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论读后感

《语言论》读后感

《语言论》是爱德华·萨丕尔的一部代表作。全书共分11章,主要论述语言的性质、形式、结构、演变以及它跟思维、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萨丕尔作为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显然对“什么是语言”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全书的第一章就阐述了其对于语言本质的看法。

对于语言,我们太过熟悉,正因为如此,对它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并不如想象得那么容易。首先,萨丕尔将走路与说话进行比较,以此来说明“语言是一种非本能性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语言论》第4页)。在这里,突出强调了“文化的”功能,即将语言的本质属性放到人类社会的大环境中考虑,加强了言语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也是萨丕尔作为人类学家与众不同的着眼点。作者认为更改一个人的生活的社会环境完全能够改变这个人的言语,他的言语的形成有赖于周围人们的言语,“正象不同民族之间,宗教、信仰、习俗、艺术都有差别一样”,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参杂了大量的人的因素,以及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习惯”。

为了论证语言的“非本能性”,作者又将语言中的象声词和感叹词抽出来进一步说明语言是“人脑的创作,想象力的发展”(第7页)。这个观点当然无可厚非,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将象声词定位在对于自然声音的“摹拟”上,象声词,顾名思义,我们很容易认识到它是对自然界固有声音的模仿;但是作者认为感叹词同样也是“自然声音的习俗的定型”(第5页),这就让我产生了一些困惑:如果说我们惯用的感叹词,例如:“啊”,“噢”,“哇”等是对自然的模仿,那么那么它们又是对自然界中哪些声音的模仿呐?不能否认感叹词的来源与其他语言成分一样来自于自然所启发的、人脑的创作,但既然肯定了其与自然声音的联系,我认为为了确保论证的严密,就应该加上相关的例证,使得结论更加的可信。

在说明了语言不是什么之后,作者为语言下了一个可用的定义:“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凭借自觉地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这个定义概括了前人“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和“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这两种观点,并把它们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从文中可以发现,萨丕尔并不否认心理—物理基础对于语言的必需性,但是,他认为,语言的研究决不是对于作为语言基础的生

理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而应当是讨论语言——“这个任意性符号系统的功能和形式”。

萨丕尔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把习惯的、自觉发出的声音(或是声音的等价物)分派到各种经验成分上去”(第10页)。萨丕尔还特别点明,这里的“经验”并不是各个的、个别的经验,而是人们所共有的简化了的抽象出来的概念符号,其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思维”这个问题。

在这样的框架内,萨丕尔开始着手讨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作者认为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思维是不可能的。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乍一看这一观点十分接近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但细究一下还是有很大差异的。

一般而言,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并不总与概念有关,一个个单个概念的联合可能并不具有概念的意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言就是这样一种为个别印象所占据的东西,在更高的水平面上,譬如焦点中只有抽象的概念和它们的关系的心理状态,它仍然和意识的内在内容平行。因此,从语言的观点发出,按照萨丕尔德说法,

思维的定义可以是:“言语的最高级的潜在的(或可能的)内容,要达到这内容,联串的言语中的各个成分必须具有最完满的概念价值”(第13页)。

作者将语言界定在符号的表现的最高、最概括的水平上的思维的外表,认为思维将语言的内容精炼的解释了之后,便能从语言中看出思维。因此语言决不是“贴在了完成了的思维

上的标签”,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在这一层面上,萨丕尔区分了语言与思维。

对于语言与思维,作者还认为他们是相互作用的。一方面,语言的成长要充分依赖思维的发展,当原有的语言不足以表达人类的思维时,人们便借助想象等方法创造出更多的新的语言成分。另一方面,思维的运作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或者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只有在思维过程中运用才有存在的意义,当人脑在进行想象或推理的时候,就已经默默念出了一连串的语言成分。萨丕尔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道明了语言与思维的这种相互作用:“工具使产品成为可能,产品又改良了工具”(第15页)。

作者对于语言与思维的论述看似十分辨证,与马克思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观点没有多大差别,但是我们还是能在字里行间发现作

者对“语言决定思维”的片面强调,以及对“语言先于思维”的强烈暗示。萨丕尔说:“正象数学推理非借助一套适当的数学符号不能进行一样,没有语言,思维的产生和日常运用未必更能想象……作者本人颇以为许多人觉得能不用语言来思想,甚至推理,只是一种错觉”(第14页)。在第一章文末,作者甚至明确地表示相信语言甚至比物质文化的最低级发展还早,这无疑脱离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人印记。

爱德华·萨丕尔关于“语言是什么”的论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类学家对语言本质的认识,也为我们在课程讲义之外,明晰语言的本质打开了一扇窗户。篇二:《语言论》读书报告

言语风格与言语方言

——《语言论》读书报告

拜读高名凯先生的《语言论》后,发现其中第三部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篇幅最长,折射出较为广泛的社会文化内容——关于语言起源的各种推测及相关充分或者不充分的例证引起我对人类文化起源的兴趣,影响语言发展的众多因素及内因和外因的争论与确定引导我思考事物本质,语言在历史过程中的分化与统一启发我畅想历史知识,对语言发展前景的展望等内容开阔我的视野,《语言论》集中于语言知识的同时又渗透着历史、人文气息,凸显了语言深刻的社会本质、丰富的内部结构、精深的历史渊源,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其中的第三章第三节“言语风格与言语方言”,与我以往对相关概念的认识大相径庭,颠覆我对言语风格和言语方言的认识和标准,故而我反复咀嚼,品位其中差异,收获良多。因此,我就这一节内容简要谈谈我的想法。

一、概念:言语方言、言语风格、言语风格手段

在本节伊始,高名凯先生明确了相关概念,我们且来看看高名凯先生明确概念的步骤和思路。

(一)重复“言语”的概念

高名凯先生首先重复了“言语”的概念“言语是人们的交际行为,人们对语言机能的具体运用(包括对语言的运用)及运用语言所形成的结果。一般地说,这结果就是言语作品,

①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话”。关于“言语”的概念,高名凯先生在本书第一部分第五章“语言

和言语”第一节“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已有相关论述,并通过小说《三国演义》中人物话语

②进行举例论证,应当说,“言语”概念已较为明晰。此处重复阐述,既是帮助读者回忆基础

知识、接纳新知识,也是为了让文章行文更加自然流畅。

(二)提出“言语方言”的概念

高名凯先生在本书第一部分“语言的社会本质”的第五章“语言与言语”和第六章“语

言的变体”已分别对“言语”和“方言”进行了阐释,并在本书第三部分“语言的起源和发展”的第三章“语言的分化”对地方方言、亲属方言、社团方言进行分析,反复运用了“方言”的概念,让我们明确在现代语言学中,方言指的是语言的分化,而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地方性语言形式,即所谓的地方之言,进而总结出言语方言的概念:“由于特殊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的经常化,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而经常得运用某些固定的词汇成员、语法成分,甚至于运用特别为了适应这种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的特制的表达手段,人们就可能把这些固定的词汇成员、语法成分和特制的表达手段组织成一套特殊的表达手段的系统,这种特殊的表达手段的系统就称为言语方言”③。明确概念之后便是对概念的分析,此处共有四个句子,其中“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二词共出现三次,如此高的频率也说明了高名凯先生对“言语方言”概念解读的关键词“交际场合”、“交际目的”的强调。①

②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55页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96-98页

(三)由言语方言与言语风格的关系引出言语风格

高名凯先生在阐述“言语方言”的概念之后指出“言语方言”对“言语风格”表达的作用,进而引出“言语风格”概念。

高名凯先生认为传统语言学家们没有把握“言语风格”的本质,因而主观地将它认定为“神韵”、“气势”等,令人难以捉摸。真正的言语风格应从语言的交际职能来理解:“语言中的风格就是语言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被人们运用来适应这种交际场合,达到某一交际目的时所产生的特殊的言语气氛或言语格调”①(关于引用原文而出现的“语言风格”一词,高名凯先生曾自注“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言语风格”,为了配合习惯说法及尊重其他语言学家的论述,高名凯先生并未更改,本文撰写时考虑到概念的精确性,直接采用“言语风格”这一说法)。随后,高名凯先生指出苏联的部分语言学家们混淆了“言语风格”和“言语风格表达手段”这两个概念:“言语风格是言语的某种气氛或格调的表达手段,而风格的表达手段则是构成这种气氛或格调的表达手段”②。以下是我根据高名凯先生的论述形成的关于“言语风格”,“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言语方言”的理解:

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言语方言、言语风格关系图

以科学论著为例,科学论著的言语风格是严谨、简练,实现这一种言语风格的表达手段是言语上科学术语的运用,而当科学术语系统化,形成一整套表达某个科学领域的专门词汇系统,就是科学论著的言语方言。

二、言语风格组成成分分析

高名凯先生认为“言语风格”可以由“语言中带有风格色彩的成分”和“非语言成分”①

②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56页

两部分组成。

在“语言中带有风格色彩的成分”这一部分,高名凯先生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个别孤立的风格手段不能构成言语风格。

高名凯先生也正是用言语风格的这个特点来反驳苏联语言学家索罗金主张的“现代俄语已经没有语言风格的存在”的观点——索罗金在论证时所举的例子均是个别的言语风格手段。

二、言语风格表达手段的系统性。

高名凯先生以科学论著为例,强调了言语风格表达手段的系统性,即言语风格表达系统能够被称为“言语方言”的原因。

三、不能混淆“言语风格”和“语言特点”两个概念。

高名凯先生从历史角度说明了“言语风格”和“语言特点”的区别:“作为整个语言来说,

它可以在历史发展的某一个时期中没有分化成不同的言语方言,然而它却随时都有它的

①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另外,高名凯先生还以汉语为例说明了在实际问题中“言语方言”

与“语言特点”所指的对象的区别:汉语的言语风格指的是汉语在某种交际场合为适应某种交际目的形成的言语气氛或言语格调,汉语的语言特点则是指汉语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三、言语风格手段系统的组成

