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代代木体育馆是上世纪60年代建筑技术进步的象征,柔性设计当时被视为最复杂的设计,复杂在于大跨度、大空间,让场馆及其他设施都被统一在了这个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

屋顶结构之下,它脱离了当时勒·柯布西耶推崇的柱式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

外壳分析:

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薄,但非常耐压。模仿它们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早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代代木体育馆像一只巨大的海螺,外观曲线流畅,轻快,形象动人。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像个大蜗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中间的空地形成中心广场。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系起来,贵宾和管理人员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人流和车流也巧妙地分开了。立面形式分析

1.体型组合有两种处理方式,而代代木体育馆是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到一个完整体型中

去。这类建筑的特点是明显的主从关系和组合关

系,造型统一,简洁,轮廓分明,给人以明显和

强烈的印象。2.相似体型的重复

第一体育馆的立面与平面

悬挂在两个塔柱上的两条中央悬索及分列两侧的两片鞍形索

网是屋盖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耸的塔柱、下垂的主悬索和

流畅的两片鞍形曲面组成了雄伟别致的建筑物。在承受拉力最

大的两大斜坡的交界处,他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以便减轻钢

索的负荷,减少钢架的拉力,而室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房

顶形成一个圆形,就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块布。

内部空间分析: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

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

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场馆内,两座建筑里没有一条

直线,天花板的斜坡、圆形流

畅的看台、呈梯形排列的观众

席、窗户所刻画出的动感,与

运动员竞赛时所呈现的动感

融合一体,一切都呈曲线,一

切都像在动,整个场馆与当时

的日本一样,朝气蓬勃。

第二体育馆的立面与剖面

动态的空间形态:

悬索结构的金属屋顶形成了带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凹曲屋顶,其构思原型来自日本纹章图案“巴”。该图案将向心,离心,流动等运动趋势统一于一体,象征着循环往复的运转,将日本传统文化符号加以夸张变形,创造了代代木体育馆生动流畅的新颖外观,极富律动效果,是一个采用现代建筑材料,技术表达民族传统文化的范例。固定在两根钢索上的弯形金属横梁,焊接在房顶的钢板上,像叶子上的叶脉,高悬挂在水池的上方,偌大的房顶,室内却没有一根柱子支撑。这得不说是当时建筑界的创举。

排风方式:

侧送风方式是体育馆比赛大厅采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气流组织形式,其中采用喷口侧送方式最为常见。体育馆比赛大厅无论规模大小,通常都具有空间大,比赛场地位置低,观众席逐渐升高的“碗型”特征。并且风口离空调区域较远。因此采用侧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喷口送风射流长,流量大。这种气流组织方式可使空调区域温度均匀靠近喷口的后排观众基本处于回流区,避免了“脑后风”。代代木运用了侧送风。

东南大学体育馆:

一:形体策略:

东西向轴线关系和正对东大门的位置决定了建筑物在东西方向上采取对称的体型。体育馆和训练馆通过对比统一的造型手法形成一体化的效果,体育馆为主、训练馆为辅的巨大形体满足轴线上标志物的体量要求。流动、又不失硬朗的轮廓在以长方体为主的校园建筑群中脱颖而出,与游泳馆、学生活动中心一道组成以现代、动感为特色的东区校园主旋律。二、形象策略:

本方案的造型通过体育馆与训练馆形态与材质的统一、对比凸显出现代高校体育建筑的包容与个性并蓄的精神特质。在主体建筑上通过结构和构造的精心设计,挺拔洗练的线条塑造出体育建筑升腾向上的动势,并实现了外部形象与建构逻辑的统一。

三、功能策略:

体育馆,尤其是训练馆,将成为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中心。其活力的体现不仅仅在于室内空间的利用。本方案的功能特色在于满足室内运动功能的同时,通过营造大量、丰富的半室外空间来容纳学生的课内外活动,甚至休闲和非正式的娱乐聚会,提高体育馆的利用率,同时通过人的活动使造型动感的体育馆充满朝气。

四、生态策略:

方案采用全方位的生态措施,从方位布局、建筑构件设计、建筑构造各方面都进行生态方面的考量,综合运用遮阳、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高效外围护材料及构造、中水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低投入、运行可靠的适宜性生态技术,实现最佳节能效果。

