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专业代码:1302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热爱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的,具有一定的专业表演能力和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专业教师或社会需要的音乐工作者。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所从事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方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热爱音乐教学及演唱、演奏与研究工作。有志于音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高的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素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相当的音乐艺术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创作、表演以及专业教学的能力。

4、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钢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2、音乐学

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

4、合唱指挥艺术与教学研究

5、舞蹈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34学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用不多于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

五、学分的计算方法

1、讲授课的学分计算:每学期以18周计,若一门课上一学期,则该课程的

周学时数为该门课的学分数。对不足一学期的课程,其学分由本学期该课程的授课周数除以18来折算。

2、实验课(含技能课,下同)的学分计算:实验课程的周学时数除以2即为该门实验课程的学分数。一门实验课程的总学分不能超过3学分。对不足一学期的实验课,可按总学时折算给予学分。含有实验课的课程,须在培养方案中分别注明该门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数。

3、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六、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不按课程开设,纳入论文指导环节,阅读内容及指导方式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定。

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音乐会和论文宣讲时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负责审查考核。

钢琴、声乐、舞蹈、合唱指挥、作曲方向研究生必须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或音乐作品展示会,要求第四学期末每位研究生提交音乐会曲目;中音史、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教育学方向的研究生在第一、二学年结束时需提交学年论文并公开宣讲。

1、器乐演奏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奏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声乐演唱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唱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合唱指挥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4、作曲作品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作品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5、舞蹈作品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舞蹈专场,时间不少于60分钟。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若需要在其工作单位进行论文实验,必须事先征得导师同意,实验结果必须附有实验工作所在单位证明,表明确系该生本人的工作成果。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

十、考核

学位课程考核一般采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非学位课程可采用考试或考查方式,成绩评定可采用百分制,也可采用五级计分制。五级计分制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等可进行考查。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修订)》执行。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9_140001 课程名称:音乐学概论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内容及要求:

音乐学及其各学科的历史发展及其定义、性质;音乐学的学科分支;音乐史学的研究范围及对象、分类;体系音乐学的分支及各学科历史和研究对象、基本概念;民族音乐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以及历史,民族音乐学的现场工作方法;论文写作等。

要求学生已具备音乐美学基本理论、音乐史基本知识、音乐作曲技术基本理论。上课时,需在课下尽可能的多阅读与所授学科相关的书籍和论文,以便更好的了解学科所讲授的内容。同时,如果条件允许,能够结合理论作一些实际调查与小论文写作。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俞人豪:《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7。

2.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

4.杜亚雄:《民族音乐学概论》,湖南文艺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140002 课程名称:音乐教育学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2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主要讲授音乐教育哲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历史发展、音乐教育心理基础、音乐教育课程、音乐教学方法、音乐教育管理与评价、现代音乐教育技术等内容。

教学中,要求有相关辅助资料,例如音乐课程教学视听音像资料,音乐教育文献资料等,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组织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具有研究、指导音乐教育活动的能力。

该课程是音乐学各专业加深理论认识的必修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教育学原理和音乐学原理,每学期撰写有关音乐教育的论文一篇。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贝尼特·雷默著,熊蕾译,《音乐教育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版。

2.曹理著,《音乐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3.曹理等著,《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1993年版

4.王耀华主编,《高师音乐教育学》,福建人民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140004 课程名称:高级视唱练耳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 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内容及要求:

《高级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以组织和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为中心,通过一系列专门的技能训练,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内心听觉能力,用听觉分析音乐语言各要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趣味并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学习方法,掌握各种节奏型及带有休止的的综合视唱练习,并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听辨,了解作曲家及其作品创作背景,并能通过听觉分析判定作品的调式调性、节拍或正确写出旋律,从而运用于演唱演奏中。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法国视唱教程》(第三册)至(第十册),人民音乐出版社。

2.《视唱练耳分级教程》(第五级)至(第七级),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视唱练耳教研室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旋律听写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4.《POSSILI》意大利视唱练耳教材。

5.中国音乐大系·音乐卷《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课程编号: 14_140127 课程名称:音乐作品分析

总课时数: 36课时学分: 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 2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该课程教学内容1.对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一般特点,乐节,乐句,乐段,调性,以及变化音有一定的分析能力。2.掌握单二部曲式的构成,类型以及与单三部曲式的区别。3.掌握单三部曲式的构成和类型。4.掌握复三部曲式的构成和类型。

该课程掌握音乐曲式学,学会用图表的形式分析典型作品。学会判断、分析不甚典型的作品。在曲式分析的基础上,学会将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风格特点和典型技法分析融入其中。在进行曲式分析的同时,适当注意和声与调式的布局,以及从中反映出的时代特点。在学会用图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文字将作品进行综合分析。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主要教材: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钱仁康,钱亦平著《音乐作品分析教程》;

2.参考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

3.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上下)》

课程编号:14_140125课程名称:音乐课题与论文写作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 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2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系统了解音乐学术论文和课题申报的基本规律,要求学生从理论上了解研究音乐事项的基本方法,在理解音乐的各种形态特征的基础上对音乐的本质加以把握。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张燚.音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年。

主要参考书目:

1.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精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2. 李虻,姚兰.音乐论文写作[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杜亚雄.音乐学论文写作教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

4. 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5. 董讯.音乐信息检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

6.

