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课题的提出

1、学生的全面发展彰显了研究需要。

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教学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计算能力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学的基础。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学会迁移、转化、列举、验证等数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新一轮课程改革凸现了研究价值。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新课程数学从学生生活入手,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数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对计算教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计算教学的价值观重新定位,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 而是重视了数的概念教学,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并且把它和新课标中所倡导的生活实际、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的计算学习活动要从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转化成一个生动、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3、学生的计算现状提出了研究要求。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没有了扎实的计算能力,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严重的将会阻碍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另外,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我们希望通过实践与研究,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为此,我们确立了《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对有关概念的基本认识

计算教学主要是指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是结合进行的。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初步建立数学计算教学课的“资源库”。

5,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

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如:简单速算、珠算、口算、估算等。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一是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尚未很好体现,因此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养;美国忽略了学生在计算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学上的缺陷。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我们将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四、课题的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一)主要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得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习惯,题目算完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我们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课外练习、考查测试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

2、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有关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三方面的内容:

(1)计算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支配,许多教师奉行“熟能生巧”原则,实施计算教学中的“题海战术”,致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计算、害怕计算。认真阅读新课标,不难发现对计算的要求提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学目标更多地定位于计算本身存在的思维历程,定位于如何开展计算课教与学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愉快地参与计算,感悟计算的魅力,品尝计算的乐趣,提高计算的能力。因此,我们将研究在计算教学的课堂中如何展开教学过程,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真正喜爱计算、理解计算。

(2)实现算法多样化的研究。

“鼓励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算法多样化的本质是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学习新知识,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而探寻解题的方法。算法多样化已得到广大教师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实践,但在算化多样化的理解和把握上则各不相同。我们将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算法多样化的本质,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追求算法的合理与灵活。

(3)加强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数学课程标准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方面明确指出: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估算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很有益处。在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在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在学生的日常口算和笔算过程中,无论是计算前估算或者是计算后估算,都有一定的价值,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加强口算和估算训练,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感兴趣的练习,利用测试评价、竞赛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口算和估算的能力。

3、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和自然延伸,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生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今,家长对孩子都寄予了较高的期望,重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尤其重视孩子的数学学习,有些家长在自己督促、辅导孩子的同时还聘请家教人员进行数学辅导。但是,现在家长比较关注孩子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参加专门的“奥数”辅导,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我们将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家庭

教育独特的功能,加强家校联系,与家长互相沟通、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支持作用。

(二)研究措施:

1、课堂教学案例研讨,依照新课程理论对课例进行剖析。

2、开展教学研究反思活动,在教师日常教学中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积累教学成功的案例。

3、开展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4、做好常规教学工作,从细节做起

5、加强计算教学,上好新授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6、平常练习严要求,养成好的计算习惯。

7、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认真审题、分析的良好习惯。

8、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9、加强练习,运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10、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每堂新授课可以加入前一天作业中的易错处,让学生改错。几节新授课后,在练习课中安排一节专门以改错类型的课,以巩固、运用新知识为主要任务,目的是及时针对学生作业中输出的错误信息,集中分析订正,使学生准确掌握新知识,并在改错中化知识为能力。

六、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成员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材料进行学习、讨论,并结合本校学生现有的计算情况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2、调查分析法。成员通过对本校各年级学生计算情况的摸底测试、调查分析,了解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为第二阶段的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课例研究法。成员采取一课二上三讨论的方法即:课前说课;成员讨论;教师上课;课后成员讨论;教师再次上课,课后成员再次讨论;教师课后反思。

4、经验总结法。成员注重收集研究活动中的所有资料并进行整理,同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七、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有一个重视并积极支持教育科研,管理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学校领导集体。

2、有一种积极参与研究,把教学研究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人人搞科研的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3、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学校上一轮省级数学课题开展得较成功,在研究中也积累了

丰富的数学课题研究经验。

4、有一支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5、学校在经费上积极支持,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

八、研究步骤及成员分工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实施前期工作:

(1)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和教师对计算和计算教学的看法。

(3)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计算现状。

2、具体实施阶段:

(1)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课堂中要扎实地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2)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3)搜集分析学生在每册教材中关于计算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错误,分析错误成因和解决方法。

(4)立足课堂阵地,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立足课堂,开展课堂听课活动。课题组教师每学期至少执教一堂课题实验公开课,大家围绕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进行探讨研究,以通过课堂这一鲜活的基地,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保障。课后形成反思和案例分析。

(5)开展专题讨论活动和网上教研活动,借助博客圈论坛讨论。

论坛内容包括:

A谈谈你对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及具体要求的看法。

B实验教材关于计算教学的编写特点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C计算教学取得的成功经验。

D当前计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E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调查、分析与改进建议。

F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计划

思想宗旨:因校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并加以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贯穿“以人为本,自主发展,人人参与,各个成才”的办学理念,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和谐地发展,使我校数学教学、教研质量更进一步提高。我校将这一阶段养成教育课题主题定为“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本课题已经开始进入了研究阶段,为了使自己的研究能有效实施,认真研究,特制定以下计划:

研究时间研究任务

1、课题立项,并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1、做好学困生成因调查问卷并及时进行问卷分

析;确定学困生名单

2、读书《爱的教育》

1、撰写课题立项感想。

1、做好学困生计算障碍的成因调查问卷并及时

进行问卷分析;

