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和TTIP简介及影响

TPP和TTIP简介及影响
TPP和TTIP简介及影响

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也被称作“经济北约”,是由亚太经济合作会议成员国中的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

TPP谈判始于2010年3月,谈判由两大类内容构成: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12个谈判参与国一起决定的领域;二是如某类商品进口关税减免等双边磋商领域。

2015年10月5日,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终于取得实质性突破,美国、日本和其他10个泛太平洋国家就TPP达成一致。12个参与国加起来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达到了40%。

TPP统一监管标准包括:贸易和服务自由、货币自由兑换、税制公平、国企私有化、保护劳工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资源、信息自由(包括新闻自由、互联网自由等等)。

一是要求全面市场准入,即消除或削减涉及所有商品和服务贸易以及投资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二是促进区域生产和供应链网络的发展;三是解决数字经济、国有企业等新的贸易挑战;四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帮助成员国加强贸易能力建设,实现贸易的包容性;五是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平台,吸纳亚太地区其他经济体加入。

参与国家:截至2015年,成员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

TPP与WTO不尽相同。它从传统、单一、狭义的贸易协定拓展成为现代、广义、综合的贸易协定。除了经济元素以外,TPP包含了许多非经济元素。TPP成员不仅要受到贸易机制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法律法规、社会团体、生态环境、商业模式和公众评判等制约。这可以说是西方国家,对于“自由贸易”的全新注解。这是整体、多层次发展的自由贸易新模式。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突破传统的自由贸易协定(FTA)模式,达成包括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内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协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将对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可能将整合亚太的两大经济区域合作组织,亦即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重叠的主要成员国,将发展成为涵盖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大多数成员在内的亚太自由贸易区,成为亚太区域内的小型世界贸易组织(WTO)。

TTIP 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

(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简称TTIP)

欧盟与美国

这个协定如果达成,将成为史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美欧关税降至零、覆盖世界贸易量的1/3、全球GDP的1/2。很大程度上,TTIP将改变世界贸易规则、产业行业标准,挑战新兴国家,尤其是金砖国家间的准贸易联盟。

美欧对TTIP有巨大的需求,虽然跨大西洋关税平均水平只有3%—5%,但取消关税作用仍然巨大,不仅简化通关程序,而且可以开放公共采购市场,刺激经济,从而使深陷经济衰退、复苏乏力的美欧从中获益。而这些收益大部分是建立在TTIP所带来的监管负担的下降、手续的简化、服务贸易和公共采购的自由化基础上的。

TTIP前景不容小视,谈判进程中的难度可想而知。目前来看,双方至少要在以下方面达成一致:首先是立即或在一定时期内,将产品关税从目前的平均3%-5%降至零;第二是在服务和采购上扩大市场准入;第三是处理双方市场内部的监管和国内标准;第四是将食品安全、转基因生物、音像制品等行业问题上观念的差别消弭或达成一致。

虽然困难重重,但美国貌似在自由贸易协定上下足了功夫,继TPP之后又推动TTIP,美国带动欧、日正透过跨国地域经贸整合,重新掌握全球地缘政治优势。过去10多年,中国对外贸易额占到全球1/10,未来20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是通过TPP、TTIP,美国正在拉拢欧、日另起炉灶,创建起超越WTO规范的全面性经贸自由化网络,这些网络一旦建成,将抵消中国的硬实力发展成果。

美欧日等国以市场自由化为名,推动双向互惠的高规格经营投资保障条件,更以决定技术标准、医药、医疗服务以及电子产品规格、环保指标的方式,组建有利于美欧等自由经济体的全球贸易规则。TPP和TTIP将打造一个以高度自由化为堡垒的市场准入屏障,使中国等相对滞后国家因无法高尺度互惠开放本国市场而无法加入,在新规则的制定中无发言权,从而阻隔中国经济影响力在全球的扩展。

TPP和TTIP谈判几乎把我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一网打尽”。在TTIP里边的美欧是我国最大的两个出口市场。TPP现已有12个成员国,已把东盟、日本与美国连在一起,我国排名前10位的贸易伙伴基本上都被拉进去了。如果TPP和TTIP最终达成协议,那么除中国和金砖国家之外的主要经济体都进入到这两大贸易区之内,中国届时处境将十分被动。

美国的“一体两翼”计划

实际上,美国高调推进TTIP,并非仅仅因为经济因素。

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威廉·盖尔斯敦为代表的观点认为,近年来,贸易谈判要么太大而不能成功,要么太小而不受重视。WTO多哈进程的淤滞表明,战后全球贸易协定的老旧模式几乎崩溃。

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认为,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欲推动经济转型,并重夺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即美国分别通过控制美洲大陆两侧的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制海权,进而主导欧亚大陆的政治、经济秩序,最终实现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在此背景下,美国已经于2009年11月年正式启动了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并计划于今年年内完成谈判。大多数自贸区协议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很少涉及劳工和环境保护。而美国主导的TPP不仅将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的关税,还将涵盖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争端解决,以及有关劳工和环境保护的规定,标准之高和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自贸区协议,称之为“立足于下一代”的贸易新体制。

美国主导下一代贸易规则制定的意味十分明显。

在不少专家看来,如果TTIP建成,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躯干,外加TPP和TTIP的两侧联动,“一体两翼”的两洋战略将强力驱动美国全球政治布局。

中国“被孤立”

值得关注的是,无论是TPP,还是TTIP,中国都被孤立在外。

同TPP一样,TTIP的谈判规格也非常高,一旦谈判达成,美欧将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方面制定新的规则,这对想进入美欧市场的企业来说无疑提高了“门槛”;另一方面,由于自贸区具有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的特征,因此,在美欧之间贸易壁垒降低的同时,对区外经济体则构成更高的壁垒,会产生贸易转移的效果,而这也意味着中国对美出口将面临欧盟的竞争压力,对欧盟出口将面临来自美国的竞争压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许重新成为规则的被动接受者,因为任何由美欧采纳的技术和法规标准都将可能成为未来双边、多边和地区间贸易谈判的参考标准,进一步巩固在全球贸易规则制定方面的垄断地位和话语权。“许多国家一旦无法面对美欧建立的全球监管以及产品标准的压力,就会成为欧美规则的跟随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