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论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问题,总结中国的独特经验,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循史问道,汲取教训、总结经验,升华蕴含其中的规律性认识、方法论启迪,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多次指出,他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对他们理论中一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列宁也指出,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

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如果谁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英美工人运动的劝告可以简单地直接地应用到俄国来,那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就不是为了弄清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是为了研究各特定国家工人运动的具体历史特点,而是为了打知识分子的、派别组织的小算盘。”(弘利教育)

如果不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只是实用主义、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很多都自称是社会主义者。孙中山曾经讲,他对社会主义是“竭力赞成之”,希望对社会主义学说“广为鼓吹,使其理论普及全国人心目中”,并说“余实完全社会主义家也”。但孙中山所说的社会主义,并不是科学社会主义,而只是一种解决社会生计的改良主义政策,即他所倡导的民生主义,“至若社会主义,一言以蔽之,曰社会生计而已矣。”在谈论社会主义时,他没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而只是把它看作解决民生的途径。(弘利教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我们党不断认识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精髓要义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一开始是作为次生形态而不是原生形态引进我国的,经由俄国而来的

马列主义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俄国十月革命道路,三是共产国际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具体政策措施。第一个层面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一般,具有普遍真理性,是其精髓要义;第二、三个层面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特殊,适合俄国和部分国家国情。这三个层面的内容“打包”在一起传入中国,并为我们党所接受。因此,在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能不能立足实践的发展变化,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义,分析解决我国具体问题,始终关系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不能开启新步伐、事业发展能不能开创新局面、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开辟新境界。

二、坚持解放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动力,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部过程。纵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开路先锋”,都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带给我们深刻的历史启示。

其一,通过解放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经历一个反思批判、碰撞交锋的艰难过程。思想牢笼的打破,绝不是学几份文件、听几场报告、读几篇文章,就可以大功告成的。真正的思想解放是从灵魂深处的觉醒,都要经历反思批判、碰撞交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