2、制定学困生辅导计划。

1、及时撰写案例分析。

2、针对每个学困生的计算障碍进行辅导。

1、对学困生进行计算摸底测试,找出弱势重点

辅导。

2、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1、上好一节计算观摩课。

2、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3、及时跟踪辅导学困生的计算。

1、跟踪测试学困生的计算掌握情况,并作出分

析。

2、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3、及时跟踪辅导学困生的计算。

1、上好一节计算交流课。

2、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3、及时跟踪辅导学困生的计算。

1、读书《数学基础教育》,及时写读书笔记。

2、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3、跟踪测试学困生的计算掌握情况,并作出分

析。

4、及时跟踪辅导学困生的计算

1、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2、及时跟踪辅导学困生的计算。

1、读书《小学数学教学》等教学杂志,及时写读书笔记。

2、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3、及时跟踪辅导学困生的计算。

1、读书《小学数学教学》等教学杂志,及时写读书笔记。

2、及时撰写心得体会和案例分析

3、及时跟踪辅导学困生的计算。

1、撰写结题报告。

2、搜集资料,准备结题。

泊南小学07——08第二学期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正确计算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如果计算能力不过关,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快速准确地算出结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合理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需要长期、多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口算训练,打好计算基础。小学阶段的计算,分为口算、笔算、珠算、估算四类。口算是笔算、珠算、估算的基础。口算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具有速度快、灵活性强的特点。笔算的正确与熟练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口算制约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切实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在各个年级,口算的重点也不相同,粗略地说,一到三年级,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连加减;表内乘法;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万以内简单的不退位加减法,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题;较简单的一位数乘两位数;较简单的小数加法等都要求熟练口算。四年级以后,口算的内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巩固过去的内容,口算同分母加减法和简单的异分母加减法等,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数据,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对所有能应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口算的式题一律口算。

这些口算题,一般根据年级的需要制成口算卡片,每天上课前,用2-3分钟的时间进行练习,采取出示卡片快看快算的形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教师操作起来也简便易行。

二、加强笔算练习,培养计算技能。计算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更重要的在于使学生形成计算技能。技能的形成是运用法则经过多次练习的结果。正确与迅速是技能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首先是笔算天天练,让每个同学设置一个笔算本。每天学生要在这个本子上做3-5道计算题。题目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可以由课代表统一布置,也可由每小组组长出题,还可以学生间互相出题。四人一组成立计算小组,由组长负责批改,学生及时订正。每天抽查,以便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进行个别辅导。有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抽测学生的计算情况,要及时进行表扬奖励,以不断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其次是在应用题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强化学生认真计算的意识,明确计算的重要性,以培养准确的计算技能。做完应用题后,要求学生进行认真检验,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注意分析错因,消除计算障碍。学生在进行稍复杂的四则运算时,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多方面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如有的同学“忘了进位”,这是因为口算技能方面的差距,就要单独对其进行“进位”方面的口算提高练习;有的同学计算时“运算顺序”错了,这可能是某种思维定势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了所谓“简便算法”,造成运算错误。如看见625÷25×4先算25×4,就要引导他们就错改错,把错题变成两道计算题让他们重新计算,如上题变成625÷25×4和625÷(25×4),学生在对比计算中,体会到二者的本质区别,从而在今后计算类似的题目时,引起注意;有的同学计算时“点错积的小数位数”,这是因为他们对算理还没有真正理解。出现这样的问题,要对他们进行计算过程的辅导,让其在再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巩固算理,并对他们进行不算得数而只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练习;有的同学计算时往往“抄错题”,这是因为视觉器官的感知错误,要求他们在做计算题时,从抄题到最后算出得数,要一气呵成。

总之,学生出现计算方面的错误,不要简单地归结为“粗心”,而是要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努力消除学生计算上的障碍,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三、加强估算教学,提高计算准确性。新课程的教材中,大量加强了学生的估算学习。在计算教学中,也注重了对估算的教学,教给学生一些估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如计算:4.63×2.25,要求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估算:一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所以该题的计算结果一定是一个四位小数;二看因数接近几,4.63接近5,2.25接近2,所以该题的积应在5×2=10左右。如果计算结果不是四位小数或与10相差很多,则该题肯定有错。当然,估算只能看出明显错误,估算不能代替验算,但如果估算和验算相结合,则会使计算做得又对又快。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高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要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计算要求,注重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要教育学生严肃认真,养成细心、认真计算的习惯;要教育学生计算之前先要观察题目的特征,认真审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要教育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等必须书写清楚、规范,数字间的间隔宽窄适宜;草稿纸上的竖式要条理清楚,该对齐的要对齐,不可到处乱写,以便检查时方便;计算过程要详略得当,该写的不能省;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在计算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自觉检验,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其次是切实掌握运算法则。计算法则有其本身的结构系统,儿童掌握计算法则,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在计算教学中始终把学生作为主体,让他们通过多种练习,自己推导钻研出计算法则。对于有些较难理解的法则,要寻求与旧知识的联系,灵活地引导学生推导,使学生真正明确算理。如讲乘法分配律,结合学生熟悉的乘法的意义进行讲述,例如:教学125×(80+8),学生比较容易理解80个125加8个125即125×(80+8)=125×80+125×8,这样讲解,使学生对分配律理解得快,记得牢,在运用过程中,分配律的内容自然而然就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牢了。

最后要适时运用简算。运用法则、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捷性和敏捷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因此在平时的计算中,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每题的数字特点和运算符号,通过思考,合理运用所学的运算定律,能用简便算法的一定要运用简便算法。如125×25×32,要求学生用(125×8)(25×4)的方法来简算,375-183-117要根据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即:375-183-117=375-(183+117)。

