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比较浅析

摘要: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无数的医药学家为本草学的发展付出了心血。本

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草文献著作,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本次将就《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本草学,《新修本草》,《证类本草》

正文:

一、承继关系

《神农本草经》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是汉代以前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有关药物学知识的总结。南朝齐梁时代的陶弘景沿用《神农本草经》原有分总论、各论的体例,把总论部分增补并加以注释,为成《本草经集注》卷一序例。各论部分除了将《神农本草经》不同版本的药物种类确定为365味,从《名医别录》中也选用药物365味,合计730味,并按他自己的见解予以注解,这就是《本草经集注》后6卷的内容。唐初苏敬《新修本草》是由《本草经集注》和《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正文、是主体,《药图》是当时全国各地选送的药物标本绘画而成,《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其主体内容沿用了陶弘景的体例和方法。北宋马志等人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经过两次修订,著成《开宝重定本草》(即《开宝本草》)。《开宝本草》问世数十年后,掌禹锡等完成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祐本草》。《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问世后,由于分刊不便于检阅,由陈承将两部分合为一书,于1092年编成23卷的合刊本,名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蜀地世医唐慎微也将二者合而为一,增加的内容更多,举凡经、史、子、集中有关药物学知识,一概收入书中,定名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来虽在1108年稍作修定改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16年由曹孝忠校刊更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但其基本内容未作变更。南宋时期虽对《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数次翻刻、校刊,唯1249年张存惠的翻刻不但重新校刊,更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附入其中,书名也改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二、成书经过

由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虽然尽了个人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着片面性和错误。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敬提议修订新本草,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序言所讲的“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稽之必正。”不为过去的医药经典所局限,于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颁行。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最早的一部药典。

《新修本草》作为国家颁布的“药典“,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也成了医家必读的药物学版本。它分为药解、图经、本草三部分,共54卷。本草部分记载了药物的性味特点、产地、采集要点、治疗功效等;图经部分根据药物的实际形态描绘出图样,药解是对药物的文字说明。书中共收载了844种药物,其中还记载了用白锡、银箔、水银调配成的补牙用的填充剂,这也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补牙的文献记载。

在宋代以前,中国的医药书籍几乎全部靠手抄笔录或者口传心授保存下来。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本新的著作问世以后,若干年后,要么流失殆尽,要么经过反复传抄,错误百出。直到北宋时期,印刷术盛行。北宋时期,由政府组织人员两次对本草学进行编写整理,使许多重要的本草学著作得以保存下来。但是,这两次官修本草时,对古代的医药书籍只是有选择的采录,还有很多药学资料被遗弃了。如果不及时加以收集,这许多手抄的古代药学资料就面临着湮没的厄运。尽可能让前人所有的药学知识流传千古,就成了唐慎微的最大心愿。

但凭借个人之力要收集众多的古代手抄药学资料谈何容易。有志者事竟成,唐慎微利用自身的优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好办法。唐慎微想,读书人接触的书多,让他们来帮着自己收集资料不是更好吗?为此,唐慎微定下一个规矩,凡是士人来找唐慎微看病,分文不取,但只有一个条件,就是希望他们帮助收集名方秘录。这个新奇的办法深得读书人的欢迎。他们在看各种经史百家书时,只要发现一个药名、一条方论,赶紧记录下来告诉唐慎微。就这样,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唐慎微终于收集到了大量的医药资料。唐慎微在《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等书的基础上,广泛采集医家常用和民间习用的验方单方,又从经史百家文献中整理出大量有关医药学资料,结合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进行研究,于1082—1083年(元丰五年至六年)间,编写了药物学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世简称《证类本草》。

《证类本草》收载药物1558种,多附药图,并说明药物的采集、炮制方法和主治功能,在每药之后附载有关方剂,首创了沿用至今的“方药对照”的编写方法。尚书左亟蒲传正看过该书初稿后,要保荐唐氏做官,但唐氏拒而不受,继续修订增补自己的本草著作,约于1098年以后定稿。此书共32卷,60余万字,是中国宋以前本草集大成之作。问世后,历朝修刊,并数次作为国家法定本草颁行,沿用五百多年。