言语风格手段系统首先是由语言中具有风格色彩的成分组织而成。高名凯先生分别从同义词和非同义词两个角度进行说明。在同义词角度,一方面,词汇系统中有较多例证,如“勇敢”、“英勇”、“神勇”、“胆子大”等同义词形成不同风格,再如“妈妈”和“母亲”在亲昵程度上的差距带来的言语风格色彩的差别。另一方面,语法的差别也对言语风格的差别造成了影响,如“儿化”,有时可以造成第一性词位义素的差别,有时可以表示不同的言语气氛,进而影响言语风格。在非同义词角度,高名凯先生以“阿弥陀佛”为例,表达没有同义词的词汇也能对言语风格产生影响。这些词语大都为外来词——为我们本土词汇所缺乏,但是在特殊的场合确实能够构成特殊的言语氛围,如一些宗教词汇容易形成庄重、正式、虔诚的言语格调。我认为,总得来说,在表现言语风格的差异上,词汇的作用较语法直接、显著,因为语法的作用大都集中于一些义素相关或相同的词,在非同义词上难有作为,我们调整言语风格最直接、常见的方式即更换词语。然而,若是涉及句法,及语法上语序的调整等对言语风格的影响自然又另当别论——虽然句法的调整大都集中于影响句子的表情作用,但是由于表情与言语风格相关(这点,后文将继续讨论),我们不能排除语法,尤其是句法对言语风格的影响。

在“非语言的成分”这一部分,高名凯先生提出了以下几个观点:

一、表情色彩和风格色彩的区别和联系。

较多的语言学家如巴里在风格和表情的问题上混淆了二者的区别。而事实上,风格和表情是两种不同的现象,按照表情的性质来把风格加以分类,缺乏统一性和完整性。高名凯先生认为我们可以从风格和表情的作用来说明语言中表情成分和表风格成分的不同:“感情的表达是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能有的,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场合中可以是相同的……风格是人们在特殊的交际场合中,为了完成特殊的交际任务而形成的特殊言语气氛②”。例如,从表达同一种感情、置身不同场合角度来谈,我们对帝国主义的愤怒的感情可以在政论文章中,也可以在公文尺牍里,更可以在即兴演说中,这三种形式表达的效果均是一①

②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62页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65页

种感情。而同样情感的表达,从言语风格角度看,政论文章有固定的词汇用法,我们必须对之加以正确运用并达到文章观点鲜明,富有逻辑性的要求;而公文尺牍则要求我们简洁、精准;即兴演说的言语的运用大都集中于感情色彩强烈、富有吸引力和个性化的词汇。从不同的感情、同一种场合角度来谈,比如奥巴马和罗姆尼的电视辩论,他们可以根据对方的言辞随时回复、表达不同的感情,但是他们都必须遵循适应场合的原则,即言语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有感情等方面的差异,但都必须是适应电视辩论场合的言辞,不能随心所欲。以下是我对表情色彩和风格色彩的差异理解分析图,其中“●”表示具有多样性,“■”表示具有单一性;“√”表示同一种,“×”表示不同种。

表情色彩与风格色彩区别分析图

观察上图,我们发现,表情色彩与风格色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区分是在场合或情感的限制条件下是否具有多样性,前者感情受限制,后者受场合限制——表情色彩侧重于表达发话者感情,相对而言不受场合限制;风格色彩侧重于适应场合,相对而言无情感区分。

同时,高名凯先生指出了风格和言语感情的联系:言语感情可以作为体现言语风格的手段:“具有表情色彩的语言成分是语言所具备的,他们本是也是语言成分,但其本身却不是表风格的语言成分,只是在某种特殊的配合下可以起体现某种言语风格的作用罢了”①。对于高名凯先生的表述,我是这样理解的:表情色彩与风格色彩是根据不同的标准区分出的两个不同概念,但是二者的部分所指具体对象,即相关词汇,有所重叠,因而言语中的表情成分可以作为言语风格的表现手段。但是,高名凯先生未提及风格对于表情的作用。我认为,风格色彩对表情色彩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正如上文所说,二者概念的部分所指对象重叠,这部分重叠既然对象可以辅助风格,那么也可以辅助表情。举例而言,在严肃的风格氛围中(如报告会),我们的感情也会相对客观、冷静,而在一些气氛轻松的场合(如同学会),我们的感情大都偏向欣喜、愉快。总而言之,表情色彩和风格色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彼此替换,也不能以对方作为划分标准,但是二者相互影响。

二、非语言的风格表达手段也可以表达言语风格。

高名凯先生明确指出:“具有风格色彩的词汇成分、语法成分(包括词法和句法)或语义成分、语音成分都是语言的风格成分,超出这范围的风格手段就是非语言的风格手段。例如运用词或固定词组来表达隐喻的时候,这种隐喻就是语言的风格手段;超出个别词语的范围,例如语言成分的各种组合方式,全篇散文或全篇韵文所体现的隐喻,就不是语言的风格

②成分或风格手段,而是非语言的风格手段”。对于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运用词或固

定词组来表达隐喻”,我联想到众多古诗词中的意向,如“月”让人想起故乡,“梧桐”让人

②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66页

忧愁,“秋景”大都是悲景,这一部分的隐喻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而“全篇散文或韵文所体现的隐喻”,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些比喻色彩浓重的古文,韩语的《马说》,“千里马”和“伯乐”各有所指,庄子的《逍遥游》,这个故事也有丰富的隐喻意义,二者都为了适应某种目的或场合,也形成了各自的特殊氛围或格调,《马说》朴实之中有一丝怀才不遇之氛围,《逍遥游》则汪洋恣肆,自在其中。这些手段虽是非语言的,但是却是重要的和被普遍运用的风格表达手段。

四、风格手段阶级性分析

高名凯先生认为风格手段可以有阶级性也可以没有阶级性。首先,要看风格手段系统是哪一种言语方言。高名凯先分别举出了古代公文程式和现在(50-60年代)我国社会中反革命分子进行斗争时所用的言语方言的例子,认为前者是固定格式,不具有阶级性;后者是解放之后的我国社会里才有的交际场合,是特有的言语方言,具有阶级性。其次,汉语中某些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如“小姐——姑娘”。最后,感情具有阶级性,而表情色彩的集中运用可以构成某种风格,因而在某些场合言语方言具有阶级性。

高名凯先生关于言语风格阶级性的分析在我个人看来对本文的论述不甚有影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从历时角度分析,高名凯先生对于语言阶级性的关注受时代背景影响,本书创作于上世纪50-60年代,当时的中国深受苏联思想印象(这也是本书的整体思路为马克思唯物辩证主义的原因之一),阶级斗争是关注点,故而这样的思路也是情理之中。

五、言语方言种类分析

在这一部分,高名凯先生主要谈了两个问题:

首先,高名凯先生讨论了划分言语方言,即言语风格手段系统的标准。这是确定言语方言种类首先要回答的问题。高名凯先生谈了一些传统观点:

一、体裁原则作为划分标准。自然,这个观点站不住脚。同样的体裁可以营造不同的格

调,如,同一时代的朦胧诗人代表北岛、舒婷创作的诗歌营造的是两种不同的氛围——前者激烈,后者温婉;不同的体裁也可以形成同一种气氛,古代文人聚会,有人作诗,有人写文,以不同的体裁表达同样的气氛。自然,体裁在一定意义上会限制创作,但是这样的限制并不是非常清晰的,再多的体裁和风格相呼应的事例也只能说明大体情况,事实上我们总能找到反例,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体裁能够作为划分风格的标准。从言语风格的产生角度看,我们也可以明白,体裁不完全取决于场合,所以体裁不能作为风格的划分标准。

二、以言语形式作为划分标准,即口头语和书面语,高名凯先生指出:“口头语和书面

①语是两种不同的言语形式,不是两种不同的言语风格”。最终,我们的划分标准还应回归言

语风格的本质,“即以交际场合、交际目的、交际任务的不同所产生的言语交际功能上的差

②别为标准”。

其次,高名凯先生提出了言语风格的三个种类:

一、一般的交际功能的言语风格及言语方言,即在一般社会交际场合中运用语言所形成的特殊言语气氛或格调。例如在外交场合的外交辞令言语风格,在科学界中的科学论著言语风格、在新闻报道时形成的言语风格。另外,交际场合和目的的复杂性会使言语风格产生分化,如办理公文的交际场合也有发布军令、发布一般的政令的区别。

二、文艺作品的言语风格及言语方言。高名凯先生认为文艺作品的具体言语风格很难说①

②高名凯,《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1月,第470页篇三: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报告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读书报告

摘要: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其语法理论对中国语言研究,特别是对汉语语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向心结构离心结构

他在语言学理论上发展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思想,又进一步具体化,并有所创新,于1933 年出版了他的代表作《语言论》。这部著作可说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形成、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使得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成为世界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发展最完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为了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相区别,有的又称美国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派为描写主义语言学派。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对中国语言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他的很多分析语言的方法直到今天仍为我国的语言学家所采用,用来分析汉语及其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对我国语言学的研究及发展有着重

要的意义。

《语言论》全书共二十八章: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 1-16 章属于共时语言学,后半部分 17—28 章属于历时语言学。第一章到第四章论述语言学的一般问题;第五章到第八章论述音位学;第九章至第十六章论述语法和词汇;第十七章至第二十八章论述比较法、方言地理学、语言演变、语义变化、借用等。我们的评价重点放在前十六章。

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和其他重要论著的主要意义在于提出了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研究语言的基本原则和描写语言结构的总框架。

(一)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史演变

在语言理论方面,布龙菲尔德受索绪尔影响,在基本观点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这首先表现为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并把共时系统的语言看作一个符号系统。布龙菲尔德和索绪尔一样,为了确定语言学的真正研究对象,主张把言语和语言区分开来,认定语言学只管语言。他说:“对我来说,也像对索绪尔(参看他著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一样,在

某种程度上和萨丕尔(参看他著的《语言论》)一样,认为这一切,即索绪尔所谓的“言语”,处于我们语言科学的范围之外。……语言学只管语言,即索绪尔所谓的“语言”的那些对说某个社群的语言的所有的人都是共同的特征,如音位﹑语法﹑词汇,等等。它们都是抽象的,因为它们只是言语的话语中(复现)的部分特征。……语法和词汇的说明归根到底是抽象的。”

