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创新理念、建设节约型公路

践行创新理念、建设节约型公路
践行创新理念、建设节约型公路

践行创新理念、建设节约型公路

中文摘要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全面推进公路建设资源的节约利用,结合我省公路建设实际,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土地、能源、建材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重点,探讨了公路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对策措施,包括加强源头控制、制订行业政策、制订标准规范、加强行业监督、宣传推广以节约用地为核心的建设新理念以及加强科研工作等方面,以期进一步挖掘我省在公路建设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方面的潜力。关键词:创新节约型公路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节约型社会,全面推进公路建设资源的节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公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公路建设的新形势,现就建设节约型公路做如下探讨。

坚持发展与节约并重,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土地、能源、建材和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重点,以建设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型行业为目标,强化节约意识,落实节约措施,培养节约习惯,推广节约经验,逐步建立贯穿公路全过程的节约管理长效机制,在公路系统范围内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近年来,青海省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截至2011年底,高速公路1133km,一级公路312km,二级公路5289km,三级公路5733km,四级公路37504km。青海省县乡公路里程达64280 km。公路通车里程64280km,比2010年末增加2095 km。公路交通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因此,处理好公路交通发展与环境相和谐资源有效利用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是公路交通建设者而临的重要课题。

1 建设资源节约型公路交通的必要性

1.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极度匾乏的国家,我国人均耕地已不足hm2,但我国公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恰恰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因此,要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必须建设节约型公路交通。

而对我国土地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的现状,公路交通未来的发展不仅要扩充规模和增加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本着节约资源、促进发展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和实现理念创新。在交通大发展的历史阶段,提高上地、能源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对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利用,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脚调,努力建设节约型公路交通,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1.2 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更加旺盛。对此,公路交通不仅要提供满足工业化发展所需的交通供给,让每个人感受到交通发展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同时更要面对如何减少占用和消耗宝贵的自然资源,降低交通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这是公路交通事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公路交通增长方式逐步转变到更多地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加强节能节材环保和土地的集约利用,重视发展交通循环经济,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公路交通的需求。

2 公路交通建设节约用地存在的问题

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受发展建设的影响,土地被占用的势头仍在继续。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首要资源,也是一切社会生产、生活活动的载体,而耕地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不可再生的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宝贵资源。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耕地面积约1.22亿hm2,人均耕地仅0.09hm2,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省的耕地形式正面临着严峻挑战。

当前, 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影响表现在:公路永久性占地数量大,加剧剩余耕地的压力;施工期临时用地不节制、不规范对土地资源造成额外浪费;高速公路路边的大片优质农田改作他用, 是对土地资源的间接影响;公路交通环境污染效应使公路两侧的农田土壤质量下降, 农作物受污染, 导致生态恶化等[1]。如何既保证高速公路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又做到统筹安排、合理保护利用土地资源是当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3 建设节约型公路应坚持的原则

坚持在发展中节约,绝不能将节约资源与限制公路交通发展等同起来。坚持公路交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适度超前,立足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节约型公路交通发展之路。树立坚持全过程、全领域节约理念。而不是强调某一阶段、某一领域的节约,如对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公路预留车道是必要的,否则后期再拓宽必将占用更多的资源。必须注重决策、规划的协调和衔接,统筹考虑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环节,强调总成本最优,全方位的集约利用资源。

坚持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结合。既注重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软环境建设,又要注意加强交通行业的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应用,提升资源节约能力。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政府在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等方面的监管和引导,充分发挥行业管理职能[2]。

坚持远期与近期结合。在本世纪前20年交通快速发展阶段,应重点实现对资源利用的减量化 (指单位消耗),远期致力于实现交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

4 建设节约型公路的主要内容

结合公路行业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特点,从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着手,围绕公路工作,从结构性、技术性、管理性节约入手,开展节约型公路行业建设活动。

4.1推进技术性节约,大力发展公路节能技术

深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的认识,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实际,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公路节能与创新,推进节能标准化和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提高行业整体节能水平。

4.1.1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推广及应用

优先采用施工工艺先进、经济合理、环保适用的技术方案,加大路面再生材料及循环利用方面的研究,做到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应用提高养护质量和耐久性的路面结构、材料,推进沥青路面冷再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的应用。贵德段在对青关线路面病害整治工程中将铣刨下来的沥青混合料,拆除的片石、块石、护面墙等材料以及路缘石、示警桩等道路沿线设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循环再利用。有效解决沥青热再生利用问题,配备多功能沥青路面修补机,加大沥青的循环利用。因地制宜地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渣,填筑路基或修筑路面结构层,做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4.1.2 推进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

青海路网信息中心不断完善等级公路信息采集发布制度,建立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即时采集、发布,引导公众合理选择出行时机和出行线路,减少无效运输、不合理运输和交通拥堵等带来的能源浪费。

4.1.3 组织实施示范工程

组织实施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节约型公路行业示范工程,在规划设计、节能降耗、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和自我表现经济等方面,树立典范并予以推广。在科研课题申报中,把节能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同时跟踪、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适时推广。发挥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开展节能技术研发、推广,以点带面推动公路行业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作为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项目的典范——青海花石峡至久治公路就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4.2 推进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创新,降低公路运行成本

以体制改革为保障,促进公路建设节约制度的完善,建立健全全行业节约长效机制。注重加强节约监督管理,实现管理挖潜增效,不断提升公路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4.2.1 全局统筹与科学选线

高速公路规划选线是影响高速公路节约用地最重要的因素,一旦高速公路线位确定,整体的路线规模和构筑物(桥梁、隧道等)的数量、规模也基本确定,其余只能做局部的优化和调整工作[4]。因此,公路建设项目规划是否科学合理,不但关系到项目是否经济实用,能否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功能的要求,而且直接关系到能否坚持科学用地进而有效节约用地的问题[1]。在设计规划阶段要精心勘察,对线路走向与用地方案进行多方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尽可能少占用土地,尽量利用山地、荒坡地、荒滩地等非耕地铺设高速公路。此外,充分应合理地利用原有干线扩建改造,在具体规划中还可将沿线村镇规划纳入到高速公路规划之中,做到既避免盲目追求车道数量的倾向,又兼顾长远发展,全局统筹,科学选线。

