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_唯物史观视野的认知和展望

沉到基层社区。其中,支持社会底层和边缘人群的项目一般可为小额投入(100~1500美元),考虑到中国一些艾滋病流行相对严重地区的农民受教育年限较短,应简化项目申请程序,时刻明确资金投入的目的,使基层的公众真正自己行动起来。其三,对于项目的规划,比如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治疗和关怀,应改变目前官样文章的申请和执行方式;组织专家制定项目执行方案、招标执行,同时给项目的执行者预留适度的改进空间,选定执行者的标准主要依据执行能力、态度和信誉;项目验收可以统一标准,评估可在项目结束半年、一年、或三年后分别进行,以判别项目是否做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有创意的项目,申请时不应在内容、实施方式、实施地域、使用金额等方面设过多限制。而对于照搬国外模式的项目,要严格审批;可建立匿名评审、申请复议、当面答辩等制度,

以保障真正对人类抵御艾滋病的传播有意义的方法、理论、制度、技术、医疗器械、药物等,不至于因得不到资金支持和实验机会而与我们失之交臂,并由此耽误了防止艾滋病继续扩散的大好时机。

记者:非常感谢您的精彩分析,相信广大读者都和我

一样受益匪浅。最后,您能简单地概括一下自己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感知和期待吗?

李楯: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研究成果。今日的

世界,各国、各地的情况都大不相同,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有效的“良方”可以用来抵御艾滋病的传播。抵御艾滋病,唯有一种理念(认同、尊重和保护人权、反对歧视)不变,多种区域模式取长补短,你我长期携手并进。

特约编辑

杜运泉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开创历史新长征时,从一开始就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1]

。30年一晃而过,事实证明

改革开放确实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因此成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今天当我们对改革开放进行深刻认知和理性展望时,特别需要历史唯物主义的大视野。

哲学的变革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先导。这就是邓小平全力支持和促进的对“两个凡是”的批判,以及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直接导致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带来人们观念的深刻变化,从而摆脱许多思想上和体制上的禁锢,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充满活力。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中国历史的前进步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①

——唯物史观视野的认知和展望

余源培

内容摘要哲学变革是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先导。思想解放的主题首先是弄清楚什么

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模式问题,主要对象是苏联模式。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停顿和倒退都是违背历史潮流。科学发展观赋予改革开放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

关键词唯物史观解放思想改革开放苏联模式科学发展观作

余源培,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33)

2008·4

"""""""""""""""""""""""""""""""""""""""""""""""

探索与争鸣

17

伐仍然因阻力重重而徘徊。这就是“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如果按照“两个凡是”的方针办事,我国就不能走出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就无法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就不可能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两个凡是”是在“高举毛泽东旗帜”的借口下提出的,当时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邓小平最早指出:“两个凡是”涉及的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两个凡是”不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种主张把毛泽东思想教条化、形式化,只会损害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假高举。对“两个凡是”的批判,尤其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深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持“两个凡是”的人认为,这篇文章是“砍旗”,是“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反驳说:“如果只是毛泽东同志讲过的才能做,那我们现在怎么办?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否则就会僵化嘛!”;“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根本问题是“违反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的思想,违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际上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反映。”[2]这就从哲学的高度点破了“两个凡是”的要害和实质。

针对长期“左”的教条主义错误,在破除“两个凡是”的争论中,邓小平发出了“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的号召。他最关注的是反对思想僵化。这就抓住了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灵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了使社会主义变为科学,必须首先把它置于现实实践的基础之上,反对“竖起任何教条主义的旗帜。”[3]十月革命后列宁也强调:“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4]邓小平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领导全党实现哲学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强调解放思想,其重大意义非同一般,为的是要说明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5]反对思想僵化,这是新时期执政党最重要的基本建设。从这时起,解放思想就成为执政党在思想上和工作上永远保持蓬勃活力的一大法宝,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下去。

解放思想,反对思想僵化,这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世界历史发展很快。“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对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6]如果墨守成规,落后于社会实践,就会导致失败。其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创造性的事业。“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7]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从这时起,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的不断与时俱进,保证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

