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

浅谈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

一,绪论:

二,城市旅游空间开发一体化的意义——以武汉为例(1+8城市圈)

1.统筹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是建设和谐武汉的重要途径。

2.促进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城市圈)的经济文化等方向的合作。

3.带动周边城市建设和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三.分析武汉城市圈旅游开发现状

1部分地区和景点旅游开发存在盲目性

2部分地区的建设缺乏层次性

3人们对近距离资源旅游的需求增加

4有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四城市空间一体化可行性分析(SWOT分析)

1优势

2劣势

3机会

4威胁

五.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的解决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发展

2加强交通线路的完善

3城市圈旅游线路一体化的丰富

4加强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形成各自旅游品牌

5完善相关法规

6创造条件支持短期旅游

一,绪论

任一城市旅游目的地区都由一些不同的旅游主题的旅游节点城市或城市或城市旅游范围组成,如果一个范围内有一特定的风格和旅游重点,那么,这个范围就成为城市旅游区。城市旅游区包含一个或多个相似的旅游节点城市,城市旅游区的存在使城市的旅游目的地区域有可能满足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多样性旅游需求与旅游期望。

随着城市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城市旅游业的空间扩张,城市旅游业布局由最先的空间集聚转变为空间扩散。城市中心地区扩张日益艰难,旅游发展开始向城市外围地带日益延伸,这样城市旅游区域范围不断扩大,甚至有的城市旅游区域会突破行政边界限制。

同时城市旅游开发对城市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将大大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构成。而旅游活动的开展能带来外来经济注入,有利于增加政府税收,进而增强经济实力。此外,由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比较大、链条比较长,故旅游业的发展可带动和促进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旅游活动的开展可增加就业机会,大量吸纳社会闲散劳动力。

旅游活动本身是一种具有不同文化传统的人群之间相互接触的活动。旅游资源开发乃至旅游活动的开展必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树立独特的文化形象,而且有利于丰富文化内涵,培育文化,树立良好的主体形象。再就是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已逐渐成为科学技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活动,可以使科技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

随着大规模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环境必将产生深刻的变化。具体说来,一是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将得到修缮和保护,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又获得了新生。二是城市环境将得到改善。旅游活动的开展使得环境卫生得以重视和维持;为方便旅游活动的开展,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将不断增加,居民生活环境也将得以改善,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二,城市旅游空间开发的意义以武汉为例(1+8城市圈)

1 统筹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是建设和谐武汉的重要途径

2007年12月24日在孝感召开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工作会议。

在会议上指出“2008年,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按照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抓住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机遇,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整体协作推进,加强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会议明确了2008年武汉城市圈旅游业发展工作的重点,即努力做到“八个围绕”,实现“八个一体化”。一是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努力实现旅游规划一体化,要强化规划意识、“两型”意识和“姓武”意识,编制一部体现统筹协调发展思想的实施规划;二是围绕培育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项目招商一体化,着力推动一批重点招商项目建设;三是围绕增强整体吸引力,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提炼出武汉城市圈的统一形象口号;四是围绕突出重点原则,努力实现开发建设一体化,避免低水平建设,破坏性建设和重复建设;五是围绕举办“两博”,努力实现旅游促销一体化,在市场上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六是围绕实施新的休假制度,努力实现旅游绕路一体化,推出适合不同假期特点特点的八大特色旅游线路;七是围绕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旅游市场一体化,支撑武汉城市圈旅游可持续发展;八是围绕依法行政,努力实现投诉处理一体化,维护武汉城市圈良好的市场秩序。”

可见,统筹城市旅游空间一体化是建设和谐武汉的重要途径,围绕着此的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旅游也成了今年来蓬勃发展的旅游形式。

