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AD实验预习报告

串行AD实验预习报告
串行AD实验预习报告

串行AD实验预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学习使用串行模数转换芯片TLC549进行电压采集和数据处理。

二.实验原理

TLC549是美国德州仪器(TI)公司生产的8位串行逐次比较型A/D转换芯片。通用微处理器通过串行控制线可实现对该芯片的控制。该芯片具有4MHz片内系统时钟和软、硬件控制电路,转换时间最长17μs,转换速度为40 000次/s。总失调误差最大为±0.5LSB,典型功耗值为6mW。管脚封装如图1所示:

图1 TLC549管脚封装图

管脚定义为:4、8脚为电源输入和接地;2脚AIN模拟采样电压的输入;5脚-CS为片选信号,当-CS为高时,数据输出DATA_OUT 端处于高阻状态;7脚I/OCLK为时钟信号的输入;6脚DOUT为转换后的串行数据输出;1、3脚为参考电压输入,其中1脚REF+,3脚REF-,通常为保证器件工作良好,REF+电压应高于REF-电压至少1V,为减少误差,建议相差4.75V以上。

TLC549的工作时序如图2所示:

图2 TLC549工作时序图

如上图所示,首先将CS置低,内部电路在测得CS下降沿后,等待ten后自动将前一次

转换结果的最高位(D7)位输出到DATA OUT端上。前四个IO_CLOCK 周期的下降沿依次移出第2、3、4 和第5 个位(D6、D5、D4、D3),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4个IO_CLOCK 下降沿开始采样模拟输入。接下来的3个IO_CLOCK 周期的下降沿移出第6、7、8(D2、D1、D0)个转换位。最后,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8个I/O CLOCK 周期的下降沿后,开始A/D转换。第8个IO_CLOCK后,CS 必须为高,或IO_CLOCK保持低电平,这种状态需要维持tconv以等待保持和转换工作的完成。

三.实验设备及器件

PC机,DP-51PROC单片机综合仿真试验仪。

四.实验内容

1. 实验要求

1.1 REF+连基准源的+5V(通过可调电阻调整),CLK、DAT和-CS分别连P10、P11和P12。D2区电位器的输出连ANIN。通过单片机P1口控制串行AD转换芯片TLC549实现模拟电压信号的采集,并存入内部数据存储器。记录10组不同的电压转换值,并分析误差。

1.2 使用信号源产生0~+5V区间的正弦波,使用串行A/D转换芯片TLC549实现信号采集,并利用采样定律分析采样频率与输入信号频率的关系。

2. 实验设计

TLC549在进行本次转换时,所读取的实际上是上次转换的值,这一点在编程时需要注意。另外,由于AD采样时可能会受到噪声的干扰,所以最终的AD转换结果与实际模拟值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只要这一误差足够小且满足误差允许的范围,则可以认为AD转换是精确的。在利用采样定律分析采样频率与信号频率的关系时,可以利用定时器产生固定的时间间隔,即采样间隔。利用采样得到的数据进行拟合,或者用matlab进行频谱分析,就可以得知波形是否有失真,进而得知该情况下的采样频率是否合理。由于可能需要多次测量,所以选定一适合的信号频率,在该信号频率下,采样频率应该满足采样定律,然后上下调整信号频率,这样就免去了每次测量都要修改定时中断的麻烦,所以固定采样频率,调整信号频率,这样就比较简单。假设适合的信号频率为5KHz,则采样频率定为10.24KHz(采样频率取得稍大),定时器计数值为921.6K/10.24K = 90D,则计数初值为256-90=166D=A6H,计数器工作在方式2,且开放中断。

3. 程序流程图

转换函数

图3 实验要求1流程图

主函数

中断处理函数

图4 实验要求2流程图

4. 电路连接图

图5 AD 转换硬件连接图

5.程序清单

5.1 记录10组不同电压的转换值

CS BIT P1.2 ;定义使能信号CS

DAT BIT P1.1 ;定义数据输入管脚

CLK BIT P1.0 ;定义时钟信号

AD_DATA DATA 30H ;AD转换结果缓冲区

ORG 8000H ;伪指令,定义代码存放开始地址,硬件仿真

LJMP MAIN

ORG 8100H ;伪指令,以下代码从8100H开始存放MAIN:

ACALL TLC549_ADC ;首次启动AD转换

MOV R7, #0FFH ;延时,等待转换结束

DJNZ R7, $

ACALL TLC549_ADC ;读取上次ADC值,再次启动转换

MOV AD_DATA, A ;转换结果送缓冲区

SJMP $

TLC549_ADC:

CLR A ;清零寄存器

CLR CLK ;准备提供上升沿,送出结果

CLR CS ;选中TLC549

MOV R6, #8

TLCAD_L1:

SETB CLK ;送出转换结果的一位

NOP

NOP

MOV C, DAT

RLC A

CLR CLK ; DAT=0,为读出下一位数据做准备

NOP

DJNZ R6, TLCAD_L1 ;等待8位转换结果全部送出

SETB CS ;禁止TLC549,再次启动A/D转换

SETB CLK ;拉高时钟信号

RET ;函数返回

;

END

5.2 分析采样频率与信号频率的关系

CS BIT P1.2 ;定义使能信号CS

DAT BIT P1.1 ;定义数据输入管脚

CLK BIT P1.0 ;定义时钟信号

AD_DATA DATA 30H ;AD转换结果缓冲区首地址

ORG 8000H ;伪指令,定义代码存放开始地址,硬件仿真

LJMP MAIN

ORG 800BH ;伪指令,存储T0中断的服务函数入口地址

LJMP INTT0

ORG 8100H ;伪指令,以下代码从8100H开始存放MAIN:

MOV R1, #AD_DATA ;取缓冲区首地址

ACALL TLC549_ADC ;首次启动AD转换

MOV TMOD, #02H ;T0工作在方式2

MOV TH0, #A6H

MOV TL0, #A6H ;设置采样频率,10.24K

SETB ET0 ;允许T0中断

SETB EA ;开放CPU中断

SETB TR0 ;启动T0

SJMP $

TLC549_ADC:

CLR A ;清零寄存器

CLR CLK ;准备提供上升沿,送出结果

CLR CS ;选中TLC549

MOV R6, #8

TLCAD_L1:

SETB CLK ;送出转换结果的一位

NOP

NOP

MOV C, DAT

RLC A

CLR CLK ; DAT=0,为读出下一位数据做准备

NOP

DJNZ R6, TLCAD_L1 ;等待8位转换结果全部送出

SETB CS ;禁止TLC549,再次启动A/D转换

SETB CLK ;拉高时钟信号

RET ;函数返回

ORG 8400H

INTT0:

ACALL TLC549_ADC ;读取上次转换结果,启动下次转换

MOV @R1, A ;将转换结果写入缓冲区

INC R1 ;地址指针加1

CJNE R1, #50H, LAST ;20次转换是否完成

CLR EA ;20次转换完成,禁止中断

CLR TR0 ;T0停止

LAST:

RETI

;

END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RS232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班级:08031102 姓名:张泽宇康启萌余建军 学号:2011301966 2011301950 2011301961 时间:2014年11月13日 学校:西北工业大学

一.实验题目: 设计一个简单的基于串口通信的信息发送和接受界面 二.实验目的: 1.熟悉并掌握RS232串口标准及原理。 2.实现PC机通过RS232串口进行数据的收发。 3.熟悉VC语言编写程序的环境,掌握基本的VC语言编程技巧。 三.实验内容 程序代码: P// PC1PC2Dlg.cpp : implementation file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PC1PC2.h" #include "PC1PC2Dlg.h" #ifdef _DEBUG #define new DEBUG_NEW #undef THIS_FILE static char THIS_FILE[] = __FILE__; #endif ////////////////////////////////////////////////////////////////////////// // CAboutDlg dialog used for App About class CAboutDlg : public CDialog { public: CAboutDlg(); // Dialog Data //{{AFX_DATA(CAboutDlg) enum { IDD = IDD_ABOUTBOX }; //}}AFX_DATA // ClassWizard generated virtual function overrides //{{AFX_VIRTUAL(CAboutDlg) protected: virtual void DoDataExchange(CDataExchange* pDX); // DDX/DDV support //}}AFX_VIRTUAL

串口通信实验报告全版.doc

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的最小系统部分 (2)电源部分 (3)人机界面部分

数码管部分按键部分 (4)串口通信部分 四、系统软件设计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void send(); uchar code0[]={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9的数码管显示 sbit H1=P3^6; sbit H2=P3^7;

sbit L1=P0^5; sbit L2=P0^6; sbit L3=P0^7; uint m=0,i=0,j; uchar temp,prt; /***y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k) { uint i,j; //定义局部变量ij for(i=0;i

{ m=1; //KEY1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4; //KEY4键按下 return(m); } } } if(L2==0) { delay(5); if (L2==0) { L2=0;H1=1;H2=1; if(H1==0) { m=2; //KEY2键按下 return(m); } if(H2==0) { m=5; //KEY5键按下 return(m); } } } if(L3==0) { delay(5); if (L3==0) { L3=0;H1=1;H2=1; if(H1==0) { m=3; //KEY3键按下

串行接口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串行接口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人员: 指导教师: 报告日期:

实验二 1. 实验目的 (3) 2. 实验内容 (3) 3. 实验原理 (3) 4. 程序代码 (6) 5. 实验体会 (13)