布龙菲尔德认为,要研究这样确定出来的语言,必须区分语

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他在对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第二版的评论中说:“这个刚性系统,即“描写语言学”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但是“言语活动”也包括了更多的东西,因为组成社群的人们并不是完全一致地按照这个系统说话的。”

实际的言语,不仅在系统所不确定的东西(例如每个音的确切的语音性质)上有变异,而且系统本身也可以有变异,因为不同的说话人往往会背离这个系统的几乎任何一个特征。这就出现了“历时语言学”;当“言语”的这些个人的和临时的特征在社群中变为普遍化和习惯时,它就构成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变化–语音变化或类推变化,即我们在历史语法中所记载的那些变化。

布龙菲尔德主张首先把语言和言语区分开来,并把共时系统的语言看作语言学的真正研究对象。接着又把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区分开来,并把共时系统的语言看作一个符号系统。这些基本理论后来贯彻到他的名著《语言论》中,成为布龙菲尔德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

在《语言论》中,布龙菲尔德明确指出:“任何言语社群的语言在观察者看来总是一个繁复的信号系统,……一种语言在任何时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词汇和语法习惯的稳定结构”,但是,“每种语言时时刻刻都在经历着缓慢而不断地语言演变过程”。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是明确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的。

布龙菲尔德区分语言的共时系统和历时演变的这条基本原则,一直被美国描写语言学家所遵循。把语言共时系统的描写放在语言研究的首要地位,这些被认为是美国结构语言学的突出特点。

(二)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

布龙菲尔德在1933年1月为《语言论》写的《美国出版序言》中指出:“??公设的方法节省了讨论,因为他把我们的叙述限定在了确定的术语中。特别是它使我们免除了心理学上的争议”。上面引录的两段话表明,在语言研究中,布龙菲尔德力图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

但是,他在《语言论》第二章“语言的用途”中提出的一个有名的公式却使一些学者对他提出的“排除心理学”的基本原则深表怀疑。

布龙菲尔德提出的有名公式是:s→r?s→r ps:(刺激反映论)

其中,s:表示实际的刺激

r:表示实际的反应

r: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反应

s:表示语言的替代性刺激

布龙菲尔德说:s和r都是“实际事项”,从某意义上说,是存在于语言之外的,r和s 都是“言语事项”,是语言学家所关心的。为了说明这个公式,布龙菲尔德讲了一个小故事:杰克和琪儿(假定他们是兄妹关系或者夫妻关系)沿一条小路走着。琪儿饿了(“她的某些肌肉在收缩,有些液体,特别是胃液,分泌

出来”),而且看到一个苹果(“光波从红色的苹果那儿反射到她的眼睛里”),即s;于是,她“在喉咙和嘴巴里做一些动作,发出一点声音”,即r;杰克听到了,即s;接着,杰克爬上树去,为琪儿摘来苹果,即r。

疑问:很清楚,运用这种“刺激——反应”的理论来解释言语行为,是行为主义的。它跟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相吻合,是从心理学来的,怎么还标榜“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呢?关于这个问题,布龙菲尔德在为《语言论》写的《美国初版序言》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说明。他承认,他1914年出版的《语言研究导论》是建立在冯特心理学体系上的,但申明,在1933年出版的《语言论》里,“我力求避免这样的依赖性,我只用阐明事实的方法,在少数几个论点上,讲述了目前两种主要心理学倾向在解说方面的差异。心灵主义学派是想用一种心灵方面的说法来作为语言事实的补充,……机械论者的主张是,在阐述这些事实时不要做这种辅助因素的假定,我之所以力求适应这种主张,不仅仅因为我相信机械论的观点是科学探讨的必要形式,而且还因为我认为以自己的立足点为基础的论述,比起另一种仰仗另一个人的或变化无常的各种论点来,是要更为扎扎实实,更为易于掌握的。”

他排除对心理学的依赖,其实际含义是反对传统心理学的“心灵主义”,强调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机械主义”,并认为,只有排除对“心灵”的依赖,才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语言科学,才可以保证研究取得的成果。

(三)提出语言的科学描写的标准篇四: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

《爱的五种语言读后感》

经过陈老师的推荐,我认真阅读了《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五种语言”指的是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

恶言一语伤人心,良言一句暖三冬。肯定的语言包括鼓励的、谦和的、仁慈的话语。中国人都很含蓄,一般很少愿意赞美别人,更少赞美自己的爱人,想想,我已经很久没赞美他了,想想我上次指责他是在什么时候,就在不久前,呵呵。

我老公对我总是全面地肯定和赞美。刚认识我的时候,他经常夸奖我身材好。我不太会做家务,有时候做菜不好吃,女儿就不高兴,他总是劝女儿,你妈妈做得很辛苦,我们不吃,她又不高兴了,来,我们一起把这些东西都吃光,下次妈妈会做好一点的。圣诞节,我织了一条羊绒围巾送给他,他天天戴,还总是告诉我,围巾好暖和,荣国没有这条围巾,我真的要冻感冒了。因为他对我的种种肯定

我想让我用肯定的语言再次打开他的心扉,鼓励他勇敢地朝着未来前进。

精心的时刻。不是简单的指两个人“呆在一起”,而是一个人给予另一人关注,让他感受到你的焦点就是他,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关心和爱。同在一起,并不等于关注对方,我们不要一边看报纸一边与伴侣讨论话题,因为注意力在新闻事件中,而不在伴侣的身上。我们需要暂时把报纸放在一旁,关注地看着对方,耐心聆听伴侣对事件的感受,观察对方的肢体语言,并拒绝插嘴。平时的精心时刻有吃饭、散步、交谈、度假等。生小孩和丧喜必须要陪伴在爱人身边。

接受礼物。礼物作为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承载物,自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在乎你。

服务的行动。帮你的配偶做事,做使他感到高兴的事,做让他感受到你爱意的事。我的丈夫希望下班后回到家中,看到我已经把晚饭做好了,这就是他所需要的。而我在做家务时会埋怨,他就不知道帮我一下,他一点也不关心我!是的,生活的家务也是一种爱的语言。我的父母就是在生活中共同承担家务,用为对方分担家务作为爱的表达。这种爱语是最常见的,也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

身体的接触。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精妙的“机器”,任何微小的情绪都会引起身体相应的反应。我爱你,那么我愿意靠近你,接触你。我和老公都是喜欢身体接触的人,平时上街都是手牵手,在家里看电视也是时不时会亲对方,每次出门,都会给他goodbye kiss。

了解爱的语言,并努力去做,我们的爱箱就会被装满,达到爱心满溢。篇五:读语言与文化有感

读《语言与文化》摘记并感想

一、书名:语言与文化(注释本)

二、著者:罗常培

三、出版社:2009年5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四、页数:221

五、内容概要:

这本书除了陆志伟序和罗常培自序外,共有八章、四附录和“著者其他著作”、“恬厂语文论著甲集目录”、“著者未结集之论文目录”等内容。

第一章:引言用几位名人的名句引出了联系社会和民族的文化及历史来研究语言的宗旨,并简要介绍了其余七章的内容范围。

第二章:从语言的语源和变迁看过去文化的遗迹罗先生在这一章里引用了英语和其他印欧语系语言中含有“墙”的意义的语词的语源来追溯这些民族有关的文化遗迹。在这些民族的语言里, “墙”往往和“柳条编的东西”(wicker----work)或“枝条”(wattle)有关系。“盎格鲁撒克逊语的“windan manigne bmicerne wah”等于英语的to weave many a fine wall”便许多很好的墙。墙如何能编织呢?罗先生解释道据考古学家发掘史前遗址的结果也发现许多烧过的土块上面现出清晰的柳条编织物的痕迹。这就是一种所谓“编砌式”(wattle and daub)的建筑。它或者用柳条编的东西作底子上面再涂上泥, 或者把泥春在两片柳条编的东西的中间。由此可以使我们可以推想欧洲古代的墙也和中国现在乡村的篱笆, 四川的竹第三章:从造词心理看民族的文化程度作者说“从许多语言的习用词或傀语里,我们往往可以窥探造词的心理过程和那个民族的文化程度。”“例如, 云南显明近郊的倮倮〔即彝族〕哄妻做‘穿针婆’直译是‘针穿母’。云南高黎贡山的依子〔即独龙族〕哄结婚做‘买女人’直译是‘女人买’。从这两个语词我们可以看出夷族社会对于妻的看法和买卖婚姻的遗迹”。有的民族地处边远地区, 经济落后, 对现代文明不熟悉, 所以一旦接触现代文明的产物不知道怎么命名才好, 只得用他们日常习见的事物来比拟。例如“贡山的依子哄汽车做‘轮子房’。路南的撒尼哄自行车做‘铁马’至于最新的交通和军事利器—飞机, 他们的看法更不一致了。贡山底依子畔做‘飞房’, 福贡的栗粟也吟做‘飞房’ , 片马的茶山〔瑶族〕畔做‘风船’ , 路南的撒尼吟做‘铁鹰’, 淇西的摆夷哄做‘

天上火车’。因为这些东西在他们的知识领域里向来没有过, 他们想用“以其所知喻其所未知”的方法来造新词, 于是就产生出这一些似是而非的描写词来了。

第四章:从借字看文化的接触作者首先分析了“狮子”这个词的来源, 引用了《后汉书》《洛阳伽蓝记》的材料, 说明“狮子”是外来的, 是从波斯、硫勒、月氏等国进责来的, 然后考证“狮子”是哪种语言的音译词。罗先生认为这是某种东伊兰语, 并且是经过月氏的媒介输人中国的。接着作者考证了“师比”、“璧流离”、“葡萄”、“苜蒁”、“槟榔”、“拓枝舞”、“站”、“八哥”、“没药”、“胡卢巴”、“祖母绿”等借词的来源, 以此说明古代中国和波斯、中亚各国以及印度早就有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关系。作者也谈到了汉语的“丝”、“茶”等字是怎样传人西方世界的, 又如“丢面子”、“保全面子”这样的说法是如何在英语中生根的。