三、结语

这些本草专著是一脉相承的。虽然在卷数、药物数量、注释及相关内容方面历代都有发展和增加,但在总的体例、分类、编排方式等,仍与《神农本草经》相同。可以说后世有关本草著作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序文”发展为后世本草的“叙例”,三品药物发展成为后世本草的各类及分卷,药物条文保留在《证类本草》及各本草书中。今日所见《证类本草》的“白文”,既是《神农本草经》的古文献,也是陶弘景的“朱文”。

从本草文献中可以了解中药的临床功效,这是本草学家对前人药物效用的总结归纳,也是本草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时代限制和文献的不足,本草文献不可能对前人关于药物的效用认识非常全面,许多药物的独特功效还存于医籍方书或民间之中,因此,对中药的效用进行挖掘和整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黄胜白,陈重明.本草学[M].南京:南京工学院出版社,1988.6.

(2)虞舜,《新修本草》所据《本草经集注》底本的有关问题,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第4卷第3期

(3)赵文业,重视证类本草的研究,中医文献杂志,1996.(2)

(4)马继兴,中医文献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历代本草著作简表

植科一班 张欣莹07117127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植物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本《植物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学、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发育、植物的繁殖、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植物分子系统学、植物进化发育生物学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七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二)试卷结构 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三、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过程。 2.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 生结构与次生结构。 4.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脱落及其原因。 5.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植物的繁殖 1.植物繁殖的类型。 2.花的组成与演化;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花的形成和发育。 4.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四)植物的分类与系统发育

说文解字序及译文

说文解字序及译文 说文解字序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

《说文解字序》及翻译

〔原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①。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②。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箌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③。“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④。”,“扬于王庭⑤。”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⑥。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⑦。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⑧。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蜪多也⑨。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⑩。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11。 〔注释〕 ①庖牺氏:也写作伏戏、宓羲、伏羲、包牺。传说中远古帝王之一,指导渔猎畜牧,创制八卦。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观察各种天象地理。鸟兽之文:“文”指行迹。地之宜:宜者,仪也。即地理现象。八卦:古代哲学推理的符号化系统。用阳爻“-”和阴爻“――”,代表矛盾的两个方面,按照阴阳因素的多少和位置顺序,组成八种图形,代表矛盾发展变化的八种类型,叫八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前文“近取诸身”,据《说卦》的解释,就是:“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远取诸物”的一种情况,就是:“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以垂宪象:来显示事物变化的基本法则模式。宪:大法。②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发明农具,发现药草。结绳为治:上古无文字,结绳以记事。③书契: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或作苍颉、仓精)创制的,古人认为书契就是文字。④百工以又,万品以察,盖取诸:(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⑤扬于王庭:是解释卦卦象的一句话,意为:在朝廷宣布决定。⑥文字的作用就是在朝廷上作文化教育的宣传,君子凭借它给下面的不带来思惠,增修德政,明白禁忌。⑦依类象形:按事物的种类模画外形。故谓之文:因此把所画的形迹叫做文。⑧形声相益:表形和表音互相配合而提高了表意的作用。 ⑨文:即象形、指事的单体字。本:原本的形象。它:形声、会意的合体字。孽乳:繁衍增生。蜪:渐渐。⑩如也:字形就如事物的形状。11改易殊体:经过改变,字形不同了。封于泰山:在泰山封禅祭天地。七十有二代:泛言多数。 〔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本草纲目》原序作业

《本草纲目》原序 一、填空题: 1.本文首段连用七个典故,进而感叹“亦仅仅晨星耳”,意在说明。 2.“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比喻《本草纲目》。 3.“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比喻《本草纲目》,“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暗喻《本草纲目》。 4.“上自坟典,下及传奇”中的“坟典”泛指,“传奇”泛指。 5.“碔玉莫剖,朱紫相倾”的“朱紫相倾”喻为。 二、单项选择: 1.“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中,“长物”义为() A. 贵重的东西 B.多余的东西 C.很长的东西 D.显眼的东西 2.“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旧矣”中,“旧”义为() A.久远 B.破旧 C.众多 D.死亡 3.对“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注释错误的是() A.盍:何不 B.锲:雕刻 C.共:共同 D.味:研究 4.“兹岂仅以医书觏哉?”中,“觏”义为() A.遇见 B.看见 C.看待 D.当作 5.“碔玉莫剖,朱紫相倾”中,“碔”义为() A.像玉的石头 B.玉石 C.一种玉的名字 D.地方的名称 三、多项选择: 1.《本草纲目》编写原则是() A.稿凡三易。 B.复者芟之。 C.阙者缉之。 D.讹者绳之。 E.书考八百余家

