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三闭环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三闭环控制系统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三闭环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书

题目: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直流调速系

统设计与实践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学生姓名:陈臻誉

学生学号: 2012550413

组员姓名:张凯林

完成时间: 2015年7月

指导教师:李辉

成绩评定:

目录

一、选题背景 (3)

二、题目要求 (3)

2.1设计目的 (4)

2.2 设计内容 (4)

2.3设计要求 (5)

2.4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5)

三、方案论证 (5)

四、过程论述 (6)

4.1电流调节器设计 (6)

4.1.1确定时间常数 (6)

4.1.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7)

4.1.3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8)

4.2速度调节器设计 (8)

4.2.1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 (8)

4.2.2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9)

4.2.3校核转速超调量 (9)

五、结果分析 (10)

5.1利用MATLAB 仿真软件系统建模及仿真实验及实验结果 (10)

双闭环仿真实验 (10)

5.1.2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参数 (11)

5.1.3双闭环系统仿真模型 (13)

5.1.4仿真波形分析 (14)

5.2三闭环仿真实验 (16)

波形结果 (18)

六、课程设计总结 (19)

七、参考文献 (20)

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实践

一、选题背景

本课题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V-M调速系统中设计两个调节器,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之间实行嵌套联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形成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采用PI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的最快起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

I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

dm

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应该能够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应该在起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没有转速负反馈,达到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让电流负反馈发挥作用。但是电流的超调太大,影响电机,导致电机转矩波动过大,容易损坏生产设备,利用晶闸管供电,整流装置采用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并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的电流变化率内环。用电流变化率内环可以抑制电流的变化,使电流趋于平缓,通过系统建模和仿真,用MATLAB/Simulink 工具分析设计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

二、题目要求

自拟控制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调速范围、超调量、动态速降、调节时间、抗扰性能等。设计系统原理图,电流环的设计,转速环设计、电流变化率内环设计,完成元器件的选择,计算选择合理调节器参数,并进行仿真或实验验证系统合理性。

2.1设计目的

1.通过对一个实用的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来综合运用科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技能,达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使学生获得控制技术工程的基本训练。

2.通过系统建模和仿真,掌握用MATLAB / Simulink工具分析设计直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系统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各种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动态性能。

2.2 设计内容

1.理论设计: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了解带电流变化率内环

基本原理,解决积分调节器的饱和非线性问题;采用工程设计方法设计一个带电压内环的三环直流调速系统(含主电路和控制电路,选择的元器件,系统的电气原理图)。

2.仿真实践:根据所设计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各个组成部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仿真模型进行综合调试,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并进行校正,得出正确的仿真实验波形和合适控制器参数,为搭建实际系统提供参考。

3.动手实践:根据所设计系统,完成单元电路安装、系统组装、单元及系统调试(可利用实验台的某些挂件),得出实物实验波形和系统动、静态性能。

4、设计要求

技术参数:

⑴直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 8KW,额定电压 220V,额定电流 2A,GD2=5.3N.m额定转速1600r/min,C e =0.118Vmin/r,允许过载倍数λ =1.5;

⑵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

S

=30;

⑶电枢回路总电阻:R=3Ω;

⑷时间常数:机电时间常数 T m =0.1s,

电磁时间常数:L=1.46U

2/I

dmin

=1.46*132.8/(0.1*4) = 482 mH; T

L

= L/R

= 482*10-3/3=0.16S

⑸电流反馈系数:β=1.5 V/A(10V/I

nom ~10V/1.5I

nom

);

⑹转速反馈系数:α=0.0055Vmin/r(10V/n

nom ~10V/1.5n

nom

);

⑺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 on =0.02s,T oi =0.002s;;

⑻电流变化率di/dt =10I

nom

/s

其它未尽参数可参阅教材中“工程设计方法举例”的有关数据。

先设计一个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要求利用晶闸管供电,整流装置采用三相半波整流电路。并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的电流变化率内环,观察电流变化的快速性变化。电流变化率内环,一般采用积分调节器。

2.3设计要求

⑴调速范围D=10,静差率S ≤ 5%;稳态无静差,电流超调量σ

i

≤ 5%,

电流脉动系数S

i ≤ 10%;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退饱和超调量σ

n

≤ 10%,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过渡过程时间t

s

≤0.5s。

2.4电机拖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

根据所提供电动机参数,画出带电压内环的三环直流调速系统结构图,根据电流超调量、转速超调量等指标,用工程设计方法决定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和电流变换率调节器结构与参数,并对该调速系统进行simulink仿真。

三、方案论证

根据所给出的参数及要求选择了电流转速双闭环加上电流变化率内环,实现三闭环调速。要求符合直流电动机:额定功率 8KW,额定电压 220V,额定电流 2A,GD2=5.3N.m额定转速1600r/min,C e =0.118Vmin/r,允许过载倍数λ =1.5等条件。

按照设计多环控制系统先内环后外环的一般原则,从内环开始,逐步向外扩展设计原则(本课题设计先设计电流内环,后设计转速外环,再设计电流变化率内环)。

在双闭环系统中应该首先设计电流调节器,然后把整个电流环看作转速调节系统中的一个内环节,再设计转速调节器。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入电流变化率内环,这样的系统能够实现良好的静态和稳态性能,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设计和

