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题库(5)

传染病学题库(5)
传染病学题库(5)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E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B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重复感染D.潜伏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C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D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B

A. 协助诊断B.确定检疫期C.追踪传染来源D.预测流行趋势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

A. 隔离期B.传染期C.最长潜伏期D.最短潜伏期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C

A. 传染期B.隔离期C.潜伏期D.前驱期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E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A

A. 6小时内B.8小时内C.10小时内D.12小时内E.24小时内

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D

A.6小时B.8小时C.10小时D.12小时E.24小时

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B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D.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13种

E.甲类2种,乙类19种,丙类14种

15. 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C

A.鼠疫、炭疽B.霍乱、炭疽C.鼠疫、霍乱D.霍乱、艾滋病E.鼠疫、艾滋病

16.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C

A.隔离、治疗病人B.发现、治疗带菌者C.切断传播途径D.疫苗预防接种E.接触者预防服药

17. 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C

A.改善营养B.锻炼身体C.预防接种D.防止感染E.预防服药

18.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D

A. 患者B.病原携带者C.隐性感染者D.易感者E.受感染的动物

19. 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 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

B IgD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C 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著升高

D.在疾病恢复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E.回忆反应是由于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者再感染另一病原体时使原有抗体滴度升高所致

20. 关于潜伏期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

A.潜伏期长短一般与病原体感染量呈成反比B.有些传染病在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

C.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的检疫期的重要依据D.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比较恒定

E.传染病的隔离期是依据该病的潜伏期来确定。

21.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B.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C.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22.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B

A.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B.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C.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D.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E.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23.接种下列制剂可获主动免疫,除外:C

A.活疫苗B.灭活疫苗C.抗毒素D.类毒素E.菌苗

2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B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25.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C

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E.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

26. 由致敏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特异抗体有,除外:C

A.调理素B.抗毒素C.溶菌酶D.抗菌抗体E.中和抗体

27. 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C

A.结核B.疟疾C.白喉D.单纯疱疹E.带状疱疹

28. 病原携带状态见于下列疾病,除外:A

A.麻疹B.流脑C.白喉D.霍乱E.痢疾

29. 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因子是,除外:A

A.调理素B.γ―干扰素C.肿瘤坏死因子D.白细胞介素1~6 E.粒细胞―吞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30.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E

A.有特异病原体B.有传染性C.有感染后免疫D.有流行病学特征E.有感染中毒症状

31. 急性传染病血液常规检查的特征包括,除外:C

A.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流脑、猩红热

B.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正常,甚至减少,如布氏杆菌病、伤寒

C.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或正常,如乙脑、狂犬病

D. 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

E. 蠕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常增多

32.下列情况可从血培养获得病原体的是,除外:C

A.败血症(sopticemia)B.菌血症(bacteremia) C.毒血症(toxemia) D.脓血症(pyemia) E.脓毒血症(sepsis)33. 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34.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对下列疾病应采取强制性隔离治疗措施,除外:

A.艾滋病病人B.狂犬病病人C.肺炭疽病病人D.鼠疫病人和病原携带者E.霍乱病人和病原携带者35. 下列感染中,可排出病原体引起传播,除外: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潜伏期C.显性感染病程中D.显性感染恢复期E.潜伏性感染

B型题: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36. 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37 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38. 临近疾病恢复期出现并持续较长时间的抗体

39. 主要存在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

40. 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41. 主要出现于寄生虫感染和变态反应中的免疫球蛋白

A.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B.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C.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D.经血液、体液、血制品传播E.土壤传播

42. 艾滋病43. 恙虫病44. 破伤风45. 麻疹46. 莱姆病

A 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 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

D 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 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

47. 间歇热48. 稽留热49. 回归热50. 驰张热

A1型

1.E 2.B 3.B 4.B 5.C 6.D 7.B 8.C 9.C 10.A 11.E 12.A

13.D 14.B 15.C 16.C 17.C 18.D 19.B 20.E 21.B 22.B 23.C 24.B

25.C 26.C 27.C 28.A 29.A 30.E 31.C 32.C 33.E 34.B 35.E

B型题36.C 37.B 38.A 39.B 40.C 41.E 42.D 43.C 44.E 45.A 46.C 47C 48.A 49.D 50.B 病毒性肝炎

A1型题

1. 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2. 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 可测

A. 抗-前S2抗体

B. HBsAg

C. HBV-DNA

D. 抗-HBe

E. 抗-HBcIgG

3. 下列指标表示复制, 但除外

A. HBV-DNA

B. PHSA-R

C. DNA-P

D. HBsAg

E. 高浓度抗-HBcIgM

4. Dane颗粒核心部分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环状双股DNA

B. DNA-P

C. HBcAg

D. HBeAg

E. HBsAg

5. 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标记物是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c

E. HBV-DNA

6. 急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A.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B.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C. 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D. HBsAg(+) HBeAg(+) 抗-HBc(+)

E. HBsAg(+) 抗-HBe(+) 抗-HBc(+)

7. 关于乙肝病毒基因组错误的是

A. L链有S.C.P.X 四个开放读码区

B. S区分为前S1, 前S2两区

C. C区编码HBcAg及HBeAg

D. P区编码DNAP

E. 前S2区编码PHSA-R

8.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HA 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B. HBV基因组由双股DNA组成

C. HC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D. HDV是缺陷病毒, 基因组由单股DNA组成

E. HEV基因组由单股RNA组成

9. 不属嗜肝DNA病毒科中的成员是

A. 鸭乙型肝炎病毒

B. 土拨鼠肝炎病毒

C. 黑线姬鼠肝炎病毒

D. 地松鼠肝炎病毒

E. 乙型肝炎病毒

10. 关于肝炎病毒哪项是正确的

A. HA V-IgM型抗体可长期存在

B. HBV正链有四个开放读码区

C. HCV传播方式与HEV相似

D. HDV是一种RNA病毒

E. HEV含双股RNA

11.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抗-HEVIgG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B. HBsAg和HDAg均呈阳性, 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 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 单项抗-HBs高浓度阳性时, 可排除乙肝

E. 抗-HA VIgG阳性时可诊断为甲肝病毒感染

12. 下列试验中, 哪项不是反应肝损伤严重程度的指标是

A. ALT

B. 胆红素

C. 白蛋白

D. 谷草转氨酶

E. 凝血酶原活动度

13. 关于妊娠期合并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特点, 错误的是

A. 无黄疸型肝炎比例高

B. 消化道症状较明显

C. 产后大出血较常见

D. 妊娠后期患乙型肝炎者易传播给胎儿

E. 可对胎儿有影响

1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 输血或血制品的途径

B. 粪-口途径

C. 注射途径

D. 母婴传播

E. 密切接触

15. 重型肝炎早期腹水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A. 门脉高压

B. 低蛋白血症

C. 肝内增殖的结节压迫血窦, 肝淋巴液回流受阻

D. 醛固酮增多导致水钠潴留

E. 静脉输液过多, 且尿量减少

16. 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A. 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 低蛋白饮食

C. 消化道大出血

D. 合并感染

E. 大量放腹水

17.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妊娠后期合并戊肝病死率高

B. 急性丙肝易转为慢性肝炎

C. 慢性迁延性肝炎一般预后良好

D. 丙肝病毒感染易致重型肝炎发生

E. 慢性淤胆型肝炎可转为胆汁性肝硬化

18. 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 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均可使病情加重

B. 重型肝炎常并发细菌感染

C. 乙型肝炎是肝细胞癌的主要病因

D. 急性淤胆型易转为胆汁性肝硬化

E. 成人感染HBV不容易慢性化

19.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 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 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 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 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

20.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

B. 重症型肝炎较多见于甲型肝炎

C.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D. 戊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少见

E. 我国婴幼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21. 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的新生儿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

A. 丙种球蛋白

B.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 乙肝疫苗

D. 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22. HBVDNA阳性,HBeAg(-)提示HBV发生了哪种变异:

A. S区变异

B. P区变异

C. X区变异

D. 前C区变异

E. YMDD变异

23. 某护士在给一HBsAg、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幸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

A. 立即酒精消毒

B. 接种乙肝疫苗

C. 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 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

E. 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M

24. 关于甲型肝炎的诊断, 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 临床症状+大便分离出HA V可确诊为甲肝

B. 临床症状+抗HA V-IgM阳性可确诊为甲肝

C. 临床症状+抗-HA V升高四倍可确诊为甲肝

D. 抗-HA V-IgM阴性不可排除甲肝

E. 以上均不是

25. 下列哪项最不适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A. 暴发性肝炎

B. 有明显自身免疫表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

C. 淤胆型肝炎

D.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E. 慢性重型肝炎并腹水

26. HBV在机内复制的指标是

A.抗PreS2 B.HBsAg C.HBeAg D.抗HBe E.抗HBc-IgG

27.急性乙型肝炎窗口期可检出的血清学标志物是

A.HBsAg. B.抗HBs. C.HBeAg D.抗HBc E.抗PreS1.

