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座谈会——抗菌药物在AECOPD治疗中的应用

《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座谈会——抗菌药物在AECOPD治疗中的应用
《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座谈会——抗菌药物在AECOPD治疗中的应用

《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座谈会——抗菌药物在AECOPD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专家组

作者单位:

刊名:

国际呼吸杂志

英文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piration

年,卷(期):2013,33(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04867236.html,/Periodical_gwyx-hxxt201305002.aspx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

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历史与展望(2020完整版) 1.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发展史: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扑)、心室颤动(室颤)。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诊断明确的结构性心脏病和离子通道病患者,但在心脏正常的人群也并非少见。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可能无症状,也可能有明确的心悸或黑蒙,甚至心脏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包括正常自律性增加、异常自律性、由早期与晚期后除极引起的触发活动和折返[1-2]。 室性心律失常对人们的健康危害极大,阜外医院华伟与张澍等的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为41.84/10万人,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3]。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尽管非药物治疗方法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从经济学、治疗效果、以及医疗资源配置上,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地位仍然不可动摇。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普罗帕酮、维拉帕米、利多卡因、索他洛尔和胺碘酮等。尽管β受体阻滞剂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抑制效果并不好

[4],但因不良反应低,因此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普罗帕酮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德国引进中国市场,常被应用于治疗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患者。索他洛尔可明显延长QT间期,国内一些医生与患者因过度担心该药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而应用谨慎,导致进口的索他洛尔退出中国市场。胺碘酮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我国以来[5],虽然有明确的心外不良反应,由于其具有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目前仍是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药物。 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在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中药可能发挥着一定的作用。2007—2008年开展的“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SSCAT)”、2012—2014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轻中度心功能不良合并频发室早研究”和2012—2015年的“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早研究”均为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6-8]。3项研究结果显示,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控制无或有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早,尤其对于心力衰竭合并室早和窦性心动过缓合并症状性室早的患者,参松养心胶囊不仅可有效减少室早负荷,且可改善心功能和有限度地提升窦性心律患者的心室率。 我国应用器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始于1991年,该年4月苏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现为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蒋文平与汪康平等与心外科合作为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经胸手术植入了中国第1台植入型心律转

2014_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 健康体检或称健康检查就是指对无症状个体与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检查与评价的医学服务行为及过程,其重点就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风险甄别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及健康干预方案”、21a健康体检就是实施疾病早期预防与开展健康管理的基本途径及有效手段之一131。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与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体检规定”)121,引领与促进我 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规范有序地开展健康体检服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自2009年初以来,在前期部分专家工作基础上,组织全国 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调研、论证,在广泛征求全国各级各类健康体检机构与专家、学者及广大健康体检从业者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与多次修改,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体检共识”该共识以国家相关政策与法规为基本遵循,以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为学术指导,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本依据,充分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健康体检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及行业庐业发展的紧迫需求,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及指导性。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制订遵循以下原则:(1)以健康评价与健康风险筛查为目的,重点掌握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2)体检采用的技术方法或手段要科学适宜并有很好的可及性与可接受性;(3)为保证健康体检的质量与安全,体检项目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试剂必须就是经SFDA认证、有正式批准文号;(引体检项目要充分体现 最佳成本效益原则,避免优先采用一些高精尖医疗技术设备,以免加重受检者的经济负担。 一、共识形成的主要经过 本共识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至2009年,为本共识的调研论证及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以下简称“基本目录”)框架提出阶段。2006初针对我国快速兴起的健康体检行业及服务产业,为引导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发展,前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开始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研究起草《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规定”)及、‘基本目录”,专家组经过三年的努力,完成了“体检规定”的制定与“基本目录”框架初稿,但由于对基本体检项目内容上存在较大学术分歧,故国家卫生部医政司与2009年6月致函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托由该分会组织专家重新起草制定与“体检规定”相配套的’‘基本目录”。第二阶段二2009至2010年,根据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体检规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与《中国健康管理学杂志》(以下简称“分会”与“杂志”),共同组织全国健康管理、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家及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部分代表,组成起草组,先后组织了4次专家讨论会与专题研讨会,并于2009年8月形成了“体检目录”的送审稿。2010年5月,在湖北武汉召开的“全国首届健康体检主任高峰论坛”上对“体检目录”送审稿进行了多层次沟通对话与讨论,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试行稿,并由“分会”组织全国部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进行试行验证。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在“基本目录”的试行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与部分专家建议对体检“基本目录”的整体构架与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与扩充,增加了统一的健康体检自测问卷与体检报告首页及相应内容,并于2012年12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广泛 讨论,会后由共识起草组汇总各方意见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初稿,并于2013年开始在全国更多健康管理机构与专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名单

