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云南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重点2.2:教育与人发展(上)

2015年云南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重点2.2:教育与人发展(上)
2015年云南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重点2.2:教育与人发展(上)

2015年云南特岗教师考试教育学重点2.2:教育与人发展(上)

最强推荐:https://www.360docs.net/doc/5a17328507.html,/tegang/bishi/index.html

舍命推荐:2015年云特岗教师笔试备考指导

第二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是否遵循了人的发展规律。教育和人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教育在个体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教育又要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个体的身心发展状态是教育行为的依据。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素质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

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有备于我”,人的本性中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现代西方的内发论者进一步从人的机体需要和物质因素来说明内发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只起引发作用。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他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复演说)。

内发论的关注重点是人的“生长”,以及人的成长规律和成熟机制是怎样的。

(二)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外铄论强调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等。

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就持这样的观点。荀子认为,“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他甚至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外铄论一般都注重教育的价值,对教育改造人的本性,形成社会所要求的知识、能力、态度等方面,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关注的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有效学习。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文化背景等)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主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因此,个体积极投入实践的活动,是内因和外因作用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因而,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自然受到特别的重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