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来,不仅不衰,而且还将向前发展,这与汉字构造的优越性分不开。但是对汉字的构造,古今研究得还很不够。自《周礼》、班固《汉书》提及“六书”,东汉许慎对“六书”作了解释,并撰成《说文解字》一书之后,研究汉字的中外学者基本上没有超出其框格,因此始终不能使人们昭昭然。汉字到甲骨文的出现,已经是成熟的时期了。后人(如许慎等)归纳的“六书”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不必受缚。在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面临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是保留它?发展它?还是废弃它?这是非同小可的事。不深入而正确地研究汉字,了解汉字,问题是回答不了的。任意处置,要负历史的责任。本文不受传统研究方法的禁锢,以新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和观点,纵横分析,对汉字作新的认识,重新整理出汉字构形法和构词法的规律,为研究汉字开创一条新路,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汉字是一种“词型文字”,我在《汉文字学的新认识及未来》一文中已经说明。本文进一步分析汉字的结构。我们发现汉字的形体构造与汉字成词的构造是有区别的。前人不察,多以成词的构造误作形体的构造,或两者混淆不清。为深入研究汉字,我们不仅要划清汉字的形体(单是字形)和成词(形、音、义齐全)的界线,而且要了解其构形的方法和构词的方法如何。下面我们对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1]分别进行讨论:

一、汉字的构形法

汉字的构形法,传统上以为是《说文》中所言之“六书”,其实不然。自东汉至清初,讨论“小学”者多形、音、义并言,后来大儒们逐渐将范围缩小为形体,成了“字形学”,才把“六书”看作是造字形的方法。“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法可以产生新字形,“转注”、“假借”不能产生新字形,于是便谓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两书是“用字法”。这种理论,对后来影响很大。“小学”由“语言文字学”正名之后,又逐渐把“文字学”当作“字形学”了。本来“文字学”应包括形体、音韵、训诂三个支学科的,后来变成“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并立了。“前四书是造字之法”、“后两书是用字之法”,目前一般大学教材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都是这么讲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也有个起源:林伊《文字学概要》中说:“少数文字学家为班固‘六书’为‘造字之本’一言所误,竟将转注当作造字之法。”[2]林伊在这里已指出把“转注”当作造字之法的错误是源于“造字之本”一言。这一言中的“字”后人理解为“字形”,所以错了。其实,这个“字”,应该理解为“词”才是。古代的“字”包括形、音、义,不仅仅是“形体”,只是后来才把“字”的概念慢慢缩小为单指形体。这样来看,班固的话我们认为是不错的,是后人理解错了。那么汉字的字形是怎样构成的?仔细分析一下,它是用“母亲分合法”(我给它这个名词)构成的。方块汉字虽然多至六万有余,但最基本的笔画只是“丨”(竖)、“一”(横)、“”(点)、“”(撇)四种。稍扩大一点是|(竖)一(横)(撇)(点)(捺)(提)(折)等。甲骨文、金文最基本的笔画是:点()、直线(| 一)、曲线();小篆最基本的笔画是直线()、曲线()。我称之为“母笔”是因为它们是产生一切汉字字形之母。“母笔”有的单独可以成字,如“一”、“”等,甲、金文更多一些,以上述几种笔形通过下列构形的方法便能造出所有的汉字。下面我们先以方块汉字为例:

母笔独用:如一 |

母笔分列:如川八三小

母笔接触:如上工口正

母笔交叉:如十爻甲串

母笔综合:如江浙师错

就上面情况我们可以知道,汉字构形的方法有五种:(1)母笔单独成字;(2)母笔分列成字;(3)母笔接触成字;(4)母笔交叉成字;(5)母笔综合成字。用这五种方法分析方块汉字是很容易理解的。掌握这五种方法也很容易,彻底地分析汉字,当然应明析根源。汉字字源当远在甲骨文之前,因为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了。但是从文献上看,我国出现最早的字形只是甲骨文,因此我们只能从甲骨文开始作分析。我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的《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中的所有甲骨文作了分析、统计,《甲骨文编》“正编”和“附录”收4672字,每字下还收同龟版、骨片或异龟板、骨片的异文。“正编”有18918字,“附录”有5292字,另外还有二三字合文1671个。全书总起来有26181字。[3]在这些字中,“母笔独用”的有:

等18个;连同龟版、骨片和异龟版、骨片的字共有58字。“母笔分列”的有:274个字。“母笔接触”的有:3748个字。“母笔交叉”的有:395个字。“母笔综合”的有:21706个字。可见甲骨文用上述五种方法分析也是很清楚的。古人造字,并不是有意识地按上述几种方法去造,他们只是有意无意地考虑到如何使笔形简明、组合清晰易看,符合书写习惯等。现在我们是将已成现实的字进一步分析归纳,才知其构形不外乎上述五种方法。这就是我所说的汉字的构形法。如果我们将汉字的构形法与西文的构形法作比较,那么汉字的“母笔”,就相当于西文的“字母”;汉字的“母笔分合法”,就相当于西文的拼写法。

汉字的构形法是不论音、义的,如果构成一个固定的形,又有了固定的音、义,那就属于构词法的范围了。在汉字中分“构形法”和“构词法”两个层次研究,这是新的尝试。但是,我认为这样更加明确了汉字词的实质。为了便于讨论构形法问题,现在先讨论构形法不论音、义的特点。我举些例子作分析。例如“雨”、“马”两字:【雨】:

甲骨文:(1) (2) (3) (4) (5)

金文: (6) (7) (8)

小篆: (9)

隶书: (10) (11)

楷书:

【马】:

甲骨文:(12) (13) (14) (15) (16)

金文: (17) (18) (19) (20) (21)

小篆: (22)

隶书: (23) (24)

楷书: (25) (26)

“雨”、“马”二字字形,甲骨文据《甲骨文编》[4],金文据《金文编》[5],小篆据《说文解字注》[6],隶书据《隶释》[7],楷书据今人字贴[8]。我们先看“雨”字:象形。“雨”的音、义不变,字形先后变异:甲骨文有67个形体,这里只选了五种形体,金文有三个形体,小篆、录书、楷书基本上是各有一、两种形体。总共算下来是75种形体。其构形所需要的

笔画不同,甲骨文中的(1)(5)是六画、(3)(4)是七画、(2)是八画;金文中的(6)(7)(8)都是七画;小篆(9)、隶书(10)、楷书(11)都是八画。其构形方法是:甲骨文中(1)(2)(3)属于“母笔综合”构形[(1)(2)有分列、接触两种笔形,(3)有分列、接触、交叉三种笔形],(4)(5)属于“母笔分列”构形。金文、小篆、隶书、楷书都属于“母笔综合”构形[(6)(7)(8)有分列、接触两种笔形,(9)(10)(11)有分列、接触、交叉三种笔形]。“雨”字比较简单。我们再看复杂一点的“马”字:“马”也是象形。“马”字音、义不变,而字的形体更多。甲骨文有50个形体,金文有44个形体,(这两种字,我各选了5例);小篆是一种形体;隶书和楷书(包括简化字)各是两种字形。合共算下来是99个形体。其构形所需要的笔画不同;(26)三画、(22)七画、(16)(19)八画、(14)九画、(18)(23)(24)(25)十画、(13)十四画、(12)十六画。其构形方法是:(12)(13)(14)(17)(18)属于“母笔接触”构形,其它的都属于“母笔综合”构形。

从上看,甲骨文、金文异形字多,小篆、隶、楷书较统一。异形越多越复杂,构形法只管形体,不管音、义的作用就越明显,理解构形法和构词法的不同更为容易。汉字形体越趋统一,固定、规范,用“母笔分合法”分析其结构越容易。我们现在的楷书汉字有六万多字[9],运用“母笔分合法”分析所有的汉字不会有困难的。

汉字形体的结构,只是汉字结构的第一层次,它只表形,不管音、义如何。这一层次和西文字母相当。西文字母可以连写得很短,也可以连写得很长,字母按规则相互配搭,但连写后的词是什么,这并不是字母的责任。“母笔”分合可以组成笔画很少的字,也可以组成笔画很多的字,但用什么方式组成什么词,这也不是笔画的责任。笔画可以组成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各种字,这样的字已经成“词”了。汉字的“母笔”是从图形线性符号发展成楷书笔画的,任何汉字都是由这种笔画通过一定构形方式构成的。姜亮夫先生在《瀛涯敦煌韵辑》中说:“吾国文字,唐以前盖凡三变:先秦古籀,千百存于甲骨吉金之中,渊源本自一派,而杂变各因方俗,此一变也;秦政统一文字语音,六国异文,于是遂废,此又一变也;汉因秦篆,整齐省略,以趋简易,其后复有隶草,结体必求方整,撇画必求廉隅,任情变易,俗书别体,纷然而兴,古文苟存于经艺,篆籀仅见于玺符,此又一变也。”[10]唐至今的字体变化不大。姜亮夫先生所言之“三变”,既是汉字结构形式的变化,也是书写体势的变化,非常精确。结构形式的变化是从异体向统一变,从敏杂向简易变,这是构形法管的事;书写体势的变化,由甲骨文——金文、石鼓——小篆——隶草(包括楷书),这是书写方法上的变化,是书法管的事。而这两个方面的变化都不是构词的变化。下面我们讨论构词之法。

