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

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

交家。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褘。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为我国杰出之译经家,法相宗之创始人。师之生年,一说为隋代开皇二十年(600)。其兄先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号长捷。大业八年(612),洛阳度僧时。于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学律部。

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过今之新疆省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进入印度境内,沿途瞻礼圣迹,迤逦南行,至摩揭陀国。时为贞观五年,师三十岁,遂留学那烂陀寺,入戒贤论师门下,习瑜伽师地论等。

玄奘所带回的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至657部。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解读

对汉唐“丝绸之路”与“对外主要交通路线 图”的解读 河北/姚益红 汉朝与唐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朝代,两朝的对外交往都比较繁盛,交通都比较发达,主要路线都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对《中国古代史》第45页的汉朝“丝绸之路”图和第89页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的比较,我们会得到以下认识: 第一,两朝图中路线经过的国家有许多一样的地区,但当时的名称却有很大的区别。如印度在汉朝时被称为“身毒”,唐朝则叫“天竺”;伊朗在汉朝时叫“安息”,唐朝时称为“波斯”;阿拉伯地区在汉朝时称为“条支”,在唐朝时则称“大食”;汉朝图中的“大秦”是历史上的古罗马帝国,唐朝图中的“拂菻”是历史上的东罗马帝国,也是原来的古罗马帝国分裂出来的国家之一。 第二,从两朝图中路线可得出结论:汉朝对外交通路线以陆路为主,唐朝则水陆并举。 第三,从图中观察,两朝最远到达的地点明显不同。从陆路看,汉朝从长安往西最远可达欧洲的大秦,唐朝从长安不仅可往西走,还可往东走:往西最远可达现在的西班牙、葡萄牙,往东可达现在的朝鲜。从水路看,汉朝海上丝绸之

路从广东沿海出发,往西最远可达印度半岛南端;唐朝从广州出发往西可达波斯湾地区,从登州、扬州出发,往东可达现在的韩国、日本。 从图中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我们所学的知识,还可进行以下推测: 第一,从交往方式看,汉朝对外交往以商贸为主,唐朝则是使臣、商贸、文化全面展开。 第二,从进行贸易的物品看,汉代对外贸易中以丝和纺织品为主,唐朝除此之外,瓷器、纸张、茶叶等商品大为增加。 第三,从影响上看,汉代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不仅传播文化,而且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的成果以促进唐朝的繁荣。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汉唐在对外交往上有很多不同之处,之所以各有特点,主要是由于两朝所处的历史朝代不同,当时的生产力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丝绸之路的资料

丝绸之路的资料 篇一:丝绸之路资料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鲁番盆地。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

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张骞,汉族,字子文,汉中郡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中国汉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与外交家,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开拓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 路,并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等。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为郎。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三年-前138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在匈奴10年余,娶妻生子,但始终秉持汉节。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停留了一年多才返回。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张骞在大夏时,得知由蜀(今四川盆地)西南取道身毒(今印度)可通大夏,因劝武帝开西南夷道,但为昆明夷所阻,未能通 班超(32—102年),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 交家。东汉名将,座驾:卷毛兽,兵器:冷血剑,成名经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居家常亲事勤苦之役,不耻劳辱。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能够权衡轻重,审察事理。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河南偃师)人,俗姓陈,名褘。世称唐三藏,意谓其精于经、律、论三藏,熟知所有佛教圣典。为我国杰出之译经家,法相宗之创始人。师之生年,一说为隋代开皇二十年(600)。其兄先出家于洛阳净土寺,法号长捷。大业八年(612),洛阳度僧时。于唐武德五年(622)受具足戒,又学律部。 贞观三年(629,一作贞观元年)西行,孤身涉险,历尽艰难,经秦凉高昌等地,抵天竺北境,即越过今之新疆省北路,经西土耳其斯坦、阿富汗而进入印度境内,沿途瞻礼圣迹,迤逦南行,至摩揭陀国。时为贞观五年,师三十岁,遂留学那烂陀寺,入戒贤论师门下,习瑜伽师地论等。 玄奘所带回的经像舍利等,凡数百件,其中除佛像及佛舍利150粒之外,共请回佛经梵文原典520至657部。