中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孔宗雪宁夏教育厅基教处处长 王宝祥北京教科院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王启萃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王国琪西安社会科学学院青少年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王晓春北京教科所教育理论研究室研究员、高级教师 王继起天津市河东区立达职业专科学校德育教师 王小英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幼儿教育系教授 王凌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王淑兰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乐善耀上海教科院社区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区教育协会副秘书长毛乃佳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系副主任 田昕广西柳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科员、高级教师 关鸿羽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室主任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关颖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 李洪曾上海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李晓凡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 李全彩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李媛山东省妇幼保健所副主任医师

刘东刚重庆师范学院心理系教授 曲连坤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想政治与体育卫生处处长、中 国青年政治学院兼职教授 邬小平内蒙古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高级工程师 朱棣云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 任边疆河南洛阳财会学校副校长 汤发良陕西家庭教育实验研究指导中心干事 闵乐夫北京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学研究中心德育室主任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 陈一筠中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 健康教育专委会主任 陈一心江苏南京市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所长 陈伙平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陈永元江西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副校长 陈红梅新疆自治区少年犯管理所三级督监、家教会理事 初源芳辽宁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吴文菊辽宁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省基础教育中心德育部主任吴玲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静莲上海东加西人才咨询研究所所长 张双文辽宁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张家玮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 张玉仁成都美视国际学校小学部校长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中国当代十六位著名教育家 魏书生:男,生于1950年5月4日,河北省交河县人。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中学特级教师,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因在教育教改中的突出成绩,先后荣获省功勋教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兼任全国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副理事会长。著有《语文教学探索》、《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等书。他说:“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教育思想:民主教育。 顾泠沅:男,生于1944年,江苏吴江人。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1993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上海青浦县主持了长达15年的数学教育改革实验,并进行了近十年的后续研究。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与提炼。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是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诠释》等。 教育思想:行动教育。 张思明:男,汉族。出生于1957年10月。籍贯:上海。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附属中学副校长。曾荣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荣誉。他的“中学数学建模和导学探索的教学模式”在中学数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他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及身性,注重思想教育与科学知识的结合和无形教育环境的创设,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集体、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自身的进取精神。 教育思想:成长教育。 张化万:男,1945年9月出生,江苏扬州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校。特级教师,曾获“全国曾宪梓先进教师”二等奖,省优秀教研员。曾任杭州第五六届政协常委,浙江省副会长,杭州上城区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兼副校长。从1981年开始语文最优化研究,创设“谈天说地”、“玩玩说说”“科学实验作文”等新课型,倡导在书中学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注重课内积极的情感交流,实施个体、小组、班级学习形式的优化组合,创设有弹性的差异作业,教学成绩斐然。所负责的课题9次获省市教学科研奖。专著《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是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教育思想:个性教育。

