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观察

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观察
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观察

激素联合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泼尼松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倾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1998年Gasbarrini等[1]首先报道18例ITP患者中61%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其中44%的患者在根治Hp后血小板减少症得以缓解,提示Hp感染与ITP发生有一定的关系。之后,有关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我们对收治的43例Hp阳性的成人ITP患者进行根治Hp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

43例初治ITP患者的诊断均符合张之南《血液学诊断及疗效标准》

[2]。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 UBT)检测Hp,全部为Hp阳性。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与单用激素组。联合治疗组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29~76岁,治疗前血小板(8~45)×109/L。单用激素组22例,男6例,女16例,年龄23~75岁,治疗前血小板(10~54)×109/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既往均无糖尿病、消化道溃疡病史。

1.2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进行正规抗Hp治疗:阿莫西林(山东鲁抗制药有限公司)1 000 mg,2次/d,克拉霉素(江苏恒瑞制药有限公司)250 mg,3次/d,奥美拉唑(常州制药厂)20 mg,2次/d,共7天。同时,应用强的松1~2 mg/(kg·d),血小板正常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10 mg/d,维持3~6个月。抗Hp治疗后2个月重新检测Hp,如仍为阳性,加用果胶铋(150 mg,2次/d)、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联抗Hp治疗强化1个疗程。单用激素组泼尼松用量及用法与联合组相同。两组均随访2年。

1.3 ITP疗效标准[2]

显效: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现象持续3个月以上。维持2年以上无复发者为基本治愈;良效:血小板回升至50×109/L,或较原有水平上升30×109/L,无或基本无出血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进步:血小板计数上升,出血现象改善,持续2周以上;无效:血小

板及出血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2 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用激素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P0.05)。表1 联合治疗组与单用激素组疗效比较(略)

两组病例均随访两年,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两年内复发的分别为5例和12例,复发率分别为23.8%和54.5%,治疗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毒副反应。

3 讨论

ITP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80%左右的患者经正规治疗可痊愈,但仍有20%~25%的患者对常规治疗疗效不佳或无效,少数患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近年来,随着对Hp感染引起胃肠外疾病的深入研究,Hp感染与自身免疫疾病的关系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Hp感染相关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一些研究的证据提示发病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3,4]:(1)幽门螺旋杆菌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与血小板抗原间产生交叉反应;(2)宿主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型系统)的影响;(3)Hp刺激机体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4)T淋巴细胞与Hp相关ITP的关系;(5)Hp Lewis 抗原和Hp尿激素B参与ITP的发病机制。学者们认为Hp抗原如CagA蛋白和尿素酶B等与血小板抗原之间存在交叉表位,通过分子模拟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而参与ITP的发病。由辅助性T淋巴细胞辅助自身抗原特异性B淋巴细胞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细胞免疫在

Hp相关ITP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Kurata[5]认为ITP与Hp 感染后的异常免疫应答有关,提出应将清除性治疗Hp提到ITP治疗的首要位置。本组ITP患者,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提高,与单用激素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国外的研究结果相近,且治疗组和对照组两年的复发率分别为23.8%和54.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本组结果说明抗Hp治疗对ITP有一定的疗效。

由此提示,根治Hp可以作为治疗合并Hp感染的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为常规治疗疗效欠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但其远期疗效和发病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大规模循证医学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参考文献】

[1]Gasbarrini A, Franceschi F, Tartaglione R, et al. Regression of autoimmune thrombocytopenia afte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J]. Lancet,1998,352(9131):878.

[2]张之南. 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79-284.

[3]赵瑾,季峰.幽门螺旋杆菌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28(1):21-23.

[4]吴浩清,邱国强,谢晓宝,等. 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3):229-231.

[5]Kurata Y. The future expected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ITP patients[J]. Nippon Rinssho,2003,61(4):664-669.

