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桑树病虫害防治的方针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确保桑叶增产增收。

二、桑树病虫害的种类

桑树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和为害程度常因各地气候、土壤和生物及防治水平不同,往往在地区间或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间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已经发现的桑树病害有100余种,其中能为害桑树成灾的约40种。而桑树害虫约有200种,其中经常发生或局部地域成灾的害虫有50余种。

我县为害桑树的病虫害主要有以下一些种类:

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桑根结线虫病、桑疫病、桑芽枯病、桑萎缩病等病害和桑螟、桑尺蠖、红蜘蛛、桑毛虫、桑天牛、桑瘿蚊、野蚕、白毛虫、桑蓟马、桑斑叶蝉等共近20种病虫害。

三、桑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前提下,要本着安全、环保、无公害的原则,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综合性地做好防治工作,确保桑园的高质优产,提高蚕业生产的养蚕效益。

1、加强检疫,杜绝为害严重的桑树病虫害。

2、做好农业防治,保证桑园的环保安全、高产优质。

桑树病虫害的农业防治工作,主要做好以下桑园管理工作:(1)培育无病虫害的桑苗;(2)选栽抗病虫害的桑品种;(3)改善肥水管理,多施有机质农家肥,可减轻桑根结线虫病和萎缩病的为害。在7、8月干旱时应及时灌溉,可减轻桑蓟马、叶螨等害虫的发生为害;(4)适时夏伐及修剪整枝。夏伐可切断桑螟、桑蓟马、桑毛虫、叶螨等害虫的繁殖、生活场所,也可使桑疫病、桑赤锈病的发生受阻,夏伐还可消灭部分越冬桑蟥卵、野蚕卵。及时整枝、剪梢、修枯桩,可以减少枝干病害及桑象虫、桑梢小蠹虫、菱纹叶蝉、绿盲蝽的越冬场所,有力减少病虫滋生;(5)翻耕培土清除病虫寄主和越冬场所。如冬耕除清除杂草、改良土壤外,可将表土残株、病叶掩埋,使土中的扁刺蛾、灯蛾等越冬害虫暴露地面,供天敌捕食;(6)合理采摘秋叶。适时合理采叶不仅提高桑叶利用率,而且能减少桑里白粉病、炭疽病、污叶病的发生。

3、利用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桑树病虫害的发生。

4、桑树病虫害的物理机械防治。

凡用人力、器械和各种物理因素(温度、光线、声波、电力、射线等)保护农作物不受病虫为害,或减轻其为害程度的方法,称物理机械防治法。

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1)捕杀及采摘。

(2)食饵诱集或诱杀。

(3)异性诱集。

(4)温热法。例如用48-52℃温水浸根20-30分钟,防治桑根结线虫病;45℃温水浸根30分钟防治桑紫纹羽病。

5、桑树病虫害的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桑园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化学防治法是用特殊的化学物质—

—农药,来预防或直接消除桑树病、虫、草害。农药的使用要本着高效、低毒、无公害的原则。

合理使用农药的措施为:

(1)要对症用药。

(2)要确定好合理的用药量和施药次数。

(3)要做好农药的交替使用和混合使用。

(4)要施药均匀、周到、适量以保证质量,并看天时,巧用药。施药应根据害虫为害特点,采用重点喷顶梢(如野蚕、桑毛虫)、喷叶背(叶螨类)、塞灌蛀孔(天牛)等。一般阴雨天或将要下雨的天气不宜施药,风速过大也应停止施药。

(5)要注意养蚕期间的安全用药。注意选择残毒期短的农药品种如敌敌畏、乐果等。一般应留出稚蚕专用桑园,划片防治,按期用药。

四、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桑瘿蚊的防治

(1)主要为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桑树新梢顶芽,造成顶芽弯曲、凋萎、发黑、脱落、枝条封顶。连续为害后,使桑树侧枝丛生,分叉较多,枝条矮短而导致桑叶减产。

(2)防治方法

a、翻土晒杀虫蛹:桑瘿蚊老熟后入土化蛹或休眠,此时相对喜湿怕干,在冬季和夏伐后可进行桑园翻耕,可将入土虫蛹翻出土面,经日晒雨淋及冬季的寒冻,可杀死部分虫蛹。

b、土壤撒药:夏伐后结合土壤翻耕,除草施肥,对土壤撒药。是控制第一、二代桑瘿蚊的主要措施。药剂可选用乙氯杀螟粉每亩30-37.5公斤,拌细土300-450公斤撒施。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37.5-75公斤或40%甲基异柳磷乳剂3-4.5公斤(先加少量水稀释)拌细土600-750公斤均匀撒施桑地,如1个月后重施一次,效果更好。

c、顶芽喷药杀幼虫:掌握各代幼虫盛孵期,对桑树枝梢顶芽喷药杀灭幼虫。每次喷药后隔3-5天再喷1次,效果更好。可选用的农药有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或40%乐果乳剂1000倍液。

d、剪侧扶壮:对被害桑树应结合夏秋蚕采叶,经常剪除侧枝,使养分集中,促进枝条向上生长,以增加条长,减少损失。

2、红蜘蛛的防治

(1)主要为害症状

以幼螨、若螨及成螨群集叶背,在叶背布满丝网和脱皮壳,多沿叶脉吸食桑叶汁液,致使叶面产生红黄色斑块,严重时桑叶失水枯焦,桑园一片红褐色,状似火烧。不宜用作蚕的饲料。