重症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

项目名称:重症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课程名称:重症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及治疗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抗生素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这样警告我们: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抗生素正在失去它们的临床效应。在发达国家无效抗生素的使用以及在发展中国家小剂量的使用抗生素,终将导致耐药菌株的不断增长。关于抗生素疗效的评价方法:1.临床疗效:即临床治愈率/有效率。 2.病原菌清除:病原菌从病灶或血液中的清除。与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度(MIC)和给药方案有关。目前认为病原菌的清除率更为重要,感染部位病原菌不能清除,有可能造成感染的迁延、复发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一、优化抗感染治疗策略(Optimizing antimicrobial therapy)包括 1 抗菌治疗策略(Antibiotic Therapy Strategies) i降阶梯治疗策略(De-Escalation Therapy) ii短程治疗策略(Short Course Therapy) iii联合治疗策略(Combination Therapy) 2 抗菌药物管理策略(Antibiotic Management Strategies) i指南(Guidelines) ii限制处方(Formulary Restriction) iii抗生素循环(Antibiotic Cycling) 3 抗生素替换/干预策略(Substitution/Intervention) i核心:抗菌药物PK/PD ii体内作用和体外活性的整合 iii选择合适药物,制订最优方案 iv所有策略的基础和目标:尽可能高的疗效,尽可能低的耐药 (一)降阶梯在临床实践的应用 降阶梯意味着在起始时,使用恰当的、足量的、广谱抗生素治疗。如果感染可能性不大,停用抗生素,换成窄谱抗生素。尽量单药治疗,尽可能缩短抗生素的疗程。 (二)短程治疗策略 欧洲多中心随机研究(N=401)中,V AP抗生素治疗:8dVs16d疗程疗效相似;病死率18.8%Vs17.2%;复发率28.9%Vs26.0%。而短程治疗组无抗生素组天数多(13.1Vs8.7d,P<0.001),其后出现多耐药G-杆菌感染频率显著减少(42.5%Vs62.0%,P=0.04)。但是铜绿假单胞菌等非发酵菌例外。 (三)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有四: 1、严重感染; 2、混合感染; 3、病因未明的感染; 4、特殊部位感染等。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延迟耐药性的产生,一般用二联即可,最多不超过三联。 (四)对管理层面来说,优化抗生素应用的策略目标应包括: 1、经验治疗和预防性用药应选最适宜的抗生素,并按最佳疗程使用; 2、通过教育和管理手段改进、规范抗生素处方; 3、建立细菌耐药监测系统,监测耐药率变化及影响; 4、制定和实施医疗单位或卫生保健服务的指导原则,对重要的抗生素的应用提供指导。 (五)对临床医生来说:不应停留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一般原则或概念上,而应从提高疗效、避免耐药、以及经济节约这三个目的出发,采取以下四种优化抗生素治疗的策略方案,使合理应用抗生素原则具体化,并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1、抗生素的“干扰”策略:如业已证明有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使用相对不易耐药或“低耐药潜能”的新抗生素,如选用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取代高耐药率的三代头孢菌素等,此即所谓抗生素“干扰”策略。

AECOPD

AECOPD 1.定义 患者在短期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C0PD常规用药,患者在短期内咳嗽、气短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伴发热等症状明显加重的表现。此外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异常时可能为COPD加重的征兆。至少具有以下3项中的2项即可诊断:①气促加重,②痰量增加,③痰变脓性。 2. 病因 2.1呼吸系统感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的最主要的诱因。 2.2气道痉挛(空气污染、气候改变等导致) 2.3排痰障碍 2.4合并心功能不全、气胸、胸腔积液、误吸反流 2.5其他:不适当吸氧、镇静剂和利尿剂,呼吸肌疲劳等病 3. 病理生理 3.1致病因素 COPD急性加重期感染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或病毒。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细菌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需要机械通气的严重AECOPD患者可能存在革兰阴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3.2 对患者的影响 COPD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而情绪低落,患者肺功能进一步减退,生活质量变差,死亡率提高。 4. 治疗 4.1 治疗目标AECOPD治疗应符合患者的长期需求,以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缓解症状、改善运动耐受性、改善健康状况、防治并发症、防治急性加重和降低死亡率的目标。 4.2长短期目标AECOPD抗菌治疗不仅要考虑短期目标,还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 短期目标包括:治愈或改善症状,恢复肺功能,减少或清除细菌负荷以及减轻支气管炎症反应。长期目标包括:延长急性发作的间隔时间,延缓COPD 进展,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等。 4.3治疗新策略 COPD治疗的重点是预防再发,而不仅仅是治疗急性期症状。鉴于细菌感染在AECOP D的重要作用,抗菌治疗已成为治疗AECOPD的重要措施。AECOPD抗菌治疗新策略应该符合GOLD总体治疗原则:①早期诊断,并给予正确的抗菌药物治疗,延缓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②抗菌治疗不仅要注重近期疗效,更要考虑远期效果。 4.3.1.关注患者长期预后:减少AECOPD,延长两次发作间期,延缓病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4.3.2.关注患者短期疗效:迅速改善患者症状,改善肺功能,减少细菌负荷,减轻支气管炎症反应程度,加快AECOPD恢复速度,缩短恢复时间。

