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20140603

作者简介:王 欢(1990),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当代行政制度。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王 欢

(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威海 264200)

摘 要: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政治社会系统不断变迁,利益和权力也不断进行着重新分

配。我国又处于自然灾害频发区,致使自然和社会的各种不稳定的因素频现,加之公共危机的突发性、紧迫性和不确定性,公共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力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政治动荡。通过分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国内公共危机管理的实际和已有文献资料,提出了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更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对策。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21(2014)03000606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无论是在经济方面、政治方面还是文化方面的建设均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背景下,我国进入了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公共危机频发且破坏力巨大,而我国政府近年来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反映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我国现代学术界对公共危机处理中政府行为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公共危机频发,引发了我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陆续出版了一些研究论著,如薛澜、张强、钟开斌著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3年5月出版的枟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枠一书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时间序列、组织行为、决策过程等进行了分析,对美国等国家的危机管理体系和管理机构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结合大量的突发事件案例分析,对中国危机管理体系的现状进行了剖析。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教授的枟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枠指出了公共危机的特点、危害,并提出建立一个全面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Comprehensiveandintegratedemergencymanage‐mentsystem),即在高层政治领导者的直接领导和参

与下,通过法律、制度、政策的作用,在各种资源支持系统的支持下,通过整合组织和社会协作,全程的危机管理,提升政府危机管理的能力,以有效地预

防、回应、化解和消弭各种危机,从而保障公共利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社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论述公共危机管理类的硕士、博士论文也数量庞大。各类管理类教材也或多或少涉及公共危机应对的问题。本文将通过对近年来中国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实际举措和目前已有文献资料的分析,基于公共危机及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特点等,探讨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不足并略抒陋见,提出一些提高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对策。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一)公共危机的内涵与影响

关于危机的基本定义,多位学者给出不同的定义,综合各种观点来看,危机往往是一种突发性的紧急态势或事件,可对组织及其人员、服务、产品、声誉等造成危害,甚至对社会系统造成威胁。这就要求决策者迅速应对以消弭负面影响。

一般来讲,紧急事件一旦涉及较广泛的公共利益,且必须由以政府为主的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处理的危机,便可划入公共危机范畴。关于公共危机的定义多种多样,但是核心观点趋向一致,即公共危机是一种突发性的紧急态势或事件;公共危机威胁多数公众利益;公共危机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社会关系,威胁社会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等等。[1]

由此我们得出公共危机的定义:公共危机是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众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众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情况和非常事态,具有突发性、紧急性、危害性与破坏性、不确定性和易变性及持续性和扩散性的特点。

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公共危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巨大。概括来说,危机对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公共危机造成财产与生命的损失。公共危机一旦爆发,会破坏基础设施,破坏人们正常的生产及服务,致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发展速度减缓、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第二,公共危机对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产生影响。从本质上来看,公共危机的发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和政策上的失误、政府与民众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等等造成的社会公众对政府失去认同感与信任感。这种信心危机一旦蔓延,就会产生连锁效应,就会使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的发展与稳定受到威胁。第三,公共危机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任何公共危机的突发都可对本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甚至可以影响全球。如1994年在印度某地发生鼠疫,虽然死亡人数不多,但由于当地政府处理不当,加之鼠疫属于传染性疾病,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恐慌,造成了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危机都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对危机处理不当,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反之,公共危机发生又包含着新的发展机遇。从公共管理的意义上而言,危机的出现可以促使政府发现、应对、解决公共问题,使政府对自己的政策、行为、制度重新进行评估,以改进政府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果一个政府或者社会足够理性,危机爆发造成的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往往会转化为促进力,而政府和社会往往会关注到导致危机出现的因素或者发展的薄弱环节,从而使之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或经济增长点。[2]总之,危机既带来破坏和灾难,但是也包含着新的发展机遇。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与必要性

公共危机管理属于危机管理,是危机管理的特殊类型。危机管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企业危机管理与公共危机管理两个分支。而公共危机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整合社会资源,在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监测、预警、应急、评估、善后重建等技术手段,预防和减轻公共危机灾害,将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失降低到最小限度,从而使社会生活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管理活动。

当前世界正处于社会变革期,政府决策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正在增加,民众的风险承受心理尚不够成熟,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信息传播管理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公共危机管理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职能,公共危机管理的意义重大,其必要性也日益凸显。

首先,当前世界进入了一个公共危机频发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全球化促使了世界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使公共危机进入了一个频发期。世界各国面临的公共危机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类型趋于多样化,规模与破坏力也前所未有;从自然的角度看,由于人类发展忽视地球的生态环境,致使世界上自然灾害频繁,灾害种类多、灾害损失严重。

其次,全球政治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任何一国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性危机都有可能扩散到整个世界。任何一种公共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公共危机,同样,任何国际性的公共危机在一定意义上讲又都是本地区的公共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贸易上的全球化加速了公共危机的传播,增强了公共危机辐射效应。

第三,城市化进程加快,都市生态更加脆弱。城市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物质和生活条件的同时,又增加了我们遭受公共危机危害的破坏性和可能性。城市是大规模人口的聚集地,且人群流动性高,一旦发生地震、疫情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其破坏程度也极大地增强。

第四,社会压力增加导致公共危机的频发。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深化,人们的行为方式、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发生重大变化,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或社会之间的冲突和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心理疾病的患者或潜在患者。巨大的社会压力和冲突导致一些人敌视、报复他人和社会,从而引发公共危机。

总之,当前社会中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公共危机几乎是无时没有、无处不在,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刻不容缓。政府作为公共危机应

王 欢: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主体,承担着管理和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就是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能力。[3]

二、当前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我国目前公共危机管理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公共危机的预警,应急,处理与善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旦爆发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失依然巨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立法较少

法律手段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就显得十分必要。整体而言,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我国尚缺乏一部正式完整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关于危机或者紧急状态的规定在我国的宪法中也没有体现,政府的紧急状态应对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授权。因此,为了使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使危机管理工作具有法律依据,必须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

(二)公共危机管理体制效率低下

目前我国应对公共危机的责任不够明确,尚未形成科学、协调、高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另外,目前我国的公共危机应对是以政府管理为主,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对公共危机管理的作用微弱。高效统一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必须让包括政府在内的公共组织、私营组织、非营利组织等都以各种方式参与到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才能使公共危机得到更为迅速、恰当的应对。

