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新课标卷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手册文言文复习手册答案

2016届新课标卷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手册文言文复习手册答案
2016届新课标卷高三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手册文言文复习手册答案

文言文复习手册答案

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一、实词

1.(1)通“悦”/陈述/游说,劝说(2)推辞/告别/审讯(3)边邑,这里用作动词/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谦辞(4)如果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暗暗地/迷漫而模糊/低贱,卑下(5)考虑/地图/打算,计划/预料,料想(6)兵

器、武器/士兵、武士/军队/战争(7)如果,果真/实在、的确/名词,诚心,诚意(8)露出/被/拜见,会见/召见,接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看见的东西(9)走投无路/极,尽/穷尽,走到尽头/贫穷/尽、完

结/不得志,不显贵/用尽(10)指身子向上起/举起/牵、拉/延请/调转车头/带领/序/称引/拉开弓(11)感谢/道歉/辞谢/辞别/告诉(12)举起,抬起/尽/发动,举

行/推荐,推举/攻取/成功/拿/全,皆/行动(13)座位/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

上/株连治罪/因为,由于(14)经得起,承受得住/尽/优美的,美好的/盛大的/战胜,取胜

2.(1)已矣了(2)共供供给(3)说悦喜悦,高兴(4)知智

明智(5)反返回来(6)振震惧怕(7)卒猝突然(8)还环绕(9)距拒把守内纳接纳(10)要邀邀请(11)倍背背叛,背弃

(12)蚤早比一定时间靠前

(13)郤隙隔阂,嫌怨(14)坐座座位

3.(1)东方道路上的主人(2)出使的人(3)那人,指秦穆公

(4)袒露一只臂膀(5)宫廷的侍卫(6)近臣,身边侍候的人(7)宽容,原谅(8)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9)不回头(10)声调激愤(11)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12)儿女亲家(13)……的原因(14)意外的变故(15)黄河以北、黄河以南(16)小人的谗言

4.(1)名词作动词,驻军(2)名词作动词,结盟(3)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5)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6)意动用法,把……当作边境(7)意动用法,以……为疆界(8)动词作名词,恩惠(9)使动用法,使……减损(10)使动用法,使……灭亡

(11)形容词作动词,变厚,变薄(12)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13)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4)名词作状语,向北(15)名词作状语,向上(16)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17)名词作动词,流泪(18)名词作动词,上前(19)使动用法,使……听到(20)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21)意动用法,以……为怪(22)意动用法,以……为迟(23)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24)名词作动词,称王(25)名词作动词,登记(26)名词作动词,取道(27)名词作动词,惩罚(28)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29)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0)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31)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2)使动用法,使……为王(33)使动用法,使……活(34)使动用法,使……止(35)使动用法,使……跟从(36)形容词作名词,老交情(37)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38)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39)使动用法,使……破

二、虚词

(1)①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②代词,那③代词,他的④表反问,难道

(2)①于是②才(3)①介词,把②介词,用③介词,凭④连词,相当于

“而”,表承接(4)①动词,作为②介词,被③介词,替④介词,对待(5)①代词,它,指“酒”②动词,到、往③助词,的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①动词,趁着②副词,于是(7)①介词,对②介词,对于③介词,比④介词,在

三、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句,“无礼于晋”即“于晋无礼”

(2)判断句,“也”表判断

(3)判断句,否定词“不”表判断

(4)宾语前置句,借助“之”前置宾语,即“有何厌”

(5)省略句,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

(6)省略句,省略主语“晋惠公”

(7)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8)省略句,介词“与”后省略宾语“之”

(9)定语后置句,即“知其事宾客”

(10)被动句,“为”表被动

(11)被动句,“振怖”表被动

(12)判断句,“为”表判断

(13)被动句,“为”表被动

(14)介词结构后置句,“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

(15)宾语前置句,“安在”即“在安”

(16)省略句,省略“止”的宾语“之”(代樊哙)

(17)被动句,“见”表被动

(18)省略句,“使者”后省略介词“于”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2)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现在它已把郑国当做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4)现在前往秦国没有信物,那么我就没有办法接近秦王。

(5)既然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消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

(6)我进入关中,一丝一毫的财物也不敢据为己有,造册登记官吏百姓,封存了(收藏财物的)府库,来等待将军(的到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7)现在人家正像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

(8)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

(9)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

五、名言名句

(1)因人之力而敝之以乱易整不武(2)风萧萧兮易水寒

(3)大行不顾细谨

必修二《兰亭集序》

《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一、实词

1.(1)面对,引申为“阅读”/面对,引申为“迎”/靠近/将要/到/统治

(2)情致/到达/招致、招来/得到/表达、表述/集中(力量、意志等)/用(3)高/长/修理,修补/整饰/修建/整治(4)至、及/一周年/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约定(5)

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远看,观察/盼望,希望/希望,念头/声望(6)往/如同/及,比得上/表假设,如果/表选择,或者/顺,符合/用于“如……何”,表对付或处置之意/形容词词尾,“……的样子”(7)一会儿,不久/数量少,不多/缺少/shào,年轻的人/shào,年轻

