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

内容摘要:《三国》和《水浒》是经典名著,张飞和李逵是著名人物。作为配角人物,他们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个性。“半莽”与“全莽”是对他们的准确概括。理想追求的不同,出身境地的差异导致了他们性格的巨大反差。张飞,一个英雄;李逵,一个莽汉!

关键词:配角;差异;原因;形象塑造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第一部可供案头阅读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楷模,为历史小说的出现提供了典范。“老不读《三国》”,因为《三国演义》讲了太多的谋略斗争,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因为谋略而精彩,因为谋略而灿烂,——可以说,《三国演义》讲得就是三国之间军事和外交的斗争,因此,对人物的塑造就稍显欠缺,除了几个标志性的人物,比如曹操、关羽和诸葛亮,其余的人物性格单一形象单薄,例如名将张飞,大家都对他深表钦佩,然而我们除了想到他的勇猛之外,似乎没有其他印象,——这不能不说是种缺憾。

《水浒传》是第一部完整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开创了英雄传奇小说的样式,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英雄传奇小说的典范作品,对历史演义小说、公案侠义小说、世情小说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水浒传》的最大价值,

在于它描写了农民革命中许多具有反抗精神、崇高品质和鲜明个性的光辉形象。在这些起义英雄中,李逵是最突出的代表。读者对李逵的为人,无不拍案叫绝,认为他快人快语、快人快事,粗鲁而不失可爱,天真而尽显妩媚。他象一匹野马,生于旷野,长于荒漠,不乏长途驰骋之力,又因为野性十足,虽然时有小功劳入账,却也是麻烦不断,小错一堆。那么,李逵的真实面目又是什么样呢?

一两个配角

《三国演义》是政治和外交斗争的舞台:魏蜀吴,曹刘孙,取州郡,占地盘,你杀来,我抢去,忙的不可开交;众英雄纷纷登场: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破关兵三英战吕布,报父仇曹操兴师,曹孟德大战吕布,眼花缭乱;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关羽、张辽、吕布、孙坚,不可计数。然而我们细细读去,却惊讶地发现有关张飞的文字少得可怜。

张飞,《三国志》说他“字益德,涿郡人也”①,《三国演义》中说他自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②。《三国演义》有关他的文字记录如下:桃园三结义,英雄首立功,张翼德怒鞭督邮,三英战吕布,北海救孔融,吕布夜袭徐州,煮酒论英雄,关张共擒王刘二将,皇叔败走投袁绍,古城会,玄德荆州依刘表,三顾茅庐,烧博望坡,烧新野,大闹长坂坡,战赤壁,取零陵,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急兄仇张飞遇害。

作为西蜀五虎上将第二位的张飞,既没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单刀赴会和水淹七军的辉煌战绩,又没有赵子龙长坂坡单骑救主力斩五将的绝世勇力,还没有马超逼迫曹操割须弃袍的赫赫战功,甚至比不上计夺天荡山刀劈夏侯渊的老将黄忠,除去大闹长坂坡、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这三件完全由张三爷独立操刀完成的战绩,哪一件不是被人指挥?这样的张飞难道会是主角?

李逵是沂水县百丈村人氏,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因为打死了人,流落江州,做了戴宗手下的小牢子。他是一个彪形黑大汉,满嘴赤黄胡须,性格粗鲁,好赤膊上阵,善使两把板斧,火杂杂的抡着只顾杀人,本身有一个异名,唤作黑旋风。在浔阳楼,因为向酒家借钱作闹,遇到宋江,倾心下拜;宋江给了银子,又去赌钱,赌输了就抢别人的东西,亏得宋江救助;因为争鱼,斗过浪里白条张顺;宋江智取无为军,捉住了黄文炳,由他来零割了;上山之后,回乡接取母亲,遇见剪径的假李逵李鬼,杀了那厮,接到老母,回来时背到沂岭,却被老虎吃了,他一时发怒,杀掉了四只老虎;三打祝家庄,先错疑宋江自讨扈三娘,又误杀了扈太公一门老小;请朱仝上山时,又劈死了小衙内;因为不忿,高唐州打死了殷天锡;搬取公孙胜时,斧劈过罗真人,致使深陷蓟州;大名府赚取卢俊义,扮过哑道童;更误杀过前来投奔山泊的韩伯龙;因为顾全兄弟之义探望宋江反被宋江以慢性药酒鸩杀。

李逵的一生是懵懂的,他没有什么明确的奋斗目标,一生追求兄弟义气,只要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他就满足,即使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

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在这鸟水泊里?”③也仅是遥远的梦想。他的一生,其实一直在别人的领导和指挥下,仅有的一次沂水县搬取老母,老母亲又被老虎吞吃,可以说,他的一生都被别人支配。——这样的李逵,又怎能成为主角?

张飞和李逵都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然而因为作者叙述的重点并不在他们身上,所以只能作为配角出现,但是,他们的鲜明个性却使得他们的形象光芒四射,千百年来深受读者的喜爱。

二半莽与全莽

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④。他在《三国演义》中的事迹首推长坂坡一战。

关于长坂坡一战,《三国演义》记录如下:

张飞那里肯听,引二十骑,至长坂桥。见桥东有一带树木,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里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飞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⑤

当时的情况呢?“刘备引十数万百姓、三千余军马,一程程挨着往江陵进发”⑥。曹操方面呢?攻取荆州之前,曹操传令起大兵五十万,分做五队,又令许褚引兵三千为先锋。取得荆州之后的兵力,按诸葛亮的算法,又得荆州军二、三十万,全部军力应在70—80万之间;按曹操的清点,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军力对比3000︰

830000,形势是千钧一发万分危急。张飞引二十骑据水断桥,需要多么大的的勇气?而就是在这万分危急之时,张飞还能心“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里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这是一个莽夫?绝不是,这是名将所为!仅此一计,就足以媲美兵法名家!那么,张飞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依据有四:一是对曹军统帅曹操性格的准确判断:善谋而多疑;二是对自己武艺的准确估计:万人之敌,当世虎臣,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三是对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知道曹操在胜券在握的时候不会孤注一掷;四是对曹军将士心理的准确定位,知道在惨败博望坡再败新野城之后,曹军人人心存狐疑谁也不敢突前。所以,张飞才巧用智谋,大胆用兵,结果曹军诸军众将一起向西奔走,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套用曹操赞扬于禁的话,“将军在匆忙之中……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⑦,张飞得此誉并不为过!