第五章:从地名看民族迁徙的踪迹地名研究对于历史学和考古学的功用、凯尔特语在欧洲的一条地名带、地名所反映的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的殖民痕迹、北美的印第安语地名、中国地名所显示的古代民族交通的踪迹、侨置郡县和民族迁徙、壮语地名所显示的古今民族的差异、滇缅边境上几个地名的语源等内容。从地名探索民族的迁徙是地名学的主耍研究内容。西方学者根根苏联境内一系列古芬兰语的地名证明芬兰民族是从东方迁徙到北欧的。罗先生在引证了一些西方资料后引用了大量的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 探索了客家和懂族的迁徙踪迹。这部分少数民族语言材料都是第一次发表的, 后来的著作大多是转引

的。

第六章:从姓氏和别号看民族来源和宗教信仰包括“从姓氏所反映的民族来源”、“从姓氏和别号所反映的宗教信仰”、“父子连名制是藏缅族的文化特征”等内容。作者说“中华民族原来是融合许多部族而成,尽管每个部族华化的程度已经很深,可是从姓氏上有时还可以窥察他的来源”。例如唐朝著名尉迟氏是于田国人,“尉迟”就是visa的对音。著名的元朝诗人萨都刺的原名是sa’dullh, 是阿拉伯文sa’“吉祥”和allah“上帝”两字合成, 意思是“天祥” , 所以萨都刺字“天锡”,恰好是阿拉伯文的原义。现在姓“萨”的正是萨都刺的后裔。如此说来,唱《万物生》的萨顶顶可能就是其中一位吧。“丁姓是元丁鹤年的后裔。元戴良《九灵山房集》有《高士传》, 为丁鹤年作, 原文说“鹤年西域人也。曾祖阿老丁, 祖苫思丁, 父职马禄丁, 又有从兄吉雅摸丁”。清俞樾《茶香室续钞》云“鹤年不言何姓, 而自首祖以下, 其名末一字替丁字, 不知何义, 世邃以鹤年为丁姓, 非也。”罗先生接着说“按‘丁’, 是阿拉伯文的对音, 本义是报应。凡宗教皆持因果报应之说, 故阿刺伯人称宗教为dia。”“鹤年业儒,汉化的程度很深, 所以冠丁为姓。”此外,罗先生认为“父子连名制是藏缅族的一种文化特征。”父子连名制“概括的说起来, 在这个部族里父亲名字末一个或末两个音节常和儿子名字的前一个或前两个音节相重。”例如:

龚亚陇陇亚告告亚守守亚美

罗先生据此否定了南诏是泰族人建立的古王国的意见, 认为从南诏世系看有明显的父子连名制的迹象, 因此南诏应属白族。

第七章:从亲属称谓看婚姻制度包括“亲属称谓在初民社会里的重要性”、“黑夷亲属称

“亲属称谓所反映的其他婚姻制度”谓所反映的交错从表婚制”、“交错从表婚制的分布区域”、

以及用例说明从亲属称谓推断婚姻制度所应有的审慎态度。亲属称谓和婚姻制度密切有关, 作者引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材料详细论证了这种关系。葬族的亲属称谓中, 哥哥、堂哥、姨表哥等, 弟弟、堂弟、姨表弟等, 姊姊、堂姊、姨表姊等, 妹妹、堂妹、姨表妹等称呼相同;舅表兄弟、舅表姊妹是另一种称呼;姑表兄弟、姑表姊妹又是另一种称呼。这种称谓系统说明同胞兄弟姊妹、堂兄弟姊妹、姨表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 因此是不能通婚的。这种关系是所谓井行从表关系, 也就是同性同胞的子女之间的关系。舅表兄弟姊妹和姑表兄弟姊妹之间的关系是所谓从表关系, 也就是异性同胞的子女之间的关系, 按初民的习俗, 一般是可以通婚的, 因此称呼不同于相互不能通婚的井行从表的亲属。但彝族反对“肉骨还家”, 也就是嫁出去的女儿把生下来的女儿归还娘家内侄娶姑母的女儿, 所以姑表兄弟姊妹不能通婚。这在称谓上反映为姑表兄弟姊妹和舅表兄弟姊妹尽管都是交错从表关系, 但是分成两套称谓以资区别。

第八章:总结内容包括:“语言跟着社会的进程而演变”、“语言学的有机联系”、“语言学的古生物学分析方法”、“文化变迁对于语音和语形的影响”、以及“中国语言学的新方向”等。

《春》读后感三篇

《春》读后感三篇 春天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季节,但往往又会给人带来焕然一新惊喜的。在描写春天的文章长廊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朱自清写的《春》了。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春》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暑假我读了《春》这篇散文,读完之后仍然记忆深刻。 《春》这篇散文主要描写了春景,春天的日子在慢慢地靠近我们。春天到来的时候,整个大地都醒了,来迎接美丽的春天。散文中讲述了桃树、杏树、梨树等等的景物都在忙活着迎接桃花、幸子、梨的到来,它们的到来,给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充满了希望。文中,有许多的语句都描写得十分生动,有声有色的,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春天给大地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文中的比喻十分生动,将春天变成了一个七彩的天地。这是多么的地方呀!整个大地都精神抖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正如文中提到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之计在于晨。”我们要追赶我们时间,我们要追赶每天的太阳,去拥有美好的生活。 《春》这篇文章给人感觉: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

里脚是新的,它生长着。它一个有着活力、生机的娃娃,它给我们美好的憧憬,美好的希望。春天的景色多么呀,我们要去拥有它。春天是我们希望的开始,是我们美好的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吧!它是希望的种子、是生命的开始、是美丽的象征。我们就从春天开始奔跑,去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手捧着朱自清爷爷的文选,读着读着,我脑子里浮现出一副美丽的景象,我更加爱上了“春天”。 一副春天特有的景象:桃树,梨树,杏树上都开满了一朵朵娇艳的花,有的红的像熊熊烈火,有的粉红粉红的,像天上的朝霞,有的洁白的像雪花,花儿散发着迷人的香味,闭上眼睛,树上仿佛结满了桃子,杏子,梨子!蝴蝶,蜜蜂围着花儿翩翩起舞,野花数不胜数:杂样儿,有名字的,无名字,都像赶集似的聚在草丛里,像一只只彩色的眼睛,像一棵棵闪烁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调皮地眨着眼睛。在朱爷爷的笔下,春草是如此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如果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由衷的喜爱之情,怎能写出这等精彩之笔!在朱爷爷笔下,春风、春雨都显得那么美。风中的柳枝是多么温柔,风中的乐声是多么动听,风中的气息是多么令人心旷神怡!还有,那绵绵的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像薄烟,表现了飘渺朦胧之美。我读着读着,仿佛

读《火印》有感

读《火印》有感 【第1篇】 读《火印》有感 读了火印这本书,我感受很深,也让我改变了对动物的偏见。 故事讲的是一个叫坡娃的小男孩,从狼群口中救下了一匹小 马驹,这是一匹母马,起名为雪儿,不仅漂亮,还精通人性。过 了几年,战争爆发了,日本军官河野看中了雪儿,强行带走它并 烙上了火印。但雪儿不愿意屈服,便沦落成拉大炮的普通马。因 为它身上的火印,中国军队把它当成日本马俘虏,而后被坡娃带 回了家,但又因为它为日本人拉过大炮,被村民们侮辱,直到赢 得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读完以后,我愤怒到了极点,日本人泯灭了人性,曾经对我 们中国人进行了长时间的掠夺,烧杀,妻子要失去丈夫,老人要 失去儿子,孩子要失去父亲。日本人为了做实验,把中国人抓去,看着中国人被病痛折磨致死,不但无动于衷,甚至还感到自豪, 自豪自己研究出了杀人武器。日本人为了开心,竟然拿中国人的 性命来比赛、玩笑。 以前,我一直认为畜生与人不同,只有人才有感情,而畜生 就是畜生,人就是人,两者之间只是利益关系。可现在我已经彻 底改变了这种不切实际的看法。在主人因自己将要遇难时,雪儿 会毅然离去,尽管自己要饱受侮辱。在村民们打骂、侮辱自己时,

他也会为主人着想,默默忍受着。雪儿告诉我,动物也是有尊严的,它们生存的目的不单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讨好主人,更是要像人一样活的精彩。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止有这些,还是因为我敬佩坡娃的勇敢。他虽然只有十几岁,却敢闯那人人避之的日本军营,敢推日本人下水。这本书让我认识了战争的可怕,也提醒了我要好好对生物,谁都有尊严。 我很清楚日本为什么那么胆大,就是因为中国太没落,还保留着封建社会思想,资产虽丰富,但设备不先进,社会太黑暗,中国人虽多,但民族的团结意识不够强大,这些使我们中国成为一块诱人的肥肉。 物竞天泽,适者生存。我一定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只要我们一起努力,我相信,我们将会是一个无比强大的民族。 【第2篇】 雪儿,一匹有人格的马 ——读《火印》有感 暑假,我静静地打开曹文轩的《火印》,等我合上这本书,不禁潸然泪下。 文中的主角雪儿,是坡娃从狼群中救回来的一匹小马驹,她和坡娃一家在野狐峪过着宁静的田园生活。在坡娃一家人眼里,雪儿她不是一匹马,她就像是一个人,是他们家的家庭成员。雪儿外出还没回来,只要呼喊她一声,她立马出现。坡娃的黑狗死

太阳的话读后感

太阳的话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太阳的话读后感(一) 四年级的一篇诗歌《太阳的话》,文章比较简单明了,这节课严老师在指导小组合作的方法切实可行,如在小组读文的时候,老师强调:你给他提的建议要让他马上能得到提高。我想我们在教学生时就是要具体告诉他怎样做到最好,说话要到位。本节课学生在仿说诗歌和仿写诗歌时,学生们展示了较高的运用语言能力。严老师自己说讲完课后,知道自己在讲课时出现了诸多语病,如不能说“ 读出你的感受和感情” 。可以说“ 读出你的感受” 或者“ 有感情的读一读” 。总体来说,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解读一篇文章,是探讨生活;用动听的语言引导别人,是一种艺术。 太阳的话读后感(二) 在《太阳的话》这首诗中,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赋予太阳人的语言与思想,展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打开人们关闭的心灵,让人们享受亮光、温暖、花束、香气和露水,享受太阳带来的欢乐和美好。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起积极乐观的信念。 生活,一个普普通通的词,热爱生活,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但是谁也没有真正理解过这个词,生活是由几千几万个小事构成的,做好事是生活,受批评是生活,同情一个人还是生活,生活不一定要干出