(2)防治方法

a、选栽抗虫害强的桑品种,如选栽农桑14号等抗红蜘蛛强的桑品种。

b、冬季清洁桑园:清除枯枝落叶,消灭越冬成螨。桑树生长季节要勤除桑园内及其周围杂草。

c、保护天敌:桑园的一些瓢虫、草蛉、椿象是朱砂叶螨的天敌,应加以保护利用。

d、药剂防治:可选用①20%三氯杀螨醇乳油2000倍液;②20%三氯杀螨醇乳油加40%乐果乳油各1000倍液合剂;③50%螨净乳油400-600倍液;④75%的克螨特3000-4000倍液等方法进行防治。

3、桑褐斑病的防治:

(1)病害症状:

褐斑病只为害叶片,以嫩叶发生较多。发病初期,叶片正背面都可见到针尖大小的水渍

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颜色加深,典型的病斑轮廓明显,近于圆形或不规则形,周缘暗褐色或茶褐色,中间淡茶褐色或灰色,病斑周围叶色稍退绿变黄,一般直经为5mm左右。后期病斑上散布块状白色或淡红色粉质块,略作环状排列,在同一病斑的正反面都可看到。当天气多雨多湿时,病斑部吸水膨胀,病斑腐烂穿孔,遇干燥天气,病中央开裂。如一叶出现多数病斑,且相互连接成大病斑,病叶不久即变黄脱落。有时叶柄和新梢也产生暗褐色长形略凹陷的病斑。

(2)防治方法:

a、桑树落叶前,彻底摘除病叶,落叶后,清除落地残叶,以减少越冬病原。

b、加强肥培管理,开沟排水、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等,以增强桑树抗病能力。

c、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1000-1500倍,并加万分之五的洗衣粉作展着剂喷施叶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如隔2周左右再喷一次,则防治效果更好。

4、桑里白粉病防治:

桑里白粉病俗称白粉病、白背病、白涩病等,是桑树叶部常见的真菌性病害。

(1)病原:桑白粉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科,球针壳属。(2)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在枝干、病叶中越冬,次年散出子囊孢子,随风、雨飞散到桑叶上蔓延为害。

a、病害在22-26℃、相对湿度70-80%较为流行。

b、硬化早的桑树、春伐桑树以及通风透光差、肥培管理差和土壤缺少钾质的桑园易发此病。

(3)、症状:

病害多发生在枝条中下部将硬化的叶片上,随叶片老化成熟而逐渐严重。多由下部叶片向上发展,枝梢先端嫩叶一般不受侵害,但晚秋期也能侵害上部叶片。初发病时,叶背散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不断扩大,连接成片。严重时白粉布满叶背,同时在叶表面的可应处也随之发生淡黄色病斑。发病后期,病斑中央密生黄色渐变黑色的小粒点。(4)、防治方法:

a、加强肥培管理,施足夏秋肥,配施钾肥以增强树势,提高又树抗病能力。

b、合理采摘秋叶,自下而上分段采摘,防止桑叶老化,并使桑园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

c、药剂防治:

(a)3月上、中旬喷用25%粉锈宁1000倍液,以杀死越冬子囊孢子。

(b)夏秋季发病初期喷洒50%托布津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隔10-15天重喷一次,有显著的预防和减轻病情的效果。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当代林业发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阶段”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艰苦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管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 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led safe return to camp. The next evening, the SDF ... Period, a large number of "loyalty save" influx of Wujiang. "Loyalty save" or "jiuguojun", formerly known as "Action 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管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和探索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管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树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桑叶是养蚕的物质基础。桑树在生长过程中,常因各种病虫的危害而降低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桑叶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自然危害。所以必须十分重视桑树病虫害的防治 一、桑树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桑树的病害很多,按危害桑树的部位可分为全株性病害、桑叶病害、枝干病害和根部病害。 (一)桑萎缩病 病原:由病毒引起。病毒比细菌小的多,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症状:萎缩病有花叶型、黄化型和萎缩型三种。桑树发病,叶片缩小,叶色转黄,病叶变成圆形或半圆型。枝叶丛生矮化、细小,侧枝簇生成团,病枝无花椹。黄化型叶缘向叶背卷曲;花叶型叶缘略向叶面卷缩;萎缩型皱缩,但叶不卷曲。叶肉部分斑块状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叶脉有小瘤状突起。 表3 三种萎缩类型症状的区别 病型叶片侧枝病情 黄化型 显著缩小,变 黄,叶缘向叶背卷 缩 丛生,节间缩 短,枝条短化严重 发病后2-3天死 亡 花叶型 叶略小,略向 叶面卷缩 枝条细而长, 较弱 逐渐死亡 萎缩型 叶皱缩边小但 不卷曲 枝叶丛生,矮 化,侧枝细小 逐渐死亡 防治方法:(1)发现病株立即挖出烧掉,杜绝病原蔓延。(2)加强肥培管理,实行春伐,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3)防治虫害,特别要消灭传播病原的叶蝉等害虫。(4)选择抗病的桑树品种。(5)用2000PPM(2000单位/毫升)土霉素溶液浸渍病苗3-4小时,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二)桑白粉病 病原:为球针壳属的真菌。它利用附着器附着在叶子表皮上,部分组织能从气孔进入叶肉组织的细胞间隙,产生吸收器,摄取营养。