五、注重练习形式,保持计算兴趣。计算教学本身存在着单调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枯燥无味。培养学生的兴趣,在计算教学中格外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是练习时间不要太长,可采取分析运算顺序、口答简单算法等不同练习形式相互穿插,从而分散计算的单调性。其次是增加一些计算故事。如走“数学迷宫”、“小马虎漫游计算城”等,以提高计算的趣味性。再次是适当进行竞赛活动。如“找朋友”、“登山夺红旗”、“看谁做的又对又快”等形式,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要及时评价。对计算进步快或计算能力高的同学及时表扬奖励,使学生在愉快的成功体验中继续进步。

泊南小学08——09第一学期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可以说是一个重点,贯穿在小学的整个阶段。因此,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显得犹为重要。针对我班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速度慢,错误率高的现象,我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希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近来,我们的实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现就将其进行一下总结,简述如下:

一实验的目的:

1、新的教学理念对于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计算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意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学生逐渐能对学习材料进行思考和进行一定程度的概括,并不断探索和发现应用规律进行学习迁移。

3、学生的能力增长快速

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试图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数学,并让他们在研究中理解、学习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应用意识等各种意识和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实验的三点做法

(一)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对新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发生联系,新知识就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如,10以内的退

位减法,用破10的方法,15-7=8,先用10-7=3,再用3+5=8,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以后学生完全到自己都不能意识的程度,15-7=8很快就得出结果,这就是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

(二)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计算技能的过程。开始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熟练后还必须压缩思维过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从而迅速得出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后继学习。

(三)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加强练习是必要的,但是练习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容易混淆的对比练,一般用于复习课中的练习,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2、经常出错反复练,根据学生平时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激发学生兴趣,多样化地练,设计练习时,形式要多样化,除一般计算题外,还可以设计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等。

(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有同学计算错误率高,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审题、分析的习惯。

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3、培养学生自觉检查验算,独立纠正错误的习惯。

总之,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让学生弄清算理,掌握法则,并通过有效的练习,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实验的二大收获

(一)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

通过实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对计算题的解法进行钻研探索,相互合作讨论,并能及时请教,并能仔细观察,把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拿到班级中和老师一起探讨解决,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本班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实验效果测查成绩统计表

计算结果正确率错误率

实验后83% 17%

实验前56.5% 43.5%

泊南小学07——08第一学期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习惯在养成。”自我校成立《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自觉地按研究计划及新课程标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指导实验工作,不断探索,提升了教学效果。

一、加强学习,深入研究,把观念的更新贯穿到课题研究中。

《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依据、研究的依据。为了使学习和研究齐头并进,我坚持每周进行理论学习。先后学习了《新课程标准》、《走进新课程》、《课程改革》以及课题研究有关材料,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提高了理论认识和课题研究技能。

二、教师角色发生转变,课堂气氛开始宽松,孩子的灵感有了涌动的空间。

教材编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供了大量的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空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在互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很容易地转换了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的思维方式、智力活动水平是不一样的,学生之间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不同的个体思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提供机会,组织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的将这些个性的策略和想法展示出来,让不同的思路在碰撞中擦出火花,给每一个人以启发,促进不同个体的共同发展。

三、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正在成为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上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是:听讲、模仿、练习。随着新课程实施,在小学数学教材使用中,这种单一的学习模式正在逐渐改变,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正在成为重要的新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开始成为一个生动、丰富、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思考和实践过程。

四、教材注重数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伴随着丰富的情景走进数学世界。

现在的数学课堂已经一改过去的复习——引入新知——例题——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教材为学生创设了丰富形象的情景,有的充满着神秘的童话色彩,有的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还有的是充满着强烈的探索性。新课程提倡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重要目的之一是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生活的必要性进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和乐学、好学的动力。

《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泽州县泊南小学课题研究组※[摘要]本课题通过对高段学生计算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立足课堂,开展课例研究、专题教研、计算教学内容的创新、口算与估算训练、计算教学的评价方法的研究,探索计算教学规律,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寻求有效训练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两年的研究,此项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在总结经验的同时,还形成了初步的研究结论,并就研究中的困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课例研究专题教研教材口算估算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离不开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

(一)计算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

1.计算在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际中的作用

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对于每个人来说,仅在小学阶段学习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计算及其混合运算。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

计算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从抽象的观点来看,客观世界的表现形式可以概括为:数、量、空间和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在数、量、形三个方面,而计算是离不开数与计算的,空间形式及其关系要量化也离不开数与计算。任何学科的规律归结为公式后基本上都要运用四则混合运算来计算的。

2.计算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计算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计算的每一个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的教学一般都是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都必须经过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而把这些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应用到实际中去又必须经过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学习掌握数与计算知识的过程中也发展了抽象概括能力。

(2)计算的教学有利于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计算是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计算中有很多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关系。例如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等等。教学中阐明这些相互依存的概念与概念、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由此可见,数与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二)高段学生的数学计算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对培养高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认识不到位

只重视学生的笔算能力,忽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实际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很重要。在四则计算中,口算是基础,基础必须打好,学生笔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成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随着计算工具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在调整。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精确计算。

2.教师对学生的计算只重结果不重视过程

其实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运算过程,需要很多的运算步骤才能得到一个结果,应认真分析错在什么环节。我们计算题改作时,要按学生的计算顺序,指出学生错在哪一步。让学生知道错误原因以后再订正。