大事,有什么壮举,平凡人就要过平凡的生活。 什么是热爱生活,是想着今天赚多少钱去吃喝玩儿乐吗?是想着怎样做自己才不吃亏吗?还是想着怎么样才能赢的上司的欢心吗?都不是,热爱生活是信任自己,信任他人,把每一件为大家着想的事放在心上,活的有价值。整天勾心斗角,疑心重重,问心有愧,这样不如放弃生活。一个人只是躯壳在装样子,毫无意义可言,这样的的生活何趣之有? 遇到困难,要去面对,不能逃避问题,躲避生活,贝壳之所以玲珑剔透,是因为它经过浪花的淘洗,松柏之所以苍翠挺拔,是因为它受过风雨的考验。生活就像一把花伞,只要你热爱它,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它总会转到精彩的那一面。 热爱生活吧,它将让你的人生五颜六色! 太阳的话读后感(三) 这首现代诗,作者用了第一人称将自己当成太阳来描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太阳渴望走进小屋,渴望走进人们心灵的感想。从第一小节中的两个“打开”,突显了太阳走进人们心灵的渴望。“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这两次重复的短句,就形象地展现了太阳急切的心情。“我带着……我带着……”四个“我带着”用了排比的手法。花束,香气,温暖,亮光,温暖,露水,这一连串美好的事物,再加上形容词:金黄的,林间的,满身的。就让人有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对生活的希望和生机。“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可以看出太阳希望人闪能看到希望和光芒。这首诗表达了太阳渴望将希望和阳光洒满人们心

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体会3篇

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体会3篇 《夏洛的网》的作者是怀特,他是一位在文学领域颇有造诣的幽默作家、散文家和讽刺作家。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体会 前几天,朋友借我看了一部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首位的童话!——《夏洛的网》,一首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合上这本书,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文中的故事梗概是: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它们幽默、可爱,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可是一个最丑恶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欲绝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 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却坚定地说:“我救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猪栏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文字,她为了拯救小猪威尔伯,在网上织出了这些文字:“王牌猪”“了不起”“谦卑”“光彩照人”,从而彻底地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终于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和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这时候,蜘蛛夏洛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从此,它的子子孙孙们都和小猪威尔伯结成了好朋友。 读了《夏洛的网》,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在我们身边毫不起眼的小动物也有这样深的感情。最让人感动的是,夏洛竟然为了使威伯不被做成熏火腿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什么夏洛会这么做?为什么?因为夏

洛永远是他最真诚的朋友。威尔伯和夏洛之间的友谊并不是“志同道合”,而是纯粹的“情投意合”,“夏洛越来越喜欢威尔伯这个家伙了”,“威尔伯越来越喜欢夏洛了”,这种喜欢总有理由,没有任何目的。这种单纯至极的友谊,是可以生死相许的。夏洛的话是感人至深:你今早在裁判场上的成功,在很小的程度上,也可以算是我的成功。你的将来没危险了。你会无忧无虑地活下去的,威伯。 现在没什么能伤害你的了。这个秋天会变短,也会变冷。叶子们也会从树上摇落的。圣诞节会来,然后就是飘飘的冬雪。你将活着看到那个美丽的冰雪世界的,因为你对祖克曼有很重大的意义,他再也不会想伤害你了。冬天将过去,白天又会变长,草场池塘里的冰也会融化的。百灵鸟又会回来唱歌,青蛙也将醒来,又会吹起暖暖的风。所有的这些美丽的景色,所有的这些动听的声音,所有的这些好闻的气味,都将等着你去欣赏呢,威伯--这个可爱的世界,这些珍贵的日子……” 我想每一个人读完这本书都会有很深的感触,从夏洛和威尔伯之间的真挚友情中,同样能获取一种力量,得到一份鼓励。爱的力量能温暖人心。朋友间无私的关爱与生命中纯粹的友善,能触动人们最柔软的心房。正如一位读者所谈的感受:千般感触汇成一句话——每一个生命都有力量,每一份友谊都值得珍藏! 篇二: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体会

读后感三篇范文

读后感三篇范文 这种奇耻大辱何止一次,“落后就要挨打”也是先人给后人血的教训;现时,我们已不再落后,国家慢慢地昌盛起来;科技慢慢地发达起来——“发展才是硬道理”。现时,睡狮已醒,在旧社会的废墟上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国内,巨龙腾飞了!祖国如同巨人,将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未来将要我们去创造! 在雪城中那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让我体会到人所具有的潜能,人原来具有如此大的潜能,而这些潜能只有在遭遇绝境时才会喷发出来。 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所体现出的革命精神和斗志在我们现代人看来无疑是可笑的,也许他们自己回头看时也会觉得可笑,可是支撑他们去革命,去战天斗地的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我们现在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缺少的不正是精神吗?在雪城中那一个个血肉丰满的人物,让我体会到人所具有的潜能,人原来具有如此大的潜能,而这些潜能只有在遭遇绝境时才会喷发出来。

前几天又买了一本《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收藏,顺便买了一本辛夷坞的新作《我在回忆里等你》。刚刚看完,说实话,有点小小的失望:故事有点做作、拖沓,害得我没看到一半,就急着看结局...即便如此,故事的结局,还是赚到了我的眼泪。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会想去哪里?” “但凡觉得辛苦的,都是强求” “时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动人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今天我读了《世界上最伤感的,你不哭我不是人》这篇文章,让我读懂了: 如果往事可以当作梦一场,是不是就不会有太多的人为之去心伤。在心痛的时候安慰自己一声,不过梦一场,让自己清醒清醒,不必念念不忘,执着只会让自己有太多的内伤…… 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鲁西西外传》,在书中我懂得了许多的道理。 书中的人物鲁西西是一位比我大六岁的姐姐。她爱吃零食,小心眼,还爱哭鼻子,和我倒有几分相似。鲁西西自从认识团团后,

读《火印》有感

曹文轩《火印》读后感 《火印》这本书讲的是个叫坡娃的小男孩和雪儿的故事。雪儿是坡娃从一群狼群中救回来的一匹小马。有一天,战争爆发,雪儿被日本兵抢走,并在它身上烙下一枚日本军营的火印,一个日本军官看中了雪儿,要把训练成自己的战马,可雪儿不接受训练,由于雪儿的不屈和对抗,它沦为了拉炮的废马。经历了战火和苦难之后,坡娃终于将雪儿带回了自己身边。可雪儿身上的火印却成为它终身的耻辱,它在村民面前低下了头,直到他获得了赢回尊严的机会。 其中我最喜欢坡娃。坡娃是个非常勇敢善良的小男孩,并且非常懂马的心思。他把雪儿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当雪儿被日本军官抢走的时候,他晚上睡觉的时候都常常梦见雪儿,担心它吃得好不好。为此还去救过雪儿好几回,虽然每次都失败了,但他还是不泄气,一直想方设法要救出雪儿。 我的感受是:人也能和动物们和谐相处,那些想把动物占为己有的人是不值得尊重的。坡娃的勇气以及坚持不懈让我敬佩,雪儿对坡娃的忠诚让我想到了一个臣民对国王的忠诚,坡娃和雪儿好像是天生的一对儿,虽然坡娃不懂马语,但他却知道雪儿的心思,同时我也很羡慕他俩对彼此的关心和爱护,很嫉妒他们能有这样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如此,人与人不是也该这样相处吗? 读《火印》有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曹文轩的《火印》这本书。 这本书是以一匹叫雪儿的马贯穿全文,文中通过许多感人的故事体现了雪儿有灵性、有尊严、有智慧。 当我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的思绪开始翻滚着。 大年初一的清晨,本以为雪儿被日本人抓去后就再也回不来了,但当坡娃打开门的那一瞬间,惊呆了,雪儿竟静静地站在家门口,它是从日本马场偷跑出来的,竟然认识回家的路。看,它是一匹多有智慧的马。 雪儿曾一度对自己身上被烙上的火印而抬不起头来,它深深地知道,那将是多么屈辱的事,它不愿意做日本人的战马,在战争的最后那一刻,雪儿懂得报仇的时刻到了,它载着小哥不顾自己身上的伤痛,对日本军官河野穷追不舍,以它超凡的智慧、惊人的速度和顽强的意志力将河野逼入悬崖,最终为自己赢回了尊严,取得了胜利,从此它在村民面前抬起了头。在文中,雪儿虽然只是一匹马,但它却有着跟人一样的灵性和尊严。 在生活中,其实动物跟人类之间,相处久了,也会有感情,也会心灵相通。 警犬就是很好的例子。它靠着自己的嗅觉、听觉,来帮助警察。在电视上,曾多次报道过警犬在地震中救出被困的人;在毒犯身上找出藏匿的毒品。 我也曾看到过因主人突发疾病,躺在地上动弹不得,是狗跑出家门,发出求救的信号,挽回了主人的生命。 种种的事例说明,只要人们像对待亲人一样悉心地照顾、爱护身边的动物,那它们也一样会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和好帮手。 读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火印读后感:耻辱与尊严 曹文轩所著的儿童长篇小说《火印》,为我们描述了一匹马。它智慧、勇敢,它遭受耻

《太阳》读后感

《太阳》读后感 下面是带来的《太阳》读后感,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太阳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首先,从课文中我知道了太阳离我们有亿里远,如果我们日夜不停地走,还要3500年呢!而太阳又是那么的大,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它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正因为太阳这么大,温度这么高,距离我们又这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地球上一切的生物都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万物的生长需要太阳,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树木、花草、动物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人类的吃、穿、住、行也都离不开太阳。没有太阳,我们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可见太阳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啊! 因为有了太阳的热量,才形成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云、风、雨、雪······这些自然现象。太阳还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利用它来预防疾病。我们生活中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的热能来工作的。在其他的科学技术中,也用到