2.下列表示谦虚的词语是() A.“时珍,荆楚鄙人也”中的“鄙人”。 B.“幼多羸疾,质成钝椎”中的“钝椎”。 C.“乃敢奋编摹之志”中的“敢”。 D.“僭名曰《本草纲目》”中的“僭”。 E.“愿乞一言,以求不朽”中的“乞”。 3.下列句子中有形容词作动词的是() A.阙者缉之,讹者绳之。 B.故萍实商羊,非天明莫洞。 C.详其土产形状也。 D.博支机之石,必访卖卜。 E.博而不繁,详而有要。 四、找出下列句中的古字、通假字、异体字并写出相应的今字、本字、正字: 1.觇寳气辩明珠。 2.岁历三十稔,书攷八百余家。 3.岂敢奋编摩之志,僣纂述之权。 4.寔性理之精微。 5.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五、词语解释 (一)词义辨析 1.称 ①纪称:望龙光知古剑。 ②厥后博物称华。 2.长 ①解其装,无长物。 ②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3.凡 ①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的比较浅析

《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比较浅析 摘要:中国医药学源远流长,无数的医药学家为本草学的发展付出了心血。本 草学的研究工作一直得到政府和医家的重视,历史上出现了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本草文献著作,这些本草学的全面研究和总结工作大大推动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本次将就《新修本草》和《证类本草》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本草学,《新修本草》,《证类本草》 正文: 一、承继关系 《神农本草经》是后世公认的现存最早药物学专著,是汉代以前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有关药物学知识的总结。南朝齐梁时代的陶弘景沿用《神农本草经》原有分总论、各论的体例,把总论部分增补并加以注释,为成《本草经集注》卷一序例。各论部分除了将《神农本草经》不同版本的药物种类确定为365味,从《名医别录》中也选用药物365味,合计730味,并按他自己的见解予以注解,这就是《本草经集注》后6卷的内容。唐初苏敬《新修本草》是由《本草经集注》和《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神农本草经》的内容是正文、是主体,《药图》是当时全国各地选送的药物标本绘画而成,《图经》是药图的文字说明,其主体内容沿用了陶弘景的体例和方法。北宋马志等人在《新修本草》的基础上,经过两次修订,著成《开宝重定本草》(即《开宝本草》)。《开宝本草》问世数十年后,掌禹锡等完成了《嘉祐补注神农本草经》,简称《嘉祐本草》。《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问世后,由于分刊不便于检阅,由陈承将两部分合为一书,于1092年编成23卷的合刊本,名曰《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经》。蜀地世医唐慎微也将二者合而为一,增加的内容更多,举凡经、史、子、集中有关药物学知识,一概收入书中,定名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后来虽在1108年稍作修定改为《大观经史证类备急本草》,1116年由曹孝忠校刊更名为《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但其基本内容未作变更。南宋时期虽对《政和新修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数次翻刻、校刊,唯1249年张存惠的翻刻不但重新校刊,更将寇宗奭的《本草衍义》附入其中,书名也改为《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二、成书经过 由于《神农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生活在南北对峙的时代,虽然尽了个人最大的努力,难免存在着片面性和错误。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苏敬提议修订新本草,唐政权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同时,唐政府“普颁天下,营求药物”,征集全中国各地所产的药物,并令绘出实物图谱,以供编书之用。修订时,他们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序言所讲的“本经虽阙,有验必书;别录虽存,稽之必正。”不为过去的医药经典所局限,于公元659年撰成《新修本草》颁行。这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由国家颁行的最早的一部药典。