症状:本病多发生于枝干中下部的叶片上。病叶背面产生白粉状圆形霉斑,后期病斑颜色由黄变褐,连成一片,最后出现小黑点。桑白粉病多发生在秋季湿 润的环境中,病菌发芽适应的温度为23℃,桑叶硬化早的品种更易发生。严重时布满叶背面。 防治方法:(1)防止干旱,及时灌水,保持桑园土壤有一定的湿度,注意给树体施钾肥。(2)用硫化钾或波尔多液喷洒叶背面进行预防,用石硫合剂进行枝干消毒,杀灭病菌。(3)选择硬化迟的桑树品种,防止树叶硬化。(4)发病期可用70%甲基托布律500倍掖或25%粉锈宁2500倍液喷打,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续2次,即可控制病情发展。 (三)桑褐斑病 又称烂叶病。 病原:病原菌初生于叶表皮下,形成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盘成熟后突破叶表皮。一般在未腐烂的病叶上越冬。 症状:初期为褐色病斑,水渍状,呈芝麻大小的斑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或三角形。病斑周围绿色减退变黄,同一病斑在正背面叶面均有,遇到阴湿连绵的天气,吸收膨胀,有烂叶情况。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叶片枯黄易脱落。 防治方法:(1)清除病原,如病叶病枝等。(2)栽抗病品种。(3)加强桑园管理,翻埋病叶,实行冬耕,保持桑园通风透光。(4)药剂防治。发现有褐色斑点时,应立即用50%的多菌灵可湿粉剂1000-1500溶液,或70%的托布可湿粉剂1500溶液喷打。相隔10-15天再喷一次,防治效果好,对蚕无毒害。或在晚秋用0.7%波尔多液喷打。 (四)桑赤锈病 又称黄狗病。 病原:为锈孢属的真菌。往往在病组织皮下形成菌丝体团块,以后发育成球形的锈子器,隆起泡泡纱状。由淡黄转深,逐渐成熟,最后突破寄生表皮,露出皮面。 症状:本病在温度13-18℃,湿度80%以上易发生,高干桑较多,发病后桑叶 局部变得臃肿,弯曲表现为畸形,叶面出现橙黄色的病斑,病斑上密布桔红色的孢子,孢子随风雨传播,引起再次侵染。 防治方法:(1)发现病叶病枝,及时剪去,立即烧毁。(2)彻底夏伐,消灭病原,防治再侵染。(3)在初发病桑园用25%的可湿性粉锈宁粉剂1000倍液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2)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植物病虫害防治学》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2)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作物因虫害造成的损失与防治费用相等的那个关键性种群密度或作物受损害的程度。 2.交叉保护:是指病毒的弱毒株系可以保护植株免受同一病毒强毒株系的严重为害的现象。利用交叉保护,可以通过给植物接种病毒的弱毒株系的办法,从而达到防止强毒株危害的目的。 3.植物病害:植物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的内部和外部,生理和组织上均表现出不正常的现象。 4.趋性:是昆虫以反射作用为基础的进一步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昆虫对外部刺激产生的反应行为,或趋或避,其趋性有趋光性、趋化性及趋温性。 5.种群与群落:种群,农田生态中的种群是在特定空间与时间内彼此密切关联的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群落:在特定环境中彼此相互作用并由此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结构、功能及与环境有

相互关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的组合。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6.当今治理有害生物的策略有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大而积种群治理和全部种群治理三种。 7.植物病害病状的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篇。 8.植物病原细菌的形状为—杆状、田阎诊断细菌病害的方法之一是观察植物组织切口是否有菌脓溢出。 9.苗木猝倒病的典型特征为苗木猝倒。 10.昆虫的变态方式有不全变态和全变态。 11.我国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蚣虫主要有桃螃(烟螃)、萝卜螃(菜缢管蚣)和甘蓝螃(菜螃)三种。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2.下列属于农业防治的方法是()。 A.选育抗病虫品种 B.利用天敌昆虫 C.灯光诱杀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 作方案 1 2020年4月19日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方案 绿化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病虫害,轻者造成生长不良,失去观赏价值,重者植株死亡,损失惨重。病虫害主要以防为主,及时防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用药配比正确,操作安全,喷药均匀,无药害事故。 (1、应进行不定期病虫防治。对蚜虫、黄刺蛾,可采用吡虫啉进行防治;对青虫、蝼蛄等害虫的防治,可用1%辛硫磷灌杀;对蚧类的防治,可采用50%辛硫磷乳油1:1000-2500倍液防治。 (2、当有病虫害发生时,应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把病虫害消灭在幼期。 全年养护计划 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树种、树性等实际情况,全年养护管理计划制订如下: 一月:气候寒冷,以防寒为主。 1、经常检查维护防寒设备、设施及苗木防寒包杂物,做好树干涂 白工作,避免发生冻害。 2 2020年4月19日

2、剪除病、枯、残枝,继续彻底清除越冬害虫的虫卵、及潜伏害 虫,采用石硫合剂对树干或灌木进行防治,及时做好苗木的修剪工作。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二月:气候仍较寒冷,气温有所回升,树木仍处于休眠,做好新的一年的准备工作。 1、继续做好一月份的工作。 2、苜蓿清除枯、落叶,维护绿地卫生。 3、绿化保洁工作及其它交办事项。注意防火、安全巡视。 4、及时做好苗木的施春肥工作,施足基肥、复合肥30g/m2。 5、开始浇返青水。 三月:气候开始好转,气温回升,万物复苏,养护进入较忙季节。三月份气温渐暖,许多病虫害即将发生,要维护修理好各种防虫防病器械并准备好药品,注意蚜虫、刺蛾、蚧虫的发生,做好预测预报工作,及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树穴进行中耕,清理各种枯枝杂草。 3 2020年4月19日