2促进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城市圈)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对促进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在经济上的合作有着重要作业。2007年,武汉城市圈对外招商活跃,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仅咸宁市就承接外来投资122亿元,在建旅游项目24个,其中上亿元的项达14个。总体上看,武汉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项目建设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武汉城市旅游圈在建的都市旅游和生态旅游重大项目有:大连海昌集团投资16亿元在东西湖建设极地海洋世界,湖北万豪和武汉远方公司投资8亿元在咸宁打造温泉谷,武汉太丰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嘉鱼山湖温泉,中旅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赤壁龙佑温泉二期工程,香港领创公司投资3亿元在鄂州梁子湖建设高尔夫度假区,山东文尔达生物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赤壁古战场景区,山东昊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罗田笔架山风情园,武汉天立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道观河大风景文化度假村,孝感民营业主投资2.8亿元开发天紫湖生态度假区,浙江立强集团投资1.5亿元开发安陆白兆山旅游度假区。另外,黄冈蕲春县引进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将投资35亿元建设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项目;黄石阳新县引进武汉国测电力投资集团将投资30亿元整体开发仙岛湖生态旅游区。在加快都市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建设的同时,武汉、黄冈、孝感等城市还充分发挥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了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如黄冈市多方争取资金1亿多元为红安烈士陵园、李先念故居、七里坪长胜街进行了全新改造,建设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馆、将军馆、李先念图书馆,并在黄麻起义80周年正式对外开放。(郭玉吉局长在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这一个个实例说明城市旅游整体化开发能促进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较快,跨越式发展,在旅游整体化开发的同时,武汉城市圈的旅游资源形成品牌,对外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对内可以优化资源形成规模。随着城市旅游整体化开发发展的加深,武汉及其周边城市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也日益增强。

4.带动周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

武汉城市旅游的整体式开发对带动武汉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就业,提高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就业规模;拓展旅游产业链条,优化旅游就业结构;培育规范旅游市场,挖掘旅游就业潜力;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旅游就业能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改善旅游就业环境;实施就业行动计划,开展旅游就业试点。城市圈的整体式开发,形成规模,形成品牌,也加大了城市圈的整体竞争力。2007年1—11月,武汉城市圈共接待海外旅游者51.23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24亿美元,同比均增长20%以上,分别占全省的41.6%和58.31%。其中武汉市接待海外旅游者47.79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和24.99%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重大旅游项目进展顺利。2007年,武汉城市圈对外招商活跃,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仅咸宁市就承接外来投资122亿元,在建旅游项目24个,其中上亿元的项达14个。总体上看,武汉都市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项目建设都取得了新的突破。目前武汉城市旅游圈在建的都市旅游和生态旅游重大项目有:大连海昌集团投资16亿元在东西湖建设极地海洋世界,湖北万豪和武汉远方公司投资8亿元在咸宁打造温泉谷,武汉太丰集团投资6亿元建设嘉鱼山湖温泉,中旅集团投资5亿元建设赤壁龙佑温泉二期工程,香港

领创公司投资3亿元在鄂州梁子湖建设高尔夫度假区,山东文尔达生物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赤壁古战场景区,山东昊宇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亿元开发罗田笔架山风情园,武汉天立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道观河大风景文化度假村,孝感民营业主投资2.8亿元开发天紫湖生态度假区,浙江立强集团投资1.5亿元开发安陆白兆山旅游度假区。另外,黄冈蕲春县引进信中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将投资35亿元建设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旅游项目;黄石阳新县引进武汉国测电力投资集团将投资30亿元整体开发仙岛湖生态旅游区。在加快都市旅游、生态休闲旅游建设的同时,武汉、黄冈、孝感等城市还充分发挥国家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了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如黄冈市多方争取资金1亿多元为红安烈士陵园、李先念故居、七里坪长胜街进行了全新改造,建设了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馆、将军馆、李先念图书馆,并在黄麻起义80周年正式对外开放。

