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概论理论知识汇总

设计含义: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先制定方法、图样等。纯艺术——精神

艺术设计——物质+精神

审美能力:天赋见识吸收历史的价值基本功能

1、实用功能:安全性和适用性

2、审美功能:精神愉悦精神享受、刺激从众心理和厌倦求新心理

3、象征功能:文化含义,可识别性和社会对它产生的认同感如:标志

绿色设计的核心是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

中国瓷器发展史

原始社会

陶器制作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我国的制陶工艺在这个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品种—彩陶和黑陶。彩陶以色彩和装饰取胜,黑陶以造型见长, 甘肃半山文化的彩陶最为精美造型饱满主题纹饰为疏朗的几何纹

黑桃以山东龙山文化最为典型

夏商周纹饰有饕餮制作工艺:轮制、模制

春秋战国鼎、鬲、釜、甑、豆

秦汉

秦砖坚硬,有空心砖,巨型建筑的材料,有线条流畅的龙、凤、灵芝纹等;

秦兵马俑;

汉代陶塑,装饰生动简练,陪葬的冥器;

瓦当发展为圆形,非常兴盛,卷云纹、动物纹、四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

文字纹

三国魏晋南北朝

进入瓷器(普遍使用)时代(东汉出现瓷)

青瓷—普遍出现在华东、华南地区,以江浙为中心。六朝青瓷最

具有价值的是莲花尊,最具特色的纹饰为莲花纹和忍冬纹,还出现

黒釉瓷、黄釉瓷、白釉瓷。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去别表现在:

(1)陶器的台了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台了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在900摄氏度左右,瓷器则在1200摄氏度的高温下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而吸水率搞,瓷器经过高温烧,胎质坚固致密,断而基本不吸水,敲击时有铿锵的金属声响。

隋唐

青瓷---越州是青瓷的主要产地。

白瓷---以刑窑(河北)为代表,在胎上涂上化妆土(化妆土之地

细腻,呈奶白色,它敷在胎外,可填充胚胎表面的小孔,凹点和其

他病瓷,使胎面光滑;同时能将胎的各种呈色盖住),胎质厚而细

洁,器内满釉,外釉不到足,器形朴素大方,造型优美。

彩瓷---主要产于河南。在黒釉的基础上加入矿物质,烧出彩霞、浮云、树叶形的彩斑、釉下彩,先在素胎上画彩,在上釉。

唐三彩----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

常采用黄、绿、褐色

宋代的陶瓷达到一个高峰,生活和海外贸易的需要,使宋瓷的造型和釉色水平都大为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被并称为五大名窑。

定窑在河北曲阳。定瓷胎质坚硬,乳白色,北宋晚期多有严谨繁密的花纹装饰,如莲、牡丹、菊、石榴、龙凤、鸳鸯、游鱼、水草等。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印花等。:宋瓷孩儿枕“为定瓷的精品。

汝窑在河南临汝,为青瓷窑。汝窑青瓷制作规整,多为宫廷订购,流传很少。

官窑北宋时位于河南开封,南宋位于浙江杭州。官窑瓷器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

钧窑在河南禹县。它属于北方青瓷系统,但出现丰富的釉色。如蓝、紫红等。制胎工整考究。善于处理转折棱角。

哥窑位于浙江龙泉。哥窑瓷器细腻坚硬,体重,表面多裂纹,颜色以米色、豆绿为多。

耀州窑在陕西铜川,产白、青、黑瓷,历史悠久,始于唐停于明,规模大。装饰以刻花和印花为主,图案丰富精美,如缠枝,牡丹,菊花,莲花,凤凰,鹤,飞蛾,婴戏等。磁州窑位于河北邯郸。色彩丰富,有白黝黑彩、绿釉黑彩等。

景德镇窑有优质材料,便于烧窑的松柴和方便的水路运输,瓷业大兴。

元代

元代陶瓷的重大成就就是青花和釉里红烧制成功。在继承宋代的基础上,器形有所变化,出现梅瓶、扁壶等。瓷器重华饰,青花可勾勒、晕染,加强表现性,装饰花纹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植物、云、海等。元代生产琉璃(铅釉陶,汉代已普遍制造)的主要产地在山西,被普遍运用于宫殿、寺庙建筑。