桑树的种植技术

桑树的栽培技术 时间:2008-3-27 来源:花卉网阅读数:863 网友评论:7 桑苗的繁殖 1.播种繁殖(有性繁殖)。将本地桑树上采集紫黑色的桑椹捣烂、漂洗、阴干贮藏后所得到的黄褐色饱满种子于4月下旬到6月上旬进行播种,培育出实生苗来。 2.营养繁殖(无性繁殖)。 嫁接育苗:一般是利用本地品种的种子繁殖的实生苗作砧木,利用产量高、叶质好的优良品种枝条作接穗。在接后的10至15天检查是否成活,未活的需补接。还要注意防病虫,摘除砧芽,及时灌水、施肥等促进新梢生长。 扦插育苗:硬枝扦插是利用春伐剪下的新梢作穗条于4月初扦插,绿枝扦插是利用夏伐剪下的新梢作穗条于 5月下旬扦插。扦插前将枝条剪成16-20厘米长,每枝上端剪口要横截,离剪口1厘米处要有一个饱满的芽,下端的剪口要接近叶痕并剪成一个平滑的斜面,然后放在室内砂藏15-20天。具体方法为:将砂藏后的枝条根一捆,放在50ppm浓度的ABT生根粉液浸35小时,倒竖埋入细砂铺成的露天催根池中,上盖砂15厘米,再用尼龙薄膜覆盖,经天后取出枝条栽入苗床,栽后不露芽。 桑树栽培技术 1、时期:桑树春秋两季可以栽种,秋桑在桑树落叶后即可种植。春桑在2月下旬到清明前栽种。 2、整地:种桑先要整地,春季种植,先在上年十二月或当年一月份深耕土地,经过一冬晒垡风化后,再依预定距离开沟掘穴。 3、栽法:深沟栽。如土质粘硬,开穴要大,宽70厘米,深50厘米;土质较松或熟地的,穴宽各50厘米。栽植深度以30厘米为宜,栽植株行距为:行距3~4尺,株距2.5~3尺,每亩500~800株。 4、水的管理 满足桑树对水分的要求,是增产和改善叶质的重要措施,桑园对水的管理要掌握好两点:(1)防积水。桑园积水后,土壤缺乏空气,根系呼吸困难,影响桑根吸收养分,光合产物减少,出现桑叶萎蔫黄落,同时产生有毒物质,桑根腐烂。所以桑园要开好排灌沟,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桑地积水。 (2)掌握桑树发芽开叶期和夏秋期满足桑树用水。这两个时期对水需求大,如缺水,会影响桑树的生长和降低桑叶质量,这两个时期可通过排灌沟灌跑马水满足桑树的用水要求。 肥的施用 我们可根据施肥原则“上三造攻肥,重施春芽肥,下三造肥水兼施”造桑造肥做好施肥工作。在“上三造攻肥,重施春芽肥,下三造肥水兼施”的施肥措施中,应掌握好上三造的施肥量要占总量的70%。具体的施肥方法如下: (1)冬肥:冬肥是桑园基础肥,在桑树休眠时期开沟施下,主要作用是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冬肥以腐熟的家栏肥和土杂肥为主。 (2)春肥:春天桑树发芽,枝叶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因此,在新梢长出5~10cm时,及时重施速效肥,亩施复合肥200斤+尿素100斤+麸肥50斤。 (3)造桑造肥:2~3造亩施复合肥200斤+尿素50斤,4~6造亩施复合肥200斤。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篇一: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案 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切实爱护好森林资源,促进森林健康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进展,既是当代林业进展的时代重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最高目标,也是打好林业相持时期攻坚战的科学之举,长远之策,任务之重。 云南是一个林业大省,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繁重的一个省。20XX年是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困难的一年:一是由于罕遇持续高温、全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首次高达600余万亩,占全省有林面积的3%,创历史新高;二是蛀干害虫小蠹虫发生面积近200万亩,在滇中、滇东、滇西北地区危害最甚,形成了全省第二个钻蛀性害虫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峰;三是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不断传入,给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带来了新的考验。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在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强化行政治理、实行科学防控,采取强硬措施,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20XX年全省防治林业有害生物448.78万亩,森林植物及林产品调运检疫率达95%、种苗产地检疫率达99%、监测覆盖率达88.97%。在完成年初提出的目标治理指标的同时,还为今后云南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和探究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构建五个体系 一是构建统一组织协调体系。全省16个州市政府均成立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对本地区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预防和除治工作实行统一组织、协调和指挥,授权森防部门负责日常治理,进一步完善林业系统内部各级林业主管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责任制,充分发挥各级林业部门在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工作中的政府参谋和助手作用,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协调指挥体系已差不多形成。 二是构建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省森防部门对全省1935个监测网点(其中35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从队伍、设施建设、治理手段、等方面进一步予以强化,1899个一般监测预报点、部分乡镇、林场和管护站的监测点得到了新的加强,涵盖全省要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区的县、乡(镇)、村的监测网络已差不多形成,全省组成了有3427名专兼职人员监测预报队伍,监测面积达1717.97万亩,监测覆盖率达88.97%,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林业有害生物联系报告制度得到健全,预测预报能力在全面提升。 三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突发应急反应体系。为了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省林业厅重视和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建立了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各级森防站具体实施的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突发及重大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制定了预防和除治松材线虫病应急预案、物资及技术储备。20XX年在除治外来有害生物的战斗中,省林业森防部门按照顾急方案,及时进行现场调查、监测、上报、策划、组织、调运药剂,确保了除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构建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体系。加强对松材线虫病、小蠹虫、松毛虫、松尺蛾等病虫情调查,专门是对云南最要紧危害虫种小蠹虫为代表的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和危害进行了详细的病虫情调查和监测预防,为制定防治方案实施科学防控打下了基础。省森防部门在总结前几年全省冬春虫情调查的基础上,按照其危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难点,编制出全省的防治和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重点治理区域,抓住最佳时机,集中资金投入,实施攻坚突破等防控手段,使全省小蠹虫危害面积在一定程度得到操纵。 五是构建目标治理体系。目标治理是提升政府与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关注度和支持力的有效途径。省森防部门加大了推行目标治理责任制力度,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关注下,以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为内容的新的治理体系在全省已逐步建立,双线目标治理责任制已开始实行,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产地检疫率将纳入全省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奖惩、举报和重大责任事故追究通报制度也正在制定中。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作业参考答案