然而张飞毕竟还是张飞,灵光一现的大智慧在他身上并不多见,除了堪称大智慧的义释严颜和智取瓦口隘,前者让“凡到之处……尽皆归顺,并不曾厮杀一场”⑧,后者让河北名将张郃所部三万只剩下十余人;张翼德怒鞭督邮、古城会、急兄仇张飞遇害等更多的事例则表现了他的鲁莽:怒鞭督邮让刘备弃官归乡为朝廷缉拿,古城会时如果不是二哥关羽武艺高明险些就成了枪下之鬼,张飞遇害更让本就处境艰难的蜀汉政权雪上加霜。即便是堪称杰作的长坂坡一战也因心思不够缜密差点功亏一篑,如果不是关羽借来的

一万军马路上突然杀出,那么整个三国的局势必将大变,不要奢望什么三国鼎立,应该是一统华夏海内升平了。因此张飞只能算作“莽”,因为他的确莽撞;只不过这个“莽”应该是“半莽”,因为他也有灵光一现式的大智慧。

李逵就不一样了,他也“莽”,而且是“全莽”,什么谋定而后动、三思而行可和他一点也不沾边。第三十八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条》是李逵的第一次亮相,宋江想要两尾活鱼做鱼辣汤吃,李逵自告奋勇,跳起来说,自己去讨要两尾活鱼为哥哥做汤。渔人回答说:渔牙主人不到,不敢开舱。李逵怎么做的呢?“便跳上一只船去……只顾便把竹笆篾一拨……将那一舱活鱼都

走了。李逵又跳过那边船上去拔那竹篾,那七八十渔人都奔上船,把竹篙来打李逵。李逵大怒,焦躁起来……李逵忿怒,赤条条的拿两截折竹篙,上岸来赶打行贩,都乱纷纷的挑了担走”⑨。明明是去讨活鱼,却讨出了一出鸡飞狗跳;明明是自己不懂船中之事,还要“大怒、忿怒”,甚至追打渔人行贩,天下有这样的理?接下来的事更是荒唐:当张顺赶来喝问你要打谁时,李逵是“也不回话,抡过竹篙,却望那人便打”⑩,在陆上的张顺自然不是李逵对手,被痛打一通,挣扎不得,幸亏李逵被一人劈腰抱住一人帮住手,不然的话,浪里白条不知要多挨多少老拳!张顺呢?吃了亏,自然要找回场面,就撑着渔船赶来大声叫骂。李逵当然不服:陆上打不过我,水上又如何?还不是再吃我老拳一通!傲然跳上船去,却忘了水性并不甚高,结果是被张顺“在水里揪住,浸得眼白,又提起来,

又纳下去,何止淹了数十遭”○11。亏得宋江有张横所捎书信,不然真不知李逵性命如何,若是就此淹死,一百零八将岂不少了一员?——明明是去讨活鱼,却讨出了一出鸡飞狗跳,多么鲁莽的李逵!明明是自己不懂船中之事,还要“大怒”,还要“忿怒”,甚至追打渔人行贩,多么蛮横的李逵!明明有错在先,主人过问,又要拔拳相向,多么蛮横的李逵!明知自己水性不好,被张顺骂了几句,就愤然上船,差点淹死,多么鲁莽的李逵!

第一次亮相时的李逵,就给人以鲁莽的印象,可以说“鲁莽”这个词就是李逵性格的准确概括,在以后的内容中,鲁莽的性格更是被李逵表现得淋漓尽致:江州劫法场过程中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杀一气,枉杀了不知多少无辜百姓;沂水县接取老母,“背了娘,拿了朴刀,出门望小路里便走”○12,路上需要什么他根本没有考虑,结果老母亲被大虫给吃了;曹太公庄上只顾开怀畅饮,被灌得酩酊大醉,给一条绳索绑了,不是朱富、朱贵兄弟巧计搭救,早丢了性命;三打祝家庄,宋江命人把扈三娘押往梁山泊,他以为宋江要留作小老婆,杀得手顺,闯入扈家庄,杀了扈太公一家老幼,烧了庄园,——亏得扈三娘顾全大局,没找李逵麻烦,否则又是一场厮杀;高唐州打死殷天锡,独身逃去,全不顾柴进一家老小,害得柴进差点死于牢狱;二仙山取公孙胜,斧劈罗真人,被困蓟州,身陷囹圄;听得刘太公说宋江夺去女儿,砍倒杏黄旗,扯碎“替天行道”,抢上堂来,径奔宋江,亏得五虎将拦住……细细历数李逵在小说中的表现,读者怎不慨叹:真是莽汉!

张飞和李逵两个人物有相同之处,性格中都有鲁莽的成分。不可否认,张飞是鲁莽的,然而鲁莽之间时有智慧显现,属于粗中有细;李逵则不同,他的一生完全是鲁莽的,鲁莽亮相,鲁莽行事,最终懵懂死去。所以,真要对两个形象做一概括,“半莽与全莽”最准确不过了。

三理想追求与出身境地

张飞与李逵在小说中的表现如此精彩,他们的性格差距又是如此之大,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人物之间如此巨大的性格反差呢?

理想追求的不同是他们性格差异的主要原因。

张飞的理想是“救危济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13,从他和刘备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不是一个甘于平庸的人,不然就不会有“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14的说法,这句话恰好说明张飞是早有准备早有打算,只不过是没碰上心仪的英雄;同时,张飞为了理想始终如一,即使是徐州城破兄弟分散生死未知,他宁肯蛰居古城也不肯投降曹操,而且他还在招军买马积草屯粮,为的什么,还是为了他的理想;长坂坡一战,他率领二十骑据桥断后,难道他不知道凶险至极,可他还是义无反顾,为什么,为了理想!

李逵呢?一生懵懂,随波逐流。遇见宋江之前,“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15,宋江送他十两银子,他又连忙去赌,输个精光,却又赖账,打了众人,又要宋江出银子解决争端,——他在江州忙什么?戴宗说只是贪酒好赌!劫了江州法场,众英雄同归梁山泊,声势浩大,军威赫赫,两

败童贯,三败高俅,声望直达顶点,可是一道招安诏书,众英雄居然束手归降,经常把“杀上东京,夺了鸟位”挂在嘴边的李逵又做了什么?一样的束手归降!这以后,破大辽,平田虎,灭王庆,征方腊,只落得英雄星落十去其八,李逵又在做什么?一样的东征西杀,一样的南征北战!衣锦还乡了,官居润州都统制,直到宋江说朝廷赐死,才又重提招军买马再上梁山泊。他的理想在哪里?大约只是“快活”罢!所以,李逵的一生是懵懂的,他并不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因此只能随波逐流了。

出身境地的不同也是导致他们性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张飞,“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颇有资财”,“在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祭罢天地,复宰牛设酒,聚乡中勇士,得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16。小说中交代张飞出身的就此一处。但我们从文字中就可看出,张飞的家境相当富裕,而且有可能是巨富,两个“颇有”足以说明,“宰牛设酒”“三百余人,就桃园中痛饮一醉”也足以佐证。出身于这样的豪富之家的张飞,要说他没读过书,只能是笑谈,说他读书无成才符合现实。正因为他读过书,而且读过不少的书,所以他才能够在众人之中选中刘备,他坚信刘备能够帮他实现理想,于是散尽资财倾囊相助并且一生追随始终不渝;同时也是由于读书无成,才让他的性格中具备了鲁莽的一面,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半莽”的张飞。

李逵呢?打杀了人就十余年不敢回家,宋江同样杀了阎婆惜,

知县只是开了一个海捕文书,并不曾让宋清披枷带锁,李逵家境一定艰难!李逵的大哥,“只是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李逵家境一定艰难!仅仅为了三千赏钱,大哥李达竟“奔来财主家报了”,并且领了十余个庄客,飞也似的赶回家中看,为了区区三千赏钱就捉拿兄弟,李逵家境一定艰难!贫苦农民的出身决定了李逵的性格,目不识丁的现状造就了李逵的“全莽”,李逵的优点来自农民,身上的缺点也来自农民,纯朴包含着无知,坦率又近乎莽撞,加上不知节制的好杀。这一切,注定李逵是一个争议人物!