4.2.2 合理选择施工建设标准

合理选用公路建设标准是当前及今后进行公路建设必须慎重考虑的因素之一。现行公路建设标准是综合全国经济、社会、资源等情况而确定的,代表着我

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对公路交通的需求程度,然而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对公路使用功能多层次的要求。因此,建议根据公路的自然区域对公路建设的社会环境以人口密度与人均土地为等值线进行公路建设环境区划,提高公路建设标准的区域适应性,促进公路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建设。主要是: ①适当降低路基高度。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可通过适当降低路堤高度达到节省土地资源的目的。因为路堤宽度随填土高度的增减呈线性变化(丘陵区还受地面自然横坡影响),若降低路基高度,可有效减少路基占地的宽度和因取土而挖废土地等问题。以4车道28.5m宽路堤为例,每公里路基填土高度降低1.0m,用地面积可以减少约10%,路基填料可减少约50%。欧、美和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高速公路的路基都是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他们的高速公路路面与地面等高,这样不但可节省土地资源,降低工程造价,而且交通安全系数会随之大大提高[5]。②以桥代路。在工程造价控制允许范围之内尽可能多地增加桥梁代替路基,并考虑采用能降低标高的新型桥梁结构,以降低桥头填土高度,达到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6]。结合地形综合考虑,以4车道高速公路填土路堤边坡1:1.5坡率为例,当路堤高度大于6.5m时,高速公路路堤占地面积是桥梁占地面积的2.5倍以上[3]。不难看出,以桥代路方案不仅可以节约数量可观的土地资源,还对沿线的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③以隧代路。当高速公路经过山区时,选择避绕的选线方案必然会增加公路长度,大规模地增加土地占有面积,破坏原有地貌,同时由于绕山而行会增加大量弯道降低平均车速,使公路达不到应有的运输效率。因此,在山区地带或重丘陵地带,在工程造价控制范围内以隧代路可有效减少公路里程,提升公路运输效率,减少对原有地貌的破坏,节约建设占用土地的面积[7],玉树至不冻泉公路建设过程中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④合理布局互通立交。互通立交的规模和数量在高速公路总体用地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路网规划要具有一定超前性和合理的科学预见性,尽可能避免多条高速公路近距离平行或相交于一点,同时还应严格控制互通立交的数量和规模,位置上尽量选择荒地、山区地带,力求布局紧凑、规模适当。此外,还应将占用耕地作为一项重要的方案比选指标[6]。这就要求尽可能减少直接占用土地数量和对土地的条块分割,压缩互通立交匝道(含主线和被交叉道路)封闭范围内的圈地面积。对区域内的高速公路网,在互通立交细部设计环节可通过改变内环半径互通立交匝道的平纵指标和增加互通立交层次或紧

凑布设右转弯车道等措施,有效减少互通立交的占地面积。⑤路基取土及还土恢复利用。高速公路建设需要一定数量的土方,为了减少占地,应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贯彻节约用地的方针,原则上采用集中取土。综合考虑,应以复耕为前提,在平原区取土不宜超过3m,并尽可能挖取下层土质,表层土留作复耕时使用。在规划线外设置集中取土坑时,要充分利用沿线荒山、高地,力求少占农田,尽量造田还耕。

5 建设节约型公路的对策

5.1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成本

5.1.1 强化建设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公路建设、预制场、拌和场、取土场等大面积占用土地。一是要做好建设占地的源头控制,在工程设计审查时,将保护耕地、保护环境的有关条款列入相关文件,凡不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等规定的不得通过审查;二是应结合公路永久性用地统筹安排,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少占临时用地,并将占地情况报项目法人审批。对必须占用耕地做施工的临时用地,在工程施工期间,随着工程进度按照标准及时进行复垦;三是应在公路建设中充分利用旧路资源,尽量在原有路基上加宽改造,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四是要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开展节约资源的宣传、竞赛活动,把节约资源的理念贯穿于交通工作的全过程,合理开发并节约和集约使用资源。

5.1.2 强化成本核算,严格按照规划安排年度

建设计划“路不在于宽而在于畅”,公路建设要按照政府编制的规划,做好预可、工可,合理划分施工标段。因公路建设投资大、需求资金多,因此要依据政府规划广辟资金来源渠道,并对资金进行全盘考虑、统筹安排。特别是要在建设期内对工程投资做出总体计划,将计划分解到年、月,按照各种渠道资金的来源,合理安排资金调度,并对资金来源结构进行效益成本分析,争取低利率早用或及时到位、高息少用,努力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同时积极实行节约型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预算和计划管理,实行严格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加强内部审计,严格资金监管,保证公路建设项目的质量、效益、工期,实现节约型公路建设目标。据统计,国家仅高速公路网未来建设

所需资金约2万亿元,如果每公里节约主要材料成本5%,就将节省国家投资234亿元,这对于建设节约型公路交通将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5.2 深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加快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在加强交通领域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要紧密结合区域特点和行业实际,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5.2.1 深化循环经济发展理念

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循环经济在公路交通领域应用亟待解决的问题,进一步在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标准规范、科学技术等方面完善循环经济的配套措施,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5.2.2 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积极组织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制定交通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行业政策以及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专项政策。

5.2.3 加大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力度

大力研发推广节能新产品、能源节约与替代、材料再生等技术,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推进疏浚土、道路沥青、水泥混凝土、钢材等废旧建材的再生循环;进一步推广粉煤灰、煤矸石、矿渣等工业废料在公路交通建设中的应用。据统计,我国每年仅旧沥青混合料产物一项至少有300万t,如果采用沥青再生技术加以利用,不仅能节约大量的资金,缓解当前公路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还能大量减少开山采石,使碎石料等原材料得到重复利用,降低公路建设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6 结语

走资源节约型公路交通的发展道路,关系着交通事业的长远和未来,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完善公路建设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相协调的公路发展机制和运行机制,把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贯穿于交通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的全过程,用最少的资源消耗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进而有效推动交通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对于青海这样一个生态大省而言,在公路建设中建设节约型公路尤为重要,针对我省节约型公路建设中节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公路