3.教师对计算教学不够重视

教学上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觉得现在出现了高科技,能用电脑、计算器计算,学生只要会算就可以了,产生观念上的偏差,应让学生明算理、知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4.学生不重算理只重算法

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

以为只要能算就行。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

5.学生简算意识不强

学生的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二、研究的预期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的运算的基本结构,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使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初步了解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会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从多方位提高计算能力。

2.完善计算教学的教学结构,提高计算教学的教学价值和效率。

3.通过研究寻求能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4、在研究中,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三、研究的内容及具体操作

(一)课例研究,探索计算教学规律

实施课改以来,计算教学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也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何学生计算出现如此偏差,不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为了更好地探索计算教学的规律,我们实录数学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以便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

1.优化算法的浅尝辄止导致了学生的分化差别

“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改革的创新之举,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召唤指引下,一改传统计算教学中算法单一的局面,才有了课堂上那么多种算法的精彩呈现。然而,现实中对“算法多样化”的实践却表现出基本趋同的教学状态,在我们欣喜地看到“算法多样化”已成为计算教学明显特征的同时,不由思考:课堂上所出现的那么多种算法,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的有多少呢?

案例一:《简便运算》教学片断

在简便运算教学中,练习中出现“48×125”一题,老师让学生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结果。学生给出了这样一些计算方法:

有的学生竖式计

算:48125

×125

×48

———

—————

有的学生简便运算:

①48×125②48×

125③48×125

=8×6×125=6×8×

125=12×4×125

=8×125×6=6×(8×

125)=12×(4×125)

=1000×6=6×

1000=12×500

=6000=

6000=6000

④48×125⑤48×

125⑥48×125

=(40+8)×125=(50-2)×125=(48÷8)×(125×8)

=40×125+8×125=50×125-2×125=6×1000

=5000+1000=6250-250=6000

=6000=

6000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老师边板书边不断地用“你真聪明”、“你真棒”“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的语言组织交流,并用“能说说你地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穿插其中。整个交流过程,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态。最后老师说,“你们的方法真多呀!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以上教学案例中,从表面看,课堂教学的气氛热烈活跃,学生踊跃参与,但深入观察,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其实满足于自己的算法,他们积极地争取机会仅仅是为了展示和表现自己。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教师一一罗列出学生汇报的各种算法后,马上要求学生从中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生是很难或愿意去选择同伴的算法,因为学生总是认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样造成的结果往往就是:少数基础好上课认真一点的学生愿意去听懂其他学生的算法,绝大多数学生仍然只停留在理解掌握自己的一种解法的原有水平上,但也有一小部分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可能一无所获。这样的教学,或多或少推动了学生的两级分化差别。如何来缩小学生的这种差别,需要教师合理有效的教学行为,需要我们对优化算法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优化算法需要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理解和融合。以上教学案例中,如果教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各算法的异同,达到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从中寻找合理、简便、适合自己的算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如方法①、方法②、方法③三种算法交流后,要让学生明白这三种计算方法都是先将其中一个因数拆分成两个因数的积,让学生明白把数拆开,就把算式变简单了。当出现生第④、第⑤的做法后,再次引导学生来比较拆数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同样是拆数,但拆数的目的不同而拆的数也不同,计算方法也就不同。学生对算法的掌握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学生理解了,才会有选择,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算法,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同时,让学生通过类比思考的方式产生同一类相同角度的“类方法”,促使他们更好地从不同角度思考多种的算法,就有可能在学生个体身上实现从“一”到“多”的追求,这也正是在学生个体身上实现算法真正“多样化”的过程。

2.算法探索的急功近利导致了学生的知识缺陷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应重视的两个关键,它们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算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并针对各种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引导学生探索,真正明确算理;运用迁移规律,加强计算教学;利用错例资源,对症下药;培养口算能力,切实打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确保计算正确;发挥“积分”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对策 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确实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也确实对过去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缺陷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改革。新教材实施以来,老师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学生的计算一点也不扎实。”这表现为学生的计算速度及正确率普遍有所下降。其实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同样离不开计算。而有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算法轻算理;重练习轻理解,大搞题海战术。有些学生不懂算理,计算法则的运用比较僵化,习题错误将经常不断。当出现错误时,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而只是将其归罪于粗心。久而久之,就出现了教师埋怨学生计算能力差的现象。其实孩子在计算中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必须找出错误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纠正计算错误,提高教学效率,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1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 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导致错误,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等。 1.1知识性错误 1.1.1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