【9A文】说文解字序原文和翻译

《说文解字序》原文和译文 二、《说文解字序》原文如下: 《序》 1、说文解字序: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2、说文解字序: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3、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4、说文解字序: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R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5、说文解字序: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6、说文解字序: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7、说文解字序: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8、说文解字序: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曰:“春食凉,夏食寒,以养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阴。” 一、粮食组 温热性--高粱、糯米及其制品。 寒凉性--荞麦、小米、大麦、青稞、绿豆、面粉、薏米及其制品。 平性--大米、灿米、玉米、红薯、赤豆及其制品。 二、蔬菜组 温热性--扁豆、青菜、黄芽菜、芥菜、香菜、辣椒、韭菜、南瓜、蒜苗、蒜苔、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熟白萝卜。 寒凉性--芹菜、冬瓜、生藕、生白萝卜、苋菜、黄瓜、苦瓜、茄子、丝瓜、茭白、茨菇、紫菜、金针菜(干品)、海带、竹笋、冬笋、菊花菜、蓬蒿菜、马兰头、土豆、绿豆芽、菠菜、油菜、蕹菜、莴笋。 平性--卷心菜、蕃茄、豇豆、四季豆、芋艿、鸡毛菜、花菜、花椰花、黑木耳、刀豆、银耳、山药、松子仁、芝麻、胡萝卜、洋葱头、蘑菇、香菇、蚕豆、花生、毛豆、黄豆、黄豆芽、白扁豆、豌豆。 三、动物性食品组 温热性--羊肉、狗肉、黄鳝、河虾、海虾、雀肉、鹅蛋、猪肝。 寒凉性--鸭肉、兔肉、河蟹、螺蛳肉、田螺肉、马肉、牡蛎肉、鸭蛋、蛤蚌。 平性--猪肉、鹅肉、鲤鱼、青鱼、鲫鱼、鲢鱼、鳗鱼、鲥鱼、黄花鱼、带鱼、鲍鱼、甲鱼、泥鳅、海蜇、乌贼鱼、鸡血、鸡蛋、鸽蛋、鹌鹑肉、鹌鹑蛋、海参、燕窝。 四、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制品组 温热性--奶酪。 寒凉性--牛奶。 平性--豆奶、豆制品。 五、水果组 温热性--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杨梅、核桃、杏子、桔子、樱桃。 寒凉性--香蕉、西瓜、梨、柑子、橙子、柿子、鲜百合、甘蔗、柚子、山楂、芒果、猕猴桃、金桔、罗汉果、桑葚、杨桃、香瓜、生菱角、生荸荠。 平性--苹果、葡萄、柠檬、乌梅、枇杷、橄榄、李子、酸梅、海棠、菠萝、石榴、无花果、熟菱角、熟荸荠、无花果。 六、其他食品 (一)、干果类: 温热类--栗子、核桃、葵花子、荔枝干、桂圆。 平性--花生、莲子、芡实、榛子、松子、百合、银杏、大枣、南瓜子、西瓜子、芝麻、橄榄。 (二)、调味品: 温热性--酒、醋、酒酿、红糖、饴糖、芥末、茴香、花椒、胡椒、桂花、红茶、咖啡。 寒凉性--酱、玫瑰花、豆豉、食盐、绿茶。 平性--白糖、蜂蜜、可可。 温性食品有:面粉、豆油、酒、醋、生姜、葱、蒜、胡萝卜、韭菜、葡萄、荔枝、莲子、大枣、胡桃、乌梅、李子、栗子、橘子、桃、龙眼、橄榄、鸡肉、羊肉、鹿肉、鲫鱼、黄鳝、虾、鲥鱼等。 寒性食品有:小米、绿豆、荞麦、豆腐、豆浆、豆豉、油菜、黄瓜、苋菜、茄子、芋头、竹笋、西瓜、香蕉、梨、菱角、藕、广柑、甘蔗、白果、柿饼、百合、兔肉、鳗鱼、螃蟹、龟、甲鱼、牡蛎等。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 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日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馀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也;三曰篆书,即小篆,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也;四曰佐书,即秦隶书;五曰缪篆,所以摹 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如果华陀再世崇洋都被医治 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还有莲子 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我要面子 用我的方式改写一部历史 没什么别的事跟着我念几个字 山药当归枸杞GO 山药当归枸杞GO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练成什么丹揉成什么丸 鹿茸切片不能太薄 老师傅的手法不能这样乱抄 龟苓膏云南白药还有冬虫夏草 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药份量刚刚好 听我说中药苦抄袭应该更苦 快翻开本草纲目多看一些善本书 蟾苏地龙已翻过江湖 这些老祖宗的辛苦我们一定不能输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一起唱 (就是这个光就是这个光嘿)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已扎根千年的汉方有别人不知道的力量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动作轻松自在你学不来 霓虹的招牌调整好状态 在华丽的城市等待醒来