6. 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7.蔡际洲.音乐学学术规范读本[C].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教材:《音乐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课程编号:18_140101--18_140106 课程名称:钢琴专业主课1--6

总课时数:216课时学分:6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6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具有集知识性,音乐性,与技能型为一体的特点,是培养学生从事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工作基本能力的一门主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钢琴演奏方法与技术,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和熟练运用键盘的能力,了解中外有代表性的经典钢琴作品,了解钢琴艺术的发展简史,掌握基本的钢琴教学方法,能独立的钻研钢琴作品内容、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和风格特点,具备较好的钢琴演奏水平和钢琴伴奏能力,以适应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从钢琴演奏角度研究和分析钢琴作品的音乐形象、思想内容、曲式结构、艺术风格、演奏技巧及其处理要求。

课程编号:14_140126 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其主要内容为两个最重要的英语国家——英国和美国的社会与文化特性及其发展、演变与现状。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国情,了解和扩大有关英国、美国的社会与文化的背景知识,如历史、地理、社会、艺术、教育及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同时,通过相关专题的学习其及配套练习,使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不但扩大词汇量、增强阅读能力,达到提高英语总体水平的目的,同时也扩大知识面,增加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程编号:09_140103 课程名称:钢琴艺术实践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是在钢琴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将钢琴实践与教学理论紧密结合,加强对学生根本培养目标的引导,提升学生的钢琴教学和表演能力,培养既懂理论,又有技能,能学会教并具有组织能力的音乐人才,使钢琴人才的培养更规范、更专业,使学生在今后面向社会的工作岗位时,能够成为合格的音乐教师或音乐工作者而开设的一门以钢琴艺术实践为主的课程。

课程编号:18_140107—18_140112 课程名称:中国音乐史专业主课1—6

总课时数:216课时学分:6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6

教学内容及要求:

中国音乐史学理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音乐考古学理论,若干学者研究成果。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大量阅读本研究方向和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文献、文物、传统音乐方面的基本理论书籍,并在硕士论文开题之前完成相关文献综述。在读期间要至少公开发表1篇本专业学术论文。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概论》、《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音乐考古学》、《中国音乐文献学》、相关学术成果等。

课程编号:09_140106 课程名称:艺术考察与实践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撰写调研报告获活动总结。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民族音乐学的理论与实践教材

课程编号:18_140131—18_140136 课程名称:声乐专业主课1—6

总课时数:216课时学分:6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6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分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是学生进行声乐表演及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全面才能具有重要作用,围绕声乐课程这个核心,在运用音乐教育中其他姊妹学科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之上,能够使学生学会自主性地研究声乐演唱教育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声乐训练的传统的和现代的观点,分析和解决自己遇到的演唱和教学的各种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声乐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会理解与感受音乐,能准确的表现音乐的内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从事普通音乐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声乐技能、歌唱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适应教育工作中的广泛需要。

课程编号:09_140109 课程名称:声乐艺术实践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声乐艺术表演为培养目标,帮助学生总结、梳理演唱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结合音乐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论,使学生掌握声乐演唱、教学方法并合理有效组织声乐艺术舞台实践。

课程编号:18_140137—18_140142 课程名称:合唱指挥专业主课1—6

总课时数:216课时学分:6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6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是学习合唱指挥,完成作品第二次创作的生产过程;把握其中的技术手段。通过对历史上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历史阶段的合唱作品音响变化的赏析;感受合唱艺术对社会的深刻影响。以课堂上个别教学为主;配合以指定的课程的学习:如总谱读法、合唱排练法、世界经典合唱作品演唱、西方合唱发展史等。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小课讨论及答疑、排练实践、教师个别指导,完成作品的学习。

课程编号:09_140112 课程名称:合唱指挥艺术实践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 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小课讨论及答疑、排练实践、教师个别指导,完成作品的学习。

课程编号:09_140114 课程名称:中国音乐鉴赏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以审美为主线,以中国古今优秀音乐作品为基础,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掌握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体裁等知识,从审美和艺术修养的实际出发,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课程编号:09_140115 课程名称:声乐艺术鉴赏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该课程主要使学生欣赏中、西方优秀的的声乐作品,了解中、西方声乐艺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并注重分析代表作品的艺术特征。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管谨义著,《西方声乐艺术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版。

课程编号:09_140118 课程名称:曲式学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对音乐作品曲式结构的一般特点,乐节,乐句,乐段,调性,以及变化音有一定的分析能力。掌握单二部曲式的构成,类型以及与单三部曲式的区别。掌握单三

部曲式的构成和类型。掌握复三部曲式的构成和类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钱仁康,钱亦平著《音乐作品分析教程》;

2.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吴祖强编著《曲式与作品分析》。

3.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简明教程(上下)

课程编号:18_140125—18_140130 课程名称:作曲理论专业主课1—6

总课时数:216课时学分: 6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6

教学内容及要求:

1、掌握传统作曲理论知识,同时也了解近现代音乐写作技法,具有较强的作曲、研究能力。

2、掌握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古今中外传统的典型性音乐作品的能力。

3、掌握管弦乐器配法的基础知识,具有从事各种不同编制、不同风格乐队的配器能力。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传统作曲技法》,赵晓生,安徽文艺出版社

参考教材:1.《作曲基础教程》杨青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爵士作曲》(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专业教材),人民音乐出版社

课程编号:09_140120 课程名称:音乐创作实践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歌曲创作的流程。歌曲旋律创作的手法。听歌曲地域风格,做音乐旋律创作练习.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可以完成一首单三部曲式的艺术创作。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教材:《音乐分析与创作基础教程》李贞华,百花文艺出版社