任何历史重大转折和发展时期,解放思想都必须明确其实践的主题。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有着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他将思考引向时代的深处,指出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需要解放思想。通过对我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坎坷曲折历程的深入反思,邓小平总结出“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8]并且从中得出结论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9]正是紧扣上述“最根本”的经验教训和“基本结论”,邓小平将“世情”与“国情”相结合,在研究世界形势的前提下,立足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认识,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仍然带有空想因素的个别论断,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言下的错误观点,提出一系列重大创新理论,制定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期的中国得到新的发展。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苏联模式所以不成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以经历曲折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道路上所以遇到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都是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从邓小平明确提出这个基本问题起,中国共产党就不断地解放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8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涉及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和道路问题。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期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就是保持和发展执政党的先进性,确保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运动的根本原因。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一观点,主要考察的对象是阶级社会,没有也不可能对未来社会主义作出具体明确的论断。列宁在十月革命后首次遇到这个问题,他探索性地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10]但他所处时期主要是向社会主义过渡,因而还不可能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作出总体性思考。苏联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1936年斯大林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因为适合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有这样发展的充分广阔的天地。”[11]这种观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了主导地位。“完全适合论”使得社会主义找不到自我运动的源泉,长期陷于自安自慰的状态,丧失或者扼杀了多次改革的机遇,直接导致苏联模式的僵化。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中,批评斯大林的形而上学观点,他第一次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其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然而,事实说明:“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12]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学说,但是他在实践中采取解决基本矛盾的途径是错误的,或是搞“大跃进”式的“穷过渡”,或是搞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反思历史,这就需要正确认清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所处的特定阶段,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两个重要问题,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动力论形成的现实语境。

邓小平强调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对国情认识的根本改变,代替了以往人们对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的笼统看法;终结了用急于向“高级的”和“纯粹的”的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发展,采取“一大二公”急于过渡的办法。其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直接与能否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相关。由于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越演越烈,长期以来主张的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是主要矛盾”,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直至发动“文化大革命”。历史新时期,执政党改变了这种看法,明确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是由于纠正了在社会发展阶段和主要矛盾问题上长期存在的两大失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得以制定,改革开放才有了正确的实践方位。

改革作为必由之路,必须明确改革的具体对象是什么,否则就会陷入无的放矢。20世纪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长期起重要作用的,主要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指导思想上的形而上学“完全适合论”,导致思想僵化;长期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对立起来,认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搞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高度集中的、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经济体制,统得过死,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与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相适应,政治体制过分集中,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导致严重的个人迷信和肃反扩大化;封闭导致落后,跟不上民主、科技革新和经济一体化的全球时代潮流。苏联模式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在历史上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少弊端,特别是当它被神圣化、凝固化之后,这些弊病与社会实践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尖锐化,逐渐转变为社会主义发展的障碍。邓小平评价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4]那么应当怎么办呢?他坚定地说:“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了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15]

追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人们不难发现:既要坚持改革开放,又要坚持社会主义,这不是一件容易正确处理的事情。它涉及到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关系。苏联解体就是传统模式僵化和改革迷失社会主义方向双向合力的结果。面对这场严重的世纪性政治事变,邓小平总结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16]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整个进程中,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

19

不等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做法;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社会主义模式;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扬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放弃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社会主义是个好制度,它的优越性需要通过合适的建设道路加以体现。“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必须坚持,特别是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那是不能动摇的。”[17]但是传统的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不改革就会葬送社会主义。“这场改革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合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18]这就要研究和解决“体制改革”问题。实践说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9]中国共产党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具体体制相联系又相区别,具有重要的意义:改革既是一次广泛深刻的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走的就是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创新之路。

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从一开始就具有世界历史眼光,自觉将改革与实行对外开放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依赖所代替了。”[20]列宁鉴于俄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实,明确认识到:“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把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21]为此他还提出了一个公式:“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邓小平以史为鉴,指出“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2]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包括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所积累的一切文明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不可缺少的。只有全方位、多领域地实行对外开放,中国才能融入人类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潮流,才能在开放中迎接挑战、抓住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当然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主体性,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能简单照搬,更不能“全盘西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征途中,一直存在着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某些并不属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手段、方法,曾经被当作“社会主义”而加以固守,而那些

