家公认的统一等价物。商品交换仍然是物物交换。这些缺陷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一般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逐渐从许多商品中分离出公认的一般等价物,人们可以用它来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交换中所有商品的价值都由这一商品来表现,从而使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用公式表示: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是价值形式发生了质的飞跃。商品的交换方式已由物物直接交换变

为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间接交换。一般价值形式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一般等价物还没有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4.货币形式 当某种商品(主要是金和银)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用公式表示: 货币形式替代一般的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唯一的区别只是一般等价物固定于金银商品上。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货币的产生并没有消除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而是进一步发展了商品的内在矛盾。 二、货币的职能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表现、衡量、计算商品价值的尺度。货币能够充当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 货币充当价值尺度时,只是表现价值,不是实现价值,因此,货币在执行此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即给商品标明价格。 2.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是,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转瞬即逝的要素。因此,在货币不断转手的过程中,单有货币的象征存在就够了。于是纸币一类的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是直接的物物交换,即W0一W1;货币出现后,物物交换发展为商品流通,即W1一G—W2 3.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贮藏起来的职能。货币贮藏是货币流通的“蓄水池”。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功能,但纸币可以持币待购 4.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中赊账买卖的出现而产生的。 该职能一方面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中级经济师商业第六章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

第六章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知识点结构图

知识点:采购与供应战略(重点) 一、采购供应物品战略定位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物品的种类繁多,规格特征各异,需要对采购物品进行分类和定位。 依据产品对企业的财务影响和产品对企业的机遇、影响与风险,可以进行采购物品的战略定位,

其定位模型如图: 产品的财务影响 Y=f(Y1,Y2,Y3…Y n) Y1:采购总量 Y2:该物品采购金额占总采购金额的比例 Y3:该物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 Y n:其他 产品的机遇、影响与风险 X=(X1,X2、X3、…X n) X1:物品的可替代性 X2:供应商数量 X3:供应商的可靠性 X4:企业“自制一外购”选择余地 X5:该物品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 X6:该物品短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X7:社会物流系统的保障性 X n:其他 二、各类采购物品的特点及供应策略 四类物品的一般特点 物品的类别战略物品杠杆物品瓶颈物品一般物品 物品的特点价值高、质量要求高价值较高、数量多价值较低、数量少价值低、数量较多物品类别主机、部件原材料辅料、配件零件、办公用品供应商数量少较多少甚至只有一家很多 标准与否非标准标准非标准标准 对供应商的吸引 力 较高较高较低较低 四类物品的供应策略 战略物品杠杆物品 战略物品是企业采购战略的重点。这类物品对企业最终产品起关键作用。三种不同的具体情况。 (1)采购者居于支配地位。汽车工业比较普遍。 (2)供应商居于支配地位。信息技术产业中很常见。杠杆物品通常可以按标准的质量等级从不同的供应商处采购。它们在最终产品的成本价格中占有相对较大的份额。 这种情况的特征在于采购方有选择供应商的自由。供应商数量众多,“转换成本”很低。然而,滥用这种权利可能导致供应商之间的合谋,从而使采购方讨价还价的能力减弱。

第三章 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

第三章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商品流通企业决定在战略期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经营规模,强化竞争实力,开拓更多的市场,这种战略是()。 A、收缩型战略 B、稳定型战略 C、组合型战略 D、扩张型战略 2、商品流通企业通过提供与众不同的商品与服务,依靠商品和服务的特色,使顾客建立品牌偏好与忠诚,由此获得竞争优势。这种战略是()。 A、前向一体化战略 B、后向一体化战略 C、成本领先战略 D、差别化战略 3、()战略能够有效防止竞争者迅速模仿。 A、成本领先 B、专一经营 C、稳定型 D、差别化 4、商品流通企业最高层次的战略是()。 A、公司层战略 B、经营层战略 C、职能层战略 D、部门层战略 5、在商品流通企业的战略结构层次中处于第二层次的战略是()。 A、公司层战略 B、经营层战略 C、职能层战略 D、部门层战略 6、一个规范、全面的商品流通企业的战略管理过程的实施顺序是()。 A、战略分析→确定企业使命→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及控制 B、战略选择→战略分析→确定企业使命→战略实施及控制 C、确定企业使命→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及控制 D、确定企业使命→战略分析→战略实施及控制→战略选择 7、企业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中所应担当的角色和责任指的是()。 A、企业目标 B、企业使命 C、企业规划 D、企业战略 8、关于商品流通企业战略长远性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品流通企业战略是以企业全局为对象,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