参考教材:1.《配器法基础教程——音乐自学丛书·作曲卷》高鸿祥,人民音乐出版社

2.《作曲基础教程实用作曲理论基础》杨青,上海音乐出版社

课程编号:18_140143—18_140148 课程名称:舞蹈专业主课1—6 总课时数:216课时学分: 6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6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对舞蹈专业理论书籍和刊物的大量阅读,提高其专业理论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技能;掌握主要舞种的分析法和一般技术;具有舞蹈写作、评论以及表演的基本能力;掌握舞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使学生从本科阶段的注重实践过渡到研究生阶段的注重理论科研。

课程编号:09_140122 课程名称:舞蹈表演艺术实践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 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舞蹈表演艺术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参加演出、组织排练、编创作品等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舞蹈专业理论和业务学习进行融会贯通,充分的学以致用,并能够借助艺术实践的平台,锻炼自己的协调组织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全面综合发展,成为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能够从

事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编创及舞蹈研究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课程编号:18_140113—18_140118 课程名称:民族音乐学专业主课1-6 总课时数:216课时学分: 6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6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艺术实践和理论学习,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性与理性认识,提高音乐分析、鉴赏能力;理解音乐与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意义以及各民族音乐的共性与个性;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系统了解民族音乐学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掌握民族音乐学方向学术论文的写作规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中国民族音乐》,王耀华编著,上海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

2.袁敬芳编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

3.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

课程编号:09_140124课程名称:田野采风与实践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 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3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系统了解田野调查的基本规律,要求学生从实践上掌握通过田野调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课程编号:14_140128 课程名称:钢琴即兴伴奏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内容及要求:

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规范即兴伴奏的方法与技术,即在进一

步掌握和声学及作曲技术理论知识及钢琴弹奏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为声乐演唱、舞蹈课堂、器乐演奏等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的正确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音乐教育服务课堂、演出以及音乐创作的能力。

课程编号:14_140129 课程名称:声乐演唱教学法

总课时数:36课时学分:2

开课单位:音乐舞蹈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声乐教学的基本规律。

1302 音乐与舞蹈学pdf

一级学科名称(代码):音乐与舞蹈学(1302) 第一部分本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 一、学科方向与特色 1.学科方向。主干学科方向不少于2个。其中,音乐领域应包含有作曲理论或音乐学(中国音乐研究或西方音乐研究)其中之一;舞蹈领域应包含舞蹈学(中国舞蹈研究或外国舞蹈研究)、舞蹈教育或舞蹈科学。另一个方向可以为学校自设学科方向,自设学科方向应该与作曲理论或音乐学方向有相同的学科基础。 2.学科特色。特色学科方向可以反映学校自身的传统优势或研究特色,体现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生态、音乐与舞蹈的传统形态优势及其传承保护,有利于推动音乐舞蹈学学科的发展。 二、学科队伍 3.人员规模。专任教师不少于18人,每个学科方向不少于9人。其中音乐领域教授不少于3人,舞蹈领域教授不少于2人;申请3个以上学科方向的单位,其专任教师不少于24人,其中教授不少于8人。 4.人员结构。专任教师中,50岁以下的比例不低于50%,教授中45岁以下的比例不低于20%;专任教师中获外校学位的人数比例不低于30%;应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作曲与作曲理论、音乐学、舞蹈学(舞蹈史论等)方向的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的学科专长结构合理,应涉及不同的主干学科方向。 5.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至少有2名学科带头人和4名学科骨干。学科带头人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在本学科领域做出过较为突出的成绩,近10年主持过国家级或2项省部级研究项目,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学奖励;学术骨干应主持过省部级研究项目或获得省市级科研教学奖励;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应完整培养不少于1届硕士研究生,其中,学科带头人应在相同或相关学科博士点有博士指导经历。 三、人才培养 6.培养情况。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年以上。近5年,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年均不少于20人。 7.课程与教学。每个学科方向至少有3门能体现该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特征的专业核心课程和4门专业选修课程。能够开设至少3门博士相关方向的核心课程。具备核心课程的开设能力和学术基础。建立符合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的课程分类体系和多元化的课程与教学评价体系。 8.培养质量。近5年,有一定比例的在读研究生在本学科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研究生获得过省部级以上比赛奖项。硕士毕业生从事工作的专业关联度较好,有一定比例硕士毕业生攻读国内外博士研究生(或艺术家文凭),毕业研究生的社会满意度较好。 四、培养环境与条件 9.科学研究。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或基金项目不少于10项,且总经费不低于200万元,其中,国家级研究或创作项目不少于3项。专任教师中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的不少于80%,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或创作奖项不少于3项。参与省级以上研究项目或创作项目的研究生比例不少于10%。 10.学术交流。有稳定的学术交流或合作项目。近5年,作为主办单位(或承办单位)主持召开不少于5次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专任教师与国内外进行学科(或学术性)、艺术实践、创作实践、学术讲座、国内外学术会议等学术交流活动不少于30次,参与人数不少于50%;每年参与学术会议、音乐会演出、学术成果发布、艺术实践活动、各类比赛等项目的研究生不低于30%。 11.支撑条件。每年有专项经费来构建日常化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或创作实践基地,按照1:8的比例为研究生配置钢琴等基本教学设备,有450座以上规模且相关舞台设备完备的专用音乐厅。与本学科直接相关的专有图书不少于20000册、乐谱或舞谱不低于5000册(套)、音像资源不低于1万小时,专业国内外学术期刊不少于30种(其中国外期刊不少于10种);图书馆应有本学科专业数据库。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建立完整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有专门的研究生管理体系和培养制度,管理文件齐备完整,建立专门的学风与道德建设管理机构。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培养方案 系主任:胡建华 系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建华 一、业务培养目标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培养具备作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完成音乐创作与制作,能在基层文艺单位、文化馆站、少年宫馆、中小学以及出版、广播、影视网络等有关部门从事音乐创作、音乐制作、教学、辅导、培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基本业务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音乐创作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和音乐制作的基本训练,掌握其相应专业方向所涵盖的音乐作品创作与制作、音像录制、音乐教学、音乐文化普及和宣传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毕业生应获得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计算机作曲技术,能够进行音乐创作和音乐制品的制作。 2. 掌握作曲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分析、批判的能力和讲授能力。 3. 能够对国内外最新的作曲技法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不断更新、升级计算机软件,进行音乐产品的制 作。 4. 具有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使音乐作品和制品适应社会需求,也具有超前的创新潜力。 5. 熟悉党和国家在文艺领域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备创新创业意识。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学制:五年 主干学科: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 核心课程:作曲写作与计算机制作及和声、曲式、复调、配器等技术理论,中国音乐史、西 方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视唱练耳、钢琴等支撑性课程。