应坚持的原则,阐述了建设节约型公路的主要内容,就进一步加强节约型公路建设提出了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申毅卓.高速公路建设节约用地的方针和措施[J].交通标准化,2009,

[2]交通部.建设节约型交通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06.03

[3]卢正宇, 钱晓东, 李珏. 建立高速公路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J].中外公路, 2010,

[4]王海艳. 如何在前期和设计阶段合理控制高速公路建设用地[J].交通世界, 2008,

[5]陈川南. 节地型高速公路素描[ J].中国土地, 2008,

[6]徐斌, 王中仓. 论节约高速公路用地的设计因素[J].现代经济探讨, 2009,

[7]李作恒. 高速公路设计阶段节地措施分析[J]. 交通世界, 2010,

作者简介甄小明,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5122240—62301、dam1961@https://www.360docs.net/doc/4f14679475.html,。

市政道路工程技术标创新

一、编制说明和依据 1编制说明 根据《施工图》、《补遗书》及《答疑书》的要求,严格遵守合同条款的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综合考虑了劳动组织、施工技术、质量、进度、机械配臵、材料供应等环节,依据上述资料以及我公司多年从事市政道路、软地基处理等工程建设的经验,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本《施工组织设计》总的编制原则是“方案可行、设备先进、措施有力、管理科学”及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四个原则“连续性、协调性、均衡性、经济性”。 2编制依据 《二标段道路施工设计图》;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JTJ/T256-96); 国家其它现行相关规范。 二、工程概况 2主要技术标准 2.1道路等级:主干路 2.2交通等级:重交通 2.3道路设计使用年限:15年 2.4道路规划横断面:5.0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1.5m(侧分带)+11.5m(车行道)+4.0m(绿化带)+11.5m(车行道)+1.5m (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非机动车道)=40m 2.5地震参数: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 2.6道路处理范围内处理完成后地基承载力:≥150KPa 2.7道路处理范围内处理完成后地基回弹模量:≥30MPa

3工程范围内现状大部分为盐田及虾池,根据地勘资料,道路下方分布有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层,经计算分析,该层是主要的软弱土层,必须采取有效的软基处理措施,方能满足道路、管线的使用要求。根据前期研究结论,本段道路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联合强夯法处理,道路软基处理宽度为52m。 三、施工进度计划 1工期目标 本工程按照招标文件要求工期,计划2014年5月30日开工,2015年12月31日之前全部完工。我项目经理部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与业主、监理密切配合,确保工程按期完工。 2分项工程工期安排 2.1本工程分三个阶段进行:本工程总工期为580天。第一阶段为施工准备阶段,计划安排20天。主要完成施工便道、水电接通、施工现场标牌、交接桩位、复核技术资料以及组织人员、机械设备、材料进场等工作。第二阶段为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计划安排540天。主要完成道路、雨水、污水及附属工程等工程。第三阶段为收尾阶段,计划安排20天。主要完成缺陷修复、设备和人员退场、场地恢复、竣工资料编制及验收等工作。 2.2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表一:施工进度总计划表。 四、施工平面图布臵 1根据本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计划、高峰期施工人数,结合现场实际,在现场红线用地范围外布臵生产临时设施、生活临时设施、临时道路以及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管线。 2施工大临设施设于甲方指定的空臵位臵上。生活区面积为600m2。具体详见附表:施工现场平面布臵图。 五、施工部署 1施工准备 为了确保本工程优质、高速、安全、低耗、圆满地完成合同