小学生计算出错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出错现象成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错误的形式也多种多样,这时常困扰着教师和学生。这些错误往往归结为粗心,不认真,仔细推敲这仅仅出现错误的部分原因。那么,学生计算失误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追其根源大致来自二个方面: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 每一类计算总是和相对应的知识点紧密联系,概念不清,算理不明,口算不准,方法不当将直接导致学生的计算失误,表现出计算基本功不扎实这个现状。 1、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数学的一切知识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基础之上的。概念和算理是学生实行数学学习的重要依据。只有准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算理才能准确地实行计算。否则,无法依据法则、定律、性质、公式等实行准确的计算。 例如:计算除法时,学生如果对“占位”理解不够,就会出现545÷5=19,420÷2=21等这个类错误。在学习分数乘法后,计算分数加减法时,学生如果对分数加减法法则理解不准,就会出现1/2+1/3=2/5,分子相加得分子,分母相加得分母的怪异现象。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使用是学生出错率较高的一个地方,对出现的错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基本上是对乘法分配律的使用不够清楚,就会出现25×(40+8) =25×40+8这样分配不到位的错误。此外,学生对“退位”,“进位”,“商不变性质”,“分数性质”,图形周长公式、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等理解不够,也会出现相对应的计算失误。 2、口算不准,方法不当。 计算的精准首先取决于口算的熟练度和准确性。20以内的加减,乘法口诀,以及100以内的乘除法口算是实行多位数计算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也是分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任何一道乘除法笔算以及整数、分数、小数混合运算都能分解成一系列基本的口算。例如:327×43,大致能够分解为三步32 7×40=13080,327×3=981,13080+981=14061,还能够进一步细分为每一个相对独立的一位数乘法和加法,如果其中一个细小的口算不熟或不准都会导致整道题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 学生计算准确除了口算精准之外,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例如在计算除数是两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根据我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越来越感觉到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所下降,许多学校就这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如:提高学生兴趣的情境教学法;呵护学生的心理分层次作业布置;让学生充满自信的竞赛激励法等等。 纵观世界各国,在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上,大都有较高要求,如英国虽然不赞成烦琐笔算,但十分重视心算和估算能力的培养;日本在新修订的课程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增加数学教学时间进行“计算的反复训练”。 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构建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关于小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

关于小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 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错误多,正确率低,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由于计算时不细心造成的。难道学生的计算错误仅仅是因为粗心大意吗?他们计算出错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为了真正了解学生在计算中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我校开展了一次对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的问卷调查活动,现将调查情况整理汇报如下: 一、活动参与情况 全校数学教师31人,发出调查表31份,收回调查表18份,参与率58%。参与度较低,从而说明教师对此项工作在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教师们在平时教学中做了大量工作,但没有及时反思总结,自己的好经验好方法没有得到推广交流,达不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二、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及实例 在计算练习中,学生的计算错误经常发生: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当成了除法,小数点忘了点或点错了位,商中间不够商“1”而忘了用

“0”占位,分数加法中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还有四则运算中不按运算顺序计算,而是怎样好算就怎样算,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等等。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收集到的调查材料显示,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对于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的不理解,或者没有很好的掌握所学知识导致的错误。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不是不懂得运算,而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错误;如抄错数字、不认真审题、注意力不集中、易受负迁移干扰等。 (一)知识性错误 1、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三七二十七、六九四十五等错误,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质数表记不准,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 2、概念、法则理解不清 概念和法则是学生思维的基本形式,又是学生进行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1)退位减法算理不清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一项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计算”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无论是应用题、统计知识,还是几何题、简易方程,都离不开计算。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计算教学不容忽视。计算教学应跳出认知技能的框框,不把法则的得出,技能的形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性领域目标。本人在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有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的计算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等;同时可以采用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具体做法是: (一)基础性训练 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让学生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二)针对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算的口算有针对地

教研文章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教研文章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 分析 目前,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计算的正确率大大下降。小学生在计算练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很多家长甚至教师都习惯地认为计算出错只是孩子粗心大意、马虎造成的。一直都以为孩子粗心大意才会算错,把计算失误完全归罪于孩子的不认真,粗心大意。认为根源是孩子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在发现自己计算错误后,也往往以“粗心”为由原谅自己,为自己开脱。他们总是把〃粗心"马虎〃作为借口。“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安慰的一个借口, 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我以前对错题的认识也仅限于此。然而,近来通过求教和学习,我才发现粗心之中大有文章存在。 小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粗心只是其中原因之一,仅占一小部分。而其中大部分错误是由一些不良的心理素质及其导致的不良计算习惯所致。 其实,计算失误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是多方面能力缺失的综合表现,比如运算法则、性质、

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 同时,“粗心、马虎”也不能完全和“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划等号。有时即使孩子在计算中很细心很认真,但还是会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粗心马虎,有的是性格问题,急性子爱马虎;有的是态度问题,对学习不认真就容易马虎;有的是熟练问题,对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有的是认识问题,没认识到马虎的危害。 其实,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有研究表明:学生在计算中暴露出的这种“粗心、马虎”是一种合乎认知规律的正常心理现象。 因此,作为家长或教师,我们不应一味地责怪、怀疑孩子的学习态度和认真程度。我要做的是引导、帮助你对计算错误进行心理分析,找出具体原因,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并针对性地制定具体细致的防范措施和规则,对症下药,查漏补缺,扫清计算上的障碍,为进一步提升计算能力做好基础工作。 小学生计算失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013年12月,在《小学教学方法创新实验与研究》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申报的课题《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获得了乌苏教育局教研室的批准立项。该课题从申报、立项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课题实施之前,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方案以及有关计算教学方面的资料。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规定的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校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以来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课题组,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接到课题立项通知后,学校教导处非常重视,精心挑选数学骨干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成立课题组,分别在一、四、五年级确定一个计算教学实验班。2013年秋季开学实施,由课题组组长主持召开课题研究实验推进会。在推进会上,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大家既了解了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同时对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研究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题研究实验推进会,使全体成员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研究基本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基本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展该项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计算教学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科研精神。 二、注重研究过程,力求研究实效 为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力求研究实效,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计算教学,采取计算教学展示课、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信息传递等多种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并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研讨,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从而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颇,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根据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课题组开展了对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的问卷调查活动,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因此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从多方面的措施和方法入手,寻求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提高计算能力方法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研读教材,创新计算教学的内容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在领会教材的同时,对教材进行整体动态地分析,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整体认知结构。 1.根据课标,合理设置计算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目标更多地关注多元目标的整合。在确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时,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到什么”,更要思考“怎样学才是最有效的”。 2.细读教材,合理变通书本例题及练习题 教学时,抓住切入点变通,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使他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用最小的时间,做最小量的题,又