(整理)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间隔心肌消融术中国专家共识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因肥厚室间隔造成心室梗阻而得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为首选。但部分HOCM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这部分患者需要借助非药物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介入治疗,经皮穿刺腔内间隔心肌消融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eptal myocardial ablation, PTSMA)是一种介入治疗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注入无水酒精,闭塞冠状动脉的间隔支,使其支配的肥厚室间隔心肌缺血、坏死、变薄、收缩力下降,使心室流出道梗阻消失或减轻,从而改善HOCM 患者的临床症状[1]。 PTSMA首先于1995年由Sigwart在Lancet报道,由于创伤小、操作方便,这种技术现已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 一、PTSMA发展及应用 1981年Waller等报告1例17岁女性HOCM患者,13年后发生室间隔心肌梗死,此后胸骨旁杂音消失,超声心动图显示室间隔厚度变薄(由23mm降至15mm),左心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LVOT)增宽[2]。1983年Sigwart、1994年Gietzen等发现用类

似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选择性阻塞前降支发出的第一间隔支可缓解HOCM的LVOT梗阻[3,4]。1995年Sigwart等报道应用PTSMA成功治疗3例HOCM患者,并随访1年,临床症状明显好转[5]。之后,PTSMA技术在世界各地开展,检索PubMed,15年(1995年至2010年)内涉及室间隔酒精消融治疗的HOCM文献700余篇。 国内,1998年赵林阳等首次报道应用PTSMA治疗1例HOCM[6],随后辽宁省人民医院等近30家单位先后开展了此项技术,于2001年全国PTSMA总手术例数已达150例,居亚太之首。同年,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组织高润霖、李占全等专家共同制定我国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的参考意见[7]。经过十多年的历程,伴随PTSMA技术的提高,目前PTSMA已在20个省市自治区近百家医院开展。 二、PTSMA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德国Seggewiss等早期进行了当时世界最大样本PTSMA(241例)疗效及安全的观察,对比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和2年的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ef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ressure gradient ,LVOTG)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显示LVOTG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下降,心功能改善,运动时间及耐力也逐渐增加[8]。Alam等荟萃分

中国体检人群听力筛查专家共识

中国体检人群听力筛查专家共识 听力损失及耳聋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是全球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残疾,其负面影响位居全球疾病负担排行榜的前列[1,2,3]。听力损失又是一种不被注意、易受忽视的"无形残疾" ,且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职业噪声污染、不健康生活方式等因素而日渐升高。降低听力损失危害的关键是落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在基本卫生保健层面上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方能切实保护各国民众听力,降低未来聋病治疗费用,大大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听力损失的预防与康复,1998年发布文件,将每年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唤醒公众关注听力健康、关爱听障群体。其影响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于2015年被WHO接纳为"世界听力日(World Hearing Day,WHD)" 。WHO 2015年在我国南京召开的全球防聋合作中心战略计划会议发布了《WHO预防聋和听力损失计划2015—2017》,号召成员国积极行动起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有二、三级医疗机构支撑的听力损失防治链,为"世上不再有可以预防的听力损失患者"的憧憬而切实做些事情。对于听力损失,"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时干预治疗与康复"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因此,针对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听力损失发生率上升的趋势,在体检机构中对体检人群进行初级听力检查(audiometry)是非常必要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2014年发布的"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中,已将听力检查列入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4],但迄今为止,大多数体检机

构并没有开展听力检查,或者检查不规范。为此经专家讨论形成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成年健康体检人群。 一、必要性、目的和意义 据WHO 2012年发布的数据,全球有3.6亿人(占人口的5.3%)患有残疾性听力损失,其中3.28亿为成人,3 200万为儿童[5,6]。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约1/3为听力残疾[7,8],男性多于女性。全球有11亿年轻人正面临由不安全用耳习惯导致的听力损失风险[9]。 据我国2006年残疾人口普查,全国约2 780万(2.11%)的人口罹患中度到极重度的听力损失。但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阶段,工业化过程中噪声防护缺失、城镇化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身心严重透支等因素,使得听力损失的发病率在青年人群中有越来越高的趋势[10,11,12,13,14,15];同时我国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甚至"高龄化"趋势十分明显,与年龄相关的听力损失(age related hearing loss,ARHI)将取代职业性噪声暴露所致听力损失,而逐渐成为最主要的发病因素[16]。我国学者新近按照WHO方案在我国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17],也支持WHO对全球情况的估计。 听力损失严重影响成年和老年听障者的人际交往,导致孤独、隔绝和挫折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独立高危因素。听力损失不但影响个人,而且累及家庭和社会,已成为引起社会沉重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听力损失的防治是WHO慢性病防治的重要内容[18]。2016年《柳叶刀》杂志