理想追求的不同导致了性格的不同,出身境地的不同又加深了性格的差异。张飞,李逵,不同的理想,不同的出身,导致了他们差异巨大的性格。

四结语

作为古典名著中的著名人物,张飞和李逵身上有着太多的谜,这就需要我们走进文本,深入阅读,细细揣摩,反复思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还张飞、李逵们一个真实的面目。

注释:

①④陈寿撰,裴松之著:《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54页,第454-455页。

②⑤⑥⑦⑧○13○14○15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第157-158页,第157页,第65页,第242页,第2页,第2页,第2—3页。

③⑨⑩○11○12○16施耐庵著:《水浒全传》,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第240页,第217—218页,第218页,第218—219页,第249页,第214页。

参考文献:

1.陈寿撰,裴松之著:《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2.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3.施耐庵著:《水浒全传》,四川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李逵人物分析

一、野蛮背后的可爱众所周知,李逵在《水浒传》中是个最为野蛮粗鲁的角色,由于他只知杀人,不问好坏的性格,只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却认为,他的野蛮背后有着无比大的可爱。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为梁林好汉,并不是出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革命思想的彻底,而仅仅是为了两个字――“快活”。可以毫不牵强地说,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乐原则,黑旋风最常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黄文炳后称“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后道“吃我杀得快活”,杀人不是为了复仇,不是出于战阵厮杀的需要,而竟仅仅是为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时遇到回家的哥哥李达,就劝李达“同上山去快活”。就连黑旋风那最被一些人称道的一番话,即李逵初上梁山时叫嚷的“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杀去东京,夺了鸟位”,这一番话,也远不是出于什么彻底革命的高尚动机,因为就在“夺了鸟位”句后还有最关键的一句:“在那里快活,却不好?” 说来说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杀去东京,夺了鸟位,不是为了等贵贱均贫富,不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为了喝更大碗儿的酒,吃更大块儿的肉,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么坚决的农民思想根本谈不上。总之,李逵行事几乎全凭“快活”二字,少理性,无算计,率性而为,因此他的举动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烂漫的一面,所以说他可爱也不无道理。二、忠诚背后的依恋也许你会认为李逵能至死不渝地追随宋江,不顾一切地替他卖命帮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对宋江那种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忠诚,还不如说是种依恋。因为对于李逵来说他同样需要一个价值的标尺,一个能确认他存在意义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记得当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兴奋。而宋江也是又送银子,又带李逵喝酒,对他那鲁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从,你说需要银子还债,便给你银子还债,你说小盏吃酒不过瘾,便吩咐酒保专给你换大碗,看你吃鱼吃不饱,又专为你要了两斤肉,临别还送了五十两一锭大银。世间能有几人能这般对待粗鲁蛮横,杀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仅此一个。宋江因题反诗入狱的那一次,李逵怕贪酒误了宋江饭食便“真个不吃酒,早晚只在牢里服侍,寸步不离”,这是何等情分,须知粗鲁的黑李逵能做到这种地步也是绝无仅有,这只怕要比他后来跳楼劫法场还难得多。后来,二人一个说“他与我身上情分最重”,一个道“我梦里也不敢骂他,他要杀我时,便由他杀了吧”。宋江带数人元夜上东京时,曾对李师师戏称李逵是“家生的孩儿小李”。所以李逵对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属对统帅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儿童对父亲的深深的依恋。三、惹祸背后的成全纵观《水浒传》全集,你会觉得李逵是个“惹祸鬼”,因为自己鲁莽的个性,简单的头脑不知为大家闯了多少祸。这一点可以从宋江亲手结果李逵的行为不难看出。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点看,李逵的惹祸背后却隐藏着对宋江的成全。夏志清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导论》中就说,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拥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强压着的想当皇帝的心声”,而宋江对李逵的喝斥,则“似乎是在谴责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这一结论也许是受金圣叹的启发,金圣叹在评改《水浒》时,一直就认定宋江是满口忠孝心怀不轨的伪君子,而直肠直肚的李逵则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来,不正成全了宋江吗? 多翻一些中国古代小说,就会发现,这种“宋江+李逵”式的组合在中国古代类似题材的白话小说中是太多见了如刘备和张飞,岳飞和牛皋,杨六郎和孟良,秦琼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刘备也好,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水浒传》中十大人物形象 一、单纯的武松 很多人对武松的印象就是不近女色,仗义、好抱不平。为了这点,有些人甚至给武松编写野史,说武松练的是童子功,所以不能进女色。当初,潘金莲想要勾引武松,曾经拍了武松的肩膀一下,所以武松一生没有受过伤,只是单单丢掉了一只手臂。当然这些都是《水浒》迷们恶搞出来的,完全没有根据。至于,武松的爱打抱不平其实可以说是一种错觉,因为,在书中武松并没有什么抱打不平的事迹。杀潘金莲是为自己的哥哥报仇,至于杀蒋门神,与其说是抱打不平,不如说是被人利用。武松杀潘金莲后,来到孟州服刑,受到施恩善待。施恩的老子正是当地掌权者,所以武松在孟州的日子过得挺舒服。 施恩原先经营一家大型的夜总会“快活林”,生意非常好,可谓是日进斗金。后来被来头更大的蒋门神抢了去,施恩心有不甘,想要拉拢武松对付蒋门神。这是黑社会之间的黑吃黑,到底是谁控制快活林,本质上都没有区别的。在这里,武松就就犹如黑社会高级打手(看场子)。于是武松替施恩出头抢回了快活林。后来,蒋门神报复,设计陷害武松犯了官司。武松为出这口恶气,就杀了15个人。至此,武松除了落草外,再无别的路可走。武松是《水浒》众多好汉的一个代表,不近女色,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喜结交好汉。这些都是武松的特点,也就是“单纯”和“善良”。 武二爷没有心机,能交的朋友都交,能吃的酒席都吃,人家对他有一点好处,他就掏心掏肺,有恩必报,有仇也必报。所以武松被别人当作枪使是必然的,无路可走,上梁山也是必然的。怪只怪那个年代,不让单纯的人可以走单纯的路。 二、莽撞的李逵 说起李逵,一个词就可以概括,那就是鲁莽。李逵的每一次出场,几乎都会有鲁莽的表现。而且李逵的鲁莽有些夸张,完全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书中不止一次的提到李逵杀红了眼,“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野”。这样滥杀无辜,使得英雄这个词,在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一、人物简介 他身长七尺五寸,字玄德,手拿双股剑,是皇室后代,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手下文武双全,个个都各显神威,他的言行举止与宽宏大量成就了他的伟业,让他成为了三国时期一国的霸王,就是因为人和与民心才成就了他,是个仁义的英雄豪杰。 二、 1.性格特点一:仁义善良 1).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刘表快死的时候,他再三要把荆州托付给他,刘表认为他的两个儿子没有宏大的前途,可刘备却再三推辞,不肯收下荆州,当他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时,诸葛亮也再三说服刘备接纳荆州,可他却再三不要荆州,还说:“我宁愿死,也决不做出违背仁义的事情,违背仁义的事情我是永远不会做的。”从此可见,刘备他非常的仁义。 2).之所以说他仁义善良,是因为在他当上徐州牧的时候,他出城了,留张飞看守徐州,因刘备走了,所以张飞喝的大醉,不料被吕布领兵来偷袭,很快吕布占领了徐州,当刘备回来时,他并没有再夺回徐州,而是对吕布说:“这徐州就给你吧,我暂时驻扎小沛。”这等善良的人在世界上还有几个呢?别人夺走了自己的城池,自己不断不发怒,还愿另外寻找地方来住,这主以表示他的善良。 2.性格特点二:爱民如子 1).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在他再次当徐州牧其间,曹操要带刘备回许昌,不料当地的人民的代表带着几个人民前来拜访,曹操以为他刚来徐州没几天,那么多人民就想挽留他,可他们说道:“请丞相留下刘备吧,在他当徐州牧的这几天,我们是丰衣足食,他还为我们修了十几座桥,让我们行动也方便了许多,求求您了,留下刘备吧。”这件事足以证明刘备爱民如子。 2).之所以说他爱民如子,是因为当他驻扎在新野的时候,曹操五六十万大军来犯,诸葛亮从容不迫,说要等他们进城后再放火烧他们,再趁机逃往江夏,可那样民房就没了,刘备强忍着答应了,在去江夏的途中,刘备带着全部新野人民一起走,可这样会导致速度减慢,很快会让曹操追上,诸葛亮再三劝阻他抛弃人民,可他说道:“我宁愿人民抛弃我,我也决不抛弃人民。”这句话说得好,更加体现了刘备爱民如子的精神,关羽这时候说道:“世界上我最敬佩三物,天、地与我大哥! 总结:从上面两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善良仁义的三国人物,我最喜欢这个人物,喜欢他的精神,喜欢他的品质,我认为三国因为有他而精彩!