二、汉字单字词的构词法

汉语双字词、多字词的构词法,文献很多,本文暂不涉及。汉字单字词的构词法前人没有提过,故本文着重讨论。汉字是“词型文字”,单字中除极少数的字外,都是单字词。我们讲构词法是分析汉字的第二个层次。汉字不同于西文的字母,西文字母单个儿使用不是词,汉字不同于西文的字母,西文字母单个儿使用不是词,汉字单个儿使用是词,两者不同。汉字既然单字就可以成词,我们就研究它的词的结构。它是如何构词的?传统的所胃“‘六书’造字法”实际上就是构词之法。当然,构词之法不限于“六书”,后详。

语言学讲“词”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先举一些书的说法看看:《现代汉语词典》说:“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11]

《辞海》说:“语言结构中的基本单位,能独立运用,具有声音、意义和语法功能。”[12]刘伶等《语言学概要》:“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13]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语法书里把这种既有一定意义又能自由运用的单位叫做‘词’。”[14]

胡裕树主编《现代汉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独立运用的单位。[15]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意义单位。”[16]等等,

这些说法字面上略有出入,其含义基本上是一致的。汉字,不管从哪家的定义看,它都可以充当其“词”的作用。它既是社会学中的词,又是语言学中的词,是书面语言中的单字词。然而现代语言学中所说的构词法理论并不包括汉语单字词的构词法理论。例如美国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在他的《语言论》中说:“我们所谓一种语言的词法(morphology),意思就是粘附形式出现于组成成分中的结构。”[17]

这话虽然写于30年代的美国,但到今天还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国研究词法的专家、学者也只着眼于字与字的“粘附形式”,即双字词、多字词以及词尾等的结构形式。

然而,这并不能反映汉字的全部特点。真正能反映汉字全部特点的,应包括单字词的构词法。“词”必须具备形、音、义三个要素。汉语单字词是怎样构成的?下面我们较详细地讨论单字词的构词法。

(一)明义知音构词:

传统的“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都属于这类构造词的方法。

(1)象形明义知音成词——文字是从象形开始的,而象形有很大的好处。例如:(人)字,人们看到这字形便知道是表示“人”的意义,知道这是代表“人”的概念,那么就自然而然地会将言语中“人”这个词的音赋予它。普通话读[ ]音,各方言区的人可以按其言语的“人”字的读音读,济南读[ ],太原读[ ],汉口读[ 文读、白读],温州读[ ],双峰读[ ],南昌读[ ],梅县读[ ],广州读[ ],厦门读[ 文读、白读],潮州读[ ],福州读[ 文读、白读]等。又例如:

(象)字,人们看到这字形便知道是表示“象”的意义,知道这是代表“象”的概念,也就自然而然地会将语言中的“象”这个词的音赋予它。普通话读[ ],太原读[ ],苏州读[ ],温州读[ ],长沙读[ ],双峰读[ ],南昌读[ ],梅县读[ ],广州读[ ],厦门读[ ],潮州读[ ],福州读[ ]等[18],余类推。可见,象形字,形、音、义已齐全,它已构造成了“词”,是一种构词法。

(2)指事明义知音成词——“指事”是任象形的基础上,加上一点表义的笔画,以表示较抽象的概念,赋以音,构造成新词的方法。例如:(上)字,其中的“一”与“·”相比,“一”象大物形,“·”象小物形。人们看见“”字样,即可理解“小物在大物之上”,是表示“上”的意义。知道代表“上(上下的上)”的概念,那么就自然而然地会将语言中的“上(上下的上)”这个词的音赋予它。普通话读[ ],太原读[ ],汉口读[ ],苏州读[ 文读、白读],温州读[ ],长沙读[ 文读、白读],双峰读[ ],南昌读[ ],广州读[ ],厦门读[ 文读、白读],潮州读[ ],福州读[ ]等。余类推。

(3)会意明义知音成词——“会意”,是结合两个或两以上单独可成词的形体,并会合其义形成另一词的构词法。例如:

(明)字,其中的“”(日)和“”(月)是象形词,现在将两个形体合在一起,人们见字后可以理解为“日月交辉之状”,表示光明的意义,便知道这是代表“明”的概念,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会将言语中的“明”这个词的音赋予它。普通话读[ ],汉口读[ ],扬州读[ ],温州读[ ],双峰读[ 文读、白读],南昌读[ 文读、白读],广州读[ ],厦门读[ 文读、白读]等。(肘)字,其中的“”字(肉),象形;“”(寸)指事。《说文·肉部》云:“肘,臂节也。从肉寸。寸,手寸口。”见字人们可以理解为“肘”的意义,知道是代表“肘”的概念,于是就自然而然地会将言语中的“肘”这个词的音赋予它。普通话读[ ],方言中可以各读各的音。上面“明”、“肘”二字是由两个单独可以成词的成分构成的。如“解”字是三个成分,“器”字是五个成分构成。“会义”构词结构的“单独可以成词”的部分,不仅有象形

字、指事字,还可以有其它结构的字。如“討”字,其中的“寸”是指示字,而“言”是“形声”字(“形声”字后详)。总之,“会义”结构,词的形、音、义已全,所有是构词的方法。

有人说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没有音,这是错觉。它们只是不另加音符,它们的整个字实际上也做一个声符,每个字有每个字自己的读音。古人读书,见汉字就能琅琅上口。赵元任曾说:“中国人倒是从从前读书的习惯,往往就是看报看信也必得把字都咬出来才会得到文里的意味。常常见老人家们拿着一封信,嘴里念念有词的:‘父亲大人膝下敬禀者’,心里想着:‘唉,这孩子懂事啊,出了洋还会这样儿写’;他咕噜咕噜,嘴里这么念,要非得读出来才能得出那个意味,才能出个调儿,才得出意义。可见中国文字,因为它也是标语言,也是标音。”[19]就象形、指事、会意字而言,其音从何来?即从“明义”而“知音”来。所以我们说,“明义知音构词法”是科学的。许慎在《说文·序》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扌为,武信是也。”这些原则在此也适用。当时虽然没有“词”的名目,应该作构词方法理解。

(二)加声明义构词:

汉字“明义知音”的构词数量是不多的,因而先哲以加上声符来表义构造新词。这样,汉字构词的能力就大大地加强了,可以构造数以万计的词。丰富了表达汉语言的能力。关于“形声”字,许慎云:“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前人对许慎之说,单从造字的形体方面理解,自是片面,既使论及形、音、义三者,也失之全面。现在我们先就宋代郑樵、张有,元代戴侗、杨桓、刘泰、周伯琦,明代赵古、王应电、朱谋玮、张位、吴元满、赵宦光,清代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桂馥、王筠、朱骏声、钱大昕、钱大昭、江声、郑知同、廖平,及近人章太炎、黄侃、唐兰、王力、陆宗达等对“形声”字的态度讨论。他们的态度大体上可分三种情况:第一种,对许慎之说不加解释,仅引例证;第二种,把声旁只看成字音的符号,没有意义,认为形旁才是表意的;第三种,把声旁看作是表意的,形旁只起区别字形类属的作用。如果我们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从汉字的总体上看,形旁有表意作用,如“木”旁的字,多与“木”义相关;“火”旁的字,多与“火”义相关。这种观点汉许慎算是最早的,他的《说文解字》一书是代表作,清段玉裁作《说文解字注》,进一步发挥,这是一个重大的功绩。而声旁呢?也有表意的作用,并非纯粹的读音。在这一点上,朱骏声功劳最大。他在《说文通训定声》一书中已把为数众多的字的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兹举一例。他说:“从侖得声音,皆有条理分析之义。侖,《说文》‘思也。从册。会意。册,犹典也,思于册,即思想之有条理分析者’。論,《说文》‘议也。从言侖声。’《论语·序》集解:‘理也;次也。’‘次也’,此言语之有条理分析者。‘棆,《说文》‘母也。从木侖声。’依桂氏当作毋。《尔雅·释木》:‘棆,无疵’。‘无疵’,则木之条理顺而能分析,此木之有条理分析者。”此外他并举倫、、掄、綸、輪等,说明都有“条理分析”之义。朱氏在《说文通训定声》中定声部为1137部,并列出各部所辖文字,表明音同或近义通的关连作用。由上可见,“形旁”和“声旁”都有表意作用。那么在一个汉字中,这两者表意有何分工?我们仔细地考察,就会发现,上古的字,《说文》部首540部绝大部分可以作为字的大类属义,《说文通训定声》之1137个声部,绝大部分可以作为小类属义。大类属义和小类属义两者结合成某字,才进而产生某字的字义,即词义。例如:“論”字。形旁是“言”字,即表明这字与“言”的本义“言语”有关,这是大类属义;声旁是“侖”字,表明这字与“侖”的本义“有条理分析”有关,而声旁之表义范围缩小了。由这字的形旁和声旁读者便可以推知这字的词义范围是讲“言语有条理“的。但这还不能算是该词的词义。待这两个偏旁结合成“論”字,又读[lùn]音时,才产生并固定了“论”的词义。只知道汉字有固定的读音和词义,不知道其形声大类属义和小类属义是不够的;反之,只知道汉字的形声有大类属义和小类属义,而不知道类属义不等于词义,也不够。只有知道形旁、声旁进

