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对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对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56OCCUPATION

2018 01人才培养TALENT TRAINING 编辑 李 真对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文/贾?辉?陈?蓉

课?题:本文是2017年山东省青少年规划课题《机械工程类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编号:17AJY113)的组成部分。

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发展水平

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主指标之一。21

世纪机械工程呈现高端化、系统化、人性化和可持

续化的发展趋势,对机械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提出了新的要求。工程技术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

始终是困扰我国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以深化

对创新能力的认识、探寻可行的对策为目标,系统

开展提升机械工程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策略及路径

的研究。

一、创新教育理念需进一步转变

1.关于创新能力要不要培养

在高校内部普遍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

一种可以称为“过度创新论”,持这种观点的人重视

创新理论的学习、创新方法的训练。这一定位本无

可厚非,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忽视基本能

力谈创新能力”的问题,一味追求培养目标的高端

化和国际化,违背了工程教育和能力发展的内在规

律。另一种观点则可称为“有限培养论”,部分本科

高校以地方企业为人才的主要输出对象,这类企业

对创新的要求并不高,据此,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

投入不足,热情不高,许多工程学院的人才定位就

表述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提及次数不多。

2.关于工程精神和创新意识

传统工程教育重知识而轻能力。工程精神是长期

工程经验的凝练和积淀,尽管工程精神和创新意识

的养成周期较长,高校也应把培养“内外兼修”的

工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

3.关于创新技能

创新技能,创新实践,是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外

化为工程作品的根本途径。上层概念的创新能力往往

被狭隘地理解成创新方法的训练,在人才的培养过程

中,创新能力若不建立在创新意识激发和创新思维的

训练基础上,创新技能的培养只能是不成功的。

二、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一,课程设置不利于创新,理论课时仍偏多。

在“重学术轻实践,重制造轻创造”的大环境下,

高校开设的工程理论课程是偏多的。2011年的研究

显示,大多数高校的理论课程在25~31节之间,而在

欧美,这一数字保持在23节左右。理论课的比重远

远大于实践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第二,教学内容不利于创新,与时代需求有差距。教材更新滞后,与实际生产有距离,无法体现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动向。使用的教材还是国家、省市级规划教材,而结合当地实际,工业界参与编写的内容较少,介绍前沿技术成果和理论创新的内容基本没有,内容整体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偏弱,无法促进创新能力的形成。第三,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实践性创新性教师仍缺乏。聘用企业专家担任授课老师,给全面提升教师技术和实践水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第四,教学方式不利于创新。研究性学习在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有显著的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不同程度存在问题。一方面,教师水平制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深谙操作规律并能灵活运用的老师不到5%,研究性学习开展的频率低,持续性不强;另一方面,讨论的组织、小组活动的开展、学生个性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成果的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第五,实践教学不利于创新。传统的认知实习、金工实习、毕业实习、企业实习和各类实验是机械工程学科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创新能力的训练在培养目标中比重偏低,基本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下创新能力的塑造被忽视。基地建设方面,校内实训中心往往存在设备更新慢、场地不足、高学历高技能师资匮乏、管理方式粗放等问题,创新能力环境建设不足。三、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评价体系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近年来就评价层面的改革论述颇多,科学性和可行性也较强,但由于多重原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判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评价过程随意性较大。1.创新能力评价比重较低也许是培养目标的设定使然,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评价中创新能力体现并不多,或者有所体现,但描述模棱两可,指标不尽完善。评价方案中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仅占约6%,指标不够细化和明晰,可操作性不强,是当前创新能力评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2.评价主体不够多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创新能力评价多由教师进行,忽视了学生自