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李永龙

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李永龙 发表时间:2020-04-09T13:20:18.830Z 来源:《建筑实践》2019年第23期作者:李永龙白伟峰 [导读] 公路勘察设计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现的主要依据,新时期发展下山区公路设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摘要:公路勘察设计是保证工程建设顺利实现的主要依据,新时期发展下山区公路设计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应用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能够提高山区公路设计的整体水平。下面文章就对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公路勘察;勘察设计;山区公路;公路设计 引言 在进行公路设计时,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是一项难且复杂的工程。这主要是由于山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量非常大,而且要对复杂的山区进行相关的数据勘察。不过这些勘察数据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严重,这也给山区公路的设计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甚至可能在山区公路施工时,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开展山区公路设计工作,新的公路勘察设计理念被逐渐应用,并取得不错的效果。 1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的相关概述 1.1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的概念 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是伴随着设计经验的不断总结、观念的更新以及技术创新的发展而出现的,公路勘察指的是在线路勘察设计的过程中,在掌握和应用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前提情况下,将新理念融入设计的过程中,来让设计水平得到提升,让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同时为车辆的安全、顺利通行提供更多的便利。公路勘察新理念中例如:“和谐公路”、“美丽公路”等,在山区公路的设计中是具有较积极的引导性作用的。 1.2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第一,安全性原则。公路项目的安全性与很多人息息相关,因此,在公路勘察设计时一定要确保运营后行车的安全。在开展公路勘察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相关的规范与制度,并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进行公路勘察设计时,如果发现一些勘察数据或者是勘察设计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时,应及时进行书面上报,并对存在问题的位置进行讨论并修正。第二,因地制宜原则。在进行公路勘察设计时,要确保设计方案因地制宜,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对公路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熟悉公路周围的地形地貌,然后再科学合理的制定勘察设计方案。由于不同地域环境、地形、地貌等不尽相同,因此对于勘察设计的要求也就有所不同。若想确保公路建设施工质量,就必须详细的了解其周围的地形、地貌等,根据具体的环境特征开展设计工作。 2山区公路的特点 第一,地域性差异大。山区环境构成复杂,受气候、地质水文条件等多方因素的影响,易形成地域性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呈现出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地貌。通常气候条件因纬度的不同呈现差异,山区受地势影响会进一步形成小范围的气候特点。在高海拔地区,山体迎风面受冷空气影响,多有积雪、结冰情况。山区降雨量的不同对山体岩体、土体的稳定性也有影响,降雨量大的山区易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均对公路的选线造成影响,如盘山公路会根据山体的走势、海拔变化,产生急弯、陡坡、转折的情况。第二,施工难度大。山区公路的施工难度大,除了盘山修路外,还可能需要挖掘穿山隧道、建设跨流桥梁以连接各段公路。岩体强度越大,山体凿挖难度越大。山区河流湍急,具有较强的冲击力,一般采用斜拉桥、高桥等设计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另外,对于部分山区,大型的作业机器很难进入,安全防护措施很难实施,公路施工难度大。 3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在山区公路设计中的应用 3.1确定技术标准 主要包括公路网规划、项目功能性、与交通量等参数,此外,项目区域内的自然条件也是重要的参考内容。如何处理好技术方案与自然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拟定技术标准的重要举措。平原区的高速公路建设一般在指标要求上较高,除了基本的道路功能性需求外还包括行车舒适性。与之相比,山区高速公路的技术指标更加重视道路的功能要求,提倡技术指标的均衡性。 3.2山区公路线形设计 山区公路的线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设计、纵面线形设计、横断面线形设计三大类。在平面线形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山区公路的路线选择与山体的地形地貌。传统的山区公路路线选择是先定路线,后评估,这就造成选线需要进行大量的后期修改和调整,增加了设计定线的难度和后期地质处理的难度。为此要将地质评估放在前面,结合卫星技术、航拍技术等对待建地区进行有条件的实地勘察,尽可能地收集多样准确的地质资料,然后进行路线方案设计和比较,并确定备选方案。对备选方案中存在的潜在地质灾害进行分析和预防,并考虑预防措施的可行性和难度,最终确定公路路线。对有条件的路段,设置避险车道或者爬坡车道。避险车道的地理位置选择要遵循几点要求:第一,要选择在视线开阔的往来密集区,并设有明显的警示标牌。第二,设置在公路的直线结构或者曲线半径较小的结构内,方便司机驾驶和控制。第三,避险车道的宽度不小于8m,可以容纳至少两辆车。第四,要增加避险车道的阻力,采用阻力值较大的碎砾石、砾石进行铺设,防止车辆滑坡。 3.3路基防护及排水设计 为了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营,避免公路边坡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对路基填方边坡,根据填土高度分别选用植草或拱形骨架内植草等防护措施,坡脚设排水沟、急流槽的等排水设施;对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条件和边坡高度,采用植草、护面墙、柔性防护网等防护措施,边坡顶部、中部、底部分别设截水沟、平台截水沟、边沟、急流槽等排水设施。同时避免路面排放的污水直接进入农田造成二次污染,特别是路线经过河流段,首先应注意避让,其次要采取综合排水、绿化等隔离措施,保护水质不受污染。 3.4细部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山区公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和谐美,在进行勘察设计时,要充分重视其细部设计,最大程度的保护自然环境,并使设计效果与周围环境达到和谐。在开展细部设计时,要对传统的山区公路设计中对周围环境的破坏进行充分的考虑,借助新的设计理念,巧妙的避开损坏自然环境,在确保公路设计满足使用需求的条件下,更好地将其融入到周围环境之中,使山区公路既有较高的质量,又有一定的美学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山区公路勘察设计时,还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农田的破坏以及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干扰。 3.5地质灾害分析与预防 考虑到省内公路过境山区段普遍呈现出高边坡、陡路堤的基本特点,在路线设计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选线阶段,应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尽可能回避地质结构差、岩层节理发育成熟、岩石表面风化剥离严重的路段;恶性地质灾害路段应遵循“以填代挖”的设

概念性规划结构框架

1.项目概述 2.现状概况与分析 2.1.相关规划衔接 3.规划目标与策划 3.1.案例分析(可放前,也可放后,结合案例的内容选择) 3.2.发展条件分析(核心议题) ?禀赋要素分析(优势,整合) ?创新要素分析 ?项目特征 ?发展诉求 ?发展模式 3.3.设计目标 河南省层面 三门峡层面 张湾层面 3.4.功能构成 3.5.发展定位 3.6.发展规模 3.7.(规划重点) 3.8.发展策略 区域策略——区域协同,空间整合,共塑城市发展新核心 土地使用策略——高效紧缩,有机聚合,多元化组团发展 生态发展策略——融合连通生态走廊,构建大山大水新格局 文化融合策略

4.概念规划 4.1.规划理念 4.2.方案构思 4.3.规划结构 4.4.土地使用规划 4.5.设计概念 4.6.空间形态 4.7.规划策略(城市设计特征) 空间协同策略 功能布局策略 道路交通策略 绿化景观策略(海绵城市)开放空间与景观系统规划公共设施策略 开发建设策略——创新开发模式,合理利用土地 风貌分区策略 市政支撑策略(海绵城市)(实施措施与意见)

5.城市设计 5.1.总体城市设计 5.1.1.城市设计目标 5.1.2.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5.1.3.鸟瞰图 5.2.风貌控制引导(风格色彩) 5.3.重点区域设计意向 5.3.1.市场开发分析 5.3.2.建筑设计意向(风格,色彩) 5.4.节点设计 6.规划实施管控 6.1.建设开发控制 6.1.1.整体开发控制(开发强度、建筑高度)6.1.2.开发要素控制(退界、控规指标控制)6.1.3.建设用地兼容性 6.1.4.地块建设指标(控制性和引导性)6.2.城市设计准则 城市道路设计准则 开放空间设计准则 建筑设计准则 广告标识与照明设计准则 街道设施与家具设施准则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部署。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现代化经济建设新征程,必须读懂、弄通、做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关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开创性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

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

公路设计新理念

公路设计新理念 “六个坚持,六个树立”是新时期公路勘察设计工作的理论核心,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理解,可以发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公路勘察设计新理念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鼓励采用灵活设计(“合理选用技术标准”)和“设计创作”手段,达到“安全至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质量第一”、“系统最优”目的的一套完整理论体系。 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 交通行业的核心价值是“用户第一,行者为本”。行者为本,安全至上。安全是公路设计和建设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国外规律证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对交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交通事故大国”,对于目前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我国来说,认识不同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相应制定和采用安全的公路设计策略尤为重要。 交通安全包括工程实体安全和运行安全两方面。以往,我们对工程实体安全关注较多,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普遍地看,只要精心设计施工,工程实体安全基本可以得到保证;而公路运行安全因为牵涉因素多,相对隐性,目前在控制上尚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考察影响运行安全的因素,包括人、车、路、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其中驾驶员素质不高、操作技能差、安全意识不强,是导致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保证运行安全、减少交通事故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