28.哪种病毒不是嗜肝DNA病毒科的成员

A.鸭乙型肝炎病毒B.土拨鼠肝炎病毒C.黑线姬鼠肝炎病毒D.地松鼠肝炎病毒E.人乙型肝炎病毒

29.有关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意义,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抗HBC-IgM可长期限存在B.抗HA V-IgM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C. HBsAg阳性说明病人有传染性D.抗HCV阳性为既往感染E.抗HBe是保护性抗体.

30.下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均可表示HBV复制,但必须除外

A.HBV-DNA B.PHSA-R C.DNA-P. D.HBsAg E.HBeAg.

31.下列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抗HEV阳性可诊断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B.抗HBs是保护性抗体C.HCV-RNA阳性时可诊断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抗HA V-IgG阳性可诊断为急性甲型肝炎. E.HbsAg和HDAg均呈阳性可诊断为丁型肝炎和乙肝炎病毒重叠感染.

32.对急性重症肝炎诊断价值最小的是

A.谷丙转氨酶.>500u/L B.肝性脑病C.深度黄疸D.肝脏迅速缩小E.腹水、鼓肠.

33.区别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最可靠的依据是

A.病程长短. B.临床症状的轻重C.血液生化检查结果D.病毒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查E.肝穿刺活检

34.对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食欲不振和乏力、肝大的病人,为尽快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胆红素B.血清谷丙转氨酶C.血清碱性磷酸酶D.血清胆碱酯酶E.血清胆固醇

35.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项是正确

A.重叠感染HDV等其他肝炎病毒可顿挫病情B.重型肝炎时凝血酶原活动度应>40%

C.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D.急性淤胆肝炎易转化为胆汁性肝硬化E.慢性肝炎无肝外器官的损害

36.有关丙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丙型肝炎病毒只能通过输血传播B.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时说明有保护性

C.丙型肝炎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很相似,但黄疸发生率比乙型肝炎高D.丙型肝炎的慢性型发生率很高

E.急性丙型肝炎时不应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37.关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哪一项是错误的

A.甲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0天(15~45日)B.乙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70日(30~180日)

C.丙型肝炎潜伏期平均为40日(15~150日). D.丁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未定,可能相当于戊型肝炎的潜伏期

E.戊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40日(10~70日)

38.有关重型肝炎的概念,哪一项正确的

A.重型肝炎发生率约占全部肝炎病例的2%~5% B.急性重型肝炎的病程不超过10天

C.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型肝炎的主要区别是亚急性重型肝炎,肝性脑病出现较早,常发生在病程早期

D.慢性重型肝炎是指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持续6个月以上者

E.在甲型至戊型肝炎病毒中,我国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重型肝炎最常见.

A1型题

1.(A)、2(C)、3(D)、4(E)、5(D)、6(C)、7(B)、8(D)、9(C)、10(D)、11(E)、12(A)、13(A)、14(B)、15(D)、16(B)、17(D)、18(D)、19(C)、20(B)、21(D)、22(D)、23(D)、24(E)、25(E)、26(C)、27(D)、28(C)、29(B)、30(D)、31(D)、32(A)、33(E)、34(B)、35(C)、36(D)、37(D)、38(E)

伤寒和副伤寒

A1型题

1.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B、伤寒性肝炎、脾炎

C、I型变态反应

D、III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2.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3.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4.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5.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O”均升高

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反应阴性

6.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7.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8.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9.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后第1周

B、病后第3~4周 C. 病后第2周 D. 病前1周E、病后第5周

10.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11. 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12.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OX19: 1/80

问题32~36

A、O1:40 H1:40 A1:40 B1:40

B、O1:80 H1:160 A1:40 B1:40

C、O1:160 H1:160 A1:320 B1:40

D、O1:160 H1:40 A1:40 B1:320

E、O1:40 H1:320 A1:320 B1:320

32.肥达反应阴性

33.伤寒早期

34.伤寒菌苗预防接种35.副伤寒甲

36.副伤寒乙

问题37~41

A、侵袭性腹泻

B、分泌性腹泻

C、果浆样大便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37、霍乱

38、菌痢

39、阿米巴痢疾

40、伤寒

41、急性血吸虫病

答案部分

A1型题

1.A

2.C

3.A

4.C

5.A

6.E

7.B

8.E

9.B 10.E 11.B 12.C

B1型题

27.A 28.C 29.A 30.B 31.D 32.A 33.B 34.E 35.C 36.D 37.B 38.A 39.C 40.D 41.E

细菌性痢疾

A1型题

1.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弧菌属

D、弯曲菌属

E、螺旋菌属

2.细菌性痢疾散发流行的主要途径是

A、集体食堂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B、井水、池塘或供水系统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C、健康人的手或蔬菜、瓜果等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D、与病人密切接触经呼吸道传染

E、接触病人的血液经伤口感染

3.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吞入细菌数量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侵袭力和内毒素

E、肠毒素

4.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与直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累及整个肠道

5.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四环素

C、磺胺药

D、氟喹诺酮类

E、呋喃唑酮

6.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7.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阳性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8. 关于痢疾杆菌,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革兰阴性杆菌,有鞭毛

B. 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为需氧菌

C. 在外界生存时间甚短

D. 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E. 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9. 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内毒素B、肠毒素C、神经毒素D、细胞毒素E、侵袭作用

10. 菌痢急性期的基本病变是:

A. 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浆渗出B、肠粘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C. 肠粘膜水肿、增厚、溃疡形成

D、肠壁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

E、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

11. 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12.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

A. 潜伏期的长短B、毒血症状的轻重

C. 大便常规发现红细胞的多少,是否有吞噬细胞或夏-雷结晶D、大便检出病原体E、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

13.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痢疾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起病急骤