(三)公共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降低公共危机损害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避免其发生,而不是出现了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这就需要公共危机的预警工作。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危机预警机构。危机监测不力、预警机制不健全有体制方面的问题。部分政府官员的危机防范意识弱,对于具有潜在危机性质的一般事件认识不到位,危机意识和心理适应能力比较差,同样影响着预警机制的正常运作。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信息沟通机制也不完善。首先,我国政府组织的层级、部门较多,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各级政府间以及不同地区的同级政府之间信息沟通和共享机制欠缺。其次,政府与社会公众、大众媒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会使政府在危机爆发前和爆发初期难以及时、准确地收集有效信息,无法及时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影响危机处理的整个过程。危机事态得到控制并不意味着危机管理过程的结束,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估主体单一,二是评估的标准不统一,三是评估对象的片面性。[4]

(四)政府及公众的危机意识薄弱

应对公共危机,关键还是要靠人,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应对危机、恢复社会生活常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公共危机种类比以往大大增多,出现的次数也逐渐增加。既有自然灾害、人为事故等传统类型危机,也包括恐怖袭击、生态破坏等新型的危机。如果没有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意识,危机一旦爆发,往往导致政府与社会措手不及,无法在第一时间制定应对危机的策略,造成的损失也将增大。

(五)公众的危机承受和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在近些年的公共危机预防工作上,我国政府平时忽视危机的教育宣传,很少组织公共危机应急演习,而普通民众平时也极少学习危机相关知识,并且对公共危机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这就使得公共危机一旦爆发,政府与社会均无法应对;在危机面前自救与互救能力也很薄弱,如在公共场合发生紧急事件时造成的踩踏事故、秩序紊乱、惊慌失措,以及大规模疫情爆发时的囤积稀缺商品、谣言传播等,更加重了公共危机造成的损失。[5]

三、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一)确立公共危机处理的基本原则

1.未雨绸缪

这可以说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最优化原则。最成功的危机管理要求政府提前采取行动,尽可能早地发现可能导致危机的因素,据此预测出可能发生的事态以及危机爆发后的基本发展方向和影响力,从而遴选出最优的应对计划,将公共危机扼杀在萌芽中。

2.快速反应

公共危机通常具有紧急性、突发性、易变性,因此公共危机一旦爆发,时间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政府须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果断采取有效的先期应对手段,根据危机发展的趋势研究进一步的对策,控制并掌握危机事态的发展,使危机事态能够得到初步控制,民众心理能够得以初步安定,从而为整个危机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事件顺利解决创造条件。

3.果断决策

危机决策有着时间紧迫、信息有限、资源有限、后果难以预料的约束条件,决策方式需要从平时的“民主决策”切换为战时的“权威决策”,以全方位地调动所需的资源、及时控制危机。最高决策者必须以结果优先,不必全面考虑应对方式被公众接受的程度,在已收集的信息和参谋机构建议的基础上迅速拍板,并且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

4.效率优先

公共危机发生后很难迅速对问题做全面深入的分析,这就需要我们集中资源,打造短小精悍的精锐部队迅速实现有效救助的目标,在不违背长期目标的前提下,首要任务是找到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以及可能导致局势恶化的因素。

5.科学有序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科学原则”,既指在处理公共危机的过程中,一定要征求特定技术领域专家的意见,注意科学性、技术性,不能自作主张,也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应综合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仅凭经验应对新型危机不可取。危机管理行为的实施,必须有一套相应的评估标准,确定危机处理的优先次序以及现场控制和处理的工作程序,各应对主体要协同一致,发挥整体功效。

6.公开透明

公众未能及时获得信息或者获得了虚假信息,导致对公共危机的发展态势不了解或悲观估计,往往会导致社会上的恐慌情绪。所以在发生社会危机时政府一定要主动、及时、全面地通过媒体等渠道发布权威的信息,让人们了解政府已经采取的措施、危机的发展态势以及危机是否已经被遏制,将危机的真相公之于众。

(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

首先,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在宪法中对紧急状态及其确认、实施、政府紧急状态管理权等做出规定;其次,制定颁布一部完整统一的枟紧急状态管理法枠,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紧急状态的确认和宣布,紧急状态下的法律责任,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回应措施,政府的紧急管理权等;第三,制定和完善管理其他公共危机或者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应对、善后的专门法律、法规;最后,要严格执法,对于危机事件中没有依法履行责任、义务的有关部门领导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6]

(三)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体制

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需要明确公共危机管理的领导体制,这主要包括:第一,要有一个统一高效的指挥体制来迅速反应与调动资源,节约管理成本;第二,要根据我国政府对公共危机的分类,每一大类的公共危机事件,要有相应的部门管理,也就是明确公共危机管理的政府职权划分;第三,要进一步划分政府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第四,要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制度,发挥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作用,以促使公共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总结公共危机应对的经验与教训。

(四)完善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1.建立公共危机监测预警机制

“预则立,不预则废”,建立完善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从被动性的应对式管理向防范性的主动管理转变,从“事后救火”到“事前监测”转变的现实需要。

(1)建立公共危机预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建立公共危机预测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通报与信息公开制度;做好公共危机信息的统计、评估工作,同时建立起危机预测信息共享数据库,实现危机信息共享,为应对相同类型公共危机提供借鉴;及时报告危机预警信息,为公共危机的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2)改进预警设备和技术。预警监测需要依靠一定的知识和设备,因而,政府应加大在关系到民众安全领域的投入,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公共危机预警技术,购入先进的预警设备,使预警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

(3)制定、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应急预案是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的应急决策、执行、善后计划等。制定危机预案应遵循预见性、可行性、全面性的基本原则。应急预案编制出来必须对预案进行演练,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检验预案是否合理有效,并对预案尚不完善的地方及时进行修正;通过

王 欢: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预案演习,同时也可以锻炼政府及公共危机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特别是救援人员的实战能力,也可以加强人们的防范意识。

2.建立果断高效的危机决策与执行机制

公共危机常常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情况下爆发,因此对公共危机的处理应当建立一个公共危机应急指挥中心,以此作为公共危机的信息处理中心和公共危机应对的决策中心,对本辖区内的公共危机管理负主要领导责任。公共危机的应急指挥中心应事先确定下来,作为一个常规管理的办事机构,或者将其组成由法律事先确定下来,一旦发生公共危机立刻启动。