客观上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形式、手段、方法,又被当作“资本主义”加以拒斥。这特别集中于对市场经济的不同看法。邓小平前后思考历时13年,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才逐渐使人们认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党的十四大才得以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姓“资”姓“社”的争论中,邓小平从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有两大贡献:第一是逐渐深入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他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原则,一是发展生产,二是共同致富。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改革是活了社会主义,没有伤害社会主义本质。他总结性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第二是确定了检验改革开放的标准。在历史新时期,邓小平沿着实践标准到生产力标准这一思维路径,最终形成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他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4]“三个有利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把坚持社会主义当作前提,把重视生产力当作基础,把综合国力当作目标,把满足人民利益当作目的,涵盖了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群众利益标准,实现了科学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使中国社会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了,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了,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依靠改革开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25]改革开放让我们打破教条主义的禁锢,走出“文革”造成的危难局面,扬弃社会主义

20

传统模式,经受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严峻形势的考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实践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力来源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认识改革开放的必然性,不能停留于感性表面,需要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唯物史观主张,考察重大历史事变的动因,“那么问题涉及的,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而且也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花,而是持久的、引起重大历史变迁的行动。”[26]改革开放之所以势不可挡,归根到底因为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对于改革开放,任何持停顿倒退的主张都是逆历史潮流而动,都是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是通过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最早把握当代世界主题的变化,即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从战略的高度强调:“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才是硬道理”。[27]江泽民进一步将发展确定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执政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将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发展的内容。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推进发展观的与时俱进,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它的提出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8]。它赋予改革开放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执政党的价值观,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旧式的现代化主要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事实说明,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带来社会的发展,有时甚至会产生相反的后果。人类正面临着发展范式的变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6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要努力避免五种“不带来好运”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但没有创造就业机会;经济增长的成果不能为社会共享,加剧两极分化;没有发言权的经济增长,没有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没有文化的经济增长,本民

族的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消失;以资源浪费、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可能可持续发展。21世纪中国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发展,在这种时代大趋势下,只有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结合,才能顺应并引领时代潮流而不至落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强化了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目的,这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894年正在筹办《新纪元》周刊的意大利社会主义者朱泽培·卡内帕写信给恩格斯,请求用最简短的文字概括社会主义新纪元的本质。恩格斯经过慎重考虑回信说:“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9]。以人为本与执政为民是统一的,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需要扬弃“物本主义”,克服以GDP为唯一标准的政绩观;要求反对“以权为本”,破除“官本位”,着力加强反腐败斗争;要求不能简单将“以人为本”等同于“以经济人为本”,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和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是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时期的体现,要求始终做到改革和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为人民共享。

科学发展观更加赋予改革和发展以全面协调性。唯物史观从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出发,要求用系统的观点认识社会的复杂性。人类社会是由多种而不是单一的社会要素构成,不能将这些要素看作是彼此孤立存在,社会不是这些要素的机械凑合,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这一要求,表明执政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总体布局不断完善。其心路历程就是: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为起点,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综合思路,再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的整体战略。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出发,改革开放不仅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而且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尤其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进程中要努力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

21

节,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开放和发展,还要求更加自觉地把忧患意识当作一种精神动力。这是历史主体在社会重大发展时期的一种精神自觉,是对改造世界推动事业发展的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动性。主要表现为居安思危、超越现实、坚定信心和积极进取。它关涉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特别对抓住机遇要有忧患意识。这是因为只有抓住机遇,才能谋求发展。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总结近代历史经验后认为:“时机的把握,可以决定一整个民族的命运,把握得当,其民族便能主宰其他民族的命运,把握不当,自身的命运便成为其他民族的目标。”[30]但是机遇不是长驻的,意味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遇具有共享性,它只偏爱那些具有充分准备的历史主体。为此,邓小平经常痛心疾首地指出,我国在历史上失去机遇太多,建国以后中国耽误的时间太多,影响了发展。他反复告诫:“要善于把握机遇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31]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江泽民和胡锦涛也都十分强调抓住机遇,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我们今天只有增强忧患意识,才能充分抓住有利机遇,更好地通过改革开放谋求科学发展。这也就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历史经验的意义之所在。

注释:

①本文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6JJD710003)的资助。

参考文献:

[1][13][14][15][16][19][22][23][24][31]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7、370—380、139、237、370、370、78—79、373、372、358.

[2][5][12][17][18]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8、143、181、133、135—136.[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416.

[4]列宁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66.

[6][7][8][9]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91-292、260、223、3.

[10]列宁全集(第6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82.

[11]斯大林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449.[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21]列宁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92.

[25][28]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1、15.

[2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9.

[27]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2、377.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0-731.

[30]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83:40.