实验二 1.实验目的 1.熟悉串行接口芯片8251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串行通讯接收/发送程序的设计方法 2.实验内容 通过对8251芯片的编程,使得实验台上的串行通讯接口(RS232)以查询方式实现信息在双机上的。具体过程如下: 1. 从A电脑键盘上输入一个字符,将其通过A试验箱的8251数据口发送出去,然后通过B试验箱的8251接收该字符,最后在B电脑的屏幕上显示出来。 2.从A试验箱上输入步进电机控制信息(开关信息),通过A试验箱的8251数据口发送到B试验箱的8251数据口,在B试验箱上接收到该信息之后,再用这个信息控制B试验箱上的步进电机的启动停止、转速和旋转方向。 3.实验原理 1.8251控制字说明 在准备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之前必须由CPU把一组控制字装入8251。控制字分两种:方式指令和工作指令,先装入方式指令,后装入工作指令。 另外,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要检查8251状态字,当状态字报告“发送准备好”/“接收准备好”时,才能进行数据的发送或接收。 2.8251方式指令(端口地址2B9H)

3.8251工作指令(端口地址2B9H) 4.8251状态字(端口地址2B9H) 5.8253控制字(283H) 6.8253计数初值(283H) 计数初值=时钟频率/(波特率×波特率因子)本实验:脉冲源=1MHz 波特率=1200 波特率因=16 计数初值= 1000000/1200*16=52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口通讯的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单机自发自收实验:实现自发自收。编写相应程序,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收发状态。 2.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个实验台之间的串行通讯。其中一个实验台作为发送方,另一侧为接收方。 三、实验说明 通讯双方的RXD、TXD信号本应经过电平转换后再行交叉连接,本实验中为减少连线可将电平转换电路略去,而将双方的RXD、TXD直接交叉连接。也可以将本机的TXD接到RXD上。 连线方法:在第一个实验中将一台实验箱的RXD和TXD相连,用P1.0连接发光二极管。波特率定为600,SMOD=0。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两台实验箱的RXD和TXD交叉相连。编写收发程序,一台实验箱作为发送方,另一台作为接收方,编写程序,从内部数据存储器20H~3FH单元中共32个数据,采用方式1串行发送出去,波特率设为600。通过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单元内数值的变化。 四、程序 甲方发送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23H LJMP COM_INT ORG 1000H MAIN: MOV SP,#53H MOV 78H,#20H

MOV 77H,00H MOV 76H,20H MOV 75H,40H ACALL TRANS HERE: SJMP HERE TRANS: MOV TMOD,#20H MOV TH1,#0F3H MOV TL1,#0F3H MOV PCON,#80H SETB TR1 MOV SCON,#40H MOV IE,#00H CLR F0 MOV SBUF,78H WAIT1: JNB TI,WAIT1 CLR TI MOV SBUF,77H WAIT2: JNB TI,WAIT2 CLR TI MOV SBUF,76H WAIT3: JNB TI,WAIT3 CLR TI

UART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四 UART 串口通信 学院:研究生院 学号:1400030034 姓名:张秋明 一、 实验目的及要求 设计一个UART 串口通信协议,实现“串 <-->并”转换功能的电路,也就是 “通用异步收发器”。 二、 实验原理 UART 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 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在嵌入式设计中,UART 用来主机与辅助设备通信,如汽 车音响与外接AP 之间的通信,与PC 机通信包括与监控调试器和其它器件,如 EEPROM 通信。 UART 作为异步串口通信协议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 位接一位地传输。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 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资料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资料位的个数可以是 4、5、6、7、8等,构成 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 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资料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 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 (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 1位、1.5位、2位的高电 平。由于数据是在传输线上定时的,并且每一个设备有其自己的时钟,很可能 在通信中两台设备间出现了小小的不同步。 因此停止位不仅仅是表示传输的结束, 并且提供计算机校正时钟同步的机会。适用于停止位的位数越多,不同时钟同步 的容忍程度越大,但是数据传输率同时也越慢。 空闲位:处于逻辑“ 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资料传送速率的指标。表示每秒钟传送的符号数(symbol )。 一个符号代表的信息量(比特数)与符号的阶数有关。例如资料传送速率为 120 字符/秒,传输使用256阶符号,每个符号代表8bit ,则波特率就是120baud,比 特率是120*8=960bit/s 。这两者的概念很容易搞错。 三、 实现程序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 」o gic_1164.all; end uart; architecture behav of uart is en tity uart is port(clk : in std_logic; rst_n: in std 」o gic --系统时钟 --复位信号 rs232_rx: in std 」o gic rs232_tx: out std 」o gic --RS232接收数据信号; --RS232发送数据信号;); use ieee.std_logic_ un sig ned.all;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片机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及简易三线式通讯的方法。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学习串口通讯的程序编写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单机自发自收实验:实现自发自收。编写相应程序,通过发光二极管观察收发状态。 2.利用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两个实验台之间的串行通讯。其中一个实验台作为发送方,另一侧为接收方。 三、实验说明 通讯双方的RXD、TXD信号本应经过电平转换后再行交叉连接,本实验中为减少连线可将电平转换电路略去,而将双方的RXD、TXD直接交叉连接。也可以将本机的TXD接到RXD上。 连线方法:在第一个实验中将一台实验箱的RXD和TXD相连,用P1.0连接发光二极管。波特率定为600,SMOD=0。 在第二个实验中,将两台实验箱的RXD和TXD交叉相连。编写收发程序,一台实验箱作为发送方,另一台作为接收方,编写程序,从内部数据存储器20H~3FH单元中共32个数据,采用方式1串行发送出去,波特率设为600。通过运行程序观察存储单元内数值的变化。 四、程序 甲方发送程序如下: ORG 0000H LJMP MAIN ORG 0023H LJMP COM_INT ORG 1000H MAIN: MOV SP,#53H MOV 78H,#20H