一步结合成固定的字样,赋予固定的读音,产生固定的词义,这才构造成一个新词,这才是真正的新词的词义。梁启超说:“形声之字,不惟其形有义,即其声亦有义。”[20]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评论北宋王子韶的治字学:“王圣美(王子韶的字)治字学,演义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为义也。”王子韶、梁启超等认识到形和声都有义,这是一大进步。但是只知道类属义,不知道真正的义,也是不够的。

不过我们还要说,不是所有的形声字都看得出类属义的。有的只能看出“形”的类属义,有的只能看出“声”的类属义,有的根本就看不出有什么类属义。因此我们还得进一步讨论。例如:“江”,《说文·水部》云:“从水工声”。“工”从其形体上看无论是本义还是引申义,都与“江”无关系。“珊”《说文·玉部》云:“从玉删省声”。查“删”义与“珊”义也并无关系。至于“通假字”绝大多数被借的字的形和声的意义与其所代替的字的词义无关。这类字究竟有多少个?目前还没有一本书能列出来。这类字上古有之,总数还不多。隋唐以后,汉字字数急骤增加,并有大量的俗体字和简体字出现,因此“声旁”纯属借用的现象越来越多了。形成上述第二种看法,“把声旁只看成字音的符号(无义),认为形旁才是表意的”,这也是客观原因之一。但我们从总体上看,声旁义与其构成的词义有联系的多;从源流上看,近字源的字,声旁义与其构成的词义有联系的多,流传到后来声旁义与其所构成的词义不联系的才增多了。这是汉字的现实情况。为此我们对“加声明义”的字(即形声字)可以抱这样的态度:(1)声旁表意的,主要看作“小类属义”(“形旁”作大类属义);(2)声旁不表意的,一律看作“借音声旁”,构成其字的类属义只看形旁,不计声旁;(3)声旁、形旁都不表意的,作“整字借用”,归入第(三)“借用形音构词”类。如是,便能各得其所了。

“形旁”和“声旁”的位置,有少数可以左右或上下移置。如:“鹅”、“”、“”;“秋”、“”;“和”、“咊”等。但一般不能随便移置。这就是因为结合成固定的字形表示了固定的词义。例如:“现”,不能作“”;“放”不能作“”;“祖”不能作“目示”;“椎”不能写作“集”等。“椎”和“集”是两个不同的词。从字源上分析,其构词方法不同,“椎”是“形声”字,“集”是“会意”字。古代有一种理论,或曰“左文说”,或曰“右文说。”“左文”指的是形旁多在左;“右文”指的是声旁多在右。总起来说,汉字的“形声”结构确是这样的。但仔细分析,“形多在左”、“声多在右”的“多”是有限的。汉字中形在右、在上、在下的不少,声在左、在上、在下的也不少。我对《康熙字典》中的字做了个统计。按214个部首位置分析,部首居左的有82部,居上的51部,居右的40部,居下的30部,居外围的8部,居中的1部,居上下的1部,居左右的1部。这里讲“居左”、“居右”等,是说其部首以居某位置占绝大多数。不是说一个不例外。例如:“木”部的字,其“木”的位置左、右、上、下都有,但居左的占绝大多数,故把它放在“居左”一类中。我们知道部首的位置,便可以推知声旁的位置。故“左文说”、“右文说”容易产生歧义,不宜使用,仍不如用“形旁”、“声旁”之名为好。

由上文我们得知汉字的“形旁”和“声旁”都有类属义,我们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汉字的“形旁”和“声旁”有这样的特点:它们的绝大部分是汉字中最基本的词。例如:章太炎就从《说文》540部中取510个部首作“初文”,写成《文始》一书;朱骏声据声旁编成《说文通训定声》。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一部分是组词能力最强的“根词”。这些根词中,有许多不仅充当构成单字词的根词,而且也充当构成双字词、多字词的根词。我作了一个统计,发现有180多个根词。它们可以单独成词使用,可做形旁,可以做声旁,可以与别的词相连而成双字词、多字词。这些词根,作用非常大。仅就这180余个词根或作形旁,或作声旁,互相搭配,其造新的单字词的能力即可达数万。我国古代的书面语为什么基本上是单字词呢?汉字的构词法能适应单字词的不断发展,这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单字词数量

大,造双字词的能力也就强。现代汉语中绝大多数是双字词,汉字的构词法也起了极重要的作用。[21]单就上面所说的180余根词,它们与别的词相互前后搭配,其构新词的能力即可达百万以上。[22]

(三)借用形音构词法:

(1)借现成的形音。这种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在书面语言中本无其词,借一个现成的形音换入新义代之。有的词在我们口语中已出现,但在文字里还没有相应的书面的词表示,就将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现成单字词的形体和声音借来,与口语的那个词的意义相结合,构造成另一个书面的新词。“六书”中的“假借”就是这种方法。《说文·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令”,《说文·卩部》曰:“发号也。”本是“发号”的“令”,后来借用为“县令”的“令”;“长”,《说文·长部》曰:“久远也。”本是“久远”的“长”(cháng),后来借用为“县长”的长(zhǎng)。这就是说“令”原来只是一个词,后来构造成两个词了;“长”也然。过去许多人解释“假借”,只从造字的形体方面着眼,因此就讲不通,无技可施,便说它是“用字之法”,那是不对的。这种借形音造词不限于上古,后世出现也很多,“简化汉字”中也有采用。下面举几个实例来证明:

1、安,《说文·宀部》云:“安,静也。从女在宀中。”这个词的初义是“安静”的意思。后来其音,形被借,造成新词:①姓。②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或“怎么”。③安倍的简称。

2、盎,《说文·皿部》云:“盎,盆也。从皿央声。”这词的初义是“盆”一类的器皿。后来其音,形被借,造成表示“洋溢”义的一词,如用于“盎然”、“盎盎”等。

3、把,《说文·手部》云:“把,握也。从手巴声。”这词的初义是“握”。后来其音、形被借,造成新词:①指拜把子的关系,如“把兄弟”。②介词。③加在“百”、“千”、“万”和“里”、“丈”、“顷”、“斤”、“个”等量词后头,表示数量近于这个单位数(前头不能再加数词)。如,“个把月”;“百把块钱”等。

4、方,《说文·方部》云:“方,并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这词初义是指两只并在一起的船。后来其音、形被借,造成新词:①四个角都是90°的四边形等。②方向:方面。

③方法。④姓。⑤副词:表示“正在”或“方才”等。

5、简,《说文·竹部》云:“简,牒也。从竹间声。”这词的初义是“牒”,即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后来音、形被借,造成新词:①简单。②选择(人才):如“简拔”等。③姓。

第二类:书面语中本有其词,另借一个现成的形、音、换入新词义代之。这种方法是借同音,音近的词来代替原来的词。同音代替:例如,借“公”代“功”;借“骏”代“竣”。近音代替:其中有两上单字词仅声母相同而代替的,例如,借“祝”代“织”,借“果”代“敢”;其中有两个单字词仅韵母相同而代替的,如,借“崇”代“终”,借“革”代“勒”。

上述这种代替作用,实际上是将新的词义换入,取代了原词义,构成了新的词了。一般大型词典中,对“公”的解释,必需有“功”词义。但是由于“功”原来有这单字词,“公”不过是在一定的行文条件下代替“功”的词义而已。犹如“代总统”,虽能在一定条件下代替“总统”的一切职权,但并不等于是“总统”。因此在词典中一般也作特别处理。如何处理呢?训诂学上有“通假”的说法。所谓“通假”,实际上就是我们这里说的“借形音构词”的现象。“通假”包括“本无其词”和“本有其词”两种借用。古书中常常不用本词,而用“通假词”(通常叫“通假字),现在的简化字也常常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借“谷”代“”,借“吁”代“籲”等。所以必须引起重视。训诂学上的“通假”一词,习惯上也叫“假借”,这与许慎《说文·叙》中所说的“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意义不相吻合,是把“假借”的词义范围扩大了。因此,“假借”一词,其广义,概念同“通假”;其狭义,概念方指“本无其词”的借字现象。由于训诂学中有“通假”的说法,所以现在编写字词书等把借原字形、音,换入的新义叫“通假义”,释文便作“通×”处理,如:“公”作“通‘功’”,“祝”