了很多有关太阳的能量······ 地球上的一切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么美丽,太阳有多么神奇的力量啊! 读完了《太阳》这本书,我觉得里面的诗歌真的很优美,让我很感动。 《太阳》讲述了动人的母爱,它用真诚与柔美的诗句讲述了孩子们对童年的渴望。童年,孩子们一生中那最最美丽的时光,那纯真而又美丽的时光,讲述了孩子们的梦想。孩子们希望让梦想飞翔,《太阳》恰恰写出了孩子们这一个愿望。 让太阳长上翅膀这本书的内容我已经深刻的理解了,让太阳长上翅膀里写着每一个母亲的母爱和孩子们的梦想。假如生活是四季,那母爱便是春天的第一个绿叶,假如生活是太阳,那母爱便是太阳升起的第一缕阳光。 《太阳》让我收获了很多感动,亲爱的朋友们,希望你们也去读一读,让它也能给你们带去感动。 推荐阅读: 《赵州桥》读后感 《文言文两则》读后感 《“走”完长征的婴儿》读后感

关于《夏洛的网》的读后感(精选3篇)

关于《夏洛的网》的读后感(精选3篇) wtt精心整理的关于《夏洛的网》的读后感(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夏洛的网》的读后感1 《夏洛的网》这本书十分有趣,特别是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在霍默·朱克曼先生的谷仓发生的趣事。他们的对话以及它们彼此的情谊,让我很是感动。 对我来说,这本书对我的触动很大。这是一只小蜘蛛对一只小猪创造了一个奇迹。可是最终,夏洛的生命走到了尽头。等待着的是美丽又温暖的春天。等待着小蜘蛛们一只一只地出来。威尔伯的心情很激动,心砰砰直跳。每一年的春天,夏洛的儿女,孙子女,曾孙子女都会留下三只,总是三只留下来。可威尔伯的心没有一只小蜘蛛可以取代夏洛在他心目中的位置。 这篇小说,让我对友谊的看法来了一个大逆转。我想威尔伯对夏洛的想念一定是永恒的。我相信;友谊天长地久。朋友是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不管那件事是不是很荒缪。他们激起我们心中物件的爱与温情。不管时间过去的多么快,我知道每个人心中总会有那个影子。即使很模糊。但是只要一想起就会愉悦起来!那就是朋友! 《夏洛的网》的读后感2

我读了《夏洛的网》这本书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为了救威尔伯,夏洛用丝结了一个大大的网来保护威尔伯的生命安全,更激起我心中的无限的爱和温情。 原来,夏洛和威尔伯还有农场的的动物们一起快乐的生活。然而,一个坏消息让谷仓宁静不下了,主人想把威尔伯杀了,眼看见威尔伯的生命走到尽头了,但是,小主人却留下了小猪。 当小猪一天天长大,必须去屠宰场时,夏洛救了它。就在夏洛剩下一天的时间就要死了,但是为了在集市的大赛中让威尔伯取得第一名,用着个很短的时间内,帮助威尔伯取得胜利。比赛刚刚完毕,夏洛对威尔伯说:“再见了威尔伯。”看到这里我差点要哭出了,因为用他的生命保护了威尔伯。 夏洛在他的朋友困难时选择了鼓舞和帮助,这时一种多么珍贵的友情呀,我们都要像夏洛一样对待朋友诚实守信,无私帮助。 《夏洛的'网》的读后感3 《夏洛的网》读过后,我有了很深的感触。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一只名叫威尔伯的小猪和一只叫夏洛的蜘蛛成了朋友。小猪未来的命运是成为圣诞节时人们的盘中餐,这个悲凉的消息让威尔伯胆颤心惊。 威尔伯也曾尝试过逃走,但是它毕竟是一只小猪。渺小的夏洛却说出了一句令读者都大吃一惊的话:“让我来帮你。”

三篇名著读后感

三篇名著读后感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名著之所以为名著肯定是有它刻骨铭心的地方,大家读了之后会有那些感受呢?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名著读后感吧! 名著读后感篇一:《骆驼祥子》读后感《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诚实的劳动,创造生活。他怀着买车的信念,拼命的赚钱,就像是一个旋转的小陀螺。终于,祥子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车,那辆车对于祥子来说,不知道是他磨破了多少双鞋换来的。可是命运捉弄人,车接二连三的被人夺走,祥子的梦想之火一次次的熄灭。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不断的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在此,我不由地感动和怜悯了,对祥子那坚持不懈,为梦想而拼搏的那股韧劲而感动;对祥子被悲惨的命运所折磨,而只能无奈地沮丧和失望感到怜悯。这教育了我:要坚强的面对困难,失败了靠自己站起。 之后在从与虎妞的结合到虎妞最终死去的期间,使祥子的心灵深受打击。最终车卖了,虎妞死了,一切都化为了乌有,又如同刚开始般。一切的一切像用橡皮擦擦笔痕般,将一切都挥发了,只留下几条深深的印痕。而在祥子心中,深深的印痕却永远 烙下了。祥子从此对世界充满了敌意,开始报复身边的所有人。 从前讲义气的祥子,如今却开始欺骗自己的朋友、利用他们,把他们的一切都骗抢过来。他变得奸诈,甚至无耻。简直变了一个人,偷抢拐骗,只要能拿到钱,他什么都做得出。看了这些,我心头不禁

得发酸、失望,还带着丝丝怒火。失望的是祥子没有坚持下去,最终被黑暗吞噬;愤怒的是以前那个老实憨厚的祥子如今却做尽了一切伤天害理的事,他自己却还是毫无悔意。 祥子的悲剧,是他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的产物。在黑暗的社会中,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了。祥子多次想要凭自己来打败命运,可是最后呢,却使身心又一次的伤痕累累。祥子在一次次的痛苦中挣扎,越陷越深,他渐渐的被黑暗所扭曲、吞噬。以前有抱负且满是骨气的祥子,现在只有对钱的贪念而已。在社会的黑暗与金钱的诱惑下,祥子没有了骨气。“钱会把人引进恶劣的社会中去,把高尚的理想撇开,而甘心走入地狱中去。”的确,祥子为了“生命”来争取钱,而“生命”和“理想”中他选择了“生命”,因为只有“生命”才是穷人唯一可以选择的东西。那时穷人的命也许就像是枣核儿两尖头——幼小的时候能不饿死,万幸;到老了能不饿死,很难。这时,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命运不完全由自己掌控。故事主人公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着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可最终,命运仍不费吹灰之力的摧残了祥子。 黑暗社会中,人性变得扭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仇恨…… 名著读后感篇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位少年的成长经历,是一段意义非凡人生,是一首革命英雄的颂歌。 这本书以十月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穷苦的不懂事的少年,在战争爆发后,意外邂逅了一位布尔什维克——朱赫来,他不但教会了

太阳读后感100字三篇

太阳读后感100字三篇 太阳读后感(一) 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我深深地感受到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首先,从课文中我知道了太阳离我们有1.5亿里远,如果我们日夜不停地走,还要3500年呢!而太阳又是那么的大,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会发光、发热,是个大火球,它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正因为太阳这么大,温度这么高,距离我们又这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光明和温暖。 地球上一切的生物都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万物的生长需要太阳,有了太阳,地球上的树木、花草、动物才能生存、繁殖。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我们人类的吃、穿、住、行也都离不开太阳。没有太阳,我们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可见太阳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啊! 因为有了太阳的热量,才形成了空气中的水蒸气、云、风、雨、雪……这些自然现象。太阳还有杀菌的作用,我们利用它来预防疾病。我们生活中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利用太阳的热能来工作的。在其他的科学技术中,也用到了很多有关太阳的能量…… 地球上的一切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么美丽,太阳有多么神

奇的力量啊! 太阳读后感(二) 今天我们学习了《太阳》这篇课文,它让我了解到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如果步行到太阳去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太阳很大,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他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有了太阳才有了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太阳读后感(三) 语文书上的第二十一课《太阳》主要内容是: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后来用箭射死9个太阳。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走20多年。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太阳特别的大,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我们看起太阳来只是一个盘子一样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什么东西碰到太阳,就会变样子或非常的很烫。 所以地球上的太阳给我们了很多很多帮助,我们一定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太阳没有,我们的世界也不会这么美好这么可爱! 词语理解:1、凝成:凝聚在一起

夏洛的网读书心得3篇

夏洛的网读书心得3篇 《夏洛的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下面是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夏洛的网读书心得 今天,我看完了一本名字很有趣书,叫《夏洛的网》。讲的是一头小猪和一只蜘蛛的故事,让我重温了爱和友谊。小猪在年幼时落水被人救了起来,从此成了人的宠物,可长大之后人们也要杀了它,幸好有孩子阻拦,不然,它早就成了一道菜了。小猪很想有个知心朋友来救救它,这时,一只蜘蛛用微小的声音对它说:"你在找朋友吗?""嗯。"小猪高兴地回答,于是它们成了朋友。这只蜘蛛名叫夏洛,它知道了小猪的苦心事后,很快给它出主意:用网织出几个字,让人们不再以为它是普通的小猪,而是神奇的小猪。于是夏洛出去拾报纸,并把报纸上的大字织出来,挂在网上。天一亮,人们便知道了小猪威尔,很快便有人过来给它拍照,并有记者来采访这户人家。小猪威尔很感激夏洛,夏洛为了它用掉了许多丝。过了几天,夏洛又为威尔织出了几个字,威尔一举成名。 到了深秋,夏洛产出了卵,并将卵外面用丝做了一个袋子,威尔帮它保管着。再过几天,小猪威尔要出去展示,夏洛用最后的丝给它写了两个字-----谦卑。并对威尔说:"我累了,你回来的时候把我带上就行了,现在我不能跟你旅行,你要好好对待我的孩子啊,拜拜!"夏洛就永远再见了。威尔回来没看见夏洛了,于是它把救了自己命的朋友的唯一寄托,背在背上形影不离,一直到小蜘蛛出生。这个故事体现了夏洛与威尔之间真挚的友谊,夏洛耗尽毕生精力帮助好朋友威尔,威尔也知恩图报把夏洛后代带大。夏洛不讨"谢谢",救出了生死中徘徊的威尔,并让他成名,最后它怕自己死了威尔伤心还找了一个借口,把自己的死讯隐藏起来。威尔为了怀念夏洛帮它带孩子。让人们重新看到了友谊。过去有些人为了金钱,把敌人打倒后,又要把朋友踩在脚下,而有些人为了权力,不顾亲情,把兄弟姐妹全杀死。这些人连这两个小动物都不如。 如果你背叛友谊的话,必然会得到不好的后果。与朋友一起分享快乐,分担压力和苦闷才是最好的。所以要多结交益友,对别人伸出援手,就一定会善有善报,在你危机时刻,你的朋友也会来帮助你。 人间的友谊是最珍贵的。