调试方便,达到本课程设计的要求。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结构框图:

四、过程论述

4.1电流调节器设计

4.1.1确定时间常数

(1) 整流装置滞后时间常数s T 。按书[]1表1-2,三相电路的平均失控时间:

s T =0.0017s (3-1)

(2) 电流滤波时间常数oi T 。

oi T =0.002s (3-2)

(3) 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i T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为:

i T ∑=s T +oi T =0.0037s (3-3)

图3.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U *n α

U c -I dL

n

U d0 U n

+ - -

β

+

- U i

W ASR (s

W ACR (s)

K s

T s

s +1 1/R T l s+1

R T m s

U *i

I d

1/C e +

E

4.1.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

根据设计要求i

σ≤5%,并保证稳态电流无差,可按典型I 型系统设计电流

调节器。电流环控制对象是双惯性型的,因此可用PI 电流调节器,它的传递函

数为:

)(s W ACR =(1)

i i i K s s

ττ+ (3-4) 检查对电源电压的抗扰性能:

24.430037.016.0==∑i l T T (3-5)

符合典型I 型系统动态抗扰性能,并且各项性能指标都是可以接受的。

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

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

i τ=l T =0.16s 。 (3-6)

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i

σ≤5%是按书[]1

表2-2,应取I i

K T

∑=0.5,因此:

13.1350037

.05

.0==

i K (3-7)

于是,ACR 的比例系统为:

22.2==

KsR

K Ki i i β

τ (3-8)

校验近似条件

电流环截至频率:

63.74==ci I K ω (3-9)

晶闸管整流装置传递函数近似的条件为:

111196.1330.0017ci s s T ω-==>? (3-10) 忽略反电动势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近似条件为:

1111394.8730.010.1ci m l s T T s s

ω-=?=

11113180.830.00170.002ci s oi s T T s s

ω-=?=>? (3-12)

4.1.3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按所用的运算放大器取得040R K =Ω。 各电容和电阻值为:

R R K i

i =

、i i i C R =τ、oi oi C R T 041= (2-13)

Ri=40k Ω (2-14)

按照上面计算所得的参数,电流环内环可以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

i σ=4.3%<5%,满足课题所给要求。

4.2速度调节器设计

确定时间常数

(1)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1/I K 。取i I K T ∑=0.5,则:

0134.00067.021

=?=I

K (3-15) (2)转速滤波时间常数on T 。根据所用测速发电机波纹情况,取:

on T =0.005s 。 (3-16)

(3)转速环小时间常数n T ∑。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

0184.01

=+=

∑on I

n T K T (3-17)

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

按设计要求,选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

n n ASR(s)n K (s+1)

W =

s

ττ (3-18)

4.2.1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

按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现取h=5,则AS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

i n==hT 50.0274=0.137s τ∑? (3-19)

并且求得转速环开环增益为:

2N 222

n 6h+1K =159.842h T 225(0.0274)s -∑==?? (3-20) 则可得ASR 的比例系数为:

n n (h+1)630.1130.1K =15.62h RT 2250.0059.50.0274

e m C T βα∑???==???? (3-21)

校验近似条件

转速截止频率为:

11

159.840.13721.9N cn N n K K s ωτω-==?=?= (3-22)

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为:

i 1135.11363.73T 0.037

I cn K s ω-∑=?=> (3-23) 转速环外环的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为:

1on 135.11327.43T 0.02

I cn K s ω-=?=> (3-24)

4.2.2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按所用的运算放大器取0R =40k Ω。

各电容和电阻值为:

015.640625n n R K R K K =?=?Ω=Ω, (3-25) 0.1370.22625n n n C F R K τμ===Ω

(3-26)

4.2.3校核转速超调量

当h=5时,由书[]1可以查得:n σ=37.6%,这并不能满足课题所给要求。实际上,由于表2-6是按线性系统计算的,而突加阶跃给定时,ASR 已经饱和,不符合如今系统的前提要求,所以应该按ASR 退饱和的情况重新计算超调量。 如下:

()max max n

**

T 2b N n b b m C n C n z C n C n T σλ∑????????==-

? ?????

1.29.5

0.0274

0.113281.2% 2.1 4.2%10%16000.1

?=????=< (3-27)

满足课题所给要求。

三环电流变化率数据是通过MATLAB 调试出来的

五、结果分析

5.1利用MATLAB 仿真软件系统建模及仿真实验及实验结果 双闭环仿真实验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如图5.1所示。

图5.1双闭环调节结构原理图

5.1.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结构

图5.2中,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环在里面,称作内环;转速环在外边,称作外环。这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综上所述,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能更好的完成本题的设计要

求,现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如图4.9所示:

用MATLAB 的SUMLINK 模块做的双闭环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图如图所示:

双闭环系统仿真波形及分析:

ACR 输出限幅值0.113*1600 1.2*9.5

6.4130

e d c s C n I R U V K ++=

==(4-1)