作“通‘织’”,“崇”作“通‘终’”。

(2)造一个新字形借用。例如:卫(衛)、兰(蘭)、旧(舊)、头(頭)、发(發)、买(買)等,这些字已不是简省笔画了,它们与原字字形已面目全非,这就是造新字形借用。

(四)增加音义构词法:

由上述“明义知音”和“加声明义”两种方法造成的词,其词义是初义、原始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越来越丰富精密,使用面也越来越广,于是先民又创造出不改变字的形体以逐步扩大词义范围的方法构词,适应新的语言环境的需要。这样可以使汉字形体增加的数量得到控制,减少学习记忆的困难,而使同形词使用的范围倍增。一个单字词一个义项,一万个单字词一万个义项;一个单字词平均有十个义项,那么一万个单字词就有十万个义项。这就是说,一万个单字词可以当十万个用了。上古的单字词义项,多的已发展到二十个以上。例如:“比”字,只读bi音(《广韵》卑履切,上声,旨韵)的义项就有二十五项之。[23]单字词义项的增多,同义词、近义词就大量增加了。为了使初学者容易掌握和运用,古人便将同义词、近义词集中在一起,编成书。《尔雅》便是我们发现中的最早的读物。后已成为字书。例如《尔雅·释诂》的“台、朕、赉、畀、卜、阳,予也。”“予”是注释它前面六个字的词义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尔雅·释诂》的注释,并不是说被注词和注词词义相等,它们之间只是在一定条件下同义或近义。戴震说:“台、朕、阳,当训予我之予,赉、畀、卜,训赐予,不得错见一句中”。这就是说“台、朕‘阳”是同义,“赉、畀、卜”是同义,而两者属近义。“予”字在这里有“予我之予”和“赐予”之“予”两个义项。其实除戴说外,在其它情况下这些词还有其它义项,这七个词只不过是因“予”这个义项相同或相近而集拢到一起来。下面我们略举七个词的其它义项一二例,以见一斑:

“台”,还有“何”义。《书·高宗彤曰》:“乃曰其如台?”等。

“朕”,还有“身”义,《尔雅·释诂》的另一条就有这样的注:“朕、余、躬、身也。”说明“朕”另有一义项与“余、躬、身”同义。

“阳”,还有“太阳”义,《诗·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鲜明”义,《诗··七月》:“我朱孔阳。”等。

“赉”、“畀”戴震说只能“训赐予,不得错见一句中”,其实不确。《尔雅·释诂上》曰:“赉、贡、锡、畀、予、贶,赐也。”《释诂下》曰:“台、朕、畀、卜、阳,予也。”此说明“赉、畀、卜”三词在《尔雅》中已经有两个义项,这两个义项在文献中还能找到根据:其一,赐也,《说文·贝部》:“赉,赐也。从贝来声。”《书·汤誓》:“予其大赉汝。”郑玄注:“赉,赐也。”《论语·尧曰》:“周有大赉。”皇疏:“赉,赐也。”《书·洪范》:“不畀洪范九畴。”《左传·隐公三年》:“周人将畀虢公政。”其二,给予,即“予我之予”:《诗·小雅·楚茨》:“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诗·庸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又后世的《聊斋志异·促织》:“抚军亦厚赉成。”

“卜”,还有“占卜”义,《左传·桓公十一年》:“卜以决疑,不疑何卜?”等。

此外,“予”字除上面所说的两个义项外,还有“赞许”义,《荀子·大略》:“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等。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再举一个例子。例如:《尔雅·释诂》中另一条:“、颓、玄、黄、劬、劳、咎、、、

、鳏、戮、、、、痒、、疵、闵、逐、疚、、、痱、、、、癠,病也。”“病”字前面的三十个字都有“病”的义项,属病类,用“病”注释是可以的。但“病”是统称义,那三十个字还有它们的专指义,它们与“病”的词义并不完全相等。“痱”算是一种“病”,但“病”不只是“”;“疷”算是一种“病”,但“病”不只是“疷”。行文一般不能互训、互替代。所以我们说它们都属于同义词、近义词。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古代汉语里同义词、近义词的运用是很频繁的,有利于产生多义词,对丰富和严密古代汉语起

了重要的作用。这是一种不改变原词形体而以扩大单字词词义范围的构词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汉字构词法的特点。西文中同义词、近义词也有,也出现多义词,但西文单字词的多义、同义、近义现象远不如汉语丰富。因此这种方法我们应该重视。

下面我对不变形体、增加音、义能构成新词的方法再作详细的分析。这种构词法主要有三种方式:

(1)词义引申。这种方式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在词的初义上逐步引申。这是主要的形式。例如:“子”这个词,其初义是“兼指儿女”。就在这个初义基础上引申。先引申为“传指儿子”,再引申为“子孙、后代”,进而引申为“称国君的继承人、嗣君”。再至“尽到做子女的义务和责任”等等。

第二种情况:在“借形音造词”所造成的新词后再加引申。例如:“巴”字,篆文作“”。《说文·巴部》云:“巴,虫也。或曰食象它。象形。”这释为“虫”是初义。后来其形音被借。造成有“附着”、“周朝国名”、“大气的压强单位”、“姓”等几个词义的新义。其中有三个新词各有引申。现各举例于下:

1、巴:“附”义。“附”义逐渐引申:①粘住:如,“粥巴了锅了。”②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如,“锅巴”。③盼望:如,“巴不得。”“朝巴夜望”。④紧贴:如,“爬山虎巴在墙上。”⑤挨着:如,“前不巴村,后不着店。”⑥张开:如,“巴着眼瞧。”“天气干燥,桌子都巴缝啦。”

2、巴:“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从此义引申为指四川东部。

3、巴: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释文,第⑴个义项是“大气压的压强单位”名称,由此名称发展为第⑵个义项“压强单位”。

(2)比喻成词。这种方法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整个单字词的词义中有比喻义义项。例如:“毛”的一个义项是“比喻多而细碎”。宋代苏轼《答宋寺丞书》:“自到都以来,夏旱秋潦,继之以横流之灾,扎瘥之余,百役毛起,公私骚然未已也。”“爪”的一个义项是“喻护卫者。”《墨之·七患》:“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玉”:的一个义项是“诗词中常用以比喻色泽晶莹如玉之物”。唐代李成用《小雪》诗:“崆峒山北面,早想成玉丘。”(“玉”喻“雪”):《礼记·聘义》:“君子比德于玉。”后因以“玉”比喻美德、贤才。晋代葛洪《抱朴子·吴失》:“然高概远量,被褐怀玉,守净洁志,无欲于物。”

第二种是构成单字词的一部分根词是用其比喻义(不是用其本义)作那个单字词的类属义的。由此构成的新词,也可以看出其比喻的痕迹。例如:《说文·齿部》:“,老人齿如臼也。一曰:马八岁齿臼也。从齿臼。臼亦声。”王筠《传校录》曰:“臼非正义,如之而已,不得迳言从也。”可见“”中的“臼”只是象“臼”不是真正的“臼”。《说文·闺部》:“闺,特立之户,上圜下方有似圭。从门,圭声。”“闺”中的“圭”,也是比喻的。[24]

(3)同形多音:

1、音变义不变——例如:

够[gòu]——《广韵》:古侯切,平声,侯韵;《集韵》:居侯切,去声,侯韵。词义:多也。

寅[yín]——《广韵》:翼真切,平声,真韵;又以脂切,平声,脂韵。词义:辰名。

[bá]——《广韵》:蒲拔切,入声,末韵;又方伐切,入声,月韵。词义:疾风。

这种情况,音虽然不同,但仍属一个词。

2、音变义亦变——例如:

父[fù]:《广韵》:扶雨切,上声,麌韵。“父亲”等义。父[fǔ]:《广韵》方矩切,上声,麌韵。“男子的美称”等义。(《广韵》扶雨切系阳上调,北京音,阳上归去,故普通话今读“fù”;《广韵》方矩切系阴上调,北京音读上声,故普通话今读“fǔ”)。

降(xiáng):《广韵》下江切,平声,江韵,“降伏”义。

降(jiàng):《广韵》古巷切,去声,绛韵,“落下”义。

行(xíng):《广韵》户庚切,平声,庚韵,“行走”等义。

行(háng):《广韵》胡郎切,平声,唐韵,“军队的行列”等义。

行(hàng):《广韵》下浪切,去声,宏韵,“刚强貌”。

行(hěng):口语中称僧道修行的功夫。参见“道行”。

这种情况,字形虽同,音义都不同,这已经属于不同的词了。

行文至此,有两点说明:

其一,“明义知音构词法”中的“会意”和“加声明义”中的“形声”造词方法,有时是综合运用的,有交叉现象。这值得注意。“会意”可以是两个部件,也可以是三、四、五、六个部件,不等。其所含部件也不仅仅是象形、指事的,也有以“会意”作部件的。例如:“”由“(同)”、“臼”、“”、“林”、“大”、“火”六个部件会成词义。《说文·部》云:“齐谓炊。象特,为口,推林内火。”而这六个部件中的“臼”、“大”各已经是两只象形的手“”会意。“林”已是两个象形的“木”会意。“形声”词,总的来说,一部分是形,一部分是声。但这“形”部分,“声”部分都是广义的,它们除了有单纯的一个表“形”部件或单纯的一个表“声”部件构词外,其表“形”部分或表“声”部分各可以由两三个小部件合成。这些小部件中可以有象形、指事、会意,乃至形声结构(这些结构单独使用,也可以成词)。比如“論”,“形旁”是“言”,“声旁”是“侖”,很清楚。但作“形旁”的“言”并不是象形词,其本身就是一个“形声”词,由两个小部件合成:《说文·言部》云:“从口辛声”。又比如“形声”词“艫”的“声旁”是“盧”。《说文·舟部》云:“从舟盧声”。但“盧”原本就是一个形声词,由两个小部件合成。《说文·皿部》云:“盧”,饭器也。从皿声。形声词的“声旁”还有原来是会意的。例如:“伴”的声旁是“半”。《说文·人部》云:“从人半声”。但“半”原本是会意词,前面已述及。《说文·半部》云:“物中分也,从八牛。”

从上面看,上述构词法是有交叉现象的,而且有的是一层套一层的,这要注意到。一般分析单字词类属,即属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哪一类,主要是看最外层的结构。

其二,关于“六书”中“转注”的说法及其归属。《说文·叙》虽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但《说文》一书的注释中未明确标明哪些现象是“转注”。这样,后人理解就容易分歧。前人的讨论又多局限于是否造出新字形体,造不出新字形体又如何理解?因此不得其要领。我认为汉字是“词型文字”。上古说的“字”,实是指词,“六书”造字,应是“六书”造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五书,我已从造词的角度作了分析。“转注”,实际上也是构成单字词之法。因这问题不能一下子说得明白,故计划另撰文说明,本书从略。

总而言之,汉字形体结构与成词的结构是不同的。因此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在研究汉文字时,必须分清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只有深入正确地对汉字进行解剖,才能更多地发现汉字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使用汉字。

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知识链接】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①古埃及圣书字;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③中美洲的玛雅文;④印度的梵文;④汉字。 2、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 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左传》使用单字3906个;《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综合评价】 一、通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 (1)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鑿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離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卦,山字的古文;兌卦,泽字的古文。 (3)刻契说(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郑玄注《系辞》说:“书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 2 《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篇》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 “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 (4)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传说他是黃帝的史官,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1)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完成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格。 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春秋、战国 籀文(即大篆)青铜器、石 秦小篆石汉

第二讲构词法和构形法

第二讲构词法和构形法

第二讲现代汉语的构词法和构形法一.词的构成单位——语素 1.语素的含义 语素,也叫词素,如前所述,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有的学者将语素和词素分别解说,认为应该严格区分语素同词素。如刘叔新先生就指出:“词素应就词的构造成素、即一个词能够划分出的小于词的构成单位而言。它是词或词干的直接组成成分。语素的含义则广阔得多;指的是语言中一切最小的(本身不能再分成两个的)音义结合单位,包括最简单的、不能划分出不同构造成分来的词……、词内可以划分出的最小音义结合单位……,以及句子结构中有一定语气和音调形式的句调和有一定关系意义的特定词序……。因此,语素包括了词素,但是很多语素却并非词素。”“一个词,要是本身不能划分出不同的构造成分来,是个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那么它当然是个语素,却不能说是个词素——那样说在逻辑上或公理上显然通不过去。词素是比词小的、构造词或词干的直接成分,一个词不能够同时说它是词素。所谓‘单词素词’的说法,当然也很不合逻辑。”1刘先生这里所说的“语素”和“词素”的内涵同目前学界通用的“语(词)素”的内涵有所不同:被刘先生重新定义了的“语素”不仅函概所有的音义结合体,还包括句调和词序;而同样被重新定义了的“词素”仅指“一个词能够划分出的小于词的构

成单位”2。这样界定“语素”、“词素”作为一种探索未尝不可,但却不能就依此指责学界“语素”、“词素”不分,同样也不能依此断言“单词(语)素词”的说法是“很不合逻辑”的,因为所用术语的内涵有所不同。我们倒觉得,把“走”、“读”、“回”、“家”叫做“单语(词)素词”没有什么不好;而若按刘先生的意见管它们叫做“语素”,管“走读”、“回家”中的“走”、“读”、“回”、“家”叫做“词素”,反而会纠缠不清,徒增麻烦。何况在语言学中,处于构成关系中的上下级语言单位发生重合的现象又哪里仅体现在词的层面,都知道句子是由词构成的,句子和词为上下级语言单位,可不是照样有大量的“独词句”3存在吗?我们是否也应赋予这些能独立构成句子的词以一个“词”以外的名称呢? 2.语素的确认 由于汉语中,语素、音节以及记录语素、音节的汉字往往一致,但也有不一致的时候,所以,碰到一个汉字或一个音节的时候,是语素还是语素的构成部分,是需要作一下鉴别的,这便是语素的确认问题。 关于语素的确认,以往一般采用的是所谓的“替换法”。关于“替换法”,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上册)有一段颇 2这种观点可能源之于吕叔湘先生。吕先生曾指出:“语素可以定义为‘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可以拿‘词素’做最小的单位,只包括不能单独成为词的语素。”见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第15页,商务印书馆,1979。 3这里所说的“独词句”同语法学中所说的“独词句”有所不同:语法学中所说的“独词句”指的是非主谓句中“无主句”以外的各种句子,有的由偏正词组等构成,有的由一个词构成;而这里所说的“独词句”

大学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点整理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诞辰一百三十二周年。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一百三十一周年诞辰。)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校长田长霖于1997年底提出辞呈,他解释说:“我已经当了7年校长,做了许多工作,不需要再恋战,所以名望最高的时候退了下来。”(“恋战”改为“恋栈”。) 凡预先支付180元征订本刊的用户,将获得礼品一份。(“征订”改为“订阅”) 他们既不了解情况,又不向我们打听情况,故意扩大事实。(“扩大事实”改成“扩大事态”) 这本书在新闻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仅仅占了三页的位置。(地位,人或物在社会所处的位置;人或物所占的地方。文章篇幅的长短用“地位”,“位置”改为“地位”) 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较量中日益势微。(“势微”改为“式微”。) 与集团其他子公司相比,本公司显然势微力单,急需扩展人力。 此项建筑工程进展顺利,截止九月中旬,已经完成年施工计划的85%。(“截止”改为“截至”)上交投标书的最后截止日期为本月三十一日。 他想商家做生意,是售其货,赚其钱,讲究公平交易。(删除“其”) 休息了好几天,我才去除了长时间坐飞机所引起的疲倦。(“去除”改为“消除”或“缓解”) 那些静心创作出来的画品,都锁在那个潮湿的储藏室中。(“画品”改为“画作”) 我的牙齿疼得死去活来。(错) 我牙痛,疼得死去活来。 风雨如磐九十秋——美国史研究专家黄绍湘的故事(“风雨如磐”是比喻社会动荡,改为“风风雨雨”) 22条“潜规则”请君入瓮(“请君入瓮”非诈骗的意思,可改为“让人受骗”) 哈尔滨弑医血案的启示 沪闵路发生弑妻惨案丈夫自杀未遂(“弑”改为“杀”) 上海专家首开世界先河耳朵切一块修出靓鼻子(去掉“首”,或改为“开创世界先河”。) 悬赏平头男金额超540万(“悬赏平头男”改为“悬赏捉拿平头男”) 医生坐堂就诊时被精神病人枪杀医院被判赔偿50万(删除“就诊”)

汉字六种构字法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é)诎(qu),日月是也。”根据实物 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 础上进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二、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如:上,下,中,亦(腋)、厷(肱)、本、 末、朱,寸、刃,甘,。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个, 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语言学概论习题

导言 一、单项选择题 1. 普通语言学从理论上研究() A 个别民族语言的特殊规律 B 人类各种语言一般的共同规律 C 几种民族语言的一般与个别的规律 D 汉语普通话的发展规律 2. 语言学可以分为两大类别,即() A 理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B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 C 英语语言学、俄语语言学 D 个别语言学、一般语言学 3. 语言学概论属于() A 个别语言学的范围 B 一般语言学的范围 C 应用语言学的范围 D 汉语言学的范围 4. 结构主义语言学独特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比较法 B 归纳法 C 分布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D 句子成分分析法 二、填空题 1. 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2. 文字、训诂、音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学。 3. 研究语言的结构,主要是研究语音、语法、语汇三个部分。 4.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语言学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5. 布龙菲尔德的代表著作《语言论》,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性著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6. 索绪尔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其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在语言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7.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可以分为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三派。 三、判断题 1. 历史比较语言学不仅标志着语言学科的独立而且为普通语言学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我国的语文学通称“小学”。() 3. 普通语言学是以汉语普通话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4. 每个人至少掌握一种语言,所以都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 四、名词解释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_王宁