三分析武汉城市圈旅游开发现状

1部分地区和景点旅游开发存在盲目性

随着城市圈影响力的提高,合作的加大,品牌效应的显现,招商引资的优势明显,一些地区和景点在旅游资源空间开发的策划和实施上存在盲目的重复性。有地区个景点不注重自身特点,为形成规模,造声势,盲目开发,既浪费了旅游资源也误解了城市圈旅游整体式开发的意义。同时也为注重自身的源节约性和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存在低水平建设、破坏性建设和重复建设,不利于城市圈的自然生态环境。湖泊旅游、山地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不够突出重点,一哄而上,存在盲目性。省、城市圈、各城市应该有一个有一个分工,省里重点抓4A级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城市圈统一协调3A级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各城市抓2A级旅游区,各县市抓1A级旅游区,这样可以很好实现规模发展和重点发展的有机统一。

2部分地区的建设缺乏层次性

从总体上看,武汉城市圈突出资源特色,整合优势资源,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精品线路为纽带,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心编排并组织旅行社和新闻媒体推广了科教文化、温泉度假、红色文化、生态休闲、工业旅游、三国文化、宗教文化、体育健身等八大主打旅游产品,形成了武汉城市圈系列旅游品牌。省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确定每家旅行社推广一条旅游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刚才,陈育才会长作了专门介绍。科教游、温泉游和红色游。科教文化旅游产品以武汉大学校园风光、武汉植物园、省博物馆、地质大学博物馆等为重点进行组合。但是部分地区部分重点建设和规模建设互相矛盾。既要突出重点,又要形成规模。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需要有关部门根据具体问题,深思熟虑,运筹帷幄。还有些地区在重点开发和规模开发之间纠缠不清。损失了资源,又牺牲了经济。

3人们对近距离资源旅游的需求

新的休假制度,国务院调整了节假日放假办法,取消了“五一”黄金周,增加了多个三天的长周末,出台了带薪休假的办法。在次同时,人们对健康休闲旅游的需要增强,一系列短期旅游的得到了旅游者上班一族白领门的青睐,“外婆文化“,“农家乐”,“自驾游“红透半边天。这要我们认识到对于近距离旅游项目的开发迫在眉睫。这一现象与大大力开发旅游的观点其实并不违背

4有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相关部门对于整体式的开发正处于初步阶段,再加上跨区域跨地域,执法力度不够。及导致了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又不能协调开发上的争端。探索建立统筹区域产业发展的体

制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探索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建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探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探索建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体制机制,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圈土地资源管理的体制,探索节约和集约用地的新型城市化发展模式;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率先突破。

四城市空间开发一体化的可行性分析(swot分析)

五实现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的解决对策

1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统筹发展

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省旅游局在会上发言,充分体现了省政府对旅游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湖北省人民政府已正式接到国家发改委《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通知明确:国务院同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中央对湖北省委、省政府致力于武汉城市圈建设和发展的充分肯定,是湖北及武汉城市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中央在新的发展起点上赋予湖北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对于加快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李省长强调,充分发挥武汉龙头作用,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批准在武汉城市圈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必将大大有利于进一步明确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职能定位,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动发展;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在更大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在武汉等老工业基地探索走出一条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有利于形成东中西部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定要从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中央批准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意图,全面把握“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深刻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上来,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总的指导思想,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加快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扎实做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各项工作。特别是要从观念更新入手,着眼于体制机制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试验,率先突破,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使武汉城市圈成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先行样板,并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更好更快发展,与长株潭城市群一道努力,共同为全国体制改革、“两型社会”建设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

围绕依法行政,努力实现投诉处理一体化。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旅,加强和改善旅游管理、服务工作,维护城市圈旅游市场秩序。今年,武汉城市圈在旅游投诉互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明年要在此基础上,落实好圈内旅游投诉首接负责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旅游投诉互理机制。今后凡是发生旅游投诉,都由首先接到旅游投诉的旅游局负责全程处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和事后,要将有关情况通报给组团社所在地的旅游局。如有争议,可以进一步协商解决。