过敏性紫癜相关常识

过敏性紫癜相关常识 一、过敏性紫癜症状 1、小儿过敏性紫癜是咋回事? 小儿过敏性紫癜是咋回事?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急是它的突出特点。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6~14岁儿童的发病率较高,患病儿童多数是过敏体质。引起小儿过敏性紫癜的原因有以下几类: 1. 感染:如小儿感冒、扁桃体炎、肺炎、腹泻、尿路感染、皮肤疮疖等,约半数病儿童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 食物:如鱼、虾、蛋、奶、酒、饮料、豆制品、韭菜、牛肉干等,都能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或者使已经治疗好转者复发。 3. 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生物制剂、各种预防针、血浆制品、血液等。 4. 毒素:如蜂、蛇、蝎子、蚊虫咬伤等,也可能引起发病。 5. 某些异物:如花粉、柳絮、宠物的皮毛,以及油漆、汽油、尘埃、化学物品、农药、化学纤维等等,患儿都可以因为接触而发病。 2、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 过敏性紫癜的主要症状 一、皮肤紫癜常为起病时的首先表现,紫癜大小不等,高出皮肤表面,呈紫红色,压之不退色,可融合成片,或呈疱疹状、荨麻疹样或多形性红斑,并可伴神经性水肿。 严重时偶可发生溃疡和坏死。紫癜多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以下肢和踝、膝等关节处较为明显,呈对称性分批出现,易反复发作。 二、胃肠症状不少患儿有腹痛,多为阵发性剧烈性绞痛,或为钝痛,以脐周或下腹部明显,有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可伴有腹泻及轻重不等的便血,粪便呈柏油样或为鲜红色。重症还可有呕吐,但呕血少见。如腹痛、便血出现于皮肤紫癜之前,应与外科急腹症鉴别。本病可因肠管粘膜下出血与水肿,导致肠功能紊乱,甚至诱发肠套迭。 三、关节症状部分患儿有关节肿痛,多累及大关节,如膝、踝、腕、肘等,小关节不受累。可单发,多发或呈游走性。关节肿胀、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局部常伴微热,重者有灼热感。关节症状消退后无后遗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措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措施 在医学上这这样认定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它是产科常见的的血系统合并症之一,属于生命?属于一种慢性病,因为会影响生育能力。因而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备孕或者在怀孕的家庭中。都是极为重视这种病。究竟要怎样治理才好? 1.日常护理 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该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过劳,还要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2.药物治疗 1、妊娠期治疗 对于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孕妇一般不必终止妊娠,只有当血小板持续减少并且得不到缓解者,在妊娠12周前需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者可考虑终止妊娠。使用的药物应该尽可能减少对胎儿的不利影响。还可根据病情进行以下的治疗。 目前,医学界已经有成熟的用药方式,通过药物能帮助减少血管壁通透性以助于减少出血,抑制抗血小板抗体的合成及阻断巨噬细胞破坏已被抗体结合的血小板。 2、分娩时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孕妇原则上以阴道分娩为主,其最大的危险在于分娩的时候出血。如果剖宫产,手术的创面大,会增加出血的危险;胎儿也有可能血小板减少。但并非患者只能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也有导致颅内出血的危险,所以在行剖宫产时可适当放宽指征。当产妇血小板50×10^9/L,有出血倾向,胎儿头皮血或脐血真是胎儿血小板50×10^9/L时可以采用剖宫产。 3、产后治疗 在孕期已经接受治疗的孕妇,产后应该继续治疗。产妇伴有贫血及抵抗力下降的现象,应该打抗生素防止感染。产后应立即检测新生儿脐带血小板,并观察血小板是否减少,必要时给新生儿用药物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病,而且会复发,在加上发病率常常在育龄妇女上,所以一定要多加谨慎这种病源,上面都是一些治疗方法了,希望对每一个有需要的家庭有所帮助,祝愿每一个孕妇都生出健康的小宝宝。