另外,执行是实现危机决策的途径,任何一项决策离开执行,只能是空头支票。决策离开准确有效的执行,其效果就会偏离期许目标甚至与目标南辕北辙。公共危机管理的执行机制,首先应当有一个决策的执行计划,据实及时准确制定出一套有效的行动方案;第二,应当明确决策执行的领导机构,这是保证公共危机决策执行协调统一进行的重要手段;最后,应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统一协调。不同的管理主体在共同的目标驱使下,建立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互相信任、互助合作、配合默契的良好关系,达到步调一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管理工作有序运转的目的。

3.建立公开透明的新闻发布机制

在资讯发达的现代社会,没有任何一个组织能回避传播而存在,包括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爆发的过程中,如果政府不把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满足不了公众的知情权,很容易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同时也不利于公共危机的解决。

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危机新闻发布机制,需要遵循“三T原则”:以我为主提供情况;提供全部情况;尽快提供情况。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在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时,要主动沟通,充分沟通,迅速沟通。在信息发布过程中,遵循信息梯度发布原则,按公众心理承受能力采取分步骤的、分阶段的信息发布;发言人的次序安排应从高到低,以使公众明显感受到所发布的公共危机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权威性;信息发布的内容要先主后次,以减轻公众的阅读疲劳和逆反心理。

另外,在公共危机的新闻发布上,应当采用更加先进的方式,主要包括新闻通稿、召开新闻发布会、电视或广播发布、网络发布等方式。

4.建立善后恢复与重建机制

公共危机特别是自然灾害危机会给社会基础设施带来较大损坏。基础设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旦遭到破坏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因此,政府在危机恢复阶段,应当科学制定公共危机恢复计划,组织动员社会力量,第一时间修复同人们紧密相关的房屋、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做好有形的公共危机恢复。

政府还应通过开展社会心理疏导、进行组织变革、加强政府公关等工作,向公众表达政府诚意,提升政府形象。另外,对于公共危机应对主体,也就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而言,每次公共危机都是一次总结学习的机会,建立公共危机善后管理中的学习机制,通过总结危机处理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对现有的制度缺陷加以完善,发现政策失误并及时改进,建立危机预案,有利于政府更从容的应对同类的公共危机,也可以提高政府公共危机处理能力。[8]

(五)强化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

在政府和全体公众的心目中培养危机意识,认识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这是我国政府应承担的首要责任。具体提高危机意识的举措,我们政府可以通过加强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有关理论的学习,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全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用其来指导自身实践;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对政府的日常工作计划采用风险管理;组织学习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先进经验,使政府工作人员认识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必要性。

(六)培养公众承受与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各级政府部门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危机等相关知识的研究和信息的收集,做好危机教育的需求分析,明确危机知识普及教育的目标群体,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教育方案。要建立公共危机教育的相关机制,将危机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日常教育和培训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不同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播危机管理知识和应对技能,从而提高公共管理者和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与能力,促进公共危机管理价值理念的全方位转型。[9]

01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

王 欢: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夏书章,王乐夫,陈瑞莲.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387389.

[2] 汪玉凯.公共危机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6:910.

[3] 戎向平.我国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6):89.

[4] 杨洋.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管理方略,2011(7):6870.

[5] 巩玉涛.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及其发展探析[J].世纪桥,2008(8):3536.

[6] 张成福.公共危机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3(7):56.

[7] 李臣.建国以来我国灾害性公共危机管理的考察与反思:基于以人为本的视角[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4):4345.[8] 庞成龙.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探究[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1):167168.

[9] 陈长城.提升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探析[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8283.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hineseGovernment's

PublicCrisisManagement

WANGHuan

(SchoolofLaw,ShandongUniversityatWeihai,WeihaiShandong264200,China)Abstract:Chinahasenteredacriticalperiodofeconomictransitionandsocialtransformation,withpoliti‐calandsocialchangescontinuingtooccur,interestsandpowersarealsore‐allocating.Thecountryislocatedintheregionwithvariousnaturaldisasters,whichallresultinfrequentnaturalandsocialinstability.Cou‐pledwiththecharacteristicsofsuddenness,urgencyanduncertainty,publiccrisismaycauseenormouseco‐nomicloss,casualtiesandpoliticalturmoils.Afteranalyzingthegovernment'sshortcomingsinpubliccrisismanagementandthepresentresearchoftheproblem,thepaperproposestoimprovethegovernment'spubliccrisismanagementcapabilitiestobetterrespondtopublicemergencies.

Keywords:government;publiccrisismanagement;problems;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 李潜生]

11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欢, WANG Huan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山东威海,264200

刊名: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Radio & TV University

年,卷(期):2014(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74645477.html,/Periodical_ahgbdsdxxb201403002.aspx

浅谈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企业参与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企业参与 ——概念梳理、发展困境和改进建议 摘要:企业参与是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企业内部管理 和对社会的贡献两个方面内容。企业参与社会管理是建设有限政府和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企业参与危机管理面临 着企业社会责任“失范”、政府体制制约、法制政策不健全、企业参与能力弱等发 展困境,需要从企业建设、政府支持、法规保障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公共危机管理;企业参与;发展困境;改进建议 自2003年“非典”以来,公共危机管理逐渐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各级政府部门围绕着法律法规建设、应急预案制定、管理机制改革、演习演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我国面临的公共危机突发性更强、破坏性更大、发生频率更高、处置更加困难,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危机管理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未来的公共危机管理建设中,进行社会战略的全民动员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政府要作为社会力量的发动者,整合企业和第三部门的力量共同进行公共危机管理,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相关概念的梳理 1.1公共危机管理及其特点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在科学的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和减轻公共危机灾害的管理活动。[1]公共危机管理的对象是危机事件,也就是常说的“突发事件”。在我国,突发事件按照发生的原因、机理、过程、性质和危害对象不同而被分为四大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具有突发 [1]吴兴军.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与机制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2004,(3):53.