编辑秦维宪图为浙江安吉生态公路。思想解放使改革开放取

得了丰硕成果徐勇民摄

22

改革开放40周年: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40周年:书写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十个“始终坚持”、三个“伟大飞跃”、九个“必须坚持”等重要论断的高屋建瓴、内涵丰富、举旗定向、鼓舞人心。创造、创新、创业,敢为、有为、善为……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创造了伟大奇迹,更引得全世界赞赏、惊叹。 伟大成就来自于党的正确领导。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成功加入WTO彰显开放中国的胸怀,再到提出伟大复兴中国梦宏伟蓝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不动摇,引领中国保持全速前进的昂扬姿态,敢于同强的比、与快的赛、跟高的攀,在一次次挑战中实现自我超越、在一次次逆境中走上世界之巅。中国共产党人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艰苦奋斗、团结一心等优秀品质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砥砺奋进的精神内核,领导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转变思想观念上的误区、革除体制机制上的顽疾,创造了今日中国的伟大辉煌,更为美好的未来奠定基础。 伟大成就来自于发展的与时俱进。习总书记指出,“40年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从“白猫黑猫论”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发展就是硬道理”到“解决发展的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40年沧海桑田,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国,中国人民的面貌得到全面重塑、国家实力得到长足进步、经济基础更是日渐雄厚,但变化中始终未曾改变的是中国对发展的渴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从学习先进、追赶先进到超越先进,从落后于人、发奋图强到领跑全球,不论是思想观念还是技术革新,中国人民始终用发展突破着一次又一次的壁垒与难关。 伟大成就来自于人民的砥砺奋进。最根本的解放,是思想的解放;最核心的解放,是人的解放。的确,尽管我们都说改革是为了人民,但改革过程中,我们何尝不是对自身进行一场彻头彻尾的改革,在取精去粕中成长成才,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中华民族是最能吃苦、最善坚持、最善担当的伟大民族,这些全民族的优秀精神品质在40年的改革开放浪潮中一览无余。在大会上授奖的100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中,既有鞠躬尽瘁的共产党员、醉

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四十年,相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弹指一挥间;四十年,相对于一个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沧海一声笑;四十年,相对于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梦想,亦并不长久。每一点一滴成就的取得,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每一个步伐的迈出,都是一个新的跨越。然而,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最显著的当数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和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社会的观念改革。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后,科学理论不断涌现,最突出的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这些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宝典,是中华民族迈向民主科学社会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感受最深的是“以人为本”的治国战略逐渐落实到位。中央连续几年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医疗改革的深入推广、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全国普及使人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改革开放国家富强后施惠于民的无限喜悦。 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事业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科技进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单从航空航天事业来说,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神舟系列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载人航天梦;嫦娥工程实现了那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军事方面,歼

—20的制造,2018年5月13日,在诸多拖船的簇拥下,首艘国产航母缓缓的离开了码头开始了海上试航,此次出海是为了试验航母的动力系统。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后,立足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发明,积极创新,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起初,人们为了致富肆意砍伐树木、污染环境。现在,我们日渐清醒地认识到:再不保护这一片土地,我们将失去所有。因此,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提议被贯彻落实。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严禁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开源节流,防风固沙,保护树木,保护湿地,无不显示出我们对环境的高度重视与关切。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之花缤纷绽放。全国各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每年CCTV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就是一道亮丽的精神风景。更有大量的人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做着不平凡事儿。改革开放后的人们,没有仅仅局限在对丰裕物质的追求,也懂得去实现自身的精神价值,将“八荣八耻”永记在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不同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四十年。或许站在已经拥有的角度去看待它,往往会觉得这一切很自然、很平常、本该如此。然而当我们的目光穿越时光的隧道,回放曾经走过的每一步,用心感知其间的坎坷与艰难,就必定为一个民族的艰难成长而唏嘘莫名,必定为我们祖国的巨大进步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2021年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 欧阳光明(2021.03.07) 四十年,相对于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弹指一挥间;四十年,相对于一个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沧海一声笑;四十年,相对于中华民族的百年强国梦想,亦并不长久。每一点一滴成就的取得,都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每一个步伐的迈出,都是一个新的跨越。然而,这就是我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最显著的当数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和引发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由此而来的全社会的观念改革。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理论上的先进性。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展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并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后,科学理论不断涌现,最突出的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这些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科学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宝典,是中华民族迈向民主科学社会的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感受最深的是“以人为本”的治国战略逐渐落实到位。中央连续几年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医疗改革的深入推广、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的全国普及使人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改革开放国家富强后施惠于民的无限喜悦。 改革开放四十年,科技事业取得了不凡的成就。科技进步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引擎。单从航空航天事业来说,我国的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神舟系列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载人航天梦;嫦娥工程实现了那个美丽而古老的传说。军事方面,歼—20的制造,2018