B、商品流通企业战略谋划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 C、商品流通企业战略需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D、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筹划未来3~5年或更长时间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 9、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的动态性是指()。 A、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 B、谋划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 C、筹划未来较长时期内如何生存和发展 D、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战略进行调整 10、商品流通企业战略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前进道路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重大举措和基本步骤。所以是原则性的、概括性的规定,这是指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的()特征。 A、动态性 B、长远性 C、抗争性 D、纲领性 11、就范围和层次来说战略校正的分类不包括()。 A、局部校正 B、职能战略校正 C、目标战略校正 D、总体战略校正 12、企业根据业绩对管理者实施奖惩,这是()。 A、前馈控制 B、同期控制 C、反馈控制 D、后期控制 13、下列不属于宏观环境分析的是()。 A、经济环境 B、技术环境 C、企业资源环境 D、政治法律环境 14、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了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其中为整棵树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的是()。 A、企业的产品 B、企业的优质服务 C、战略业务单位 D、核心竞争力 15、企业资源的分析过程不包括()。 A、分析现有资源 B、分析资源的利用情况 C、分析资源的应变力 D、分析历史成本 16、()是商品流通企业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的货币体现。

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

打印全部打印客观题打印主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流通()的实现,有利于流通的环节、速度、规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 A.实现功能 B.中介功能 C.调节功能 D.配置功能 【本题3分】 A B C D 2.一个渠道系统中只包含一级中间机构或一层中转环节,这种流通渠道类型是()。 A.三级渠道 B.零级渠道 C.一级渠道 D.二级渠道 【本题3分】 A B C D 3.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是()。 A.同质竞争 B.异质竞争 C.并购重组 D.价格竞争 【本题3分】 A B C D 4.战略管理中最复杂、最耗时、最艰巨的工作是()。 A.确定企业使命 B.战略分析 C.战略选择 D.战略实施 【本题3分】 A B C D 5.在市场中有很多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时,商品流通企业适宜采用的经营战略是()。 A.成本领先战略 B.专一经营战略 C.差别化战略 D.组合型战略 【本题3分】 A B C D 6.下列属于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是()。 A.价值分析法 B.矩阵分析表法 C.折衷准则决策 D.决策树法决策 【本题3分】

A B C D 7.商品流通企业经营决策的一般过程是( )。 A.确定决策目标—拟订备选方案—选择备选方案—制订实施决策方案的措施—方案实施后评价 B.确定决策目标—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拟订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制订实施决策方案的措施 C.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环境—选择备选方案—制订实施决策方案的措施—方案实施后评价 D.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确定决策目标—拟订备选方案—备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制订实施决策方案的措施 【本题3分】 A B C D 8.在运用树状图形来分析和选择方案时,由决策点引出的若干细枝(直线)称为( )。 A.概率枝 B.方块枝 C.方案枝 D.圆形枝 【本题3分】 A B C D 9.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地说,决策是在几个方案中做出抉择;广义地说,决策是( )。 A.选择 B.决定 C.一个关键环节 D.一个过程 【本题3分】 A B C D 10.短期交易型的供应商的特点是,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只有( )人员联系。 A.双方领导 B.双方计划 C.双方技术 D.双方供销 【本题3分】 A B C D 11.重点供应商是指占采购商采购总金额的( ),而这些供应商的数量只占采购商的供应商总数的20%左右。 A.100% B.90%左右 C.70%左右 D.80%左右 【本题3分】 A B C D 12.企业为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稳定运行而持有的库存是( )。 A.周期库存 B.安全或缓冲库存 C.战略库存