《创新能力训练》课程标准

《创新能力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 适用专业:学时: 编写执笔人:编写日期: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1.课程性质 创新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为职业做准备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教学生学会从新的视角思考问题、用创新的思维方法观察问题,用创新技法解决问题。结合所学专业,产生发明、创造、创新成果。提升其专业能力,为专业服务。对学生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分析、解决现场问题的能力及利用创新技法实施发明创造具有指导性作用,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课程的主要作用 ①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主要支撑作用。调研中获得的职业描述直接与本课程相关,其他多项与本课程相关,都要用到本课程培养的能力。 ②课程的学习过程和后续应用过程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在课程建设中,与专业深度融合,针对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养选择和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与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兼顾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的培养,采用行动导向、项目引导、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方式开展教学,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团队协作、自我评价、成果汇报等方式来完成学习性的工作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③开设本课程服务于后续多门课程的学习。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将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并将此能力融入到其他专业能力之中。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创新课程设计的理念是根据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根据我院的办学理念“职业经历的基地,优秀员工的摇篮”这一基本理念及我院的教学改革总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教研产一条龙”。 1.以职业素质为本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展行业调研,构建模块课程体系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初探历史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秦皇岛市开发区第一中学李会娟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当今,我们都在强调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现在我们正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方法等都相对落后,这将影响着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在中学历史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及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历史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恰好是我们贯彻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点。本文就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肤浅看法。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激励创新的学习氛围 江总书记曾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新课标也注重“探究性学习”,并指出教师要“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宽松、激励创新的学习氛围。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要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共同研究、互帮互助,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言行,善于做“倾听者”,鼓励学生

大胆直言、认真倾听学生意见,保护学生奇思妙想。对言之有理、见解独到的意见给予充分肯定,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多搭建展示学生个性的平台:如历史知识竞赛、历史故事演讲、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小论文、学做小记者、写考察报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现自我价值,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焕发历史课堂的活力,使学生充满创新热情和智慧火花。 二、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从对知识质疑问难开始的。古人说“:好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去发现、探索和创造,可见质疑是创造的关键。只有大胆质疑,才能突破思维定势,才有可能产生超出课本或前人的创造性见解。利用材料来诱发学生思维,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创新能力,关键在于使问题情境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发生恰当冲突。设计问题时,要善于利用新旧知识间的矛盾,或运用比较、对比等方法来设问,注意引导学生将所思考问题的相关信息朝各种可能方向扩散,并由此引出更多新见解,这样才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学习“四大发明”时,学生提出:“假如火药发明后不是局限于制造爆竹,用于婚丧喜庆;指南针发明后不只作为阴阳先生勘测风水工具,而用于航海对外发展,那么中国人在19世纪还会挨打吗?”对学生敢于质疑,教师绝对不能视为顽皮捣蛋或只是简单地给予现成答案,而应引导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寻找相关参考读物,开阔视野,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挖掘每位学生的创造潜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25125924.html, 浅谈创新思维的培养 作者:更尕代阳 来源:《学园》2013年第20期 【摘要】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笔者从三个 方面浅谈体会: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的思维形成;尝试研究性的学习,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情境心理辅导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086-01 江泽民同志说:“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当今世界知识更新速度飞速,学生的学习性质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由原来的传授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和创新性,而要实现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学习,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关键所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些体会: 一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理论总结出,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原因不是感知,而是问题,因此教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创设出能结合社会现实和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刺激学生的思维,让思维向更宽阔的范围拓展,带着问题学生学习起来会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反复阅读课内教材或课外教材,并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信息,促进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自己去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当然,在阅读材料中,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或启发,通过阅读自学课本教材或补充教材,学生不同程度地获取了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又发现了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调动了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形成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要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习惯转变为主动独立思考习惯相当困难,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重视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辅导能调节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心理辅导活动课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大胆质疑、提出新的看法或想法,要打破陈旧的学习观念,打破现实中先入为主的成长,冲破过分追求秩序的情感障碍。过分追求秩序就会使思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导致解决问题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学生怕犯规矩、怕失败或怕担风险是最常见的基本心理障碍,这些障碍时间久了就形成了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拓展,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个性化素质教育,就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点,也就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三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校教育特别就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发生机制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就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具有价值与发展性意义,那么实践活动就是怎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呢?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对学生发展、素质生成最有价值呢?活动教学要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就必须首先考察分析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了解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变量:活动主体因素与活动客体因素。具体说来,主体因素包括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主体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动客体因素包括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有无成效、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对象与范围

的确定、活动条件的提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 二、实践活动的理念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实践活动促发展”的主张就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与实践切入点,就是活动教学的灵魂。它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就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发展就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相互作用的中介便就是主体的活动,正就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就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就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惟有活动,才能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与手段;惟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为此,教育教学的关键就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2.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与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就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