年5月13日,在诸多拖船的簇拥下,首艘国产航母缓缓的离开了码头开始了海上试航,此次出海是为了试验航母的动力系统。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后,立足于“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发明,积极创新,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壮丽篇章。 改革开放四十年,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起初,人们为了致富肆意砍伐树木、污染环境。现在,我们日渐清醒地认识到:再不保护这一片土地,我们将失去所有。因此,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的提议被贯彻落实。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严禁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饭盒,开源节流,防风固沙,保护树木,保护湿地,无不显示出我们对环境的高度重视与关切。 改革开放四十年,在物质文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之花缤纷绽放。全国各地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每年CCTV的感动中国人物的评选就是一道亮丽的精神风景。更有大量的人还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自己,做着不平凡事儿。改革开放后的人们,没有仅仅局限在对丰裕物质的追求,也懂得去实现自身的精神价值,将“八荣八耻”永记在心。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不同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四十年。或许站在已经拥有的角度去看待它,往往会觉得这一切很自然、很平常、本该如此。然而当我们的目光穿越时光的隧道,回放曾经走过的每一步,用心感知其间的坎坷与艰难,就必定为一个民族的艰难成长而唏嘘莫名,必定为我们祖国的巨大进步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我所感受到的改革开放四十年,伟大而不平凡的四十年!

谈谈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新时期,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现了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二是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实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效结合,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促进了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三、推进了制度建设和创新,实现了由高度集权向民主法治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实践探索,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各项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已成为全国上下共识,我国已进入民主法治的历史新时期。 四、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实现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历程,是全社会创造活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二是通过理论和实践创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 五、扩大了对外交往与合作,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会会以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我们党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六、推动了发展方式的战略调整,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向科学发展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大解放大发展,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提升,人民生活得到了大改善。进入21世纪,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解决新的问题,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最全版

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目标导学】 要了解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整个过程,既要掌握政治、经济建设的成就,分析其原因,也要总结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突出改革取得的成果。同时,要归纳中苏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经验与教训,分析中苏改革成败的原因。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背景: 1、国内形势:(1)国内的政治形势:文革对的影响,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的局面。 (2)思想动员——: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为标志,开始新的思想解放。 (3)建国后经济探索的经验教训:成功探索:①的开端,②的基本完成,③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④的正确决策;经验教训:①“三面红旗”;②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2、国际形势:(1)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与中国面临的挑战;(2)国际政治形势的需要:多变的世界政治格局与中国大国地位的显现。 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策:方针,揭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2、改革的主要内容:(1)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和民主法制进一步完善,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城市,实行。(3)对外开放:形成由的对外开放格局。(4)思想解放: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建立经济体制,提出“一国两制”思想。 三、改革的历史影响 1、国际地位的提高:真正实现了向世界大国的转变。 2、政策的转变: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关系;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社会状态由封闭转为开放。 3、社会的巨变:(1)经济腾飞。(2)城镇化进程加速。(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现在、、、等方面。 合作探究1: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回答:(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合作探究2:阅读下列材料: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2 今年是伟大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党、全国人民都在隆重准备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在于因解放了思想而改革开放、并且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了思想的解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要总结这一宝贵经验、深化改革开放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与评价 摘要: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经济、政治、外 交和军事等各方面重新融入国际社会。 关键字:改革开放,中国,意义,评价。 正文: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程。30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中国改革攻坚任重道远。一方面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另一方面又面临着改革攻坚的深层次矛盾的挑战。改革是探索和破旧立新的过程,由此引起的议论和争论在所难免。可以说改革开放是把双刃剑。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启动的改革开放,为我国近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体制基础。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和形成开放型经济为标志,经济体制改革在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形成的体制性释放效应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评价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准有很多,但最客观和最有说服力的标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标准,也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初衷。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位由第十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四位,可以说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由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应当成为当前国际关系中塑造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也迅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迅速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在反贫困中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改革开放对现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第一,国际地位提升。 毫无疑问,中国现在的国际角色,和半个世纪前不可同日而语。五十多年前它是国际共产主义阵营一员,三十多年前它加入了联合国,七八年邓小平启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使得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等各方面重新融入国际社会。过去十年到十五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出口产业的壮大推动了贸易的扩张。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对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起一个带头作用,为促进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公平、崭新的世界经济秩序而努力。 第二,经济大革命。 一是经济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30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既把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阶段,又有效治理了通货膨胀,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遏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避免了经济增长的大起大落,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二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6年GDP 初步核实数据显示,中国2006年的GDP达到人民币21.087万亿元,约合2.70万亿美元,与德国2006年的2.30万亿欧元(约合2.86万亿美元)GDP仅一步之遥。分析人士指出,按照目前中德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2007年中国GDP有可能会超过德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三。三是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在中央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企业的技术水平、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四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重要进展,区域经济开始趋向协调发