小儿常见病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近年研究,发现患者血清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升高,因此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病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本病属中医“血证”范畴。【病因病理】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两者均可导致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发为紫癜。小儿形体不足,气血未充,卫外功能不固,易受外邪入侵,热伏血分,内搏营血,灼伤络脉,迫血妄行,络伤则血溢,血不循经,渗于脉外,留于肌肤,发为紫癜。疾病反复,则可阴血受损,或心脾受损。阴血受损测生内火,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伤及血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成紫癫。心脾受损,心生血,脾统血,心脾气虚,生血受碍,统血失职,血失所附,不能循于脉内,溢于脉外,发为紫癜。若病情迁延,日久渐见脾肾之阳受损,导致真气亏损,生血有碍,则紫癜也会反复发作,不易痊愈。【诊断要点】 1.起病前1~3周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皮肤、粘膜有瘀点、瘀斑或血肿,一般不高出皮面。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较多。鼻衄、齿衄最多见,呕血、黑粪也有发生,偶有血尿。 2.本病可分为急性型与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年龄较小儿童,在病前常有病毒感染史,病程在6个月以内,预后较成人良好;慢性型多见于较大儿童,病前无明显病毒感染史,病程迁延数月至数年,出血症状较轻,易反复发作。 3.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小于50X109/L时可见自发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相关血小板抗体(PAlgG、PAIgM)及相关血清补体(PAC3)升高。束臂试验阳性。【辩证分型】 1.血热妄行症状:病前有外感风热病史。起病较急,紫癜红润鲜明,常密布成片,伴鼻衄、齿衄,可有发热,面红心烦,口渴欲饮,或尿色红,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浮数。证候分析:见于急性型,风热之邪伤及营血,热毒内盛,灼伤血络,血溢脉外,故见紫癜。卫分证未罢,邪正交争,可见发热,面红。血随火升,上出清窍,则为鼻衄、齿衄。移热下焦,灼伤肾与膀胱,则有小便出血。舌红苔黄、脉浮数,均为血热妄行之象。 2.阴虚火旺症状:皮肤散在瘀点瘀斑,时发时止,下肢尤甚,可有鼻衄、齿衄,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不宁,口干咽燥,音质红,苔少乏津,脉细数。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阴虚火旺,血随火动,损伤血络,发为紫癜。虚火上扰清窍,损及粘膜血络,则可见鼻齿衄血。阴津虚亏,虚火内扰,故见低热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等。舌红苔少乏津,脉细数,则为阴虚火旺之象。 3.气不摄血症状:紫癜反复出现,瘀点瘀斑色泽较淡,病程较长,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呆食少,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候分析:多见于慢性型,病程较长,心脾气虚,生血统血失职,血不循经,溢于脉外,发为紫癜。气虚则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血虚则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舌淡红苔薄,脉细弱,均为气不摄血之象。 4.脾肾阳虚症状:紫癜色暗,下肢较多,有鼻衄、齿衄,形寒肢冷,面色?s白少华,头晕神疲,纳少便溏,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细。证候分析:常见于慢性型,日久脾肾阳虚,气血不足,统血失司,血渗于脉外,故紫癜色暗。阳虚之证测有形寒肢冷,面(白光)少华,头晕神疲。脾阳虚,运化失职,则纳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脾肾阳虚之象。【分型治疗】 1.血热妄行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方:犀角地黄汤、五味消毒饮加减。加减:烦渴喜饮,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瘀点瘀斑较多,加紫草10克、仙鹤草10克;鼻衄,加白茅根30克、藕节炭10克;齿衄,加人中黄10克、参三七10克;尿血,加小蓟草10克、仙鹤草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克(后下)。主方分析:犀角地黄汤为凉血清热要方,方中犀角(用水牛角代)清热凉血、解毒化斑,生地黄养阴清热,赤芍、丹皮凉血散血。因本型病人起病急,多因外感风热引起,热毒较盛,故与清热解毒的五味消毒饮同用,方中银花、野菊花、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均有良好的清热解毒的功效。处方举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生石膏30克银花10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0克连翘10克玄参10克生甘草6克茅根30克 2.阴虚火旺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主方:大补阴丸加减。加减:低热者,加青蒿10克、鳖甲15克;盗汗者,加牡蛎30克(先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 一、中医 1、中医名称:紫斑病、葡萄疫、血风疮。 2、病因病机:本病的外因多在风、热、湿诸邪,内因主要在脾肾阳虚,两 者均能导致血不循经,溢出外络,凝滞肌肤,发为紫斑;累及脏腑则致 腹痛、便血、尿血诸证。 (1)风热伤营外感风热之邪,炽于营血,而致血热妄行,血分热甚 故红斑如锦纹,热壅喉咙故痛。 (2)湿热蕴阻湿热与气血相搏,而致血热络损,外则血溢肌肤,发为 紫斑,内则蕴阻肠胃,发为便血。 (3)阴虚火旺素体阴虚血热,虚火内动,热伤血络,热迫血行,血不 行经,血溢肌肤而成紫斑。 (4)统摄无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有统血之功。脾气素虚,或思虑饮 食伤脾,导致脾虚不能统血;或禀性不耐,劳倦伤气,使之气虚不能摄 血,统摄无权,血不归经,外溢肤表而成紫斑。 (5)脾肾阳虚火不生土,运化无能,脾阳虚不能统血,寒凝气滞亦见 血溢紫斑。 3、诊断要点 (1)患者以7岁以下幼儿为主,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2)皮疹多发于下肢,特别是小腿伸侧更重,偶尔见于上肢与躯干。 (3)初起在皮肤上发现针尖大小的瘀点、瘀斑和斑丘疹,约经2~3周后消失,时隔不久,又分批陆续出现新的皮疹。 (4)部分伴有关节疼痛,甚至红肿热痛,部分合并腹痛、呕血、便血、尿血等全身症状。 4、治法 (1)内治法: 1)风热伤营证 症状:斑色初起鲜明,后渐变紫色,分布较密,发出与消退均较快,伴有瘙痒,有关节疼肿痛,脉浮数,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凉血活血祛风,化斑解毒。 方选:消斑青黛散加减。 青黛20g 玄参20g 沙参20g 柴胡20g 知母15g 黄连20g 甘草15g 莲子心15g 生石膏60g 生地30g 炒牛蒡子25g 荆芥25g 2)湿热蕴阻证 症状:紫斑多见于下肢,间见黑紫血疱,时有糜烂,伴有腹痛较剧,甚则便血,腿踝肿胀,轻重腹胀微痛,纳呆,恶心呕吐,舌质红或 紫,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活血通络。 方药:三仙汤、芍药甘草汤、失笑散合方化裁。 薏苡仁30g 滑石(包)30g 赤芍20g 杏仁20g 蒲黄炭20g 白通草15g 甘草20g 竹叶20g 白茅根40g 赤小豆40g 丹皮25g 紫草25g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定义】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T、P、R、BP),神志变化。 2.出血情况的监测:应注意观察病人出血的发生、发展或消退情况。 3.出血部位、范围和出血量。 4.血小板计数。 5.用药后的观察,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6.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109~40×109/L 以上者,如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在30×109~40×109/L以下者,即使不出血也应减少活动,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2、预防和避免加重出血 避免造成身体损伤的一切因素,如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禁用牙签剔牙或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扑打。衣着应宽松。忌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活动。尽量减少肌肉注射。禁食坚硬和多刺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脑出血:血小板低于20-30×109/L要嘱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通便、镇咳和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颅内高压 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部位观察皮肤瘀点(斑)变化和出血量、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监测血小板、出血时间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 4、用药护理