三体读后感三篇

三体读后感三篇 小时候就对科幻比较有兴趣,但是这兴趣后来大部分转移到了悬疑推理上,所买的书基本没有涉猎过科幻,只是欣赏了一些科幻影视作品,比如星战系列。看完三体,总觉得这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一部史书,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三体读后感三篇,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体读后感篇一曾经因为一个不经意,闯入了科幻小说的迷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听说《三体》是从一个同事的介绍开始的,那是在20xx 年吧,最开始听他介绍起来还觉得挺正常的,男生嘛,或多或少会对科幻主题的东西着迷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后来,随着他有所保留的跟我提起此书的起点发生在文革年代,并且在那个年代就埋下了伏笔,其中描述不无赞赏的夸奖着这部小说。作为一个对科幻片不怎么感冒的我来说,可能也就听听就过了。没想到随后的两年,《三体》崭露头角,被跟多的大众熟知,深受好评。这不,我们吴晓波书友会的小伙伴们也按耐不住了,在1月7日举行了《三体》分享会。 作为分享会面壁计划小组的小组长,我很高兴的在这里和大家探讨三体话题,其中的一个组员大灰狼就是这样看待这部小说的: "三体是一部科幻巨作,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虽说是一部科幻小说,但它却与其他的科幻小说大相径庭,

在骨子里就是一本独特的书。举例,在大多数小说中,外星人都有着上帝般的形象,对人类亲切至极,会安慰人类,帮助人类,可谁知外星人是善是恶呢?《三体》便一反常态,将外星人刻画成一个合情合理的形象——迫于生存的危机而侵略地球的生物,存在着缺陷,却又十分的合于情理。这一下,就将它们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书中提到的智子。刚开始,我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终于明白,这是一种被三体人用我们前所未有的高科技赋予了生命,可随意维度化的微不足道的质子!这想象,真是既天马行空,却又有着科学的依据,这也是三体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而另一个小美女明月对《三体》故事的主人公"罗辑"印象深刻: "——这个世界真有那样的人么? ——你才见过多少人啊! 我为罗辑而来,理应加入面壁者一组。我这样想着,也这样做了。 关于《三体》,有太多的经典,可我唯独只想谈他。 不谈他的学识,不谈他的事业,也不谈他的功劳,只谈他的爱情。 他在脑子里描绘了一位完美爱人,细到一言一行、一毛一发、一呼一吸…最后居然直接能感受到对方的存在,与她

火印读书笔记600字

火印读书笔记600字 这本书写了坡娃从狼群中救出了一匹马,它叫雪儿。它和坡娃是一家,在野狐峪过着安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后来,战争爆发了,雪儿被日军强行征走,身上烙下了一枚日本军营的火印。日本军官河野看中了雪儿,想把它变成自己的坐骑。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火印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印读后感1 暑期里,我静静得打开了曹文轩的《火印》一书,这部书让人陶醉也让人沉迷,合上书本时,我久久地回味着,眼眶已然湿润。 一个名叫坡娃的男孩从狼嘴里救下了一匹良马,取名“雪儿”,然而可耻的日本鬼子看中抢走了它,长官河野企图驯服雪儿,但雪儿没被驯服,好几次差点要了河野的命,最终“雪儿”沦落成拉炮车的马,在那个马的地狱里,雪儿遭受了母子分离,种种欺凌,到最后日本鬼子被消灭,雪儿重新回到了坡娃身边。 就是这样的一只有思想、有人格的马深深地触动了我的神经,雪儿有思想,有喜怒哀乐,在被河野强行夺走孩子的时候,它哀鸣着;在被河野用各种手段制服时,它发怒了; 当黑狗死了的时候,它流泪了,在坡娃和它玩耍时,它快乐的奔跑、欢叫。雪

儿已经不是一匹马了,它通人性、有感情、有智慧、简直和人一样具有灵性,不,它胜过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又有多少人禁不住诱惑、或苦难当了汉奸。可是,雪儿知道,它的主人只有野狐峪的坡娃,无论河野怎么训练,它都不愿意被驯服,我被它这种精神深深折服,可雪儿却因为骨肉分离而性情大变。 雪儿有魄力,河野让它做一连串“悬崖勒马”的高难度动作时,雪儿一直不肯配合,河野不断催促,雪儿竟然向悬崖跑去,看到这儿,我的心都不禁提到了嗓子口,马上就要冲出悬崖了,难道雪儿要和河野同归于尽!河野不得不紧急跳下了马,雪儿也停下了脚步!雪儿宁死也不被河野制服,我深深地佩服着。 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沉醉其中,曹文轩老师写的《火印》首先让我明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善待所有生灵,只有真心对待它们,我们才会收获每一个生灵真心的回报,真心对待动物。同时它让我想起了当年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面对日寇的欺凌、虐待、烧杀抢掠,,“火印”,是烙刻在雪儿身上的耻辱,他们更是承受着巨大的耻辱,但他们最终像雪儿一样高昂着头,赢回了尊严!可是,如今我们有些中国的学生,在国外留学,学习完了就把父母带去国外不肯回来,有的甚至连父母都不要,独自在国外生活,这些人连雪儿都比不上,雪儿爱自己的主人,知道野狐裕才是自己的家,所以无论河野如何威逼利诱都没有屈

2020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五篇汇总

2020夏洛的网读书心得体会观后感五篇汇总 《夏洛的网》这本书主要描写了心灵纯洁、有爱心的小女孩弗恩,憨厚的小猪威尔伯、为了朋友而无私奉献的蜘蛛夏洛等一群好朋友之间的故事。下面是OK的分享的几篇关于夏洛的网读书心得范文! 在这段时间,我看完了一本名字很有趣的书,叫《夏洛的网》。讲的是一头小猪和一只蜘蛛的故事,让我重温了爱和友谊。 这本书讲的是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快乐地生活着一群动物,它们幽默、可爱,其中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特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可是一个最可怕的消息打破了谷仓的平静:威尔伯的命运竟是成为熏肉火腿!作为一只猪,悲痛欲绝的威尔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宰割的命运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特却说:“我帮你。”于是,夏洛用自己的丝在谷仓的门框上织出了被人类视为奇迹的文字,它织了又拆,拆了又织,终于,它织的“王牌猪”、“了不起”、“光彩照人”、“谦卑”这些字眼 ___地逆转了威尔伯的命运,最终让它在集市的大赛中赢得了特别奖,得到了一个安享天年的未来。但是,在这时,蜘蛛夏洛特的生命却走到了尽头……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承诺的份量是无比重的,只要给了别人一个承诺,就必须尽力完成它。蜘蛛夏洛特用一张张写着字的网,

通过几晚上辛苦的编织,终于完成了这个对春天出生的小猪威尔伯的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承诺,这个承诺改变了威尔伯的一生。而威尔伯还来不及答谢,夏洛特就因过度劳累和生孩子而死去。和夏洛与威尔伯的友谊比较,生活中的我们差太远了,我们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好朋友闹翻了天,这样的友谊是禁不住很大的考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我们眼前的友谊,与好朋友和睦相处。 故事是这样的,在朱克曼家的谷仓里,住着一头猪叫威尔伯,它和一只蜘蛛夏洛交了朋友。但是,威尔伯未来的命运却是成为熏肉火腿。威尔伯最大的一个愿望却就是看冬天的第一场雪,因为小猪威尔伯是在下雪前被宰杀的,所以它只能在悲痛与绝望之中,接受了做成火腿的命运,但是好朋友夏洛却一直坚信它能救威尔伯那可悲的命运,于是它每天在网上吐出在垃圾堆了看到好的字织在猪栏上,出现了被人视为奇迹的网上文字,这让威尔伯赢得了大家的赏识,并让主人有的放弃宰杀它的想法,但条件是在集市上赢得了特别奖才行,夏洛也日以继夜地看老鼠带的字来织网,终于威尔伯获得了奖和一个可以不被宰杀的命运。威尔伯虽然得救了,也看到了冬天的第一场雪,但是对它情同手足的夏洛却死了。在最后关头,夏洛把卵袋给了威尔伯。过后就像所有的轮回,一只只新的蜘蛛诞生了,每年有无数的蜘蛛乘着降“落伞”往外飘,也许夏洛对威尔伯的关系太好,影响到了下一代,所以每年都有三只蜘蛛留下陪威尔伯,并十分友善。

三篇名著读后感

三篇名著读后感 导读: 三篇名著读后感(一) 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自从我读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更明白这句话的含义。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写了海伦对光明那热切的渴望和对人生的感慨,让读过这本书的人和她一起分享海伦人生中的酸甜苦辣。书字里行间,无不洋溢海伦·凯勒对生活的热爱,她用热情的态度劝戒世人应该珍惜享有的一切。她希望拥有三天的光明去看尽世界的一切景观。海伦·凯勒想看的事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梦。 "要是人把活著的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那就更能显示出生命的价值,然而人利用时间和享受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话,那这将会是一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对于常人来说只是人生中的短暂的一刻。对于双目失明的海伦来说,却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三天光明,对于那些碌碌无为的人,无非是在漫无目的地游玩著,他们追求的生活还不如那些乞丐,至少还知道去要饭。而目前青少年学生中也有这么一些人,拥有舒适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学习条件。但他们不是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而是吃不得半点苦,把学习当成一大苦差,无心向学。对于学习,他们总是不屑一顾,不是以积极的态度去勤奋学习,努力拼搏,而是