各行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需要同时作好规范驾驶员行为、提高车辆性能、改善道路交通条件、严密安全组织管理、形成高效的紧急救护系统等诸多方面。从公路设计角度,则应重点消除公路本身引起的使用安全问题,尽可能采取“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容错措施,不得已时再考虑采用“被动”的防护措施。 在“主动”工程措施中,改进 线形设计对提高行车安全最有效, 优良的线形是保证行车安全的根 本,其直接消除事故诱因,在现阶 段条件下,进行运行车速安全检验 和优化长陡纵坡设计是改进线形 的有效方法;“驾驶员的过错不应 以生命为代价”,宽容和人性化的 路侧净区可降低交通事故概率、减轻事故损失,设计中结合具体条件,通过缓坡、暗排、摒弃护栏等手段,提供适度路侧净区,在有些路段不但经济,而且更加安全;以护栏为代表的安保工程实质是一种被动性抵挡措施,是挽救司乘人员生命的底限(如临崖路段等),从特定角度来看,一旦安保工程发挥作用,也就意味着交通事故已经发生,损失已经出现,同时不当的安保工程自身也可能成为造成事故的原因,因此,安保工程的设置应充分论证,避免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2 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树立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自然界具有载体、调节、生产和信息四重功能,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的摇篮,自然界不但支撑着人类物质生活,也丰富和充实着人类精神生活。在公路设计和建设中要做到保护环境,要做到公路与自然相和谐,不但要学习自然和生态规律,按规律办事,把公路建设行为限制在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许可的范围之内,维护自然界“势”的延续,还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自然界的信息功能和审美价值,营造公路“动”感行驶氛围。 自然界存在不同“势”的 走向和延续。山脉以其固有走 势连绵起伏,河流蜿蜒曲折流 淌不止,不同的植物群落层峦 叠出、绵延无尽。维护自然界 “势”的延续,要求公路建设 应尽可能避免切割自然界势的 走向和延续,把握“不破坏是 最大的保护”原则,保持自然 景观的完整性,降低公路建设 对原始地形、地貌的自然性和 稳定性的影响,减小对原生生 态环境的破坏。 公路景观以动态景观为 主。车辆在公路上行驶,车辆 在移动,包括地形、地物、不同种群地表植被等在内的公路外部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也就是说,公路外部环境的形态、质地和色彩都在不断变化。营造公路“动”感行驶氛围,要求公路自身线形的变化,结构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的变化,绿化方式的选择等都应充分配合这种外部环境的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分析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分析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国范围内都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建设工程。其中,公路工程作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公路工程中,尤以路基施工最为重要。路基工程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路工程整体质量的好坏。随着我国社会技术的进步,相关工程规范的更新,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创新。本文主要就路基填压、路基维护以及路基排水三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作简要讲解,并简单介绍其应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技术创新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逐渐迎来了红火的局面。作为我国的基础建设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公路工程的开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证,因此,公路工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在公路工程中,又由以路基施工最为关键重要。考虑到公路工程的作业条件往往受制于天气、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其路基施工的质量也就十分考验施工技术。作为公路工程的根本,路基施工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各不统一,气候也有所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公路工程,要求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能随时空的变迁而有所突破和创新。我国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版《公路路基技术施工规范》(JTGF10-2006),在原有的旧版《公路路基技术施工规范》上对路基施工中的各项技术指标均作了更具体细化并科学化的要求。其对土质路基压实度的标准、公路路基的排水以及公路路基的护理防护都作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这在无形中也推动了我国的公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创新。下面仅就这三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公路路基的填压 公路工程的质量取决公路路基填压的好坏。而公路路基的填压,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建筑机械以及施工方法的影响。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进和创新,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路基填压的技术。下面将简要介绍Y形沉管灌注桩技术,爆夯法技术和双向搅拌桩技术。 (一)、Y形沉管灌注桩 Y形沉管灌注桩最初又叫作壁板桩、巨型桩,源于法国,其原名为Barrette。Y形沉管灌注桩是一种由地下连续墙幅拼构成的特大形桩,其属于派生于传统沉管灌注桩的异性灌注桩。Y形沉管灌注桩的断面为曲边三角形形状,由三段弧线弧面向内组成。Y形沉管灌注桩根据国外的Y形桩设计理念设计,结合国内的普通沉管桩的成桩工艺,在施工快捷、价格低廉和表面积大、摩擦阻力高两大优点中找到了平衡,不仅经济,而且高效。在等工程量的情况下,Y形沉管灌注桩的基桩承载力大大高于传统普通沉管灌注桩。 在公路地基的处理中,Y形沉管灌注桩具有更好的填压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普通沉管灌注桩,Y形沉管灌注桩承载特性更好,其施工后对路基造成的影响更小,可以显著减小地基的沉降量。并且,相较于其他复合地基方法,Y形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更可靠,加固效果更显著,且其经济,节约成本。