— MOV 77H,00H MOV 76H,20H MOV 75H,40H ACALL TRANS HERE: SJMP HERE TRANS: MOV TMOD,#20H MOV TH1,#0F3H MOV TL1,#0F3H MOV PCON,#80H SETB TR1 MOV SCON,#40H MOV IE,#00H CLR F0 MOV SBUF,78H WAIT1: JNB TI,WAIT1 CLR TI MOV SBUF,77H WAIT2: JNB TI,WAIT2 CLR TI MOV SBUF,76H WAIT3: JNB TI,WAIT3 CLR TI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范例

怀化学院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系别数学系年级2010专业信息与计算班级10信计3班姓名张三学号**组别1实验日期2011-4-10 实验项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气垫导轨的水平调节 可用静态调平法或动态调平法,使汽垫导轨保持水平。静态调平法:将滑块在汽垫上静止释放,调节导轨调平螺钉,使滑块保持不动或稍微左右摆动,而无定向运动,即可认为导轨已调平。 2.练习测量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计时2”,让滑块在汽垫上以一定的速度通过两个光电门,练习测量速度。 3.练习测量加速度 计时测速仪功能设在“加速度”,在砝码盘上依次加砝码,拖动滑块在汽垫上作匀加速运动,练习测量加速度。 4.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验证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用电子天平称出滑块质量滑块m ,测速仪功能选“加速度”, 按上图所示放置滑块,并在滑块上加4个砝码(每个砝码及砝码盘质量均为5g),将滑块移至远离滑轮一端,使其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运动,记录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加速度。再将滑块上的4个砝码分四次从滑块上移至砝码盘上,重复上述步骤。 (2)验证合外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计时计数测速仪功能设定在“加速度”档。在砝码盘上放一个砝码(即 g m 102=),测量滑块由静止作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再将四个配重块(每个配重 块的质量均为m ′=50g)逐次加在滑块上,分别测量出对应的加速度。 【数据处理】 (数据不必在报告里再抄写一遍,要有主要的处理过程和计算公式,要求用作图法处理的应附坐标纸作图或计算机打印的作图) 1、由数据记录表3,可得到a 与F 的关系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a 与F 成线性关系,且直线近似过原点。 上图中直线斜率的倒数表示质量,M=1/=172克,与实际值M=165克的相对误差: %2.4165 165 172=- 可以认为,质量不变时,在误差范围内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

单片机串口通讯实验报告

实验十单片机串行口与PC机通讯实验报告 ㈠实验目的 1.掌握串行口工作方式的程序设计,掌握单片机通讯的编制; 2.了解实现串行通讯的硬环境,数据格式的协议,数据交换的协议; 3.了解PC机通讯的基本要求。 ㈡实验器材 1.G6W仿真器一台 2.MCS—51实验板一台 3.PC机一台 ㈢实验内容及要求 利用8051单片机串行口,实现与PC机通讯。 本实验实现以下功能,将从实验板键盘上键入的字符或数字显示到PC 机显示器上,再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回单片机,并在实验板的LED上显示出来。 ㈣实验步骤 1.编写单片机发送和接收程序,并进行汇编调试。 2.运行PC机通讯软件“commtest.exe”,将单片机和PC机的波特率均设定 为1200。 3.运行单片机发送程序,按下不同按键(每个按键都定义成不同的字符), 检查PC机所接收的字符是否与发送的字符相同。 4.将PC机所接收的字符发送给单片机,与此同时运行单片机接受程序,检 查实验板LED数码管所显示的字符是否与PC机发送的字符相同。

㈤ 实验框图

源程序代码: ORG 0000H AJMP START ORG 0023H AJMP SERVE ORG 0050H START: MOV 41H,#0H ;对几个存放地址进行初始化 MOV 42H,#0H MOV 43H,#0H MOV 44H,#0H MOV SCON,#00H ;初始化串行口控制寄存器,设置其为方式0 LCALL DISPLAY ;初始化显示 MOV TMOD,#20H ;设置为定时器0,模式选用2 MOV TL1, #0E6H ;设置1200的波特率 MOV TH1, #0E6H SETB TR1 ;开定时器 MOV SCON,#50H ;选用方式1,允许接收控制 SETB ES SETB EA ;开中断 LOOP: ACALL SOUT ;键盘扫描并发送,等待中断 SJMP LOOP SERVE JNB RI,SEND ;判断是发送中断还是接收中断,若为发送中 断则调用 ACALL S IN ;发送子程序,否则调用接收子程序 RETI SEND: CLR TI ;发送子程序 RETI SIN: CLR RI ;接受子程序 MOV SCON, #00H MOV A, SBUF ;接收数据 LCALL XS ;调用显示子程序 RETI 子程序: SOUT: CLR TI ;清发送中断标志位 LCALL KEY ;调用判断按键是否按下子程序 MOV A,R0 ;将按键对应的数字存入A MOV SBUF,A ;输出按键数字给锁存 RET KEY: MOV P1,#0FFH ;将P1设置为输入口 MOV A, P1 CPL A ;将A内值取反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串行通信实验-答案

