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的故事

丁根芳是合工大土木工程学院给排水专业硕博连读生。
同时也是由他创设的中国给排水信息技术发展公司的负责人。“我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市场”丁根芳说。这个来自浙江绍兴的年轻人躁着淡淡的南方口音,显得很平和。
激情创业
2001年初,丁根芳来到上海新东方学校补习英语,但他并不像别的学生那样一心一意来到新东方的第3天,他在学校大厅里静静地坐了半个小时,思考着一个问题:究竟是出国,还是留下来创业? 在那之前,还在上大四的丁根芳脑子里已经有了创业项目的雏形,他所学专业是给排水,一个古老的行业,城市中所有用到水的地方都与它有关。丁根芳酷爱计算机,摆弄计算机的过程中,他发现网上给排水专业的信息交流几乎一片空白。
2000年11月,丁根芳在网上偶遇一位广东的工程师,一聊起来,两人竟然有相同的想法。“当时我很兴奋,第一次通电话就把50块钱的卡都打完了,以后我们经常联系,他参与了网站建设,但我们至今还没见过面。”丁根芳笑着说。他向记者简要说明了创业思路:建筑师在设计房屋时,都要考虑给排水管网,需要大量的产品数据作为参考以择优;水行业企业需要将自己的设备器材产品宣传、推广出去。
而现实的情况是建筑师难以获知足够的信息以择优;企业靠散发印刷品的成本高,收效甚微,无法及时更新,而建立一个专业网站无异于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丁根芳深知网络行业机会稍纵即逝,如果等到出国几年后再回来干,早已被别人占了先机。经过一番思索,他放弃了出国,留下来创业。当时正是网络泡沫开始碎裂的时候,而大学生则业的大部分项目都与信息产业有关,一些曾经轰轰烈烈的学生公司悄然“停摆”,丁根芳开始很低调,“我就是想做出这么一个东西,并不图赚钱。”
2001年2月,丁根芳一头扎到建立网站的工作中。系领导很支持他,专门在办公室里给他辟出一个不足两平方米的隔间,丁根芳又找到计算机系学生吴迪一起干。
3月,“给排水在线”网站正式亮相。丁根芳为网站推出的口号是:中国给排水工程师的网上家园。虽然经过充分酝酿,最初的创业也充满艰辛。那时丁根芳天天通宵干活,喝速溶咖啡提神;睡觉做梦都在想一个问题该怎么处理;一丨月上网费用700多块,有些老师很有意见。—直等到网站推出反响较好,丁根芳才感到有信心。
“做这个阅站不可避免地要和企业接触。合肥有个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属于原化三院,有很多专业信息与资讯。我第一次上门联系时,对方的韩站长很

怀疑地
问,你们学生能做出什么东西?能比‘中国水网’还好吗?我去了很多次,说明我们网站的优势,并拿出实际成果,后来我们双方合作地很好。他说‘你们这些小伙子,有出息。’我想他是被我们的精神感动了。”
理性反思
2001年5月,“给排水在线”网站在合工大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中一炮打响,获得第一名。“获奖是一个高潮,网站队伍扩大到1o人,都是在校生,地方也换了,五楼的一间大房子,夏天非常热,但那个暑假大家干得非常有激情。网站改版,内容更充实,向全国高校设计院都发送信息,访问量每天都在增加。”
“我们这个网站用了一年的时间打基础,一步步做得非常踏实,没有急于向营利的方向发展。这一点跟社会上的公司不同,他们比较急功近利,开了公司就想赚钱,也是后来许多网站倒闭的原因之一。”
经过精心改版,丁根芳觉得网站已经能和国内一流专业网站媲美,而且有相当一批专业工程师成为注册用户,必须抓住这一良机进一步发展,他开始在学校里大规模地“招兵买马”,这次吸引来一些学管理、营销的同学。在原来技术部、内容部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个市场部。
这意味着网站已经向市场迈进。深圳市一位在房地产企业工作的工程师也加入了网站,丁根芳认为他比学生更好地把握市场的需求。
10余家企业先后与丁根芳签约,依托网站发布信息,网站开始有了收人。但此时丁根方又感到新的困难与痛苦:“不像过去那样单纯了,我是团队负责人,把人招来,要管理,很琐碎,要决断很多争情,特别是资金。跟以前我在学生会工作完全不同,做出一个错误决定,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觉得自己有些方面还是要磨炼。”
经过最初的激情创业与平稳发展,丁根芳感到网站遇到仓刂业以来最大的“瓶颈”,而有些劣势几乎是先天的:公司并非完全独立,已经有了商业行为,但在财务等方面必须依托合工大运作,很不方便,市场受到局限;扩大业务需要进一步注入资金;作为一家学生公司,很多方面的管理无法规范化,学生在开拓市场方面也不占优势。丁根芳说:“从创新、创业的角度来说,我已经完成了。我可以很骄傲地对别人说,我在20多岁的时候想做这么一个东西,我就做成了。但发明过程和产业化过程是两码事,前两年那么多高校头脑发热,学生成立公司融资,拿到大把的钱不知该怎么花,后来都消失无踪,现在该是对大学生创业冷静下来反思的时候了。”
丁根芳为网站寻找新的资金投