代代木体育馆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一.前言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二.丹下的生平 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 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 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 角。丹下健三强调建筑的人性,他说:“虽然建筑的形态、 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 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 美结合。”丹下健三一生获奖无数,1980日本文化勋章三 十多次国际金奖和大奖六个国家的城市、艺术或建筑协会 的二十三个名誉称号1987年,普利策建筑奖1987年他获 得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 三.丹下的创作生涯 因为具备与生俱来的天才、充沛的活力以及足够长的职业生涯,一个人可以从一个新世界的闯入者演化成为代表者,这是丹下健三快乐的人生经历。在他的实践经历中,他是建筑学方面的一位理论创新家,也是一位具有激情的教师。在他手下学习的建筑师包括鼎鼎有名的稹文彦、矶崎新等人。丹下为1964年东京奥运会设计的体育馆被描述为20世纪最漂亮的结构物之一。这个设计使丹下成为日本建筑国际化的领路人。 丹下的创作生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后50年代,丹下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开拓了日本现代建筑的新境界。代表作品有:广岛和平纪念资料馆、广岛和平纪念公园(1955年)、旧东京都厅舍(1952-1957)、香川县厅舍(1955-1958)、仓敷县厅舍(1958-1960)等。第二阶段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1961-1964)。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1966)、东京罗马天主教圣玛丽大教堂(1964年)、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1966)等。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城市规划(1976年)、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以及大阪万博场址、基础设施规划、御祭广场(1970年)、广岛国际会议场(1989年)、新东京都厅舍(1991年)、新宿公园塔(1994年)、富士电视台总部大楼(1996年)、东京'Dome' Hotel(…穹隆?大酒店)(2000年)等。 。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代代木体育馆是上世纪60年代建筑技术进步的象征,柔性设计当时被视为最复杂的设计,复杂在于大跨度、大空间,让场馆及其他设施都被统一在了这个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 屋顶结构之下,它脱离了当时勒·柯布西耶推崇的柱式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 外壳分析: 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薄,但非常耐压。模仿它们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早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代代木体育馆像一只巨大的海螺,外观曲线流畅,轻快,形象动人。第一体育馆为两个相对错位的新月形,第二体育馆为螺旋形,像个大蜗牛,两馆均采用悬索结构,中间的空地形成中心广场。宽敞的人行步道将两馆联系起来,贵宾和管理人员入口在步道的下面。观众人流和车流也巧妙地分开了。立面形式分析 1.体型组合有两种处理方式,而代代木体育馆是将复杂的内部空间组合到一个完整体型中

去。这类建筑的特点是明显的主从关系和组合关 系,造型统一,简洁,轮廓分明,给人以明显和 强烈的印象。2.相似体型的重复 的 第一体育馆的立面与平面 悬挂在两个塔柱上的两条中央悬索及分列两侧的两片鞍形索 网是屋盖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高耸的塔柱、下垂的主悬索和 流畅的两片鞍形曲面组成了雄伟别致的建筑物。在承受拉力最 大的两大斜坡的交界处,他把两个承重钢索分开,以便减轻钢 索的负荷,减少钢架的拉力,而室内,却没有一根支撑物。房 顶形成一个圆形,就像固定在柱子上的一块布。 内部空间分析: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 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 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场馆内,两座建筑里没有一条 直线,天花板的斜坡、圆形流 畅的看台、呈梯形排列的观众 席、窗户所刻画出的动感,与 运动员竞赛时所呈现的动感 融合一体,一切都呈曲线,一 切都像在动,整个场馆与当时 的日本一样,朝气蓬勃。 第二体育馆的立面与剖面 动态的空间形态:

体育馆类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难点及对策

体育馆类高大空间的气流组 织设计难点及对策 赵 彬 李先庭 马晓钧 彦启森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 摘 要 文中讨论了体育馆类高大空间气流组织的主要形式及设计难点,并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给出了相应对策:指出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方法进行体育馆类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设计具有很大优势,并提出了利用CFD进行高大空间气流组织设计的思路。 关键词 体育馆 高大空间 气流组织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THE DIFFICU LT Y AN D SOL UTION OF IN DOOR AIRFLOW PATTERN DESIGNING FOR G YMNASIUM ZHAO Bin L I Xianting MA Xiaojun YAN Qisen (Dept.of Building Science,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CHINA,100084)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main types of airflow pattem gymnasium and discusses the difficulty of designing airflow pattem inside large of this type.Then anew idea of airflow pattem designing based on CFD is proposed,while an example is showed with it. KE Y WOR DS airflow pattern,CFD,gymnasium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体育事业也随之蓬勃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场屡创佳绩,同时广大群众也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不断追求健康向上的高素质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对各类体育设施,特别是体育馆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体育场馆的高速建设,为我国建筑业,包括空调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获得圆满成功,北京更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的口号。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中国的实施,建筑能耗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体育馆建筑属于大空间建筑,体积大、维护结构传热量大、人员灯光密集,空调负荷较大,因此,设计合理的气流组织,以使得馆内空气分布满足比赛和观众的要求,同时又保证空调系统能耗较低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与我国承诺的“绿色奥运”的思想紧密相连。为此,如何快速、准确地合理设计体育馆类高大空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将介绍不同体育馆类建筑的主要气流组织方式及气流组织设计的难点,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2 体育馆类建筑的气流组织形式简介 通风空调室内的气流组织,是指其中的气流流形以及空气的各物理量的分布,如温度、速度、湿度以及污染物浓度等。对于体育馆类建筑,其空调气流组织主要有如下形式: 2.1 侧送风方式 侧送风方式是体育馆比赛大厅采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气流组织形式,其中采用喷口侧送方式最为常见。体育馆比赛大厅无论规模大小,通常都具有空间大、比赛场地位置低、观众席逐渐升高的“碗型”特征,并且风口离空调区域(特别是比赛区)较远。因此采用侧送方式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喷口送风射流长、流量大。这种气流组织方式可使空调区域温度均匀靠近喷口的后排观众基本处于回 第2卷 第2期 2002年4月  制冷与空调 REFRIGERA TION AND AIR-CONDITION IN G  Vol.2,No.2 April2002