(完整word版)公共危机管理

第一章概述 一、危机定义有三个要点: 1、受到危机影响的既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群体或者组织,例如家庭、企业、单位、行业,甚至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 2、危机严重威胁到正常的身存与发展,而不是造成一般的负面影响 3、危机通常是与突发事件向联系 二、公共危机的分类: 一)、危机产生的诱因 1、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给组织带来的危机。 2、内生型危机:由于组织内部管理不善引发的危机。 3、内外双生型危机:不少情况下,危机是由于外部环境和组织内部管理不善交互作用的结果。 二)、危机的层次: 全球危机、国际危机、国家危机、地区危机、组织危机、个人危机。 三)、危机发生的领域: 政治性危机、社会性危机、宏观经济性危机、生产性危机、自然性危机 政治性危机有:战争、革命、政变、政治骚乱、武装冲突等。 社会性危机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示威游行、罢工、社会骚乱等。 宏观经济性危机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失业率高、经济危机、股市大幅震荡等。 生产技术性危机有:生产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自然性危机有:地震、水灾、传染病、台风等。 四)、按危机造成的不同后果: 1、有形损失危机: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该损失明显能够评估,损失难以挽回、只能采取补救措施 2、无形损失危机:严重影响组织形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形象会越来越差 三、公共危机的特性 1、突发性:危机发生前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会发生危机,例如9.11恐怖袭击。 2、威胁性 3、不确定性 4、紧迫性:在危机过程中,决策者、危机管理者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出决策,会给他们心里造成很大压力。 5、破坏性 6、无序性 7、潜伏的隐蔽性: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的化解风险,就易于将危机消除在萌芽之中。 8、传播的公开性:现代社会,大众传媒业的发展和其对危机舆论的关注程度,信息传播渠道的多样化、速度的高速化、范围的全球化,使危机迅速公开化,并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9、扩散性 四、公共危机产生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一致与冲突,都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动力,稳定与变迁是社会存在的两种基本形态。社会系统往往为人们提供排泄敌对情绪和进攻情绪的制度,即安全阀制度。安全阀

18年12月考试《公共危机管理》考核作业(答案)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公共危机管理试卷(作业考核线上)B 卷学习中心:院校学号:姓名 (共页)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危机 答:公共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 2.政府危机管理 答:政府通过监测、预警、预防、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轻损失,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和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的行为。 3.合法原则 答:合法性原则,是指执行机关在执行活动中的执行根据要合法,执行程序要合法,采取的执行措施要合法。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简述公共危机管理中科学决策与经验决策的关系。 答:科学决策是决策者遵循科学的原则、程序,依靠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的决策活动。它的特点是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经验决策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才智和经验而做出的决策。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是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它们的结果并非完全对立。科学决策的结果并不必然是科学的、准确的,而经验决策的结果也不一是非

科学的、不准确的。传统社会主要以经验决策为主,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学决策逐渐占据上风。但是,经验决策在当代社会并没有随着科学决策方式的诞生而消失,在特定的情况下它成为科学决策的有益补充。 2.简述危机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答:一般来说,危机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危机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危机的检测和预警;危机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危机应急处理技术和检测机构及其任务;危机的分级和应急处理工作方案;危机预防、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度;危机应急处理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危机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危机的变化和预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 3.简述如何实现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 答:在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时有发生,对政府公共管理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改革契机。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把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地探讨和论述,其目的在于为政府更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机提供合理的思路和有益的建议。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责任之所在,政府必须把公共危机管理作为其重要职能:从理论上言,政府权力源于人民,为人民谋求福祉而存在,而公共危机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政府承担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是政府存在的目的使然:从实践上看,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表现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大局,关系到民心向背和国家政权兴亡,政府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现实价值更加彰显。为此,必须构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模型,明确政府在公共危机发生的不同阶段所应承担的具体责任。现实中,由于政府对危机认识不足、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缺位、政府奖励与惩罚体系错位、公共应急法制建设滞后等原因,公共危机管理中还存在诸多政府责任缺失行为,其表现在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模式单一、危机管理协作机制不完善、危机管理制度缺失、危机反馈控制缺乏等方面。为使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责任得以有效强化,就必须借鉴国外公共危机管理的先进经验、强化各级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及公共危机管理模式、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协作机制、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反馈控。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公共危机的特点分析政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公共危机管理瓮安案例分析

关于瓮安县群体事件分析 摘要:2008 年贵州瓮安县“6·28”事件是一起群体性事件,是当地民众与其政府管理部门互信度不高,民众对政府的各种不满情绪长期积聚的爆发。该案例从事件聚集、围观、参与人数、事件的剧烈、破坏程度来看,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较典型的群体性危机事件。瓮安县的此次危机事件的后果严重,影响广泛并且社会关注度高。本文对此次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政府部门处理程序及其处理工作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对政府部门提出相关建议以改善、提高我国公共部门管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6·28”事件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管理 一、瓮安县“6·28”事件发生的背景 (一)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 瓮安县坐落于中国最贫穷省份之一的贵州省腹地,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25%,第一产业比重占GDP的38.6%。瓮安县水利资源丰富,正在建设的有国家重点工程构皮滩电站,同时瓮安也是矿产资源的富集县,全县煤炭总储量10.64亿吨,磷矿总储量6.5亿吨,铁矿藏量1500万吨,锌矿藏量60万吨以上。农业县、水电站、矿产,在中国可以分别将它们理解为贫穷、移民、暴富阶层,因此瓮安是一个贫穷的县城,瓮安县群众长期以来对县经济发展缓慢,收入太低,生活艰难十分不满。 (二) 政府与民众矛盾突出