5.1.2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参数 晶闸管放大系数Ks 机电时间常数m T 电磁时间常

数l T 电流反馈系数 转速反馈系数α

允许过载倍数λ 30 0. 1s

0.01s

3V/A 0.005vmin/r 1.5 on T

oi T

e C

R r t ASR 限幅值

0.02s 0.002s

0.113Vmin/r 9.5Ω

2s

± 6.1V ACR ASR ACR 限幅值 n τ i K I K

n K N K

±8.7V 0.137s 0.143 135.11S - 15.6 159.842S - i R i C n R

n C

i τ 6K Ω

1.75F μ

550K Ω

0.22F μ

0.01s

由此可得:双闭环调速系统采用PI 调节规律,它不同于P 调节器的输出量总是正比与其输入量,PI 调节器它的输出量在动态过程中决定于输入量的积分,

图5.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

U

*

n

α

U c

-I dL

n

U

d0

U n

+

- -

β

+

-

U i

W ASR (s

W ACR (s)

K s

T s s +1 1/R T l s+1 R

T m s

U

*

i

I d

1/C e + E

到达稳态时,输入为零,输出的稳态值与输入无关,是由它后面的环节的需要来决定的。

双闭环系统仿真模型图5.3双

闭环

系统仿真模型

5.1.3

5.1.4仿真波形分析

转速波形图5.4(转速稳定在1600,超调很小)

图5.4转速波形电流波形图5.5(电流最终稳定在2A)

图5.5电流波形

从波形图中,我们分析可知其起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来分析:

第Ⅰ阶段:电流上升阶段。

突加给定电压Un*后,通过两个调节器的控制,使Ua,Ud,Ud0都上升。由于机电惯性的作用,转速的增长不会很快。在这一阶段中,ASR由不饱和很快达到饱和,而ACR不饱和,确保电流环的调节作用.

第Ⅱ阶段:是恒流升速阶段。

从电流升到最大值开始,到转速升到给定值n*为止,这是起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ASR一直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状态,系统表现为在恒值电流给定Uim*作用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恒定。因而拖动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

第Ⅲ阶段:转速调节阶段。

在这阶段开始,转速已达到给定值,转速调节器的给定与反馈电压平衡,输入偏差为零。转速超调后,ASR输入端出现负的偏差电压,使他退出饱和状态,其输出电压的给定电压Ui*立即下降,主电流Id也因而下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转速仍继续上升。达到最大值后,转速达到峰值。此后,电机才开始在负载下减速,电流Id也出现一段小于Id0的过程,直到稳定。在这最后的阶段,ASR和ACR都不饱和,同时起调节作用。

根据仿真波形,我们可以对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在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作用归纳为:

1). 转速调节器的作用

(1)转速调节器是调速系统的主导调节器,它使转速 n 很快地跟随给定电压变化,稳态时可减小转速误差,如果采用PI调节器,则可实现无静差。

(2)对负载变化起抗扰作用。

(3)其输出限幅值决定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

2). 电流调节器的作用

(1)作为内环的调节器,在外环转速的调节过程中,它的作用是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

(2)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3)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4)当电机过载甚至堵转时,限制电枢电流的最大值,起快速的自动保护作用。一旦故障消失,系统立即自动恢复正常。这个作用对系统的可靠运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5.2三闭环仿真实验

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闭环原理图 三闭环仿真图如下

5.6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 + +

-

+

-

M

TG

+

-

+

-

RP

2

n

U *

n

R 0

R 0

U c

U i

TA

L

I d

R i C i

U d

+

-

R 0

R 0

R n C

n

ASR ACR

LM GT

RP 1

U n

U

*

i

LM

M T U

P

图5.8三闭环系统仿真模

波形结果

转速波形图5.8(超调较小最终稳定在1600转)

图5.8转速波形电流波形图5.9

图5.9电流波形

低转速下的波形图5.10(160转)

图5.10低转速下的波形

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系统工作时,首先给电动机加上额定励磁,改变转速给定电压*n U 可方便地调节电动机的转速。速度调节器ASR 、电流调节器ACR 均设有限幅电路,ASR 的输出*i U 作为ACR 的给定,利用ASR 的输出限幅*im U 起限制启动电流的作用;ACR 的输出c U 作为触发器GT 的移相控制电压,利用ACR 的输出限幅Ucm 起限制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的作用。

当突加给定电压*n U 时,ASR 立即达到饱和输出*im U *,使电动机以限定的最大电流dm I 加速启动,直到电动机转速达到给定转速并出现超调,使ASR 退出饱和,最后稳定运行在给定转速上。

本次实验成功实现了额定转速1600转D=10的指标,根据波形结果可以观察到在高转速时的运行比较稳定,而在低转速时经过一点波动性调整也慢慢稳定在目标值。

六、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没有想到过的问题,可见理论和实践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虽然最后一一攻克了所

出现的问题,但是其过程是相当地能磨练人。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明白了课程设计对学好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看了到自己在实践动手能力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我将会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来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这次课程设计的时间虽说是短暂的,但在这几天中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如:MATLAB中simulink模块的使用、画图工具的使用、尤其是对直流调速系统的更进一步了解与掌握。