经历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经历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伟大创举,将被写入中国最辉煌的历史篇章,下面是学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经历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改革开放四十年,改革的春风吹了四十年,四十年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电视事业发展的日新月异,70后,80后,90后再见证,再记录着四十年改革开放,电视事业的变化与变迁。70后,最早接触到电视的一代人,但是,像外公说的:“那时候,还不叫电视,叫收音机。”那时候,家里有个收音机早已是个大户了,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发射成功,这是个历史的跨度,也为电视事业的发展进了一步,就像70年的老人说:“改革开放好,我们的生活也好了。”70后的收音机为以后的电视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0后,看着黑白电视长大的一代人,那时侯,80后的孩子才开始看电视,那时,才真正有电视这个词吧!80后年代的年轻人常说:“小时候,看电视积极的,跟什么似的。”虽是黑白色的,简简单单几个台,也成了80后孩子娱乐的一个好处,整天抱着《黑猫警长》看,那时,也只有这个可以看,国产的动画片并不多,《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也许,这些对于90后的我们来说,我们没看过,也不了解。对于80后的孩子年轻人来说,那时在电视上看到动画片已经是一种幸福了,80年的电视事业,还在往最好的顶峰发展,国产动画片,视那时电视事业的一大亮点,正是因为国产动画片,中国的动画

事业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三维立体,从皮影到电视,国产的动画片,就像是80年代里,在夜里静静绽放的曼陀罗花。90后,跨世纪的一代人,我们是幸运的,从小看着彩电长大的孩子,20寸的黑白电视早已成为家里的古董,闲置一旁,取而代之的是24寸的彩电,彩色比黑白更生动,90后的我们这样说:“现在生活好了,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了幸福,我们比80后的幸福多了。”我们看着彩电长大,活跃视野,学到更多的知识,80后和90后的孩子,看着国产动画到三维立体,看着老电影到新电视剧,电视事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超级女声,开心辞典,勇往直前等等,电视人在创新,电视事业在飞速发展。 电视事业的发展反应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70后的老人常说:“改革开放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全部都要感谢改革开放的春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是不会有这么快的发展,电视事业恐怕还是那简单的皮影戏,电视事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从黑白到彩色,从宽屏到液晶。一步步的发展,一步一脚留下的影迹。电视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更多的知识,了解到了更多国内外大事。 对于我们90后来说,电视事业的四十年的发展我们并不了解,它的发展之快,我们在见证,在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春风,让电视事业蒸蒸日上,从襁褓中的婴儿成长为健壮的青年。电视事业为改革开放四十年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中国的电视事业打入国际的市场,与国际接轨,改革开放四十年,电视人为电视事业创造了一个又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2 今年是伟大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党、全国人民都在隆重准备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在于因解放了思想而改革开放、并且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了思想的解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要总结这一宝贵经验、深化改革开放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从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人的思想的解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解放了思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是为纪念而纪念,也不是为辩护而纪念,而是为了更深入的改革开放而纪念,而关键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灵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七大号召: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因此,十七大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法宝。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十七大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而一切――这一条伟大道路正是解放思想的结果、这一个伟大理论正是思想解放的结晶,这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根本的意义和最伟大的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立新中国、创立社会主义以来就不断探索、反复摸索的伟大事业。从建国之初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老大哥学习的“一边倒”,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反对修正主义防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心得体会作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范文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心得体会作文纪念改革 开放40周年范文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祖国强大了,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了,生活质量水平也提高了,以下是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改革开放40年的心得体会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观看《我们一起走过》的感想 《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这部纪录片的分集片名分别为《弄潮儿向涛头立》《在希望的田野上》《打开国门搞建设》《到世界市场的大海中去》《爱拼才会赢》《血,总是热的》《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知识改变命运》《集中力量办大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百花齐放春满园》《一个都不能少》《芝麻开花节节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军战歌最嘹亮》《我的心》《万山磅礴看主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通过观看《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的翻天巨变。40年风雨征程,我们不负时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年11月13日举办了5部委负责人畅谈改革开放,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改革开放四年来,城乡,变化万千。除了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人们的日常衣食住行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中。