代代木劳力士学生活动中心解析——妹岛和世

ROLEX LEARNING CENTER Architects SANAA Location Lausnanne, Swizerland INDEX Brief Introduction Ideas & Concepts Vital Statistics Other Project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sign Model of structural System

I. BRIEF INTRODUCTION Architects SANAA Schedule Competition 2004 Construction 2007 – 2009 Opening February 22, 2010 Location Lausnanne, Swizerland Client EPFL (E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 Structural Base Concept SAPS / Sasaki and Partners Structural Engineer B+G Ingenieure Bollinger und Grohmann GmbH Walther Mory Maier Bauingenieure AG BG Ingénieurs Conseils SA Losinger Construction SA Footprint 20,200sqm (166.5m x 121.5m) Floor Area 37,000sqm Number of Floors 1 Basement + 1 Main Cost 110 million chf(800 million RMB)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丹下健三之代代木体育馆浅析 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的建筑界,改变了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的建筑师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世界大师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是日本建筑体系之父。 1.丹下健三Kenzo Tange简介: 1.1生平 丹下健三(KenzoTange)1913年生于大阪,1938年从东京大学建筑系毕业,1938-1941年,前川国南建筑事务所, 1949年,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地点原址建造和平中心的设计比赛中胜出,并由此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1959年,获东京大学工学博士, 1961年,创立丹下健三城市建筑设计研究所, 1962-1979年,获哈佛大学名誉博士,于东京大学执教, 1986年,担任日本建筑家协会会长,2005年3月22日逝世,终年91岁。 1.2主要著作一览: 《米开朗基罗颂——勒.柯布西耶绪论》,1939年,日本文化工作联盟出版; 《1960年东京规划——构造改革的方案》,1961年,新建筑社; 《伊势——日本建筑的原型》,1962年,朝日新闻出版局(日文版),1965年,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英文版); 《日本列岛的未来》,1966年,讲谈社; 《丹下健三1946年-1958年——现实与创造》,1966年,美术出版社; 《丹下健三1955年-1964年——技术与人类》,1968年,美术出版社; 《丹下健三1946年-1969年——建筑与城市》,1970年,瑞士Artemis出版社(日、英、德、法文版); 1970年,Gusutabo Giri出版社(西班牙文版); 《人类与建筑》,1970年,彰国社; 《建筑与城市》,1970年,彰国社; 《21世纪的日本》,1971年,新建筑社; 《丹下健三——建筑与城市》,1975年,世界文化社;