本次课程设计使我对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式和调速过程以及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在设计调试过程中更加了解了调速过程时的电流变化以及PID参数的影响。并且通过这次的设计对各参数对各项的指标的影响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明朗的认识,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对MATLAB软件应用的熟练程度,可谓受益匪浅。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工程问题和理论问题,但最后都得到了完满的解决,在此十分的感谢课程设计的指导老师--李辉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

[1]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 2005

[2]李国勇,谢客明.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3]赵文锋.基于MATLAB控制系统设计于仿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版

社.2003

[4] 戴宗坤、罗万伯. 控制系统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PLC课程设计-自动双层停车场控制系统设计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毕业设计(论文) 自动双层停车位PLC课程设计 年级专业________ 12级电气自动化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韩发亮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朱丹清________________ 评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地点常州冶金技师学院__________

内容摘要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简称PLC,是近年来一种极为迅速,应用极为广泛的工业控制装置。它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行的电子系统,它采用可编程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存储用户指令,通过数字或模拟的输入/输出完成确定的逻辑顺序、定时、记数、运算和一些确定的功能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经济型社会、节约型经济的政策、可持 续发展战略等,决定了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和立体停车设施问题。近年来由于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对停车场的需求必将日益提高,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对停车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而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各个城市,停车难也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数量的激增接踵而来。 关键词:pic;自动化;方便

前言 (1) 第1章课程内容及设计方案 (2) 1.1组成原理 (2) 第2章方案设计 (3) 2.1取车过程 (3) 2.2存车过程 (4) 2.3结构特点 (5) 2.4系统硬件设计 (5) 2.5外部硬件连接图 (6) 2.6操作面板设计 (7) 2.7控制线路图 (7) 2.8主电路图 (8) 第3章软件设计 (10) 3.1系统软件设计过程 (10) 3.1.1X10车盘的调试 (10) 3.1.2X11车盘的调试 (10) 3.1.3X12车盘的调试 (11) 3.1.4X13, X14车盘的调试 (11) 3.2梯形图 (11) 3.3语句表 (14) 第4章结束语 (17) 第5章谢辞 (18) 参考文献 (19)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

H 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院系:电气学院电气工程系 班级: 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6.6.6-2016.6.19 手机: 工业大学教务处

*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 摘要: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 分析了系统开环时倒立摆的不稳定性,运用根轨迹法设计了控制器,增加了系统的零极点以保证系统稳定。采用固高科技所提供的控制器程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分析,将电脑与倒立摆连接进行实时控制。在MATLAB中分析了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态指标,检验了自动控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0.引言 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可以分为倒立摆和顺摆。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由于倒立摆系统本身所具有的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和强耦合特性,许多现代控制理论的研究人员一直将它视为典型的研究对象,不断从中发掘出新的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中以一阶倒立摆为被控对象,了解了用古典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如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和用现代控制理论设计控制器(极点配置)的设计方法,掌握MATLAB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控制系统的调试方法。 1.系统建模 一级倒立摆系统结构示意图和系统框图如下。其基本的工作过程是光电码盘1采集伺服小车的速度、位移信号并反馈给伺服和运动控制卡,光电码盘2采集摆杆的角度、角速度信号并反馈给运动控制卡,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运动方向、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通过皮带带动小车运动从而保持摆杆平衡。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XXXXXXXXXXXXXX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践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无操作系统)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所在学院XXXXXXXXXXX 专业名称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 成绩 XXXXXXXXXXXXX 二○XX年XX月

综合实训任务书 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 学生专业XXX 学生班级XXX 设计题目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无操作系统) 设计目的: 巩固AD转换模块的应用—光照采集 掌握PWM驱动蜂鸣器产生不同频率声音的方法 巩固SSI 模块控制数码管动态显示的方法 掌握定时器控制数码管实现动态扫描的思想 掌握DS18B20检测温度的程序设计方法 掌握一个完整项目的分析、规划、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报告撰写的流程方法。 具体任务: 1、编写(或改写)发光二极管、按键、继电器、定时器、数码管、ADC、PWM、温度传感器DS18B20等模块的初始化程序及基本操作程序。 2、为保证数码管显示的稳定性,使用定时器定时扫描各个数码管,可避免 处理器在执行其他程序时,数码管停止扫描而使得显示不正常。 3、通过ADC模块采集开发板上的光敏电阻(CH3),并在数码管低四位显示 采集的值,将光照强度分为 5 级,亮度最亮时开发板上的 4 颗LED全部熄灭, 亮度越来越低时,分别点亮 1 颗、2 颗、3 颗,完全黑暗时点亮 4 颗LED。 4、通过DS18B20检测环境温度,并在数码管高三位显示(两位整数、一位 小数),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的下限温度时,蜂鸣器报警,同时打开空调制热(继 电器);当环境温度高于上限温度时,蜂鸣器报警,同时打开空调制热(继电器)。 5、通过开发板上的三个按键KEY1、KEY2、KEY4(KEY3引脚与DS18B20共用,在此项目中不使用)设定上下限温度: KEY1按一次设定上限温度(同时数码管显示上限温度),按两次设定下限温 度(同时数码管显示下限温度),按三次,设定完成(同时数码管显示实时温度); KEY2按一次,上限或下限温度加1; KEY3—该引脚被DS18B20占用,不可使用!!! KEY4按一次,上限或下限温度减1。