向患者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指导自我观察,说明在减量、停药后可以逐渐消失,以免病人担忧。如服用糖皮质激素约5-6周时易出现库欣综合征,指导患者饭后服药,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加强个人卫生,防治各种感染。 输血及成分输血的护理: ●输血前认真核对,控制输注速度 ●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入,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 ●新鲜血浆于采集后6小时输完 5.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儿病室应与感染病室分开。注意保持出血部位清洁。协助家长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特别是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卫生。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本病的防治知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技术操作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不合作,烦躁哭闹,而使出血加重。故应关心安慰患儿,向其讲明道理,以取得合作。 2.饮食指导 饮食:根据病情可选用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可进肉、蛋、禽、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等;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3.休息、活动指导 慢性病人适当活动,预防各种外伤;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不要做强体力活动。 4.用药指导 1)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全科临床研究】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和内镜特征 杨斌,赵燕 【摘 要】 目的 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为该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28例成人 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患者均在2~6周治愈。其中,初诊为腹型过敏 性紫癜者仅3例,误诊率为89.3%。误诊为胃溃疡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急性胃肠炎3 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阑尾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结论 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胃肠黏膜广泛 散在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雪花状多发溃疡。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腹痛剧烈而部位多变、腹部体征轻微是其临床表现特点 之一。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内窥镜检查;诊断 【中图分类号】 R59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764(2008)0320268202 C li n i c M an i fest a ti on s and Endoscop i c Character isti cs of Abdom i n a l Type A llerg i c Purpura i n Adult Pa ti en ts YAN G B in,ZHAO Yan.D epart m ent of Gastroenter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S ishui,Shandong273200,China 【Abstract】O bjecti 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 and endoscop ic manifestati ons of abdom inal type allergic pur pura in adult patients as the evidences in reaching early diagnosis.M ethods The clinical and endoscop ic manifestati ons of28patients with abdom inal type allergic pur pura were analyzed retr os pectively.Results 28patients cured in2~4weeks.Among these,only3cases’s p re2 li m inary diagnosis was diagnosed abdom inal anaphylact oid pur pura,the rate of m isdiagnosis is89.3%.There were2,3,4,3,4,5, 2and2cases were m isdiagnosed as gastric ulcer,acute necr otizing enteritis,acute gastric mucosallesi ons,acute gasnoenteritis,a2 cute pancreatitis,acute appendicitis,ulcerative colitis,cr ohn’s disease res pectively.Conclusi on s M any scattered bleeding s pots and snowflake2like ulcers on the gastr ointestinal mucosa the most i m portant findings in adult abdom inal type allergic pur pura patients.Clinic manifestati ons of these patients are very severe abdom inal colic in indefinite sites and m ild abdom inal objective signs is the i m portant characteristic feature. 【Key words】 A llergic pur pura;Clinic manifestati on;Endoscopy;D iagnosis 过敏性紫癜也称Schoulein2Henoch综合征,属于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型和混合型,其中以皮肤型多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1]。以腹痛、恶心、呕吐、便血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少见,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且皮肤紫癜出现晚于腹部症状,早期很难作出诊断,极易误诊[2]。本文旨在探讨其临床表现和内镜下的特点,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1 临床资料 1994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28例,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39.2岁。回顾性分析这2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及诊断治疗情况。 112 临床特点 11211 诱因 28例患者有诱因可查者12例(42.86%),其中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5例(14.3%);与药物有关者3例(7.1%);4例进食海鲜等异种蛋白(10.7%)。 11212 消化道症状特点 21例出现腹部绞痛、钝痛或胀痛;其中脐周痛8例,全腹痛5例,下腹痛4例,上腹转右下腹痛4例; 12例出现消化道出血,其中8例出现黑便,4例为鲜血或暗红色血便;出现恶心14例;呕吐12例;发热2例。 11213 腹部症状与皮肤紫癜的关系 28例分别于腹痛后1~12d出现对称性的皮肤紫癜、淤斑。 11214 实验室检查 15例(53.6%)WBC计数≥10×109/L,所有患者大便潜血均为阳性,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者12例;出凝血时间正常,腹部透视未见异常,肝胆B超未见异常;尿蛋白检查:蛋白阳性5例,12例患者检测血尿淀粉酶,升高者3例,占25%。 11215 内镜表现 26例患者在发病后2~7d进行了胃镜检作者单位:273200山东省泗水县人民医院消化科查。胃镜表现:6例患者胃、十二指肠黏膜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黏膜脆性增加,触之易出血;4例患者胃、十二指肠黏膜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13例患者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见大小深浅不一的溃疡;3例患者胃窦部、胃体黏膜可见多发浅表溃疡,胃窦、胃体、胃底以及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均可受累,但十二指肠降段黏膜病理改变最严重,多呈雪花状多发性小溃疡,食管黏膜均正常。14例患者经结肠镜检查,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类似于胃镜的表现,回肠末段黏膜改变最明显,结肠黏膜病理改变以回盲部和升结肠为重,横结肠、乙状结肠病变较轻。3例患者肠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3例患者肠黏膜散在大小不等的出血点;8例患者结肠可见大小不一的多发溃疡。同时行胃镜和结肠镜检查的10例患者中,4例患者胃肠黏膜同时呈现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6例患者同时或单独存在出血点或溃疡。胃黏膜病变的轻重与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的程度相一致。 11216 病理检查 接受内镜检查的患者行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主要表现为黏膜及黏膜下层见到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小血管壁纤维素性坏死、灶性出血、糜烂和溃疡形成。26例患者行胃镜组织学检查中,仅3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 1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按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急性胰腺炎、急性阑尾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给予抑酸、胃黏膜保护解痉剂和抗生素应用,效果不佳,立即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腹痛很快缓解,消化道出血迅速停止。 2 结果 211 疗效 28例患者均在2~6周治愈。 212 误诊情况 误诊时间2~15d。28例患者中,初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者仅3例,误诊率为89.3%。误诊为胃溃疡2例;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3例;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胰腺炎4例;急性阑尾炎5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