三、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见《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专业(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教学计划》。 四、选修课程选课要求 1. 全院公共选修课程:应至少选修8 学分。“大创” 2 个学分可冲抵公共选修课学分,并纳入毕业资格审核。 2. 系内专业选修课程:在指定各学期的专业选修课程中,总计选修14 学分。 五、说明 1. 计算机作曲与音乐制作专业简介 该专业具备学科交叉性质,是将传统的作曲技术理论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紧密结合,将创作灵感、作曲技术在计算机上能瞬间呈现出实际音响,同时,可利用计算机对音乐作品进 行编创、改编、修正、重组,也可利用音源进行新的音色和各种节奏的组合,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和艺术视野,同时,利用音乐制录技术和设备完成音乐产品的制作,可以满足社会各个层面对音乐制品的需求,该专业具有社会需求的广阔市场,并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还会开拓出更为新颖的电声音乐领域。 2. 关于素质培养 本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为基层培养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是办学方向,使学生成为“一专多能” 的音乐创作人才是人才培养的标准。培养的学生不仅能从事音乐创作与制作,而且也具备进行音乐教学、辅导、指导和从事基层音乐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等工作的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学术意识和较为宽阔的音乐文化视野和品位,为进一步提高基层音乐文化生 活的质量和人文素质,进行创新型的工作储备一定的知识和能量。 3. 关于知识结构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四个系列板块。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50402 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音乐学是关于音乐的知识领域,运用各种学术性方法研究关于音乐的一切事物。本学科1998年开始招生,专业点于2001年设置,目前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该专业点共获得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经费300余万元,主要研究领域覆盖音乐学的三大学科领域——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近10年来,培养了硕士生近100人,其中不少学生在全国演奏演唱比赛和学术论文评比中获奖,并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高校专职教师。目前在校研究生有70余人,整体学习情况良好。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独立从事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演奏实践和专业教学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关于本研究方向的现状、历史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音乐学科学研究、演奏实践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简介

四、学习年限 研究生可以分阶段完成学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2-3年,最长不超过4年,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实行学分制,所修课程分为6类:①学位公共课②学位专业课③指定选修课④任意选修课⑤实践环节⑥补修课。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为36-38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其中学位公共课为9学分,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为25-27学分。 六、实践环节 研究生培养必须有实践环节,实践环节为2学分,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1学分。教学实践要求,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其内容可以是讲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校外学术活动,每次要求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由导师和导师组规定具体要求)。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学什么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旨在培养具有较高学术研究能力和具有创新性、开拓性、时代性创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学科在强调对艺术本体进行较高层次的学术探索和理论研究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开拓性思维和创新理念,并能够从哲学层面掌握音乐、舞蹈艺术的文化学理念和创作性思维方式。 “现代传媒音乐设计与创作”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能够深入研究当今传媒音乐的发展动态和掌握其相关的创编技法的能力,并着重培养既有较高学术水准又具有设计创编不同类别媒体音乐能力的高等院校、影视广播行业以及社会各类传媒机构所需的音乐设计、创作的高端人才。 “钢琴表演艺术与理论研究”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为钢琴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钢琴艺术理论研究。培养较深的钢琴艺术理论和技能、较宽泛的知识结构、能胜任学校及其他机构的钢琴表演与教学、理论研究以及管理的高级人才。“声乐教学研究”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相当程度的歌唱示范能力,对中外声乐艺术发

展史、声乐名作、歌唱教学理论、教材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高等院校、高级中学音乐教育师资。“舞蹈教育”研究方向,旨在培养具有相当舞蹈表演基础,对舞蹈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舞谱、东西方舞蹈风格、人体与舞蹈、音乐与舞蹈及舞蹈教学的理论、教材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的高等院校、舞蹈学校、高级中学舞蹈教育师资 主干课程 舞蹈写作教程、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世界芭蕾史纲、欧美现代舞史、舞蹈专业英语、舞蹈文献检索与利用、中国舞蹈意象论、中外舞蹈思想教程、舞蹈解剖学等