23 三顾茅庐 (教研室) 省公开课比赛课优质课教研课一等奖

A、对比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反衬。比较张飞和《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引导有感情朗读。 B、刘备和张飞的关系,能说的具体一些吗?相机出示原著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或学生摘读其片段。 C、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老师读张飞的话,学生读刘备的话。) D、配上表情、动作分角色朗读对话。指导发散。 (设计理念:引进课程资源《三国演义》原著、《水浒传》,摆脱了“课本为中心”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课本为重要凭借,落实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引 进相关课程资源,促进语文学习”的新课改思想。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课本到原著、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A、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B、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指导朗读 (3)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刘备轻轻地敲门,“轻轻”表示注意轻敲,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地礼貌和尊重。指导朗读 (4)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刘备叫童子不要惊醒先生,会怎么说?对张飞、关羽会怎么说?如果你们加上一些动作、表情就更好了!(引导学生适当的演演) A、刘备知道诸葛亮正在午睡,所以尽量放轻脚步,轻轻地走进去,防止惊醒先生。 B、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的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C、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做做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D、此情此景,让你想到了哪个相类似的故事?(程门立雪) (5)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又等了一个时辰和快步,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 表现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尊敬和渴求,也可以说明他很诚心诚意。 (设计理念:学习课文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诚心诚意”,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自学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刘备的诚心诚意的语句,在悟中读,在读中悟,读出了“味”,使文中人物个性更加鲜明,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上自己的理解,再读一读这个部分。 9、总结:同学们,读出了刘备的诚心诚意,那才华横溢、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到底有没有被请出山?刘备有没有得到诸葛亮的帮助?更精彩的故事还在后面呢?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三、推荐阅读《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是根据名著改编的一篇历史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与张飞有关的歇后语

与张飞有关的歇后语 1、张飞瞪眼——怒发冲天 2、张飞买服装——尽选黑色 3、张飞瞅樗蚕——大眼瞪小眼 4、抓住张飞当李逵打——认错了人 5、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6、张飞看地老鼠——大眼瞪小眼 7、张飞报告——不用草稿 8、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9、闯帐的张飞——好出头 10、张飞卖秤锤—全是硬通货 11、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2、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13、张飞撤退长坂坡——过河拆桥 14、张飞裹脚——难上难 15、张飞打岳飞——乱了朝代 16、张飞摆屠案——凶神恶熬(杀)

17、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18、张飞的骡子——不见奇;不见骑 19、张飞穿针眼——大眼瞪小眼 20、张飞找对象——非黑不娶 21、张飞扮姑娘——咋搞咋不像 22、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23、张飞溜冰——人仰马翻 24、张飞哭刘备——凶啊;兄啊 25、张飞打敬德——黑对黑 26、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27、张飞哈气——自我吹虚(须) 28、张飞溜集——敢的是巧 29、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30、张飞打酣——声震如雷 31、张飞作文——粗心大意 32、张飞戒酒——明天不晚;明天 33、张飞做官——黑白分明 34、张飞唱歌——全部跑调

35、张飞战关公——不念旧情 36、张飞断案——粗中有细 37、张飞担的毛栗子——人硬货扎哇;棘手 38、张飞瞅耗子——大眼儿瞪小眼儿 39、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不念旧情 40、张飞打兵卒——感情用事 41、张飞放严颜——细中有细;粗中有细 42、张飞扮新娘——装不象;再装也不像 43、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44、张飞卖毛栗子——人硬货扎手;人硬货扎洼 45、张飞审案——粗中有细 46、张飞捕蚂蚁——没劲的小事 47、张飞绣花——粗人揽细活 48、张飞杀鸡——岂用牛刀 49、张飞拉着刘备胡——不必牵须;不必谦虚 50、让张飞绣花——滥用人才 51、张飞剔牙——牙签不够粗 52、张飞当县官——能文能武;文武双全

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张飞

我最喜欢的英雄人物——张飞 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的英雄更是辈出,例如三国,战国。这里面更是由我喜欢的英雄。比如张飞。 在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个十分鲁莽的形象,动不动喜欢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出谋划策这方面更是不行。可我卫生么会如此佩服他呢?是因为他还以勇猛、忠诚、嫉恶如仇而著称当他的大哥刘贝被曹操给拦住时,是他走在最后面为大哥阻挡曹操大军的进攻。也是他在听说自己的二哥被杀之后,气得暴跳如雷直要为关羽报仇。除了这些之外。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他十分的勇敢,就从他在刘表死,曹操南下,刘备弃新野行陆路南逃,曹操派人追了一日一夜,在当阳碰上,刘备弃妻先逃,张飞带领二十骑拒后,张飞断桥、立于河边,大叫: 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当中可以看得出来。没错,这种勇气正是我需要的。在学习中,我会碰上许许多多的困难,但我只要有了这勇气,那么我就什么困难都不会害怕,而且我也一定会成功。 除了张飞的勇气,我还缺少对学习的忠诚,那么我就要学习关羽。关于想当年与刘备张飞桃园三结义,制止后来,曹操是那么的想拉拢关羽,可人家关于就是认准了刘备,不管曹操送了多少的金银珠宝和美女可关羽就是不为所动。一直到后来闯无关斩六将。我在学习上只是少了对学习的忠诚,一会学学这个一会学学那个从来不肯好好