入,目前一家企业已有了初步意向。

根芳非常理性地为自己设计了一条平稳的成功之路。在他看来,浪漫或不羁的生活虽然不乏人生意趣,但对于科研或经济实践来说,理性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大学生创业同样如此。
创业是件孤注一掷的事
丘明,大二学生兼新撰传播策划有限公司。东北网3月12日电 据人民网报道,虽然现在才读大二,但说起我的从业经历可以从我的高中时期算起。在高中,当别人高一高二追星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一家名叫“狐朋狗友”的网站里协助他们做上海高中市场的工作了。直到大一,我还在那里帮忙做些与办公室性质相关的工作。去年年底,我开始独立负责活动策划,自己还有一个小团队可以做具体的活动了。这时候,觉得自己是一点一点做起来,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后来我的一个朋友拉我加入了视觉文学联盟(VLA),当时我们谈妥了一个项目,之后就开始独立出来做,成立了一家媒体公关公司。
虽然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好像也没有怎么耽误自己的学业。说起来我们这家公司的成立还是占有很多优势的。首先我们这帮朋友中有一些是“新概念作文”比赛第一名的获奖者,他们经常在这个圈子里出没,认识很多写作方面的人才,并且我们公司现在和一些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新生代作家合作,试图开发出一批人,从事撰写电影剧本,做文案策划之类的工作。最近也正在制作一部关于大学生创业题材的电影《双城》。力图用我们的故事来反映这一时代的学生创业者的精神面貌。
其次,我们合伙开公司的几个朋友,包括我自己,现在都在别的公司,有的在上视、东方网、《上海一周》、《萌芽》杂志社和《中文自修》杂志社等一些媒体。我们非常熟悉各种媒体的操作流程,即使有不懂的地方也多去几次书店“恶补”。另外,我们中有个朋友的父亲开了家律师事务所,我们公司所有的合同、合约都有明确的相关法律条文的保障。我们几个根据经验制订了明确的制度,进行正规化运作。
在我看来,创业是个孤注一掷的行为,每个人都得吃苦,但这其间的经验非常难能可贵。因为在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中,你所认识的朋友及你的社交圈,还有学到的经验,都能使你快速进入下一个工作角色中。
看到有些同龄人有个好的Idea,就觉得可以开始创业了。其实,这未免有点操之过急。因为没有在市场最前沿摸爬滚打过,这个项目的可行性也许很差,操作起来会出现很多错误。还有法律方面也很关键,如果有的人不太熟悉各种法律条文,贸贸然地举