《中国智库》十大名师简介

《中国智库》十大名师简介 一、毕研韬 基本信息 男,祖籍山东,传播学者。 现为国际战略传播学会理事长、海南大学传播学研究中心主任、海南大学广告系主任、奇正传播有限公司董事主席、三略研究院传播学研究所所长、https://www.360docs.net/doc/504867236.html, 特约记者、Global Voices Online作者、GUI亚洲事务秘书。 教育背景 先后在【中国】曲阜师范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和【爱尔兰】国立科克大学学习。 作品统计 已出版著作10部14卷,并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英国、美国、德国报刊发表各类文章480余篇。 研究兴趣 国际传播、政治传播、文本分析 主讲课程 传播学概论、舆论学原理、国际传播学、大众传播学、网络传播学、传播统计学、广告文案写作、广告效果研究

二、戴旭 空军某部上校、军事战略专家、军事评论员。 先后在空军地空导弹飞行学院任导航台长、新闻干事。毕业于空军电讯工程学院和空军政治学院,发表过军事学术专著、政论和军事评论文章百余篇,以见解独到、思想敏锐、观点尖锐、文风犀利、语言生动见长。 三、孙岩 中国东方歌舞团舞蹈艺术部教员,国家一级指导,舞蹈艺术家,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农工民主党文化部支部副主任。曾随团出访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和文化交流。 四、王金岭 基本信息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高级经济师、高级摄影师。 研究方向 有效沟通、国际关系 主讲课程:中国周边安全态势 任职 1、中国太平洋地区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部长; 2、中国未来研究会大战略研究分会副会长; 3、三略研究院院长; 4、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

5、中国智库[网]总编辑; 6、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酒史与酒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专家级委员; 7、中国台湾新世纪形象学院高级讲师。 五、朱松春 基本信息 毕业于重庆大学,1962年清华大学进修后调中央专委办工作,从事国防尖端事业。70年代作为科技秘书协助国务院领导工作,后调军事科学院任研究员、总工程师。 任职 曾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应用技术学院院长、北京科教文研究院院长等职。北京市公安局奥运安全与中国标准化研究中心专家、北京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人文大学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长期参与数十项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分析论证工作。 现为北京<三略观察>国际管理顾问有限公司高级顾问、<三略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智库网>高级顾问。 科研成果 著有《科学决策全书》、《实用决策科学》、《军事运筹学》、《系统工程与领导》、《系统思维与现代组织管理》等20余部,论文200余篇。 六、李海涛 男,1967年出生,军事学硕士,退役海军大校,<三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更新版)