1、植物病害:植物在自然界中受到有害生物或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上发生了改变,造成了损伤或损害。 2、非侵染性病害:由于生长环境条件不适合,物理或化学因素造成的,是非侵染性的,这种不能传染的病害叫非侵染性病害。也叫生理性病。 3、侵染性病害:由于病原物对植物侵染造成的,因为可传染,又叫传染性病害。 4、症状:是植物发病后外部显示的表现型。每一种病害都有它特有的症状表现,是我们描述、命名、诊断和识别病害的主要依据。植物发病后出现的反常现象,包括病症和病状。 5、病状:是指植物本身的各种异常变化。 6、病症:指病原物在植物体上表现出来的特征性结构。 7、典型症状:一种病害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抗病性的品种上或者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出现不同的症状,其中一种常见症状成为该病害的典型症状。 8、综合症:有的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这种情况称谓综合症。例如:稻瘟病在芽苗期发生引起烂芽,在株期侵染叶片则表现枯斑,侵染穗部导致穗茎枯死引起白穗。 9、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事在一株植物上混发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类型的症状,这种现象称为并发症。有时会发生彼此干扰的拮抗现象,也可能出现加重症状的协生作用。 10、隐症现象:病害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隐症的植物体内仍有病原物存在,是个带菌植物,一旦环境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隐症的植物还会重新显症。 11、有性生殖:真菌性细胞(配子)或性器官(配子囊)结合,经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有性孢子的过程。产生的孢子称为有性孢子。一般在生活史中只进行一次。多在生长后期。 12、准性生殖:异核体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杂合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通过非整倍体分裂不断丢失染色体实现单倍体化,最终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过程。 13、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的专性寄生物,无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也称为分子寄生。 14、病毒的多分体现象: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并仅存在于+ssRNA(其单链可以直接翻译蛋白,起mRNA作用)病毒中。多分体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粒体中。单独一个粒体不能完成侵染,必须是一组粒体同时存在才能全部表达遗传特性。 15、外寄生:虫体大部分留在植物体外,仅以头部穿刺到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内吸食,类似蚜虫的吸食方式。 16、体内寄生:整个虫体侵入根组织内,或至少在其生活史中有整个虫体钻入根内取食。 17、半内寄生:仅虫体前部钻入根内取食。 18、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称为全寄生。如:菟丝子、列当、无根藤等。 19、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 20、寄生性:是指病原物在寄主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