瓮安县政府和瓮安县人民之间有深刻的矛盾。该县治安长期不好,安全指数极低,群众的幸福感也低,少数公安人员涉黑严重。因此,县公安局和政府有关部门在群众中丧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在“6·28”事件发生之前,2007年9、10月,瓮安县城连续发生了四起爆炸案,至今未破案,此事让当地居民人心惶惶,一些居民直言根本不信任警察。有的领导干部和公安民警长期以来失职渎职,对黑恶势力及严重刑事犯罪、群众反映的治安热点问题重视不够、打击不力,刑事发案率高、破案率低,导致社会治安不好,群众对此反应十分强烈。 (三) 少女之死 贵州省黔南州瓮安县三中初二(六)班学生李树芬于2008年6月22日凌晨溺水死亡。当日7时40分许,经雍阳镇责任区刑警队现场勘查、尸检、DNA鉴定,认定李树芬系跳河自杀。死者家属不能接受,认为有被奸杀嫌疑。6月25日,黔南州派法医复检,结论仍为溺水死亡。死者家属要求公安部门责令当时在场人员王某、刘某、陈某等人赔偿50万元。6月26日,经县工作组多次做工作,死者家属表示同意县工作组的协调意见,答应在6月28日签订协议了结此事。 二、瓮安县“6·28”事件演变过程 (一)危机前阶段 6月21日晚,李树芬在刘某做俯卧撑的时候“被水淹了”。十几名消防队员打捞半个多小时未果,撤走。 22日,家属请求将王某等三人带回派出所询问。派出所未做笔录就将人放走。家属怀疑死者系他杀,请求刑侦。公安局鉴定死者系溺水死亡,未予立案。 23日,家属对结果怀疑,向黔南州公安局申述、提出再次尸检要求。公安局认定死者溺水死亡系自杀,并向死者家属送达了《不予立案通知书》和《尸体处理通知书》 24日,家属对公安机关结论不服,拒绝领回尸体处理。维稳办组织双方调解,失败。 26日,黔南州公安局再次进行尸检,仍维持溺水死亡结论。家属则坚持奸杀嫌疑。调节依旧失败。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管理管理案例分析 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 8·23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发生于2010年8月23日,一辆装载23名(包括22名香港乘客和1名香港领队,其中包括3名儿童)乘客的旅游车在菲律宾马尼拉市中心基里诺大看台附近被菲律宾前警察门多萨劫持,经过谈判,6名香港游客于中午前获释。 8月23日晚7时40分左右,菲律宾警方实施突击解救行动,香港游客中8人死亡,6人受伤。香港特区政府于2010年8月24日下半旗向遇难同胞志哀,8月25日菲律宾全国哀悼香港遇害游客。 8月24日,杨洁篪就香港游客被劫持事件与菲律宾外长通电话。杨洁篪表示,中国政府对发生此次事件深感震惊,对多名香港同胞罹难深感悲痛,对劫持歹徒对我无辜游客实施暴行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中方要求菲方彻查此事件,尽快通报事件有关详细情况,全力抢救受伤人员,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8.23人质事件”发生后,香港公众对菲律宾当局和警方表示了强烈的愤怒。菲律宾警方承认参与营救行动的警察团队训练不够,团队领导无能,营救行动计划不周。菲律宾政府已经下令对这起事件展开认真调查,并且将派遣一个高级代表团访问香港,作出解释。 菲律宾马尼拉人质案香港死因庭2011年3月23日宣判,陪审团裁决,康泰领队谢廷骏等8人皆死于非法被杀。 个人提纲:危机概况分析 1.危机的类型: 1)危机类型: 社会危机事件 2)归类原因: 首先,事件是发生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是一起菲律宾绑匪劫持香港游客的事件。 其次,据相关消息指出,绑匪曾经是菲律宾的一名高级警官,因为涉嫌抢劫、勒索和毒品有关的犯罪活动而被解雇。在谈判过程中,劫匪提出两个要求,一是复职,二是政府补偿他在去职期间的物质损失。就绑匪的意图来看,其目的是实现其个人物质满足的个人目的,并未针对哪一国或哪一种意识形态,并非政治原因。所以,此次事件应归类为恐怖活动。 最后,由于政府当局种种措施处理不当,导致了矛盾激化,进而导致惨剧的发生。社会危机事件的定义:主要是由各种社会矛盾引发,如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所以,此次事件归类为社会危机事件。

应对公共危机管理卷一

一、单选题 1.面对危机过程中,如何减轻损失和损害的情况下更好地维护公共部门的邢象,改善公共部门的工作,以推动政府工作的深λ和完善,甚至政府公众的诚信?这个契机是⊙B.政府信任修复 2、根据本讲,2015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入开展 (),切实消除隐患。 ⊙A.安全生产专项整 3、()是舆论引导与信任修复的基石 ⊙D.制度设计 4、本来在以前的一个时代,公众可能各方面条件还不错,现在进入市场化经济,到 处都需要花钱,买房需要花钱、孩子看病需要花钱,在这种情况下,那么他对政府说: “一开始我不需要花钱的,现在你看,我入不歎出,我经济压力比较大。”那么他在市 场经济条件之下更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这种不信1要来自于()因素。 B.间接因素 5.公众质疑:有的人同在一个城市可以买豪车,有的人开普通的车,而有的人没有车; 孩子想出国就出国、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网上炫富等等。而却有很多人现在家庭的生活还难以为继,遇到重大疾病就感觉到很困难,生活很艰巨。这些现象使得总书记提 出()。 ⊙A.全力扶贫 6、本讲认为下列()属于中石化青岛输油管泄露爆炸事故企业层面的原因。 ⊙℃.隐患排查不彻底,未能发现泄漏处管线腐蚀点 7、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的切入点是() ⊙D.提升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8.在张家村拟建一座核电站,该项目引起了周围民众的恐慌,该种恐慌在本讲中被称为哪种症状?() 恐核症 9.产生政府信任危机的舆论因素包含(C媒体导向) 10、本讲认为,做好安全生产或安全防控工作,首先要了解的就是(C风险) 11、天津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了公众心理恐慌是由于 现场存放着哪些物品(氰化钠等危化品) 12、本讲提到(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13、蝴蝶效应是哪个国家的气象学家在1963年提出来的?(美国) 14、到今天为止使用互联网网民的人数规模已接近(7)亿 15、在经历了一次危机之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不仅有怀疑也有批评,甚至还

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

1、对紧急权力最重要的实质限制之一是()。 A、比例原则 B、非可减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非程序原则 答案:A 2、发生Ⅰ级或Ⅱ级突发公共事件应在()内报告国务院。 A、2小时 B、3小时 C、4小时 D、5小时 答案:C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公安部 D、民政部 答案:D 4、根据《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重大动物疫情在()内报至农业部。 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小时 答案:C 5、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是()。 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市(地)级人民政府 D、县级地方人民政府 答案:B 6、金融风险预警系统通过()来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A、预警指标体系 B、政府监管 C、金融机构内部控制 D、行业自律 答案:A 7、危机决策机制主要由危机决策主体和危机( )两个方面构成。 A、决策客体 B、决策信息 C、决策制度 D、决策结果 答案:C

8、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D 9、在重要场所、重点地区聚集人数在10人以上,100人以下,参与人员有明显过激行为的事件属于()。 A、一般事件 B、较大事件 C、重大事件 D、特别重大事件 答案:B 10、免于因无力履行约定义务而被监禁的权利属于()。 A、非克减原则 B、非歧视原则 C、比例原则 D、克减原则 答案:A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