《嵌入式系统实验报告》 串行通信实验 南昌航空大学自动化学院050822XX 张某某 一、实验目的: 掌握μC/OS-II操作系统的信号量的概念。 二、实验设备: 硬件:PC机1台;MagicARM2410教学实验开发平台台。 软件:Windows 98/2000/XP操作系统;ADS 1.2集成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 实验通过信号量控制2个任务共享串口0打印字符串。为了使每个任务的字符串信息(句子)不被打断,因此必须引入互斥信号量的概念,即每个任务输出时必须独占串口0,直到完整输出字符串信息才释放串口0。 四、实验步骤: (1)为ADS1.2增加DeviceARM2410专用工程模板(若已增加过,此步省略)。 (2)连接EasyJTAG-H仿真器和MagicARM2410实验箱,然后安装EasyJTAG-H仿真器(若已经安装过,此步省略),短接蜂鸣器跳线JP9。 (3)启动ADS 1.2,使用ARM Executable Image for DeviceARM2410(uCOSII)工程模板建立一个工程UART0_uCOSII。(本范例在ADS文件夹中操作) (4)在ADS文件夹中新建arm、Arm_Pc、SOURCE文件夹。将μC/OS 2.52源代码添加到SOURCE文件夹,将移植代码添加到arm文件夹,将移植的PC服务代码添加到Arm_Pc文件夹。 (5)在src组中的main.c中编写主程序代码。 (6)选用DebugRel生成目标,然后编译链接工程。 (7)将MagicARM2410实验箱上的UART0连接跳线JP1短接,使用串口延长线把MagicARM2410实验箱的CZ11与PC机的COM1连接。 注意:CZ11安装在MagicARM2410实验箱的机箱右侧。 (8)PC机上运行“超级终端”程序(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新建一个连接,设置串口波持率为115200,具体设置参考图3.5,确定后即进入通信状态。 (9)选择【Project】->【Debug】,启动AXD进行JTAG仿真调试。 (10)全速运行程序,程序将会在main.c的主函数中停止(因为main函数起始处默认设置有断点)。 (11)可以单步运行程序,可以设置/取消断点,或者全速运行程序,停止程序运行,在超级终端上观察任务0和任务1的打印结果。 五、实验结论与思考题(手写,打印无效): 1、如果任务0删除语句“OSSemPost(UART0_Sem);”,那么程序还能否完全正常无误运行? 答:OSSemPost (OS_EVENT *pevent),这个函数是释放资源,执行后资源数目会加1。在该函数中,删除对应语句则使串口资源UART0_Sem始终无法释放。

大学物理上实验报告(共2篇)

篇一: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勘察与测绘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辉光盘 【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实验仪器】:大型闪电盘演示仪 【实验原理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 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充有稀薄的 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 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 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 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 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 辐射激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 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 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实验步骤】: 1. 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 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 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 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 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注意事项】: 1. 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 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 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辉光球 【实验目的】 观察辉光放电现象,了解电场、电离、击穿及发光等概念。 【实验步骤】 1.将辉光球底座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并打开开关; 3. 调节电位器,观察辉光球的玻璃球壳内,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中心处电极之间随机产生数道辉光; 4.用手触摸玻璃球壳,观察到辉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辉光恰好消失,对辉光球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随声音的变化。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优秀模板.doc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优秀模板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 1.简要原理 2.注意事项 二.实验目的 三.实验器材 四.实验原理 五.实验内容、步骤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七.实验结果分析以及实验心得 八.原始数据记录栏(最后一页) 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就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种类因科学实验的对象而异。如化学实验的报告叫化学实验报告,物理实验的报告就叫物理实验报告。随着科学事业的日益发展,实验的种类、项目等日见繁多,但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的用途在于帮助实验者不断地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它不仅是对每次实验

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初步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是科学论文写作的基础。因此,参加实验的每位学生,均应及时认真地书写实验报告。要求内容实事求是,分析全面具体,文字简练通顺,誊写清楚整洁。 实验报告内容与格式 (一)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二) 所属课程名称 (三)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四)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五)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六)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七) 实验环境和器材 实验用的软硬件环境(配置和器材)。