【VIP专享】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 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 __ 学号 41151093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 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 (2010级) 题目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学院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王永忠/刘伟峰 完成日期2013年7月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一) ——锅炉汽包水位三冲量控制系统仿真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锅炉水位控制系统的Matlab仿真,掌握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的一般方法,深入了解反馈控制、前馈-反馈控制、前馈-串级控制系统的性能及优缺点,实验分析控制系统参数与系统调节性能之间的关系,掌握过程控制系统参数整定的方法。 1.2 设计原理 锅炉汽包水位控制的操作变量是给水流量,目的是使汽包水位维持在给定的范围内。汽包液位过高会影响汽水分离效果,使蒸汽带水过多,若用此蒸汽推动汽轮机,会使汽轮机的喷嘴、叶片结垢,严重时可能使汽轮机发生水冲击而损坏叶片。汽包液位过低,水循环就会被破坏,引起水冷壁管的破裂,严重时会造成干锅,甚至爆炸。 常见的锅炉汽水系统如图1-1所示,锅炉汽包水位受汽包中储水量及水位下汽包容积的影响,而水位下汽包容积与蒸汽负荷、蒸汽压力、炉膛热负荷等有关。影响水位变化的因素主要是锅炉蒸发量(蒸汽流量)和给水流量,锅炉汽包水位控制就是通过调节给水量,使得汽包水位在蒸汽负荷及给水流量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稳定状态。 图1-1 锅炉汽水系统图

在给水流量及蒸汽负荷发生变化时,锅炉汽包水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分别对应的传递函数如下所示: (1)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的动态特性 汽包和给水可以看做单容无自衡对象,当给水增加时,一方面会使得汽包水位升高,另一方面由于给水温度比汽包内饱和水的温度低,又会使得汽包中气泡减少,导致水位降低,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加上给水系统中省煤器等设备带来延迟,使得汽包水位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因此,汽包水位在给水流量作用下,近似于一个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相串联的无自衡系统,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111()()(1)K H S G S W S s T s ==+ (1.1) (2)汽包水位在蒸汽流量扰动下的动态特性 在给水流量及炉膛热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蒸汽流量突然增加时,瞬间会导致汽包压力的降低,使得汽包内水的沸腾突然加剧,水中气泡迅速增加,将整个水位抬高;而当蒸汽流量突然减小时,汽包内压力会瞬间增加,使得水面下汽包的容积变小,出现水位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上述现象称为“虚假水位”。虚假水位在大中型中高压锅炉中比较显著,会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虚假水位”现象属于反向特性,变化速度很快,变化幅值与蒸汽量扰动大小成正比,也与压力变化速度成正比,系统特性可以表示为 222()()()1f K K H s G s D s T s s ==-+ (1.2) 常用的锅炉水位控制方法有:单冲量控制、双冲量控制及三冲量控制。单冲量方法仅是根据汽包水位来控制进水量,显然无法克服“虚假水位”的影响。而双冲量是将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汽包水位的调节,构成前馈-反馈符合控制系统,可以克服“虚假水位”影响。但双冲量控制系统要求调节阀具有好的线性特性,并且不能迅速消除给水压力等扰动的影响。为此,可将给水流量信号引入,构成三冲量调节系统,如图1-2所示。图中LC 表示水位控制器(主回路),FC 表示给水流量控制器(副回路),二者构成一个串级调节系统,在实现锅炉水位控制的同时,可以快速消除给水系统扰动影响;而蒸汽流量作为前馈量用于消除“虚假水位”的影响。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 智能家居.智能灯光控制系统 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 班级级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合作人 2014年1月日