规范与标准 汉字构形理据与现代汉字部件拆分 ◆王 宁 引 言 汉字是由不同数量、不同功能的部件依不同的结构方式组合而成的。部件的数量、功能和组合方式(位置、置向、交接法),是每个汉字区别于其他汉字最重要的属性,汉字的信息量主要是由部件来体现的。就汉字的教学来说,不通过部件,就无法对汉字进行讲解;就计算机形码的编制来说,不通过部件,就无法确立码元。因此,把部件从现代汉字中拆分出来,便成为汉字字形处理的基础工作。 由于部件拆分对信息处理和汉字教学不可缺少,所以这一工作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在不同地区、不同系统中自发进行,部件拆分的结果纷纭交错、五花八门。例如一个简单的6笔“羊”字,竟有5种拆分方法:A.、十、一;B. 、;C.、;D.、一;E.羊。这5种拆分法贯穿到由“羊”组合的字里,要影响将近70个字。而且,有些系统在处理一些笔画变异形成的变体时,又出现了与“羊”不一样的拆分。例如,把“羊”整体保留下来不拆的,却把“羞”“翔”“羚”中的“”,拆成“、;把“羊”拆成“、十、一”的,却把“美”“善”“羔”上面的“”拆成“、王”。一个6笔画的常用独体字尚且如此,笔画更多一些、构形更复杂的字,就更不用说了。 部件拆分呈现如此纷纭的情况,给教学汉字和处理汉字的授、受双方都带来了严重的不便;哪一种拆分是合理的,衡量起来也无据可依。这使大家认识到,在信息时代,部件的规范是汉字规范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如果不进行部件的规范,语言文字的规范必然要因而受到冲击。计算机编码中部件使用的混乱状况,必将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度受到影响,进而妨碍国际交流,干扰基础教学。可以说,现代汉字部件的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要想进行现代汉字的部件规范,必须树立汉字构形规律性的思想。 在汉字构形是否存在规律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古汉字是表意文字系统,每个汉字的构形都是以来自词义的字意为依据的,是有字理可循的。现代汉字经过隶变、楷化阶段,并没有改变它的基本性质,大多数字形仍具有理据,少部分字形构字理据虽不太明显,但完全可以通过历史的溯源分析出来。其中极少部分汉字字形与意、源发生矛盾的,又可以放到构形系统中进行优化处理。共时平面上的汉字是具有内部的系统性的。汉字与汉字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联系,每个汉字在系统中具有自己的位置,受到前后左右相邻汉字的制约。所以,汉字构形的分析从个体看,有意义作为依据;从总体看,有系统中的前后左右关系加以制约,它是有客观规律的。部件的规 DOI:10.16412/https://www.360docs.net/doc/5811734508.html, ki.1001-8476.1997.03.002

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

现代汉语构词法浅说 内容摘要: 汉语历史悠久,构词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现代汉语的构词方式主要是复合词,以及一小部分派生词。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构词法的研 究十分薄弱,进入90年代以后,构词法才有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构词法复合词派生词 正文: 我国对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末(《马氏文通》1898),这一阶段开始对汉语双音词结构方式进行分类。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词的道路前进的。 一、构词法基本类型 词是由语素构成的,从构词成分来讲,语素也可以叫词素。一般情况下语素可分为两大类:词根和词缀。 (1)词根——是词语结构体的基本构成部分,意义比较实在。例如:“电灯” 中的“电”和“灯”。 (2)词缀是词语结构体的附加成分,没有具体的意义,主要起构词作用。 词缀还可以根据它在构词时出现的位置,再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类。 例如:阿姨桌子来得及 (一)单纯词 单纯词是指只有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单音节词,就都是单纯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语素可能有两个以上的音节。这主要有以下三类:联绵词、口语词、音译词。 1.连绵词 连绵词是指从古代汉语中流传下来,单个音节没有意义的双音节词。大多数连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有双声、叠韵或叠音等关系。例如: A.双声:伶俐、忐忑、参差、弥漫、淋漓 B.叠韵:逍遥、叮咛、汹涌、玫瑰、从容 C.非双声非叠韵:妯娌、玛瑙、芙蓉、蝴蝶 D.叠音:猩猩、娓娓、潺潺、隆隆 2.口语词 群众口头上习用、不能拆开来使用的双音节词。例如: 囫囵、蘑菇、嘀咕、吩咐 3.音译词 直接从外语用音译的方式引进的外来词。例如: 幽默、引擎、香波、基因、克隆、 萨其马、迪斯科、三明治、海洛因、 奥林匹克、可口可乐、布尔什维克 (二)合成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从构造上看,合成词也有不同的类型。

构词法精讲

构词法 许多英语单词的构成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被称为构词法。掌握构词法知识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词义、认识新词和扩大词汇量有重要意义。英语中的构词法主要有派生法(Derivation)、合成法(Composition)和转换法(Conversion)三大类。 一、派生法(Derivation) 在一个词的词根(root)前面或后面加上某个词缀(affix)来产生新词,这种构词法称为派生法(derivation)或词缀法(affixation)。加在前面的词缀叫前缀(prefix),加在后面的词缀叫后缀(suffix)。一般情况下,前缀往往改变词根的词义,不改变词根的词性;而后缀往往改变词根的词性,有些也涉及意义的变化。大部分前缀和后缀都有固定的意义,因而许多派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词根及词缀的意思推知。 (一)后缀法(Suffixation): 这种通过在词根的后面加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后缀法。一般情况下,构成新词的词性发生改变,许多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是由词根加后缀构成的。 后缀法——名词后缀 1.构成名词的常用后缀有: 2) 构成表示行为、性质、状态等抽象名词的常用后缀有:-al, -ance, -ence, -(a)ton, -sion, -ics, -ing, -ity, -ment,

后缀法——形容词后缀 2. 构成形容词的常用后缀有:-able, -ible, -al, -ful, -less, -ish, -ive, -ous, -an, -ic, -ly, -ant, -ent, -ary, -en等。例

(二)前缀法(Prefixation):这种通过在词根的前面加词缀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前缀法。一般情况下,它不改变新词的词性,只引起词义的变化。许多名词、形容词、副词和动词是由词根加后缀构成的。

汉字六种构字法(终审稿)

汉字六种构字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é)诎(qu),日月是也。”根据实物的形 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 行变化的。 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如: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行、 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来,有 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二、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如:上,下,中,亦(腋)、厷(肱)、 本、末、朱,寸、刃,甘,。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 个,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草、花 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如钢、铃 双人旁,与走路有关,如征、循、徐 2、形声字中有的声旁也有表意功能。如 暮、箕、授、擒、浅、钱、贱、笺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 很有用,请好好学习之。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 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 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

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

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 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 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现代汉字的六种构字法是

现代汉字的六种构字法是? 一、会意字 1、定义:会意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构成的字。 2、会意字的类型 (1)由不同的意符组合而成:伐--人、戈,泛指砍;拿--合、手,合手为拿;掰--手、分、手;两手分开。 (2)由相同的意符重叠而成:矗--三直表示直立、高耸;晶--三日形容光亮;磊--三石表示石头多;炎--双火表示火焰升腾。 (3)从繁体字中简化而来:宝、笔、尘、粜、籴、泪、灭。 二、形声字 1、定义: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叫形声字。 2、声符与整字的关系 (1)音符与整字读音相同:奥--懊、澳;巴--爸、芭、笆、疤;垂--锤、捶、椎、陲、棰;朱--株、珠、蛛、诛。 (2)音符与整字声韵同而调不同:攀--襻;用--拥、痈;魏--巍;于--盂、芋、宇、纡。

(3)有些古代形声字,到了现代音符已经不能准确表音,简化后改用可以表音的音符:肤--肤;护--护;态--态;钟--钟;桩--桩。 (4)有的形声字的意符可以兼通古今: 油:从水由声,本指水名。现指油脂。油脂古代称膏。 涝:从水劳声,本指水名。现指雨水过多,水淹。 (5)有的形声字的音符兼表意: 娶:从女取声,"取"兼表"取得",指嫁取。 驷:从马四声,"四"兼表意,指一车套的四匹马。 懈:从心解声,"解"兼表散开,指懈怠。 (6)有的形声字音符有所省略,传统汉字学把这样的形声字叫做省声字: 珊,从玉,删省声;氮,从气,淡省声;徽,从系,微省声。 二、声符、意符的组合方式: 形声字的意符与音符的组合方式主要有八种: 左形右声:肝、惊、糊、裱、纲。

右形左声:鹦、鹉、雌、刚、甥。 上形下声:霖、茅、耄、竿、崮。 下形上声:盂、岱、悠、鲨、腐。 外形内声:圆、衷、裹、固、痼。 内形外声:辩、辫、闷、戽、辨。 三、半意符半记号字 1、定义:由意符和记号构成的字。 2、类型 (1)古代的形声字,由于音符变形,或者不能准确表音,变成了记号,而字义古今没有很大的变化,就变成了半意符半记号字。 布:从巾,父声,音符"父"已经不易识别,变成了记号。 缸:从缶,工声,缸是缶类的器物,但"缸"不读"工","工"变成了记号。 蛇:从虫,它声,"它"是古"蛇"字。现在"蛇"不读"它""它"是记号。 霜:从雨,相声,但"霜"不读"相","相"变成了记号。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总结..