有些真实的事,如今讲起来,都成了“笑话”,笑声中,我们感受了改革开放四年的“变化”。 改革开放是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由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提出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让的综合国力得到了提升,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作为80年代出生的人,我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给重庆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锐意改革、开拓进取,书写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篇章。一代又一代重庆人为这座城市的美好而努力拼搏,为这个时代的伟大梦想奋斗。从前我们的街道很窄,也没有街道标识,公交站点也是很简单的一个牌子,现在的道路比原来宽敞很多,也安装了红绿灯、公交站标识清楚,还有了轻轨,出行比原来方便快捷,时时处处感受到人性化、暖心体贴的服务。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发展了,进步了;人民群众富裕起来了,幸福了,笑起来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注重养生了,注重健身了,身体强壮起来了。全体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引下,正在沐浴着改革开放40年的雨露,正在自信地迈着矫健步伐大踏步走在阳光大道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当前的幸福生活。春华秋实,老一辈人用辛勤的汗水为我们创造出今天的优越环境和累累硕果,那我们更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社会的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精心整理 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2 今年是伟大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党、全国人民都在隆重准备三十周年的纪念活动。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意义和独特价值在于因解放了思想而改革开放、并且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实现了思想的解放,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就是要总结这一宝贵经验、 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带来的重要变化之一是人的思想的解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解放了思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不是为纪念而纪念,也不是为辩护而纪念,而是为了更深入的改革开放而纪念,而关键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灵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 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根本的意义和最伟大的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自建立新中国、创立社会主义以来就不断探索、反复摸索的伟大事业。从建国之初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老大哥学习的“一边倒”,到“大跃进”、“文化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反对修

正主义防止修正主义”,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艰难、曲折甚至是反复的过程,直到改革开放我们党才成功开辟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探索的过程、实践的历程,就是坚持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实现了思想解放的历程。十七大总结这个解放思想的结果、思想解放的结晶、亦即总结这一条道路、这一个理论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作文 改革开放40年的心得体会作文参考