能掌握较多的知识,发展一定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选例还是选题时,注重合理选题,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创新能力。

3. 透彻理解算理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如果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所以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的运算法则之后,开始训练时,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法则进行运算,还应要求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确保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口述运算过程,不是简单的背诵计算法则,而是按照法则结合具体题目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讲述,并逐渐过度到语言简练。在此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压缩运算的思维过程,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最本质的内容,逐步形成计算技能。 二、多种形式,探索提高计算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重视口算训练提高计算速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口算是极其重要的。 (1)加大训练频度

小学生计算出错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小学生计算出错的成因及纠正策略 小学生计算出错现象比较常见,很多学生都不以为然地认为是自己粗心造成的,不少家长也有这样的想法。其实,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原因比较复杂,并不单纯是因为孩子粗心造成的。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出错的缘由,并在教学中进行预防和纠正,借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促进少年儿童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计算出错的成因分析 (一)感知比较粗糙 小学生感知较为粗糙,在计算时经常会产生视觉错误,往往把数字、运算符号看错,例如会把10.4抄成0.4,将6÷6当成6+6等等,从而使自己的计算出现了错误,自以为计算是正确的,很难检查出错误来。 (二)受强信息干扰 强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当遇到与强信息相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有的强信息痕迹便被激活,干扰正常的思维活动。例如一些小学生计算+×(-)时,会做成原式=1×0=0。这是因为在括号左边有“+=1”这一强信息因素的干扰,诱发学生去凑成整数1,却忽视了正确的运算顺序,造成错误。再比如,部分学生在计算3.8×17+5.2×17这类题时,受凑成整十、整百……的干扰,会错算成原式=(3.8+5.2)×17=10×17=170。 (三)思维定势影响 尽管思维定势在笔算活动中有积极的一面,但消极影响也极为常见。小学生在学习了新知识后,常常用类似的旧知识去强化定势。例如,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强调小数点要对齐,到了学习小数乘法时,在竖式计算中,部分孩子也将小数点对齐,结果增加了计算难度,也增加了出错的机会。 (四)双基掌握不好 小学数学中概念、性质、公式、定律、策略等,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才能正确、灵活地应用它们。如果一些学生对此掌握不好,就会产生错误认识。例如学生对乘法分配律没有很好理解,就把59×5+41×2错算成(59+41)×5×2,或错写成(59+41)× (5+2)等。 二、小学生计算出错现象的纠正策略 (一)首次感知,保证准确 首次感知的材料,鲜明准确,生动清晰,对于记忆的保持和再现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首次感知的规则模糊、算理不清,那么在运用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这样那样的错误,到时即使花大力气纠正,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不论是数学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南通市通州区通州小学罗平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数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项重要任务。新课程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错误仍然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作为教师,除了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这些出现的错误外,更要将这些错误当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分析错误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实践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些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不是看错数字、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竖式的结果和横式都不相同,甚至忘记写结果等等。对此,一些家长和许多学生,都认为是“粗心”导致的,那为什么会“粗心”呢?可以说计算的准确性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笔者将学生的错误进行分类分析。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错误 1.知识性错误。 (1)缺乏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口算技能。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20以内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出现二六十八、六九四十五等错,在混合运算中对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分数与小数互化等不熟练,简便算法不能“为己所用”,这些都有可能使学生计算出错。复杂的计算,都是由若干相关的基本口算所组成。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口算熟练,才能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如果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于一些简单的口算不熟练,常常会导致计算时出现以下错误。

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策略

提升小学生计算水平的几点策略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学好前面的知识,才能进一步研究探索后面的新知识。而计算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小学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牵绊着我们的生活。一方面是传统计算教学带给孩子的枯燥乏味,一方面是生活对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个矛盾,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水平,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又一新的使命。经过我在实践教学中的摸索,找寻到以下几点策略: 一.活动中发展数感 数感即对数的一种感悟,它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在发展数感的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如提供实物,联系身边具体事物,观察操作、游戏等。比如,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在学习10以内数的时候,能够通过实物、图片等,将数与实物对应起来。后面学习20以内,100以内的数时,能够对具体事物实行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协助孩子形成十、百等数量大小的感觉。如数100粒黄豆,100根小棒。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我们还能够就同一个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多种意义表现的数量来增强对数的感知。如1000张纸有多厚?你的1000步有多长?1000名学生站成广播体操队形需要多大的场地?类似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举一返三。 二.实践中领悟算理 算理的理解对计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得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例题1时,让学生理解两点:(一)24×12通过直观图让学生看到,就是12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能够先求出2套的钱数,即2个24是多少。再求10套的钱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二)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2个24是48,所以不要和乘数2对齐写在十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得2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协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法则。(三)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潜能。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它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有利于学生实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它能使学生在计算中得到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三、竞争中掌握技能 竞争是刺激孩子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孩子都喜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于人。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时。把全班分成四大组实行比赛,规则是每一次上黑板板演的同学不能重复,必须是“新人”,否则失败。为了整组的利益,就连班上几个平时无所事事的所谓差生也参与进来了。在同组优等生的指点下,他们也顺利地完成了。同时优等生通过教授他人也获得了最高效的记忆,掌握了学以致用的技能。岂不是一举两得之美。 四、练习中形成习惯 培根曾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它能够主宰人生。”良好的学习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