(8)这里指劝人饮酒/隶属/属于/连缀/通“嘱”,嘱托/等辈、类/等辈/系;是/家属;亲属(9)笼罩/横握/横放/遮断/广远/横渡(10)路,道路/说,讲/道理/主张,思想,学说/正确的方法/取道/道义/天道,自然的规律(11)用在句首,表推测,相当

于大概、推想/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古称伞/遮盖、掩盖(12)筑舍定居/舍弃/安置住宿/房屋、住宅/停止

2.(1)悟晤面对面(2)冯凭乘(3) 父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3.(1)曲水的旁边(2)自然界的万物(3)胸怀抱负(4)这次集会的诗文(5)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6)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7)旷远的样子(8)星宿名,斗宿和牛宿(9)白茫茫的水汽(10)对此,对这件事(11)不平常,不同寻常(12)到了……的地步(13)……的缘故。求学的人(14)十分之一

4.(1)名词作动词,围绕(2)名词作动词,喝酒(3)使动用法,使……流(4)形容词作名词,贤士(5)形容词作名词,年轻的人,年长的人(6)形容词作名词,大事(7)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8)意动用法,把……看做一样(9)副词作动词,穷尽(10)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11)名词作动词,攻占,东下(12)名词作动词,朗诵(13)名词作状语,向南(14)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15)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6)使动用法,使……舞动(17)使动用法,使……哭泣(18)形容词作动词,渺小得像……(19)形容词作动词,显出白色(20)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21)名词作动词,命名(22)名词作动词,向上走(23)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4)动词作名词,心得(25)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26)动词作名词,到达的人(27)动词作名词,感慨(28)形容词作名词,深度(29)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30)形容词作名词,艰险遥远的地方(31) 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32)形容词作动词, 照明(33)副词作动词,尽,尽兴

二、虚词

(1)①结构助词,的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动词,到,往④代词,代褒禅山⑤代词,我(2)①代词,他②代词,自己

③副词,难道,哪里④代词,他的⑤副词,大概,或许⑥副词,还是

(3)①介词,在②介词,表被动③介词,从④介词,对⑤介词,比

(4)①助词,形容词词尾②语气助词,相当于“吗”③介词,在(5)①兼词,于是,于此②代词,哪里③语气助词,相当于“啊”

三、句式

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状语后置句

4.定语后置句

5.判断句

6.定语后置句

7.状语后置句

8.状语后置句

9.宾语前置句

10.被动句11.判断句12.状语后置句13.省略句

四、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2)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未

曾不读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原因。

(3)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地上繁多的万物,借以纵展眼力,开畅

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4)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

说法是妄造的。后世人看现今的人,正如现今的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啊!

(5)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同客人乘船游于赤壁之下。

(6)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在这

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米粒。

(7)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化),连一眨眼的工

夫都不停止。

(8)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9)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就可以没有后悔遗憾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10)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采取的缘故。

五、名言名句

(1)夙兴夜寐(2)信誓旦旦(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4)长太息以掩涕兮(5)虽九死其犹未悔(6)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8)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慨当以慷忧思难忘(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10)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11)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1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13)久在樊笼里(14)群贤毕至少长咸集(15)俯察品类之盛(1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羽化而登仙(18)如泣如诉余音袅袅(19)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0)渺沧海

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21)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22)夫夷以近则

游者众

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劝学》

《过秦论》《师说》

一、实词

1.(1)cù密/几、若干/天数、命运/shuò,屡次(2)只是、不过/与“曲”相对,不弯曲/通“值”,价值(3)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发射/征发/开花/出发(4)副词,更/动词,放上/动词,增加/动词,超过(5)击鼓/打击乐器的一种/弹奏(6)代词,有的人/代词,有时/副词,或许/连词,如果,假如(7)横渡/停止/与人世隔绝的/极点/非常,极(8)借助、利用/假装/借、借给(9)听见/见闻、见识/听说/使……听到/闻名,出名

(10)再,又/回答/恢复(11)过失,过错/责备/经过(12)具备/防备/准备(13)

控制/统率、统领/形制、构造/规模(14)使……灭亡/丢失、失去/逃兵/逃跑、

逃脱/灭亡、消亡/通“无”,没有(15)有利的形势/锐利、锋利/使……快/有

利、条件好/好处/利益(16)丢失/丢失的东西/抛弃,放弃/给予(17)量、计算/规章、制度/风度、常态/次、回(18)古代四匹马拉的车为乘/趁着,凭借/顺应(19)传授/流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传送,传递/招待宾客的馆舍(20)跟从/依顺,听从/参加/指堂房亲属/跟,向/自,由/合纵的盟约/紧挨着,依傍(21)老师/有