西财2016年1月省考《商品流通概论》综合测试题

西财2016年1月省考《商品流通概论》综合测试题 《商品流通概论》综合测试题 课程代码:00185 一、单项选择题(该题型在试题中占15%,每题1分,共15分) 1.货币的本质是( ) A.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B.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流通手段 D.价值的表现形式 2.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A.自然经济 B.计划经济 C.商品经 济 D.工业经济 3.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B.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价格总是高于价值 D.商品价值围绕价格波动 4.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 A.商品的生产 B.商品的销售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购买 5. 在下列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中,历史上形成最早、存续时间最长,至今仍在数量上占有主要地位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 A.合伙制企业 B.合作制企业 C.个人业主制企 业 D.公司制企业 6. 在商品流通企业集团中,控股子公司构成其组织结构的() A.松散层B.半紧密层C.核心 层D.紧密层 7.核心能力的载体是() A.企业整体 B.技术水平 C.商品的品 牌 D.企业资金实力 8.具备公司的特征,并把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的公司是( ) A.有限责任公司 B.股份有限公司 C.合伙企业 D.合作制企业 9.豪威尔和豪兰多尔认为,在零售业态的发展过程中,商品系列会经过从注重深度,再到注重宽度的循环往复过程,该理论被称为( ) A.辩证过程理论 B.综合化与专业循环理论 C.自然选择理论 D.车轮理论 10.影响流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 ) A.目标市场需求及其特点 B.宏观市场环境 C.市场竞争状况 D.市场秩序

第三章习题三货币市场的均衡习题答案

第三章货币市场的均衡 一、名词解释 1、货币需求函数 2 、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 3 、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4、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 5 、流动偏好陷阱6、货币供给量 7、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8、基础货币 二、选择题 1.当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时,()。 A.欲望的双向一致是必需的 B.它允许不同的商品以相对价值计量 C.它可以转换为其他有价值的商品 D.它便利了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2.在大多数情况下,下列哪一项将对交易需求无影响?() A.信贷机构发展的状况 B.收入频率 C.利率 D.以上各项均有影响 3.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剑桥学派()。 A.强调货币供给 B.强调手中持有的货币需求 C.完全不同于费雪的流通速度理论 D.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唯一理论来源 4.影响货币总需求的因素是()。 A.利率和收入 B.只有收入 C.只有利率 D.流动偏好 5.如果货币供给是利率的函数,那么可以期望()。 A.货币当局将无力控制货币供给 B.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货币供给上升 C.利率的下降导致循环中货币供给的上升 D.投资将与利率有函数关系 6.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不变 B.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 C.下降 D.上升 7.凯恩斯关于社会对利率有某种标准水平的假定是() A.他的投机需求解释的关键部分 B.与他的交易需求是收入函数的论点有关系的 C.不现实的,而且也无必要,因为证券价格和利率是实际相关的

D.经典就业理论的一部分,而根本不是凯恩斯的假定 8.托宾关于投机需求曲线负斜率的解释所根据的观点是()。 A.当现行利率下降时,人们将购买证券以期获得资本所得 B.只有当充分得到补偿时,人们才会承受更多风险 C.持有证券有更多的无法补偿的损失的可能 D.利率有一标准水平 9.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投机需求和货币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供给决定,一个比较彻底的流动偏好理论主张利率决定于()。 A.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 B.货币投机需求和交易货币供给 C.货币交易需求和货币资产供给 D.可贷资金供给和货币总供给 10.凯恩斯否定利息是储蓄的报酬这一经典观点,主张利息是()。 A.有用的概念,但不可度量 B.放弃流动资产的报酬 C.约束消费的报酬 D.产生流动资产的报酬 11.如果证券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可得出()。 A.人们持有过多的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 B.人们持有过少的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 C.证券持有者将得到资本收益 D.证券持有者将蒙受资本损失 12.如果货币供给至少部分地与利率有关,我们可以认为()。 A.即使货币需求对利率无反应,IS—LM分析仍有效 B.当利率上升时,货币供给将缓慢下降 C.当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将缓慢下降 D.这将削弱凯恩斯学派理论的分析能力 13.假定货币供给由联储自动决定这是可行的,因为()。 A.联储可以确定流通货币的精确数量 B.政府授权联储去规定商业银行向联储借款的利率 C.联储对银行储备水平有最终的控制能力 D.银行常常不考虑利率而创造尽可能多的货币 14.我们能相当肯定地说通货膨胀将导致()。 A.利率标准水平在一段时期内逐渐下降 B.利率下降 C.利率剧烈波动 D.利率上升 15.会员银行的过度储备等于()。 A.总储备减去法定准备金 B.法定准备金减去会员银行从联储的借款 C.总储备减去自由储备 D.总储备减去法定储备金减去会员银行从联储的借款 16.根据货币的交易需求,以下哪种情况将产生货币的需求?()A.购买股票、债券的风险