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病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为此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一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进行亲身护理。结果:该病人得到早日康复。 关键词:血小板紫癜护理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综合征,也呈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治疗ITP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和免疫抑制剂为主。 临床资料:患者赵俊,男,79岁,主因“皮肤瘀斑、黑便4天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入院。患者入院前4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大小不等瘀斑及口轻粘膜出血,黑便及便中带血,腹泻,头晕伴疲乏无力,遂就诊于礼县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0×10^9/L,红细胞计数3.49×10^12/L,血红蛋白浓,129g/L,血小板7×10^9/L,给予升血小板药物(具体不详),为进一步救治,遂于我院就诊,我科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收住入院。 入院查体:T36.6℃,P118次/分,R28次/分,BP106/64㎜Hg。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尚可,伴全身乏力’纳差、伴头昏,略有胸闷、气短,眼部干涩感,无关节疼痛,无腹痛,体重无明显减轻。 一、护理问题 1、组织完整性受损:皮肤、豁膜出血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血小板减少有关

3、焦虑:与反复发作血小板减少有关 4、自我形象紊乱:与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关 5、潜在并发症:脑出血与血小板过低<20×109/L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注意出血部位、范围、出血量及出血是否停止,遵医嘱给予:卡络磺钠60mg静滴,白眉蛇毒凝血酶1KU加管,抽血查看血小板数。 2、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40) ×10^9/L以上者,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血小板在(30-40)× 10^9/L以下者,要少活动,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4.12日患者行骨髓穿刺,并申请红细胞2u静滴;4.14输入血浆300ml,地塞米松钠注射液2mg加管,顺注过程顺利。 3、饮食富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多吃有养血止血、凉血清热之功的食品,如花生、红枣、桂园、核桃仁、扁豆、茄子、马兰头、莲藕、萝卜等;所以凡是抗原性较强或被称为“发物”的食物,如虾、蟹、蛋、奶及酒、烟、辛辣的食物,以及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的药物都应该少吃或不吃.遵医嘱叶酸片5mg 口服,一日3次,碳酸钙D3片600mg,一日一次。 4、症状护理皮肤出血者不可搔抓皮肤,护士帮患者剪短指甲;鼻腔少量出血时,患者应平卧,头部或壁布冷敷,用0.1%的肾上腺素浸湿棉球填塞,出血不止时,要用油纱条填塞。便血、呕血、阴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常规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得护理常规 【定义】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得出血性疾病。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T、P、R、BP),神志变化。 2、出血情况得监测:应注意观察病人出血得发生、发展或消退情况。 3、出血部位、范围与出血量。 4、血小板计数。 5、用药后得观察,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6、潜在并发症:颅内出血。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休息与活动:血小板计数在30×109~40×109/L 以上者,如出血不重,可适当活动,避免外伤;血小板在30×109~40×109/L以下者,即使不出血也应减少活动,出血严重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2、预防与避免加重出血 避免造成身体损伤得一切因素,如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禁用牙签剔牙或用硬毛牙刷刷牙,避免扑打。衣着应宽松。忌玩锐利玩具,限制剧烈活动。尽量减少肌肉注射。禁食坚硬与多刺得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脑出血:血小板低于20-30×109/L要嘱病人:以卧床休息为主,通便、镇咳与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颅内高压 3、病情观察 注意观察出血部位观察皮肤瘀点(斑)变化与出血量、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监测血小板、出血时间等、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与及时处理。 4、用药护理