专门技艺的人/以……为师/学习/从师学习/军队(22)道理/风尚/道德学问/道路/正确的方法/取道

2.(1)无毋不要(2)颁斑斑白,花白(3)涂途道路

(4)生性资质、禀赋(5)车柔火柔使弯曲(6)知智智慧,聪明(7)从纵指合纵衡横指连横(8)倔崛崛起(9)景

影像影子一样(10)没殁死(11)振震震慑(12)受授

传授(13)不否表示否定

3.(1)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2)“可”,可以;“以”,凭借(3)供养活着的人(4)“无”,不要;“罪”,归咎、归罪(5)“然”,这样;“而”,却,但是(6)广博地学习(7)兽类的脚爪和牙齿(8)把……做成(9)寄居(10)专指“长江”“黄河”(11)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12)介词“以”与动词“为”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作为”(13)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14)爱护人民(15)两个词,以:来;致:招纳(16)求学的人(17)用来……的、……的凭借(18)两个词,动词“从”(跟从)和连词“而”(19)一般人(20)小的方面(文中指句读)学习

4.(1)名词作动词,敲鼓(2)名词作动同,穿(3)名词作动词,为王、称王(4)名词作动词,种植(5)名词作动词,归罪、归咎(6)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7)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8)名词作状语,每天(9)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10)名词作动词,游水(11)数词作形容词,专一(12)动词作名词,水流(13)形容词作名词,善行(14)形容词作名词,高处(15)形容词作动词,变直(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17)名词作动词,排列座次;使动用法,使……朝见(18)名词作状语,像席子、包裹、口袋一样(19)名词作状语,像云、回声

那样(20)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21)名词作状语,对外;使动用法,使……斗(22)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势(23)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24)使动用法,使……灭亡(25)使动用法,使……退却(26)使动用法,使……削弱(27)使动

用法,使……愚昧

(28)名词作动词,举起弯弓(29)名词作动词,学习(30)名词作动词,从师(31)意动用法,以……为师(32)意动用法,以……为耻(33)形容词作名词,地位低的人(34)形容词作名词,圣人(35)名词作动词,低于

二、虚词

(1)①介词,用②介词,按照③介词,把④介词,凭借(2)①表并列②

表修饰③表转折④表因果(3)①介词,从②介词,引出后面的对象③介词,比④介词,对(4)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代知识和道理③代词,他们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⑥指示代词,这⑦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⑧指示代词,这些⑨代词,代自己定语后置的标志

到、往(5)①代词,他②指示代词,那些③代词,做主语,他们④代词,做定

语,他们的⑤副词,表大概⑥副词,表反问(6)①介词,于②用在句末表反问的语气词(7)①表转折连词,却②副词,就(8)①介词,比②介词,向③介词,被④介词,从,在⑤介词,对于

三、句式

(1)判断句(2)介词结构后置(3)宾语前置(4)判断句(5)判断句(6)

定语后置(7)介词结构后置(8)被动句(9)、(10)判断句

(11)宾语前置(12)被动句(13)介词结构后置(14)省略句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

己只逃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

(2)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

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3)(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4)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有错误了。

(5)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跑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6)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崤山以东的诸侯自相争斗。

(7)就是因为不施行仁义使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8)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9)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卑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五、名言名句

(1)不与秦塞通人烟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2)塞上风云接地

阴(3)丛菊两开他日泪(4)风急天高猿啸哀无边落木萧萧下潦倒新停浊酒

杯(5)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6)蓝田日暖玉生烟(7)只是当时已

惘然(8)焚百家之言多于南亩之农夫(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10)非吾

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11)金就砺则利(12)虽有槁暴(1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在不舍(14)吾尝终日而思矣(15)吾尝跂而望矣(16)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必修四《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张衡传》

一、实词

1.(1)使……承担/凭借,倚仗/违背/背着/辜负,对不起

(2)恭敬地捧着、拿着/接受,承担/进献/送给,给予/侍奉,侍候

(3)宠幸/幸好,幸亏/希望

(4)白白地/只,不过/同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光着

(5)出使/使臣/派/致使/假如

(6)生病/重病/担心,忧虑/疲劳

(7)派遣/通达/沟通/通晓,精通/通达,通顺/贯通,顺畅/遍,次

(8)判处/对着,面对/在,正在……的时候/任,充当/占据,把守/通“倘”,连词,如果

(9)离开/距离/往,到……去/表动作趋向/过去的

(10)暗地里/阴冷/山的北面,水的南岸/阴暗/树阴

(11)和、同/替、为/亲附,结交/给予

(12)使……受屈/弯曲/委屈/理亏

(13)观摩,游学/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景象/观察

(14)征召/应验/离乡远行的

(15)赴任,就职/看,观赏/成功/靠近,接近/完成

(16)善于,擅长/善良的,美好的/好事,好的行为/交好,友善/好好地,友善地/

喜好,羡慕

(17)以……为奇/特异,罕见/零数/珍贵的

(18)年轻/数量少,不多/缺少/年轻人

2.(1)尊樽酒杯(2)奉捧双手捧着(3)庭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4)案按察看、审察(5)孰熟仔细(6)畔叛背叛(7)

旃毡毛织的毡毯(8)去弆收藏

(9)亡无没有(10)见现显现(11)霑沾沾湿衿襟衣襟决

诀辞别(12)员圆圆周(13)禽擒逮捕

3.(1)侍从(2)指出来给……看(3)上前进献(4)扬言(5)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6)……的原因(7)第二年(8)门客(9)对老人和长辈的尊