明代

在明代,景德镇称为驰名中外的瓷都,宣德年间是青花的黄金时期,造型纹饰丰富。青料运用成熟。成化年间的斗彩和万历的五彩达到高潮的水平。福建德化窑所产白瓷负有盛名,釉色温润,形态优美。何朝宗为著名瓷塑家、江苏宜兴紫砂陶兴盛起来。

清代

清代陶瓷仍以景德镇为中心,生产技艺继续发展,釉色品种增多,如:古彩---纯粹用釉上彩绘制的彩瓷;粉彩---在白瓷上用玻璃白打底,在彩料中加粉晕染;珐琅彩---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有立体效果,细腻美艳。色釉继续发展,有霁红、天蓝、松石绿、蟹甲青等几十种。

中国家具发展史

和扆(yǐ屏风之始)等。

?席兼作坐具与卧具,可谓床榻之始。

?俎是最初一种礼器,为桌案类之始。

?几在古时是凭倚之具,为长者、尊者所设,放在身前或身侧。(几到了春秋战国时,就不只是凭倚,也可以放置器物,已具有桌案的功能了。)

春秋战国时期,给家居髤漆和彩绘的工艺不断发展起来。铁质工具的出现也使家居制作更得心应手。

汉代的床、榻种类繁多,案的用途也很多,如食案、书案等,同时很流行彩绘屏风。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大融合,高型坐具涌进生活。椅、凳、墩的出现,使席地而坐不再是唯一的起居方式。家居装饰出现与佛教有关的莲花、飞天等纹样。

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作品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不能直抒胸臆,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不同于建安七子,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被道教隐宗妙真道奉为宗师。

?在政治态度上的分歧比较明显。嵇康﹑阮籍﹑刘伶等仕魏而对执掌大权﹑已成取代之势的司马氏集团持不合作态度。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山涛起先“隐身自晦”﹐但40岁后出仕﹐投靠司马师﹐历任尚书吏部郎﹑侍中﹑司徒等﹐成为司马氏政权的高官。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入晋后长期为

侍中﹑吏部尚书﹑司徒等﹐历仕晋武帝﹑晋惠帝两朝﹐至八王之乱﹐仍优游暇豫﹐不失其位。

孙位(唐)《高逸图》局部-隐囊

山涛-隐囊和琴几

竹林七贤画像砖

隐囊·北魏

带脚踏的扶手椅·西魏

扶手椅·西魏

案和胡床·东魏

三国吴黑漆隐几

隋唐五代家居的品种主要有---几、案、箱、柜、胡床、屏风、棋局、桌,椅等。

唐代的屏风制作精巧,可分座屏、围屏等。丰富了室内的装饰。桌是由几案演变而来。宋代

宋代的高型家具确定了垂足而坐的起居方式。家居系统不断完善,家居品种分类细,给个品种又变化丰富。

宋代家具在总体风格秀丽,装饰上承袭五代风格,趋于朴素、雅致、不做大面积的碉楼装饰,只取局部点缀以求其画龙点睛的效果。

元代

元代出现抽屉桌

应用展腿式桌

霸王枨(上端拖着桌面的穿带,,并用梢钉固定,其下端则与足腿靠上的部分结合在一

起。榫头是从榫眼下部口大处插入然后向上一推,就钩挂在一起了。“霸王”之寓意,就是指这种结构异常坚,能支撑整件家具。)

罗锅枨(也叫桥梁枨,一般用于桌、椅类家具之下连接腿柱的横枨,因为中间高拱,两头低,形似罗锅而命名。)

明代

明式家具以优质硬木为主要材料,包括红木(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木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以及楠、樟、榉木等,加工工艺精密,不用钉而用榫卯结构。

明式家具是我国古典家具的典范,注重材料、结构,工艺、情趣之类,具有经久耐用的实用性和隽永高原的审美趣味。

清代

清式家具强调华丽的装饰和惊喜的雕琢,后期繁琐推砌。

运用多种装饰工艺,如:螺钿、玉石镶嵌、雕漆等。

清代家具到了后期过于繁琐

屋外无竹不雅,屋内无石不雅。清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很高风雅有时间去装饰黄花梨和藤的结合