论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论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创新理念 发表时间:2016-03-29T11:51:49.3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作者:罗洪浪 [导读] 河源市鸿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等级越来越高。 河源市鸿图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是笔者根据现今公路建设的具体情况,着重对公路路线的勘察设计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公路勘察;创新设计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的加快,公路等级越来越高,公路建设发展,为优化公路线形,大幅度地缩短线路长度,降低路线标高,改善和通过不良地质的条件,提高行车舒适性。 1新的设计理念 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全面贯彻“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新理念,坚持“标准选线、地形选线、地质选线、自然环保选线、安全选线”的选线理念,遵循对自然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最小程度的破坏、强力度的恢复”的原则。充分结合我国的现有国情和地区差异性,应坚持 “经济、和谐、安全、环保舒适、自然”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高素质设计人员的环保景观设计意识,设计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标准,减少公路建设对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做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相协调,将公路建设成自然之路、环保之路、生态之路。 2公路设计中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思想公路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本性出发,注重人的价值。因此设计时应将安全放在首位,更多地从道路使用者以及受道路影响的人的角度出发,将“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路线选线应结合不同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不同的自然风光,设计出能给人以充分享受自然的优美线形,让人觉得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服务区的设计体现以人为本,特色构思,突出功能,凸现服务。服务区的位置至关重要,视线应开阔,以环境优美,依山傍水为佳。服务区的污水及油污应设置分离地,净化后方可排入沟槽与河流。服务区的建筑设计要紧密结合自然特点和当地人文进行创意,外形独特,风格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公路设计中应最大程度地节约有限的资源,坚持保护生态的平衡发展,坚持以人为本,适应自然的原则。 3公路勘察设计应遵循公路与自然的融合统一 公路选线应以不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大限度地尊重原始地形、地貌。对公路所经区域须进行环境影响分析评价,并充分抓好落实。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及民情,构筑物的设计应考虑到民族特色,应将公路与村寨融合为一体,反映民族文化,体现民族特色。采取有效措施,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美化环境,融入自然。公路路树采用当地树种、花草,品种应与周围树种和花草相一致,不求统一,不求高度一致,不求线形直顺,以自然为原则,只求与自然相融合。应注意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原有地物地貌。对受公路切割的土地水系有完整系统的恢复设计,结合取土、弃土对沿线两侧土地进行必要的土地整治和环境修复,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实施的痕迹。充分利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设计中灵活运用技术指标,避免高填深挖,采取随弯就势的设计原则,对旧路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原有老路和设计中被废弃的旧路,改变其使用功能(设置停车带、错车道或休息庭等),使之与自然环境能和谐统一,提升自然的效果,做到人文景观相协调。公路的特点是线长、点多、面广,沿线有名胜古迹、参天大树,名贵树种及造型美观有价值的树木以及国家保护的树种与河流、支流、旅游风景区等,选线时应尽量绕避,无法绕避的应采取移植与保护措施,体现自然美。 4公路勘察设计中设计创新的体现 4.1路线设计 (1)公路路线线长、点多、面广,难免要穿过地质不良路段和山体滑坡及岩溶地质发育路段。在线形设计中必须充分加强前期工作的调查力度,对路线所经过路段进行地质勘察,尽量绕避不良地质路段,以避免公路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还要有“动”的理念,需要架设桥梁和设计隧道来绕开困难路段,同时车辆在路上行驶,人的视线随沿途景观连续运动,选择、利用、创造景观需要用连续手法实现,这种连续可以通过形态、质地和色彩的渐进来完成。 (2)公路沿线的山岭、坡地、河流、自然风景区及名胜古迹组构了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公路作为一种构筑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因此在路线设计中要有“势”的理念。线形走向要与山川、河流、大地的势相吻合,不能强拉直线、硬切山梁、横跨山谷,尽量避免长直线;要顺势而为,线形连贯,圆滑平顺,自然流畅,给人以良好视觉效果。 (3)路线方案选择要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还应强调安全、环保、社会等因素。应选择有利于自然环境和对环境影响小的方案,选择纵坡平缓、线形均衡和行车安全的方案,选择少占耕地、有利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案。 (4)路线景观设计的关键是景观环保选线和路线平纵指标的掌握,应充分重视公路自身线形协调设计,公路线形与结构物协调设计和公路线形与环境协调设计,并以运行车速进行安全检查。 4.2排水设计 (1)挖方段将明排水沟变为暗沟在路基挖方路段及低填路段,将常规的明排水沟更新为暗排水沟,在暗沟顶部设置浅形的与自然边坡融为一体的土质圆弧汇水区,汇集雨水进入暗沟,再通过暗沟排出路基,增加了公路与自然的融合,减少了人工开挖的痕迹。 (2)对地形比较平坦路段,汇水量不大的路段,路基边沟设置为浅碟形排水沟,以集中路面雨水,排入涵洞、沟渠与河流中。(3)对于用地困难路段或地形比较陡峻路段,将排水沟设置为城市排水沟的形式,将排水沟设置在行车道的范围内,既节约了土地,又大大节约了工程投资。集水井可以根据具体的汇水面积大小设置,困难路段内相应增设横向排水涵洞,将雨水排至路基外。 4.3边坡设计 公路边坡设计的理念应紧密结合自然、地貌和当地植被,因地制宜,相互交融。边坡坡率设计应根据水文、周边环境灵活采用不同坡