称(10)一般财物(11)年龄(12)栽培,提拔

(13)拿着(14)不去(应荐) (15)特地征召(16)四周严密(17)声音激越响亮(18)方向(19)追求功名和富贵的人(20)官吏初到任

4.(1)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2)名词作动词,杀(3)名词作动词,穿(4)名词作动词,上前(5)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6)名词作状语,从小路(7)名词的

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8)动词作名词,约定,契约(9)动词的使动

用法,使……破碎,可译为“撞破”(10)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成,使……回

去(11)形容词作动词,尊重(12)名词用作动词,进献上(1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完好无缺(1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15)名词作动词,下,

降(16)名词作动词,生子(17)名词作动词,执,拄(18)名词作动词,结网(19)

名词作动词,祭祀(20)名词作动词,赠送礼物(21)名词作状语,向上(22)名词作状语,在夜间(23)动词作名词,眼泪(2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投降(2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2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归(2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辱(28)形容词

的使动用法,使……受苦(29)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30)名词作动词,递眼色(31)名词作状语,当时(32)形容词作名词,道理,规律(33)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二、虚词

(1)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通过,经由③介词,凭借(2)①介词,因为②

介词,把③介词,在……的时候④连词,而(3)①介词,在

②介词,到③介词,被④介词,同……相比(4)①代词,他的②代词,其中的

③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④代词,那些

三、句式

(1)判断句(2)被动句(3)介词结构后置(4)定语后置(5)省略句(6)

判断句(7)、(8)被动句(9)宾语前置(10)、(11)、(12)省略句(13)被动句(14)省略句(15)宾语前置(16)被动句

(17)定语后置(18)宾语前置(19)被动句(20)宾语前置

四、翻译下列句子

1.秦国拿城来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秦国和氏璧而秦国

不给赵国城池,理亏在秦国。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采分点:曲、以、负)

2.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

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

站着,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冲动了帽子。(采分点:前、指示、因)

3.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望见廉颇,就调转车子回避他。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门客一齐对相如说:“我们离开父母兄弟前来侍奉您,不过是仰慕您的高尚品

德啊。”(采分点:引、于是、所以、亲戚)

4.只是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只是

因为有我们两人存在啊。如果两只老虎彼此争斗,那结果当然不能共存。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采分点:顾、所以、先、后)

5.苏武的伤口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趁此时使苏武投降。(采分点:晓、会论、降)

6.单于召集苏武的随属官员,(除去)以前已经投降和死去的人,跟随苏武回去

的一共有九人。(采分点:以、物故)

7.单于听说我与您交情一向很好,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单于准备以礼相待。

您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

在哪里呢?(采分点:素、虚心、亡)

8.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上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三人都是皇上的亲近之臣,常常希望为朝廷献出生命。现在得到牺牲

自己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的确心甘情愿。(采分点:成就、亲近、效、蒙、甘、乐;被动句:皆为陛下所成就)

9.外表装饰着篆文山龟鸟兽的图形。

10.自从有书籍文献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过这件事。

五、句言名句

(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

(2)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

(3)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4)乱石穿空一时多少豪杰

(5)回首向来萧瑟处

(6)人道寄奴曾住

(7)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8)薄雾浓云愁永昼

(9)怎敌他、晚来风急

必修五《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

《逍遥游》《陈情表》

一、实词

1.(1)第一个“生”,动词,维持;第二个“生”,名词,生活/生育/出生,诞生/产生/通“性”,名词,资质,禀赋/未煮熟的(2)拄着/马鞭子,引申为暴政/鞭打,引申为驯养/记录,登记/计谋(3)将要/行为/行走/古诗的一种体裁/行列,队伍/履行,践行(4)本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资质、禀性/实质/询问(5)不对,不正确/没有/用于判断句中,副词,相当于“不是”/责难,批评(6)旧的,原来的/缘故,原因/老交情/衰退,衰老/故意,特意/仍旧(7)与“低”“矮”“下”相对/高处/指品级地位高的,尊贵的/高度/高尚/大/高出,超出(8)和,与/同样,一样/共同,一起/总共/通“供”,动词,供给,供应(9)名字,名称/有名,闻名/指识

其本名/名声,名望/有名的,著名的(10)放置,安放/放弃/设置/置办,购买(11)记载/心意,志向/记,记住/做标志/记事的书或文章

(12)看/治理,处理/看待,对待/视力,目光(13)浅薄/迫近,靠近/厚度小,与

“厚”相对/鄙薄,轻视(14)年轻,年纪小/数量少,不多/缺少,短少/少顷,一会儿/年轻人,青年/少数人(15)终了,结束/死/自始至终/终究,终归/全,整(16)报

答/报仇,报怨/答复/到……去,前往

2.(1)衡横跟地面平行的(2)景影日光(3)俨严整齐的样子(4)销消消散(5)冥溟海(6)反返返回(7)知智智慧(8)辩辨区别(9)而能才能(10)辩变变化(11)闵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12)零丁伶仃孤独的样子(13)有又用在整数和零数