哀叹命运对于自己的不公,责怨上天没有赋予他们聪颖的天资、超人的智慧,让他们能一举成名天下知。现在的社会是靠知识才能生存的社会,没有知识的人是不可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们可以好好学习,让学问把大脑给占据的话,就可以为以后的道路铺上一层石头了! 海伦·凯勒双木失明,她还能用自己的残疾的身躯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闻名于世的书。而我们拥有的健康的身体,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创造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前不久,我就读了这本好书。 三篇名著读后感(二) 在读完《骆驼祥子》这部老舍笔下具有悲剧色彩的名著之后,我的第一感觉是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祥子一生梦寐以求的洋车终在无数次巅簸坎坷中碎了,散了。的确,理想与现实的不相符造就了无数的遗憾。多少莘莘学子由于家境原因不能升入理想的大学;多少各方面的人才由于内外在的原因不能进入各自专长的领域。光靠幻想,梦是不可能成真的,即使像祥子那样不知疲倦地追求,梦想最终还是破灭了。可以说,这是一个悲剧。同时,祥子最终的堕落与社会之堕落是分割不开的。有些人因出身贫寒,所以为自己的将来而努力奋斗,却无果。这是什么造成的,是残酷的社会。现实社会中,钱似乎能代表一切,什么知识大于金钱,根本是个“假命题”。因此,若想在现实社会中立足,充分的知识、良好的生活背景必不可少。相比之下,

火印读后感

火印读后感 火印>读后感(一):燃烧 ——读曹文轩长篇小说《火印》随感 山东寿光世纪教育集团九年级林文清 天边的红霞包裹着孤鹰翔飞的翼,刺目的夕阳光给青草镀了层厚重金,羊群洁白的绒毛变幻着深深浅浅的红,茫茫一片,有如流淌在草野上的霞海。夕阳垂下,山头仅剩了残缺的半个圆盘,在那放羊娃高声的吆喝,和羊儿的绵软叫声中,回响着那渐渐远去,而越发分明的马蹄铮铮。 自翻开《火印》第一页,我为其堪称壮烈的景物所震撼,薄暮朦胧中,炽热的光线仿佛化作了箭矢,对着广袤的草野“万箭齐发”。从此我走上了那座山头,亲眼目睹了那场恶战,听到了那“咴咴”的嘶鸣。那晚,牧羊娃抽断了羊鞭,满身伤痕,趴在父亲的肩头回望那匹雪白的马,他幼小稚嫩的眼神里满是骄傲,而他即将成长,在杀伐与刀光中成长,浸浴血且饱览泪光。 那一天云翳阴沉了,炮声响起了,静谧安详的桃源被轰出了一个豁口,拦不住的日军洪流汩汩涌入,淹过了村庄。在字里行间,通过真诚、真切的文字,我仿佛听到雪儿离开后,坡娃的哀哭。丰富的心理描写,也让一个爱马如命、霸道专横的日本军官形象展现在我的眼前,他的征服欲,他军官的威严,燃烧,升腾,飘摇在他战胜、战败、死亡的路上。而在日军粗暴血腥的行为里,在他们肮脏的精神堆里,却有稻叶的天真无暇,这是令我欣赏《火印》的一点。中国人民眼中无恶不作、万恶不赦的日本鬼子中,也有人性的美好,有稻叶对马儿的无微不至,有河野不让稻叶上前线的对于纯真的保留,正是这些,让小说的情感趋于完整,使“人”的样子展现得更为完美。 我忘不了那个瘦腿伤的小哥。我爱他的斗志,我爱他的热情,他流血的伤口也喷薄着上战场的豪情。也许,他决斗的信念来自于他看到那个拄着拐杖、独腿的娃,和他牵着的那匹良驹,他有军人的诚信,军人的执着,说活着回来,就活着回来,说胜利,就没有失败。 “火印”,是烙刻在雪儿身上的耻辱,是耀目的对坡娃精神的折磨,却也是磨砺中成长的见证,是复仇后永存的战利品。在坡娃与雪儿身上,我仿佛看到了中华民族无限的光辉,从苏醒到饱受折磨,到顽强拼搏,至今的伟大复兴。雪儿的抬首,是民族的觉醒;冲破云霄的嘶鸣,是人们不屈的呐喊;坡娃的十七岁,是新中国的成立。 在《火印》中,我读到了抗战民族的英勇无畏,看见了觉醒人民的壮志豪情,那泼洒的鲜血灌满了满地的炮坑,残损的骨架支起了倒塌的房屋,那是无数人类用骨血铺出的平坦大道,四处弥漫的、照耀的,是崇高的灵魂,是人性的光芒。“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证”,多一个人读曹文轩,就多了一份生命的敬仰! 夕阳落下,那远方升起的燃着白焰的火球,投射下皎洁的光,覆盖在暗色的草原上,羊群离去,牧羊娃的歌声戛然而止,他立在山头,眺望着,聆听着,那远处至高山峰上燃烧的黑影,仰首抬蹄,以悬崖勒马的绝美姿态,发出了“咴咴”的嘶鸣。 (辅导老师:张冠秀) 火印读后感(二):耻辱与尊严 青岛桦川路小学邹毓家 曹文轩所著的儿童长篇小说《火印》,为我们描述了一匹马。它智慧、勇敢,它遭受耻辱,它奋勇抗争,最终赢得尊严。 它的名字叫雪儿,是坡娃从狼群中舍命救回的一匹小马驹。它泛蓝光的白毛,蓝黑

《小太阳》读后感600字

《小太阳》读后感6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小太阳》读后感6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太阳》读后感600字: 家像海上的灯塔,等待远航的船只归来;家像黎明前的启明星,照亮旅人前进的道路;家像沙漠里的一汪清泉,滋润着忙碌奔波的人们的心灵......在这个寒冷的冬日,我却从《小太阳》中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这本书是林良爷爷以“丈夫”、“父亲”的角度来记叙了:一对父母、三个女儿和一只小狗组成了一个平凡的家庭。林良爷爷用他温暖的笔触,书写了一部有趣而并不“传奇”的“家庭史”。从第一篇到最后一篇,首尾相隔了14年,是一本散文集,更是一本散文体小说。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打架教育》,讲了琪琪和樱樱两人打架,“我”及时宣布家庭里的“政治制度”,目的就是要维护樱樱在家庭宪法里的合法地位——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由于“宪法”赐予她的职责和权力,琪琪必须对她服从。俗话说得好,君子动口不动手。一个人如果不能奋发向上,受人重视,她的谦和不谦和,根本毫无意义。但是,一个具有值得重视的美质的人,如果不懂得谦和,她的美质也就变得格外不重要了。人类社会所能接受的,事实上只有一种人:谦虚的杰出人物。只有在这种人面前,她们才肯献出人性中

的“稀有情愫”——敬爱。 有时候,为了形容家的美好,我们试图用一些华丽的、带着刺眼光芒的词语去修饰它,但这样,其实只是走远了它。只要一家人在一起,这就是家的样子,朴实且真切。林爷爷笔下的家,就是平凡的。三个小孩就是三个太阳。樱樱、琪琪和玮玮,虽然经常调皮,不免惹是生非,可一次平息的怒火,就是一片的温暖光芒。供稿:六(3)班郑雯欣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夏洛的网》读后感

读了《逃走》的感受:弗恩每天都看威尔伯,威尔伯一看到弗恩就很高兴。一天下午,弗恩没有来,威尔伯感觉很无聊。它不想睡,不想刨地。它站厌了,也躺厌了。母鹅告诉它顶顶中间那块松木板,就可以逃出来。威尔伯就出来了。朱克曼太太看到威尔伯出来了,就让霍默和勒维去抓威尔伯。霍默提了一桶泔水引诱威尔伯,结果威尔伯被引回了猪栏。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威尔伯真贪吃。它就是因为贪吃才被抓回去的,所以我们不能太贪吃。 读了《孤独》的感受:威尔伯很不高兴,因为下雨了它就不能和坦普尔顿玩。于是它就去找母鹅,想和母鹅玩。但母鹅要孵蛋。威尔伯又找小羊羔玩,但小羊羔不能跳进猪圈。后来,天黑了,它听到有人对它说:“我可以做你的朋友,你明天早晨再叫我吧!”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威尔伯遇到困难不灰心,相信坚持就能胜利。我要向它学习。读了《夏洛》的感受:在威尔伯睡觉前,有一个动物跟它说话,想和它成为好朋友。威尔伯夜里醒来十几次,它肚子空空,心事重重。早上起床的时候,威尔伯往头顶上看,看见一只灰色的大蜘蛛。这只蜘蛛叫做夏洛。读了这一章,我为威尔伯找到好朋友感到高兴。我想只要对人真诚肯定会有好朋友的。 读了《夏日》的感受:弗恩和艾弗里都放暑假了。弗恩有时间到仓库里去看威尔伯了。艾弗里能去河边钓鱼,游泳了。最高兴的是小鹅们都从蛋里孵出来了。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夏天真好,我也很喜欢夏天。

读了《坏消息》的感受:老羊告诉威尔伯,在冬天的时候它会被杀了。老羊还告诉它阿拉布尔先生也会帮忙的。但是,夏洛告诉它:“我会帮助你的。”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夏洛可真善良啊!好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读了《家里的谈话》的感受:弗恩一家聊了朱克曼先生的农场,还聊了夏洛威尔伯和一群鹅。这些动物在农场里生活得快快乐乐、自由自在。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这样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真好。 读了《威尔伯说大话》的感受:威尔伯说了大话。它说自己能像蜘蛛夏洛那样结蜘蛛网。它跳到半空,想吐出丝来,但不能吐出丝,最后砰的一声摔到了地上。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能办到的事,要量力而行。 读了《臭蛋爆炸》的感受:鹅妈妈送了坦普尔顿臭蛋。然而这个臭蛋爆炸了。当臭蛋爆炸了之后,空气里都是臭味。臭气赶跑了要抓夏洛的艾弗里,坦普尔顿因为失去了自己最心爱的臭蛋而感到很伤心。但爆炸的臭蛋救了夏洛一命。 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夏洛真幸运。虽然臭味不好闻,但这个臭味救了夏洛一命,真好。 读了《奇迹》的感受:朱克曼先生给威尔伯送饭的时候,看见蜘蛛网上有三个大字:王牌猪。这个消息传遍了整座大山,很多人前来观看这个奇迹。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夏洛真棒,居然能织出“王牌猪”三个大字。而且夏洛真聪明,能想出这样的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