遮挡之后空间可以更加幽深。

中国建筑发展史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建筑在外观,结构,色彩和布局设计诸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名族特色。在外观设计上,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屋顶的特征最明显,主要有庑殿顶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和单坡等多种类型。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了鸟翼伸展般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屋身部分是建筑的主体,正面一般很少做墙壁,多数为花格木门窗。台基配以栏杆台阶,有的做到两三层使其更

雄伟壮观。

在结构上,以木构架为主,需使用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另外还有一种井干式),它们以立柱和横梁组成骨架,建筑的重量在柱子上,由于墙不承重,故能做到墙倒屋不倒。在布局上,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构成庭院,庭院以院子为中心,四周建筑物面向院子,进而以庭院为单位,进行各种组合。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例子,由若干庭院组成的建筑群,一般都有显著的中轴线,在中轴线是布置主要建筑,两侧次要建筑呈对称分布,以廊子连接更建筑个体,并以围墙围绕四周。建筑群前还有门阙牌坊照壁等附属建筑

色彩上,官式和宗教建筑色调鲜艳对比强烈,各部分轮廓鲜明,色调各异:白色的台基,朱红的屋身,黄色琉璃瓦屋顶,檐下施以蓝绿色为主色加点金的彩画。平民住宅的色彩设计,多用白墙、青灰色瓦、褐色门柱。

中国古典建筑发展史

商周时期

中国独特的建筑体系是在商周时期初步形成的。中国建筑基本特征的一些形式如夯土台基、木结构、斗拱以及院落式组合、对称布局等在这个时期均已出现,城市开始有了“城”和“郭”的区分。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工商业初步繁荣,使建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兴建了“高台榭,美宫室”,同时出现了许多街道纵横,规划整齐的城市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第一个高潮,秦始皇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兴起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例如筑长城、开灵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等。当时的木结构

已趋成熟,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并且能够建造出多层木建筑,斗拱已经普遍使用。主要建筑材料砖,瓦当已经能大量生产。砖石结构也成长起来,拱券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

三国魏晋南北朝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传入,兴建了佛寺、佛塔、石窟等大量佛教建筑。北魏建都平城时,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有开凿了龙门石窟。此外还有规模巨大的敦煌石窟,天龙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等。

隋唐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隋代已经采用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唐都长安规划严整、分区明确,街道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这是的宫殿和陵墓建筑加强了纵轴方向,衬托出主题建筑的组合布局,知道明清一直沿着此法。隋唐建筑简介明快,屋顶舒展平远,门窗朴实无华。

代表-----赵州桥

五代两宋

五代两宋的建筑设计规模不及唐代,风格趋于秀丽。宋代汴京放弃了封闭的里坊样式,改为沿街设店的方式,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宋代木结构采用了义“材”为标准的模数制和工料定额制,是建筑设计施工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化。这一时期的砖石建筑达到了新的水平,尤以佛塔最为突出,格子窗改进了采光条件。北宋李诫编著、政府颁发的《营造法式》,对建筑的设计,规范,工程技术和生产管理都有系统的论述,是我国建筑史上的珍贵文献。

代表----屋顶鸱吻

明清

明清建筑在宫殿、坛庙、宗教建筑和园林设计等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北京故宫是现存世

界上最大的古建筑群。修复了西藏的布达拉宫(建于7世纪),日则喀的扎什伦布寺(建于明正统十二年即1447年)和兴建了承德的外八庙等喇嘛教寺庙,雍正十二年颁行《工程做法》,列举了27种建筑物的各种构件的准确尺寸和做法,并对斗拱、装修、石作、瓦作、土作和用工用料都做了规定。官式建筑装饰繁芜,富丽堂皇。

代表-----宫殿建筑---故宫

---------承德外八庙

---------北京四合院

中国丝织业、服饰发展史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骨针,骨堆,骨锥,陶纺轮,石纺轮,同时发现了亚麻布,蚕丝织物的遗迹。