创新能力训练

创新能力训练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创新能力训练 讲两个问题:1、公司创新工作回顾及思考 2、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 一、公司创新工作回顾及思考 公司2006年6月建立起中层管理人员创新机制考核暂行办法,至2007年5月已运行12个月。整体看对推动部门工作和思想观念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自觉思考问题、摒弃经验主义、惯性思维的主动性。从运行情况看,中层管理者都能认真对待,积极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议、想法,本着实用、解决问题、降本节约的原则认真开展创新工作。 公司29个分厂、分公司、部室2006年6月---2007年5月共提出各类创新377条。其中:一类创新:36条(技术类创新17条,占47%),二类:158条(技术类创新44条,占28%);技术类创新:77条,占创新总数20%,思路类:236条占总数63%,制度类:64条。已完成或需长期坚持做的:341条,未完成:36条,完成率达90%以上。非中层管理者提出创新项目:16项,只占总数%。 公司创新工作主要特点: 1、创新项目完成率保持很高90%以上。说明创新项目实用性、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如:制糖分厂:从筛糖二组斗升机底部加装吹热气管项目。解决了糖中青灰色污点问题,提高了成品质量。 2、自主创新的主动性较高。想创新、思考问题的意识增强,过去没人想、没人管的事,现在有人想了。如:酒精分厂在废蜜罐上、中、下,增

加取样口项目。提高了对废蜜质量的观察效果,为生产、销售提供了依据,减少了损失、浪费。 3、工作效率得到提高。说了就得做,就得落实。如:物资部建设大宗材料及废旧物资专用通道项目。很短时间完成,减少了污染,方便了生产。 4、降本增效效果好。过去推不动的小改小革,有人做了,几十年影响生产的问题有人思考了。如:干粕分厂左右调换5号卧压机大轴项目。单机处理能力提高30%。 5、推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效果好。创新工作对打破落后的惯性思维和经验主义、传统思想起到了积极作用。如:机械安装制造公司独立完成结晶罐的制造任务项目。彻底打破了传统思维、拓宽了经营市场。 创新工作开展中表现出的不足: 1、1类创新不多,3类创新较多。1类占10%,3类占47%。反映出应做的工作很多,创新潜力较大。如:动力分厂提出的用煤粉灰生产砖的项目,如果成功就是最大的创新。 2、技术类、制度类创新能力还有较大潜力。要注意针对生产、管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力量开展创新工作。 3、各部门在发动群众,集思广义,破除传统思维,自动自发创新,还有很大距离。一年中非中层提出的创新只有16条,占%。要健全机制、落实制度,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参与创新工作。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科学家素养 浅谈关于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考 论文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直接面对并且已经直接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讲就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含义和特征、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等方面进行了粗浅的阐述。