2019年阜新海州区事业编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运用

2019年阜新海州区事业编招聘考试综合知识运用 1:电影纪录片的数量正在逐渐下降,能够在影院放映的纪录片已_______“幽暗大厅的芳香”越来越被各种各样无色无味的电子雾_______,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心中的记忆。依次填入横线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单项选择题 凤毛麟角,吞噬 寥寥无几,吞没 屈指可数,掩盖 寥若星辰,遮蔽 2:红灯对于停止相当于()对于() 单项选择题 伤心哭泣 歌唱愉悦 绿灯能行 微笑友好 3:质量互变规律中的度是( )。 单项选择题 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的关节点 事物存在的质变的临界点 事物保持一定量的限度 4:下列对“天空赤热”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天空赤热是能够伤害到不直接暴露于灯光之下的动物的一种污染现象 天空赤热是人造光通过云层反射下来,使夜空处在非自然的光亮下,进而对动物和星空等产生危害的一种光污染情形 天空赤热是一种由天文学家最早指出的极大地妨碍星空观测的光现象 天空赤热是一种连暂时能适应人造光的动物都难逃其害的光污染情形

5:所谓宽容乃是说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其重要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无论流派怎么不同,但同样注重个性发展,现象上或是反抗,在全体上实是继续,所以应该宽容,听其自由发育。关于“宽容”,这段话没有提及的内容是()。 单项选择题 宽容乃是已成势力对于新兴流派的态度 宽容正如壮年人的听任青年的活动 宽容的根据在于活动变化是生命的本质 宽容始终是新兴流派对于已成势力的反抗 6:哺育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引导不同。父母的责任不是父母的本能,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适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督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依据理性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经过认真的思考和周密的计划,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观点是()。 单项选择题 哺育心智成熟不是依靠直觉 哺育心智成熟不是父母的本能 哺育心智成熟是复杂的过程 哺育心智成熟是痛苦的过程 7:对“花是一种竞争力”的理解,不符合短文原意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 白色的花不参与竞争 花在生长过程中必然经历激烈竞争 花经历了千百年的优胜劣汰 花需要吸引蜂蝶传授花粉 8: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一共提到680多个人物,其中只有一个是中国人,叫王茂荫(1798—1865),安徽人,1832年考中进士步人仕途。他的货币观点及钞币发行方案最为引人注目,著有《王侍郎奏泌》传世。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在谈到货币或商品流通、论述“强制流通的国家纸币”问题时,以第八十三条大段注释的方式专门提到了中国理财官王茂荫及其“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现的钞票”的观点。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单项选择题 中国的王茂荫与马克思的《资本论》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包括商品生产,又包括商品流通。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的基础,商品流通必然引起货币流通,正常的货币流通是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本章将主要阐述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货币流通以及资金融通。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 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特点、地位及作用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它表现为货币与商品交换位臵,让渡商品使用价值,实现商品价值,最终使商品从生产领域经过商品流通过程进入消费领域。 社会主义性质的商品流通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体现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以及社会主义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社会主义互利互助关系。 2、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以促进生产发展,从而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根本目的。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让渡商品使用价值的同时,也要实现商品价值,其中包括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即盈利,而且要使盈利最大化。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地位,它对社会主义再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其功能特点来看,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状况是否正常的“指示器”。据。 其次,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生产过程的“调节器”。构相结合的水平上。 最后,社会主义商品流通还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一个现实要素,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决定了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沟通国民经济各部门经济联系的纽带。 第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社会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第三,社会主义商品流通是不断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必要环节。 第四,社会主义商品流通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积累资金。 第五,商品流通还可以推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二、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 (一)生产资料商品流通的形式 在原有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受“生产资料不是商品”观念的影响,我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资料流通,而只有国家对生产资料实物的有计划的分配与调拨,我们