键盘接口实验实验报告及程序

实验六键盘接口实验 姓名专业通信工程学号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Keil C51软件与Protues软件联合仿真调试的方法; 掌握单片机的键盘接口电路; 掌握单片机键盘扫描原理; 掌握键盘的去抖原理及处理方法。 实验仪器与设备 1.微机1台C51集成开发环境3。Proteus仿真软件 实验内容 用Proteus设计一矩阵键盘接口电路。要求利用P1口接一4*4矩阵键盘。串行口通过一74LS164接一共阴极数码管。参考电路见后面。 用线反转法编写矩阵键盘识别程序,要求采用中断方式(列线通过4输入与门74LS20接/INT0),无按键按下时,数码管循环画“8”;有按键按下时产生中断并将按键的键值0~F通过串行口输出,在数码管上显示3秒钟后返回;返回后,数码管继续循环画“8”。 将P1口矩阵键盘改为8个独立按键(用中断方式设计),键盘通过74LS30(8输入与非门)和74LS04(六反相器)与/INT0相连,重新编写识别和显示程序。实验原理 矩阵键盘识别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判别有无键按下。 键盘扫描取得闭合键的行、列号。 用计算法火或查表法得到键值。 判断闭合键是否释放,如果没释放则继续等待。 将闭合键的键值保存,同时转去执行该闭合键的功能。 实验步骤 用Proteus设计键盘接口电路; 在Keil C51中编写键盘识别程序,编译通过后,与Proteus联合调试; 按动任意键,观察键值是否能正确显示。 电路设计及调试、程序 程序设计:矩阵键盘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code table1[]={0x00,0x01,0x21,0x61,0x65,0x6d,0x7d,0x7f}; uchar code key_table[]={0xee,0xde,0xbe,0x7e,0xed,0xdd,0xbd,0x7d,0xeb,0xdb,0xbb,0x7b,0xe7,0 xd7,0xb7,0x77};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doc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衍射光栅 【实验目的】 1.观察光栅的衍射光谱,理解光栅衍射基本规律。 2.进一步熟悉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3.学会测定光栅的光栅常数、角色散率和汞原子光谱部分特征波长。 【实验仪器】 JJY1′型分光计、光栅、低压汞灯电源、平面镜等 【实验原理】 1.衍射光栅、光栅常数 图40-1中a为光栅刻痕(不透明)宽度,b为透明狭缝宽度。d=a+b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 图40-1 图40-2 光栅衍射原理图图40-1中a为光栅刻痕(不透明)宽度,b为透明狭缝宽度。d=a+b为相邻两狭缝上相应两点之间的距离,称为光栅常数。它是光栅基本参数之一。2.光栅方程、光栅光谱 由图40-1得到相邻两缝对应点射出的光束的光程差为: ? ?sin sin ) (d b a= + = ? 式中光栅狭缝与刻痕宽度之和d=a+b为光栅常数,若在光栅片上每厘米刻有n条刻 痕,则光栅常数 n b a 1 ) (= +cm。?为衍射角。 当衍射角?满足光栅方程: λ ?k d= sin( k =0,±1,±2…) (40-1) 时,光会加强。式中λ为单色光波长,k是明条纹级数。 如果光源中包含几种不同波长的复色光,除零级以外,同一级谱线将有不同的 衍射角?。因此,在透镜焦平面上 将出现按波长次序排列的谱线,称 为光栅光谱。相同k值谱线组成的 光谱为同一级光谱,于是就有一级 光谱、二级光谱……之分。图40-3 为低压汞灯的衍射光谱示意图,它 每一级光谱中有4条特征谱线:紫 色λ1= 435.8nm,绿色 λ2=546.1nm,黄色两条λ3= 577.0nm和λ4=579.1nm。 3.角色散率(简称色散率) 从光栅方程可知衍射角?是波长的函数,这就是光栅的角色散作用。衍射光栅的色散率定义为: λ ? ? ? = D 上式表示,光栅的色散率为同一级的两谱线的衍射角之差??与该两谱线波长差?λ的比值。通过对光栅方程的微分,D可表示成: 图40-3

单片机实验报告串行口

单片机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串行通信实验 姓名:魏冶 学号:090402105 班级:光电一班 实验时间:2011-11-29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单片机串行口的工作原理; 2、学习使用单片机的TXD、RXD口; 3、了解MAX232芯片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MCS-51单片机内部集成有一个UART,用于全双工方式的串行通信,可以发送、接收数据。它有两个相互独立的接收、发送缓冲器,这两个缓冲器同名(SBUF),共用一个地址号(99H),发送缓冲器只能写入,不能读出,接收缓冲器只能读出,不能写入。 要发送的字节数据直接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a;当UART接收到数据后,CPU从接收缓冲器中读取数据,a=SBUF;串行接口内部有两个移位寄存器,一个用于串行发送,一个用于串行接收。定时器T1作为波特率发生器,波特率发生器的溢出信号做接收或发送移位寄存器的移位时钟。TI和RI分别发送完数据和接收完数据的中断标志,用来向CPU发中断请求。 三、实验内容 1、学会DPFlash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以及内部内嵌的一个串口调试软件的使用。 2、用串口连接PC机和DP-51PROC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 3、编写一个程序,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发送0x55,波特率为9600。 程序设计流程图