一、认识创新思维 认识创新思维,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这个词是我们国家乃至当今世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汇之一,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在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来源于拉丁语。“innovation”的拉丁词根“nova”表示“新的”的意思,加上前缀“in”导致动词化,具有更新的含义,意味着对原来已有的东西加以更新和创造。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的思维,便想不出创新的方法,没有创新的方法,就不能有创新的活动,也就没有创新的成果。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想而言的,没有受到现成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的过程是开发大脑的一种发散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在探索未知时,积极地以独特新颖的方式和多向的角度,促使思维转化去寻获成果的一种思维。就本质而言,创新思维就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精髓是非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是需要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和专门训练并能在培养和训练中优化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灵魂和核心。 二、创新思维的社会需求 近几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数量上讲,各校的招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是同时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难道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已经饱和了吗?造成这种现象,其中的缘由固然是复杂的,从表面上看,这主要是因为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变迁和满足社会长远的需要,造成人才的相对过剩和就业困难。但是如果我们深究其根,从大学教育的角度分析,不难得出,这主要是由于过弱的文化陶冶、过窄的专业教育、过重的功利导向和过强的共性制约所造成的,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乏恰恰是它的突出表现。随着社会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变更频繁,单纯满足于学校的书本知识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变革。因此,人才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而这正是我们高等教育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 本文通过广泛的阅读、比较,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做一个概述与解读,对研究的框架做尝试性搭建。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快、容量大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 第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对国家而言,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 第三、创新是推动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 二、几个概念的认识 创新能力:目前的三个观点包含从概念、内涵的剖析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思考,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 创新思维: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这个核心的含义通俗地讲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这个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优化组合与重新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思维结构分为发散思维(有发散就要学会聚合)、形象思维(一种直观的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辨证思维(质疑与思辨)和横纵思维(知识的广泛联系与拓展)等6个要素组成,培养创造性思维,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5个环节,即: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 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综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代表数字控制和数字媒体的汇合,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建筑规划设计,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而多媒体系统却不只是单一的一门技术,而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把多种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两部分构成的。这个概念说明多媒体的特点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展示性走向交互性与可控性。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清河育才小学潘志新 要实现创新学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为创造性而教”,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如何认识创新思维?有哪些因素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些就是本人此文要研讨的内容。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涉及许多问题。诸如:要求学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注意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协调结合;注意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协调结合;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动机;开展课外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与适当的数学竞赛等。这里,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保护好奇心,激发创新动机 好奇心是人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心理倾向。它是推动人们探索奥秘,进行创新思维的内部动力。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好奇心是人的认知内驱力。居里夫人把好奇心看成学者的第一美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容易对许多事物习以为常,好奇心逐渐减退。于是,许多科学家提出要保持“童心”,要像儿童那样具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儿童的好奇心,教师有时会误认为是“调皮”、“愚蠢”的表现,因而常加以限制、谴责、嘲笑。据说爱迪生在小学上数学课时,因为好奇地问“2加2为什么等于4?”,被老师认为是有意调皮捣蛋而被赶出了学校。现在,年龄小的学生爱问,越大反而越不爱问,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应该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教学中敢于各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即使学生的质疑问难是幼稚的、错误的,教师也不应简单批评制止,而应积极点拨诱导。 二.鼓励创新精神,重视创新个性的培养 要从小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习俗,大胆尝试探索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与创新志向。要鼓励学生不要怕犯错误,鼓励学生在错误中学习。一些教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一犯错误就斥责,这是窒息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影响极大,一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谈道:“教师在创造性动机、智力、好奇心测验中成绩中等以上,他们的学生的创造性能在三个月以内有显著提高,而那些成绩中等以下的教师,其学生便没有进步”。教师往往会偏爱心理类型和自己一样的学生。有创新才能的教师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缺乏创新才能的教师则不喜欢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如果教师有很高的创新才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将会取得极好的成绩;如果教师很缺乏创新才能,那么创新能力低的学生成绩就比较好,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而会被埋没。 按理讲,教师应该喜欢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却不大喜欢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或者由于精力充沛、好动好问、被视为“淘气”、“调皮”;或者独立思维能力强,不墨守成规,思想行为常超出教师意料;或专注地钻研、为创新吸引、不善交往、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等,因而往往得不到教师的喜爱。研究创新思维的德国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许多调查表明,创造型学生的形象是被否定的。”确实,如果不改变对具有创新个性的学生的错误态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就只是空谈而已。 三.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创三个特征。流畅性是

谈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谈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新的世纪,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会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世界各国都进行教育改革。我国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思想认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我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有轻度智力障碍或中度智力障碍的中学生。因此,他们在接受知识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就不可能象同龄那样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我校结合校本课程在安排符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基础文化课的同时,又先进行烹饪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教学与传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呢?下面,我谈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首先要正确理解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意义 现在有这样一些看法:创新精神并不是人人都有的,那只是少数人具有的能力;进行创新,那只是搞研究的人或科学家才能办到的。其实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说过:人的创造力有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前者只有少数人具有,后者是所有的人应该具有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教师应从两个方面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力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指导学生自我实现,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实践能力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也反映了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要求人们不仅善于学习和吸收知识,还要把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生产力,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1世纪教育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根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其中后三项就与实践能力有关。教师明确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意义和内容,才能扩展思路,积极倡导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环境 宽松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消除恐惧、紧张的心理,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敢做,极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实践能力。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极其严厉的人,大家都会对他敬而远之,而平易近人的人,大家都愿和他相处。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王辑祥贺秋丽王庆华 (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广西南宁市530004 wgxdx@https://www.360docs.net/doc/625125924.html,) 摘要:由于电力安全生产的特殊性,电力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仅依靠校外实习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己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建立校内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平台,对学生从方案设计、图纸绘制、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试验调整、运行操作、事故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工程实践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工程实践训练的基本情况,论述了工程实践训练提出的背景,探讨了工程实践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 关键间:实践教学改革;工程实践训练;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广西大学于2001年起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自行设计和安装,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校内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对学生从方案设计、设备选型、安装接线、试验调整、运行操作、事故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的工程实践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本文论述工程实践训练的有关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校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基地可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自动化、电力工程及管理三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工程实践训练,而且自动化专业《工厂供电》课程也到实践基地开设实验,每年实验的学生都有300多人,而且两个学期都有实验,利用率是很高的。目前拥有装置40套,一次可容纳80名学生。 工程实践训练实验每一套装置,是以一台降压变压器和模拟一个10KV供电系统为对象,从系统的测量、控制、保护、信号、同期回路和中性点接地方式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全过程的真刀真枪的工程实践训练。每一学生都独立设计方案、绘制图纸并根据设计选择设备的型号和技术特性,然后将设备安装到实验屏上再亲自进行全部接线,接线完成经核对后就可以通电检查,并进行操作和事故试验,特别是设置各种各样的事故和问题,让学生反复实践和探索。 为了使学生从理论上、技术上、方法上打好基础,我们开设了《电气工程实践训练基础》新课,编写了《电气接线原理及运行》新教材,由中国电力出版社于2005年2月出版,己重印两次。2007年5月,将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再出版我们编写的《电气工程实践训练》一书。 工程实践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得到直接知识和工程实践的体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十分有利,深受学生的欢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工程实践训练给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提供了学生探索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场所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兴致很高,中午、晚上和双休日大多数学生都自觉自愿到实践训练基地来实验,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方案通过自已的知慧和劳动变成现实,通电试验成功后,开关正常