之间(14)蓐褥草席,垫子

3.(1)小孩(2)做官(3)知心话(4)出来做官(5)掌管文学撰述的官(6)高高的道路(7)狂放、不拘礼法(8)虽然这样(9)很饱的样子(10)游动的雾气(11)寿命短的;寿命长的(12)一日

(13)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14)申诉(苦衷) (15)辛酸悲苦(16)蒙受(17)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8)报答(恩惠) (19)成人自立

4.(1)名词作状语,每天(2)名词作动词,用桨划(3)使动用法,使……愉快(4)形容词作动词,喜好、羡慕(5)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6)名词

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7)形容词作名词,俊杰(8)使动用法,使……屈(9)使动用法,使……窜(逃) (10)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11)名词作动词,向南

飞(12)名词作动词,南行(13)名词作动词,树立(14)使动用法,使……到来

(15)使动用法,使……闻(16)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7)名词作动词,任职、做官

(18)形容词作名词,卑微低贱的人

二、虚词

(1)①结构助词,的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人称代词,它④指示代词,此⑤人称代词,他⑥动词,往、到达⑦动词,到、往

(2)①连词,同“而”②介词,用③介词,因为④连词,来

(3)①介词,在②介词,在③介词,对于④介词,比⑤被,和“见”连用,“见……于”表被动

(4)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承接③连词,表转折④连词,表递进

三、句式

1.被动句

2.宾语前置句

3.介宾短语后置句

4.省略句

5.介宾短语后置句

6.被动句

7.宾语前置句

8.宾语前置句

9.判断句

10.被动句

四、翻译下列句子

1.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老了更应当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的老年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而

更加坚强,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3.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富贵,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自己并不是像谢玄那样出色的人才,却能在今日的宴会上结识各位名士。

4.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

5.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当大鹏往下看时,看到的,也就是这样的光景罢。

6.我尽全力而飞,碰到榆树和檀树就停下来,有时候飞不上去,就投落到地面上,何苦非要飞九万里而往南去呢?

7.有些人,才智能胜任一官的职守,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品德可使一位君主满意,能力能取得一国的信任,他们就自鸣得意,其行为就像小麻雀一样。

8.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臣下因

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9.外面没有什么近亲,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孤单没有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

10.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

五、名言名句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以将入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登东皋以舒啸乐夫天命复奚疑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7)龙光射牛斗之墟徐孺下陈蕃之榻

(8)桑榆非晚

(9)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0)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1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1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3)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1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5)臣生当陨首

高三文言文 翻译(独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勤学嗜古,有声馆阁间,与黄道周善。十年冬,皇太子将出阁,充讲官兼直经筵。廷麟具疏让道周,不许。明年二月,帝御经筵,问保举考选何者为得人。廷麟言:“保举当严举主,如唐世济、王维章乃温体仁、王应熊所荐。今二臣皆败,而举主不问。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帝为动色。 其冬,京师戒严。时兵部尚书杨嗣昌意主和议,冀纾外患,而廷麟痛诋之。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帝改廷麟兵部职方主事,赞画象升军。象升喜,即令廷麟往真定转饷济师。无何,象升战死贾庄。嗣昌意廷麟亦死,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顺治二年,南都破,江西诸郡惟赣州存。唐王手书加廷麟吏部右侍郎,刘同升国子祭酒。同升自雩都至赣,与廷麟谋大举。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九月,大兵屯泰和,副将徐必达战败,廷麟、同升乘虚复吉安、临江。加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赐剑,便宜从事。十月,大兵攻吉安,必达战败,赴水死。会广东援兵至,大兵退屯峡江。已而万元吉至赣。十二月,同升卒。 三年正月,廷麟赴赣,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廷麟闻王将由汀赴赣,将往迎王,而以元吉代守吉安。无何,吉安复失,元吉退保赣州。八月,水师战败,援师悉溃。及汀州告变,赣围已半年,守陴者皆懈。十月四日,大兵登城。廷麟督战,久之,力不支,走西城,投水死。 1.是连坐之法先不行于大臣,欲收保举效,得乎? 译文: 2.嗣昌大恚,诡荐廷麟知兵。 译文: 3.及闻其奉使在外,则为不怿者久之。 译文: 4.乃偕巡抚李永茂集绅士于明伦堂,劝输兵饷。 译文: 5.招峒蛮张安等四营降之,号龙武新军。 译文: 答案: 1.这样的连坐法不先在大臣中实行,想收到保举的效果,怎么做得到呢?(重点词语:“是”,这;“得乎”,怎么做得到呢?“不行于大臣”介词结构后置句。) 2.嗣昌大为恼火,就假惺惺地推荐说廷麟懂得军事。(重点词语:“恚”,愤怒;“诡”,假装;“知兵”,懂得军事。) 3.后来听说他当时出使在外地没死,因此心里很多天都不痛快。(重点词语:“则”,表顺承;“怿”,高兴。) 4.然后他们又和巡抚李永茂一起,把当地绅士召集到明伦堂里,劝他们出钱粮充作兵饷。(重点词语:“偕”,偕同;“于”,在;“劝”,劝说。注意补出省略成分。) 5.(杨廷麟)把峒族人张安等四营兵招降,改称龙武新军。(重点词语:“降”,使动用法;“之”指代“峒蛮张安”和他的四营兵。) 参考译文: 杨廷麟,字伯祥,清江人。崇祯四年(1631)进士。改选庶吉士,授职编修,他勤于学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 附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迁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欣本工.书,因此弥善工:善于,擅长 B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D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①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②其.势不俱生 D.①论者称焉.②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能表现羊欣淡泊名利的一组是() ①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 ②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③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 ④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 ⑤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 ⑥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 A.②③⑤ B. ①③⑥ C. ④⑤⑥ D. ①②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 B. 欤 C. 兮 D. 哉 (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