4、程序下载运行后,可在PC机上的串口调试软件上(内嵌在DPFlash软件的串口调 试器,设置通信口为COM1口,波特率为9600,数据位8,停止位1)看到接收到“UUUUUU……”,出现这样的结果就基本达到要求。 (1)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long int i; SCON=0x40; PCON=0; TMOD=0x20; TH1=0xfd; TL1=0xfd; TI=1; TR1=1; star:for(i=0;i<5000;i++); SBUF=0x55; goto star; } (2)电路图; 5、在单片机接收到0x55时返回一个0x41,在PC机一端,以接收到0x41完成,波特率2400。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学习想必少不了实验证明吧,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2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实验四-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指导老师:张军明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实验四 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同组学生姓名:吴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80C51串行口工作方式选择、理解串行口四种通讯模式的区别、波特率发生器的作用及通讯过程中的时序关系。 2、掌握串口初始化的设置方法和串行通信编程的能力。 3、了解PC 机通讯的基本要求,掌握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通讯方法。 4、编写简单的通信协议(如串行口工作方式、波特率、校验方式、出错处理等)。 二、实验器材 1、Micetek 仿真器一台。 2、实验板一块。 3、PC 机电脑一台。 4、九针串口线一条。 三、实验原理 串口通讯对单片机而言意义重大,不但可以实现将单片机(下位机)的数据传输到PC 端(上位机),而且也能实现PC 对单片机的控制,51单片机有一个全双工的串行通讯口,所以单片机和PC 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串口通讯。进行串行通讯时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电脑的串口是RS232电平的,而单片机的串口是TTL 电平的,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电平转换电路,本实验采用专用芯片MAX232进行转换,虽然也可以用几个三极管进行模拟转换,但是还是用专用芯片更简单可靠。 3.1 RS232九针串口基本功能简介 九针串口即RS-232接口,是个人计算机上的通讯接口之一,由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 所制定的异步传输标准接口。通常 RS-232 接口以9个引脚 (DB-9) 或是25个引脚 (DB-25) 的型态出现,一般个人计算机上会有两组RS-232接口,分别称为COM1和COM2。该接口分为公头子和母头子。九针串口(母头)的功能如下,请见图1: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姓名:彭嘉乔 学号:3130104084 日期:2015.05 地点:东3-409

单片机串口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及接口 实验项目名称:串口通信实验实验时间:2017、5 一、实验目得: 1.了解什么就是串口,串口得作用等。 2、了解串口通信得相关概念 3、利用keil软件,熟悉并掌握中串口通信得使用 4、通过实验,熟悉串口通信程序得格式,串口通信得应用等 二、实验原理 1、串口通信概念: 单片机应用与数据采集或工业控制时,往往作为前端机安装在工业现场,远离主机,现场数据采用串行通信方式发往主机进行处理,以降低通信成本,提高通信可靠性。如下图所示。 2、串口数据通信方式及特点 ★数据通信方式有两种: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 ★并行通信: 所传送数据得各位同时发送或接收, ?数据有多少位就需要多少根数据线。 特点: 速度快,成本高,适合近距离传输 如计算机并口,打印机,8255 。 ★串行通信:所传送数据得各位按顺序一位一位 地发送或接收。 只需一根数据,一根地线,共2 根 特点:成本低,硬件方便,适合远距离通信, 传输速度低。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示意图如下: 成绩: 指导老师(签名):