年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带答案分).doc

制度创浙 3.创造了研究的提倡者认为创造力有四种特征: 原创性 、灵活性、流畅性、更新 性。(填空 FillBlank 答题成功,您当前答题的分数为:100 ”是创新者为获得潜在利润而对现行制度进行变革的种种措施与对策, 涉及经济的组织形式或经营管理方式的变革(填空)1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的人。(填空)1 Ki"Bkl,,k 4.不论从事何种类型之创造力工作,影响原始创意之来源因素总不可避免地与下列三种 >'叽、1 涅八土、FillBlank 共同特质有关:I 、过程和个体工作方式。(填空)1 5.不论创新如何展开,都会发生在企业创新、战略创新、流程创新、I ' 、技术创新、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七个层面。(填空) I超前性 6.战略性思维具有创造性、I 、大胆性和发展性的本质特征。(填 一 x I FillBlank 空)1 7.有关新产品市场扩散的过程研究主要有三个论点,即I 、替代论和博弈论。 ___ I FillBlank (填空)1 是指当一种创新刚刚出现之时积极跟进,抓住其有待改进和完善之处,以获取巨大利益甚至占据市场、领导行业。(填空)1 H"Bbl,,k 逆向思维 9. I - ‘法是一种摆脱习惯的思维方式,沿着事物或过程的反向,即“倒过来”、 逆过程”的方向进行思维,取得突破性。(填空 2. 创新型人才,是指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创造性的发现

FillBlank 知深产权 的主要功能是保护知识拥有者和创新者的利益,它是法律赋予 知识产 品所有人对其智力创造成果所享有的某种专有权利。(填空) 1

选)1 SingleSelect 12. 麦克莱兰教授于()发表的“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 一文,标志着胜任力研究的缘起。 中最普及的就是()创造性思考测验。(单选 SingleSelect 14. SirigleSelec l 11.卢卡斯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将技术进步和知识积累重点地投射到()上。(单 A 人力资本 B 技术创新 C 经济周期 D 供求均衡 (单选)1 singleselecl □ A1972 年 s B1973 年 ° C1975 年 □ D1976 年 13.自Guilford 提出以发散性思考来测量创造力之后,许多工具被设计与发展出来,其 A 伍德曼 B 刘易斯 C 雀兰德 0托伦斯 有创造力的人能够追求那些其他人尚未知道或者不喜好但却有潜力的想法, 不论遭遇 困难或者周遭人们的反对都能够坚持去实现此想法,这个就是()。(单选)1

创新能力练习题1

创新能力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12年,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创新”逐步成为一个( B )专用名词。 A 社会学 B 经济学 C 管理学 2、理论创新的实质就是( A )。 A 解放思想,事实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与时俱进 3、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知识创新等,其“新”的意义是指( C )。 A 时间意义上的新 B 地理意义上的新 C 知识产权意义上的新 4、司马光砸缸的行为用的是( C )思维。 A 横向 B 纵向 C 逆向 5、理论创新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反复斗争、争论以后才最终形成的。这点显示了理论创新的特征具有( B )。 A 继承性 B 斗争性 C 加速性 6、科技创新需要有自主性,其含义包括( C )。 A 学术自主 B 学术自由 C A和B 7、创新活动的基础和开端是( A )。 A 观念创新 B 制度创新 C 技术创新 8、在当代,科学、技术、生产三者相互作用的形式逐步是( C )。 A 生产→技术→科学 B 科学→技术→生产 C 科学←→技术←→生产 9、康佳公司向农村市场推出价廉的“福临门”彩电时,将产品不适