动都会为自己戴上“经济诈骗犯”的帽子。
西南师大
邹智勇,2001年开创中国第一个大学生快餐品牌“土豆先生”。
——大学生应谨慎处理学业与创业的关系,勿犯短视和急功近利的错误。
华东理工大学何战涛,实达铭泰公司副总裁。
——时间永远是自己的,错过时间的结局就是对不起自己。
能创业的大学生是社会的财富
话题主持:《贵州日报》记者 袁燕 实习生 丘轶璋
特邀嘉宾:文学博士、教授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 封孝伦
话题背景
今年是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第一批本科生毕业之年,毕业生人数将达到212万,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30%,这意味着今年高校毕业生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地风风火火举办的大学生就业双向选择会,每个会场都引来了数以万计的学生。每一个大学生都怀着拥有自己事业、创造一份精彩人生的梦想和冲动,毕业就业是大学生与社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似乎今后事业发展、人生的基调都由此决定。因此认真把握就业与创业的有关知识,意义尽在不言中。针对需求,贵州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的“21世纪高校新课程新教材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就业与创业》,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关注,为此记者近日特采访了该书的主创人员封孝伦博士。
主持人:扩招后的第一个就业高峰来得如此之早,似出乎意外,其实也在意料之中。您能否为我们分析一下就业形势变得如此严峻的原因?
封孝伦: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大学生社会地位仌“干部”向“从业者”变化,大学生角色意识也从待业者向创业者变化;国家对大学的管理机制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计划管理向市场管理变化,这个市场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岗位市场,即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人才的数量、类型、回报率,二是生源市场,就是说大学的招生量不是取决于空缺岗位的数量而是取决于要求上大学的考生数量,这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会远远高于空缺岗位的数量;三是国家对大学生的就业管理从身份管理向契约管理机制变化,大学毕业生的身份确定由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协议确定,人才的流向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所以似乎贵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一下子变成了用人单位挑挑拣拣的对象,这让许多大学毕业生感到一定的压力。
主持人:是不是上大学的价值和意义降低了呢?
封孝伦:相反,上大学的意义提升了。因为在每个人都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的文化背景下,没有上过大学显然连走上竞争舞台的入门券都没有。因此掌握就业竞争的制胜法则至关重要。
主持人:那么大学生怎么在

就业选择中如何甄别哪种职业最能发挥自己的天赋与特长,能求出人生的最大值?
封孝伦:可以
说,选择某项职业就是选择一种人生。择业应通过对主客观因素的分析选择既适合自己的个性特点、能激发兴趣爱好、有助于实现人生理想抱负,又能胜任的职业。
主持人: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不少毕业生出现种种心理问题:有的害怕就业、逃避竞争,有的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一副茫然失措的样子;还有的因为求职预期与实际落差大而长吁短叹。还有些毕业生过分看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总担心用人单位看不上,在求职过程中要么畏畏缩缩、痛失良机,要么弄虚作假、简历失真。有不少人因为投了简历没有回音就开始怀疑自己。
封孝伦:要克服这些心理障碍首先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客观的认识,盲目自信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悲观绝望时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大学毕业生的优势主要在于专业知识较丰富,不足在于缺少实践经验,在竞业中要注意扬长避短,其次,要动态地看待竞业,不论是高才低聘,或是低才高聘,都不会是永远不变的。如果你是真正的人才决不会被永远埋没。最后要有不怕吃苦做小事的勇气和毅力,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主持人:在《就业与创业》一书中,我们注意到“创业”的观念被充分彰显。这是传统就业教育中很少涉及的,这是否显示了创业可能是未来大学生要面对的一个现实?今年的有的毕业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时纷纷喊出了:“既然就丘难,那就创业去吧!”那么,年轻人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封孝伦:创业是一个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的挑战,最能充分显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美国安利事业创始人之一,200万员工的跨国企业领袖理查·狄维士在其著作《自助者天助》中写到,“你有没有梦想?有人朝着梦想走,一下子就成功了……杰伊和我念高中时,就开始梦想创业,我们开着第一部小货车踏上为期三周的运输之旅,我们做生意了,为自己工作,就算遇到爆胎或路面崎岖不平,我们仍然享受旅途上的每一分钟。”这段文字很精彩地记录了一个创业梦。现代社会的迅速变化需要具有创造性、敢于负责、不盲从权威,持有独立见解的具有创业素质的人才。培养创业精神需要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素质,激情、胆识、果断、危机感等也是创业者必须拥有的。青年人创业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知识管理能力、综合能力等。
主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文件说: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

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美国的许多大学生甚至还在读中学时就开始创业。那么,您作为教育官员、专家在编写了《就业与创业》一书后,是
否对我省的创业教育有了更多的思考,在下一步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体现?
封孝伦:是的,撰写该书不仅使我对创业教育有了更深认识,还使我对高等教育有了更深的思考。有人对近年的扩招有不同意见,认为扩招的负效应日益显现,造成了许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但是如果我们教育界能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出大批有创造力、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就是社会的真正财富,他们不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就业压力,相反能消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就业与创业的知识是我们高等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相信今后我省的创业教育将不仅局限于出一本教材,今年高校将开设有关选修课,并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增强与社会的交流,并可开展模拟创业等活动。我们将鼓励各高校建设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等,为大学生创业打造“孵化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