关于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的探讨

关于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09T10:47:51.84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7期作者:侯月梅 [导读] 公路养护即对公路的保养和维护,公路建设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锡林郭勒盟宝昌养路工区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 027000 摘要:公路养护即对公路的保养和维护,公路建设对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公路养护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日益增长的交通负荷,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必须不断地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公路养护的实效性,因此,就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展开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 1引言 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是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关系着社会交通和人类生命的安全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公路养护施工逐渐趋于市场化,施工工程的技术特性逐渐凸显出来。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发展社会提出的新要求,公路养护施工单位应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根据现代化公路建设的实际需要,切实加强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的创新实践。 2公路养护施工过程分析 公路养护施工过程主要分三大阶段,分别是: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养护、施工期间的养护和施工后使用期间的养护。首先,在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养护材料的选择、确定和准备,以及施工的有效组织。养护材料的合理选择是充分准备,是养护施工过程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切实保障,能够有效保证养护施工工程的进度和工期。施工组织则包括施工人员的安排和配置、施工方案的完整涉及、安全措施和监督制度的建立健全等多个方面,有效的施工组织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施工人员的使用价值,也是养护施工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其次,施工期间的养护工作分为三大要点,一是放羊阶段的养护,放羊阶段是施工阶段的首要环节,放羊阶段的养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后续阶段的顺利施行。二是定线恢复阶段的养护,该阶段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较高,其内容广泛覆盖了复制、加密和检验等工作过程。三是路基施工的养护,路基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公路的使用年限和质量安全,必须加强对该环节养护工作质量的严格把控。再者,施工后使用期间的养护工作,也是影响公路使用年限和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该阶段的养护工作主要侧重于对被破坏的部分进行修复和保养,尽可能防止公路的使用质量下降,有效降低公路病害的发生率。 3公路养护施工技术创新 3.1雾封层施工技术创新 自2004年始,雾封层就被作为最有效的公路早期养护新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得以推广和应用。雾封层养护技术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具备鲜明的技术特点,它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公路路面的摩擦系数,增强路面的抗滑能力,而且可以渗透到公路路面的各缝隙之中,有效地避免水损害,同时还可以加强沥青路面骨料之间的粘结力,对路面结构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并有效增加公路的使用年限。在实际的雾封层养护工作中,应注意对公路路面进行降温处理,可利用少量的、浓度较低的乳化沥青来喷洒,切实提高公路养护施工的效率和质量。 3.2沥青混合废料再生产 沥青混合废料再生产利用是有效降低公路养护施工成本的重要措施,也是公路建设实现能源低耗发展的重大突破。沥青混合废料是公路建设的必然产物,选用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将原来的沥青路面铣刨并粉碎,合理合理调配水喝再生剂的比例,使得沥青混合废料在搅拌并压挤之后还能再生产并利用。再生产利用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能够大大降低公路建设骨料的需求,减少资金成本的投入,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有效缓解废料污染的环境问题,在显著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的同时,构建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 3.3翻浆处施工技术创新 公路翻浆主要是地下排水的效果较差或地下水位发生变化引起的,在春融时期较为常见,翻浆处施工技术创新,是有效提高公路养护施工工程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措施。按照水类来源的差异划分,可将翻浆分为地下水类、地表水类、土体水类、气体水类以及混合水类,翻浆处养护施工技术创新,坚持早安排、早发现和早处治的“三早”原则,从管理的每个细节处提高翻浆技术,通过集中人员、集中经费和集中机械的“三集中”养护防治,确保翻浆处养护施工技术切实抓质量、抓落实、抓效益。 3.4养护施工微表处技术创新 微表处是在稀浆封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预防性公路养护方法,具有防水、耐磨、防滑能力提高、路面平整、环保等多项性能优势。微表处施工技术经过较长的发展历程,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结合公路建设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养护施工微表处技术方案创新应更加关注实际施工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分工,明确划分、界定工程组、财务后勤组、安全协调组、机务材料组及其检测实验组等各部门的职责内容,根据养护施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规划方案,切实提高微表处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4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发展前景 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逐步推进和扩大,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公路建设的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汽车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剧增的发展趋势,增大了公路的交通负荷,公路养护施工工程的重要性得以凸显。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我国用于公路养护施工工程的资金投入逐渐高于公路建设资金投入的数额,这意味着我国公路养护施工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代。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公路养护施工已然趋于市场化,在迎来广阔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技术创新成为公路养护施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公路建设事业历史性突破的关键影响因素,必然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点关注和大力扶持,具备良好的、有利的发展环境。 5结语 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公路建设单位应重视公路养护施工工程技术创新的发展意义,在清楚梳理公路养

浅谈公路设计理念

浅谈公路设计理念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公路设计理念发展,美国的灵活性公路设计理念, 即灵活设计理念、宽容设计理念和创作设计理念,总结出可供我们借鉴和学习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最后分析了我国目前实践公路设计新理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贯彻新理念的建议。 关键字:设计理念;公路;灵活性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way design concept, and the elastic highway design concept of United States, that is flexible design concept, tolerance design concept and creative design concept, summarizes the available design methods and design concepts,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highway design new concep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to implement the new concepts.Key words: design concept; highway; flexibility 中图分类号: U412.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理念是人们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观念体系。通过理性的观察, 理性的体验, 理性的思考得出理性的认识, 提出理性的概念、见解和说法。 公路勘察设计理念是公路勘察设计的总体思路、指导思想,是公路勘察设计的原则,是公路勘察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思维意识,是公路勘察设计产品的精髓和灵魂,是勘察设计产品的生命。只有公路勘察设计理念有生命力和活力,公路勘察设计工作才可能有生命力和活力。 1.我国公路设计理念的发展 第一阶段(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我国正处于建国后全面性恢复阶段, 这个阶段, 百废待兴, 国民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且长期处于体制环境制约下, 国家对公路交通的基础和先导性作用认识不足, 导致投资严重不足, 公路建设资金十分匮乏。这一时期公路建设的任务是以通为主, 公路建设技术和工艺水平相对落后, 公路建设标准多为三、四级公路。 第二阶段( 改革开放后至90年代中期) 。这个阶段, 我国处于全面发展建设阶段, 经济开始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综合实力日趋强盛,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主要表现在: a) 公路建设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 公路建设的重要性逐步为全社会所认识; b) 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 开始了有计划的全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明确了全国干线公路网布局; c) 公路建设

媒体策略规划

五.媒体策略(一)媒体总策略及媒体选择 1.媒体总策略 从项目与市场相结合分析可知,本项目最大优势在于楼盘自身高品质和极高性价比。因此在思考方面上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市场对本项目性价比和品质的认同,引导目标客户群体对新生活方式的憧憬与向往。同时将开发商的实力、过往业绩、楼盘规划、景观绿化、户型、价格、社区文化的营造及本项目地块未来发展前景全方位的深入挖掘。 2.媒体选择策略 媒体选择应根据项目的市场定位,针对目标客户的特点而确定。不同的推广时期的销售目标不同,媒体选择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媒体选择采用应多样性和灵活性,必须根据不同时期恰当地选用合适的促销手段。3.媒体诉求和广告发布程序。 (1)媒体诉求方式 分三步走,软文报道预热——形象广告——促销广告 (2)广告发布程序 A.多用1/2版、1/3版面及小版面形象加促销广告造成市场目光聚 焦,激发有效需求。

B.每半个月一次软性报道,或以地产动态的新闻报道形式,进行市 场引导。 C.电视广告、电台广告、户外广告、车体广告立体交叉攻势。 D.每一个月搞一次公关推广活动,保持销售力度、密度和温度控制。 E.每一个月月末,出一个整版广告,整合各个卖点,再掀起销售高 潮。 (二)阶段性媒体组合策略 1.媒体组合策略 A.整合媒体,全方位推广,形成立体交叉宣传推广攻势。 B.找到市场有效需求,然后用广告稳、准、狠地刺激和激发有效需求。 C.品牌先导,形象跟进,品质依托,性价比最终胜出。 D.以预热期为市场引导,公开期为广告轰炸重点,配合销售上升曲线不断重拳出击。 E.借助软文报道+硬性报广+电视广告+电台广告+新闻炒作,不断制造热点,借势造市。 2.发布媒体综合分析: 本案目标消费群体是首次置业的工薪阶层,而且购房是家庭购买行为,因此在媒体投放上必须考虑各媒体的受众群体的特点,从而根据项目定位及项目推广各阶段选出最佳媒体组合发布。 (1)报纸