向患者说明药物得不良反应与指导自我观察,说明在减量、停药后可以逐渐消失,以免病人担忧。如服用糖皮质激素约5-6周时易出现库欣综合征,指导患者饭后服药,注意观察粪便颜色,加强个人卫生,防治各种感染。 输血及成分输血得护理: ●输血前认真核对,控制输注速度 ●血小板取回后应尽快输入,每袋血小板要在20分钟内输完 ●新鲜血浆于采集后6小时输完 5、预防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患儿病室应与感染病室分开。注意保持出血部位清洁。协助家长做好患儿得生活护理,特别就是皮肤、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卫生。 【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患儿及家属介绍本病得防治知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技术操作可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表现为不合作,烦躁哭闹,而使出血加重。故应关心安慰患儿,向其讲明道理,以取得合作。 2、饮食指导 饮食:根据病情可选用含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流食、半流食或普食。可进肉、蛋、禽、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等;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3、休息、活动指导 慢性病人适当活动,预防各种外伤;血小板在50×109/L以下时,不要做强体力活动。 4、用药指导 1)服药期间不与感染患儿接触,去公共场所时戴口罩,避免感冒,以防加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syndrome)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是2-8岁的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综合征,多由于机体接触某些致敏物质从而发生变态反应导致引起过敏性紫癜。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该病的临床表现各异,部分表现不典型,典型皮疹出现前诊断困难,急性期易被误诊、误治。 【临床表现】皮肤紫癜为本病的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起初为紫红色斑丘疹,数日后转为暗紫色,最终发展成棕褐色,皮肤紫癜一般在2-6周后消退;胃肠道症状,主要是由血管炎有引起的肠壁水肿、出血、坏死或穿孔,一般以阵发性剧烈腹痛为主,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可伴有呕吐,呕血少见;关节症状,可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关节腔有浆液性积液,但一般无出血,可在数日内消失,不留后遗症;肾脏症状,症状轻重不一,与肾脏症状的严重程度无一致性关系,多数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伴有高血压及浮肿。大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发展为慢性肾炎,死于慢性肾衰竭;其他症状可有颅内出血,偶可累及循环系统发生心肌炎和心包炎,累计呼吸系统可发生喉头水肿、哮喘、肺出血等。 【鉴别诊断】皮肤型,需与药疹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作鉴别。药疹有一定的服药史,皮疹常分布于全身,停药后药疹即可消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淤斑可呈不规则分布,皮疹不隆起,无丘疹荨麻疹等。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骨髓象无改变;关节型,关节肿痛者应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后者常有风湿活动,血清抗O抗体明显增多,血沉增快。主要表现急性游走性、不对称性多关节炎,呈红、肿、热、痛,运动受限可有助于鉴别;腹型,腹痛型紫癜患者应与急腹症相鉴别,前者除有腹痛、腹泻外一般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而急腹症除腹痛外,有肌紧张及反跳痛可有助于鉴别;肾型,需与急性肾小球肾炎、狼疮肾炎、肾结核等区别。肾小球肾炎无皮肤紫癜、腹部及关节症状,狼疮性肾炎有多脏器损害,白细胞减少、血沉增快,狼疮细胞阳性及其他免疫指标阳性。 【误诊原因分析】以四肢关节肿痛和(或)四肢肌肉疼痛,不愿意行走、持物,可伴有发热,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为主,ASO增高,可被误诊为风湿热。青霉素抗感染治疗及阿司匹林抗风湿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以恶心、呕吐伴黄色稀便为首发症状的易被误诊为急性肠胃炎,查大便常规无异常;在皮疹出现前表现为反复脐周阵发性疼痛,伴或不伴呕吐,无便血,无关节肌肉疼痛,脐周压痛阳性,无反跳痛,大便常规正常,腹部B超疑似肠系膜淋巴结炎,予抗感染、解痉治疗腹痛无缓解时,易被误诊为肠系膜淋巴结炎;以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发热和水肿为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肾小球肾炎。 【诊断中需注意的问题】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过敏史,幼时有无湿疹,近亲属中有无过敏及变态反应史,详细了解症状的发生发展,病程中有无一过性出现,但入院时已消失的症状,如皮疹、关节疼痛、腹痛等。认真进行体格检查,除主诉的症状对应的体征外,注意检查皮疹情况。诊治过程中注意新出现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ASO 增高还应考虑到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治疗】一般治疗如卧床休息,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对症治疗;糖皮质激素可缓解腹痛和关节痛,但不能预防肾脏损害,免疫抑制剂可用于重症过敏性紫癜;抗凝治疗可选用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药物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还可选用肝素、尿激酶等。 【结论】本病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而对于本病的诊断,尤其是对皮疹为非首发症状的病例的诊断,应尽早做出正确的诊断。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抗凝、解热镇痛等药物进行治疗。 过敏性紫癜(紫癜)的预后: 本病通常呈自限性,大多于1~2月内自行缓解,但少数患者可转为慢性。约半数以上缓解的患者于2年内出现一次或多次复发。95%以上的患者预后良好。预后差及死亡的患者大多为慢性紫癜肾的患者。 紫癜(过敏性紫癜)的康复指导: (一)预防本病“避其毒气”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预防呼吸道感染; 2.饮食有节; 3.调节情志保持心情的轻松愉快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治疗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出血性疾病的一种,通常在临床中分为慢性和急性。患有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患者机体大多凝血功能较差,抵抗力较弱,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会危害到患者的生 命安全。因此,本文通过介绍,让更多家长了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进行治疗和护理。广 大患者朋友们要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和护理知识给予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及时将 病情控制并消灭掉。接下来我们就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何进行治疗和 护理。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中分为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两种类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存在不同临床症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血中血小板数绝对减少引起的病。急性期部分病人发病前曾有感染和服药史,突然起病,出现广泛性的皮肤和黏膜部位不 同程度的出血,以后成为针尖样大小的瘀点或成片的瘀斑,甚至皮下血肿,有些患者有内脏 或颅内出血,肝、脾、淋巴结很少有肿大。血小板显著减少,白细胞可有轻度的增高,严重 者可危害生命。下面为患者朋友们介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症状。 首先,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多为孩子,年龄在9岁-13岁左右。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多发病于春季和冬季。若孩子曾患过水痘、风疹等病毒感染症状,则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几率较高。通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潜伏期大概在一个月左右,相对而言,二三十岁 左右的成年人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人数相对较少。若成年人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 表明该患者存在常年服食药物等。成年人若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就会比孩子严重。急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高烧情况,同时体表温度较高,身体发热,此外 还会出现皮肤出血,伤口不容易愈合,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点。此外,急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临床表现为牙龈出血,口腔内存在血泡,泌尿出血,极少数出现眼内出血。急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严重者会出现四肢麻痹,若不及时进行就医治疗,那么会极大的危害患者的生 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严重者会危害到患者自身的性命。 而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相对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现急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人数相对较少。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患病年龄多为10-40岁左右,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早起症状为患者出现皮肤出血但愈合时间较慢,同时伴有反复出血的症状,如月经较多,皮肤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的淤点以及斑痕。此外,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会出现泌尿道出血。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外伤表现为头部出现血肿。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为自身凝血功能较差,免疫力较低所引起的疾病,目前,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的病因研究尚不完全。因此,若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则应当及时进行就医,以 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机体免疫力较低所引起的疾病,那么在日常中就应当仔细观察护理,提高自身免疫力。下面为患者朋友们介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及治疗方法。 首先,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当注意饮食治疗护理。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在饮食中避 免食用一些富含高糖的食物,例如白糖、红糖等,富含高糖量的食物会增加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患者体内的糖含量,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应当减少对高糖食物的摄取。此外,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切忌饮酒。由于酒精中的酒精不消耗其他营养物,也可能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因此,患者应当避免饮酒过多。在饮食护理及治疗过程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当 食用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制品,例如豆腐等富含高蛋白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胆固醇等元素。此外,谷物中的胆固醇也能够起到降 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糖血脂的作用,因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当多食用此类食物。还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日常饮食护理过程中,应当食用高蛋白质低脂肪食品,即 瘦肉和虾。 其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护理人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指标变化,关注血压、意识和呼吸等变化,如果出现指标超出合理范围要及时进行就医处理。同时,患者应多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述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综述 一、什么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著不同。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 病因不清,急性型多发生于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痊愈之后,提示血小板减少与对原发感染的免疫反应间有关。慢性型患者中约半数可测出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症状 1、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2、慢性型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 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检查 1、血象。 急性型血小板明显减少,多在20×109/L以下。出血严重时可伴贫血,白细胞可增高。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慢性者,血小板多在30-80×109/L,常见巨大畸型的血小板。 2、骨髓象。考试大网站整理 急性型,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多为幼稚型,细胞边缘光滑,无突起、胞浆少、颗粒大。慢性型,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但胞浆中颗粒较少,嗜碱性较强。