第三章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

第三章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管理 【例题·单选题】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的抗争性是指()。 A.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规定企业的总体行动 B.谋划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 C.筹划未来较长时期内如何生存和发展 D.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对战略进行调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的特点:全局性、长远性、抗争性、纲领性、动态性。 【例题·单选题】以下说法表示的是,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的纲领性特点的是()。 A.商品流通企业的战略是根据商品流通企业的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B.商品流通企业的战略是根据商品流通企业谋取长远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 C.商品流通企业的战略是有关商品流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如何与竞争对手抗衡的总体谋划 D.商品流通企业战略规定的是对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与基本步骤的概括性、原则性的规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的特点。纲领性:商品流通企业战略规定的是企业总体的长远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前进道路以及所采取的基本行动方针、重大措施和基本步骤,这些都是原则性、概括性的规定,具有行动纲领的意义。 【例题·单选题】如何在各个事业部进行资源分配,是商品流通企业战略中()战略的侧重点。 A.公司 B.职能 C.经营 D.业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公司战略的侧重点。公司层战略的侧重点之一是:在确定所开展的业务后,要在各个事业部门之间进行资源分配,以实现商品流通企业整体的战略意图。 【例题·单选题】企业战略中()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强调“正确地做事”。 A.公司战略 B.事业部战略 C.经营战略 D.职能战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企业战略的层次。职能层战略则更强调“正确地做事”。 【例题·单选题】商品流通企业战略目标中关于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风格和手段、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内容的目标,属于()目标。

第六章 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

第六章商品流通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若采购部门设立在生产部门,采购的主要作用是保障供应,那么该采购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关系为()。 A、混沌关系 B、同等关系 C、隶属关系 D、战略关系 2、某商品流通企业的供应商,2017年按订单确认的交货总批次为50次,按时按量交货的实际批次为48次,则该供应商的准时交货率为()。 A、80% B、90% C、96% D、98% 3、各类采购物品中,()的特点是价值较高、数量多。 A、战略物品 B、杠杆物品 C、瓶颈物品 D、一般物品 4、化学工业中使用的催化剂、涂料工业使用的颜料和食品工业使用的天然香料等,都属于()。 A、战略物品 B、杠杆物品 C、瓶颈物品 D、一般物品 5、在供应定位模型中,每一个象限中的产品都存在着不同的采购策略。通常情况下,一般产品采购策略的重点是()。 A、降低采购管理成本 B、降低采购风险 C、降低采购价格 D、提高采购服务质量 6、供应商认为采购商的采购业务对他们来说不是很重要,采购商认为该供应商对自己的采购业务也不是很重要,这样的供应商属于()的供应商。 A、重点商业型 B、伙伴型 C、商业型 D、优先型 7、根据“供应商关系谱”划分的层次,第四层次的供应商类型为()。 A、触手可及的供应商 B、运作相互联系的供应商 C、需持续接触的供应商 D、共担风险的供应商

8、供应商评审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对供应商进行()。 A、深入调研 B、加权评分 C、识别与筛选 D、认证跟踪 9、商品流通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认证的短期标准是()。 A、供应商核心竞争力强 B、供应商财务稳定 C、供应商成本低 D、供应商管理良好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采购成本属于狭义采购成本的有()。 A、订购成本 B、仓管人员工资 C、文件处理费用 D、保险费用 E、原材料运输费 2、采购成本的控制方法有()。 A、价值分析 B、价值工程 C、ABC分类控制法 D、经济订货批量 E、功能分析 3、依据企业业务性质及采购工作对其贡献大小,采购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可以大致分成()。 A、混沌关系 B、隶属关系 C、替代关系 D、同等关系 E、战略关系 4、供应商考核的经济指标总是与采购价格与成本相联系。具体考核点有()。 A、价格水平 B、报价情况 C、降低成本的态度及行动 D、供应商的产品成本 E、分享降价成果 5、除零星物品采购可以随时办理外,大额大宗物资的采购要根据()原则签订购销合同。 A、货比三家 B、优质优价 C、比价采购 D、集中采购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3第三章 货币与货币流通)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第4版) 第三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货币[社科院研究生院2007研] 答:货币是指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但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形式 答:价值形式是指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价值形式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发展为货币形式。马克思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考察,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指出货币的出现和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一经产生,商品内部的矛盾就转化为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货币的矛盾。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3.价格 答:价格通常指市场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在流通过程中所取得的转化形式。价格是一种从属于价值并由价值决定的货币价值形式。价值的变动是价格变动的内在的、支配性的因素,价值是价格形成的基础。但是,由于商品的价格既是由商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也是由货币本身的价值决定的,因而商品价格的变动不一定反映商品价值的变动。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变动围绕它的价值上下波动;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利润的平均化,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品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动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商品流通理论