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

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代码及门类 专业名称:音乐学 专业代码:120202 所属门类:艺术学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音乐实践技能,毕业后能胜任在艺术表演团体、艺术科研单位、文化艺术机构、中等专业或普通学校、出版业以及影视、广播等艺术部门从事音乐表演、研究、评论、编辑、管理、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要求 1.系统掌握音乐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2.具备从事音乐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并努力做到一专多能,使之具有较强的多元化音乐表演能力; 3.具有独立进行音乐创作与实践以及研究的能力 4.了解并熟悉有关音乐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方向、有关政策与法规。 5.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手段与方法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和声学、歌曲写作与分析、合唱、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欣赏。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钢琴。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实习、演出实践、音乐采风、社会考查、军事训练、毕业论文。实践性教学环节按教学周计算,均不纳入课内总学分(学时)之内。 六、学制、学分及学位 学制:四年 学分:本专业毕业不低于 166学分 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配表 集中性实践环节按每周25学时计算。 八、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1302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音乐与舞蹈学(代码: 1302 ) 二级学科名称:音乐学(代码: 130201 ) 二级学科名称:舞蹈学(代码: 130202 )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1.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建构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学科为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创新区、广东省《“院团结合”音乐舞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大学艺术类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实验区。2005年广州芭蕾舞团、广州歌舞团划归到我校后,积极探索“院团结合”的办学新模式,在培养艺术表演人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学生获得音乐舞蹈大赛奖多项。 2.传承岭南传统文化,将岭南传统音乐舞蹈艺术纳入研究生教育体系。对岭南传统音乐舞蹈在高校的传承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岭南音乐舞蹈传承系列核心课程,目前已出版《岭南音乐视谱即唱》、《岭南音乐鉴赏》等教材。 3.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22人,博士9人,博士生导师1人,省级高校教学名师1人,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50多篇,出版著作、教材23部,科研项目30项,11项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如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4.主要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学科带头人成果突出。对于有岭南特色的音乐舞蹈学术研究有厚实的基础,已获有关岭南传统音乐研究省部级项目7项,如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潮州大锣鼓民间音乐活动实况采集与研究》、《生态美学视域中的广东音乐》。本学科学术带头人有较大影响:马达教授是国内第一位音乐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省级高校教学名师;陈雅先教授是国内著名视唱练耳专家,全国高师乐理与视唱练耳学术委员会主任;刘瑾教授在音乐史论和音乐美学领域有丰硕的成果。 5.学术交流频繁。近年来,本学科组织了国内外学术会议6次,邀请了2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来我院讲学,提升了我院的学术地位。 三、培养目标 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素养,熟知党的文艺方针。在所从事的音乐与舞蹈学研究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了解音乐与舞蹈学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创作以及专业教学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四、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采取导师负责制及导师指导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2.第一学年、第二学年进行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第二学年第二学期至第三学年撰写毕业论文。 3.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使研究生了解前沿学术信息。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听取10次学术报告,并撰写听学术报告的体会笔记;至少作1次学术报告等学术演讲活动。 4.研究生须在就读期间,至少完成3篇本研究领域的外文文献资料、15篇本研究领域和相关领域的

音乐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素质较高、品德良好,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新型人才。培养有发展潜力,具有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音乐实践技能,能够在音乐教育、文化管理、音乐演出、影视制作、新闻出版等机构和部门从事音乐教学与科研、音乐表演、音乐创作以及与文化艺术有关的各类实际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熟悉经典的艺术作品。熟练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理解音乐作品的基本能力。系统接受科学的音乐表演技能和音乐创作技能的专门训练,全面接受音乐学基础理论、音乐发展历史、民族音乐理论与实践、音乐审美等方面的系统教育。 2、熟悉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了解国内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和世界著名的音乐教学法,能够设计音乐教案、注重音乐教学实践环节,掌握因材施教的特点与方法。熟悉音乐创作及其相关文化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具备组织音乐活动,尤其是创作、排练、演出的基本规律;掌握探究式学习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具备提高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了解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具有在广博的人文学科基础进行音乐艺术创新的能力。 三、学制与修业年限 1.基本学制为4年。 2.修业年限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缩短和延长,学习年限最短为3年,最长不得超过7年。 四、专业核心课程 1、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声乐、钢琴、器乐、中外音乐史、形体、乐理与视唱练耳、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2、专业核心课程:多声部分析与写作、合唱与指挥、钢琴即兴伴奏。 五、课程学分结构和开课规划 1、课程学分结构(声乐主修、钢琴主修、器乐主修)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舞蹈从产生便和音乐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为舞蹈增添了许多的活性的元素,使舞蹈变得更加具有感染力,而舞蹈让音乐的价值更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舞蹈离不开音乐,音乐在舞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艺术的总概念中,音乐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总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现出来,不存在没有音乐伴随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击出的节拍或歌唱相伴。要谈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就必须想清楚音乐和舞蹈的概念。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一门以人体为媒介的表演艺术。通过人自身来展现,以无声的表达即动作为表现手段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它是律动变化多端的活动的塑像艺术。影响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舞蹈本体的范畴,包括舞蹈演员的肢体、必要的舞蹈技术和艺术表现力。演员的肢体指舞蹈演员的自然条件,诸如形象、身材、比例、气质等;舞蹈技术是指扎实的基本功、单人、双人的技术技巧等;而艺术表现力是指对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现等等,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员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影响舞蹈表演的另一类因素是非舞蹈本体的范畴,作为外界的刺激同样会影响到舞蹈本体。舞蹈演员的肢体表现,包含了音乐、文学背景、服饰道具、舞台美术(灯光、布景等)、剧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在这其中,对舞蹈演员产生最大影响的莫过于音乐因素。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劳动节奏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人们庆贺收获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达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音乐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音乐的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旋律也称为曲调,高低起伏的乐音按一定的节奏有秩序地横向组织起来,就形成曲调。曲调是完整的音乐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 从它们的意义和日常中了解和感悟中,我们可以知道音乐和舞蹈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承一脉的统一体。同时音乐与舞蹈之间存在着有共同点。其中在节奏方面,音乐的时间单位是音调和节奏,而舞蹈则是姿势和动作,舞蹈动作律动性的实质就是节奏,而对节奏的感受力称之为节奏感。人的有节奏的动作自然要求音乐来配合,同舞蹈相结合的不是任何音乐,而是节奏比较鲜明的音乐。最容易与音乐结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于它们之间有着共同的节奏,戏剧、电影、诗歌等艺术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乐的紧凑性还是较弱的。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创作出或表演出一个协调而具有观赏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才能创作出一个协调有美感的动作。如果没有音乐节奏的规范,舞蹈创作者将无法按照自我心中的节奏来进行编排每个人的动作,而每个人的心理节奏却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这个舞蹈创作将是失败的,只有舞蹈与音乐具有相同的节奏时,呈现出的节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少数民族音乐展演、民族音乐学研究、流行音乐表演专业技能及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传承、发展少数民族音乐能力,具备民族音乐及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能力,具备现代流行音乐观念与音乐创新意识能力,能在民族事业单位、文艺团体、文化馆站、旅游企事业、科研机构、学校、民族文化产业等部门从事表演、科研、教学、创编等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少数民族音乐展演、民族音乐学研究、流行音乐表演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系统地进行少数民族音乐展演、民族音乐学研究、流行音乐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方面的严格训练,培养具备较强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技能,具备较好的演绎、科研、创编、教学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 2. 掌握演绎省内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各种体裁的少数民族音乐作品并具备传承、发展和创新本土少数民族音乐的能力; 3.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4. 掌握现代流行音乐的分析和研究方法,并具备一定的流行音乐创新能力; 5.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创编能力; 7.掌握和了解当代音乐的前缘动向,具备适应未来音乐发展和变化的能力。 三、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 艺术学(13) 2.专业类: 音乐与舞蹈学类(1302) 四、核心课程 专业主科、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贵州民族民间歌舞、民族音乐概论、音乐学专题研究、流行音乐编配、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等 五、特色课程 贵州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学专题研究、民族演唱及分析、贵州民族民间歌舞等 六、计划学制:4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167+6 八、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九、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7(9.5)学分 1)思想政治类15(3)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年级学期