我表情悠哉跳个大概 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 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结局平躺下来看谁厉害 蹲小殭尸蹲小殭尸蹲 又蹲小殭尸蹲暗巷点灯 又蹲小殭尸蹲钻萝卜坑 又蹲小殭尸蹲念咒语哼 歌词延伸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此外,它还是周杰伦专辑《依然范特西》中的一首歌。

开宝本草简介

开宝本草简介 《开宝本草》,古代汉族药物学著作,刘翰、马志等编著于(公元973-974年,宋开宝6-7年)。 自《新修本草》问世后,历300余年,由于社会的发展,药品数量的增加,该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宋开宝六年诏刘翰、马志等九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加以详校,参以《本草拾遗》,“刊正别名,增益品目。”计20卷。名曰《开宝新详定本草》。翌年又进行重修增加品种,订正分类。收载新;日药物983种,共21卷。名曰《开宝重定本草》。 开宝七年(974),宋太祖再次诏命刘翰、马志等人重新修订《开宝新详定本草》。最后由园林学士李昉、知制诰王佑、扈蒙等重加校勘,成书后全书合目录共21卷,命名为《开宝重定之本草》又简称《开宝本草》。全书共收载药物984种,其中新增药134种,它对时过300余年的唐《新修本草》在编纂和传抄中出现的谬误进行了修订。《开宝本草》还重视吸收其它本草著作的精华,在新增的134种药物中,近百种都是从前代诸本草著作中筛选而来,如蛤蚧出自《雷公炮灸论》,仙茅出自《海药本草》。 《开宝本草》编纂者成功地制定了严谨的体例,这一体例为宋代其它官修本草著作所继承。首先是首次采用黑白字来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之前的本草著作为《神农本草经》内容用朱笔抄写。《名医别录》用墨笔抄写,年久多易混淆;《开宝本草》改《神农本草经》为白字(阴文),其它为黑字(阳文),清晰醒目。其次,用不同简称标明文字出处:如以“唐附”表示《新修本草》新增药,以“今附”表示《开宝本草》新增药,以“陶隐居”为《本草经集注》注文,以“唐本注”为《新修本草》注。而《开宝本草》编纂者,根据文献资料所作的注文,则冠以“今按”,根据当时药物知识作的注文冠以“今注”。这一体例规定,为保存古本草文献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严谨求实之风足堪称道。

说文解字序(繁简对照)

說文解字序許慎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事,依聲託事,「令、長」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至孔子書六經,左丘明述春秋傳,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說也。 其後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田疇異畝,車涂異軌,律令異法,衣冠異制,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秦文合者。斯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也。 是時,秦滅書籍,滌除舊典。大發吏卒,興戍役。官獄職務繁,初有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由此而絕矣。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 漢興有草書。尉律:學僮十七以上始試。諷籀書九千字,乃得為史。又以八體試之。郡移太史並課。最者以為尚書史。書或不正,輒舉劾之。今雖有尉律,不課,小學不修,莫達其說久矣。 孝宣皇帝時,召通倉頡讀者,張敞從受之。涼州刺史杜業,沛人爰禮,講學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時,徵禮等百餘人,令說文字未央廷中,以禮為小學元士。黃門侍郎揚雄,采以作訓纂篇。凡倉頡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書所載,略存之矣。 及亡新居攝,使大司空甄豐等校文書之部。自以為應制作,頗改定古文。時有六書:一曰古文,孔子壁中書也。二曰奇字,即秦隸書。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鳥蟲書,所以書幡信也。 壁中書者,魯共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雖叵復見遠流,其詳可得略說也。 而世人大共非訾,以為好奇者也,故詭更正文,鄉壁虛造不可知之書,變亂常行,以耀於世。諸生競逐說字,解經誼,稱秦之隸書為倉頡時書,云:「父子相傳,何得改易!」乃猥曰:「馬頭人為長,人持十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說律至以字斷法:「苛人受錢,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眾,皆不合孔氏古文,謬於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習,蔽所希聞。不見通學,未嘗睹字例之條。怪舊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為秘妙,究洞聖人之微恉。又見倉頡篇中「幼子承詔」,因曰:「古帝之所作也 ,其辭有神僊之術焉。」其迷誤不諭,豈不悖哉! 書曰:「予欲觀古人之象。」言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孔子曰:「吾猶及史之闕文,今亡矣夫。」蓋非其不知而不問。人用己私,是非無正,巧說邪辭,使天下學者疑。蓋文字者,