第一章商品流通理论 一、教材框架 共有14章,包括商业流通理论、流通产业组织、商业流通企业战略管理、市场预测、商业流通企业经营决策、供应商管理、库存控制、新兴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和代理、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品流通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商业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涉及面很广,基本涵盖了商业企业经营的所有方面,内容比较杂,有一定的难度。 二、题型、题量 单选60道;多选20道;案例分析;共五个案例,每个案例有4个问题,共20题。试卷总题量为100道。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也就是150分钟。 第一节商品流通概述 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从逻辑上讲,一个商品的转移的完整过程可以简化为生产、流通、消费;以一个钢铁生产企业为例,阐述一下社会再生产的完整流程。生产决定了流通,因为如果没有东西制造出来的话,根本就不会有商品进入到流通领域;流动对生产有反作用,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决定着生产。 一、商品流通功能 商品流通的功能主要有3个(重点): ◇实现功能(对生产来说):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生产商的产品堆积在仓库中没有任何意义,只有进入流通领域,才能实现价值和使用价值,补偿劳动耗费,满足生产要求,进行再生产。 ◇中介功能(对双方来说):衔接;再生产的延续性。 ◇调节功能(更进一步):不仅仅是作为中介具备衔接的功能,更能调节社会生产。 (1)调节社会生产 (2)调节社会资源配置 (3)调节各方经济利益关系 (4)调节生产力布局 (5)调节并优化各种比例关系 【例题1·单选题】商品流通能调节社会资源合理流动,实现社会资源合理配置。这体现了商品流通的()。(2007年) A.实现功能 B.中介功能 C.调节功能 D.加工功能 [答疑编号684010101] 『正确答案』C 【例题2·单选题】商品流通使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得以衔接,也使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得以保证。这体现了商品流通的()功能。(2008年) A.实现 B.配置 C.调节 D.中介 [答疑编号684010102]

第二章 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第二章货币流通及其规律 第一节货币流通的基本原理 一、货币流通的概念 是指货币在买者和卖者之间不停地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运动。 流通手段最初是由商品流通引起的,是商品流通借以实现的形式,凡是商品生产者,要是自己的生产能继续进行下去,必须把自己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卖出去,通过与货币交换,买回自己所需的商品,以实现使用价值的交换。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情况下,这种使用价值的交换,就是适应商品买和卖的两个独立过程。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就是适应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而发挥媒介作用的。只要存在商品经济,货币流通就必然存在。此外,由于借贷、交纳赋税、租金和支付工资等,都会引起货币流通。 二、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 货币流通是指由商品流通所引起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为商品形态的变化服务。 二者的关系(1)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由于商品流通是由商品内在矛盾引起的,而货币流通不过是商品内在矛盾运动所采取的外部表现形式,因此,商品流通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决定货币流通的规模、构成、范围和速度。(2)货币流通对商品流通具有反作用。货币流通正常与否,对商品流通起着租金或阻碍作用。 二者的区别(1)形态不同;(2)一定时期内投入流通中的商品和货币数量并不完全一致;(3)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方向一致;(4)决定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因素并不完全一致;(5)货币流通可以超出直接的商品流通之外而延伸到其他领域。 三、货币流通的形式 货币流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狭义货币流通只包括现钞和不足值的金属铸币的现金流通。 广义货币流通包括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流通,实际上是银行信用的投放与回笼所形成的货币运动。 (一)现钞流通 现钞流通也称现金流通,即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 现金流通领域:与居民个人有关的货币收付和企业单位间的小额货币收支。 1、现金投放的渠道 (1)工资及对个人的其他支出;