目录 1、引言...............................................................................................................................- 4 - 1.1、项目背景......................................................................................................................- 4 - 1.2、项目可行性..................................................................................................................- 4 - 1.3、项目目的及意义..........................................................................................................- 4 - 2、任务概述.......................................................................................................................- 5 - 2.1、系统定义......................................................................................................................- 5 - 2.1.1、自动感知...........................................................................................................- 5 - 2.1.2、智能分析...........................................................................................................- 5 - 2.1.3、智能决策...........................................................................................................- 5 - 2.1.4、远程控制...........................................................................................................- 5 - 2.1.5、电源控制...........................................................................................................- 5 - 2.2、术语定义:..................................................................................................................- 5 - 2.2.1、照明设备单元...................................................................................................- 5 - 2.2.2、光源单元...........................................................................................................- 6 - 2.2.3、照明模式...........................................................................................................- 6 - 2.3、数据描述:..................................................................................................................- 7 - 2.3.1、物理信号...........................................................................................................- 7 - 2.3.2、数字信号...........................................................................................................- 7 - 2.3.3、指令...................................................................................................................- 7 - 2.3.4、数据处理过程...................................................................................................- 7 - 3、需求分析.......................................................................................................................- 8 - 3.1、功能需求......................................................................................................................- 8 - 3.1.1、业务需求...........................................................................................................- 8 - 3.1.2、用户需求...........................................................................................................- 8 - 3.1.3、系统需求...........................................................................................................- 8 - 3.1.4、用例图及说明................................................................................................ - 10 - 3.2、性能需求................................................................................................................... - 12 - 3.2.1、速度................................................................................................................ - 12 - 3.2.2、鲁棒性............................................................................................................ - 12 - 3.2.3、容错性............................................................................................................ - 12 - 3.2.4、界面................................................................................................................ - 12 - 3.3、约束........................................................................................................................... - 14 - 3.3.1、运行环境........................................................................................................ - 14 - 3.3.2、硬件要求........................................................................................................ - 15 - 4、概要设计.................................................................................................................... - 16 - 4.1、系统架构设计........................................................................................................... - 16 - 4.1.1、总体架构........................................................................................................ - 16 - 4.1.2、智能控制........................................................................................................ - 17 - 4.1.3、远程控制:基于B/S结构 ............................................................................ - 17 - 4.2、系统需求设计........................................................................................................... - 17 - 4.2.1、智能控制设计................................................................................................ - 17 - 4.2.2、远程控制设计................................................................................................ - 19 -

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内蒙古科技大学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 仿真 学生姓名:任志江 学号:1067112104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 10-1班 指导教师:梁丽

摘要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高。每一个先进、实用控制算法和监测算法的出现都对工业生产具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然而,当前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实际生产应用技术水平并不是同步的,通常情况下实际生产中大规模应用的算法要比理论方面的研究滞后几年,甚至有的时候这种滞后相差几十年。这是目前控制领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理论研究尚缺乏实际背景的支持,一旦应用于现场就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制约了其应用。本设计设计的课题是双容水箱的PID液位控制系统的仿真。在设计中,主要针对双容水箱进行了研究和仿真。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水箱的特性确定与实验曲线分析,通过实验法建立了液位控制系统的水箱数学模型,设计出了控制系统,针对所选液位控制系统选择合适的PID算法。用MATLAB/Simulink建立液位控制系统,调节器采用PID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参数整定及各个参数的控制性能,对所得到的仿真曲线进行分析,总结了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MATLAB;PID控制;液位系统仿真

目录 第一章控制系统仿真概述 (2) 1.1 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 (2) 1.2 控制系统的MATLAB计算与仿真 (2) 第二章 PID控制简介及其整定方法 (6) 2.1 PID控制简介 (6) 2.1.1 PID控制原理 (6) 2.1.2 PID控制算法 (7) 2.2 PID 调节的各个环节及其调节过程 (8) 2.2.1 比例控制与其调节过程 (8) 2.2.2 比例积分调节 (9) 2.2.3 比例积分微分调节 (10) 2.3 PID控制的特点 (10) 2.4 PID参数整定方法 (11) 第三章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12) 3.1双容水箱结构 (12) 3.2系统分析 (12) 3.3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 (15) 3.3.1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图 (15) 3.3.2双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simulink仿真波形 (16) 第四章课程设计总结 (17)

自动控制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审定成绩: 重庆邮电大学 移通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系部: 学生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13年12 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制

目录 一、设计题目 二、设计报告正文 摘要 关键词 设计内容 三、设计总结 四、参考文献

一、设计题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简明)任务书——供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4-6班)本科学生用 引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既有别于毕业设计,更不同于课堂教学。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统筹运用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工程实际系统进行完整的全面分析和综合。 一设计题目:I型二阶系统的典型分析与综合设计 二系统说明: 该I型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如图所示。 系统物理模拟结构图 其中:R=1MΩ;C =1uF;R0=41R 三系统参量:系统输入信号:x(t); 系统输出信号:y(t);

四设计指标: 设定:输入为x(t)=a×1(t)(其中:a=5) 要求动态期望指标:M p﹪≤20﹪;t s≤4sec; 五基本要求: a)建立系统数学模型——传递函数; b)利用根轨迹方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单数同学做); c)利用频率特性法分析和综合系统(学号为双数同学做); d)完成系统综合前后的有源物理模拟(验证)实验; 六课程设计报告: 1.按照移通学院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写课程设计报告; 2.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参数计算过程、分析过程,包括: (1)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2)原系统组成结构原理图一张(自绘); (3)系统分析,综合用精确Bode图一张; (4)系统综合前后的模拟图各一张(附实验结果图); 4.提供参考资料及文献 5.排版格式完整、报告语句通顺; 6.封面装帧成册。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20

XXXXXXXXXXXXXX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实践 —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无操作系统)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X 所在学院XXXXXXXXXXX 专业名称XXXXXXXXXXX 班级XXXXXX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XXXXXXXX 成绩 XXXXXXXXXXXXX 二○XX年XX月