说文解字序注译

周大璞《古汉语纲要》[附录一] 许慎《说文解字序》译注(1) 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2),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3),近取诸身,远取诸物(4),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5)。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6),庶业其緐(7),饰伪萌生(8)。黄帝之史仓颉(9)见乌兽蹏迒之迹(10),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11),初造书契(12)。“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13),”“夬扬于王庭(14)”,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15),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16)。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17)。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18)。文者,物象之本(19);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20);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21)。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22)。 【译文】 古代庖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上则观察星象于天,下则观家现象于地,又看到乌兽的纹理和地理的形状,近则取法于身,远则取象于物,于是开始作了八卦,用它来表示法定的图象。至神农时代,用结绳的办法记录事物,诸事繁杂,饰伪的事情不断发生。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乌兽足迹,知道纹理可以互相区别,始创造了文字。“百官以乂,万民以察,大概取象于分别,”“分别了,扬于王庭,”这就是说,文字是在王者朝廷里宣教明化的,是百官用以对下布施教化,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是依照事物的形象画出它们的图形,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结合就叫做“字”。“文”是表示事物的本然现象,“字”就是由文孳生出来而逐渐增多的。写在竹帛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文字逐渐改变成不同形体。在泰山祭天地的有很多朝代,使用的文字竟然没有相同的呢。 【注释】 (1)许慎,字叔重,生于东汉,汝南郡召陵人,今河南郾城县东四十五里之地,相传郾城县尚有许慎墓。《说文解字》共十五卷,前十四卷是本书,末卷是叙目。全书是五百四十部。据许慎所说,全书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解说字十三万八千四百四十一。 (2)法,法象,现象。 (2)文,文理;宜,犹言仪,谓形状。 (4)诸,之于。 (5)垂,示也。宪,法也;宪象,法定的图象。 (6)统,纪也。相传神农时代用结绳来纪事:“大事,大结其绳,小事,小结其绳。” (7)庶,众也;其同綦,犹极也,程度副词;緐,多也。此谓事物特别繁。 (8)饰伪,巧饰伪诈也。“及神农氏”三句言神农时代以结绳记事,因无文字可凭而且事情又很繁杂,所以巧饰伪诈之事发生。 (9)史,史官,记事之官也。仓或作苍。 (10)蹏,古蹄字。迒,《唐韵》:胡郎切,念háng,兽迹。蹏迒,近义复合词。 (11)分理犹文理。 (12)书契,文字也。 (13)上三句见于《周易·系辞》。工,官也;乂,治也;品,类也。万品,万物也。察,明也。盖,或然之词。夬,《说文》:分决也,念guài。此言“百官因此治理,万物因此明白,大概取之于分别”。 (14)此句见《周易·夬卦》卦辞。 (15)文,文字。宣教明化,即宣明教化。此二句大意是:“夬,扬于王庭’,这就是说文字是在国王朝廷宣明教化的工具。”

本草纲目_第一章 本草纲目序例

本草纲目序例内容很多,我们重点编辑了服药忌食、饮食相克、妊娠禁忌、五味宜忌,加工食物的方法,还有用药凡例等。 服药忌食 白术、苍术忌吃桃、李及雀肉、菘菜、青鱼。 巴豆忌吃芦笋、酱、豆豉、冷水及野猪肉。 黄莲、胡黄连忌吃猪肉和冷水。 半夏、菖莆忌吃饴糖、羊肉和羊血。 空青、丹砂和轻粉忌吃一切血。 天门冬、紫苏、丹砂和龙骨忌吃鲤鱼。 土茯苓和威灵仙忌吃面汤和茶。 牡丹忌吃原荽和蒜。 鳖甲忌吃苋菜。 常山忌吃生葱和生菜。 商陆忌吃狗肉。 藜芦和细辛忌吃狸肉和生菜。 地黄和何首乌忌吃葱、蒜、萝卜、一切血。 甘草忌吃菘菜、猪肉和海菜。 饮食相克 食物相克在古代早有说法,同是饮食有时也不应混用,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食物禁忌,有好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今摘录下来,供读者参考。 猪肉忌生姜、荞麦、葵菜、胡荽、梅子、炒豆、牛肉、羊肝、龟鳖、鹌鹑等。 猪肝忌腌鱼、鹌鹑、鲤鱼肠子等。 猪心肺忌饴糖、白花菜、吴茱萸等。 羊肉忌梅子、小豆、豆酱、养麦、鱼干、猪肉、醋、酪和酸物。