的认真学习一个。如果我肯一个一个好好学的话,没准,我两个就全学下来了。 当然我还要学习刘备的那种执着,要不是他的那种执着,恐怕就请不来诸葛亮更没法建立蜀国了。当年他和关羽张飞三人去请诸葛亮,一请就是三次。这要是别人,早就耐不住性子跑了。可他一来就来了三次,最后一次更是在诸葛亮睡觉时等冷了好长时间,关羽和张飞早就等不及了,只有刘备还在一如既往的等着。加入刘备没有等下去,那么可能就没有未来的蜀国。我要是有着耐心,那么我一定会好好的学习。因为只要有耐心,所有事就一定会成功的。 没错,我只要有勇气,忠心和耐心,那么我相信,我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并不止这三位历史人物,好友许许多多的先辈值得我去学习,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东西后我真的感到受益匪浅啊。他们的身上有指中华502017年的精神文化,他们身上的东西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也是我们永远用不完的。让我们机制那些先辈们的精神吧,也算是为我们的下一代做出榜样吧。 吉林省抚松县外国语学校八年二班

张飞人物形象分析

浅析《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特征及价值意义 [摘要]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一个极具个性、影响深远、堪称家喻户晓的人物,也是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本文试图对《三国演义》中张飞这一人物的艺术形象作浅陋的分析,解析其人物形象的外在形象、性格品质,并试图从这一形象特征中阐述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和挖掘其在文学、社会方面的价值及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三国演义》张飞形象特征价值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熟悉、喜爱的人物形象。但在众多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中,有关张飞形象的专题论文似乎并不多。沈伯俊曾有言:“《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带有较多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的英雄。”的确如此,《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既不像诸葛亮一样被神化得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赵云一样形神完美,毫无缺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贴近我们生活的有瑕疵的英雄人物。张飞是性情中人,是本色英雄,他的身上既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崇高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理想,又有一般市井小民的粗俗鲁莽,甚至有着重大的性格缺陷。“粗犷鲁莽”就是张飞最好的性格标签。当然,他身上还汇集了其它诸多优秀的品行,本文将着重对其性格品行作详细分析。另外,张飞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有其特定的原因,本文也将就此作简要阐述。 一、《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特征 (一)张飞的外在形象分析 在古代戏曲舞台上,张飞的扮相大多是黑脸、眼大方正、虎虎有威,仿佛不这样就难以突出张飞的“英雄气概”。以致于很多人一提到张飞的外在形象,都会用“豹头环眼”来形容。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往往擅于用“惊人之笔”,夸张地凸现人物的形貌、声音、气势等。比如,写张飞出场那一段:刘备读了招募义兵的榜文正在叹息,忽听背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为国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只见来者“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便是对张飞形貌、声音、气势的描写,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威猛霸气的猛张飞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反观全书,还有很多章节都对张飞这异乎常人的外部特征进行了大肆渲染,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了张飞“威猛、鲁莽、豪放”甚至有点“令人生畏”的外部形象。 在古代艺术样式特别是小说和戏曲中,人物的外部特征总有点“脸谱化”。张飞的外部形象从《三国志》开始,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随后历经宋元民

三国演义张飞简介,张飞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张飞简介,张飞性格特点张飞性格特点 1。《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人物形象之一。然而,这个形象,却是罗贯中在保持历史人物张飞忠于刘蜀、勇猛善战的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和审美观加以改造而塑造出来的。对于历史上的张飞,许多人未必熟悉,甚至存在一些误解或缺乏根据的猜测。 首先,历史上的张飞相貌如何?大家可能会说:“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其实,这只是通俗文艺的说法,史书《三国志》中的《蜀书·张飞传》却并无一字涉及张飞的相貌。《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张飞相貌的经典性描写:“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第1回)从此,张飞的相貌就在广大读者心目中定型了。后来的戏曲为了表现张飞的刚直,又“送”给他一张黑脸。还有人说“历史上的张飞是个美男子”。

其次,历史上的张飞是什么出身?尽管刘关张原本都有市井气息,张飞的家境还好于刘备、关羽,却只有张飞最能使芸芸众生感到亲切。 再次,历史上的张飞性格如何?根据《三国志·蜀书·张飞传》的记载,历史上的张飞虽有尊贤爱士,敬慕君子的优点,却也有性格暴躁,遇下寡恩的严重缺陷。《三国演义》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将历史人物张飞“勇而暴”的性格特色,改造为“勇而莽”的性格特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的张飞,其实已经不是历史人物张飞,而主要是经过《三国演义》改造和重塑的张飞形象。他既以历史上的张飞为原型,又有很大的发展变化。这个令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不仅在《演义》写到的上千个人物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开启了明清小说中以“粗犷鲁莽”为特征的英雄人物系列,并成为这个形象系列中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这一个”。

李逵

李逵 简介:李逵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背着老母上了梁山,后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 相关事件:李逵小名铁牛,江湖人称“黑旋风”,家中有老母及一兄长名为李达。李逵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流落在江州。在江州大牢里当一个小牢子,与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神行太保”戴宗相熟。宋江因杀阎婆惜被发配江州,与戴宗相见。在戴宗的引荐下,李逵认识了之前慕名已久的宋江。宋江借十两银子给李逵拿去赌,李逵对其慷慨极为拜服。紧接着,三人又到琵琶亭饮酒,宋江要吃鲜鱼,李逵便去讨,却听说要等鱼牙主人来了才能卖。李逵因此发怒,后来鱼牙主人“浪里白条”张顺见他捣乱,便与他厮打起来,从陆上打到水中,直到宋江、戴宗来叫停。从此张顺也与三人成为好友。戴宗传梁山假书被识破,和宋江两人被押赴刑场杀头。李逵率先挥动一双板斧打去,逢人便杀,勇猛无比,救下了宋江与戴宗,三人一起上了梁山。上梁山后,李逵思母心切,就回沂州接老母,此时其老母已瞎,翻越沂岭时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杀四虎。后李逵请卢俊义喝酒,卢俊义想推辞,他却要眉尾相结,性命相扑。他对宋江情分最重,对他的话言听计从,可是当知道宋江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时却绝不轻饶,要和他大动干戈,后来却发现是一场误会。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不愿受招安,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反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宋江饮高俅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想到自己死后李逵肯定要聚众造反,怕坏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便让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块儿被毒死了。 梁山职司第五位步军头领 出场回目第38回 死亡回目第120回 首次登场时对他的外貌描写: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 兵器:两把夹钢板斧 经典章回: 第38回及时雨会神行太保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第40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43回假李逵剪迳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第52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 第53回戴宗智取公孙胜李逵斧劈罗具人 第54回入云龙关法破高廉黑旋风探穴救柴进 第72回柴进簪花入禁院李逵元夜闹东京 第73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 第74回燕青智扑擎天柱李逵寿张乔坐衙 第76回活阎罗倒船偷御酒黑旋风扯诏谤徽宗 第120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性格特点分析: 李逵绰号“黑旋风”,是比喻李逵性格火爆,如同大炮,加之肤色如黑炭,故称黑旋风。李逵的性格特点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率直粗犷,有勇无谋,胆大心细。李逵的性格特征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真”、“蛮”、“趣”。“真”,就是真实而又坦率地把他的思想感情、个性赤裸裸地和盘托出,不受外界的威胁利诱,不因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而掩饰、做作。他是一个“透明的人”这就包含着:(1)他对统治阶级包括皇帝也无所畏惧,“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所以,他常常表示出对皇帝大不敬的言论。(2)对自己的头领宋江,也不曲意逢迎,而敢于直率地批评,进行不留情面的揭发和斗争。虽然,李逵往往冤枉了好人,但作者是为了表现他的刚直的品格。(3)他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从不掩饰内心的想法和情感,从不虚假做作。他去接母亲,是为了让母亲到山寨享几天福;他要杀到东京,是为了要当大将军,在“那里快活”。并不象宋江那样,“忠义”时时挂在嘴边,给人虚伪做作的感觉。