用的功能减少,这是运用了产品创新思维中的( B )。 A 加法 B 减法 C 除法 10、我国企业制度创新主要是建立( A )。 A 现代企业制度 B 产权制度 C 科学管理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1、判断创新的两个基本标准是( AC )。 A 世界围的第一 B 一国或一地区的第一 C 显著性变化 2、创新需要提出问题,问题产生于( AB )。 A 好奇 B 质疑 C 想象 3、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主要来自于( ABC )。 A先天的智力和知识积累 B丰富的实践 C 科学的训练 4、系统思维要求我们有( ABC )。 A 全局性思维 B 结构功能性思维 C 协同性思维 5、按思维过程的形成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BC )。 A 逻辑式思维 B 发散式思维 C 收敛式思维 6、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理论创新的( ABC )。 A 容 B 围 C 方向 7、知识创新的源泉是( AB )。 A 默然知识 B 形式知识 C 扩大知识 8、科技创新的容有材料创新、产品创新以及( BC )。 A 经营创新 B 工艺创新 C 工具创新 9、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组织创新主要呈现的趋势是

浅论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

浅论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单位:xxx 姓名:xxx 古往今来,人类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科技的进步,文化的创作以及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都是人类创造能力具体表现的成果,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所独有的禀赋,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本文将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创新思维的特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及特点 人的创造力,其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是进行全新的构思、联想和创新设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独创性。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拿出别人拿不出的意见,亦即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新颖的能力。 2.广阔性。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视线盯住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会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从对事物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发展到对事物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从单值的考虑发展到多值的考虑,既对事物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3.敏捷性。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

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随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时间”、“效率”已经成为人们最珍惜的东西。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要求人们对急剧变化的情况作出敏捷的反映和决策。 4.流畅性。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对问题的出现产生许多反应,则说明他的思维具有流畅力。 5.灵活性。所谓灵活,即机智。它要求人们多谋善断,主意多、点子多、办法也多,且能在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酿成最佳的方案。思维的灵活性还表现在应变能力强,对问题能及时进行反馈,随机应变地进行追踪决策和随机处理。 总之,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高水平上实现的,是多种思维形式协调活动的综合性思维。它不仅存在于想象、灵感及潜意识活动之中,还普遍存在于联想、归纳、分析、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形式之中,是一种集独创性、连动性、多向性、跨越性等特征的综合性思维。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扩展创新思维视角 创新视角就是用不寻常的视角去观察寻常的事物,使得事物显示出某些不寻常的性质。所谓不寻常的性质,并非事物新产生的性质,而是一直存在于事物中,只不过以前人们从未发现罢了。例如,毕加索有一辆放在墙角很长时间的破旧的自行车。有一天,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摘要: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关键词:创新思维 思维能力 示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同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一、鼓励质疑问难,激发求异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思路才会开阔。 1、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是求异思维的开端。例如,教学“倒数”概念时。我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中他们产生了不少的想法,所以在上课时提出了不少问题,有的说:书上为什么讲零没有倒数?有的说:为什么1的倒数是1,而零的倒数不是零?等等。由于学生开动了脑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所以他们从各个方面提出了问题,这就是思维活跃的表现,在教学时,我不仅对所提问题做了恰当解答,还鼓励学生的这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促使他们养成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他们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习惯。我在教学中,根据需要经常运用小组相磋和大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师生提出的问题开展辩论,从而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在教学圆面积的计算时,先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计算公式2r S 。然后向学生提问: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才能进行计算?大多数同学回答必须知道半径r 才能求出圆的面积。我作了肯定和小结,有一个同学举手表示不同意老师的意见,认为2r S ,知道r d ,知道r d c ,对于这个同学的回答,我立即向全班学生做出肯定,并向学生说明使用2r S 的最终结果是知道r ,但我们在求r 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寻找答案。这件事对我很有启发,只有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才会燃起智慧的火花。 3、鼓励学生咬文嚼字。数学中的各种结语用词科学,逻辑严谨。在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对数学结语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咀嚼,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例如,在讲授带分数乘法的法则“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酌,通常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时,我要求学生领会“通常”一词的含义,不少学生认为“通常”的意思就是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还有的同学做出深刻的剖析,认为书上用“通常”是指在一般情况下可这样计算,但不是绝对的,一定还有另外情况下的特殊算法,接着我出示4016243 22412432124 的简便算法,使同学们明白了为什么不把1化成5,/3去做,而是用乘法的分配律来进行计算的道理。也使学生懂得遇到带分数乘法时,避免不作分析,一律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的现象。 二、注意多向求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思维上注意多向思维,是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灵活性,发展求异思维的有力措施。 1、注意逆向思维的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包括正向和逆向)到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主要是通过逆解题进行训练的,逆解条件含蓄。叙述间接,需要学生反向推理才能解决。在教学中如果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呆板性以及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是大有裨益的。小学数学内容中有许多可逆成份,如公式的正反运用,某些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与措施