第一章词和词汇 第一节什么是词 第一节主要是讲什么是词。对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有相对固定的语音形式和适度词长的能独立运用的语音单位。 第二节是讲词的离散性问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前苏联学者彼施考夫斯基,之后就是斯米尔尼兹基。第二部分是关于如何区分词和语素。语素,一般定义为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关于词和语素的区别,国内学者普遍接受的观点是词是可以在语言片段中单独出现或独立运用的一种语言单位词在句子层面具有离散性;而语素则不能独立运用于语言片段中,语素的离散性是属于词汇层面——发生在词的内部,而不是句子层面的。 第三部分是如何区分词和短语。词一般具有结构的完整定型性、意义的整体性、不可扩展性以及适度的词长等特征,而短语则一般不具街这些特征。关于不可扩展性,陆志韦先生提出了“扩展法”但并非万能的。 第三节词位和词位变体 一,词位的含义:一个词项可以是一个间,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而其中“等于一个词的词项叫词位。如“成语就是一种特殊的词位”,“等于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的词项”则叫“超词位,如“打长工”。词位”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具体表现形式,“它表明了是一个可能包含有不同变异状态的、统合的单位。”二、讲词位变体。关于词位变体有四种情形:1.词的语音形式的变异会形成词位变体。其中一种变异是由异读引起的,如:露[lòu] ——露[lù] 结[jiē]——结[jié];另一种变异是由变调引起的:不(bú)——不bù。有些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异后,词义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就形成了不同词位的词位,而非间位变体。如:倒[dǎo]——倒[dào]。还有儿化现象,如:唱片一唱片儿,中间一中间儿2.。词的书写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变体。如:绝招一绝着,龟裂一皲裂。3. 词的语法形式的变异也会形成词位变体。有些同伴随语法意义的变化的还有词的语音形式、词汇意义的变化,如:1.好[hǎo]2.好[hào]。4.词的意义丄的变舁也会形成间位变体。

汉字六种构字法

一、象形 《说文解字》: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ji 0诎(qu ),日月是也。”根据实物 的形状,画出实物外形的特征。 象形是汉字造字之基础。汉字的造字从图画开始。指事、会意,形声都是在象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的。象形字在《说文解字》中有364个。^口:日、月、车,牛、虎、犬、止、目、人、女、 行、贝、鼎、皿眉、高、夕,自,齿,瓜、羊、舟。 象形字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很少。实物中有些形状难画,而有些抽象意义又画不出 来,有很大局限性,于是指事”方法就产生了。 正面象形:大、目、自 才0自 侧面象形:女、马、人、虎、高 俯视象形:车、舟

仰视象形:日、月 特征象形:牛、羊、止 底面象形:燕、(逆)

、指事 《说文解字》: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字的形状可以知道某种实物形状,再仔细观察指点的部分就知道字的含意了。 指事字,《说文解字》中收集了129字口:上,下,中,亦(腋)、厷(肱)、本、 末、朱,寸、刃,甘,。

也 三、会意 《说文解字》: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hui ),武信是也。"将两个字合为 一个字,呈现新的意义。会意造字比指事造字要广泛一些,《说文解字》中共收1167个, 比指事字多1038个。 会意字又分两类: 1、象形会意。 如秉、及、友、休、并、莫、斗、执、武、牧、看、饮、初、典、毓、依、安、北、 突。

2、象义会意。 如信、男、明、劣、尘、森 四、形声 《说文解字》: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按事设形,再取谐声合成。特总是形旁表义,声旁标音,注入了音标的成分,给造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说文解字》收形声字7697个,占字的大多数。形声字是汉字从表意走向表音的突破。 1、形声字的形旁有提示字义的功能,帮助人们理解字义。如 草字头,与植物有关,如草、花 金字旁,与金属有关,如钢、铃 双人旁,与走路有关,如征、循、徐 2、形声字中有的声旁也有表意功能。如 暮、箕、授、擒、浅、钱、贱、笺 3、形旁在字的形体中的位置不一样。如 形在上:茅、空、简 形在下:基、恐、筑 形在左:路、松、结、理 形在右:救、钦、锦形在内:辩、闻、嬴形在外:衷、园、匮 形在右下:倏、腾、形在左下:颖、疆、裁

构词法详细讲解

造词法和构词法 ? 教学目的和要求: ? 1.了解造词法和构词法的区别; ? 2.认识造词法的基本原理,熟悉造词法的种类和词的结构类型; ? 3.能够熟练地对词进行造词法分析和构词法分析; ? 4.了解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造词法的类型、构词法的类型 难点: ? 构词法和造词法的区别 ? 造词法辨析和构词法辨析 ? 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区别 ? 一、关于构词法与造词法 ? 二、造词法 ? 三、构词法 ? 四、构形法 一、关于构词法与造词法 ? 构词是指词的内部结构问题,它的研究对象是已经存在(创造出来)的词。构词法指的是词的内部结 构规律的情况,也就是语素组合成词的方式和方法。 ? 造词就是指创造新词,它是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造词法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 ? 构词法,是指构词的法则,也即词的构成方式,是从静态的角度,对现有词内部语素间的结构关系进 行考察分析的结果。 ? 造词法,指的是创造新词的方法,是从动态的角度,对词的来源的一种发生学研究。 有些词,如果不了解其造词方法,对于其构词法的分析也会造成偏误,如: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或分配。 造词法:比喻式 鲸吞:像鲸鱼一样地吞食。 构词法:偏正式 (一)什么是造词法 造词就是创造新词,也就是给事物现象命名。造词法就是创造新词的方法。 造词法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用什么语言材料造词,用来造词的语言材料主要是语素,也可以是音节。 骄阳、阳光 (骄、阳、光:语素) 玻璃(玻、璃:音节) 二是用什么方法造词。 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方法,对汉语造词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 孙常叙《汉语词汇》(1956.12) ? 任学良《汉语造词法》(1981) ? 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1983.7) ? 刘叔新《汉语描写词汇学》(1990.11) ?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2001.4) 孙常叙《汉语词汇》(1956.12) 1.语音造词方法——象声造词 2.语义造词方法——变义造词(引申变义、转化变义)和比拟造词 雪花、汗珠 造词法:修辞法(比喻式) 构词法:补充式

汉字的结构 现代汉语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从外部结构说,汉字从小到大有三个层次,就是笔画、部件和整字。 笔画、部件、偏旁、部首。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部件。 (一)笔画 笔画是汉字字形构造的最小结构单位, 是指构成汉字的各种点与线,即从落笔到提笔笔尖运动在书写材料上所留下的痕迹叫做笔画。笔画的具体形状叫笔形。 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包括点、横、竖、撇、捺、提、折、钩。 《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5种基本笔画:横(一)、竖(∣)、撇(丿)、点(ヽ)、折()。 又叫“札字法”。 笔形有主笔形和附笔形的区别。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7000个通用汉字总笔画数是75290,平均每字10.75画,最少是一画(一),最多是36画(齉nàng)。 笔画的组合类型有三种方式: 1)相离,笔画彼此分离,如:三川。 2)相接,笔画和笔画相接触,如:厂上。 3)相交,笔画和笔画相交叉,如:十丈。 练习:心、人、几、丁、了、口、正、而、臣、十、丈、也、井、尹、及、车、木、交、河、各。 作业:P188 三。 (二)部件 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是比笔画高一级的单位。 一般大于笔画小于整字(合体字)。 部件分级别。 如戆 一级部件:赣心 二级部件:章 三级部件:立早文贡 四级部件:日十工贝 练习:下列汉字由几级部件组成 荣、树、花、逊、缠、抛、捆、崭、岚、捞、膏、罚、烈。 (三)偏旁