桑树丰产栽培技术

桑树丰产栽培技术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桑树丰产栽培技术 我国发展桑蚕业历史悠久,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农民致富,财政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 一、桑树生长的环境条件桑树适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有机质含量%以上的土壤,PH值-9,以PH值6-为最适宜,年降雨量在1000mm以上,土壤含水量 70-85%,最适温度25-35℃,阳光充足。 二、育苗桑树育苗分种子育苗、扦插育苗两种。一般采用种子育苗。 1、桑树种子育苗宜选土地肥沃疏松,排灌方便的沙壤土作苗圃,播种前4-6d最好用除草剂,全面喷施,每667m2地面还可结合撒1-氯丹粉,然后纵横耙地,起高12cm,宽的畦,畦面要细碎平整。 2、桑树种子即买即播,每份种子混拌五份细泥土,按畦分等分播匀,然后轻拨泥土,使土吻合,然后覆盖,厚度以隐约可见畦泥为宜,并进行一次浇水。 3、浇水。播后半月内,每天早晚都要浇水,当苗高3cm时,按株距3cm进行间苗,当苗高6-9cm,按株距3-5cm间苗,保证8-15万/667m2 株苗。 4、苗期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并进行叶面喷肥,按%的尿素或%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喷雾。 三、栽植桑园最好选择能排能灌,土层深厚或靠近水源的肥沃土地,靠近砖瓦厂、化工厂等排出废气、废水、废渣受影响的土地不易种桑。桑树栽植时间以大雪后立春前为最好。种植前对地进行全垦,后开行沟(行沟深宽最好30cm 以上)施基肥,回土。桑苗栽植前应浆根(用泥浆,猪、牛粪及少量磷肥混合),种植时开行,回土埋过青茎部3-5cm为度,埋土踏实,留地表2-3个芽,把上部剪去,控制发芽枝数,栽植密度1000株/667m2,株行距 50cm×130cm。 四、丰产技术桑树修剪 1、整形。栽植当年发芽前,进行苗木定干,高度35-40cm,剪口下10-15cm的地方留3-5个芽,培养三个主枝。第二年春季发芽前,对第一层主枝进行短截,截留长度80-90cm,发芽后选留第二层培育6个侧枝,第三年春季发芽前,对6个侧枝进行短截,截留长度110-120cm。2、摘心。适时摘心是种好桑树的关键措施之一。桑苗摘心是在桑树嫁接苗(扦插苗生长前期)当苗高约35cm,对生长特别旺盛的桑苗可摘心,去强留弱,摘心后只留一个腋芽生长,多个腋芽应进行剥芽,9月份可再次摘心,摘心后有腋芽可剥除;幼桑摘心一般分两次摘心,第一次在5月中旬,有6-7片时,摘去嫩头,留4-5片叶,摘心后每亩施基肥750-1000kg,第二次在6月中旬进行。蚕期桑树摘心一般在蚕二眠眠中时对桑树进行摘心,摘心程度以摘去下小毛叶为度,要求先用先摘,后用后摘。 3、清园。桑树冬条上部不充实应剪去,平顶剪梢,一般下端留130cm左右,条短的桑园留100cm左右,在冬季并进行整枝修剪,对弱枝、横头条、枯桩、枯枝和死拳及时除去,集中烧毁。合理施肥桑树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以速效氮肥为主,按照一基三追的原则进行。基肥施用量为有机肥200担/667m2,尿素25-35kg/667m2或复合肥 50kg /667m2,催芽肥和追肥用量为尿素15-20kg/667m2或复合肥25-30kg/ 667m2,秋肥施尿素25kg/667m2,施肥方法主要是沟施,施后及时盖土,干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方案

县林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 我县分布的主要病虫害有:糖槭蚧、大球蚧、吐伦球坚蚧、堆粉蚧、春尺蠖、沙枣跳甲、鼠害等,寄主有:枣、桃、杏、酸梅、苹果、梨、沙枣、柳、杨、榆、槐、葡萄等林木及其苗木。 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总体思路: 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森保方针,严格执行《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实行“谁经营、谁受益、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2、加强检疫,严防病虫害的人为传播是预防森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前提,要广泛开展森林植物的检疫工作。 3、采取实际步骤,大力推进以营林为主的治本措施。 (1)、培育良种壮苗,加强对抗病优良树种的引进工作。 (2)、根据分类经营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林种制定相应的营造混交林的标准。 (3)、加强低产林改造,有计划的将病虫害严重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 (4)、加强林木的栽培管理,及时灌水、施肥,增强树势,合理修剪,保持树木通风透光,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可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以而减轻病虫危害。 一、蚧类害虫防治技术方案(大球蚧、糖槭蚧、吐伦球坚蚧)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

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二)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 果树落叶(11月中旬)后,用清园剂(融杀蚧螨)100倍液或石硫合剂5波美度喷雾,这是压低蚧类害虫虫口基数的关键措施。 2、人工防治 (1)结合修剪,剪除虫口密度大的枝条,带出果园集中烧毁; (2)冬季农闲时期,组织农民用毛刷刷除枝条上的蚧类害虫; (3)刮除老树皮,用涂白剂进行树干涂白。 3、化学防治 对防效差的果园,可采取春季补防和若虫期防治的办法。 (1)杏、桃、巴旦木等树在3月5日至3月20日前,红枣在4月5日至20日,核桃在3月25日至4月5日,葡萄、石榴在开墩时,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 (2)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初孵若虫期采用速扑杀、蚧虫毒、乐斯本1000-1500倍液喷雾。 二、春尺蠖防治技术方案 (一)防治对策 根据“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坚持以适地适树和选择抗性树种为主的原则,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化学的防治措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面积,切实控制其蔓延危害。 1、轻度发生区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平台必修课程,是在学习了《园林植物》、《园林植物栽培》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发生的规律、特征及其防治措施;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后续《花卉栽培技术》、《草坪建植与养护》及《园林植物整形与修剪》等课程的学习及获得相应职业岗位资格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学时数:90学时,学分: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应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推行课程内容项目化,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高度融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职业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突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技能和能力的培养,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园林技术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标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园林植保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确定课程内容。 3.以园林植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具体需求为主线,遵循中职生综合素质的形成规律,年龄特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融入教学任务。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具备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安全、经济、环保、高效控制园林植物生产中有害因素影响的能力,为从事园林植物生产、养护、栽培、管理等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1.知识素养。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概念、性质、任务;掌握当地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诊断基本知识;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能解释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 2.能力素养。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园林植物主要病原的病害,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能正确诊断有害草的种类,掌握正确的防治措施。 3.实践素养。能规范合理安全科学使用农药,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病虫害防治。 4.发展素养。具有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团队意识,集体意识。

林业病虫害防治.pdf

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Pest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 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