B、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份

C、高热、昏迷、抽搐

D、早期休克

E、呼吸衰竭

B1型题

问题24~26

A、急性普通型

B、中毒型休克型

C、中毒型脑型

D、慢性急性发作型

E、慢性隐匿型

下列病例属于菌痢的哪一型

24、急起腹痛、腹泻、脓血便,无发热,有慢性腹泻史

25、急起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

26、急起高热,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及发绀、脉细、尿少

问题27~30

A. 细菌性痢疾

B. 阿米巴痢疾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27、有腹痛,腹泻,粘液便及腹部压痛

28、乙状结肠镜检可见肠粘膜有散在性深切的溃疡

29、乙状结肠镜检见结肠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浅溃疡

30、大便有粘液及血液,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

答案部分

A1型题

1.A

2.C

3.D

4.B

5.D

6.E

7.A

8.E

9.E 10.B 11.B 12.D 13.B

B1型题

24.D 25.A 26.B 27.C 28.B 29.A 30.C

霍乱

A1型题

1.霍乱弧菌的生理学性状是

A、革兰染色阳性、有芽孢、夹膜和鞭毛

B、革兰染色阴性,末端有一根鞭毛,运动极为活跃

C、需氧、耐酸不耐碱、最适pH 4.5~5.5

D、古典生物型比埃尔托生物型有较强的抵抗力

E、霍乱弧菌产生内毒素性质的霍乱肠毒素

2.霍乱弧菌的分型是

A、霍乱弧菌分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O1群

B、古典生物型属O1群,埃尔托生物型属非O1群

C、新发现的O139霍乱弧菌属于O1群的一个新血清型

D、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非O1群

E、古典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均属于不凝集弧菌

3.被称之为霍乱第8次世界大流行的病原是

A、古典生物型

B、埃尔托生物型

C、副溶血弧菌

D、O157大肠杆菌

E、O139霍乱弧菌

4.霍乱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A、通过水

B、通过食物

C、通过日常生活接触

D、通过苍蝇媒介

E、通过其他

5.霍乱病人最早出现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C、急性心功能不全

D、脑功能障碍

E、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丢失

6.霍乱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是

A、严重无痛性腹泻,大便呈水样或米泔水样,继而呕吐,严重脱水征

B、先吐后泻,腹痛明显,水样大便,轻度脱水征

C、畏寒发热,腹痛腹泻,脓血样大便,里急后重明显

D、畏寒、发热,早期中毒性休克

E、剧烈腹痛、腹泻、呕吐、呕吐物呈水样

7.霍乱的确诊依据是

A、典型的临床表现

B、粪便、呕吐物培养阳性

C、与霍乱患者密切接触史

D、大便常规仅见少数白细胞

E、大便悬滴镜检阳性

8.霍乱病人对症治疗重点应注意

A、有效血容量的补充

B、镇静

C、解痉止痛

D、降温

E、止泻

9.治疗霍乱补液原则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轻、中型病人可予以口服补液

B、重型病人治疗开始以快速静推或静滴补液

C、先补生理盐水,血压回升后改为含糖541溶液或3:2:1溶液

D、轻、中、重型补液者分别为3000~4000,4000~8000,

8000~12000mL,24小时内

E、重型病人每瓶液体按常规浓度积极补充氯化钾

10.霍乱病人治疗的关键措施是

A、止泻、止吐

B、抗病原

C、强心、利尿

D、镇静、止痛

E、补液、补盐

11.预防霍乱较为完整的措施是

A、隔离、治疗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流行季节预防接种

D、隔离治疗病人,切断传播途径,疫区人群进行预防注射

E、封锁疫点、疫区

12. 最适宜霍乱弧菌生长的培养基是:

A、碱性蛋白胨水

B、酸性蛋白胨水

C、0.3%NaCl琼酯培基

D、8%NaCl琼脂培基

E、10%NaCl琼脂培基

13. 霍乱病人的剧烈腹泻是由哪一因素引起:

A、神经氨酶

B、血凝素

C、霍乱内毒素

D、霍乱肠毒素

E、霍乱外毒素

B1型题

问题32~34

A、抗菌治疗

B、补充血容量

C、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D、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

E、强心药物

32.治疗霍乱患者的关键措施是

33.为减轻霍乱患者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应采取

34.霍乱病人治疗过程出现急性肺水肿及心力衰竭时应使用

问题35~37

A、心源性休克

B、失血浆性休克

C、感染中毒性休克

D、失水性休克

E、失血性休克

35.可以发生于细菌性痢疾

36.可以发生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7.可以发生于霍乱

问题38~40

A、空气灰沫传播

B、水、食物传播

C、虫媒传播

D、土壤传播

E、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

38.霍乱

39.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0.疟疾

答案部分

A1型题

1.B

2.A

3.E

4.A

5.E

6.A

7.B

8.A

9.E 10.E 11.D 12.A 13.D

B1型题

32.B 33.A 34.E 35.C 36.C 37.D 38.B 39.A 40.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1型题

1、有关脑膜炎双球菌下面那项是正确的

A、革兰染色阴性,体外抵抗力很弱,能产生自溶酶自溶

B、脑膜炎双球菌的特异性抗原主要存在于细胞膜上

C、革兰染色阳性,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D、目前我国流行株一直是B群,占90%

E、属奈瑟菌属,在机体内该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外

2、脑膜炎双球菌的致病的重要因素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荚膜

D、菌毛

E、侵袭力

3、流脑的流行因素下列那项是正确的

A、带菌者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与抗体水平有关

B、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6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病率最高

C、潜伏期病人是最重要的传染源,经呼吸道传播,5岁以上发病率最高

D、该菌隐性感染率高,感染后对本群可产生免疫,但不持久

E、感染后可产生持久的交叉免疫

4、流脑的传播途径是

A、生活密切接触

B、蚊虫叮咬

C、经呼吸道

D、经输血血制品

E、经消化道

5、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最重要的体征是

A、高热

B、休克

C、皮肤粘膜淤斑

D、颅高压征

E、脑膜刺激征

6、流脑的流行呈周期性,其因素是

A、细菌毒力改变

B、菌群变迁

C、人群带菌率增高

D、人群免疫力下降及新易感者聚集

E、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7、流脑暴发型败血症发病机制是

A、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所致

B、内毒素所致的严重微循环障碍、DIC

C、血管内皮损伤血浆外渗所致低血容量休克

D、高热、失水性休克

E、外毒素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8、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是

A、高热、循环衰竭、大片淤癍

B、高热、淤癍、昏迷、呼吸衰竭

C、高热、头痛、淤癍,脑膜刺激征

D、低热、头痛、淤点

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淤点、血培养可阳性

9、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诊断依据是

A.夏季,高热、惊厥呼吸衰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

B.冬春季,高热、头痛,无淤癍,脑膜刺激征阴性,白细胞增加

C.夏季,突起高热、惊厥、循环衰竭,白细胞增加

D.长程高热,剧烈头痛,无淤癍,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不增加

E.冬春季发病,高热、剧烈头痛,有淤癍,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增加

10、流脑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最有意义的区别点

A.发病季节

B.皮肤粘膜淤斑淤点

C.发病年龄

D.有无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结果呈化脓性改变

11、流脑与其他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有确诊价值的鉴别点是

A. 脑脊液结果呈化脓性改变

B. 发病季节

C.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结果

D. 皮肤粘膜淤斑和淤点

E. 脑膜刺激征阳性

12、流脑脑膜炎型对症治疗的关键是

A.镇静、止惊

B.及时脱水治疗

C.补充有效血容量

D.降温、吸氧

E.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13、暴发性流脑休克型迅速出现大片淤斑,血小板减少,顽固性休克时,除抗休

克外,其重要对症治疗是

A、EACA止血

B、纠正酸中毒

C、使用抗菌药物

D、及早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E、20%甘露醇脱水,预防脑疝

14、流脑休克型的病原治疗应禁用

A、青霉素

B、磺胺类药物

C、头孢霉素

D、氯霉素

E、氨苄青霉素

15、至目前为止普通型流脑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青霉素

C、磺胺药

D、氨苄青霉素

E、头孢霉素

16、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的重要预防措施是

A、菌苗预防注射

B、隔离治疗

C、注射青霉素

D、口服磺胺药

E、口服氯霉素

17、流脑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现症病人

B、带菌者

C、病程极期病人

D、恢复期病人

E、家畜

18、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脑炎,以下哪一下价值最大

A、意识障碍的程度

B、发热程度

C、颅内压增高程度

D、皮肤淤点、淤斑

E、有无病理反射

B1型题

问题44~47

A、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质↑,细胞数300×106/L,多核细胞为主

B、糖↓↓,氯化物↓,蛋白质↑↑,细胞数1200×106/L,多核细胞为主

C、糖↓↓,氯化物↓,蛋白质↑↑,细胞数400×106/L,单核细胞为主

D、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质正常,细胞数8×106/L, 单核细胞为主

E、糖↓,氯化物↓↓,蛋白质↑,细胞数500×106/L,单核细胞为主

44、化脓性脑膜炎

45、结核性脑膜炎

46、隐球菌脑膜炎

4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

答案部分

A1型题

1.A

2.B

3.A

4.C

5.C

6.D

7.B

8.C

9.E 10.B 11.D 12.B 13.D 14.B 15.B 16.D 17.B 18.D

38.E 39.A 40.B 41.E 42.B 43.D 44.B 45.E 46.C 47.D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乙脑与流脑的临床鉴别,最重要的是:

A.意识障碍的出现与程度B.生理反射异常及出现病理反射C.抽搐发作程度D.皮肤瘀点及瘀斑E.颅内压升高程度,呼吸衰竭的出现2.乙脑病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A.中和抗体B.血凝抑制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特异性IgM抗体E.Vi抗体

3.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脑脊液检查:压力220mmH2O,WBC 200×106/L,糖2.8mmol/L,蛋白1.0g/L,氯化物120mmol/L,应考虑为:A.病毒性脑炎B.结核性脑膜炎C.化脓性脑膜炎D.虚性脑膜炎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4.鉴别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的重要依据是:

A.高热、昏迷、惊厥B.季节性C.肠道症状D.脑脊液常规E.不属于以上任何情况

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外周性呼吸衰竭的原因:

A.呼吸道痰阻B.异物阻塞喉部C.肺部感染D.低钠性脑病E.脊髓病变引起呼吸肌麻痹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特点应除外

A.高热、惊厥B.意识障碍如嗜睡、昏睡、昏迷C.颅高压表现及呼吸衰竭

D.瘫痪多不对称,肢体松驰,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7.乙脑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发病的有关因素应除外

A.机体防御机能B.感染病毒的数量C.病毒的毒力D.蚊叮咬部位与季节E.血脑屏障的健全情况

8.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颈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

9.重症乙脑患者,病程中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呼吸节律不齐,血压上升,肌张力增强,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肾上腺皮质激素B.镇静镇痉剂C.中枢呼吸兴奋剂D.血管扩张剂E.脱水剂

10.某地区近年来每逢夏季就有一种传染病流行,且多发生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第3~4天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伴抽搐及呼吸异常,经治疗后多数人于病程2周后痉愈,5~20%重症病人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病死率约为3~10%,为预防该病再度流行,在其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控制和管理好病人B.控制和管理好病猪C.防蚊和灭蚊D.注射丙种球蛋白E.防蚊、灭蚊和预防注射1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特征正确概念应除外:

A.乙脑主要分布于亚洲B.温带和热带地区流行高峰常在7~9月,与本地区蚊虫密度高峰相一致

C.气温在35℃以上,雨量多便可出现流行D.呈高度散发,家庭成员中很少有同时多人发病的

E.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居多,以2~6岁最常见

12.对乙脑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检测是:

A.特异性IgM抗体B.中和抗体C.补体结合抗体D.血凝抑制抗体E.Vi抗体

13.乙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原因有多种,但应除外:

A.延髓呼吸中枢损害B.脑水肿C.低血钠性脑病D.脑疝形成E.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致呼吸肌麻痹14.乙脑的病变最严重的部分是:

A.大脑皮质B.脊髓C.间脑D.中脑E.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

15.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病理特点:

A.中枢神经系统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B.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

C.胶质细胞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D.神经组织出现局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E.大脑两半球表面及颅底的软脑膜充血,浆液性及纤维蛋白性渗出

16.下列哪项不是乙脑的常见后遗症

A.失语B.强直性瘫痪C.弛缓性瘫痪D.扭转痉挛E.精神失常

17.乙脑极期患者瘫痪的特点应除外:

A.必有意识障碍B.呈强直性瘫痪C.肌张力减退D.浅反射消失或减弱E.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18.下列哪一种药物不宜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

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回苏灵E.阿拉明

19.乙脑的病理改变特点应除外:

A.脑及脊髓均可受累,以大脑皮质、间脑和中脑最严重B.大脑和脑膜均有充血、水肿、出血及纤维炎性渗出

C.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脱落,神经细胞变性与坏死D.胶质细胞增生与炎性细胞浸润

E.神经组织灶性坏死,形成软化灶

20.用于治疗乙脑呼吸衰竭的药物应除外:

A.山梗菜碱B.山莨菪碱C.20%甘露醇D.酚妥拉明E.多巴胺

21.流行性乙型脑炎死亡的主要原因为:

A.高热昏迷B.缺氧C.中枢性呼吸衰竭D.低钠性脑病E.外周性呼吸衰竭

22.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高热及惊厥B.呼吸衰竭C.意识障碍及颅高压表现D.迟缓性瘫痪E.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征阳性

23.乙脑的神经系统表现的正确概念应除外:

A.惊厥或抽搐,伴意识障碍B.颅神经损害及锥体束征C.中枢性呼吸衰竭为主,或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并存

D.脑膜刺激征及颅内压增高表现E.瘫痪常是对称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亢进

24.在乙型脑炎呼吸衰竭的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20%甘露醇静脉推注B.654-2或东莨菪碱静脉注射C.大剂量5%Glucose静脉滴注D.地塞米松静脉滴注E.尼可刹米,洛贝林静脉注射

25.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中应除外:

A.稽留高热或弛张型发热B.意识障碍C.惊厥与抽搐D.呼吸衰竭以中枢性为主E.病程早期休克

26.有关乙脑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乙脑是自然疫源性疾病B.传染源是病人、家畜、家禽C.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比人重要

D.蚊虫既是传播媒介,又是乙脑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E.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多为潜伏性感染

27.流行性乙型脑炎综合性预防措施中,应以下列哪项为主:

A.隔离病人B.管理动物传染源,如猪等C.防蚊、灭蚊D.预防接种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28.预防乙脑的关键措施是:

A.管理好动物传染源B.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C.抓好灭蚊、防蚊工作D.抓好预防接种

E.防蚊、灭蚊与疫苗接种并重

29.乙脑患者,高热41℃,持续抽搐、迅速发生深度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呈叹息样呼吸,应属于下列哪一型:

A.轻型B.普通型C.重型D.极重型E.不属以上各型

30.乙脑同流脑最具有鉴别意义的是:

A.流行季节B.口唇疱疹C.皮肤瘀点、瘀斑D.病情进展的速度E.脑膜刺激征的轻重

31.乙型脑炎的病毒分离阳性率最高者是在:

A.病人早期的血液中B.病人的脑脊液中C.病人的尿液中D.病人恢复期大便中E.病人死后穿刺取出的脑组织中32.确诊为乙脑,住院第三日血压明显升高,瞳孔不等大,呈去强直、有呼吸暂停,应首先采取哪项急救措施:

A.糖皮质激素B.镇痉C.速尿D.吸氧E.20%甘露醇

B型题

A.特异性IgM抗体B.特异性IgG抗体C.特异性IgA抗体D.中和抗体E.Vi抗体

49.乙脑最早出现的抗体是:

50.用于调查乙脑人群免疫水平的抗体是:

51.不属于乙脑的抗体是:

A.黄病毒科B.棒状病毒科C.副粘液病毒科D.布尼亚病毒科E.逆转录病毒科

52.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

53.艾滋病病毒属

54.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属

A.磺胺B.氯霉素C.青霉素D.头孢菌素E.以上都不是

55.流脑病原治疗首选

56.乙脑病原治疗首选

流行性乙型脑炎

A1型题

1(D)、2(D)、3(A)、4(D)、5(D)、6(D)、7(D)、8(E)、9(E)、10(E)、11(C)、12(A)、13(E)、14(E)、15(E)、16(C)、17(C)、18(E)、19(B)、20(E)、21(C)、22(D)、23(E)、24(C)、25(E)、26(B)、27(E)、28(E)、29(D)、30(C)、31(E)、32(E)

B型题

48(B)、49(A)、50(D)、51(E)、52(A)、53(E)、54(D)、55(C)、56(E)

流行性出血热

A1型题:

1.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A.细菌B.立克次体C.病毒D.螺旋体E.支原体.

2.我国流行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家鼠B.黑线姬鼠C.棕背鼠D.田鼠E.红背鼠.

3.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

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4.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 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B.心肌损害C.继发严重感染D.腔道大出血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5. 肾综合征出血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

A.尿毒症致凝血功能异常B.类肝素物质增多C.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D.血管因子消耗缺乏E.播散性血管内凝血6.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的主要原因是

A.肾血管内播散性血管内凝血B.继发性醛固酮增多C.肾小管重吸收亢进D.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坏死

E.合并肾结石、肾盂积水

7.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

A.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D.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E.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8.肾综合征出血热低血压期血象变化哪项错误

A.白细胞总数增高B.血小板减少C.血红蛋白下降D.中性粒细胞增多E.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9.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后期发生的精神症状常常是因为

A.颅内感染B.低血钾C.血浆外渗D.抗病毒药物所致E.电解质失衡综合征

10.对肾综合征出血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野生鼠类为其重要传染源B.其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是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高血容量综合征多发生于少尿期A.血液透析疗法是解决尿毒症的好方法B.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11.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

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C.尿中可见膜状物D.临床上有三大主征:发热,出血,充血,肾损害E.特异性IgM抗体1:20以上

12.肾综合征出血热属于.

A.无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热B.有肾综合征的动物源性出血C.蚊传性出血热D.蜱传性出血热E.传播途径不明性出血热. 13.肾综合征出血热大出血主要原因除外下哪项.

