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讲 图形的初步认识

第四单元图形初步与三角形第13讲图形的初步认识

考纲要求命题趋势1.了解直线、线段、射线的相关性质以及线段中

点、线段的和、差和两点间距离的意义.

2.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熟练进行角的运算.

3.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垂线、垂线段等概

念及性质.

4.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掌握相交

线与平行线的定义,熟练运用垂线的性质,平行线

的性质和判定.

中考中,对这部分内

容命题的难度较小,主要

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

出现,重点考查互为余

角、互为补角的角的性

质、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的应用.

知识梳理

一、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的基本性质

(1)两条直线相交,只有________交点.

(2)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2.线段的性质

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即:两点之间______最短.

3.线段的中点

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________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4.

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有几个

端点

向几个方

向延伸

表示图形

直线02

两个大写字母

一个小写字母

射线11两个大写字母

线段20

两个大写字母

一个小写字母

1.角的有关概念

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射线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是角的两边.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就叫做这个角的________.

2.角的单位与换算

1°=60′,1′=60″,1周角=2平角=4直角.

3.余角与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______,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________;同角(或等角)的补角______.4.对顶角与邻补角

在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称为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为邻补角.对顶角________,邻补角________.

三、垂线的性质与判定

1.垂线及其性质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_____,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说成:垂线段最短)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判定

若两条直线相交且有一个角为直角,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四、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1.概念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3.性质

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4.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______.自主测试

1.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若CB=4 cm,DB=7 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的长为()

A.3 cm B.6 cm

C.11 cm D.14 cm

2.如图,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COB,若∠EOB=55°,则∠BOD的度数是()

A.35°B.55°

C.70°D.110°

3.如图所示,∠1+∠2=()

A.60°B.90°

C.110°D.180°

4.下列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角是()

5.如图,已知∠1=∠2=∠3=62°,则∠4=__________.

考点一、直线、射线、线段

【例1】在直线l 上任取一点A ,截取AB =16 cm ,再截取AC =40 cm ,求AB 的中点D 与AC 的中点E 的距离.

解:(1)当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 ∵D 是AB 的中点,AB =16 cm ,

∴AD =12AB =1

2

×16=8(cm).

∵E 是AC 的中点,AC =40 cm ,

∴AE =12AC =1

2

×40=20(cm).

∴DE =AE -AD =20-8=12(cm).

(2)当C 在BA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由(1)知AD =8 cm ,AE =20 cm.

∴DE =AE +AD =20+8=28(cm).

答:D 点与E 点的距离是12 cm 或28 cm.

方法总结 对于线段的和、差关系以及线段的中点问题的计算,需结合图形,认真观察分析.若已知线段上给出的点未明确其位置,还需要分类讨论,千万不要漏解.

触类旁通1 如图,点C 是线段AB 上的点,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若AB =12,AC =8,则CD =__________.

考点二、角的计算

【例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EOC =100°,则∠BOD 的度数是( )

A .20°

B .40°

C .50°

D .80°

解析:∵OA 平分∠EOC ,∠EOC =100°,

∴∠AOC =1

2

∠EOC =50°.

又∵∠BOD 与∠AOC 是对顶角, ∴∠BOD =∠AOC =50°,故选C. 答案:C

方法总结 解决有关图形中的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从图形中读出具有度量关系的角,如互余、互补、对顶角等,然后合理利用相关的定义、性质求解.

触类旁通2 如图,直线EO⊥CD,垂足为点O,AB平分∠EOD,则∠BOD的度数为()

A.120°B.130°

C.135°D.140°

考点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例3】如图,已知∠1=∠2=∠3=55°,则∠4的度数是()

A.110°B.115°C.120°D.125°

解析:∵∠2=∠6,∠1=∠2,∴∠1=∠6,

∴l1∥l2,∴∠3+∠5=180°.

∵∠3=55°,∴∠5=125°.

∵∠4与∠5是对顶角,

∴∠4=∠5=125°,故选D.

答案:D

方法总结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常用来解决下列问题:

(1)作图形的平移;

(2)证明线段或角相等;

(3)证明两直线平行;

(4)证明两直线垂直.