慢阻肺急性加重,最新版专家共识怎么说 AECOPD概述:AECOPD定义为呼吸症状急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的治疗。临床上AECOPD是一种急性起病的过程,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急性加重(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和/或痰液呈脓性),超出日常的变异,并且导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AECOPD是一种临床除外诊断,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没有发现其他可以解释的特异疾病(例如: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和心律失常等)。通过治疗,呼吸系统症状的恶化可能改善,但也许不能改善,典型的症状将在几天至几周内缓解。 AECOPD的诱因:AECOPD最常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78%的AECOPD患者有明确的病毒或细菌感染依据,其他诱发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吸入过敏原、外科手术、应用镇静药物、停用慢阻肺吸入药物治疗、气胸、胸腔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以及肺栓塞等。目前认为AECOPD发病因素为多源性,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均可加重气道炎症,进而继发细菌感染。 诊断:目前AECOPD 的诊断完全依赖于临床表现,即患者主诉症状的突然变化(基线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情况)超过日常变异范围。2017年GOLD报告提及血嗜酸粒细胞可作为预测急性加重的生物标志物,较高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可预测急性加重风险的增加,可以指导慢阻肺稳定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个体化治疗,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血嗜酸粒细胞的临界值。由于AECOPD的异质性,目前不太可能指望发现单一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AECOPD,以后期待有一组生物标记物可以用来进行更精确的病因学诊断。 鉴别诊断:10%-30%重度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差。对于这些病例应重新评估是否存在容易与AECOPD 混淆的其他疾病,例如: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和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依从性差也可引起症状加重,与真正的急性加重难以区分。血脑钠肽水平升高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可以将由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与AECOPD区分开来。 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血液生化检查、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 AECOPD 的严重程度评估:AECOPD发生后应该与患者加重前的病程、症状、体征、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AECOPD 的严重程度(表1)。 通常AECOPD分为:①轻度:单独使用短效支气管扩张剂(SABD)治疗;②中度:使用SABD和抗生素,加用或不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③重度:患者需要住院或急诊、ICU 治疗。重度急性加重可能并发急性呼吸衰竭。 AECOPD 的临床分级: AECOPD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患者的急性加重严重程度可以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判断,目前住院AE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严重程度,根据其临床表现推荐以下临床分级方法。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及心脏性猝死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4)要点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及心脏性猝死预防中 国专家共识》(2014) 要点 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或心脏性猝死(SCD),而后者50%~75%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有关。 1 分类 室性心律失常(V A)包括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等。 慢性心衰患者的室早多为潜恶性室早,或恶性室早。室速可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和不稳定的室速,也可分为非持续性(<30秒)室速和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大于30秒或虽持续时间小于30秒,但因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紧急终止者)。 2 流行病学 慢性心衰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发病率为30%~80%。与心衰患者猝死相关的常为持续性室速、室抖、室颤。 对于曾患心梗的患者,频繁室早或非持续性室速是SCD的高危因素(不考虑射血分数)。室早>10次/小时对于心脏病患者发生SCD的风险更大。 3 发病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包括折返和局部自律性/触发激动。 4 临床症状和危害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与基础心脏病、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心室率、持续时间等有关。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衰加重,也可出现黑懵、晕厥、甚至猝死等。也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频发室早或室速可恶化心功能,产生心动过速心肌病。持续性室速可使心衰迅速恶化、引起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 5 诊断和评估 心律失常确诊需心电记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初次评估包括判断基础心脏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对血动学及心功能影响。猝死风险评估包括T波电交替、心率震荡、心率变异等,必要时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评估。 6 治疗 6.1 一般原则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如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依然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健康体检或称健康检查是指对无症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检查与评价的医学服务行为及过程,其重点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风险甄别评估,.[1-2]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及健康干预方案”.。健康体检是实施疾病早期预防和开展健康管[3]理的基本途径及有效手段之一。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2]意见》文件精神和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体检规定”,引领和促进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规范有序地开展健康体检服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自2009年初以来,在前期部分专家工作基础上,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进行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的调研、论证,在广泛征求全国各级各类健康体检机构和专家、学者及广大健康体检从业者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修改,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体检共识”该共识以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基本遵循,以健康管理创新理论为学术指导,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本依据,充分学

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健康体检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我国实际及行业庐业发展的紧迫需求,突出了针对性、实用性及指导性。健康体检基本项目制订遵循以下原则:(1)以健康评价和健康风险筛查为目的,重点掌握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2)体检采用的技术方法或手段要科学适宜并有很好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3)为保证健康体检的质量和安全,体检项目所采用的仪器、设备及试剂必须是经SFDA认证、有正式批准文号;(4)体检项目要充分体现最佳成本效益原则,避免优先采用一些高精尖医疗技术设备,以免加重受检者的经济负担。本共识是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开展体检服务的基本参考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从事健康体检的医疗机构和单位,对指导和引领我国健康体检机构及行业规范有序发展,促进健康管理学科与相关产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共识形成的主要经过本共识的形成主要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至2009年,为本共识的调研论证及健康体检基本项目目录(以下简称“基本目录”)框架提出阶段。2006初针对我国快速兴起的健康体检行业及服务产业,为引导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有序发展,前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开始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研究起草《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体检规定”)及‘基本目