A.血小板减少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B.类肝素物质增加C.血管壁损伤D.并发再障E.DIC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 14.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血热的常见并发症

A.肺水肿及心肌损害B.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C.继发感染D.急性肝衰竭E.腔道出血或自发性肾破裂. 15.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治疗,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补液B.解热镇痛剂(如安乃近)C.纠正酸中毒D.纠正电解质紊乱E.高热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16.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正确

A.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B.低血压休克期应以血管活性药治疗为主C.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D.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促进利尿E.病程4日内可用抗病毒治疗.

17.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稳定内环境,输液量=尿量及吐泻量+500~700mL B.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

C.腹膜或血液透析D.促进利尿E.宜高糖、高维生维、高蛋白饮食

问题39~42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乙型脑炎C.丙型病毒性肝炎D.伤寒E.钩虫病

39.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的传染病

40.以消化道为入侵门户的传染病

41.通过虫媒传播的传染病

42.通过输血、血制品传播的传染病

问题43~44

A.发热期B.低血压期C.少尿期D.多尿期E.恢复期

43.肾综合征出血热DIC低凝阶段多见于

44.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最早在哪一期可发生DIC

问题45~48

A.轻型B.中型C.重型D.危重型E.非典型

45.体温39℃以下,中毒症状轻,肾损害轻,无休克和少尿

46.体温39~40℃,中毒症状较重,球结膜明显水肿,可出现休克,尿蛋白+++

47.体温≥40℃,中毒症状及渗出征严重,有皮肤瘀斑和腔道出血,出现休克、少尿,持续5日以内或无尿2日以内

48.体温在38℃以下,皮肤粘膜可有散在出血点,尿蛋白±,血、尿特异性抗原或抗体阳性者

问题49~52

A.抗感染用庆大霉素B.扩充血容量C.肾上腺皮质激素D.血液透析E.病毒唑

49.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措施是

50.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病原治疗可用

51.肾综合征出血热各期中应禁忌的措施是

52.肾综合征出血热高血容量综合征

问题53~55

A.逆转录病毒科B.疱疹病毒科C.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D.嗜肝DNA病毒科E.黄病毒科

53.丙型肝炎病毒

54.人免疫缺陷病毒

55.乙型肝炎病毒

答案

A1型题:

1 (C)、2(B)、3(A)、4 (E)、5(C) 、6(D)、7(C)、8(C)、9(E)、10(B)、11(E)、12(B)、13(D)、14(E)、15(B)、16(E)、17(E)、

A2型题

18(D)、19(E)、20(C)、21(D)、22(D)、23(B)、24(C)、25(D)、26(D)、27(B)、28(E)

A3型题

29(C)、30(C)、31(C)、32(D)、33(C)、34(D)、35(A)、36(E)、37(A)、38(E)、39(A)、40(D)、41(B)、42(C)、43(C)、44(A)、45(A)、46(B)、47(C)、48(E)、49(B)、50(E)、51(A)、52(D)53(E)、54(A)、55(D)

败血症

A1型题

1. 病原体侵入血流, 在血中繁殖产生毒素, 表现出严重的中毒症状,应考虑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变应性亚败血症

2. 革兰阳性败血症, 哪项最具有参考价值

A.时间长 B.近有皮肤感染, 呼吸道感染C.肝脾肿大 D.病程中出现迁徙病灶, 脑脓肿、肝脓肿 E. WBC升高, N升高

3. 医院内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大肠杆菌

C、克雷伯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肠球菌

4. 下列那种败血症病死率最高

A、金葡菌败血症

B、绿脓杆菌败血症

C、脆弱类杆菌败血症

D、大肠杆菌败血症

E、念珠菌败血症

5. 治疗败血症的关键是

A、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

B、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C、适量输血、血浆或白蛋白

D、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E、肾上腺皮质激素解除毒血症状

6. 引起深部真菌病最常见的病原菌是

A、新型隐球菌

B、念珠菌

C、曲霉菌

D、放线菌

E、毛霉菌

7. 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毒素属于

A、血浆凝固酶

B、肠毒素

C、神经氨酸酶

D、胞璧酸

E、脂多糖

B1型题

问题22~25

A. 甲硝唑

B. 两性霉素B

C. 哌拉西林

D. 青霉素(氨苄西林)+氨基糖苷类

E. 头孢他啶

22. 绿脓杆菌败血症首选

23. 肠球菌败血症首选

24. 厌氧菌败血症首选

25. 真菌败血症首选

问题26~29

A.脆弱类杆菌

B.产碱杆菌

C.白色念珠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大肠杆菌

26.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

27. 厌氧菌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

28. 真菌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

29. 革兰阴阳性球菌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菌

答案部分

A1型题

1.C

2.D

3.D

4.B

5.D

6.B

7.E

B1型题

22.E 23.D 24.A 25.B 26.E 27.A 28.C 29.D

AIDS

A1 型题

1、HIV不能通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

A、性接触

B、输血

C、母婴

D、握手

E、共用注射器注射

2、下列有关HIV基因的结论,哪项不正确

A、gp120 和gp41由env基因编码

B、p24由gag基因编码

C、rev能上调gag与env的表达

D、nef能抑制HIV的增殖

E、U蛋白由HIV-2所含基因编码

3、HIV主要感染下列哪种细胞

A、CD4+淋巴细胞

B、B淋巴细胞

C、单核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E、皮肤上皮细胞

4、HIV不可以用下列哪种方法消毒

A、高压湿热消毒法

B、B、75%的酒精

C、0.2%的次氯酸钠

D、焚烧

E、紫外线

5、HIV感染后,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下列哪项不是主要机制

A、病毒感染对T细胞的直接破坏

B、被感染T细胞膜因其表达gp120,而与其它细胞相互融合,细胞被破坏

C、HIV可以感染干细胞,使免疫细胞生成减少

D、HIV感染B细胞,能使其大量破坏,抗体生成减少

E、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受损

6、HIV感染后,可以临床分为四期,有关I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为急性感染期

B、病人可以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厌食、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C、血中可以检测到HIV及p24

D、CD8+T细胞增高

E、CD4+T细胞降低明显

7、有关HIV感染临床Ⅱ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没有任何临床症状

B、血中检测不出HIV

C、血中检不出gp120及gp41

D、有传染性

E、血中检出p24

8、有关HIV感染临床Ⅲ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表现为短期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

B、全身有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的肿大

C、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

D、淋巴结活检为反应性增生

E、有传染性

9、有关HIV感染临床Ⅳ期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出现体质性疾病,但淋巴结肿大在此期表现不明显

B、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C、出现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导致各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D、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波济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

E、免疫缺陷并发其它的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

10.有关CDC与WHO提出的HIV感染的临床分类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HIV感染临床分为三大类,每类根据CD4+T淋巴细胞数和总淋巴细胞数又可分为三级

B、A类包括急性HIV感染、无症状HIV感染

C、B类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症

D、C类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各种机会感染、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及并发其它疾病

E、1级为CD4+T淋巴细胞数>0.5×109/L,总淋巴细胞数>2.0×109/L

11.高危人群出现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的可能,下列哪项描述有误

A、体重下降10%以上

B、慢性咳嗽或腹泻1月以上

C、间歇或持续发热1月以上

D、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E、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

12.有关HIV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HIV在症毒分类上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

B、HIV为有包膜的RNA病毒

C、gp120为外膜蛋白,gp41为透膜蛋白,起协助HIV进入宿主细胞的作用

D、HIV有9个基因,包括3个结构基因和6个非结构基因

E、HIV所有的基因功能均已确定,分为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13.下述哪项不是艾滋病的主要转播途径

A、性接触传

B、注射及输血和血制品传播

C、母婴传播

D、器官移植传播

E、消化道传播.