2018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汇总

【北京卷】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5题。 (1)积微,月不胜【1】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2】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3】日也博,其为积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 大荒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輶【4】如毛,民鲜克举之。”此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輶: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1】 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犹尚有管叔、蔡叔之事【2】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8.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时.不胜月时间:季节 B. 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 智士贤者相与 ..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 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9.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 A. 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 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翻译(有解析答案)

专题专项限时练(四)文言文翻译 1.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骊,踵也。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 (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句:关键实词有“居”“清白”“喜奢好侈”;关键虚词有“所以”“率”“由”“然”;文言句式有“??者,??也”(判断句)。 第( 2)句:关键实词有“为”(第2 个)“救” ;关键虚词有“为”(第1 个)“而”“之”“则”,文言句式有“不能我救”(宾语前置句)。 【答案】(1)(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 (2)如果为了子孙来做这些事,那么子孙是救不了我的。 【参考译文】 (有的人)担任官职之所以不能保持清廉,大都是由于(他的)家人喜好奢侈造成的。朝廷(的俸禄)既然不能满足家人的欲望,(他们)必然要向他人索取。有的谋取利益侵扰百姓,有的趁着打官司收受贿赂,有的名义上借贷,有的请托亲戚,宴请、馈赠、索取、竞争,整个家族没人禁止,以至于在做事时动辄互相从旁牵制,威严没法施行。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百姓却一天比一天劳苦;自己虽然一天比一天快乐,百姓却一天比一天抱怨。因为这而犯罪进监狱受羞辱的,多得比肩接踵。唉!如果为了妻妾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含答案)汇总

2018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郡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 幼赴阙 ..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②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祚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赗赠有加,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论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所谓文言虚词是指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包括连词、介词、助词、副词、叹词、拟声词等。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低难度,同时也为了贴近中学教学实际,内容都是课内课外相结合,要求考生辨析加点虚词用法的异同。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大多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18个常用文言虚词的范围: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除单独设题考查外,还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中考查。 学情分析: 学生最怕文言文阅读,这道题也是每次考试试卷上得分率最低的一题。学生不知此类题的基本特征、识别方法、多积累一些解题经验。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常见虚词是同学们记忆的难点,每一个虚词有多种词性,每一种词性又有多种用法,死记硬背既费时费力,又容易遗忘。为了帮助同学们突破这一难点,故编了19个速记口诀,压缩记忆内容,化复杂为简单,利用谐音,化枯燥为有趣,让同学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轻轻松松地记住18个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使学生了解高考考试大纲。 2﹑通过借助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使学生能读懂浅易文言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掌握虚词的基本用法。 2﹑通过练习训练,增强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奇思妙想”的活动,培养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8个虚词口诀】于(与)焉何其若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谐音:语嫣何其弱 因为所以则而且 乃之乎者也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呼伦贝尔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裴宽父无晦,袁州刺吏。宽通略,以文词进,骑射、弹棋、投壶特妙。景云中,为润州参军,刺史韦铣为按察使,引为判官,清干善于剖断,铣重其才,以女妻之。转太常博士。礼部拟国忌之辰享庙用乐,下太常,宽深达礼节,特建新意,以为庙尊忌卑则登歌,庙卑忌尊则去龠。中书令张说谓宽明识,举而行之。再迁为刑部员外郎。有万骑将军马崇正昼杀人,时开府、霍国公王毛仲恩幸用事,将鬻其狱,宽执之不回。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选吏部侍郎,及玄宗还京,又改蒲州刺史。州境久旱,入境,雨乃大浃。迁河南尹,不附权贵,务于恤隐。政乃大理。改左金吾卫大将军,一年,除太原尹。 赐紫金鱼袋。玄宗赋诗而饯之,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天宝初,除陈留太守,兼采访使。寻而范阳节度李适之入为御史大夫,除宽范阳节度兼河北采访使替之。时北平军使乌承恩恃以蕃酋与中贵通,恣求货贿,宽以法按之。檀州刺史何僧献生口数十人,宽悉命归之,故夷夏感悦。 宽以清简为政,故所莅人皆爱之,当时望为宰辅。及韦坚构祸,宽又以亲累贬为安陆别驾员外置。林甫使罗希奭南杀李适之,纡路至安陆过,拟怖死之。宽叩头祈请,希奭不宿而过。宽又惧死,上表请为僧,诏不许。然崇信释典。常与僧徒往来,焚香礼忏,老而弥笃。累迁东海太守、襄州采访使、银青光禄大夫,入拜礼部尚书。十四载卒,年七十五。诏赠太子少傅,赙帛一百五十段、粟一百五十石。兄弟八人,皆明经及第,入台省,典郡者五人。 (节选自《旧唐书·裴宽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B.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C.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休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D. 宽性友爱弟兄/多宦达/子侄亦有名称/于东京立第/同居八院/相对甥侄/皆有体憩/所击鼓而食/当世荣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投壶,古代宴饮时的一种游戏,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若不会,就用箭投酒壶代替。 B. 太常,古代朝廷掌宗庙礼仪之官,主要职责是祭祀社稷、宗庙和朝会、丧葬等礼仪。 C. 蕃酋,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部落的称谓。除“蕃”字以外,还有“蛮”“夷”等字眼。 D. 生口本指俘虏。后以俘虏为奴隶,即用作奴隶的称呼。从文中语境看,是俘虏之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裴宽官居太常,通晓礼仪礼节。礼部打算皇帝忌日那天在宗庙配乐祭奠,裴宽认为庙尊