关于李逵的作文高二集锦5篇

关于李逵的作文高二集锦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关于李逵的作文1 水浒塑造了一百零八名好汉,其中的三十六天罡更是人物。其中,既有忠义为本的宋公明,还有足智多谋的吴用,战力的超人的卢俊义、林冲、呼延灼。但是,给我触动最深的人物却是最粗俗、凶恶的李逵。中国古代经典历史题材小说,大凡都会塑造一个外貌“凶、恶、黑”,看似“傻、大、笨、粗”而内心向善极富性格魅力的壮汉。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隋唐演义的程咬金,说岳全传的牛皋。李逵更是他们中的极品,是天罡中最贴合“地煞”称号的那位。他生来一身黑肉,面相穷凶极恶,大名居然可以止住小孩子的啼哭。杀人,是他的标签,也是爱好。两军交战之际,他从不关心进展,只管舞动双斧向前冲,哪儿人多就往哪里砍,比“拼命三郎”还拼命三郎。所到之处,浮尸千里,不愧是天杀星下凡;口中粗话连天,“鸟”是他的口头禅。现在是太平盛世,虽然鹰派的专家坚称是“太平乱世”。面容姣好、红唇白牙、纤纤作细步的男生成了时尚的宠儿,无数“粉”们为他们疯狂,东晋的潘安也不过如此(不过东晋王朝很短命)。可以肯定,李逵不对百分之九十九的现代人的胃口。 但是,他也是我心目中最贴合水浒主题“忠义”的人物了。水浒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可用一个词来概括“逼上梁山”。唯独李逵一出场就义胆冲天,自愿跟进随宋江与戴宗,?前马后,寸步不离。在江洲,他二人将被斩首之际,舞动双斧,斩杀污吏,杀开血路,将生死置之

度外。 李逵绝不是因为听从宋江的虚名而左一声“哥哥”、右一声“哥哥”。他追求的东西十分简单,那就是公平与忠义。当听见宋江在妇女家中行奷淫之事时,他也顾不得思考,连夜杀回梁山,上殿砍倒“替天行道”的大旗,厉声质问宋江。张飞虽莽,却不会当面质问他大哥,最多拉着关羽发几句牢骚,体现出与刘皇叔不一般的关系,这叫“粗中有细”。程咬金、牛皋在秦王、岳飞面前更不敢说半个“不”字,君是君,臣是臣,帅是帅,将是将。而在李逵眼里,错就是错,就该杀得干干脆脆,世界上从来不该有什么拐弯抹角。他不仅用这一信条要求身边的人,也用它严格要求自己。当他发现自己的错误时,立马想要自刎谢罪。当听到燕青负荆请罪的计谋之后,他说:“好是好,不如把头割了干脆!” 李逵虽然“凶、恶、黑”,却极重传统孝道。相比张飞等几位的母亲,小说很用了些文字描写接老母上山的情节。也许,李逵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让老母被老虎吃掉,就算一时杀掉四只恶虎,日后加官进爵,也补偿不了这个损失。即使遇到冒名的李鬼,在听说上有八十老母的拙劣谎言之后,杀伐果断的天杀星竟收起了双斧,拿了十多两银子,要李鬼奉养老母改过自新。这时的李逵哪象一个杀人如麻的草寇,更似一个没有文化的粗壮农夫。 与张飞他们相比,李逵的官最小。张飞贵为“五虎上将”之一,牛皋是宋军大将,历史上的程知节做到了唐军在西北的主帅。李逵最多在县衙门里,想过一把县太爷断案,过一把掌握生杀予夺的瘾。这一点,

当李逵遇到张飞_高一作文

当李逵遇到张飞 明清小说盛行,也就成就了四大名著,当然,其中的许多人物已是家喻户晓,比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等,《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人物简直多的如同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过来。 大家一点都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他的脾气非常急躁,也非常好斗;还有《水浒传》中的一百了八位好汉之李逵,他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黑,其次是他也非常暴躁,也是个好斗的家伙。 然而,这两个不同时代的人却因偶然的关系聚集在了一起。话说张飞正在带兵打仗,正走过一片丛林,然而张飞一脚踩空,掉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地洞里。奇怪的是,张飞一点事都没有,还很清醒。于是,张飞四处打探了一番,也没什么异常啊。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张飞冷得打了一个哆嗦,然而,顿时,他意识到有风的地方一定有出口。 于是张飞并没有耽搁什么,马上就小心翼翼的朝那边走去,没过多久,洞里渐渐亮了起来,仿佛快要到出口了。于是张飞顿时一激动,大步跑向光亮处。张飞刚一出来,顿时就傻了眼,原来洞外是一队人马,他一出去就被他们包围了,手无寸铁的他只能束手就擒,张飞瞟了一眼那个头目,那人长得虎头豹眼的,提着一把斧头,皮肤甚黑。没过一会儿,那人就朝他走来,吼道:“什么人,竟敢闯我军事重地?”张飞不解地说:“阁下贵姓?” 那人回答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本人李逵,乃是梁山好汉。”于是张飞更加不解了,这李逵是谁呀,怎摸从来都没听说过?

还没等张飞回过神来,李逵又吼了一声:“你又是谁?”张飞回答道:“在下张飞,不小心误入此地,还望多多包涵。”李逵惊道:“什么,你是张飞,我怎摸从来都没听说过你啊?难道你是朝廷派来的?”“什么朝廷,在下乃西蜀刘备的结拜兄弟,大将张飞,连我都不知道,你是怎么出来混的?”“别在那儿给我乱叫,我看你就是朝廷派来的。看你身板不错,我让你,你输了就要掉脑袋,我输了就放你走。”张飞兴奋道:“好啊,我倒要看看你这个自称梁山好汉的李逵有什么本事了。”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摆开架势,准备大打一场。突然,李逵这边抡起巨斧,朝张飞这边挥过来。张飞灵机一动,突然一闪,迅速出击,还没等李逵背过身来,剑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了。李逵不服道:“在比一次,我难道打不过你吗?”张飞道:“我看还是算了吧,你不是我的对手。”李逵于是脑筋一转,道:“你身手不错,愿意跟我到梁山落草吗?”张飞一听,大怒道:“我最痛恨贼寇了,我是个正人君子。”李逵又道:“那既然这样,后会有期,我说到做到。”于是,张飞头也不回的走了。 张飞和李逵的巧遇就这样结束了,他们还没搞清楚对方就大打出手,这就是暴躁的后果,将会错过很多机会。 人生也是一样,为人处事不要太浮躁,要有耐心和严谨才行啊。

李逵人物性格分析及主要事迹-10

李逵性情急躁、耿直、纯朴、莽撞、为人心粗胆大、率直忠诚、仗义疏财 李逵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自己有了好日子过,要把老娘接来,可惜的是老娘被老虎吃了,但是他还是把老虎给杀了。可惜因为行事卤莽、头脑简单、没有心计,最后被宋江毒死。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作者着墨较多,性格较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革命队伍的要将,历来的评价较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抢别人的东西也率率真的话,李逵不过是不加掩饰表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其实是其嗜血性。李逵作战不能说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表现得十分勇猛,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要看到,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再次是其奴才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是我们要看其反抗背后潜在的动机,虽然说李逵做事经常缺乏思考,率性而为,但在这件事上他恰恰是有