2019普通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doc

普通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 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舞蹈表演专业征求意见稿) 1.前言 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归属于艺术学门类。作为人类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音乐与舞蹈类专业是国家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在优化人的美育方面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价值。舞蹈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舞蹈学类专业既需要早期的专业训练作为基础,也需要更高层次的学位教育作为学科的拓展,本科专业教育是本学科承上启下的中坚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其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在于完成“三个转换”:从基础训练向技能与艺术的融合性转换;从模仿学习向艺术实践的创造性转换;从单一学科向全面发展的开放性转换。以使得本科培养人才能够储备足够的学识与素养,投身于各项让舞蹈艺术融入社会的实际工作,或继续攻读更高层次的学位。这种要求使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三个结合”的特色:专业技能训练与艺术审美修养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教学的结合;艺术教育与人的培育的结合。 舞蹈表演专业是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类的下属专业,是舞蹈艺术通过职业化训练进行呈现和交流的基础专业。 2.适用专业范围 1302 音乐与舞蹈学类 130204 舞蹈表演专业 3.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舞蹈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从事舞蹈表演,以及与舞蹈表演相关的教学、研究等工作的舞蹈艺术专业性人才。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变化,本专业类的培养方案应该每4年测评和修订一次。 4.培养规格 4.1素质要求 本专业培养人才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有较好的自律能力和热爱舞蹈艺术的执着精神。在学习态度上应该勤奋努力,并且具有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在学习视野上应该比较开放,勇于尝试新的事物和涉猎与艺术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在学习道德上应该维护真善美的艺术品格,拒绝违背诚信的行为。 4.2能力要求 获取知识的能力:能够克服困难,持之以恒地通过训练掌握舞蹈技能;培养从课堂、书籍、媒体、网络等一切可能途径获取知识的习惯与能力;锻炼在演出、观摩、研讨、讲座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交流、分析、总结、归纳等方式对获得的知识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并转化为自身的学养。 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对艺术作品的品位与质量、学术成果的是非与价值等形成基本的鉴别能力;对艺术发展的状况与趋势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够对比自身学习的目的、方法、成效、方向等进行自觉的借鉴与判断。 艺术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把课堂学习和艺术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转化运用其中获得的知识;在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基础上,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体现创造性的思维,并积极进行创新尝 1 精品文档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共招生4人,下设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分为8个研究方向。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杨青,湖南醴陵人,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被中国文联评选为“中青年德艺双馨”艺术家。2007年被北京文联授予“繁荣首都文艺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者”荣誉称号。主要理论著作:《作曲基础教程》(高

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及各种音乐评论、音乐随感等。 张大龙: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指挥系主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指挥系主任。北京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音乐学院理论作曲指挥系主任。 高平,博士、作曲家、钢琴家,生于成都,90年代留学美国,现任首师大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并兼任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及杭州师大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高平曾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多年。 王文: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获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和声学博士学位,目前是我国和声学理论家、吴式锴教授培养的唯一博士。20年来,已在《中国音乐学》、《黄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等国家级核心音乐刊物发表近20篇学术论文,在和声学前沿性课题研究上成就突出,为拓宽我国和声学术研究领域使之具有更大突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尹铁良,男,1956年1月生。现任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兼任音乐科技系主任。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及河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现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创作有各类音乐作品400余部,获得各项奖励50余项。大型民族舞剧《轩辕黄帝》音乐获得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音乐创作奖;京胡与乐队《虞姬》获首届全国音乐电视评奖金奖、音乐奖。 周世斌(1958-)男,音乐心理学硕士,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主管科研)。本所专职研究员。曾担任四川音乐学院成人教育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秘书长,美国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大会会员。