公共危机管理考试题及答案全解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35题) 29 1、《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立法的最首要的目的是()。 B、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根据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国家设定()响应等级。 B、四个 3、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管理自然灾害救助的行政部门是()。 D、民政部 4、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8小时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属于()。 D、特别重大事件 5、阻断铁路干线、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和重要交通枢纽、城市交通4小时以上的事件属于()。 C、重大事件 6、由市地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负责调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作出处理决定的生产安全事故属于()。 B、重大事故 8、定期进行信息沟通,提供与危机有关的研究报告,提出为处置的建议和意见等的公共危机预警系统是()。 D、咨询系统 9、某省因发生台风,这次灾害造成该省行政区域内共倒塌房屋18万间,此时应启动()响应。 B、Ⅱ级 11、地方政府是发现公共危机事件苗头、预防发生、首先应对、防止扩散的第一责任人。这是指公共危机管理的()。 B、属地管理 12、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除了取决于公共管理机构特别是政府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取决于()以及国民的综合素质。 B、社会发展水平 13、每一级政府都需要成立由其首长担任负责人的危机管理指挥机构、上下各级形成高度集中统一领导与指挥的危机管理指挥系统。这是指()。 C、常设性原则 14、对于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市(地)级政府须在事故发生后()之内报省级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 D、12小时 15、一次性紧急转移安置80-100万人的自然灾害应启动()应急响应的等级。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题

公共关系案例分析 广州本田自我“曝光” 2007年3月19日起,50 余万辆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将被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实施召回。本次召回包括2003年1月7日到2006年12月21日期间生产的各款雅阁轿车共419613 辆。召回范围内车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助力转向油管可能会出现渗漏。情况严重时,可能出现转向操纵力增加,方向盘转动沉重。本次召回还包括2005年2月22日到2007年2月14日期间生产的奥德赛轿车共68993辆,2005年8月1日到2005年9月30日期间生产的雅阁、奥德赛和飞度轿车共39800 辆。 案例分析: 1.公共关系是坚持以“美誉为目标”的,广州本田自揭“家丑”的行 为和公共关系的原则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2.公共关系的原则;真实性原则;公共利益优先原则;创新原则;互 利互惠原则;全员公关原则 3.坦诚原则就是告诉公众事件真相, 争取公众的同情,减少危机的损 失,使公众理解真实情况。 4.人道主义原则也就是不推卸责任,勇于承担责任。危机在不少情况 下会带来生命财产损失,舆论界对造成危及人的生命的事故或事件尤为重 视,甚至加以渲染。 5.企业要讲信用,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生命线,而危机的发生必然会 给企业信誉带来损失,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故而维护信誉原则是企业处 理危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则。 6.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态度决定命运。对危机事件来说,这句话再 也贴切不过了。在危机事件的处理上,态度比方法更重要。如果态度过 关,方法就算有所欠缺也会挽回损失;而态度不好,再好的方法也会无济 于事。因此,笔者希望,在此“危机四伏”的年代,我们的企业一定要秉 承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理念,并保持良好而诚恳的态度将理念落实到实 处,无论遇到什么事件,都要把“诚实”、“负责”的态度放在首位, 真正经得起社会公众的考验,变“危机”为“机会,进而赢得消费者更高 的忠诚。 2.假如你是该厂的公关部经理,针对这一事故进行一次公关活动策划。 公关目标:让有关公众尽快得到该事件的完整、准确的信息资料,迅速平息流言,稳定企业 的正常生产秩序,尽可能减少事件对企业生产及在社会的公众形象的不利影响。 一、前期准备工作

学年论文浅析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浅析突发群体事件中的政府危机管理 作者黄凌华 学籍批次1009 学习中心德清学院 层次专升本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教师李迎春

摘要:对于政府面对的突发公共事件,通常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等重大社会影响的关系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自从有了人类历史以来,人类社会就不断受到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的威胁。 一般来说,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突发危机事件的管理,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和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恢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本文从浙江湖州织里镇群众聚集事件这一突发公共事件对有关地方的影响出发,指出湖州地方政府在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问题,提出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对策。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危机管理 目录

一、案例正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案例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企业人员的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案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西安安森仪器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西安安森仪器公司加强人力资源培训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7公共危机管理网上行考答案

2017公共危机管理网上行考答案 一.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2分)A. 要从中小学开始普及公共危机教育,提高每个公民应对危机的能力。 B. 我国大量已有的突发事件显示,我国公民的生存能力不容乐观,普遍缺乏危机应对技能训练。 C. 在危机的经验中,民众相信传闻而不相信政府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D. 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2. 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是()。(2分)A. 《紧急状态法》 B. 《突发事件应对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 D.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考生答案:B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3. 一级响应只需要满足下面选项中哪一条就可以? ( ) (2分)A.死亡200人以上 B. 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少于90万 C. 倒塌(严重损坏房屋) D.死亡人口100人以上,200人以下 ☆考生答案:A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4. 生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地)以内或是波及两个市(地)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的危机事件,应属于()。(2分)A. 一般危机事件 B. 较大危机事件 C. 重大危机事件 D. 特别重大危机事件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5. 下列哪个不是“四不放过”原则?()(2分)A. 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B. 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 C. 检查验收未通过不放过 D. 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考生答案:C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6. 下列不属于危机基本特征的是()。(2分)A.危害性 B. 不确定性 C. 超常性 D. 不可转化性 ☆考生答案:D ★考生得分:2 分评语: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遵循()的原则。(2分)A.早期发现、早期报告和早期处置 B. 网络直报、分层管理、逐级审阅、分级处置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机制 地方政府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机制——赴什邡、绵竹地震灾区调研后的思考[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点击数:784 更新时间:2009-7-29 文章录入:freestome ] “5.12”汶川大震已过去两个多月时间,为了了解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和灾后重建家园情况,我们学报编辑部一行于2008年7月22日至23日,深入到什邡的师古、绵竹的汉旺等地震灾区调研。我们通过实地察看、与灾民座谈、参观图片展览等方式,了解到灾区人民群众情绪稳定,生活、工作和学习已基本恢复正常,搭建的临时板式住房已进入尾声,重建家园正健康有序进行。灾区人民群众能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表明各级政府处理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机制比较完善,公共危机处理能力明显增强。通过两天的调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地方政府构建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地方政府如何才能构建有效公共危机管理应对机制呢?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应针对公共危机的发生制定相应的预警、处理、恢复等应对机制,有效地预防、回应、化解和消除各种危机。一个完整的危机治理过程包括预警、准备、社会动员、回应与救治、善后处理五个阶段,因此应对突发性公共危机应以事前以预防为主,发生时要控制事态,发生后把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一、建立危机预警制度 危机预警制度的出发点是要求树立危机意识,建立起危机预警系统,以便捕捉危机征兆。危机的预警是指危机发生前的预测、预防,主要包括:建立危机预警组织;建立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捕捉、收集相关信息;列出一系列可能导致危机的事件,确立危机发生的指标体系,实施重点监控;建立并完善危机预警机制。重点完善现有的公共卫生防疫、气象、地震、洪涝等信息预报系统,在与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重点行业和企业(如旅游、航空、金融、电力供应、供水、通讯、防污染等)中建立预警信息系统。 二、建立科学的危机处理决策机制 强力有效的应急决策机构应当由两部分组成:政府应急决策机构,由相关部门决策者组成;应急处理专家委员会咨询机构,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决策参考。在突发性公共危机出现时,各个机构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决策机构负责指挥处理突发性公共危机,发布权威信息,行使调配资源的权力。专家委员会咨询机构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做出各种可行性方案供决策者选择。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目录 一、绪论 (2) 1 危机管理的界定 (3) 2 危机管理的类型和特点 (4) 3 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6) 二、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现状 (8) 1 从地方实情出发初步建立危机管理法制法规 (9) 2 构建“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的危机管理体制 (9) 3 形成统一调度的危机管理保障机制和领导问责制 (10) 三、地方政府危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0) 1 危机信息管理机制不完善,不能建立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关系 (11) 2 危机应急处理机制存缺陷,不同类型危机事件的应对基本相同 (13) 3 危机善后管理,事后的危机教育与训练机制有欠缺 (14) 4 危机管理中地方政府合作存在障碍,联动机制不畅 (14) 四、改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15) 1 建立信息技术支持系统,设立危机管理新闻发言人制度 (15) 2 健全和完善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6) 3 加强危机管理研究,针对不同类型危机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 (16) 4 加强危机善后管理,建立健全的危机教育与训练机制 (16) 5 建立危机管理的社会动员机制,加强合作与联动 (17) 参考文献 (18)