着明确的目的、并不含糊。 自然,李逵的结局也是很有悲剧意味的,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这无疑具有一种反讽的效果,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处理方式,是很有深度的。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48)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和“爱”构筑的理想王国——读边城 沈从文先生的名作《边城》叙述了一个情节简单的故事:一个山水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小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好,那么俊,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天了,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画的古渡头。 故事结束了,山依然青,水依然绿,人依然那么美。如果要用两个字来概括《边城》,那就是:“美”和“爱”。 边城中无处不美,山美、水美、人美。“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计数。”作者用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桃源。在这样美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人自然更美。“翠翠在风日里成长着,皮肤黑黑的,触目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如水晶,自然抚养着她,教育着她。”翠翠天真善良,淳朴活泼,具有大自然赋予的活力。在读者面前,她是这样一个生动透明的“美”的形象,“美”的化身。忠厚善良的老祖父,五十年如一日撑船摆渡,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端阳龙舟,令人神往,他却忠于职守,寂寞地守着渡船。过渡的人感激老人的热诚尽责,馈赠他,他却“俨然吵嘴时的认真神气:‘我有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静静地忠实地在那里活下去。”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老船工显现出与众不同的“美”。边城中的人都那么美,慷慨好义的顺顺、热诚质朴的杨马兵…… 正由于这些具有美好的心性的人们,才形成了边城淳厚的民风,安静和平的空气。 可是沈从文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花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中的“美”是集中通过“爱”来表现的。两性之爱、兄弟之爱、亲子之爱、朋友之爱。 《边城》本来就是讲述翠翠的爱情,傩送放弃了碾坊,“意思还在渡船”。翠翠在傩送走后,静静地等待,“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他们的爱是纯洁无瑕、忠贞不渝的。天保、傩送兄弟情深,天保宁愿牺牲自己成全弟弟,傩送愿意代哥哥对歌。虽是爱情的竞争对手,却也襟怀磊落。顺顺对儿子的爱和赞赏也溢于言表,顺顺本是泅水的好手,待得傩送能氽水捉鸭子时,这做爸爸的便解嘲似的说:“好,这种事有你们来作,我不必再下水和你们争显本领了。”老船工对翠翠的关心自然是无微不至的;老船工死后,杨马兵主动来照顾翠翠,以及老祖父与过河客、卖肉的争执谦让,都显示了边城人以诚相待、相互友爱的美好情怀。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刘备 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学会以诚待人,学会做事要持之以恒 刘玄德三顾茅庐,借崔州平等人的言论风采,借卧龙岗的山林景色、第二次出 访时的风雪,张飞的粗暴和急躁等重重烘托,形象刻画了刘备求贤的真诚、谦恭和 诸葛亮的高洁品格、绝世才能。最后,刘备以自己的诚心请出了诸葛亮。 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却恭恭敬敬的等在台阶 下等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参考: 他会想: 待会儿见了面该怎么说话呢?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 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三顾茅庐已传为佳话,广为传颂。我们今天学了《刘玄德三顾茅庐》后,对大 家有什么启发呢?请联系生活大胆回答。 参考:

请人帮助,心诚则灵。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做事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任何人都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xx其人。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是没什么疑义的,但罗贯中的生平却不见史传, 一些零星记载,互相抵牾,尤其是他的籍贯争议颇多。现在一般根据贾仲明《录鬼 簿续编》等书提供的材料,认为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 流寓杭州,并推断他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明人王圻说他是“有志图王者”(《稗史 汇编》),胡应麟说他是施耐庵的“门人”(《少室山房笔丛》),都不知是否可靠。 他的《三国演义》大约成书于明初,当然还有好多其他说法。 罗贯中的生平事迹虽多不可考,但他的著作甚丰。《录鬼簿续编》著录他有杂剧三 种: 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除代表作《三国演义》之外,还有《残 唐五代xx演义》、《三xx妖传》等五种。 3、《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系统。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1]

《水浒传》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比较成功的。林冲由“忍”到反抗,最终走上了反抗朝廷的道路;鲁智深豪爽仗义,但也粗中有细;宋江文武都不及卢俊义,相貌也不出众,却坐了梁山之主,因为他有权术,当然也有一定能力;武松因打虎而成英雄,杀嫂和西门庆替兄报仇,但在恶人的陷害下,最终只有上梁山。 关键词:忍辱负重造反上山率直粗犷玩弄权术敢作敢为 一、林冲形象分析 《水浒传》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有生活的依据,而且能够随着生活矛盾的发展,他的性格要产生变化。写林冲,借情节的波澜起伏,展示其性格的前后变化,曲折有致,摇曳生姿,最有韵味。他为什么要变化?什么时候变化?都是从生活出发,这是《水浒传》的现实主义。 《水浒传》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不敢反抗。写他的弱点,写他性格里边的弱点,不好的一面,就是能忍。 “忍”之一: 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光天化日之下,妻子被人家调戏,奇耻大辱,不能忍受的。“当时林冲扳将过来,扳着他的肩胛,却认得是本官高衙内,先自手软了”。“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非常值得注意,这不是简单的、一般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而是一下子挖掘到人的内心世界。但是“怒气未消,一双眼睁着瞅那高衙内”。但是敢怒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他忍下了这口气。小说在这里写得非常好,写出了人物内心的活动。鲁智深跟林冲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杖去了”。一个是忍辱怕事;一个是疾恶如仇。一个是自己受侮辱、受压迫不敢反抗;一个是看见自己的朋友受压迫,就不能忍受,这两个人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忍”之二: 接下来还是写林冲想苟安,忍。但想苟安也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所以小说接着写高衙内又收买了陆谦,让陆谦把林冲的妻子骗到他家里面楼上。林

张飞的人物形象分析

张飞的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广大读者熟悉、喜爱的人物形象。但在众多的《三国演义》研究论文中,有关张飞形象的专题论文似乎并不多。沈伯俊曾有言:“《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是一个带有较多民间色彩和市井气息的英雄。”的确如此,《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既不像诸葛亮一样被神化得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像赵云一样形神完美,毫无缺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爱、贴近我们生活的有瑕疵的英雄人物。张飞是性情中人,是本色英雄,他的身上既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崇高的政治目标和道德理想,又有一般市井小民的粗俗鲁莽,甚至有着重大的性格缺陷。“粗犷鲁莽”就是张飞最好的性格标签。当然,他身上还汇集了其它诸多优秀的品行,本文将着重对其性格品行作详细分析。另外,张飞这一人物形象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也有其特定的原因,本文也将就此作简要阐述。 一、《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形象特征 (一)张飞的外在形象分析 在古代戏曲舞台上,张飞的扮相大多是黑脸、眼大方正、虎虎有威,仿佛不这样就难以突出张飞的“英雄气概”。以致于很多人一提到张飞的外在形象,都会用“豹头环眼”来形容。其实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往往擅于用“惊人之笔”,夸张地凸现人物的形貌、声音、气势等。比如,写张飞出场那一段:刘备读了招募义兵的榜文正在叹息,忽听背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为国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只见来者“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声若巨雷、势