羊心肝忌梅、小豆、生椒、苦笋等。 犬肉忌菱角、蒜、牛肠、鲤鱼、鳝鱼等。 白狗血忌羊、鸡等。 牛肉忌黍米、韭薤、生姜、猪肉、狗肉、栗子等。 牛肝忌鲇鱼。 牛奶忌生鱼和一切酸物。 兔肉忌生姜、橘皮、芥末、鸡肉、鹿肉、獭肉等。 獐肉忌梅、李、生菜、虾等。 鸡肉忌胡蒜、芥末、生葱、糯米、李子、鱼汁、狗肉、鲤鱼、兔肉、鳖肉、野鸡等。鸡蛋忌鸡。 野鸭忌胡桃、木耳。 鸭蛋忌李子和鳖肉。 雀肉忌李子、酱和各种动物的肝。 鹌鹑忌菌子和木耳。 鲤鱼忌猪肝、葵菜、狗肉、鸡肉等。 鲫鱼忌芥菜、蒜、糖、猪肝、鸡和野鸡等。 青鱼忌豆藿。 鱼干忌豆藿、麦酱、蒜、葵和绿豆等。 黄鱼忌荞麦。 鲈鱼忌乳酪。 鲟鱼忌干笋。 鳅、鳝忌狗肉和桑柴火煮。

《说文解字序》原文及翻译

说文解字序许慎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 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着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

本草学概论

中药古典文献 题型: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问答 第一章绪论 1、【本草】在其原始文献出处是作为有关药物学知识或记载这门知识书籍的代称,而在《神农本草经》一书广泛流传后至晋唐一段时间内,“本草”则成为该书的简称,直至唐宋以降,“本草”则是指中国古代传统药物学或传统药物学著作。 【本草学】本草学是研究我国历代本草,古代药学理论与经验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药物品种延续与变迁的一门科学。 2、本草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历代中药文献、中药发展史、中药材品种考证,以及传统药物学中的炮制理论与方法、药性理论、临床效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3、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作用:(大题) ①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 将历代诸家本草的内容梗概、义理短长、价值特点、版本源流、以及诸药物学家的成就、流派和师授渊源等介绍给读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②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 将历代本草各个时期所增入的药性学说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对比,探讨其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药性理论的形成和特点。研究和继承历代本草传统理论。 ③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草的用药品种基原 1、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现象 2、搞清中药材品种的历史演变规律 3、按现代植物分类系统,搞清重点古代本草的药物品种 4、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④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 将历代本草中的各个时期的加工炮制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和系统整理,探讨其演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炮制理论的形成和特点。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⑤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著的药物提供线索 对历代本草中的附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并结合临床经验。 ⑥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 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有借鉴作用。 3、本草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大题) ①注重版本差异,尽量选择善本:最好选择金陵本或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②正确引用原文,避免张冠李戴:凡是《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在引用古文献方面 有出入时,以《证类本草》为准,它忠实古本草原文。 ③语言文字剖析深透:把文字、音韵、训诂弄清楚,剖析深透,是整理历代本草文献和 品种考证的基本功。 ④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献宗旨:前者有助于抓住某一时期的特色;后者使各时代本草 发展的特点和总趋势就朗若列眉。 ⑤重视药图,考察版本:对本草药图的考察一般能起到辅助参考作用,有图更直观、精 确一些。 ⑥特产药材,查考方志: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至和 地方的州郡府县志两类,对考证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当地特产中药和道地药材有重要参考价值。

说文解字序(译本)