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作文改革开放40年的 心得体会作文参考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举世瞩目,举世公认。以下是WTT为大家准备的改革开放40年的心得体会作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改革开放40周年有感 心怀梦想,是人类天性使然。从远古到现代,从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追寻梦想的历程。 40年前的“大上海”,灯红酒绿,极尽繁华,但电灯、电话、楼上楼下,对普通市民也是一种梦的追求。连一个上海的“凤凰”牌自行车也是当时人们炫耀的一个资本。如今,大彩电、大冰箱、大住宅不再是人们神秘的话题。电脑、小汽车、小别墅的个人所有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如今家电产品从无到有、从短缺到普及的不断升级、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见证了上海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改革开放这场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 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的过程,都是祖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开始由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我恰巧出生在1978年,至今在我的脑海里还留存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什么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具有浓郁计划经济特征的产物我有幸见识过。那时候流行即使有钱也未必能保证买到商品,虽然,普通家庭也确实没有钱。但是,在我父母的心里总是盼望着有一天能见到市场放开的情景,购买物品不再受票据的束缚。进入80年代中后期,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消失,市场经济的氛围逐渐盛行,商店里的商品逐渐丰盛,但依然是凭“票”购物,只不过这时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记得那时我家住在天潼路,一家3口挤在10多平米的小小的屋子里,家具也少得可怜。我想,在当时,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想法: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浦东,在我小小的心里,就像去北京那么远。我家就在著名的外白渡桥的附近,马路对面,就是当时上海的最高建筑--上海大厦。夏天的傍晚,我们会跑到上海大厦的边上,铺一张席子,坐在上面乘凉,感受着从宾馆的窗缝里透出来的一丝丝冷气,感到无比的幸福;冬天的夜晚,会把灌满热水的“汤婆子”早早塞到被窝里,享受一个温暖的冬夜。 40年过去了,我長大了,有了自己想要的家,也有了自己的房子。不用在夏天的傍晚找地方乘凉,也不用在冬天的夜晚抢“汤婆子”。小时候梦想的电话已经过时,黑白电视已经淘汰。再看城市变化,虹桥枢纽将航空、高铁和汽运完美结合,城市交通更加井然有序,轻轨、地铁阡陌纵横,从浦西到浦东,再也不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革开放的意义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们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是为了纪念而纪念,而是要总结宝贵经验、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改革开放的价值就在于,因解放了思想而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进一步实现了思想的解放。解放思想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认真总结。下面是zw23cn整理的改革开放的意义,供大家参考!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的意义 而改革开放所带来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不是为纪念而纪念,而是为了更深入地改革开放而纪念,关键是在具体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目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处在一个关键阶段,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十七大号召全党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而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绝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夜郎自大”。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无不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而深化改革开放无不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三、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正确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前是传统社会主义观念和斯大林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毛泽东曾对斯大林模式所体现的传统社会主义原则进行过总结,包括:实现工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消灭剥削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消灭阶级;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准备条件为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奋斗等等。这些原则本身无可厚非,也确实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但问题出在教条式地照上述原则去做,没有真正从中国国情出发。1957年之后,‘左’倾逐步发展,以致发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其结果是,虽然公有制经济部门占到90%以上,工矿企业一律按八级工资制拿工资,农村则根据出工情况拿工分,收入差距不大,但却是普遍地贫困;政治体系方面,党的一元化领导使一切权力集中于党委,而党委的权力又集中于第一书记,公民权利得不到有力地保障。严重的挫折,沉痛的代价,从反面促使我们进一步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以史为鉴,邓小平认为:“如果说我们建国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他讲:“什么是共产主义?就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资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为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它要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最终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他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在这些论述的基础上,他总结出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改革的唯一目的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与毛泽东时期的改革,思路是不同的。毛泽东坚持用生产关系的标准,通过改革使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达到一大

学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通过认真学习领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使我对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积累的宝贵实践经验有了更加深 刻的理解和认识,并对如何贯彻落实和进一步提升自身履职能力进行思考分析,下面就自身的心得体会作如下简要汇报: 一、真切感受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真切感受40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更要深刻体会和认识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确的,形成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成功 经验、展现了光明前景,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 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二、深刻体会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弥足珍贵宝贵实践经验 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一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二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四是必

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是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六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七是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八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九是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三、结合实际在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 力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宝贵经验和启示,其目的就是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振奋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更大成效。落实在具体岗位上,要坚决落实好上级关于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各项决策部署,创新思维理念,按照*** 对***的定位要求,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锐意改革创新,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拓新征程,开创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局面。 一是要切实强化党的建设,为工作开展打牢基础保障。要坚决维…………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决…………,坚决执行好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切实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一定要全面把握严 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丰富内涵,切实牢记“五个必须”,严防“七个有之”,做到对党绝对忠诚,以实际行动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篇一:论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论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时有其深刻的背景的:一、“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一个:改革。二、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怎样改变?答案只一个:改革。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生机和活力哪里来?答案只一个:改革。四、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新思路在哪里?答案只一个:改革。 邓小平同志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

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 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篇二:论述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 论述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 中国在改革三十年的变化中,无论是从经济增长,还是从经济体制转型,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和社会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和政治大国。中国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实际上与对改革方向的始终坚持,与对改革路径的不断探索,与对现实问题的正确把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开放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历经了改革向何处去的三次思想上的大交锋和大解放,它们分别是真理标准讨论、姓资姓社讨论以及最近几年关于市场化改革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发展_小论文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 摘要: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如既往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是中国经济发展和道德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政策;原因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的进程波澜壮阔,成果丰硕。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改革开放的潮流势不可当,成就非凡。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关键性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情况展开详细论述。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综述 1.1、宏观经济指标全线飘红 改革以来,我国在就业问题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就业总量几乎成倍增长;从总的趋势看,不仅控制了城镇登记失业率的上升,而且在2003年-2007年连续5年实现了失业率的下降;实现了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另外,在物价方面,实现了经济高增长条件下的低度通胀(多数年份)或中度通胀(少数年份)。 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1978年,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由1952年的91元增长到184元。但2006年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84元迅速增长到6111元。1978年-200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由2.5亿下降到1479万人。 另外,住宅水平有所提高,全国居民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