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201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07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高考语文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第二轮复习 一、强化基础 基础过关是第一轮复习的重要任务,包括: (1)实词120个;(2)虚词18个; (3)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包括单音并列、偏义复词)约80个,如:结束、开张、可怜、所以、卑鄙、指示、绝境、中间、作息、父兄等; (4)古今同形异义单音词若干,如:寻、币、、坐、易、购等; (5)常见通假字约90个; (6)词类活用的10种主要类型; (7)特殊句式:判断、被动(包括动词本身表被动)、倒装(4种)、省略、疑问; (8)复音虚词和固定格式,如:所以、以为、虽然、然则、因而等(古今同形异义)、“得无…乎(耶)”、“无乃…乎(与)”、“岂(得)非…与”、“如…何”等。 第二轮复习应缩小范围,根据前段复习的情况,筛选出学生不太熟悉或掌握不好的部分加以强化,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通过训练,加强知识与能力的转化,切实提高解题能力,严守得分点。 二、实词、虚词要归类复习,集中掌握,注意词的“文中义” (一)、设计练习,同中见异,异中见同,于比较中熟练掌握。如: 1、解释下文中5个“非”字的意思。 李斯非.(1)淳于越曰:“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2)当世,惑乱黔首。臣请敕史官,非.(3)秦记皆烧之。非.(4)博士官所职,天下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诸刑书者,悉诣守尉集烧之。有敢偶语《诗》、《书》,弃市;是古非.(5)今者,族灭。吏见之弗举,与同罪。”始皇许之。 答:(1)驳斥;(2)责怪;(3)(4)不是;(5)认为……不对。(这是同中见异) 2、比较下文中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看有无异中见同? 正光中,雍为丞相,给羽葆鼓吹,虎贲班剑百人,贵极人臣,富兼山海,居止第宅,匹于帝宫……入则歌姬舞女,击筑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其竹林鱼池,侔于禁苑,芳草如织,珍木连阴。雍嗜口味,厚自奉养,一食必以数万钱为限,海陆珍羞,方丈于前。陈留侯李崇谓人曰:“高阳一食,敌我千日。”(高阳,即高阳王元雍) (1)富兼.山海(兼:兼有)(4)匹.于帝宫(匹、侔、敌均为等同、(2)丝管迭.奏(迭:交替、轮流)(5)侔.于禁苑相当的意思。这是异中 (3)连.宵尽日(连:连接)(6)敌.我千日见同) 3、下列句中的“以为”、“可以”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分别是( 3 )和( 7 ) (1)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以为:把(它)做成 (2)欲居之以为 ..利,而高其直以为:用(它)谋取 (3)臣以为 ..布衣之交尚不相欺以为:认为 (4)不韦贤之,任以为 ..郎以为:让(他)担任 (5)刿曰:“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可以:可以靠(它) (6)“与翁有约,岂可以 ..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可以:能因为 (7)故夫取天下之计,不可以 ..不先定也。可以:能 (二)精选例句或文段,集中复习,掌握规律。如:

(完整word版)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对点专练4特殊句式译到位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拜广州都督。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曾经跟随记室任希古学习《史记》《汉书》。任希古升迁做了太子舍人,王方庆也因此终止了学业。 解析要点:“就”“受”“卒”。 (2)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到官府诉冤的百姓,府中官员因为事先接受了首领的贿赂,不曾审问。 解析要点:“以”“鞫问”,定语后置句。 (3)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王方庆就约束府僚,断绝他们与各州首领的私人交往,放纵残暴的首领均受到法律的制裁,由此境内清明整肃。 解析要点:“集止”“绳”“清肃”,“首领纵暴者”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大全

一、 2016年新课标Ⅰ卷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最新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最新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复习 必考题型——文言文翻译指津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那么,怎样才能把握住这些得分点呢?在此将其系统地归纳如下。 一、词类活用要特别关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为动、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