说文解字序许慎 摘要: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阐述了(一)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二)周秦文字的演变并总结了汉字“六书”的概念;(三)记述了西汉文字的概况及其研究;(四)指出了东汉解释文字的混乱和错误,使我们了解《说文解字》产生的背景和他撰写的动机。(五)自叙其写作态度、意义和撰述的体例。可以说《说文叙》本身就是一篇价值极大的语言学专著。 (一)阐述周代以前的文字源流 [序曰]古者庖牺 ..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庖牺氏:伏羲,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法:法象,现象。宜:犹仪,仪式,形式,形状。 自序说:古代伏羲氏统治天下的时候,抬头观察天象,低头观察现象,看到鸟兽的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 ...。及神农氏 垂:示;宪:法;宪象:法定的图像。神龙氏:教民耕种,从事农业。统:记。 花纹与地理的形状,近可从自身取象,远可从外物取象,创造了《易》的八卦,用来显示各种现象。到了神龙氏时代,用结绳的办法来管理记载那些事物,而众多的事物极其 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 ..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之迹,知分理 其:极也。蹄迒:鸟兽足迹。分理:犹文理,即纹理。书,写;契,刻;书契:文字, 繁杂,巧饰伪诈不断产生。黄帝的记事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懂得它们的纹理是可以互相区别开来的,这才创造了文字。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乂(yi4)治理。品:种类。夬(guai4),决,区别,夬源自六十四卦之一。 ?各行各业因此治理,万事万物因此辨明,这大概取决于事物的可以分别。??分别清楚了,就在朝廷上宣扬。?这些话是说,文字在帝王的朝廷上用来宣传政教、说明道德风化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的工具,是在位的用来给臣民施恩的工具,是有德者用来增修德行、明白禁忌的工具。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 仓颉在开始创造文字的时候,大抵依据事物的类别,描绘它们的形状,所以叫做文,后来形旁声旁相互补充,就叫做字。?文,是事物形象的本来面目。?字,是说(由文与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 文相结合而)滋生出来的、渐渐多起来的现象。刻写在竹简或帛卷上的叫做书,书就是如同的意思。到了五帝三王的时代,改变成不同的字体。在泰山上封土祭天地的,多达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七十二代,留下的文字没有相同的呢。 (二)叙述六书的构成和周秦文字的演变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按照周朝的制度,公卿子弟八岁就进小学,保氏教育他们,先讲六书(造/用字法)。

本草概论总复习

本草概论总复习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第一章绪论 1、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作用:(大题) ①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将历代诸家 本草的内容梗概、义理短长、价值特点、版本源流、以及诸药学家成就、流派和师授渊源等介绍给读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②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历代本草各个时期所增入的药性学 归纳整理、分析对比,探讨其演进变化和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药性理论的形成和特点;研究和继承历代本草传统理论 ③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草的用药品种基原:1、搞清中药材品种 的历史演变规律2、按现代植物分类系统,搞清重点古代本草的药物品种 3、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④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将历代本草中的各个时 期的加工炮制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和系统整理,探讨其演进变化和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炮制理论的形成和特点。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⑤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着的药物提供线索:对历代本草中的附方 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结合临川经验。 ⑥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有借鉴作用。 2、本草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大题) ①注重版本差异,尽量选择善本:最好选择金陵本或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②正确引用原文,避免张冠李戴:凡是《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在引用 古文献方面有出入时,以前者为准,它忠实古本草原文。 ③语言文字剖析深透:把文字、音韵、训诂弄清楚,剖析深透,是整理历代 本草文献和品种考证的基本功。 ④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献宗旨:前者有助于抓住某一时期的特色;后者使 各时代本草发展的特点和总趋势就朗若列眉。 ⑤重视药图,考察版本:对本草药图的考察一般能起到辅助参考作用,有图 更直观、精确一些。 ⑥特产药材,查考方志: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 性的总至和地方的州郡府县志两类,对考证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当地特产中药和道地药材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章历代本草文献(填空题50分) 第一节综合类本草 1、《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东汉早期) ⑴载药365种 ⑵分上中下三品。分品原则: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 服不伤人。 中药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 其宜。 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 服。 ⑶篇章结构: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

说文解字序翻译

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 同。 《周礼》规定八岁的士族子弟进入初等学馆学习,学官教育他们,先教「六书」。《「六书」的名称,)第一叫指事,指事的含义是:字形、结构看起来认得,但 须经过考察才能知道它所体现的字义,上下二字即属此例。第二叫象形,象形的含义是:用画画的办法画出那个物体,笔画的波势曲折同自然物的态势相一致,日月二字 即属此例。第三叫形声,形声的含义是,按照事物的性质和叫法,挑选可相比譬的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