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

附件4: 部分专家简介 1、赵刚,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家基础教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家庭教育》、《家教指南》杂志社社长。研究家庭教育多年,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家庭教育、子女教育成本等领域有一定研究成果、致力于国内外、海峡两岸家庭教育合作与推广活动。主编有《中国家长学校系列教材》,倡导家庭教育管理、教学内容的时代化与科学化,走有中国特色的家长教育体系。 2、谭虎,男,国内知名家庭教育专家。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现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西省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西省教育厅关工委常务副秘书长,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和硕士生导师。曾任江西省家长函授学校校长、《家教指导》报主编12年,著有《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家庭教育指导???班主任读本》及中小幼家长学校系列教材《走进童心》《共赴明天》《放飞希望》三本,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和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国家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家校合作培养未成年人健康人格研究》等多项,发表家庭教育研究论文40余篇。 3、孔屏,女,教育硕士,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语》杂志编辑,《齐鲁晚报》“成长热线”主持,《山东商报》“家长热线”主持,《生活日报》“心理咨询”热线主持,《现代教育导报.中学生报》“青春热线”主持。济南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山东商报》教育专家组专家,山东省《实践活动》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第1—4册、《牵手两代家长课程》小学课本主编,著有专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用心和孩子交流》。两著作均在2005年获得山东省科研成果一等奖,被济南市许多中小学指定为班主任老师的必读教材和新教师培训教材。 4、李晓凡,女,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副校长、高级讲师,中国教育学会讲师团成员,中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全国“十五科研课题”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家长,全国“十大杰出母亲”提名奖,黑龙江省“十大杰出母亲”,黑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电视台《成长在线》首席专家成员。 5、钱志亮,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1994年从美国留学归国,博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书记,讲授过“教育学”“儿童发展问题”“学生问题咨询与教育对策”等十多门课程。兼任中国儿童安康成长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国家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专家委员、全国少工委平安行动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发展规划专家委员。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更新版)

慢阻肺急性加重,最新版专家共识怎么说AECOPD概述:AECOPD定义为呼吸症状急性恶化,导致需要额外的治疗。临床上AECOPD是一种急性起病的过程,慢阻肺患者呼吸系统症状出现急性加重(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和/或痰液呈脓性),超出日常的变异,并且导致需要改变药物治疗。AE COPD是一种临床除外诊断,临床和/或实验室检查没有发现其他可以解释的特异疾病(例如: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和心律失常等)。通过治疗,呼吸系统症状的恶化可能改善,但也许不能改善,典型的症状将在几天至几周内缓解。 AECOPD的诱因:AECOPD最常见诱因是呼吸道感染,78%的AECOPD患者有明确的病毒或细菌感染依据,其他诱发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污染、吸入过敏原、外科手术、应用镇静药物、停用慢阻肺吸入药物治疗、气胸、胸腔积液、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不齐以及肺栓塞等。目前认为AECOPD发病因素为多源性,病毒感染、空气污染等因素均可加重气道炎症,进而继发细菌感染。 诊断:目前AECOPD 的诊断完全依赖于临床表现,即患者主诉症状的突然变化(基线呼吸困难、咳嗽、和/或咳痰情况)超过日常变异范围。2017年GOLD报告提及血嗜酸粒细胞可作为预测急性加重的生物标志物,较高的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可预测急性加重风险的增加,可以指导慢阻肺稳定期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个体化治疗,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血嗜酸粒细胞的临界值。由于AECOPD的异质性,目前不太可能指望发现单一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AECOPD,以后期待有一组生物标记物可以用来进行更精确的病因学诊断。 鉴别诊断:10%-30%重度急性加重的慢阻肺患者治疗效果差。对于这些病例应重新评估是否存在容易与AECOPD 混淆的其他疾病,例如:肺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气胸、胸腔积液、肺栓塞和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依从性差也可引起症状加重,与真正的急性加重难以区分。血脑钠肽水平升高结合其他临床资料,可以将由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急性呼吸困难与AECOPD区分开来。 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实验室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测定、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血液生化检查、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等。 AECOPD 的严重程度评估:AECOPD发生后应该与患者加重前的病程、症状、体征、肺功能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以判断AECOPD 的严重程度(表1)。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