3、串行通信基本格式 ①单工通信:数据只能单向传送。 ②半双工通信:通信就是双向得,但每一时刻,数据流通得方向就是单向得。 ③全双工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流动,即通信双方得数据发送与接收就是同时进行得。 4、异步串行通信/同步串行通信 ①异步串行通信: 异步串行通信采用如下得帧结构: 起始位+ 8位数据位+ 停止位或起始位+ 9位数据位+停止位 其中:起始位为低电平,停止位为高电平。 优点:硬件结构简单 缺点:传输速度慢 ②同步串行通信: 在同步通信中,发送方在数据或字符开始处就用同步字符(常约定1~2个字节)指示一帧得开始,由时钟来实现发送端与接收端同步,接收方一旦检测到与规定得同步字符符合,下面就连续按顺序传送若干个数据,最后发校验字节。见下图: 5、串行通信过程与UART 基本得计算机异步串行通信系统中,两台计算机之间通过三根信号线TxD、RxD与GND连接起来,TxD与GND构成发送线路,RxD与GND构成接收线路。一台计算机得TxD、RxD线分别与另一台计算机得RxD、TxD线相连。 由于在串行通信过程中得并串转换、串并转换、线路检测、采样判决、组帧、 拆帧、发送与接收等操作需消耗CPU大量时间,以至CPU无法处理其它工 作,因而开发出专用于处理异步串行通信发送与接收工作得芯片UART(通用 异步串行通信接收发送器)。 CPU只需将要发送得一个字节数据交给UART,其它发送工作由UART自动完成,当UART将一帧数据发送完毕,会通知CPU 已发送完,可提交下一个字节。 UART自动监测线路状态并完成数据接收工作,当接收到一个字节数据后,UART会通知CPU来读取。采用UART 后,CPU得负担大大减轻了。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弗兰克赫兹实验 大学物理试验2009-02-26 18:59:30 阅读17868 评论14 字号:大中小订阅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弗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器材:F-H实验管、恒温加热电炉、F-H实验装置、示波器。 实验内容: 1.熟悉实验装置,掌握实验条件。 该实验装置由F-H管、恒温加热电炉及F-H实验装置构成,其装置结构如下图所示: F-V管中有足够的液态汞,保证在使用温度范围内管内汞蒸气总处于饱和状态。一般温度在100 oC至250 oC。并且由于Hg对温度的灵敏度高,所以温度要调好,不能让它变化太大。灯丝电压控制着阴极K发射电子的密度和能量分布,其变化直接影响曲线的形状和每个峰的位置,是一个关键的条件。 2.测量Hg的第一激发电位。 1)起动恒温控制器,加热地F-H管,使炉温稳定在157oC,并选择合适的灯丝电压,V G1K=2.5V, V G2p =1.5V,V f =1.3V。 2)改变V 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2V记录一个数据)。 3)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 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3.测Ar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 1)调节好相关的数据:V p=8.36V,V G1=1.62V,V G2k=0~100V,V f=2.64V; 2)将相关档位调到自由档位,在示波器上观看得到的Ip-V G2k图,是否符合实验要求(有六个以上的波峰)。 再将相关档位调到手动档位。 3)手动改变V G2k的值,并记录下对应的Ip值上(每隔0.05V记录一个数据)。 4)作数据处理,作出对应的Ip-V G2k图,并求出Hg的第一激发电位(用逐差法)。 4.得出结论。 原始数据: 1. V f=1.3V V G1K= 2.5V V G2p=1.5V T=157oC 求汞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的数据表

串口实验报告

《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141 姓名:冯录鹏 学号: 140407112 实验日期: 5月6日 电子通信工程系

实验一串口通信实验 学时安排: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STM32的编程环境的使用; 2、掌握STM32的串口的编程; 二、实验步骤: 1.在keil环境下编辑源文件,并编译。 2.在野火STM32实验板上运行,调试程序,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编写STM32 的串行通信程序,实现由串口调试助手输入任意字符串,STM接收后返回到串 口调试助手输出。 三、实验内容: 设计思路及程序代码。 1、建立工程,编写主要代码 2、时钟配置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RCC_APB2Periph_GPIOA, ENABLE); 3、GPIOA配置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9; // USART1_TX (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Speed = GPIO_Speed_50MHz;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AF_PP; //复用推挽输出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初始化PA9 GPIO_InitStructure.GPIO_Pin = GPIO_Pin_10; //USART1_RX (PA.10) GPIO_InitStructure.GPIO_Mode = GPIO_Mode_IN_FLOATING; //浮空输入 GPIO_Init(GPIOA, &GPIO_InitStructure); //初始化PA10 4、USART 初始化设置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478335862.html,ART_BaudRate = bound;//一般设置为9600;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478335862.html,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字长为8位数据格式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478335862.html,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一个停止位 USART_https://www.360docs.net/doc/478335862.html,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无奇偶校验位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528-63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通过演示来了解弧光放电的原理 实验原理:给存在一定距离的两电极之间加上高 压,若两电极间的电场达到空气的击穿电场时,两电 极间的空气将被击穿,并产生大规模的放电,形成气 体的弧光放电。 雅格布天梯的两极构成一梯形,下端间距小,因 而场强大(因)。其下端的空气最先被击穿而放电。由 于电弧加热(空气的温度升高,空气就越易被电离, 击 穿场强就下降),使其上部的空气也被击穿,形成不断 放电。结果弧光区逐渐上移,犹如爬梯子一般的壮观。 当升至一定的高度时,由于两电极间距过大,使极间 场强太小不足以击穿空气,弧光因而熄灭。

简单操作:打开电源,观察弧光产生。并观察现象。(注意弧光的产生、移动、消失)。 实验现象: 两根电极之间的高电压使极间最狭窄处的电场极度强。巨大的电场力使空气电离而形成气体离子导电,同时产生光和热。热空气带着电弧一起上升,就象圣经中的雅各布(yacob以色列人的祖先)梦中见到的天梯。 注意事项:演示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进入保护状态,自动断电,稍等一段时间,仪器恢复后可继续演示, 实验拓展:举例说明电弧放电的应用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二: 学物理演示实验报告--避雷针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