商周时期

商周的丝绸工艺有了一定的成就,出现了丝织提花机。

商周的服饰形成了上下上裳的基本样式,并有韨(FU蔽膝)这种装饰物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有专门官员管理丝织和染色。在山东,湖南,湖北等地的考古发现了彩色丝织物,纹样以几何纹为主,如菱形,S形,六边形,还有龙,风,麒麟等动物纹以及人物纹。刺绣以风和龙为主题。湖北出土的一件龙凤虎纹绣为其中精品。

春秋战国的服装,以深衣为主,还有襦,裤,裳。裤为不加连裆的套裤,只有两条裤管,穿时套在腿上。

汉代

汉代的染织工艺相当发达,宫廷设有专门的纺织机构——东,西织室,成都有锦城之誉。丝织品还成为重要的贸易品。汉代的丝织品种类繁多,有绢,纱,罗,锦等。丝织花纹主要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几何纹,吉祥图案等。印染工艺能染出三十多种颜色。

汉代的章服制度更趋完善,由于丝绸产量大幅度提高,当时普遍流行丝绸服饰,风格华丽,配饰丰富。男装袍为时尚,大袖,但袖口缩小。女装以袖深衣和上襦裳为主。合裆裤出现。

三国魏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机械制造专家马钧对提花机进行了改进。纹样出现规则排列的几何纹以及受外来文化影响的狮子纹,孔雀纹等。而且出现绞缬工艺。

魏晋南北朝时期推崇玄学,男子服饰流行宽衫大袖,风格疏放。女装上襦紧身,大袖翩翩,裙摆宽松,围裳中伸出长发飘带,风格飘逸。

隋唐时期

隋代的丝织业很发达,出现夹缬印染法,特色品种有彩条锦,套环贵子绮,套环对鸟纹等。

唐代的染织工艺更加发达,品种有绫,罗,绸,缎,锦,纱灯。印染工艺有夹缬,蜡缬,纹缬,碱印,拓印等。唐锦的花纹有联珠纹,団窠纹,对称纹,散花,几何纹等。

唐与五代的男子服饰盛行圆领窄袖袍衫。

唐代女装多样,开放,华丽,流行短襦半袖高腰长裙。领子款式多样,如圆领,方领,斜领,鸡心领,还有坦露胸脯的袒领。窄袖紧裹手臂,宽袖几乎垂地。

宋代

宋代设有少府监主顾丝织印染,下设各种专门机构。宋锦瑟纹样多为有序重复的结合植物纹的几何纹,如球路纹。色调柔和淡雅。

宋代缂丝成熟起来——织造时,各色纬丝仅于图案花纹需要处于经丝交织。

宋代服饰保守,流行褙子,半袖和合裆裤。褙子多为对襟直领窄袖。

元代

元代丝织中最具特色的是织金(又称纳石失),元代的毛织业很发达。棉织得以推广,著名棉纺家黄道婆为此作出很大贡献。

元代蒙古男装服饰的特点是窄袖开义,便于乘骑,男戴瓦楞帽,女戴顾姑冠,元代的蒙古贵族女子袍式宽大,袖身很肥,但袖口收窄,衣长拖地,走路时常需两个女婢扶拽。这种宽肥的袍式,被称为“团衫”或“大衣”。其采用的面料多为织金锦,丝绒或毛仿品等,流行使用红,黄,绿,茶,胭脂红,鸡冠紫,泥金等色彩,汉族人仍然保持长袍,襦裙,褙子等服饰。

明代

明代的丝织有江浙,四川,山西,闽广四大产区。丝织品有妆花(用彩色丝线在局部进行挖花盘织,施色自由,图案饱满醒目)织金银等。灯笼锦构思奇妙,寓意丰富,是流行图案,明代最有名的刺绣是上海的顾绣,临名画达到高超的水平。棉织遍及全国,蓝印花布普及。