音乐与舞蹈教学计划

2005-2006学年《音乐与舞蹈》教学计划 今年是我校推进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课的第一年,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及音乐课程的性质,为体现高中新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应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总要求,全面实现高中音乐课程目标,满足学生对音乐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需求,按照课程设计思路,高中音乐课程的内容结构由三个模块组成,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此三个模块是: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以下为《音乐与舞蹈》的三年段完全详细的教学计划。 课程介绍:舞蹈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通过肢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生活内容、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学习舞蹈艺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情感。由于舞蹈具有艺术综合功能,因此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间的姊妹艺术,其直观的艺术感染力,对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高中音乐课程中安排《音乐与舞蹈》的教学模块,旨在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拓展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力。 课标中关于“音乐与舞蹈”模块的定位为“音乐与舞蹈是亲密无前姊妹艺术……舞蹈技能的学习固然是需要的,而音乐感知、体验及综合艺术修养也不可忽视。在教学应注意音乐、舞蹈学习的有机结合”。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舞蹈鉴赏与舞蹈常识:鉴赏中外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芭蕾舞、社交舞等,并对其不同特色、风格和音乐作出评价;了解舞蹈的起源与发展、体裁与舞种、表演形式等知识;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等。 二、舞蹈表演: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及动作组合;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舞蹈音乐的节奏特点和情绪情感;根据指定或自选的音乐即兴舞蹈;表演舞蹈或舞剧片段等。 三、舞蹈创编:根据舞蹈的节奏和情绪选配合适的音乐;根据音乐来设计与之相适应的舞蹈动作及队形。 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音乐表演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素养和音乐表演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文化馆站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及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并为本专业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音乐表演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严格的技能训练,具有较高的演唱(奏)能力和一定的音乐作品分析能力。 毕业生能力要求: 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2.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备演绎不同风格及体裁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3.系统掌握音乐表演技术手段,具备较强的舞台表演、艺术实践的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5.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具有适应本专业发展和变化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 艺术学(13) 2.专业类: 音乐与舞蹈学类(1302) 四、核心课程 专业主科、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合唱与指挥基础、民族器乐合奏及重奏、西洋器乐合奏及重奏、艺术指导、钢琴基础等 五、特色课程 贵州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指导、世界音乐概论、专业语言 六、计划学制:4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167+6 八、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九、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7(9.5)学分 1)思想政治类15(3)学分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年级学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1) 一秋冬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一春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一春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 3 二秋冬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2(2) 二小学期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专业代码:130200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热爱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的,具有一定的专业表演能力和教学与科研能力的,高等院校专业教师或社会需要的音乐工作者。此类人才的基本规格如下: 1、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所从事的音乐研究、音乐创作、音乐表演方面具有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基础,了解学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2、热爱音乐教学及演唱、演奏与研究工作。有志于音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3、具有较高的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知识素养,实践能力较强并具有相当的音乐艺术科学研究能力;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创作、表演以及专业教学的能力。 4、应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 1、钢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研究 2、音乐学 3、声乐演唱艺术与教学研究 4、合唱指挥艺术与教学研究 5、舞蹈表演艺术与教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要求每位硕士研究生至少修满34学分。 四、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 硕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必修课(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用不多于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 五、学分的计算方法 1、讲授课的学分计算:每学期以18周计,若一门课上一学期,则该课程的

周学时数为该门课的学分数。对不足一学期的课程,其学分由本学期该课程的授课周数除以18来折算。 2、实验课(含技能课,下同)的学分计算:实验课程的周学时数除以2即为该门实验课程的学分数。一门实验课程的总学分不能超过3学分。对不足一学期的实验课,可按总学时折算给予学分。含有实验课的课程,须在培养方案中分别注明该门课程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时数。 3、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2-3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列入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六、教学实践与文献阅读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文献阅读不按课程开设,纳入论文指导环节,阅读内容及指导方式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定。 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音乐会和论文宣讲时由相关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3-5人组成,负责审查考核。 钢琴、声乐、舞蹈、合唱指挥、作曲方向研究生必须举办个人毕业音乐会或音乐作品展示会,要求第四学期末每位研究生提交音乐会曲目;中音史、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教育学方向的研究生在第一、二学年结束时需提交学年论文并公开宣讲。 1、器乐演奏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奏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2、声乐演唱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独唱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3、合唱指挥音乐会 要求每位研究生独立准备一场个人毕业音乐会,时间不少于60分钟。 4、作曲作品音乐会

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够掌握音乐教学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系统的音乐专业知识和一定的音乐表演技能,具有国际视野、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接受音乐实践技能、音乐理论、教育理论、教学实践等多方面的基础训练,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师素养,获得从事音乐教学的能力和一定的音乐教育研究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具备必要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3.系统掌握音乐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音乐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及前沿动态,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5.具有良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6.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教育学。 2.学位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声乐、钢琴、器乐、钢琴即兴伴奏、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民族音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教育学、心理学、合唱与指挥基础、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现代教育技术。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育实习、专业观摩、教育技能训练、毕业设计。 五、专业特色 本专业注重专业实践,以实践教学为重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本领,在服务社会中提高学生艺术实践的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8.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99.5学分,实践教学34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4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音乐舞蹈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音乐舞蹈系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一、师资建设 师资队伍是一个专业发展与壮大的最为重要的条件,是衡量一个专业、学科和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把师资队伍的建设放在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置来抓,不断地采取引进人才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大力培训现有教师,加强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 音乐表演专业现有硕士研究生2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平均年龄37岁,是一支业务精湛、专业水品高超的年轻教师队伍。目前,音乐表演专业的师资队伍有了一定的发展,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进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争取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力争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占的比重更大。 (舞蹈专业师资介绍 二、设备(没有数据支撑材料 三、科研工作 近年来,我系的科研工作有所提高,但论文发表上效果不佳,但结合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不断进行研讨,提高了教学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毕业生反馈信息表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音乐舞蹈系培养出的学生是一专多能、业务过硬的、适应工作能力强,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因此,我们将继续加大 科研工作的力度,结合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提高,积极倡导学术团队意识,课题立项意识,全面提升音乐舞蹈专业的教学。 (没有数据支撑材料 四、教研室建设 1、学科建设