精心整理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14)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会 健康体检或称健康检查是指对无症状个体和群体的健康状况进行医学检查与评价的医学服务行为及过程,其重点是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风险因素进行筛查与风险甄别评估,并提供健康指导建议及健康干预方案”.[1-2].。健康体检是实施疾病早期预防和开展健康管理的基本途径及有效手段之一[3]。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前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体检规定”)[2],引领和促进我国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与行业规范有序地开展健康体检服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自2009论证,经器、和(体检)8月形上对“体检目录”送审稿进行了多层次沟通对话与讨论,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试行稿,并由“分会”组织全国部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进行试行验证。第三阶段:2012年至今,在“基本目录”的试行过程中.根据发现的问题和部分专家建议对体检“基本目录”的整体构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修改和扩充,增加了统一的健康体检自测问卷和体检报告首页及相应内容,并于2012年12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上进行了广泛讨论,会后由共识起草组汇总各方意见形成了“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初稿,并于2013年开始在全国更多健康管理机构和专家中进行推广试用和意见征询。2013年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号)文件精神,结合一年来共识在全国部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中推广使用发现的问题和建议,起草组对共识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待发表稿。2014年1-2月,起草组将共识待发表稿正式提交“分会”和“杂志”编委会审查。“分会”和“杂志”于2014年2月27日发出通知,就共识中

教育技术学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 详细资料: 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著作甚丰, 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 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 《电化教育基础》 《电化教育学》 《教育传播学》 《信息化教育概论》 《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 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 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我国一位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信息化教育、教学系统设计。 详细资料:

优化抗菌治疗 应对细菌耐药

优化抗菌治疗应对细菌耐药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陈佰义细菌耐药可导致患者感染率增加,感染持续时间延长,不恰当治疗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率上升。抗菌治疗既要考虑制定个体化方案,以提高治疗成功率,还要注意减缓耐药的发生和发展,即应注意如何优化抗菌治疗。 合理的抗菌治疗 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一般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 * 充分估计可能病原体,掌握不同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使抗菌治疗做到“有的放矢”。 * 充分掌握病原体耐药现状,选择敏感抗菌药。选择抗菌药不能依赖某一药物早期研发时的有效抗菌谱,而应动态地了解国际、国内、所在地区、所在医院甚至所在疗区的病原体耐药性和耐药特点,选择敏感抗菌药。 * 根据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动力学(PK/PD)理论制定抗菌药正确使用方法。 * 充分考虑患者生理和病理生理状况,选择安全药物,并调整给药剂量。 * 充分考虑其他可能影响治疗的因素。如选择抑菌剂还是杀菌剂,单药还是联合用药,以及用药疗程等问题。 优化抗菌治疗策略 降阶梯治疗 降阶梯治疗是一个整体治疗的两个不同阶段,即通常所说的“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两者应是统一和有机联系的。目前认为,降阶梯治疗不仅可对有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患者提供恰当初始治疗,又可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抗菌药。 严重感染初始治疗时应遵循广覆盖原则。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初始治疗失败可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不恰当初始治疗指所用抗菌药未能覆盖目标病原体,或目标病原体对所用抗菌药耐药。具有耐药菌感染高危因素的感染,其初始治疗应采取联合治疗,覆盖最可能病原体。 明确病原学诊断后应进行降阶梯治疗,这是指一旦病原学诊断明确后,应立即改为敏感和针对性强的窄谱抗菌药。目的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同时,减小耐药菌株的产生,避免长时间广谱抗菌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但在实施降阶梯治疗时有几点值得注意: * 降阶梯治疗应针对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 * 降阶梯治疗方案的选择要努力做到“到位而不越位”,要求个体化的选择抗菌药。做到“到位”易,做到“不越位”难,其关键在于对病原体耐药性的判断。临床上的重症感染并非皆为耐药菌感染,敏感细菌同样可导致严重感染(如肺孢子菌病等)。动辄“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加万古霉素”的治疗方案实为不妥,其实该方案是针对晚发重症呼吸机相关肺炎提出的,而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 * 病原学诊断仍是临床医师须关注的主要问题,在经验性治疗前应尽可能取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近来对于4项随机试验的荟萃分析显示,下呼吸道分泌物连续性细菌培养有助于从广谱经验性治疗迅速转为针对性降阶梯治疗。 短程治疗策略 短程治疗的研究和推广始于结核病、疟疾和性传播性疾病的治疗,而普通细菌感染治疗疗程制定并无严格研究。近年来认识到,不适当延长疗程和增加抗菌药暴露时间是造成耐药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快速起效抗菌药的出现,对抗菌药PK/PD研究的深入,细菌感染的短疗程治疗引起关注和研究。 对于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抗菌治疗,临床医师通常执行10~14天疗程。但是,1998-2001年间发表的6629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