桑树

桑树 桑(拉丁学名:Morus alba L.),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5米。树体富含乳浆,树皮黄褐色。叶卵形至广卵形,叶端尖,叶基圆形或浅心脏形,边缘有粗锯齿,有时有不规则的分裂。叶面无毛,有光泽,叶背脉上有疏毛。雌雄异株,5月开花,葇荑花序。果熟期6~7月,聚花果卵圆形或圆柱形,黑紫色或白色。喜光,幼时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干旱,耐水湿能力极强。原产中国中部,现南北各地广泛栽培,尤以长江中下游各地为多。叶为桑蚕饲料。木材可制器具,枝条可编箩筐,桑皮可作造纸原料,桑椹可供食用、酿酒,叶、果和根皮可入药。 一、主要价值 (一)、桑药用价值 1、功能主治 桑叶可疏散风热;清肺;明目。主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发热头痛,汗出恶风,咳嗽胸痛;或肺燥干咳无痰;咽干口渴;风热及肝阳上扰;目赤肿痛 2、药理作用 A、抗菌作用 鲜桑叶煎剂体外实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和炭疸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也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煎剂还有杀钩端螺旋体的作用。

B、降血糖作用 桑叶在脱皮固酮对四氧嘧啶引起的大鼠糖尿病;或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抗胰岛素血清引起的小鼠高血糖症均有降血糖作用。脱皮固酮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但不改变正常动物的血糖水平。有人认为桑叶中所含某些氨基酸能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以降低血糖。 C、其它作用 对鼠肠肌有抑制作用。对动情期子宫有兴奋作用。稀释液静脉注射可出现暂时的血压下降。脱皮激素能促进细胞生长,刺激真皮细胞分裂,产生新生的表皮并促使昆虫脱皮。对人体能促进蛋白质合成,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桑叶乙醇提得的植物雌激素,喂饲小鼠可减慢生长率。10%桑叶注射液,注射于兔股四头肌或滴入兔眼结膜内,均未发现有局部刺激作用。豚鼠过敏性实验为阴性。对羊红血球未见溶血反应。桑菊饮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指数,使嗜酸性细胞增多。 D、毒性 10%桑叶注射液小鼠(体重量20g)1次腹腔注射的安全用量相当于人用量的250倍。以相当于人用量的60倍连续给小鼠腹腔注射21天,对肝、肾、肺等无损害。若给予更大剂量,则使上述脏器发生变性和出血。 3、民族用药 A、《药典》 【藏药】塔兴:桑椹治骨热病;桑木、桑枝治骨热;桑枝、桑叶、桑椹熬膏治妇女病,感冒,气管炎,腹泻《藏本草》。达尔相:果穗清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514315847.html, 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李慧颖刘微刘宏文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7年第17期 森林的主要功能是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降低噪音、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减免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稳产高产,维护生态平衡;另外,森林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林副产品。 一、森林病虫害的概念 森林病害是指森林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或其产品和繁殖材料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影响,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从而导致植物生理上、组织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不正常的状态,生长发育不良,甚至整株死亡,最终引起人类经济损失和其他损失的现象。 林木病害的类型有:一是侵染型病害。是由真菌、细菌、质原体、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线虫和螨虫等侵染的病害,此种病具有传染性。二是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不适于林木正常生长的水分、温度、光照、营养物质、空气污染等因素所引起的病害,这种病不具有传染性。三是衰退病。是指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综合作用造成林木生长势或生长潜能显着下降,最终导致林木死亡的一种病。森林病害的发生必须要有植物和引起植物发病的因素,没有这2个条件森林病害就无从发生。病害的发生可能是由一个因素或某些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直接引起病害发生的原因称病原,间接因素称诱因。病原按其性质分为生物性病原和非生物性病原。 森林虫害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自然灾害,是昆虫在繁殖生长的过程中,取食植物的营养器官或吸食植物的汁液,造成林木所生产的营养减少或者是林木的营养物质被林木害虫取食,造成林木生长不良,使得木材及林副产品的产量下降,甚至使整株林木死亡。 二、防治方法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病害防治的原则是在制定森林病害防治计划和方案时,必须考虑三方面的因素,即生物性因素、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森林病害防治的策略:一是杜绝和铲除;二是免疫和抗病;三是保护;四是治疗。人们在对森林病害的防治过程中先后使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起初,人们为了防治森林病害普遍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刚开始使用化学药品的品种少,使用的剂量少,但取得的效果极好,森林病害发生的间隔期较长,防治的费用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森林病害对化学药剂产生了抗药性,森林病虫害发生的间隔期逐渐缩短,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剂量加大,且效果降低,即成本加大,呈逐次上涨的趋势。后来,人们利用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对病原物进行杀灭或抑制,即采取生物技术来实现对森林病害的防治。