低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 彭阳县第一小学赵会东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归因 (一)计算错误心理方面的原因 导致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有许多,但是家长和学生将计算错误笼统地归为“粗心大意”这个“粗心”大多是感知情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原因造成的。 1、计算心理不够重视,感知比较粗略。 大多数学生对计算题都是十分轻视的,在他们看来,计算只不过是算数,是最不用动脑筋的数学题。首先是思想上的不重视,从而导致了他们在计算方面的不认真,又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感知比较粗略,就更容易出错,我在平日的练习测试中发现,题目中明明是写着56,学生在下一步计算中居然抄写成65,明明是加法,学生就列成了减法, 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与此类似的忧郁感知的粗略而导致的错误并不在少数。 2、思维定势的干扰。 定势是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可以决定同类后继活动的某种趋势。积极的思维定势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消极的定势则可以阻碍知识的迁移。在数学计算中,尤其是四则混合运算题目,学生就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例如,128+350÷70,由于前面所学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般是从左往右算,在这种思维定势的干扰之下,学生就很容易忽略掉350÷70(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这一运算顺序)。 3、短时记忆比较弱。 人们所记忆的目的不仅仅是在于储存,在必要的时候也需要及时的提取。短时记忆一般是保存信息的时间在1分钟左右,这1分钟的保存时间

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和策略分析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地主要内容和任务,是小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地基本技能.提高小学生地计算正确率不但能激发他们地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提高思维水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地计算正确率不容忽视. 小学进入三年级,学生面对地计算数据越来越大,二年级数学学习地表内乘除法升级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两位数乘以三位数地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地除法.学生所接触地计算类型越来越丰富,计算数据也越来越大,学习难度也在逐渐加大,随之而来地便是学生计算正确率地下降.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地多位数乘除法,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地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计算知识地教学,抓好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地养成,提高计算地正确率,为今后地学习打好基础.以下对小学三年级学生地数学计算正确率下降成因及对策问题作简单分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计算正确率下降地成因 .学生缺乏浓厚地数学学习兴趣 对一些学生来说,数学地计算本身比较枯燥乏味,小学三年级学生随着学习计算知识地难度不断加大,学生地学习兴趣或多或少都受到影响.特别是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地学生,计算水平低下,计算错误严重,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地数学成绩较差,削弱了学习数学地兴趣.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不良地学习习惯影响计算地正确率 对于计算题,学生普遍存有轻视地态度,主要表现在粗心大意,没有养成严谨、慎密思维地良好计算习惯.对计算题,学生并不是不会做,而是做题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审题不仔细、不认真,在计算时往往看错数字或运算符号等.例如,把看成,把看成×等,从而产生错误.有地学生除书写潦草、运算粗心、不及时检验外,当计算数据大或者计算步骤多时,就会产生厌烦地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这些毛病常常使学生在计算上出现失误.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地学习习惯是十分必要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基础知识不扎实 小学三年级学习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地计算失误,主要是以内地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计算不过关.有些学生计算失误地主要原因是计算法则不明确,如÷,计算成÷÷.还有地是学生计算方法不明确,学习掌握运用水平低,没有形成基本地计算技能技巧,从而造成计算失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地对策 .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计算地兴趣 枯燥乏味地计算题很难让学生自觉产生喜欢地情绪,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形式多样地练习题,调动学生学习地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计算题虽然是枯燥地,但在题型上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小学三年级学生地心理特点,有助于提高计算题对学生地吸引力.例如教学《多位数地加减法》,我采用“活动—竞赛”地形式.先组织学生模拟在家电超市购买家电,然后采用“我是计算小能人”形式进行计算竞赛练习(快速出示算式,学生口答得数;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地计算又快又对).这样地“活动—竞赛”能使学生保持高昂地学习热情,使计算内容“活”起来.既激活了学生地参与欲望,又活跃了学习氛围.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培养良好地计算习惯 良好地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地保证.首先,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做到“两看两思”,即先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有哪些运算符号,然后想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地计算方法,这样能使计算正确有了初步地保证.其次,计算时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再次,要求学生勤检查,一查抄题,检查抄地数据和运算符号;二查竖式,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地数字核对;三查计算,检查计算过程;四查结果,对计算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和研究 ——课题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一直以来,所谓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题目的训练,只重视计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计算过程,学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甚至连老师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 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计算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显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思维虽然活跃起来了,场面也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之后,我们却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了,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对于每个人来说,在小学阶段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提出了“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明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学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也明确指出:“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教师的“教”和学生“学”共同的活动过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要看学生是否愿意学。学生不主动地去学,单凭老师硬灌是不行的。所以

小学生作业错误原因及对策.