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产生的两个部分。即一级部件。 是直接构成合体字的单位。 旧称左边为偏,右边为旁,现在统称偏旁。表音的叫声旁,表义的叫形旁。(四)部首 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 用部首给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字典里大多数部首都是由汉字中有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的。 二、笔顺 笔顺就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笔顺的基本规则是: 先横后竖,如:十干丰。 先撇后捺,如:人八乂。 从上到下,如:三呆高。 从左到右,如:川衍做。 从外到内,如:月同匀。 从外到内后封口,如:回目国。 先中间后两边,如:小水办。 《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规定了7000个通用汉字的规范笔顺。 注意一些特殊字的笔顺:P182 作业:P189七 三、汉字的构造方式 (一)“六书”造字法 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 1.象形 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屈)。日月是也。” 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 (1)画轮廓 (2)画局部 (3)突出特征 (4)加陪衬 特点: 1. 区别于图画,和语言里的词发生对等关系。 2. 象形是最初的造字方法,构成了汉字的基础。 象形法的缺陷:由于象形字是描画事物的形状,所以局限性很大。

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 汉字,从甲骨文至今三千多年来,不仅不衰,而且还将向前发展,这与汉字构造的优越性分不开。但是对汉字的构造,古今研究得还很不够。自《周礼》、班固《汉书》提及“六书”,东汉许慎对“六书”作了解释,并撰成《说文解字》一书之后,研究汉字的中外学者基本上没有超出其框格,因此始终不能使人们昭昭然。汉字到甲骨文的出现,已经是成熟的时期了。后人(如许慎等)归纳的“六书”只不过是一家之言,不必受缚。在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面临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是保留它?发展它?还是废弃它?这是非同小可的事。不深入而正确地研究汉字,了解汉字,问题是回答不了的。任意处置,要负历史的责任。本文不受传统研究方法的禁锢,以新的语言文字学理论和观点,纵横分析,对汉字作新的认识,重新整理出汉字构形法和构词法的规律,为研究汉字开创一条新路,为使用者提供方便。 汉字是一种“词型文字”,我在《汉文字学的新认识及未来》一文中已经说明。本文进一步分析汉字的结构。我们发现汉字的形体构造与汉字成词的构造是有区别的。前人不察,多以成词的构造误作形体的构造,或两者混淆不清。为深入研究汉字,我们不仅要划清汉字的形体(单是字形)和成词(形、音、义齐全)的界线,而且要了解其构形的方法和构词的方法如何。下面我们对汉字的构形法和构词法[1]分别进行讨论: 一、汉字的构形法 汉字的构形法,传统上以为是《说文》中所言之“六书”,其实不然。自东汉至清初,讨论“小学”者多形、音、义并言,后来大儒们逐渐将范围缩小为形体,成了“字形学”,才把“六书”看作是造字形的方法。“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法可以产生新字形,“转注”、“假借”不能产生新字形,于是便谓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两书是“用字法”。这种理论,对后来影响很大。“小学”由“语言文字学”正名之后,又逐渐把“文字学”当作“字形学”了。本来“文字学”应包括形体、音韵、训诂三个支学科的,后来变成“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并立了。“前四书是造字之法”、“后两书是用字之法”,目前一般大学教材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等都是这么讲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也有个起源:林伊《文字学概要》中说:“少数文字学家为班固‘六书’为‘造字之本’一言所误,竟将转注当作造字之法。”[2]林伊在这里已指出把“转注”当作造字之法的错误是源于“造字之本”一言。这一言中的“字”后人理解为“字形”,所以错了。其实,这个“字”,应该理解为“词”才是。古代的“字”包括形、音、义,不仅仅是“形体”,只是后来才把“字”的概念慢慢缩小为单指形体。这样来看,班固的话我们认为是不错的,是后人理解错了。那么汉字的字形是怎样构成的?仔细分析一下,它是用“母亲分合法”(我给它这个名词)构成的。方块汉字虽然多至六万有余,但最基本的笔画只是“丨”(竖)、“一”(横)、“”(点)、“”(撇)四种。稍扩大一点是|(竖)一(横)(撇)(点)(捺)(提)(折)等。甲骨文、金文最基本的笔画是:点()、直线(| 一)、曲线();小篆最基本的笔画是直线()、曲线()。我称之为“母笔”是因为它们是产生一切汉字字形之母。“母笔”有的单独可以成字,如“一”、“”等,甲、金文更多一些,以上述几种笔形通过下列构形的方法便能造出所有的汉字。下面我们先以方块汉字为例: 母笔独用:如一 | 母笔分列:如川八三小 母笔接触:如上工口正

汉字起源演变过程及构字法

【知识】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①古埃及圣书字;②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③中美洲的玛雅文;④印度的梵文;④汉字。 2、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 9353字;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宋代年、邱雍 等编〈〈广韵》收26194字;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清代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 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左传》使用单字3906 个;《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综合评价】 一、通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汉字起源有哪些假说? (1) 结绳记事说 〈〈周易正义》引〈〈虞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2) 八卦说 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易纬?乾?St度》认为:乾卦,天字的古文;坤卦,地字的古文;雕卦,火字的古文;坎卦,水字的古文;巽卦,风字的古文;震卦,雷字的古文;艮圭卜,山字的古文;兑卦,泽字的古文。 (3) 刻契说(书契说) “契”是在木条上或竹条上刻有锯齿,用来记数。《释名》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玄注《系辞》说:“书 之于木,刻其侧为契,各持其一,后以相考合。” 2 〈〈周礼质人》注里说:“书契取予市物之券也。其券之象书两札,刻其侧。” 〈〈列子说符篇》说:“宋人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所说的 “齿”,就是质契上所刻的齿痕。 (4) 仓颉造字说 〈〈吕氏春秋?君守篇》:“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作刑,昆吾作,夏稣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荀子.解蔽篇》中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仓颉,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 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联盟共用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用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 (5) 图画说 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 2、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1) 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谄。日、月是也。(文字描摹实物的形状) (2) 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文字由指示性的符号构成) (3) 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擒。武、信是也。(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 (4) 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3、完成下列“汉字的演变过程”表格。 形成时代代表性文字主要载体商周甲骨文龟甲、兽骨春秋、战国 籀文(即大篆)青铜器、石 小篆石汉 隶书竹简、帛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汇总

语言学概论复习知识点 考题样题 单项选择 第一章 1.公元前四世纪,古印度人波你尼编成的梵语语法书是(A)。 A.《波你尼语法》 B.《语法术》 C.《尔雅》 D.《语言哲学》 2.生成语法的创立者是(C)。 A.雅各布逊 B.特鲁别茨柯依 C.乔姆斯基 D.布龙菲尔德 3.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人特拉斯写成古希腊语语法书是(B)。 A.《波你尼语法》 B.《语法术》 C.《说文解字》 D.《语言学》 第二章 4.句子的语调属于(A)。 A.语言 B.言语 C.说话 D.句法 5.下列材料,属于聚合关系的是(D)。 A. 红得很 B.我们的祖国 C.啪地一声 D.就、只、都、刚 6.下列材料,属于组合关系的是(B)。 A.–er –ment –ness -en B.热爱党 C.[g k x ?] D.就、只、都、刚 第三章 7.下列哪一组音是前元音? (B)。 A.[o a] B.[a e] C.[a u] D.[o u] 8.在英语中spill的p[p]和pill的p[p h]发音不同,但说英语的人认为它们是一样的,这说明p[p]、p[p h]在这些词中是(B)。 A.同一音位的典型变体 B.同一音位的条件变体 C.同一音位的自由变体 D.不同的音位

9.汉语中的“天气”[t h ian ?h i]读成[t h an?h],发生的语流音变是(D)。 A.异化 B.同化 C.弱化 D.脱落 10.下列辅音中属于塞音的是(C)。 A.[f] B. [pf] C. [c] D. [R] 11.下列辅音中属于舌叶-齿龈音的是(B)。 A.[n] B. [?] C. [?] D. [x] 12.下列辅音中属于送气音的是(A)。 A.[ts h] B. [h] C. [?] D. [x] 第四章 13.汉语词“阿姨”的“阿”是(A)。 A.附加语素 B.词根语素 C.词头 D. 构形语素 14.俄语“сделать”(做)中的“с-”是一个(C)。 A. 词根 B. 词尾 C. 词头 D. 后缀 15.英语“worker”、“meat”两个词是(B)。 A. 前者是复合词,后者是派生词 B. 前者是派生词,后者是单纯词 C. 都是外来词 D. 都是复合词 16.英语“be”变为过去式“was”运用的语法手段是(B)。 A.内部屈折 B.异根 C.语序 D.附加 17.俄语“слово”中的“-о”表示的语法范畴是(A)。 A. 性 B. 时 C. 态 D. 体 第五章 18.语素、词是语言的构成单位,它们的意义是(C)。 A.语法意义 B.短语的意义 C.语言意义 D.语境意义 19.下列选项中的各个词是反义词聚的是(D)。 A.内行——里手 B. high——tall C.知道——晓得 D. clever——stupi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