体育场馆设计

《体育场馆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体育场馆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欣赏水平,懂得欣赏建筑的美,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协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体育场馆的设计要求,能够分析出体育场馆的设计特点,并能够根据 今天所学内容选用各种方式设计一个体育场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体育场馆的欣赏、分析,并自己动手进行设计练习,学生能够提高 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设计制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设计带来的乐趣,喜欢用设计来改善生活, 养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并分析体育场馆的功能和造型特点,并设计一个体育场馆。 【教学难点】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特性,设计一个功能和审美相结合的体育场馆。【教学准备】多种材料,如纸板、双面胶、剪刀、橡皮泥、吹塑板、等。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情意创设法、指导法、对比法 学法:欣赏法、讨论法、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2008年奥运会在哪里举行?出示课件“鸟巢图片”这就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鸟巢。 思考:北京奥运会著名建筑“鸟巢”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动手设计一个体育场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体育场馆的设计》 二、讲授新课: 1、体育场馆含义: 体育场馆是为专业体育比赛或群众性体育活动等设置的体育场所。 体育场馆的建筑造型应是内部空间的真实反映。若想外观有所创新,应在内部空间构筑上寻求特点和突破,这是场馆造型的基础。 体育场馆的设计还应关注环境,材料和环保,它往往以独特的造型、巧妙的构思和新技术的加入,给人你带来力与美的享受。 2、体育场馆欣赏: (1)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体育馆1961—1964 丹下健三(日本) 日本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包含了一座游泳馆和一座球类馆。 游泳馆如两弯错落的月牙,球类馆像一只蜗牛,二者均采用悬索结构的优美造型,有同求异、相互呼应,因此备受赞誉。 (2)《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 不规则的巨大特钢构件包裹着土红色的看台,使人联想到古老建筑的镂空工艺及陶瓷开片的自然纹理。 (3)五棵松体育馆2007年竣工HOK公司(美国) 五棵松体育馆是国内首家符合NBA标准的多功能体育馆,也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篮球馆。秉承“绿色奥运”的理念,采用“三合一”节水系统,对区域内的雨水、中水、自来水等多种水源进行统一科学管理和利用。造型简洁、金色的铝板幕墙色彩醒目,现代感强。 (4)罗马小体育宫1956——1957 维泰洛齐奈尔维(意大利)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代代木体育馆分析 丹下健三之代代木体育馆浅析日本设计界一直追求着独到的东方风情,日式的设计总是希望能够体现一种以柔克刚和朴素内敛的风格理念。虽然现代建筑的变革同样冲击着日本的建筑界,改变了日本城市的风貌,不过就核心的本原而言,日本的建筑师一直不曾放弃他们的传统。世界大师丹下健三是战后日本建筑界的代表,是象征高度成长的日本建筑家,城市规划家的正统,是日本建筑体系之父。 2.丹下健三的建筑创作活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战后的20 世纪50 年代,他提出“功能典型化”概念,意在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该时期的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仓敷县厅舍等。第二阶段60 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步入辉煌的时期。在1960 年的东京规划中,他提出“都市轴”理论,对此后的城市设计影响深远;他也在大跨度建筑方面做出新的探索,以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最为著名;而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他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山梨县文化会馆、圣玛丽亚大教堂等。第三阶段为1970 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做了不少建筑设计,如约旦哈西姆皇宫工程、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这一时期,丹下健三还对镜面玻璃幕墙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等。 3.创作理念及原则丹下认为:“虽然建筑的形态、空间及外观要符合必要的逻辑性,但建筑还应该蕴涵直指人心的力量。这一时代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将科技与人性完美结合。而传统元素在建筑设计中担任的角色应该像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它能加速反应,却在最终的结果里不见踪影……”这一最基本的理念便是丹下在建筑实践中始终坚持的信条。 4.经典作品——代代木体育馆分析1964 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具有原始的想像力,达到了材料、功能、结构、比例,乃至历史观的高度统一,被称为20 世纪世界最美的建筑之一。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4.1 区位分析:在二战期间,代代木体育馆为日军的练兵场,1945 年被美军占领,获得1964 年东京举办权后,日本政府从美军那收回该领地,代代木体育馆锁定在丹下提出的“都市轴”高速环状的交通网上,该用地的北面为明治神宫,现今代代木体育馆周边已经发展为东京最有个性的涉谷区,是日本国内外各种流行风尚的发源地。 4.2 设计灵感上世纪60 年代,是建筑界新思潮风起云涌的时代,建筑的天空布满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呼声。对于丹下一个大的的转机是从1960 年前后逐渐开始的,在研究新的工业化社会将给日本带来什么的时候,他发现建筑环境和城市环境都开始急剧地变化,在这个时候,丹下考虑的是建筑如何与之适应。代代木体育为亚洲第一个奥运场馆,注定了其为承前启后的建筑,既要彰显日本传统的建筑风格,又要展现日本新的建筑理念。吊桥和神宫代代木体育地址北面为明治神宫,从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出发,始终坚持日本的传统建筑的丹下选择以日本的传统建筑吊桥和神宫作为本次奥运馆的蓝本,为世界展现一个包含传统精神的的日本。巴形图衡之意。丹下说过“我们所面临的困难课题就是如何使现代建筑在日本的现实当中生根。”而他也通过传统的灵感使日本建筑复兴具体化。海浪和海螺类似海螺的独特造型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是一个由瞬间的海巴形图为日本常用纹章图案,象征意义很多,其中有象征平和平浪漩涡引发的灵感设计。整个设计线条没有直角直线,流畅的线条让人想起的是浮世绘中的海浪神秘。蜘蛛网采用的悬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