如奔马”,这便是对张飞形貌、声音、气势的描写,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威猛霸气的猛张飞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反观全书,还有很多章节都对张飞这异乎常人的外部特征进行了大肆渲染,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了张飞“威猛、鲁莽、豪放”甚至有点“令人生畏”的外部形象。 在古代艺术样式特别是小说和戏曲中,人物的外部特征总有点“脸谱化”。张飞的外部形象从《三国志》开始,经过《三国演义》的加工,随后历经宋元民 间话本及舞台的进一步加工,越来越被脸谱化为一个威猛、豪爽但又粗鲁、暴躁的武夫形象。这种脸谱化的处理其实是很多古代小说为了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而采用的惯用手法。于是,《三国演义》中,仁刘备、义关羽、莽张飞、智孔明、奸曹操的外在形象就被仿佛被定了型。自然而然,张飞的“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就成了其外貌的“标签”了。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罗贯中对张飞外貌的夸张描写,“莽张飞”形象才会如此地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喜爱。我想,假如张飞的形象被描写成相貌儒雅、知书达理,恐怕会使很多人接受不了。 (二)张飞的性格品行分析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和其他人物相比,其实不算一个着墨很多的人物,但却是一个性格异常鲜明的艺术典型。从人物的外部形象中我们也可以解读这一艺术形象的部分性格特征:如威猛勇武、鲁莽粗俗等,但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进一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张飞这一形象倾注了罗贯中的个人感情,他不但写出了张飞的“莽和直”,也写了张飞的“善恶兼具”、“智勇双全”,使这人物形象摆脱了以

张飞与李逵

“豹子头”与“黑旋风” 演义小说总有一些莽将形象,读起来引人解颐,比如隋唐演义中的程咬金,比如水浒的李逵,比如三国演义里的张飞。 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说李逵 在《水浒传》中,李逵是作者着墨较多,性格较为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之一。对这位梁山庞大队伍的要将,历来的评价较高,或认为他最具反抗意识,或认为他天真可爱,但笔者阅读《水浒》数遍,对这位好汉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笔者对他的整体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习气。他出身农民,但没有农民的厚道,一点都不天真,反而显出一副无赖相,赌博、抢劫,与一般的地痞无赖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把抢别人的东西也率率真的话,李逵不过是不加掩饰表现了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其实是其嗜血狂。李逵作战不能说不勇敢,在冲锋陷阵时表现得十分勇猛,为梁山事业的发展壮大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也要看到,李逵的作战方式与他人不同,他经常是敌我不分,不分青红皂白地用板斧一路砍过去,此举固然对敌人的杀伤力不小,但在毫无目标的板斧之下也增加了许多无辜的冤魂. 再次是其奴才意识。从表面上看,李逵在梁山好汉中最具反抗精神,这有他的屡次反对招安为证。但是我们要看其反抗背后潜在的动机,虽然说李逵做事经常缺乏思考,率性而为,但在这件事上他恰恰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并不含糊。

自然,李逵的结局也是很有悲剧意味的,耐人寻味,如此一条勇猛刚烈的汉子没有轰轰烈烈地战死沙场,最后却落得一个最窝囊不过的死法,而且还是死于自己最崇拜、最信任的大哥宋江之手,这无疑具有一种反讽的效果,应该说作者的这一处理方式,是很有深度的。 单仔细看来,翼德与他们又是不同的,一是翼德颇有计谋,不是一味莽打蛮干,义释严颜,智胜张颌便是证明。再者,细节看来,翼德虽然憨直可爱,但颇有傲气,不是等闲斗渠打诨之辈。也不是李逵那般敌我不分,乱砍一气。 读演义,更多的权术纷争,常常然人气闷,唯有翼德,性情刚直,不畏强,不屈身,让人颇感快意。 张飞,刘备义弟,五虎大将中第二位。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百万军,吓死夏侯杰。葭萌关夜战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军。刘备入川以后拜为本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二哥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因鞭挞士卒被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后人有诗叹道: 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 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 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飞定中州。

李逵形象分析

简析《水浒传》中李逵的形象及其悲剧性 初次与李逵相识,是在《水浒传》的第三十八回,他虽只是个不起眼的小牢子,但却拥有殊于一般人的外貌:黑熊般的一身粗肉,铁牛似的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杀下云梯。单此一点,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逵不像宋江,没有统领众将的气魄与智慧;不像燕青,生来就是一脸清秀聪慧;更不像林冲,骨子里便透着沉着稳重的气息。他鲁莽、不知礼数,但却仗义、粗豪爽直;他嗜酒成性、错杀无辜,但狂放不羁、敢作敢当…… 通读《水浒传》,李逵的形象总是在喜剧与悲剧之间游离,喜剧角色的他总是在情势危急中给人以放松,但这能说明他就是个喜剧人物吗恰恰相反,他只是一个具有喜剧性格的悲剧人物而已,他的悲情性时时触动着我的同情神经。他虽憨厚耿直,对宋江这位哥哥忠心不二,但这其中透露出的却是他头脑简单、撒泼无礼、粗鲁蛮干的落后面,他对于宋江的忠只是一种愚忠,而恰巧就是他这些落后面与愚忠指引他一步步走向死亡。所以,我们是不能单凭他时时给我们带来的笑料就断定他的喜剧性。 对于李逵的出生,我们只能从书里戴宗口中得知一些:戴宗身边的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据考证为今山东临沂地区沂水县百丈村)。本身是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做李铁牛。李逵家中有一老母,但眼睛却看不见,上面还

有一位长兄,唤作李达,但由于家徒四壁,为养家糊口,哥哥不得不“在人家做长工,止博得些饭食吃,养娘全不济事”,也是由于生活所迫,李逵很早就出外闯荡,这也不得不让人联想起他当时生活的年代----北宋末年。这本是个积贫积弱的年代,而当政皇帝的昏庸无道与奸佞朝臣的贪污腐败更是加重了百姓的贫困,致使民不聊生、社会千疮百孔、贪官污吏横行于光天化日,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也反映出李逵等一百单八将被逼上梁上之举的无奈与心酸。而与他人不同的是,李逵是出生在社会的最底层,是《水浒传》中最具代表性的农民形象,即典型的农民阶级,而其他人大多是在社会上有一官半职的,比如林冲,他可是当时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而李逵却只是个“因为打死了人,逃走出来,虽遇赦宥,流落在此江州,不曾还乡”无处安身,又由于“能使两把板斧,及会拳棍”所以“见今在此牢里勾当”的小牢子,根本算不上什么官。李逵所使用的兵器是两把板斧,这不禁让人想到以砍柴为生的樵夫,李逵打起仗来根本无章法可循,而且尽使蛮力,一斧便将人砍翻,如庄稼汉子打架,常常是打急眼了,就甩了衣服,赤膊上阵,而这恰能反映出他身上纯直的农民本性。 正如恩格斯所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而李逵就符合了这一点,而作者又将李逵赋予了多重性的复杂的性格,这就使整个人物变得丰满生动,读来总觉人物跃然纸上,使人时而嬉笑时而怒骂。对于李逵,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对家中老母的孝心。初上梁山几日,李逵见宋江接其老父上山,晁盖又去探望其老母,不由心中酸楚,在梁山席散后“放声大哭起来”,宋江问起,哭道“干鸟气么!这个也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