2加强交通线路的完善

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点是,按照“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金融同城、市场同体、产业同链、科技同兴、环保同步”的要求,加快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五个一体化”进程。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建成“一环十三射四联线”公路主骨架网,建成全国四大铁路网中心之一和武汉至周边城市的城际列车体系,建成以长江为一级航道、汉江为三级航道的内河航运网,建成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港,同时推进能源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进产业发展与布局一体化,形成十大优势产业链和六条产业聚集带,

建成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三是完善区域市场一体化,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商品市场,进一步推进要素市场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四是统筹城乡建设一体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城镇规模结构,明确城市的职能分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五是促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建立跨流域和跨地市的环境协调机制,构建城市圈一体化的生态系统格局,建成生态城市圈。

3旅游资源的空间开发层次型增强

加强旅游景区整合,初步推广了八大特色旅游产品。总体上看,武汉城市圈突出资源特色,整合优势资源,以重点景区为依托,以精品线路为纽带,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精心编排并组织旅行社和新闻媒体推广了科教文化、温泉度假、红色文化、生态休闲、工业旅游、三国文化、宗教文化、体育健身等八大主打旅游产品,形成了武汉城市圈系列旅游品牌。省旅游协会旅行社分会确定每家旅行社推广一条旅游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刚才,陈育才会长作了专门介绍。我这里重点说一下科教游、温泉游和红色游

温泉度假旅游产品以应城汤池温泉、赤壁龙佑温泉为重点,整合咸宁、英山、罗田温泉资源,在巩固圈内市场的同时,大幅拓展了周边省份市场。汤池和赤壁龙佑两大温泉冬季爆满,夏季兴旺,在创造较大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发挥了较强的综合带动功能。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以大别山国家红色旅游基地为重点,整合武汉、红安、大悟、麻城、罗田等地资源,目前已形成了一日游、二日游和多日游,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联”为重点的双边、多边旅游合作取得成效。城市圈9城市以“四联”(联手结对、联媒宣传、联合促销、联企开发)为重点,同时面向旅游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加强合作,实现互惠双赢,推动了旅游业的共同发展。一是联手结对。武汉市城区与周边城市城区、武汉地区旅行社与周边城市旅行社、旅行社与景区之间广泛开展“一帮一”、“一带一”的“联手结对”活动,积极拓展各个层面的旅游合作。如孝感与黄陂区加强“交通互联”,打通了双峰山与木兰景区;鄂州市与江夏区加强“资源互享”,共同开发建设梁子湖;咸宁市咸安区与汉阳区结成友好城区,互动发展。二是联媒宣传。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推进器、内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培育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项目招商一体化。近年来,我省遴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组织开展整体对外招商活动,每年都有新的进展,有力推动了重点景区的开发和建设,对培育我省旅游核心竞争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也要坐下来一起商议,筛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重点旅游项目,统一编制武汉城市圈项目招商册,为开展对外招商活动创造条件。

4加强旅游小城镇的建设,形成各自旅游品牌

加强小城镇假设,发展特色旅游。

5完善相关法规

法规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协调牵制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绕依法行政,努力实现投诉处理一体化。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大力推行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旅,加强和改善旅游管理、服务工作,维护城市圈旅游市场秩序。今年,武汉城市圈在旅游投诉互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明年要在此基础上,落实好圈内旅游投诉首接负责制,在全省率先建立起旅游投诉互理机制。今后凡是发生旅游投诉,都由首先接到旅游投诉的旅游局负责全程处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和事后,要将有关情况通报给组团社所在地的旅游局。如有争议,可以进一步协商解决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确定了三个方面,一是都市旅游,二是生态旅游,三是红色旅游。9城市要在注重发挥自己特色的基础上加强资源整合,既要发挥规模效应,又要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6创造条件支持短期旅游

对于日益增加的短期旅游需求

适应当前自驾游发展的新趋势,尽快制作交通指示牌和自驾游指南,引导自驾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