14.HIV感染的主要临床发展经过分为

A、潜伏期,前驱期,艾滋病早期,和艾滋病晚期

B、急性感染期,亚急性感染期,慢性感受染期和继发机会性感受染期

C、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期、艾滋病期

D、无症状感期,症状明显期,症状好转期和恢复期

E、急性感染期慢性感受染期,艾滋病晚期和后遗症期

15.对HIV感染患者,可根据其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总淋巴数的多少分为三级,第三级的诊断标准是

A、CD4+淋巴细胞>0.5×109/L,总淋巴细胞数>2.5×109/L

B、CD4+淋巴细胞数>0.5×109/L,总数>2.0×109/L

C、CD4+T淋巴细胞数>(0.2~0.49)×109/L,总淋巴细胞数>1.0~1.9×109/L

D、CD4+T淋巴细胞数<0.2×109/L,总淋巴细胞数〈1.0×109/L

E、CD4+淋巴细胞<0.1×109/L总淋巴细胞数<1.5×109/L

16.有关HIV感染的正确概念是

A、HIV只感染CD4+T淋巴细胞

B、HIV侵入人体后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C、要是血清抗HIV阳性病人就无传染性

D、在血清中有抗体和病毒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此血清仍有传染性

E、抗HIV阳性的血液经过56℃,30 分钟处理后,仍然有传染性17.下述哪项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

A、男性同性恋者

B、性乱交者

C、静脉药瘾者

D、血友病主多次输血者

E、医务工作者.

18.灭活HIV的最佳方法是

A、56℃,10 分钟

B、56℃,30 分钟

C、0.1%福尔马林

D、紫外线照射10分钟

E、抗菌素溶液浸泡.

19.靶细胞上能与HIV表面gP120结合的特殊受体是

A、CD3分子

B、CD4分子

C、CD8分子

D、CD19分子

E、CD25分子

20.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为

A、2~10天

B、B. 2~10周

C、2~10个月

D、2~10年或更长

E、10周内

21.HIV抗体检查是诊断HIV感染的常用血清学方法,HIV抗体阳性标准为

A、ELISA检测HIV抗体连续两次阳性者

B、乳胶凝集试验和ELISA检查均阳性者

C、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检查均为阳性者

D、任何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查HIV抗体均阳性者

E、ELISA连续两次阳性进一步免疫印迹法证实者

22.引起艾滋病人肺部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肺炎双球菌

B、葡萄球菌

C、链球菌

D、肺孢子虫

E、肺囊虫

23.艾滋病患者常见的继发肿瘤是

A、卡氏肉瘤

B、肺癌

C、肝癌

D、结肠癌

E、鼻咽癌

24.CDC和WHO提出HIV感染临床上可分为A,B,C三类,A类HIV感染包括

A、急性、无症状HIV感染和常见继发细菌感染

B、急性、无症状HIV感染和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

C、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继发细菌性感染

D、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机会性病原体感染

E、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综合征和续发性肿瘤

25.艾滋病患者可续发感染引起口腔毛状白斑。该病的主要病原体是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衣原体

E、支原体

26.所谓抗HIV感染的联合用药方案是指

A、核苷抗HIV药物或非核苷类抗HIV药物+HIV特异蛋白酶抑剂的联合应用

B、核苷抗或非核苷类抗HIV药物+阿昔络韦

C、核苷抗或非核苷类抗HIV药物+更昔络韦

D、核苷抗或非核苷类抗HIV药物+干扰素

E、核苷抗或非核苷类抗HIV药物+白细胞介素Ⅱ27.预防HIV感染的主要措施应当为

A、加强爱国卫生宣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B、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消灭四害,搞好环境卫生

C、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搞好计划免疫,增强体质

D、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毒品注射,禁止性乱交,严格检查血液制品

E、加强爱国卫生宣传,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能通风

B型题

A、无任何临床表现,但血中p24抗原阳性,CD4+T淋巴细胞为0.8×109/L,总淋巴细胞数为2.1×109/L

B、有咽部念珠菌病,颈部肿瘤,血中可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CD4+T淋巴细胞为0.15×109/L,总淋巴细胞数为

0.9×109/L

C、继发性细菌性肺炎,口腔毛状白斑,复发性带状疱疹,血中HIV抗体检测阳性,CD4+T淋巴细胞为0.2×109/L,总淋巴细胞数为1.0×109/L

D、出现卡氏肺孢子虫感染,卡氏肉瘤,血中HIV抗体检测阳性,CD4+T淋巴细胞为0.2×109/L,总淋巴细胞数为1.0×109 /L

E、出现癫痫和进行性痴呆,血中HIV抗体检测阳性,CD4+T淋巴细胞为0.7×109/L,总淋巴细胞数为3.0×109/L

28.A类1级29.B类2级30.C类1级31.C类2级32.B类3级

A、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B、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C、蛋白酶抑制剂

D、免疫调节剂

E、β-内酰胺酶抑制剂

33.拉米夫定(lamivudine) 34.齐多夫定AZT(Zidovudin) 35.奈非雷平(nevirapine)36.干扰素

37.双脱氧肌苷(dideoxyinosine)38.沙奎那韦(saquinavir)39.英地那韦(indinavir)

A、戊烷眯

B、螺旋霉素

C、氟康唑

D、更昔洛韦

E、青霉素

40.弓形虫病41.AIDS并发的隐球菌脑膜炎

42.AIDS并发的卡氏肺孢子虫肺炎43.AIDS并发的隐孢子虫感染44.AIDS并发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答案

A1 型题

1(C)、2(E)、3(A)、4(E)、5(D)、6(E)、7(B)、8(A)、9(A)、10(C)、11(D)、12(D)、13(E)、14(C)、15(D)、16(D)、17(E)、18(B)、19(B)、20 (D)、21 (E)、22 (D)、23 (A)、24 (B)、25(B)、26(A)、27(D)、

B型题

28(A)、29(C)、30(E)、31(D)、32(B)、33(A )、34 (A)、35(B)、36(D)、37(A)、38(C)、39(C)、40(B)、41(C)、42(A)、43(B)、44(D)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部分: 1、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D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D A.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隐性感染增加时:E A.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潜伏性感染增加 D.显性感染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 4、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A.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19”,的抗体,是属于:D A.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交叉凝集反应 E.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E A.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C A.传播途径的改变 B.传染源的积累 C.易感人群的积累 D.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潜伏性感染 E.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B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天花 C.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百日咳 E.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C A.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生化检查 C.特异性免疫检查 D.病理检查 E.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B 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特异性免疫能力 C.预防用药 D.增强体质 E.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C A.Ⅰ型 B.Ⅱ型 C.Ⅲ型 D.Ⅳ型 E.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B A.是否有病原体 B.是否有传染性 C.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是否有发热 E.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C A.病原体被消灭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带菌者

《流行病学》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E 三、名词解释 1. 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二)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B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D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 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C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A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A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B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C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D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

传染病学试题库

试题库 总论: 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 A 灭苍蝇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预防接种 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常用于浸泡的消毒液为: A 3%来苏尔 B 70%酒精 C 0.3%过氧乙酸 D 0.1%新洁尔灭 E 高锰酸钾溶液 3、下列何者不属于需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 鼠疫 B 霍乱 C 艾滋病 D 肺炭疽 E 伤寒 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 A 轻型病人增加 B 显性感染减少 C 带菌状态减少 D 潜在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 5、传染过程中,一般哪种情况较多: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6、感染后的结局以下何种最常见: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潜在性感染 E 病原携带者 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何者错误: A 管理病人 B 管理粪便 C 管理水源 D 管理饮食 E 消灭苍蝇 8、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病原体 B 传染性 C 地方性、季节性 D 免疫性 E 易感性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 有病原体 B 有传染性 C 有地方性、季节性 D 有免疫性 E 有易感性 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导措施是: A 治疗病人 B 检出带菌者 C 隔离接触者 D 切断传播途径 E 预防接种 10、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二大类二十五种 B 二大类十八种 C 三大类二十五种 D 三大类二十四种 E 三大类三十五种 11、提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A IgA B IgM C IgG D Ig E E IgD 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者的关键措施是: A 个人防护 B 预防接种 C 药物预防 D 改善营养 E 增强体质 12、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不显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被称为: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C病原携带者 D 显性感染 E 潜在性感染 12、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数量、毒力、侵入途径 C 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环境 D 传染源、易感人群和外周环境 E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 13、下列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 伤寒 B 菌痢C霍乱 D 病毒性肝炎 E 艾滋病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63.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HBeIgG(+),抗-HBcIgM(+)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64. 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 抗-HBcIgG(+) HBVDNA(-)说明此病人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毒无复制 D.注射过乙肝疫苗 E.传染性强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 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 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 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 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 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 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 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 找到 Langhans 巨细胞 D. 干酪样坏死 E. 类上皮细胞 3.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 原发综合征形成 C. 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 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 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 巨细胞 E. 巨噬细胞 5.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 肺门 D. 肺膈面 E. 脏胸膜面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伤寒 C. 肠结核 D. 细菌性痢疾 E.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 吸收、消散 B. 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 .肺 B. 心肌 C. 肾 D. 脊柱

