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分析(中企智业)

深圳中企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第一章水产养殖技术发展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7.1水产养殖生产技术基本原理 (2)

一、7.1.1杂交育种 (2)

二、7.1.2生物工程技术 (2)

三、7.1.3无病害苗种的生产 (2)

四、7.1.4养殖种质的遗传特性检测 (2)

五、7.1.5优良种质的复壮 (2)

六、7.1.6严格控制盲目引种 (3)

第二节7.2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状况 (3)

七、7.2.1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3)

八、7.2.2现代化的渔业生产体系尚未完整构建 (3)

九、7.2.3渔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 (3)

十、7.2.4渔民权益保障制度尚未完全确立 (4)

第三节7.3水产养殖技术最新发展 (4)

十一、7.3.1水产良种化推进工程 (4)

十二、7.3.2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 (4)

十三、7.3.3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4)

十四、7.3.4渔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5)

十五、7.3.5渔船渔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工程 (5)

十六、7.3.6远洋渔业拓展工程 (5)

十七、7.3.7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程 (5)

十八、7.3.8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6)

1

第一章

第一节7.1水产养殖生产技术基本原理

一、7.1.1杂交育种

将优良的品种或品系通过人工杂交育种的手段,定向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和抗逆能力较强的种类供广大养殖者进行养殖。这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育种方式之一。如银鲫、丰鲤等。

二、7.1.2生物工程技术

通过雌核发育、家系选育并结合多系杂交育种,或通过人工的诱导(温度、压力、生物因素)使水产品种的染色体加倍来得到的。如建鲤(荷包红鲤与元江鲤作为原始亲本)、单性罗非鱼等级。如工程鲫(三倍体),三倍体的品种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的特点。现在人们对DNA认识越来越清楚,其通过分子水平育种技术也将日趋完善,想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运用DNA技术培育出来的符合人们意愿的健康品种。

三、7.1.3无病害苗种的生产

在的集约化养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养殖品种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尤其是病毒性疾病。故现在常规苗种的培育中,提倡“健康育苗”、“无病毒或无菌育苗”即在整个育苗过程中严格选择亲本,严格控制水体中细菌病毒和其它有害生物的数量,使降到最低的程度,利于今后的养殖。如现在许多虾苗的培育用此法,如无特定病毒的虾苗SPF。今后还将从基因水平提高其抗病力。

四、7.1.4养殖种质的遗传特性检测

我国目前的养殖业,对养殖品种仅停留在引种、开发及驯养的阶段。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许多优良品种因长期的近亲繁殖,其生长等遗传特性有所变化,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做到心中有数。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做得比较好,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做得较少,在养殖生产上也带有一定的盲从性。

五、7.1.5优良种质的复壮

即对生产上大规模养殖的品种进行种质的复壮,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定期引进原产地或天然的种质,改善因养殖时间长而造成的养殖生长特性下降或个体变小

2

的变异。在我省市的许多养殖品种中存在这一问题,如青虾、河蟹品系的混杂和近亲繁殖,使商品的规格在同样的养殖条件下,比原来普遍偏小,许多鱼也有此现象。今后将从应用良种和人工选育种方面加以解决。

六、7.1.6严格控制盲目引种

我国近几年来养殖品种的增加比无论那个时期和那个国家都多,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无论从国外或从省外(包括跨地区)引种都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尤其前者),搞清楚该区系原有的病害和本身该品种的带菌及发生的病害情况,引进后将对本地的病原区系产生的影响及对本地主要经济养殖品种的危害评估;搞清引进该品种对生态平衡和种质资源的影响将是如何的,才能引种。盲目引种对我们原有养殖及引进品种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已经很多,特别是虾蟹鳖养殖中的病害。应严格执行农业部颁发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

第二节7.2水产养殖技术发展状况

七、7.2.1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

尽管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拉动了水产品消费,但大量涉水工程挤占渔业水域滩涂资源,破坏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工业废弃物和生活排污也严重威胁渔业生态安全,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水域环境恶化的状况尚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十二五”期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将更加突出,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八、7.2.2现代化的渔业生产体系尚未完整构建

尽管我国渔业生产的优势区域布局已基本形成,但生产单位分散、规模小,从业者素质不高,规模化、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应对现代工业化、大市场的要求,给良种繁育、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管带来巨大挑战,规范渔船管理、控制捕捞强度、保护渔业资源的难度巨大,转变渔业发展方式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九、7.2.3渔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

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渔业投入,但是渔业基础设施薄弱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渔港和航标投入不足,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仍然不足;池塘淤积老化

3

严重,养殖环境条件恶化;加工装备落后,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渔船老旧,安全性差,能耗高;渔政装备落后,执法手段不足。物质装备条件差、水平低的实际制约仍然现实存在。

十、7.2.4渔民权益保障制度尚未完全确立

尽管《物权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社会化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但渔民权益保障能力依然较弱。渔业权制度尚未有效建立,依法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和捕捞的权利保护不力,损害赔偿和占用补偿制度严重滞后,大量的填海造地、占用养殖水面,导致渔民“失海”、“失水”的问题日益突出。渔业政策性保险、渔民生活社会保障等制度尚未建立。

第三节7.3水产养殖技术最新发展

十一、7.3.1水产良种化推进工程

推广应用国际先进现代育种技术,重点建设大宗品种和优势出口品种的遗传育种中心,提高水产养殖品种遗传改良率,为现代水产养殖业不断提供新品种。完善现代渔业水产原良种体系,重点建设水产原种场和水产良种场,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

十二、7.3.2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工程

以提高水产养殖标准化水平和改善养殖水域环境为目标,引导中低产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养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利用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各级财政配套和生产者筹资投劳对养殖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力争到“十二五”末完成2000万亩中低产池塘标准化改造,通过示范带动,推动高效、生态水产养殖方式的普及推广。

十三、7.3.3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

加快完善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水产疫病防控预警预报和渔用药物安全使用技术体系,强化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环境和管理制度。重点建设国家、省级和重点县级水生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以及疫病参考实验室、重点实验室,配套完善国家级、省部级区域和专业质检中心的建设,推进重点地市级和县级质检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