详解丝绸之路

详解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个很晚才出现的,但非常成功、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它能激起人们对这条路线以及经过之地的浪漫想象,因此被广泛套用。但对“丝绸之路”不应过度泛化使用,将诸多与它无关的道路都冠以“某某丝绸之路“之名。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一、非经玉门、阳关、葱岭,皆非“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德语Seidenstrasse;英语Silk Road)这个词,于1877年以德语形式,第一次出现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的《中国》(第一卷)。李希霍芬根据《汉书·西域传》与古希腊托勒密《地理志》记录的汉朝与中亚、西亚间的贸易交通路线,画出了世界上第一张丝绸之路地图,时间为公元前128年(汉元朔元年,这年张骞启程回国)至公元150年间(托勒密《地理志》成书年代),因此“丝绸之路”有着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李希霍芬1877年出版的《中国》中,“丝绸之路”(红圈部分)第一次出现,并被沿用至今。(页眉部分意为,马利努斯的丝绸之路,马利努斯为古希腊商人。)从时间来看,丝绸之路开辟于西汉,始于张骞通西域,当时世界上只有中国能生产丝绸,它的价格昂贵,甚至与等重的黄金同价,且便于陆路运输。当时, 陆路运输的成本很高,高到如果不运昂贵的丝绸就会无利可图,所以销往西方的

大宗商品只能是丝绸。汉朝以后,西域已经能生产丝绸了,所以丝绸作为商品的重要性相应下降。 空间上,《汉书·西域传》第一次记载了丝绸之路南道和北道的路线:“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 南、北两道都位于天山以南,且经过玉门、阳关、葱岭这三个地方,这是丝绸之路上的三个最重要的地理坐标,所以对于“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我们可以反向定义:凡是不经过玉门、阳关和葱岭(三者之一)的路线都不是丝绸之路。李希霍芬丝绸之路地图的空间范围与《汉书·西域传》相同,东起长安西至里海,包括了今天的中亚五国、阿富汗、巴基斯坦、北印度、伊朗等的广大地区。 隋朝时丝绸之路的路线多了一条天山以北的“北道”,而汉朝位于天山以南的”北道”,因此变成了”中道“。裴矩的《西域图经》对丝绸之路的三道有一段记录:“发自燉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菻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焉耆、龟兹、疏勒,度葱岭,又经鏺汗、苏勒萨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鄯善、于阗、朱俱波、喝盘陁,度葱岭,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西海即今天的地中海、阿拉伯海,具体路线参见所附地图)。 天山以南的中道、南道即为汉朝时的北道、南道,它们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北、南两缘西行,翻越葱岭。北、中、南三道间也有支道相连。隋唐时的三道或

丝绸之路资料

丝绸之路路线图 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正是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条东起中国古都长安(今西安)、西至地中海东岸。 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鲁番盆地。 你知道著名的“丝绸之路”是谁开拓的吗?是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

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 丝绸之路的交通路线 2011年03月15日 丝绸之路是沟通中国与世界其它地区的交通路线,这路线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各有重点,概括地说,丝绸之路可以分为绿洲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之路和西南高山之路。 绿洲丝绸之路,主要是指从河西走廊进入新疆,从南北两个方向绕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中亚,并从中亚到达南亚、西亚、波斯湾、非洲和欧洲的道路。传统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就是指这条绿洲之路。它有南道和北道之分,即以楼兰为枢纽,从楼兰到今天的且末、和田、喀什,存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南的道路就是南道;从楼兰到今天的焉耆、库车、阿克苏、喀什,存在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之北的道路就是北道。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主要以这两条路线最发达。 东汉时期开辟了从敦煌到哈密再到吐鲁番,然后南越天山到达焉耆进入北道的新路线,使人们可以避开路途艰难的楼兰地区──地表特征相似、十分容易迷路、同时又缺少水源的雅丹地貌,从而使得这条新路线日益发达起来。相邻的各个绿洲之间虽然存在戈壁沙漠,但因为距离有限,畜力可以横越,各绿洲于是便成为长途旅行的中间站,为旅客提供食