9. 结核球是指 A. 直径小于 2cm 的干酪样坏死灶 B. 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 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 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 .直径 2 ~ 5cm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0. 结核病好转的最好方式是 A. 吸收消散 B. 硬结、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纤维包裹及钙化 11. 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 类上皮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5a4080638.html,nghans 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浆细胞 12. Langhans 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化而来的?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类上皮细胞 D. 浆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3. 局灶型肺结核以何种病变为主? A. 增生性病变 B. 渗出性病变 C. 变质性病变 D. 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 E. 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 14. 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 肠管发生溃疡 B. 同时脾大 C. 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15. 细菌性痢疾的好发部位是 A. 结肠上段 B. 回肠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空肠 E. 盲肠 16. 一病人患病已 3 周,有持续性高热,心率过缓,腹胀,腹泻。因中毒性体克死亡,尸检发现弥漫性腹膜炎,回肠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并有穿孔,脾大,应考虑 A. 细菌性痢疾 B. 肠结核 C. 恶性淋巴瘤 D .伤寒 E. 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7. 伤寒时血培养最易获得阳性结果的时期是在肠病变的 A. 潜伏期 B. 槐样肿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考试题及答案 一、A1 型选择题(最佳选择题):题干为一短句,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共50题,每题1分)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 口腔念珠菌病 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 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 疱疹性直肠炎 E.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 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 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 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 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 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 灭螺 B. 普治 C. 灭螺和普治 D. 粪便和水源管理 E. 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 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 氯喹0.3g,每周1次 C. 哌喹0.6g,2~4周1次 D. 甲氟喹 0.25g,每周1次 E. 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 内毒素 B. 肠毒素 C. 神经毒素 D. 细胞毒素 E. 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 潜伏期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A. 志贺菌属 B. 沙门菌属 C. 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 弧菌属 E. 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 显性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伏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 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 迟发型变态反应 D.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 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 血涂片 B. 血培养 C. 骨髓培养 D. 骨髓涂片 E.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 3小时和6小时 B. 6小时和12小时 C. 12小时和24小时 D. 24小时和48小时 E. 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 加强皮肤护理 B. 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 对症治疗 D. 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 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 强制管理传染病 B. 严格管理传染病 C. 监测管理传染病 D. 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 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肠毒素 D. 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 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 内毒素所致DIC B. 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 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

流行病学题库1-2-10

流行病学题库1-2-10

问题: [单选,A1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的因素() A.传染病流行 B.易感人口的迁出 C.计划免疫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免疫人口死亡会导致人群易感性升高。

问题: [单选,A1型题]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暴露标志和效应标志是结合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研究需要确定的;根据研究目的不同,许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 A.作为暴露标志就不能作为效应标志 B.作为效应标志就不能作为暴露标志 C.有时作为效应标志,有时也可作为暴露标志 D.可以同时既是暴露标志又是效应标志 E.只是作为暴露标志 本题考点为充分理解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的含义。根据暴露发病连续带模型,暴露和效应是相对的。因此很多情况下,一项生物标志在某个研究中可能是效应标志,而在下一级效应标志的影响因素研究中,它有可能作为暴露标志。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与传统流行病学的主要区别是() A.研究对象不同 B.测量的结局不同 C.研究目标不同 D.群体调查方法不同 E.设计思想不同 本题考点为分子流行病学对传统流行病学的发展。传统流行病学测量的结局一般都是疾病的最终结局,如发病、死亡等;而分子流行病学根据疾病自然史原理,将疾病发生、发展分解为不同阶段,并以一系列生物标志测量来代表疾病不同阶段的结局测量,这是对传统流行病学一个大的发展。(广东11选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5a4080638.html,)

问题: [单选,A1型题]分子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的新阶段,关于其认识正确的是() A.从微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B.从宏观方面研究疾病和健康 C.宏观和微观综合研究疾病和健康 D.相当于大批量检测临床标本 E.不需要人群现场就可研究 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流行病学设计的综合应用产生了分子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 一、七十道选择(靠谱程度:★★★☆☆) 1.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是: A.口腔念珠菌病 B.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C.外阴部疱疹病毒感染 D.疱疹性直肠炎 E.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2.下列哪项是脑膜炎球菌的正确特性 A.属奈瑟菌属,革兰染色阳性 B.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外毒素 C.在脑脊液及瘀点涂片中,该菌多在中性粒细胞外,少数在细胞内 D.抵抗力弱,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 E.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我国预防血吸虫病的重点措施是: A.灭螺 B.普治 C.灭螺和普治 D.粪便和水源管理 E.保护易感人群 4.自疟疾非流行区到海南旅游,预防措施可采取: A.乙胺嘧啶25mg,每周1次 B.氯喹0.3g,每周1次 C.哌喹0.6g,2~4周1次 D.甲氟喹0.25g,每周1次 E.周效磺胺0.5g,每周1次 5.痢疾杆菌致病作用的决定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神经毒素 D.细胞毒素 E.侵袭作用 6.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症状始见于传染病的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7.菌痢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属 D.弧菌属 E.弯曲菌属 8.下列哪项不为传染源 A.显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受感染的动物 9.阿米巴病组织损伤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 A.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机械性损伤 B.溶组织内阿米巴释放的毒素 C.迟发型变态反应 D.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接触性溶解细胞作用及水解酶使组织破坏 E.继发感染 10.确诊疟疾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 A.血涂片 B.血培养 C.骨髓培养 D.骨髓涂片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3小时和6小时 B.2小时和6小时 C.12小时和24小时 D.24小时和48小时 E.48小时和72小时 12.下列水痘病人的治疗措施错误的是 A.加强皮肤护理 B.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C.对症治疗 D.皮疹广泛时加用激素 E.疱疹破溃处可涂2%龙胆紫及抗生素软膏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霍乱属于何种传染病: A.强制管理传染病 B.严格管理传染病 C.监测管理传染病 D.限期控制的传染病 E.到2000年消灭的传染病 14.脑膜炎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肠毒素 D.直接致组织坏死作用 E.神经毒素 15暴发型流脑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 A.内毒素所致DIC B.脑膜炎球菌直接引起广泛的血管内皮损害 C.内毒素所致的急性微循环障碍 D.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 E.内毒素所致脑水肿、颅内高压 16.关于黑尿热的原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患者红细胞缺乏G-6-PD B.与抗疟药,特别是伯氨喹啉有关

流行病学试题试题库完整.doc

1、病例对照研究是根据是否患病分组.而队列研究是根据是否暴露分组。 2、流行病学中的“暴露”是指曾经接触过某个因素或处于某种状态.或具备某种特征。 3、匹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效率.控制混杂因素 .个体匹配一般不超过 4 。 4、现况调查所用的指标主要是患病率。 5、影响预测值的因素有灵敏度、特异度、患病率。 6、RR值是指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性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7、实验流行病学与队列研究的共同点是前瞻性研究.设立对照.验证假设。 8、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的主要指标有保护率和效果指数。 9、移民流行病学可以探索疾病发生与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谁大的一种研究 方法。 10、在描述性研究中.一般无须特设对照 .其研究资料的主要分析指标是患病率。 11、流行病学所说的偏倚一般可归纳为:信息偏倚、选择偏倚、混杂偏倚。 12、疾病的人群分布中最重要的因素年龄.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都与此变量有关。 13、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病例时较理想的病例类型是新发病例。 1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进行病例组与对照组均衡性检验的目的是减少混杂因素。 15、进行推断性统计所计算的RR值远小于1.表明暴露与疾病之间呈负相关。 16、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是病因、宿主和环境。 17、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现患率和精确度。