触类旁通3 如图,已知直线a∥b,∠1=40°,∠2=60°,则∠3等于()

A.100°B.60°C.40°D.20°

1.(2012重庆)已知:如图,BD平分∠ABC,点E在BC上,E F∥AB,若∠CEF=100°,则∠ABD的度数为()

A.60°B.50°C.40°D.30°

2.(2012山东临沂)如图,AB∥CD,DB⊥BC,∠1=40°,则∠2的度数是()

A.40°B.50°

C.60°D.140°

3.(2012湖南长沙)下列四个角中,最有可能与70°角互补的是()

4.(2012湖南长沙)如图,AB∥CD∥EF,那么∠BAC+∠ACE+∠CEF=________度.

A.2个B.3个C.4个D.1个

4.如图,已知直线AB∥CD,∠A=70°,∠C=40°,则∠E等于()

(第4题图)

A.30°B.40°C.60°D.70°

5.如图所示,已知CD平分∠ACB,DE∥AC,∠1=30°,则∠2=__________.

(第5题图)

6.如图所示,直线a,b被c,d所截,且c⊥a,c⊥b,∠1=70°,则∠2=__________.

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G=__________.

8.(1)如图,∠AOB=90°,∠BOC=30°,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B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能看出什么规律?

(5)线段的计算与角的计算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可以互相借鉴解法,请你模仿(1)~(4),设计一道以线段为背景的计算题,写出其中的规律来.

参考答案

导学必备知识

自主测试

1.B2.C3.B4.D5.118°

探究考点方法

触类旁通1.2因为AB=12,AC=8,所以BC=AB-AC=12-8=4.又点D是线段BC的

中点,所以CD=1

2BC=2.

触类旁通2.C因为直线EO⊥CD,垂足为点O,所以∠DOE=90°.又AB平分∠EOD,所以∠AOD=45°.因为∠AOD与∠BOD是邻补角,所以∠BOD=135°,故选C.

触类旁通3.A过∠3的顶点作直线c∥a,∴∠4=∠1=40°.

∵a∥b,∴b∥c,∴∠5=∠2=60°,

∴∠3=∠4+∠5=60°+40°=100°,故选A.

品鉴经典考题

1.B∵EF∥AB,∠CEF=100°,∴∠ABC=100°.

∵BD平分∠ABC,∴∠ABD=∠DBC,∴∠ABD的度数为50°.

2.B∵AB∥CD,∠1=40°,∴∠BCD=∠1=40°.

∵DB⊥BC,∴∠2=90°-∠BCD=90°-40°=50°.故选B.

3.D因为70°角的补角=180°-70°=110°,是钝角,结合各选项,只有D选项中的角是钝角,故选D.

4.360∵AB∥CD,∴∠BAC+∠ACD=180°①.

∵CD∥EF,∴∠CEF+∠ECD=180°②,

①+②得,∠BAC+∠ACD+∠CEF+∠ECD=180°+180°=360°,即∠BAC+∠ACE+∠CEF=360°.

5.6由题意得,平面内的不同的n个点最多可确定n(n-1)

2条直线,则

n(n-1)

2=15,所以

n=6.

研习预测试题

1.D2.B3.A4.A

5.60°∵CD平分∠ACB,∴∠ACB=60°.∵DE∥AC,∴∠2=∠ACB=60°.

6.70°7.130°

8.解:(1)∠MON=∠COM-∠CON=1

2∠AOC-

1

2∠BOC=

1

2×120°-

1

2×30°=45°;

(2)∠MON=∠COM-∠CON=1

2∠AOC-

1

2∠BOC=

1

2(α+30°)-

1

2×30°=

1

2

α;

(3)∠MON=∠COM-∠CON=1

2∠AOC-

1

2∠BOC=

1

2(90°+β)-

1

2

β=45°;

(4)∠MON的大小等于∠AOB的一半,而与∠BOC的大小无关;

(5)如图,设线段AB=a,延长AB到C,使BC=b,点M,N分别为AC,BC的中点,求MN的长.

规律是:MN的长度总等于AB的长度的一半,而与BC的长度无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