综合实训任务书

目录 前言 (1) 1 硬件设计 (1) 1.1 ADC转换 (3) 1.2 SSI控制数码管显示 (3) 1.3 按键和LED模块 (5) 1.4 PWM驱动蜂鸣器 (6) 2 软件设计 (7) 2.1 ADC模块 (7) 2.1.1 ADC模块原理描述 (7) 2.1.2 ADC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8) 2.2 SSI 模块 (8) 2.2.1 SSI模块原理描述 (9) 2.2.2 SSI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0) 2.3 定时器模块 (10) 2.3.1 定时器模块原理描述 (10) 2.3.2 定时器模块流程图 (11) 2.4 DS18B20模块 (11) 2.4.1 DS18B20模块原理描述 (11) 2.4.2 DS18B20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2) 2.5 按键模块 (13) 2.5.1 按键模块原理描述 (13) 2.5.2 按键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3) 2.6 PWM模块 (13) 2.6.1 PWM模块原理描述 (14) 2.6.2 PWM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4) 2.6 主函数模块 (14) 2.6.1 主函数模块原理描述 (14) 2.6.2主函数模块程序设计流程图 (15)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时间2014.10 _ 学院自动化 _ 专业班级自1103 _ 姓名曹俊博__ 学号 指导教师潘月斗 ___ 成绩 _______

摘要 本课程设计从直流电动机原理入手,建立V-M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ACR和ASR结构,其中主回路采用晶闸管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触发器采用KJ004触发电路,系统无静差;符合电流超调量σi≤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超调量σn≤10%。并详细分析系统各部分原理及其静态和动态性能,且利用Simulink对系统进行各种参数给定下的仿真。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无静差;仿真 Abstract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rom DC motor,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of V-M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design, the double closed loop dc speed control system and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ACR ASR the main loop thyristor three-phase bridge type all control the power supply and trigger the rectifier circuit KJ004 trigger circuit, the system without the static poor; Accord with current overshoots sigma I 5% or less; No-load start to the rated speed overshoot sigma n 10% or less. And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the static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the system of simulink to various parameters set simulation. Key Words:double closed loop;DC speed control system;without the static poor;simulation

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过程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姓名:王飞 学号:20106206 专业:自动化 年级:2010级 指导教师:李天华

目录 1 任务书-------------------------------------------------------- 1 1.1设计题目 --------------------------------------------------- 1 1.2设计任务 --------------------------------------------------- 1 1.3原始数据 --------------------------------------------------- 2 1.4设计内容 --------------------------------------------------- 2 2 研究背景 ------------------------------------------------------- 3 3 研究意义 ------------------------------------------------------- 4 4 研究内容 ------------------------------------------------------- 4 5 论文组织 -------------------------------------------------------- 5 5.1衰减曲线法整定主动量回路控制器参数 -------------------------- 5 5.2反应曲线法整定从动量回路控制器参数 -------------------------- 8 5.3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仿真及性能测试 --------------------------- 11 5.4双闭环比值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检验 ------------------------- 13 6 双闭环比值控制与串级控制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 16 6.1双闭环比值控制与串级控制的区别 ----------------------------- 16 6.2双闭环比值控制的优、缺点 ----------------------------------- 17 6.3串级控制的优、缺点 ----------------------------------------- 17 7 总结 ---------------------------------------------------------- 17 8 参考文献 ------------------------------------------------------ 17 附录:双闭环比值控制最终整定结果(Simulink图) -------------------- 18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实验

上海电力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实践报告 课名:自动控制原理应用实践 题目: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船舶航向的自动操舵控制 班级: 姓名: 学号:

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 一.系统背景简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和增加航行速度。 水翼船的高速航行能力主要依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航向自动操舵仪工作时存在包括舵机(舵角)、船舶本身(航向角)在内的两个反馈回路:舵角反馈和航向反馈。 当尾舵的角坐标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会引起船只在参考方向上发生某一固定的偏转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传递函数中带有一个负号,这是因为尾舵的顺时针的转动会引起船只的逆时针转动。有此动力方程可以看出,船只的转动速率会逐渐趋向一个常数,因此如果船只以直线运动,而尾舵偏转一恒定值,那么船只就会以螺旋形的进入一圆形运动轨迹。 二.实际控制过程 某水翼船渡轮,自重670t,航速45节(海里/小时),可载900名乘客,可混装轿车、大客车和货卡,载重可达自重量。该渡轮可在浪高达8英尺的海中以航速40节航行的能力,全靠一个自动稳定控制系统。通过主翼上的舵板和尾翼的调整完成稳定化操作。该稳定控制系统要保持水平飞行地穿过海浪。因此,设计上要求该系统使浮力稳定不变,相当于使纵倾角最小。

上图: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 已知,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过程模型,执行器模型为F(s)=1/s。 三.控制设计要求 试设计一个控制器Gc(s),使水翼船渡轮的纵倾角控制系统在海浪扰动D (s)存在下也能达到优良的性能指标。假设海浪扰动D(s)的主频率为w=6rad/s。 本题要求了“优良的性能指标”,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通过网络资料的查阅:响应超调量小于10%,调整时间小于4s。 四.分析系统时域 1.原系统稳定性分析 num=[50]; den=[1 80 2500 50]; g1=tf(num,den); [z,p,k]=zpkdata(g1,'v'); p1=pole(g1); pzmap(g1) 分析:上图闭环极点分布图,有一极点位于原点,另两极点位于虚轴左边,故处于临界稳定状态。但还是一种不稳定的情况,所以系统无稳态误差。 2.Simulink搭建未加控制器的原系统(不考虑扰动)。