第三章 货币市场

Chapter 3 Money Market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money market 货币市场fixed income security 固定收益证券bond 债券maturity 到期short-term 短期bear market 熊市bull market 牛市risk return tradeoff 风险收益平衡liquidity 流动性dealer 交易商broker 经纪商treasury bills 国库券par value 面值money market mutual funds 货币市场共同基金coupon bonds 息票债券 certificate of deposit (CD) 大额存单time deposit 定期存款check account 支票帐户default risk 违约风险compound interest 复利commercial paper 商业票据 accounts receivable 应收账款inventory 存货discount 折扣credit rating 信用评级bankers' acceptance 银行承兑汇票negotiable 可转让primary market 一级市场secondary market 二级市场Eurodollars 欧洲美元repurchase agreement 回购协议financial market 金融市场municipal notes 市政票据federal funds 联邦基金 Background Financial Markets Say that you are recently married, have a good job, and want to buy a house. You earn a good salary, but because you have just started to work, you have not yet saved much.比如,你新婚燕尔,有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还想购置一套住宅,尽管你的薪水丰厚,但是因为你刚刚参加工作,所以积蓄甚微。 Over time you would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the house, but by then you would be too old to get full enjoyment from it.毫无疑问,将来你会积蓄到足够多的钱来实现买房,但是,到那时你年老体衰,不能从中获取充分的享受。 Without financial markets, you cannot buy the house and will continue to live in your tiny apartment. 没有金融市场,你无法购置住宅而只能继续住在狭小的公寓里。 If a financial market were set up so that people who had savings could lend you the money to buy the house, you would be happy to pay them some interest in order to own a home.如果存在金融市场,使拥有储蓄的人得以把钱贷给你去购置住宅,那么,即使要支付一些利息,你也会十分高兴。 Financial markets perform the essential economic function of channeling funds from people who have saved surplus funds to people who have a shortage of funds. channel动词,意思是引导,导向。 金融市场履行的基本经济功能是,从那些积蓄了盈余资金的人那里把资金引导到那些资金短缺的人那里。 Structure of Financial Markets Now that we understand the basic function of financial markets, let's look at their structure. 1. Debt and Equity Markets 债务和股权市场 2. Primary and Secondary Markets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 A primary market is a financial market in which new issues of a security, such as a bond or a stock, are sold to initial buyers by the corporation or government agency borrowing the funds. 一级市场是借款的公司或政府代理机构向最初购买者出售新发行的债券和股票等证券的金

03第三章 商品流通企业(全)

第三章商品流通企业(全) 填空题 现代经济社会中,(市场导向原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原则。 居间贸易企业不是贸易组织的原生形态,而是在(直接贸易)组织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 在营销技术的发展中,(由‘地心说’转变到‘日心说’)是企业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意义可与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 (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一切要素之中,是企业的灵魂。 (分销网络)是商品流通的途径和通道系统。 (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企业形式。 在环形商品流通企业集团中,(股票互持)成为强化集团整体性最基本的手段。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商店是1859年美国成立的(大西洋及太平洋茶叶公司) 特许连锁店存在的基础是总部和加盟店之间的(合同关系)。 综合商社的下游经营者型,又称(变换者型)。

日本的各大综合商社被人们成为‘准银行家’,这是指综合商社的(金融与投资功能)。 连锁经营模式具有以(数量管理)为主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特点。 西方古典经济认为生产要素主要有三种:劳动力、资金和土地。 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把4P策略(产品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定价策略),增加“权力(政治)”、“公共关系”变为6P策略,成为大市场营销。“创新”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 从社会分工和企业业种选择角度看,商品流通企业分为:直接贸易企业、居间贸易企业和市场基础交易企业。按照组织化、体系化与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一般性商品流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综合商社和商业连锁经营等组织形式。 居间贸易企业,是随着商品流通活动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专门为买卖双发服务的中介型或信托型的企业。 简答题 核心能力;是指企业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而对各类要素进行科学协调的、独特的学识和能力。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三章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 1卷第1篇是狭义的劳动价值论。全篇共有三章,第三章在前两章论述货币的起源和本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货币的各种职能。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反过来又使商品交换由物物直接交换变成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由于货币的产生和货币职能的发展同商品流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马克思把货币的职能和商品流通放在一起考察,并把这一章的题目定为“货币或商品流通”。 所谓货币职能就是货币在流通中所起的社会作用。五种职能的次序不能任意排列,是与货币各种职能的现实的历史发展次序相一致。 一、价值尺度 (一)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 马克思对于价值尺度的解释是:金的第一个职能是为商品世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或者说,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商品并不是由于有了货币才可以通约。恰恰相反。因为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它们本身就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共同用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样,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 这里的意思是说,不是因为货币的出现,商品才能交换。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不同的商品间具有可比性——人类无差别的劳动。因此,货币能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也是因为货币是一种商品,具有价值,能表现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中的或是想象中的。在《资本论》中是这样说的: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所有价值形式一样,是一种与商品的可以捉摸的实在的物体形式不同的,因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例如,1辆自行车值1克黄金,只要贴上个标签就可以了。当人们在作这种价值估量的时候,只要在他的头脑中有金的观念就行了。用来衡量商品价值的货币虽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但是这种观念上的货币仍然要以实在的金属为基础。人们不能任意给商品定价,因为,在金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现实基础就是生产两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在商品价值量一定和供求关系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高低取决于金的价值的大小。 也就是说,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只是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但是价格完全取决于实在的货币材料。 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是同价值尺度的职能相矛盾的。 价值尺度的二重化指同时用金和银充当价值尺度;价值尺度的职能是为商品世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现在商品的价值由金和银同时来表现,商品就会有两种价格——金价格和银价格,当金和银的价值比例发生变化时,同种商品就会有两种不同的价格,但商品价值是一定的,即生产商品的必要社会劳动时间,因而是矛盾的。 在币制上,同时用价值量不等金和银的两种贵金属作为价值尺度,与货币的排他性和独占性相矛盾。