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在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转型的关键期,我国也进入公共危机频发阶段,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给中央,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加强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梳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危机信息管理、危机管理体制机制、危机善后管理、危机管理合作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信息管理支持系统、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健全危机管理法律法规、加强善后管理机制、加强合作联动机制等改善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地方政府危机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绪论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发展的时代,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也是各种公共危机频发的阶段。公共危机具有突发性、危害性、地域性、不确定性等特点,给现实中的危机管理,尤其是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战。地方政府在危机管理中处于什么地位,应发挥什么作用,现实的危机管理实践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应对和改善,都是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研究的内容。地方政府危机管理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我国政治社会稳定,改善社会公平公正,提高地方政府危机管理能力和增强民众公信度具有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74645477.html, 浅析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发展 作者:刘亚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1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增加,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理论研究 提供了新的思路。所以加强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推动我国公共危 机管理理论的研究。 关键词公共危机体制转轨社会转型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162-01 我国正处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的变革中利益和权力在不同的主体间 进行重新分配、转移,产生了一些矛盾。再加上我国是一个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所以对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我国的公共危机概念首次出现在政府的官方文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但是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却是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所以对我们来说公共危机管理还是个比较新的领域,学者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概念也存在不同的看法。我国的学者张成福根据公共危机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危机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动态的管理过程,政府针对潜在的或者当前的危机,在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一系列的控制行动,以期有效地预防、处理和消弭危机”。 关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分类,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马琳综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将公共危机事件分为以下几类: 学者们对公共危机进行界定和分类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公共危机,为公共危机的管理者更好 的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降低危机事件的损失成本。 二、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实践中的发展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局限在自然灾害和社会事故上。在2003年“非典”爆发才使我国的公共危机研究延伸向更多的领域。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取得快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机构不断增加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对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无声无息的发生转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慢慢来袭,但相对于这种较慢的变化我们还能够适应以及应付的来,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去改变去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法,但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人类在大自然前显得是那么渺小那么无助。如何在狂风暴雨、天崩地裂后站起来时我们的首要难题。纵观近几年世界各地和我国面对天灾人祸时的相关公共危机管理与处理,我们还有太多地方需要反思,还有太多地方需要讨论。 一、“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危机是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况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经济、政治、环境、生命等造成威胁和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的突发事件。美国学者奥兰?杨认为,危机是由一组迅速展开的事件组成,它使破坏稳定的力量在总的系统或其中任何子系统中的影响作用大大超过正常水平,并增加在系统中爆发暴力的危险。 危机包括“天灾”和“人祸”,前者指的是自然灾害非人力所为,如:瘟疫、地震、海啸、洪水、冰雹、雷击等,这些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不可抗拒性。后者指由于人类社会主观因素造成灾祸。如:交通事故、政治谋杀、恐怖主义的破坏活动以及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乃至威胁到人类生存的核危机等。 危机管理理论是美国学者在上个世纪60年代提出。古巴导弹危机的爆发使美苏两国意识到两国之间爆发“核对抗”的危险,意识到核战争将威胁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安全,公共危机管理理论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给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从而唤起了日本政界和学者们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高度重视,因此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便从政治领域扩展到了经济领域。2001年美国发生9?11事件,2003年中国发生SARS危机等事件之后越越让世界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误区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浅析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摘要: 如何应对危机事件,实质是对一个社会应对危机的综合考验,是政府执政水平高低的反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及时、有效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已成为政府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危机管理的原则,并如何进行政府危机管理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政府危机管理危机意识危机管理原则危机管理应对策略 居安思危,治不忘乱。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共危机不仅日益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问题,而且给政府管理造成了威胁与挑战。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预测和识别可能遭受的公共危机,采取防备措施,阻止公共危机的发生,并尽量使公共危机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低限度的行为。国家和社会只有在一个基本稳定的环境下才能获得发展,对公共危机管理也成为了每个政府必须具备的能力。 一危机和危机意识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干扰和冲击是巨大的。危机是一种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它迫使相关系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有效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系统的生存。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建立健全危机管理体系,并通过研究危机、危机预警和救治危机,恢复社会的均衡状态。 考察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洪水、雪崩;二是人为引起的,如恐怖事件、经济过度波动。自然危机是天灾,具有不可抗拒性。人们对自然危机的认识、研究相对较早且深入,对自然危机的管理机制也比较成熟。政府基本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自然危机,提前采取措施,开展有效的救治行动。人为危机是人祸,更具偶然性,危害也更大。人们对人为危机的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公共危机处理的案例分析 ——厦门市人民政府应对二甲苯化工项目(PX)危机案例分析 2011级MPA班袁泉 一、案例背景 一个投资高达108亿、年产80万吨、可能给一座城市带来800亿元年GDP的“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工业项目,在科学家、政协委员和广大民意的推动下,最终“暂缓建设”。沸沸扬扬的厦门二甲苯化工项目(下称“PX项目”)事件于2007年5月30日有了实质性进展:5月30日上午,厦门市文化宫八楼,厦门市常务副市长丁国炎正式宣布了缓建“海沧PX项目”(PX,又称对二甲苯,化工原料,属危险化学品和高致癌物)的决定,并称市政府已委托新的权威环评机构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环评范围,进行整个化工区区域性的规划环评。 二、案例描述 1、PX项目的立项审批 1990年1月,经国家批复,厦门海沧开发区确定了化工产业区。台商王永庆欲在此投资一电厂,后来几番论证,因为担心酸雨造成环境破坏,尤其怕影响以鼓浪屿为代表的旅游产业,最终投资未能如愿,电厂后来迁到漳州。海沧化工开发区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待开发状态,仅有翔鹭化纤等少部分化工企业进驻,化工业未充分形成气候。 2000年前后,海沧成为厦门地产的新热点,地方政府加速了海沧地块的地产开发,着力要将其打造成厦门的“浦东”,政府背景的海沧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未来海岸”楼盘,直接起了带动作用。 2001年,翔鹭化纤向厦门市提出在海沧建设80万吨PX项目,该项目自200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后,历经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的预审、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7月审查通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而项目环评期间,厦门市并未进行全市公开听证,环评也没有公众参与。国家发改委将其纳入“十一五”PX产业规划7个大型PX项目之中,并于2006年7月核准通过项目申请报告。2006年11月17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08年建成投产。 2、政协提案引发的PX项目争议 海沧PX项目刚刚动工,就遭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赵玉芬等人的反对。今年“两会”期间,赵玉芬等105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厦门海沧PX项目迁址建议的议案”,对PX项目的选址与安全隐患表示了质疑,这使PX项目进入了公众视野。这份全国政协头号议案指出,海沧PX项目离居民区仅1.5公里,距离厦门市中心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鼓浪屿均只有7公里。作为危险化工原料的PX在距离主城区之近的海沧,如此大规模生产,将会直接影响到厦门的生态环境,必须紧急叫停项目并迁址。