加大加强专业建设。音乐舞蹈系在学院的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创新求实,力争专业建设上突破。建立建全学科专业门类,确保本专业做到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的标准,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一步开拓新专业方向和学科门类。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不断发掘现有教学优势资源,计划两年新专业音乐教育申办成功,力争建设一批院级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等。继续支持现有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建设,瞄准本专业学科前沿,突出我院特色发展战略,在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现实格局中找准方位,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2、课程建设 大力加强课程建设。学院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不断加大建设与改革的力度,使专业课程体系更趋合理,不断使课程的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并推陈出新。坚持广泛调研,细心梳理,以切合社会需求、具有专业教育特色为原则,构建了较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使其更符合社会时代的要求。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通过各种方式鼓励教师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学术最新成果,把新的知识信息 充实到课程教学内容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根据社会需求,增加选修课,根据学分制改革的有关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合格课程建设,争取在2012年使全部课程达到合格标准,申报1门院级精品课,2-4门院级优秀课。 五、人才培养方式 基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音乐舞蹈类专业,基本通过与市场脱节而寻求自然发展的现状。结合学院的教学指导方针。音乐舞蹈系加强了专业教学的规范性,提高教职人员专业文化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从“源头”治理。 音乐舞蹈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掌握扎实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演唱舞蹈技能,具备教学与实践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音乐表演、教育、群众文化事业等各项工作,并在德、智、体、美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课程论文 授课学期2014 学年至2015 学年 第二学期 学院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专业学前教育(本科) 学号201313200042 姓名刘珏君 任课教师 交稿日期2015.06.06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摘要: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回声。舞剧音乐与舞剧存在密切的关系,他有着与其他音乐不同的美学特征,进而成为舞剧创作的基石。 关键词:舞蹈音乐灵魂关系 正文: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表达,通过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随着人类最早的动作行为出现的艺术形式,而在舞蹈创作的若干重要因素中包含着音乐的因素。任何一种舞蹈,任何一个舞者必须根据音乐的节奏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创作,音乐就像是舞蹈创作环境的氧气一样,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他的存在。舞蹈和音乐相互依存,没有音乐伴随就不存在舞蹈,即使是最原始的舞蹈也有节拍或歌唱相伴。音乐与舞蹈的结合,使得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得到了丰富,而且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又满足于两者相结合以后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中。舞蹈和音乐的这种“共性”为他们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音乐在舞蹈中的存在性 舞蹈需要音乐的情感激发和动作强化。离开音乐,舞蹈是难以充分标的感情的。音乐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声音的艺术,是以一项为表现的物化形态。其主要表现手段是旋律,节奏与和声;而舞蹈主要是以肢体动作为其表现的物化形态,主要表现手段是舞情、舞律和造型。音乐是时间、空间、听觉的艺术。舞蹈是空间、视觉的一艺术。它们虽然有着不用却也有相同的地方,一直以来舞蹈与音乐被称为姐妹花艺术来看待。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节奏是舞蹈与音乐之间存在的共同点。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基本因素,也是构成音乐旋律的一本因素。从产生之初,两者就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了,这是他们结合的基础。 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称为音乐之行,音乐成为舞蹈之声,自古以来就难舍难分。从音乐中的音素、动机、主题旋律与环境氛围,其一致性达到了近似“同步”的境地。舞蹈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音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舞蹈属于视觉范畴,有形而无声,而音乐则属于听觉艺术的范畴,有声而无形,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优美的音乐配合,可以帮助舞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表达情绪,体现个性,烘托气氛,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音乐是完成舞蹈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揭示其主题思想的组成部分。舞蹈表现的情绪变化,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的有机结合中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的。 三、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与异同 (一)舞蹈与音乐的内在联系 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主体的,那么音乐究竟给予舞蹈一些什么呢?它体现在(1)节奏、节拍等,给舞蹈以鲜明的律动;(2)音调、调式、音色等,给舞蹈以主题形象和风格的预示;(3)背景音乐、音量、速度等,给舞蹈以情绪的渲染和烘托增加戏剧性;(4)转调、变和弦、变节奏等,给舞蹈的内容以画龙点睛,增加戏剧性;(5)和声、复调等多声部,给舞蹈形象表现以丰富感,立体感和层次感;(6)不同的的曲式结构连接,使舞蹈作品的情节发展更具逻辑性、完整性。 (二)舞蹈与音乐存在的共同点 1、舞蹈和音乐都是时间性流动的艺术,他们都是表现一个连续的、进行的过程,音乐是靠音符的连续,舞蹈是卡哦哦动作的连续,二者都是以街拍和节奏组织起来、连贯起来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节奏就是它的基础,同样地说,动作时舞蹈的灵魂,那么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