六种经营战略选择

六种经营战略选择 长期以来,我国大型百货商店实行的是”大而全”经营、单店经营、单一业态经营、生产者品牌经营、单体经营和一业经营等战略,这些经营战略的实施曾给百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近些年的实践证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零售业竞争的加剧,大型百货商店再固守这些经营战略是行不通的。综观世界百货业经营成功的经验,结合目前我国的具体情况,国内大型百货店经营创新之道有如下战略选择: 一、特色经营战略 消费者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整体,不同消费者对于同类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大差异性。对一个商店而言,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满足所有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因此,大型百货商店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以及各店商圈范围内居民消费特点、商店周围其他零售企业的经营目标等诸多因素,确立自己独具一格且又是目标消费群认同的特色经营方式,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独特的印象。 商店特色经营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创建,主要有: l、选择特色商品。主力商品以及商品组合在广度和深度的选择上要突出特色。 2、提供特色服务。商店员工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警觉,通过观察、倾听、记录并利用以往顾客档案等途径,来了解顾客的消费需求,向顾客提供知识服务和个性化服务。 3、营造特色购物环境。增加一些方便性和补充性服务设施,为顾客营造一个温馨、舒适、整洁、安全的购物环境。 4、采用特色促销手段。如通过店外招牌的艺术点缀、动静结合的POP广告、艺术的橱窗设计和商品陈列以及对顾客进行消费培训等方式吸引消费者“眼球”;用“季节变价”、“积分奖售”、“卖送结合”、”新旧型号款式间的差价”、”单套件间的差价”等多种”变价”方式来引导消费;还可利用节

日、女性、儿童、爱情等主题开展促销活动。 5、塑造特色形象。确定与众不同的企业宗旨、使命、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名称、标志、制服等象征性项目,让顾客一见到企业的标志、标准色等,就能联想到这家百货零售企业。 二、连锁经营战略 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零售业的发展方向。经济发达国家连锁经营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一般为30%~40%,美国达60%,而我国却仅为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它可为任何一种零售业态所采用。百货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连锁经营成为百货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今,不少国家的少数百货业巨头控制了大量的市场份额,其特点就是连锁。因此,大型百货商店应积极实施连锁经营战略,充分发挥大规模集团经营的优势,扩大市场覆盖面,实现规模效益。 设立连锁店的方式主要有: l、投资兴建新店。建新店要精心选址,科学论证,最好是在商业网点较少而又有相当购买力的地段兴建。 2、收购、兼并其它商店或吸引其它商店以加盟合作的方式设立连锁店。此种方式可避免过多网点的竞争,但应加强管理。 在具体连锁的内容上,既可以是百货店连锁,也可以是百货店内部业态连锁或其所属其他业态的混合连锁。 三、多业态经营战略 西方国家历经130多年的零售革命,已经由单一的传统零售业态状况转变为超市、专业店、百货店、大卖场、购物中心、仓储商场、便利店、会员店、杂货店等多种新颖业态组合并存的格局。灵活多样的零售业态已成为国外零售业制胜的法宝之一。资料显示,世界前50位的零售商中就有36家经营两种以上业态。如沃尔玛公司发展了折扣店、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家居商店四种业态,且开办了网上模拟商店,销售一些高档商品;麦德龙集团也拥有包括百货、大卖场等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