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

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 *导读:新近研究表明西咪替丁还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抑 制炎症介质分泌而减轻过敏症状。临床研究证明西咪替丁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的药物。…… 传统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常规用药一般使用抗组胺药如扑尔敏、大剂量维生素C和钙剂、芦丁片、安络血、激素、抗生素等,近几年治疗过敏性紫癜的西医用药方法有进一步发展。 1. 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能竞争性拮抗组胺,阻止组 胺激活小血管H2受体,使其通透性降低,从而减轻皮下组织、 黏膜、内脏器官水肿出血,疼痛。另一方面,能调节淋巴细胞功能,促进IL-2水平的提高。提高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增强T 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和免疫球蛋白的分泌,促进抗原引起的B细胞增殖,增加抗体产生。新近研究表明西咪替丁还能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炎症介质分泌而减轻过敏症状。临床研究证明西咪替丁作用迅速,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的药物。 2.尼莫地平,可抑制血管壁钙离子内流,有效地调节胞内钙水平,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该药能抑制血管活性物质(如组胺、前列腺素、5-羟色胺)及其降解产物引起的血管收缩,若血 管活性物质的减弱,血管损伤便减少,血管渗透性降低,血管炎

症得到减轻。因此可缓解其所引起的皮肤甚至系统症状。对46 例具有过敏性紫癜临床诊断标准的23例患者予安络血、强的松片、比特力片进行常规激素治疗,余23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 地平,结果数据显示,使用尼莫地平后患者的皮疹、尿血以及便血的症状明显好转,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且使用尼莫地平大大缩短了病程,仅仅经过两周治疗,有90%的病人基本康复,尤其对病情较重的病人减少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3.盐酸普鲁卡因加大剂量维生素C,普鲁卡因为麻醉剂,其机 制是阻断身体病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此外还具有兴奋肾上腺素能反应系统和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大剂量维生素C可以减轻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临床将两药合用发现皮肤紫癜迅速吸收消退,并能缓解腹痛及关节肿痛。4. 丙种球蛋白,丙球中的IgG亚类组成接近正常成人生理状态,可使患者血清中IgG及亚类恢复正常,其次丙球可改变抗原抗体比例,使免疫复合物分子变小,易被机体清除而不易沉积,从而减轻III型变态反应造成的损伤,而且丙球可消除过敏原,反馈抑制抗体产生,调节免疫功能。有报道将丙球与激素比较治疗过敏性紫癜,发现丙球组较激素组皮疹消退时间快,住院天数短,差异具有显著性,而且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可以避免激素的副反应,疗效确切,对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适用。