智能电风扇控制器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

智能电风扇控制器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

智能电风扇控制器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智能电风扇控制器设计

neuq 目录 序言 一、设计实验条件及任务 (2) 1.1、设计实验条件 1.2、设计任务 (2) 二、小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3) 2.1、系统总体设计 (3) 2.2、芯片选择 (3) 2.3、DAC0832芯片的主要性能指标 (3) 2.4、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 (3) 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4) 3.1、AT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 (5) 3.2、DAC0832与AT89C52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6) 3.3、显示电路与AT89C52单片机接口电路设计 (7) 3.4、显示电路与AT89C52单片机电路设计 (8) 四、系统软件流程设计 (7) 五、调试与测试结果分析 (8) 5.1、实验系统连线图 (8) 5.2、程序调试................................................,. (8) 5.3、实验结果分析 (8) 六、程序设计总结 (10) 七、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1、源程序代码 (12) 2、程序原理图 (23)

序言 传统电风扇不能根据温度的变化适时调节风力大小,对于夜间温差大的地区,人们在夏夜使用电风扇时可能遇到这样的问题:当凌晨降温的时候电风扇依然在工作,可是人们因为熟睡而无法察觉,既浪费电资源又容易引起感冒,传统的机械定时器虽然能够控制电风扇在工作一定后关闭,但定时范围有限,且无法对温度变化灵活处理。鉴于以上方面的考虑,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电风扇控制系统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家用电器产品趋向于自动化、智能化、环保化和人性化,使得由微机控制的智能电风扇得以出现。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电风扇调速器的设计,该设计主要硬件部分包括AT89C52单片机,温度传感器ds18b20,数模转换DAC0809 电路,电机驱动和数码管显示电路,系统可以实现手动调速和自动调速两种模式的切换,在自动工作模式下,系统能够能够根据环境温度实现自动调速;可以通过定时切换键和定时设置键实现系统工作定时,使得在用户需求的定时时间到后系统自动停止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单片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系统采用的AT89C52单片机体积小、重量轻、性价比高,尤其适合应用于小型的自动控制系统中。系统电风扇起停的自动控制,能够解决夏天人们晚上熟睡时,由于夜里温度下降而导致受凉,或者从睡梦中醒来亲自开关电风扇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设计实验条件及任务 1.1、设计实验条件 单片机实验室 1.2、设计任务 利用DAC0832芯片进行数/模控制,输出的电压经放大后驱动小直流电机的速度进行数字量调节,并显示运行状态DJ-XX和D/ A输出的数字量。 巩固所学单片知识,熟悉试验箱的相关功能,熟练掌握Proteus仿真软件,培养系统设计的思路和科研的兴趣。实现功能如下: ①系统手动模式及自动模式工作状态切换。

智能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 (2) 1 意义与要求 (2) 1.1 意义 (2) 1.2 设计要求 (2) 2 设计总体方案 (2) 2.1 设计思路 (2) 2.2 总体设计方框图 2.3 完整原理图 (4) 2.4 PCB制图 (5) 3设计原理分析 (6) 3.1 气敏传感器工作原理 (7) 3.2 声光报警控制电路 (7) 3.3 排气电路工作原理 (8) 3.4 整体工作原理说明 (9) 4 所用芯片及其他器件说明 (10) 4.1 IC555定时器构成多谐振荡电路图 (11) 5 附表一: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电路所用元件 (12) 6.设计体会和小结 (13)

有害气体的检测、报警、抽排 1 意义与要求 1.1.1 意义 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煤气或者其他有毒气体泄漏的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及时检测出人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的有害气体并将其排除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关键。本人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联系实际,设计出一套有毒气体的检测电路,可以在有毒气体超标时及时抽排出有害气体,使人们的生命健康有一个保障。 1.2 设计要求 当检测到有毒气体意外排时,发出警笛报警声和灯光间歇闪烁的光报警提示。当有毒气体浓度超标时能自行启动抽排系统,排出有毒气体,更换空气以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抽排完毕后,系统自动回到实时检测状态。 2 设计总体方案 2.1 设计思路 利用QM—N5气敏传感器检测有毒气体,根据其工作原理构成一种气敏控制自动排气电路。电路由气体检测电路、电子开关电路、报警电路、和气体排放电路构成。当有害气体达到一定浓度时,QM—N5检测到有毒气体,元件两极电阻变的很小,继电器开关闭合,使得555芯片组成的多谐电路产生方波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间歇发光;同时LC179工作,驱使蜂鸣器间断发出声音;此时排气系统会开始抽排有毒气体。当气体被排出,浓度低于气敏传感器所能感应的范围时,电路回复到自动检测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