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个性化素质教育,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三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长足进展,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这一切不仅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培养。 一、创新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发生机制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但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具有价值和发展性意义,那么实践活动是怎样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作用的呢?究竟什么样的活动方式对学生发展、素质生成最有价值呢?活动教学要实现以活动促发展的宗旨,就必须首先考察分析活动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了解活动教学的发生机制,才能建立有效的教学策略。 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影响程度取决于以下变量:活动主体因素和活动客体因素。具体说来,主体因素包括主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主体对活动的自主参与程度、主体的自我效能感等;活动客体因素包括活动目标的适切度、活动有无成效、活动方式的选择、活动对象和范围

的确定、活动条件的提供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对学生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 二、实践活动的理念 1.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实践活动促发展”的主张是活动教学的立论基础和实践切入点,是活动教学的灵魂。它重视活动的独特价值,强调活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主张活动是实现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的发展是在主体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中实现的,相互作用的中介便是主体的活动,正是主体积极主动的活动推动着主体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发展来讲,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惟有活动,才能提供学生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惟有活动才能实现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向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转化,发展只有在一系列的活动中才有望实现,为此,教育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建构,最终实现主动发展。 2.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主体实践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活动教学重视活动在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必然注重学习者“学”的活动。活动教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习主体对学习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通过静听、静观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为此,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

《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训练工作坊》_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能力养成训练工作坊 -创造性解决管理问题的核心能力- 课程简介 【课程背景Course Background】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外部客户对企业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也对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绩效要求,如何提高我们的服务品质和绩效管理水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各级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在目前的经济新常态下,既是一个好的时代,也是一个坏的时代。新常态就是一种对我们管理的挑战。怨天尤人、因循守旧、抱残守缺,这就是最坏的时代。有新视角、新思维和新变革,这就是最好的时代,新常态就是机遇。企业管理者都应该直面变局,将新常态视为战略机遇的最好时期,颠覆传统理念,变革经营模式,主动作为。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都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要进一步维持竞争优势,传统企业必须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加快管理和服务的转型,重塑业务流程,推动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营销方式的创新,进一步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和客户的满意度。 基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和现状,我们希望在创新思维的训练中,通过“为什么”“怎样做”和“什么是”三个维度,帮参训人员和管理者获得一系列的创新思维的理论、框架和实践工具,并将其运用到运营管理、营销管理和客户服务等各个领域中。我们的创新思维训练工作坊以及所带来的一些列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其核心的价值主张就是:以人为中心、合作的、有创造性的、基于现有系统和流程的创新。因此,在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方面,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拥抱行业发展、市场变化、管理变革、员工成长和客户需求的系统性、复杂性思考,并由此产生出符合发展规律的创新结果的整合过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是拥有前瞻创新的思维并采用多视角来创造性地解决一系列管理中的问题。 课程通过运用创新思维的原则、方法和工具,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提升创造力和竞争力,以及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了清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和务实的工具。 【课程目标Curriculum Objects】 1. 通过卓有成效的创新培训,树立参训学员的创新意识; 2. 通过课堂中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随堂训练,帮助参训学员养成创新习惯; 3. 通过逆向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联想思维和直觉思维技能的强化训练,以及运用富有创新 意识的想象、灵感思维精神,边学边练,充分掌握各种创新原理和思考工具; 4. 通过学习缺点列举法、奥斯本检核表法、组合法、移植法、头脑风暴法基本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