物补给和休息地方。再加上每一个绿洲的自给能力有限,其自身也有对外来产品的需求,所以绿洲成为最早发达起来的国际交通枢纽,并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着丝绸之路干线的地位。 草原丝绸之路主要指从蒙古高原的草原地带,西向进入天山北麓,到达伊犁河谷,进入中亚碎叶再到其它地区的路线。这条路线可以从中原进入,也可以从甘肃张掖地区或新疆的吐鲁番越过天山而进入。游牧民族对这条路线的开发和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河西走廊中断的时候,比如唐朝后期(约9世纪),吐蕃占据河西走廊,中原与西域、中亚的交通路线就主要靠北部的草原之路与绿洲之路衔接。 起源于蒙古草原的蒙古帝国在征服世界的时候(12世纪末-13世纪下半叶),则更重视草原之路的利用,成为这条路线最繁荣的时期。草原跟沙漠一样,也有食水供应问题,熟悉当地水草状况的只有草原牧民,而与当地牧民的合作本身也是利用这条路线必须面对的问题。 以云南大理为中心,向西南进入印度的贸易路线,称为西南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或通过西藏进入印度的交通路线,有时也被纳入西南丝绸之路的范围。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了来自印度的四川竹杖,因而估计从四川到印度应该有路相通,这个观点促使汉武帝积极开拓西南之路,但终因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复杂,未能成功。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

历史上的3条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曾七次到过中国)于1877年提出,此后,各种著述层出不穷,关于丝绸之路的概念也有所拓展,如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等。丝绸之路其实并不是一条明确的路,只是一个通道,或是一个交流带。这个通道是东起中国、西达欧洲、连接欧亚大陆的交通带。丝绸之路的路线、兴衰、物品交流、作用及影响等,都值得不断地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也是我们今天探索“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一份必要的历史资源。 丝绸之路到底有几条路线? 李希霍芬提出的丝绸之路主要是指欧亚之间的一条陆路通道(后被称为沙漠绿洲丝绸之路),中途经过亚洲腹地,在干旱的沙漠、戈壁和高原中由绿洲相连而成。而中间又有分道,如从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后,就在新疆境内分为南、中、北三道,其中南、中两道到喀什又汇成一道,翻越帕米尔高原后进入中亚地区。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为主的中亚两河流域,到达伊朗高原,然后再到达地中海沿岸。其实,这一路线在中国古籍《隋书·裴矩传》中已有记载,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相似。 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或可以算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903年,他在其《西突厥史料》书中说到丝绸之路可分为陆路和海路两条。1968年,日本三杉隆敏出版《探索海上丝绸之路》。而在中国,陈炎是最早关注和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学者,他于1980年正式提出、而后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则包括意大利、希腊、土耳其、埃及、阿曼、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文莱、菲律宾、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 关于草原丝绸之路的提出,目前没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说法。西方学者更多地将其称作草原之路,其实就是一条天然的草原通道。因为在欧亚大陆的地理环境中,北亚遍布寒冷的苔原和亚寒带针叶林,中亚又有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只有在北纬40度至50度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才有利于人类的东西向交通。而这个地区恰好就是草原地带,向西可以连接中亚和东欧,向南越过阿勒泰山可以连接新疆,向东南则可通往中国的中原地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丝绸之路路线的五次考察 关于丝绸之路的路线,最有影响力的应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丝绸之路项目——“丝绸之路的整体研究:对话之路”。这是自1988年开始历时10年的大型学术活动,共进行了五次考察:1990年从西安到喀什的沙漠丝绸之路、1990-1991年从威尼斯到大阪的海上丝绸之路、1991年中亚草原丝绸之路、1992年蒙古游牧丝绸之路,以及1995年尼泊尔佛教丝绸之路。除了佛教这一小段亚洲国

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3)与相关的地理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璧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导入新课】 情境导人: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那么谁是开辟丝绸之路的第一人呢?(生:张骞)他又在开辟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 一、张骞通西域 问题1:所谓的西域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呢?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回答问题。 (生: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过渡: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诗句 情境创设(多媒体出示):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2:阅读诗句,请同学们说-说当时西域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生:荒凉人烟稀少等) 过渡:这就是当时文人墨客眼中的阳关和玉门关以外的世界。如此荒凉之地,张骞为何前往呢?你能简单介绍一下张骞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史料,阅读课本上相关内容,并说一说。 问题3: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呢?汉武帝之前汉朝和匈奴是如何相处的? 问题4:张骞就去过西域-次吗?(生:不是)那么谁能说说张骞都是什么时间去的,目的是什么?简述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生:第一次是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是公元前119年。第一次目的就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目的是为了和西域各国友好往来。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途中被匈奴捉住,扣留了10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达大月氏。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 过渡:从同学们的简述中我们知道张骞两次出使西城,第一次可谓是历尽艰难险阻,九死一生。那么张骞身上具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呢? (生: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忠心爱国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