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在翻译活用的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1]大用则王,小用则亡。 [解析]此句中的"亡"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连词后一般跟动词)"则"之后,而"王"的位置与后一句的"亡"相同,两句对举,功能也应相同,故"王"是动词"称王"义。 [译文]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2. 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例2]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解析]此句中"请出之"的"出"从语法角度推断其肯定为动词,但如果直译成一般动词是不能体现出主语对宾语的主动性的,这时就应当考虑它是否属于使动或意动、为动用法。

2017浙江高考语文文言文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学科.网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高中语文文言文完全复习详解

文言文阅读复习资料 高考要求 1.语文高考的统一考试的考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2.高中语文教材附录的340个文言实词是高考查的基本的文言实词。 考纲规定语文高考要考查的文言虚词,主要是常用的“安、但、而、耳、夫、盖、故、何、乎、或、即、既、乃、其、且、然、若、虽、遂、所、为、惟、焉、也、以、已、矣、因、犹、于、哉、则、者、之”。还有八个双音节文言虚词:得无、否则、何况、何其、然后、然则、虽然、无巧。其中“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这二十个文言虚词是最基本的。 8.文言文翻译在考试中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尤其是要将重点字词的原意翻译清楚,要做到“信”、“达”、“雅”,要忠实原文,不误解,不漏掉,不增译,无语病,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要求和习惯。要注意演播下列翻译方法: ①留就是保留不译那些古今通用的内容。诸如人名、地名、物名、国号、帝号、年号、称号、官职、科举典章制度、度量单位等。将它们挪移译文中即可。 ②换文言文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包括一些古今异义的词、通假词、偏义复词等。对于这些词,就要以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换掉它们。如“涕”译为“眼泪”;“蚤”译为“早”;“作息”译为“劳动”;“河南”译为“黄河以南”。 ③补是对文言文中各种省略实行的一种方法。若属于主语省略,就得补出主语;若属于宾语省略,就得补出宾语;若属于介词结构省略,就得补出介词结构,以保证译文的完整顺畅。 ⑤删去掉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诸如发语词、音节助词、语气助词等。保持译文的简洁紧凑且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⑥调对文言文中的那些特殊语序、特殊句序进行调整,诸如宾语前置、谓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9.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往往多读几遍,文意自然就明了了。要注意根据已知的上下文的意思去推知个别的未知的难懂的字词的意思。在上下文中,根据语言环境的语言规律判断实词的具体含义的方法有: ①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方法。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 B.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 C.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 D.臣从其计,大王赤赦臣。(言听计从) ②借助较整齐的句式来推断词义。推断下面加点的词的词义。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通五经,贯六艺。 C.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D.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有时借助整齐的句式,可以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比如: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C.变姓名,诡踪迹。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含答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 一、二人并走 (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卧薪尝胆 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住。”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袁虎少贫 袁虎少贫,①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诸闲估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②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 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乃上疏,帝惜其能,遂不许之。 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玺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而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命,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虏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谓此也。"书奏,从之。 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坐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B.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C.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D. 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更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西汉皇族刘玄参加绿林军担任更始将军,后被推举为皇帝建立更始政权,称为更始皇帝。文中即为更始皇帝时期。 B. 世祖,文中指东汉光武帝刘秀。按昭穆制度,皇帝庙号授制为“祖有功”。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刘邦称高祖,刘秀有重建汉朝之功,另称为世祖。 C. 公子,先秦时称诸侯的儿子为公子。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D. 被征,这里是指被皇帝征召。征辟是古代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与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聘采取特征与征召的方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杜诗富有才能,政绩显著。年少时担任地方官吏便有公平美称,东汉时屡建功勋,皇帝

高三语文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Learning is the eye of the mind. 学问是心灵的眼睛。 高三语文 古文翻译·话题作文 [复习目标] 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了解话题作文的几个误区。 [复习内容] 古文翻译 通过前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发现学生在古文翻译句子、古诗鉴赏、概括语句和现代文阅读答题这几个地方丢分较多。最后的复习阶段,应着重在这些方面花点力气。下面就古文翻译句子简单而论。 积累词量 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要主权地翻译句子,前提是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实词和虚词的词汇量。复习时,要重点掌握它们的常见用法。 例如对实词“讼”,我们要掌握它的几个义项:①争论、争辩,也可引申为打官司,②公开,③为人辩冤,④通“颂”。 例如对虚词“以”字,要重点了解它的常用6个义项:①认为,以为,(动词);②通“已”,已经,(副词);③把,用,拿,(介词);④凭借……的身份,(介词);⑤在……的时候,(介词);⑥连词,相当于“而”。⑦“以”字作名词“原因、理由”。 2、掌握一定的古代文言知识 2002年高考就涉及“结发”一词。虽然考纲说明2003年不考古文化常识,但阅读材料中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有关知识,考生如果对此完全缺乏了解,则很难真正读懂文言材料。所以,像古代官职升降等词语还是需要掌握的。如: (1)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 征、辟:征召拜、除、授:授予官职 荐、举:推荐起:起用 提拔:擢、拔、右迁(在特定语境中“迁”也会有提拔之意) (2)表示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有时是提升调用,左迁是贬职,右迁是升职。) 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任缺职改:改任官职 (3)表示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担任 权:暂代官职 (4)表示降职、罢免的词语 贬、谪:降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