(2020年更新)《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专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植物病虫害防治学(专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属于农业防治方法的是( )。 A.选育抗病虫品种 B.利用天敌昆虫 C.灯光诱杀 D.喷施农药 2.真菌通过无性繁殖产生无性孢子,通过有性繁殖产生有性孢子,以下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 A.担孢子 B.接合孢子 C.分生孢子 D-子囊孢子 3.金龟子受到突然的振动或触动时,就会立即收缩其附肢而掉到地面上,这种保护性适应叫( )。 A.拟态 B.保护色 C.警戒色 D.假死 4.在进行害虫田间调查时,随机取样的正确做法是( )。 A.在田间任意取一定数量的样点(不带个人主观成分),并对样点内的害虫全面计数 B.根据作物的种植方式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握 C.根据害虫的田间分布型和作物的种植方式,按一定长度、面积或一定植株数取样 D.每隔一定距离,随机取一定植株数为样本 5.我国地下害虫中,居为害之首的是( )。 A.地老虎 B.蛴螬 C.蝼蛄 D.金针虫 6.下列园林植物食叶害虫中属于鞘翅目的是( )。 A.美国白蛾 B.舞毒蛾 C.银纹夜蛾 D.白杨叶EFL 7.温室白粉虱的为害是( )。 A.,啃食叶子下表皮和叶肉 B.啃食果实和嫩茎 C.在寄主叶背吸食汁液 D.以幼虫潜食寄主叶肉 8.不同种类的天牛其粪渣的形状各异,因此可从粪渣的形状来判断是何种天牛。粪渣形状为粗锯末状的是( )。 A.星天牛 B.桃红颈天牛 C.桑天牛 D.苹枝天牛

10.睾硫磷很快分解,是因为( )。 A.对光不稳定 B.对酸敏感 C.被土壤胶体吸附 D.无内吸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一种害虫管理系统,它的目标是将害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之下。 12.病原物的侵入途径主要有直接侵入、____ 侵入和____ 一侵入。 13.月季白粉病的病原菌主要以____在芽鳞中越冬,也可以闭囊壳越冬。 14.蔬菜枯萎病发病最重的时期是一一。 15.苹果(梨)锈病具典型的一现象,其生活史需要在苹果(梨)和松柏上完成。 16.昆虫头部的附器有____、触危和一____。 17.昆虫的消化道可分为前肠、中肠和.____一个部分。 18.美国白蛾又名秋幕毛虫,属鳞翅目.__科。 19.植物检疫 20.病症 21.转主寄生 22.垂直抗性 23.生境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四、筒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24.生物防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5.列表说明柑橘溃疡病与疮痂病的区别。 26.小气候的特点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27.试述侵染性病害的诊断方法。 28.生殖系统的构造与害虫防治之间的关系如何?

桑树育苗技术

桑树育苗技术 桑苗是发展桑蚕生产的前提,培育壮苗是建立高产稳产桑园的基础。实践证明,自育桑苗有减少病害异地传播,降低成本,方便移栽,提高栽植成活率等优点。 桑树育苗一般有两种方法,即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用桑种子繁殖的,叫有性繁殖,用桑树枝条或芽进行嫁接或插条繁殖的,叫无性繁殖。我县种桑质地差,种植密度大,需要苗木多,桑树育苗以有性繁殖为主。现将技术要点做如下介绍。 一、桑种选择 育苗要选择优良品种,目前在我县推广种植的桑树良种主要以“桂桑优12”、“桂桑优62”、“沙二×伦109”等品种为主。这三个品种杂交优势明显,亩产鲜叶量达3000公斤左右,具有发条多、成熟快、硬化迟、耐剪伐、叶片大、产量高等特点。 二、苗地选择 壮苗是高产的基础,因此,必须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地面平整、阳光充足、靠近水源且要求前作没有育过桑苗的土地作为苗圃地。 三、播种时期 分为春播和秋播,以春播为主。清明前后地温20℃时即可播种,最迟在5月下旬前播种结束为好。春播桑苗生长时间长,易长成壮苗,管理比较方便。秋播在秋分前后(9月下旬),由于生长时间短,前期易受旱,因此必须有良好的灌溉条件和精心管理,才能长成壮苗。 四、苗圃整理 1、除草:用除草剂全面喷施,除尽杂草。 2、整地起畦:进行多次耕耙,把土团充分耙碎、耙平,然后再起畦苗床,畦面要平,土要细碎,畦高10—15cm,宽100—120cm。 3、施基肥:在播种前每亩施放腐熟细碎有机肥2000—2500公斤,撒在畦面上与表土拌匀耙平,轻轻压实,减少土粒间隙,勿以新鲜有机肥、纯氮化肥作基肥。 4、防蚂蚁:每亩用氯丹粉撒施。 五、播种方法 采用撒播法,每亩用种量0.25—1.0公斤,与细泥土拌匀并分成五等份来回均匀撒在畦面上,薄盖一层细土,稍压紧,盖上稻草,淋水使泥土湿润。 六、苗期管理 播种后的管理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要根据桑苗生长各阶段的特点加强管理。 1、从播种至长出两片子叶为出苗期,约需7—10天,此期注意淋水补湿,保持苗地充分湿润,促使桑种出芽齐全。长出一片真叶时,在阴天或傍晚分批把稻草揭去。 2、从出两片子叶到长4、5片真叶为缓慢生长期,此期靠地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营养物质才能正常生长。主要工作是灌溉、排水、追肥、间苗、补缺、除草。追肥以速效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补,一般以0.5%尿素或10倍人粪尿隔周淋一次肥。用肥量先稀后加浓,多次薄施。 3、长到5片真叶后进入旺长期,主要工作是除草、施肥,每月施肥2—3次,每次每亩施粪水1500—2000公斤,加少量尿素,苗高30厘米后,根据苗木生长情况确定是否施肥。 播种后经过3—4个月的管理,一般苗高60厘米、苗茎径3毫米以上时,可根据需要有计划起苗移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