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办法

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2/10/25 公路工程科技创新成果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路工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增强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推进公路交通行业科学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及交通运输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科技创新成果,是指在公路工程建设与养护实践中产生或研发并经一年以上实践检验的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第三条遵循客观、公正、公平、负责的原则,对科技创新成果进行评选鉴定、技术评价并作出评审意见。 第四条科技创新成果每半年评审一次。 第五条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负责公路建设行业内的科 技创新成果管理,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 第二章评审条件 第六条科技创新成果涵盖公路工程建设、养护等公路交通建设领域,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均可申报评审:

(一)研究开发的新技术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节能减排、劳动安全技术以及重大技术改造、技术革新等),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二)推广、采用、集成已有的先进技术成果,对解决关键技术、技术难点做出创造性的贡献,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或设备,经过消化、吸收有所创新和发展,并已投入运营或批量生产,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三章申报材料 第七条申报评审的科技创新成果,应向专家委员会报送如下材料: (一)由申报单位填写《科技创新成果评审申请表》(见附表1)一式二份; (二)该项成果的课题研究报告(附带:电子版)和结题总结报告; (三)全套评审技术文件,包含下列材料: 1.项目科技合同或科研开发计划任务书原件或复印件; 2.科技创新成果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项目总体情况介绍、关键技术领域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课题及子项技术报告等相关材料(其中申报设备开发类科技成果,还需提供设备质量标准、试

浅谈研制学科发展规划的意义和策略

浅谈研制学科发展规划的意义和策略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教育局教研室徐惠仁 在今年上半年,我们教研室动员和组织我区十五所省级实验小学,开展了研究制定本校学科发展规划的工作和活动,旨在引领教师进一步明确课改方向,厘清课改思路,基于学生发展和本校实际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从下半年起,我们将在全区各小学全面展开。本文就学校研制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价值、基本内容和工作策略作简要阐析。 一、价值与意义 这里所说的学科发展规划,不是区域的整体学科发展规划,而是基于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整体发展的各学科发展规划。不是学校制定、教师实施的规划,而是学校组织教师,在学习、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共识和共同的行动计划,渗透着教师自我发展的愿景。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改革计划,而是从课程改革发展的视野,对本学科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资源开发、学习评价等进行整体规划。组织教师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学科发展规划,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也是促使教师主动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有效抓手。 首先,有利于引领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实施水平。确立课程意识,一是要以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来统率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学科评价等各项工作,以课程目标来指导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这几年自上而下、由点到面的课程改革,推动了广大学校和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革新。但是,课程意识淡薄,就教材论教材,就课堂论课堂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教学过程中无视教育改革方向和课程整体目标,囿于教材照本宣科,着眼考试讲讲练练。可以说,以知识为中心,以教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尚未根本改变,而是出现了新课程名义下的本本主义、程式主义、形式主义。 确立课程意识,二是要全面落实课改目标,促进学科全面发展。课程改革不只是教学改革,而是有着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学科教学的主要形式是课堂教学,但同时还包括课外学习、评价反思等多个环节和要素。只有整体规划,全面推进,才能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也才能促使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卓见成效。多年来,人们的研究和改革聚焦课堂,对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起了较大的作用,但又往往单兵独进,轻视其他方面、其他环节的改革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道路勘测设计知识点 1. 道路按用途分类:公路,城市道路,林区道路,厂矿道路,乡村道路。 2. 道路的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交通服务的特性,它包括通过功能和通达功能。通过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安全,快捷,大量交通的特性。通达功能:道路能为用路者提供与出行端点连接的特性。 3. 公路按功能划分为:干线公路、集散公路、地方公路。 4. 公路按行政管理属性划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 5. 公路分级(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6. 公路技术标准:在一定自然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7. 道路建设项目三个程序:准备、实施、总结。具体分为:项目建议书(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开工准备、施工、竣工验收、通车运行、后评价。 8. 平面线性三要素: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9 .为何要设置爬坡车道和避险车道:(1)公路纵坡较大路段上,载重车爬坡需克服较大坡度阻力,使输出功率与车重比值降低,车速下降,大型车与小型车速差变大,超车频率增加,对行车安全不利。速差交大的车辆混合行驶,必然减小快车的行驶自由度,导致通行能力降低,增设爬坡车道,将载重车从正线车流中分离出去,提高小客车行驶自由度,确保行车安全,提高路段通行能力(2)供失速车辆驶入,利用制动破床的流动阻力和坡度阻力迫使汽车减速停车,可避免减轻车辆和人员损伤。 10. 为什么要进行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加宽原因:汽车行驶在圆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后内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加路面宽度,以确保圆曲线上的行车安全。设置超高的原因:将此弯道横断面做成向内倾斜的单向横坡形式,利用重力向内侧分力抵消一部分离心力,改善汽车的行驶条件。让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能获得一个向圆曲线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少横向力,从而保证汽车在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能安全、稳定、满足计算行车速度和经济、舒适地通过圆曲线。 11. 路线平、纵线形设计中应避免的组合:1)避免竖曲线的顶、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避免将小半径的平曲线起、讫点设在或接近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3)避免使竖曲线顶。底部与方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4)避免小半径的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合5)避免在长直线上设置陡坡或长度短、半径小的竖曲线6)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线中断的线性。 12 .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作用①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②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旅客感觉舒适③超高及加宽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④与圆曲线配合,增加线形美观 13. 什么是合成坡度,为什么要限制平均纵坡及合成坡度:(1)道路纵坡和横坡的适量和(2)合理运用最大纵坡,坡长限制及缓和坡段,避免急弯和陡坡的不利组合,防止因合成坡度过大而引起该方向滑移,保证行车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