过敏性紫癜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研究进展 摘要:过敏性紫癜为儿童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多发于儿童,但成年人群中也有。其具有并发症多、复发率高的特点。近年来过敏性紫癜已成为变态反应疾病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将重点从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治疗方法;发病机制 1、前言 过敏性紫癜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henoch-schonleinpurpura,HSP),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1]。患者多为儿童青少年,成年人中也有,患病严重者可致死。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春秋季发病率较为频繁。此病大多发生于下肢,以皮肤或黏膜产生紫红色瘀点,常伴有关节疼痛、腹部症状及肾脏损害的不良效应[2]。致病因子可能为蚊虫叮咬、食物过敏、粉尘、药物、环境污染、病毒、寒冷等[3],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其次为过敏原,因而这也是造成反复发作的原因[4]。近年来,环境不断遭到污染、食品安全的不断曝光,致使发病率逐年升高[5]。 2、过敏性紫癜的发病机制 其病因不十分明确,但发病大致有以下几方面。①致病蛋白质及大分子过敏原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主要为球蛋白,二者形成抗原抗体混合物沉积于血管内膜,释放一系列炎性物质,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②小分子物质作为半过敏原与机体的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吸附于血管及周围的肥大细胞,产生过敏反应,释放组胺等物质,这会造成肾脏劳累。③有家族过敏史的人易于患有该病。 3、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型及表现 茅松,刘光陵[5]提到,皮肤表观体现时通常有1-3周的潜伏期,期间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的为皮肤紫癜,压之不褪色。当然也有少数患者在之前感到关节疼痛、腹痛及伴有血尿。 3.1皮疹型 这是在临床上最为普遍的,大多患者的皮肤表现为红紫色的瘀斑、瘀点及伴有关节疼痛,大多对称分布于臀部及下肢,有轻微痒感,涂抹皮质激素类药物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我们先对紫癜性疾病有个大概了解:紫癜性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包括血管性紫癜和血小板性紫癜,血管性是由血管壁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血小板性紫癜则是由血小板疾病所致,是因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导致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的疾病。而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有:1、血小板生成减少,比如再障、白血病等,2、血小板破坏、消耗过多如脾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等;3、血小板分布异常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大多数患者血液中可以检出抗血小板抗体,因此又称为免疫性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长期以来,认为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不明,因而称之为原发性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来发现患者体内存在有识别自身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才发现ITP是一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出血性疾病,所以实际上应该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更为适合),是因免疫介导的血小板过度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是临床所见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一般儿童发病多为急性型,成人ITP多为慢性型。 其特点是:皮肤黏膜出血为主,血小板减少及寿命缩短,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1、感染:细菌或病毒与急性型ITP的发病关系非常密切,但非直接关系,免疫因素可能是参与ITP发病的重要原因,急性ITP患者常有上感病史以及慢性ITP常因感染而导致病情加重提示ITP发病与感染密切相关。 2、免疫因素:多数患者血浆中可检测到血小板膜糖蛋白特异性自身抗体,将ITP患者血浆输给健康受试者可造成后者一过性血小板减少,所以我们考虑自身抗体形成后致敏的血小板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吞噬破坏可能是ITP发病的主要机制。 3、肝、脾的作用:脾脏是产生血小板抗体的主要场所,肝脾的单核-巨嗜细胞系统对血小板有吞噬和清除及血小板滞留作用。 4、其他:如慢性ITP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妊娠期容易复发,表明雌激素可能参与ITP发病。 二、临床表现: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程将ITP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药物治疗

成绩: 评阅老师: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药物治疗综述 【内容摘要】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较常见的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基本病变是广泛的毛细血管和小动脉无菌性炎症,累及皮肤、胃肠、关节和肾脏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过敏性紫癜一经确诊,通过传统治疗方法有糖皮质激素、抗过敏、抗感染等,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外,多数病例即可取得良好疗效[1,2],但是部分迁延型和重型病例经上述治疗不太满意,临床症状仅能减轻,不能完全控制[3]。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药物治疗 随着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发现很多药物治疗过敏性紫癜效果良好,本文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H 2 受体阻滞剂 西咪替丁:赵林玉等[1]报道用西咪替丁治疗腹部典型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效果良好。方法是西咪替丁400mg加入10%葡萄糖500ml静脉点滴,1次/d,疗程1~2周。该法具有见效快、效果显著、复发率低之特点。王积岚[2]用西咪替丁治疗,开始剂量每天20mg/kg,分2次静滴,用药1周后改口服维持,每天15~20mg/kg,分3次,维持1~2周停药。治疗期间不接受其他药物治疗,全部显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可能是:能竞争拮抗组胺,阻滞组胺激活小血管H 2 受体,使其通透性降低,减轻皮下组织粘膜及内脏器官水肿和出血。它还能封闭抑制性淋巴细胞(Ts)的H 2 受体而抑制Ts 细胞,增强机体的免疫反应,切断免疫的中间环节,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减轻免疫性肾脏损害[2]。 2、抗凝剂 2.1 肝素汪永华[3]在常规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用肝素1~1.5mg/kg·d,开始第1天1次/6h,次日起2次/d,连用5~7天,治疗31例,总有效率9 3.5%;而对照组常规激素治疗,治愈率仅为55%,两组差异显著(P<0.05)。本组用肝素未发现出血、过敏及血小板减少等症状。肝素治疗过敏性紫癜可能与该药的抗凝血、溶解血栓、降低血粘滞性、加速血流速度有关,并可通过对抗多种致炎因子和毒素,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作用,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而发挥抗炎抗过敏作用。 2.2 双嘧达莫孙绍英[4]设观察组61例,对照组58例,两组除常规治疗外,观察组用双嘧达莫2.5~5mg/(kg·d),分2~3次服,直到出院。结果1周内病情得到控制者观察组为31例(50.8%),对照组为9例(15.5%),最终痊愈者观察组58例占95.1%,而对照组为48例占82.8%。蒋延华[5]用双嘧达莫加硝苯地平治疗15例过敏性紫癜,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研究证明:双嘧达莫具有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促进环磷腺苷浓度升高,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生成血栓素A 2 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