行政管理类论文题目

行政管理论文题目 1、论毛泽东的行政管理思想 2、论毛泽东的政治参与思想 3、论毛泽东的改革思想 4、现阶段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政府执行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6、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7、论政府治理工具的选择 8、论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协调发展 9、市民参政与和谐社会构建 10、论公民意识与现代化的发展 11、论市政公开及其方式 12、论市政职能的转变 13、论科学城市体系的构建 14、城市规划管理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5、论垂直管理 16、论市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17、论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 18、论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 19、论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化 20、论行政区划的改革

21、第三部门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22、非政府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23、对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思考 24、试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25、试论公务员的培训制度 26、试论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途径 27、影响村民自治中选举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28、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冲突和协调对策 29、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0、试论行政监督与行政效率的关系 31、社会保障领域的政府角色分析 32、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改革与借鉴 33、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4、论我国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35、和谐社会构建中公务员的定位与作用 36、我国实行行政问责制的现实困境与途径选择 37、论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 38、构筑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作用 39、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40、建立学习型政府的障碍及对策 41、建立节约型政府的意义及途径

42、论政府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中的地位和作用 43、论政府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职能 44、论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意义 45、论我国政府对煤矿安全的监管 46、论我国政府在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中的作用 47、公务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探析 48、对公务员社会保险制度的研究 49、论两个行政组织理论对我国行政改革产生的影Ⅱ向 50、现阶段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权力划分探析 51、论我国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法律关系 52、论我国行政立法在整个立法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53,论我国公务员晋升制度的改革 54、论政府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 55、论政府宏观调控中的经济学杠杆 56、行政管理学研究的社会方法 57、论“公平”与“效率”对社会政策的影响 58、论政府的社会职能 59、地方政府治理绩效的实证分析(以县或镇为对象) 60、地方教育发展规划的比较分析 61、“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地方发展思考 62、地方政府执行力评价

浅谈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浅谈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摘要 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公共危机管理已然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能否有效及时的处理好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公共危机的应对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表现之一.所以,对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也就变得迫在眉睫了。 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各个方面进行的研究,来探索更优化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首先阐述了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研究背景和必要性,其次对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作了详细的说明,之后是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最后则是对完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公共危机管理完善 目录 1.引言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必要性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研究的内容 1.3.2研究的方法 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相关概述 2。1公共危机 2.1。1公共危机的概念 2。1.2公共危机的特征 2。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 2.2.1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概念 2。2.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内容 2.2.2.1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2.2.2。2公共危机的相应决策与处置机制 2.2.2.3公共危机的恢复重建机制 3.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1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的问题 3.2公共危机应对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4.完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的思路与对策措施 4.1建立了解各类公共危机的制度 4.2完善公共危机的预警机制 4.3健全应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机构 4.4健全公共危机应对管理的法治基础 4.5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信息保障机制 5.结论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公共危机频频发生,层出不穷。在国内,有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等疫情危机事件,有“5.12”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危机事件,有三鹿毒奶粉事件,有乌鲁木齐打砸抢烧暴力事件、昆明火车站砍杀事件等.在国外,有美国“9.11”事件、印度洋地震海啸事件、海地大地震事件、菲律宾人质事件、非洲埃博拉病毒事件、索马里海盗事件以及马航失联事件等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甚至会威胁到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稳定与和平。 基于种种原因,频频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更好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已经成为了我们应该且必须面对的问题与挑战.继而,建立一套合适的公共危机应对机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当然,这对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党和政府认真面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以应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安全局势。"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挑战和机会并存。这就更需要我们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切实把握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 1.2研究的必要性 能否有效及时的处理好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将公共危机的应对能力作为国家竞争力的表现之一.所以,研究公共危机的应对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为了更好的处理好公共危机,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公共危机往往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