18、时点患病率中的“时点”一词.在理论上时无长度。但实际上在现场调查 时要尽可 能的缩短调查期限.一般不超过一个月 .仍认为是时点患病率。 19、目前.用于流行病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种类繁多.请列出三种权威的应用较多的软件 SAS 、 SPSS 、 STATA 。 20、描述疾病分布,其资料来源分为普查、抽样调查 . 名词解释答案 1、危险行为:指一种已经证明会增加人们患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有损健康的行为。 2、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3、流行:是疾病流行强度的一种表达方式.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水平。 4、大流行:当疾病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且跨越国界、州界时。 5、爆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6、虚假关联:可以看作是人为的、偶然的、假二次的或由于几率、偏倚或未能控制其他变量而引起的所有非因果关联。(该名词现已罕用。) 7、生态趋势研究:指连续观察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发生率或死亡率.了解其变动趋势。 8、生态学研究:比较不同人群中某疾病或健康状态.他们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别.以了解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不同人群中分布有无异同点.从而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找出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的线索。 9、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指暴露人群中归因于暴露的发病或死亡占全部病因的百分比。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传染病学题库

总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e )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d A.艾滋病、肺炭疽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E.炭疽、传染性非典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e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 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A. 特异性IgM抗体 B.特异性IgG抗体 C.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E.特异性IgE抗体 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 c )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艾滋病 D.结核病 E.疟疾 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 )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

流行病学试题(1)及答案

全科医生培训流行病学试题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E、流行病学已深入临床医学的研究中 2、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种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以上均不对 3、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4、表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强度宜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5、某县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试判 断其流行强度: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E、以上均不对 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A、虫媒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7、下列哪种因素可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获得性免疫力自然减退 C、易感人口迁入 D、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E、以上均不对 8、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 A、年龄、性别、季节分布 B、年龄、季节、职业分布 C、年龄、季节、地区分布 D、地区、季节、职业分布 E、时间、地区、人群分布 9、计算麻疹疫苗接种后血清检查的阳转率,分子应为: A. 麻疹易感儿数 B. 麻疹患儿数 C. 麻疹疫苗接种人数 D. 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阳转人数E、麻疹疫苗接种后的阴性人数 (10~12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人数为50人,该社区年内共出生100人。 A、0.560/00 B、1.660/00 C、0.330/00 D、1.110/00 E、33.33% 10、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1、该社区人口出生率为: 12、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13、不属于预防性消毒的方法是: A、饮水加氯消毒 B、食具煮沸消毒 C、痢疾患者每次所排粪便消毒 D、生活用水消毒 E、常规空气消毒 14、我国卫生部规定儿童应接种的四种生物制品是: A、卡介苗、甲肝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B、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脊髓灰质炎疫苗 C、卡介苗、百白破、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D、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传染病学试题库

传染病学试题库 试题总论库: 1,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绝”,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A灭蝇B管理粪便C管理水源D管理饮食e预防接种 2,接触病毒性肝炎患者后,浸泡常用的消毒剂是 A 3%来苏消毒剂 B 70%酒精 C 0.3%过氧乙酸 D 0.1%新洁尔灭e高锰酸钾溶液3 以下哪种疾病不是应立即报告的传染病: A鼠疫B霍乱C艾滋病D肺炭疽E伤寒4隐性感染的主要意义: A轻症患者增加B显性感染,减少C携带者状态,减少D潜在感染,增加E免疫人群,扩大5,感染期间,哪种更常见一般: A病原体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在感染e病原体携带者6,这是感染后最常见的结局: A病原体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潜在感染e病原体携带者7,预防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管理病人b管理排泄物c管理水源d管理饮食e消灭苍蝇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病原体b传染性c地方性、季节性d免疫性e易感性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A具有病原体b具有传染性c具有地方性、季节性d具有免疫力e 具有易感性2,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主要措施是: A治疗,病人b检测带菌者,c隔离接触者,d切断传播途径,e接种疫苗,10,

我国规定的传染病有: A,两大类,二十五种,b,两大类,十八种,c,三大类,二十五种,d,三大类,二十四种,e,三大类11、 表示近期感染的免疫球蛋白: aigabigm c iggd ige igd1,预防传染病,保护易感人群的关键措施是: A个人防护b预防性接种c药物预防d改善营养e增强体质12、 病原体侵入人体,临床上未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但是,能产生特异性免疫的 被称为: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病原体携带者d显性感染e潜在感染12,构成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数量、毒力、入侵途径c 病原体、人体及其环境d传染源、易感人群及周围环境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体因素13、 属于强制管理的下列传染病有:伤寒 A、乙型细菌性痢疾、丙型霍乱、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艾滋病A、非传染性乙型肝炎、免疫丙型肝炎、病毒复制丁型肝炎、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戊型肝炎、高传染性乙型肝炎63。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HBsAg (+)、hbigg (+)、抗-HBcIgM(+)表明该患者:a .非传染性乙型肝炎免疫丙型肝炎病毒非复制型乙型肝炎疫苗注射e .高传染性 64。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HBsAg(+)抗-HBcIgG(+) HBVDNA(-)

传染病学试题附答案

传染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 1. 钩体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于:E A.菌量 B.毒力 C.菌型 D.受损脏器不同 E.机体免疫状态 2. 下列哪一种物质是霍乱弧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A A.霍乱肠毒素 B.内毒素 C. M蛋白 D.透明质酸酶 E.蛋白水解酶 3. 流行于我国的血吸虫病为:A A.日本血吸虫病 B.埃及血吸虫病 C.曼氏血吸虫病 D.湄公血吸虫病 E.间插血吸虫病 4. 甲型肝炎病程中哪个阶段传染性最强:A A.潜伏期 B.黄疸前期 C.黄疸期 D.恢复期 E.慢性期 5. 猩红热的三大特征性表现是:D A.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B.发热、草莓舌、脱皮 C.发热、草莓舌、皮疹 D.发热、咽峡炎、皮疹 E.发热、咽峡炎、杨梅舌 6. 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染源主要是:A A.啮齿类 B.猪 C.病毒携带者 D.犬 E.急性期病人 7. HBsAg(+)、HBeAg(+),说明该病人:E A.无传染性 B.具有免疫力 C.病情比较稳定 D.乙型肝炎恢复期 E.具有传染性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C A.高热、昏迷、抽搐、呼吸衰竭 B.持续性发热、相对缓脉、玫瑰疹 C.发热、头痛、呕吐、 皮肤瘀点、脑膜刺激征 D.发热、头痛、呕吐、昏迷 E.高热、惊厥 9. 下列哪种是被动免疫制剂:E A.伤寒菌苗 B.卡介苗 C.麻疹疫苗 D.白喉类毒素 E.破伤风抗毒素 10. 华支睾吸虫主要寄生在:B A.肝细胞内 B.肝内胆管 C.十二指肠 D.肝内淋巴管 E.肝内血管 11. 女,15岁,寒战、间歇高热六天,第一天寒战、高热、剧烈头痛、出汗,热退后活动 自如,隔日又同样发作,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曾服氯喹、伯氨喹啉,三天后出现酱油样尿,量少,血RBC2.0 X 109/L,Hb58g/L,哪种诊断可能性大:B A.伤寒溶血尿毒综合征 B.恶性疟引起的黑尿热 C.钩体病(黄疸出血型) D.间日疟服用伯氨喹啉引起的黑尿热 E.病毒性肝炎合并急性溶血性贫血 13. 10岁患儿,9月16日因发烧、嗜睡、头痛3天入院,查体:体温40C,意识呈浅昏迷,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专业班级《流行病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2.队列研究是属于()的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为() A、传染病 B、非传染病 C、健康问题 D、一切疾病和健康 4.疾病分布是指 () A、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B、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 C、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 D、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5.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病人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则人群中 () A、该病的发病率会升高 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 C、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D、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6.食物中毒爆发调查时,应选用的指标是 () A、患病率 B、罹患率 C、感染率 D、续发率 7.某市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其流行强度为()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8.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9.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率,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实验研究 D、现况研究 10.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11.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 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级抽样 12.下列哪一种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13.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 A、支气管炎病人 B、胃病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人 14.队列研究的对象是 () A、未患某病的人群 B、患某病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C、患某病的人群 D、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15.队列研究中,如果随访时间较长,观察人数变动较大时,多采用下列哪种指标表示发病水平 () A、年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罹患率 1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盲法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回忆偏倚 17.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 ()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样本含量存在差别 D、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18~20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 人数为50人。 A、 0.56‰ B、 1.66‰ C、 0.33‰ D、 1.11‰ E、33.33% 18.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9.该社区6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为() 20.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流行病学的特征有 ( ) A、个体特征 B、预防为主的特征 C、对比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