小学生作业错误原因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各种原因,小学生在做数学作业时易产生错误,可学生都挺聪明的,但不知为什么,他们总是把题目做错,有时我们都会这样感叹:只要学生智力正常,不怕他们不懂,就怕他们懂了以后还要出错。它是一个让老师烦恼,价值困惑,学生本人懊悔不已的问题。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结构尚未形成,思维还没有成熟,在数学学习中容易出现许多错误,如:知识未完全掌握(知识点出错)、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读不懂题目、不明白题目的意思)、学习习惯较差,很粗心(抄错数字、题目只看大概、简单的计算错误)等等。因而,怎样减少学生作业错误率,寻找相应的对策,是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给孩子具体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这是根本。 2、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是探索成功的过程,培养他们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数学学习中的错误率会大大降低。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学生会将检查当成一种习惯,而且非常乐意去做,作业的正确率也能明显提高。 3、整理研究资料,分析讨论出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中常见错误的应对策略,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成员大多数是任教低段数学的,因此,我们将研究的对象定为一、二年级学生,主要针对他们在平时作业中常出现的一些错误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更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四、课程研究过程及措施 (一)收集常见错误现象,归类分析,寻找相应对策 1、收集常见的错误现象,做好作业批改记录。 学生在作业中总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反映了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在接受知识及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我们不应忽视,应及时地分析总结,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纠正和弥补。因而我们建立了作业批改记录,将在作业批改时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它包括如下项目:作业的时间、作业题的类型,作业题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负责人:吴清桃 负责人所在单位:九寨沟县第一小学 课题组参与成员:席兰梅郑代美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 本次小课题从2013年4月开题至2015年4月结题,历时12个月;我们的课题研究主要分三个阶段逐步开展: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2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年3--4月) 从开题至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有关小学生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记录、收集、整理工作,并形成了“常见错例集”;同时,我们将完成第二阶段分析错例出错原因的工作,将形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和“单元易错题小卷”三项成果。具体进展情况如下:(一)实时、映像记录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作业中常见的错例,整理成“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作业常见错例集”。常见错例的收集要求如下: 1.对象及范围:小学数学作业、一年级至六年级数学书和练习册中常见的错题。所谓常见错例,主要是指本班有15%以上的学生出错的习题。 2.收集方式:带课数学教师,用照相机及时将学生作业中的错例拍下

来;然后将其电子文稿存下来;课题组负责老师每月负责收集、整理一次。 3.成果:2015年1月之前,课题组老师将自己负责年级的、本学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整理,并制成“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方式存档。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现在,我们课题组已经完成了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课题组老师将每位带课老师收集的错例进行了再次的优化和集中,最终形成了每个年级约30道典型错例、六个年级共计约200道的典型错例,制成了电子版和纸质版两个版本的“数学作业常见错例集”,包括:一年级常见错例集、二年级常见错例集、三年级常见错例集、四年级常见错例集、五年级常见错例集和六年级常见错例集。(二)分学段(小学低段、中段和高段)对常见错例进行分析、解析,完成“学段常见错例分析报告”。 完成了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后,课题组成员分学段,即:小学低段(一二年级)、中段(三四年级)和高段(五六年级)对每个学段学生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例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小学低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小学中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和“小学高段数学作业常见错例分析报告”三份材料,在分析报告中,我们主要围绕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1.本学段,学生数学作业常见的错例有哪些类型? 2.小学数学作业常见错例的出错原因是什么?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有幸和各位老师在一起交流、学习,我感到很荣幸。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是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始终,学习时间最长,分量也最重。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可新的课程教材实施以来,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减少,课堂上计算的训练时间明显减少,那么如何让学生过“计算关”呢?拙见如下: 第一、强化口算基本训练 以口算的基本训练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专家研究表明,如果基本口算熟练的学生,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也高。因此,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强化训练的: (1)坚持每节课1~~2分钟的基本口算训练。口算的技能、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一蹴面就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如在低段教学中,几加几等于10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后面

“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特别是凑十法的教学就是以这为基础。于是我先教给学生一段儿歌:“小朋友,拍拍手,来唱凑十歌,你拍一,我拍九,是对好朋友;你拍二,我拍八……..“每节数学课用1~~2分钟由老师或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变换方式一起对口令,并加上动作。这样每天坚持下去,全班学生10的加法计算都能达到熟练,在学习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加法时,学生就能迅速找到几和几凑成十,这样把低段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很轻松的就教会了学生,并且很快达到熟练。我教学了几届一年级,用了这种方法后,明显感觉全班学生的计算速度、正确率大幅度提高,老师们不仿试一试。 低段教学如此,高段亦如此。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面导致错误出现。例如:6年级下册有关圆柱的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计算,计算量很大,错误率也高,常常有很多老师也报怨计算难度太大。为了简化这一难点,在6年级上册圆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时,我班学生就要求熟记1&~9&,1的平方&到9的平方&,并且利用课前几分钟用不同的方式熟记,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分析》课题研究实验阶段性报告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2011年12月,在《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分析》获得了洛阳市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的批准立项。该课题从申报、立项以来,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课题实施之前,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方案以及有关计算教学方面的资料。课题组成员按照研究方案规定的分工,各司其职,团结合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课题研究工作,尝试了一些做法,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我校计算教学课题研究实验以来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成立课题组,有序开展研究工作

接到课题立项通知后,学校教导处非常重视,精心挑选省级、县级数学骨干教师、数学教研组组长成立课题组,分别在一、四、五年级确定一个计算教学实验班。2012年12月,由课题组组长主持召开课题研究实验推进会。在推进会上,课题研究组全体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研究实验方案,大家既了解了总课题的研究目标,同时对学校承担的子课题研究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题研究实验推进会,使全体成员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研究基本内容、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基本目标以及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展该项课题研究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计算教学的改革,更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同时在课题研究中实现教师专业的自我成长,形成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教科研精神。 二、注重研究过程,力求研究实效 为保障课题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力求研究实效,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计算教学,采取计算教学展示课、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信息传递等多种形式,相互取长补短,并就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进行研讨,大家积极建言献策,从而及时纠正研究中出现的偏颇,大大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根据课题研究实验方案,课题组开展了对学生计算错误典型实例、原因分析与改进办法的问卷调查活动,收集课题研究的第一手材料。 (一)计算错误类型与原因分析 针对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类型、原因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