明代服饰恢复汉制,官服的级别制度严格。男子官服为盘领袍,戴乌纱帽,女装主要有衫,袄,霞帔,褙子,比甲及裙子等,以无袖对襟,修长的比甲最具特色,还流行水田衣。

五大丝织品种

1绢类:平纹或重平纹组织的色织素织物,经纬一般加弱捻,薄而坚韧,细洁光滑。纨是更细密的绢。缣为双经纬的粗厚平纹丝织物。缟是未经染色的绢,练是白色的绢。

2纱罗类:有孔眼,经纬线很稀的丝织品。纱是方眼,罗是椒形成或菱形眼。绉与罗也是纱的一种,是用两种捻度不同的强捻丝交织而成,均有皱纹。

3绫绸类:绫是斜纹提花织物。绸是以平纹作地的提花丝织物。绨是厚绸,用丝线和棉线混纺而成,质地粗厚缜密,绡是生丝织的绸子。

4缎类:表面光亮平滑,经纬线不连续相交而成的浮线。

5锦:多彩织花的高级丝织品,经纬线在制造前都预先染色。

清代

清代的丝织、刺绣、印染均非常发达,清代丝织物名目达上百种之多。丝织以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和四川蜀锦为最佳,苏绣、粤绣、蜀绣、湘绣、京绣等地方体系,设计风格各异。

清代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褂(短至脐的外套或背心)

满族妇女穿宽大袖的服装,领口,袖口,衣襟处镶花边。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

由于受儒道两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崇尚观赏自然美,于是出现了集居住休息和游览欣赏为一体,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建筑、花木,富有自然情趣的自然风景式园林设计。

中国园林发展史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

1、追求诗情画意

2、强调审美主体的能动性

(1)叠山利水,布置建筑、植物(2)景物命名,点明主题

3、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运用的手法有: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露、疏密、虚实,强调借景:远、邻、仰、俯借,应时而借。

公元前16世纪的商朝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囿字。《史记》记载商纣王曾“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汉武帝时建于长安的建章宫,宫内有太液池,池内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种一池三岛的做法对后世的园林设计有着深远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文人们无力对抗现实社会,隐逸遁世,保全生命,坚持节操,寄情于自然的山水。他们在个人住宅庭院内布置咫尺自然山水,实现精神的隐居,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文人园林。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园林设计被推向更高的审美层次。“诗情画意”成为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著名的皇家园林有隋洛阳西苑、唐长安芙蓉苑、北宋东京艮岳、南宋临安御苑等。著名的私家园林有王维的辋川别业(陕西蓝田)、白居易的庐山草堂、李德裕(晚唐明祖)的洛阳平泉庄等。

例:王维购得废弃的蓝田山庄,按照自然地势,融入本人诗画园林的审美情趣,布置了华仔岗、文杏馆、椒园、金屑泉等20个景区,营造了一个人可居可游可渔可耕可牧可樵的综合性园林。

宋代的造园活动由单纯的山居别业转而在城市中营造城市山林,由因山就涧转而人造丘壑,因此大量的人工理水,叠造假山,再构筑园林建筑成为宋代造园活动的重要特点。明清时期

清明两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无论实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辉煌的创造。明代计成著有《园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书籍,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理论。

清代曾掀起皇家园林建造的高潮,在北京筑有三山五园”(畅春园、圆明园、玉泉山静明

园、香山静宜园、万寿山清漪园-即顾和园)。

明清的私家园林叠山理水精致,体现“芥子納须弥”的境界。

山石审美标准:瘦、皱、透、漏、秀

举例

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苏州留园苏州网师园江苏同里退思园江苏扬州何园-寄啸山庄扬州个园

瞻园无锡寄畅园杭州郭庄广东余荫园

《隋炀帝艳史》

宋代的造园活动由单纯的山局别业转而在城市中营造城市山林,由因山就涧转而人造丘壑,因此大量的人工理水,叠造假山,在构筑园林建筑成为宋代造园活动的重要特点。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辉煌的创造。明代计著有《园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造园书籍,提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理论。

各类设计师介绍

婚纱女王王微微

平面设计师

陈幼坚

韩秉华

陈绍华

吕敬人

王粤飞

孔森

吴勇

李蕊

毕学峰

需特别关注建筑物

上海大剧院(法CHARPENTIER) 中央电视台新楼

长城脚下的公社

红房子(中国安东)

怪院子(香港严训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