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农业资源分布

陕西宝鸡市农业资源情况简介

一、宝鸡简介

宝鸡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渭河穿区域而过,秦岭主峰太白山位于境内,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55.6平方公里,人口70万,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宝鸡先后被国家确定为“综合经济体制改革”、“机构改革”、“金融改革”和“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正在加快建设以现代装备制造业为支柱的工业强市、以良种繁育中心、畜牧小区和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畜牧大市,以法门寺、太白山、西周文化为品牌的旅游名市,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大城市。200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61亿元,税收总收入28.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62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西北五省区第四。

宝鸡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东接西安,南连成都,西去兰州,北达银川。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南北纵深与各大铁路网相联,是亚欧大陆桥--陇海线上第三个大“十字”;310国道、川陕路、宝平路、西宝高速公路以及110条支线公路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资源

调配十分便利。特殊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技术协作的广泛开展,使其成为中国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

宝鸡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宝鸡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秦川牛、凤椒、猕猴桃等农产品享誉全国。水资源充沛,境内的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水资源年拥有量37亿立方米,被誉为关中“水龙头”。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30多种,其中铅锌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三;煤炭储量可观,麟北煤田己探明储量达14亿吨,开发潜力巨大。有名贵植物2000余种,太白山更有“东方药库”之美称,开发潜力巨大。

二、宝鸡自然资源及气候、气温、日照

宝鸡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7--l 3℃,降水量600--70 O毫米,平均无霜期214天。适宜的气候,对农业生产来说宝鸡气候的有利条件是:雨热同季、日照充足、冬夏时间长、春秋时间短,光热水等气候资源与作物生长需求基本匹配。为动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这里是陕西省重要的粮油、副食品生产基地和畜牧区示范基地,布尔羊、秦川牛闻名全国,奶山羊、奶牛具有一定优势。林副土特产品也是丰富多样,有苹果、辣椒、核桃、花椒、生漆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更是一座神奇的动植物宝库,有植物2000多种,药材500余种,野生动物560种,其中,猕猴桃、五味子、板栗、沙棘果、天麻、黄芪、党参、柴胡等闻名全国,金丝猴、大熊猫、秦岭虎、大鲵(娃娃鱼)属稀世珍宝。境内的秦岭山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铅、锌、铜、铝、金、银、煤等30余种,其中铅锌矿品位高,金属储量达500万吨。太白县、凤县还是金矿富集区,年产3万两的太白金矿,是西北地区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之一。三、宝鸡市行政区划

宝鸡地处东径106°18′~108°03′,北纬33°35′~35°06′。东西长156.6公里,南北宽160.6公里。东连咸阳市,南接汉中市,西北与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市毗邻,全市总面积18172平方

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1平方公里。宝鸡市辖12个县区,138个乡镇(36个乡,102个镇),12个街道办事处。宝鸡市辖9个县3个区。3个区:金台区、渭滨区、陈仓区;9个县: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太白、凤县。

宝鸡乡三十六个:金台区3个:陵塬、金河、硖石;渭滨区1个:晁峪;凤翔县5个:尹家务、唐村、黄家河、范家寨、汉丰;岐山县3个:大营、故郡、京当;扶风县3个:上宋、揉谷、太白;眉县1个:青化;陇县5个:牙科、河北、李家河、火烧寨、新集川;千阳县5个:沙家坳、文家坡、柿沟、寇家河、高崖;凤县2个:岩湾、温江寺;太白县3个:王家塄、黄柏塬、高龙;麟游县5个:常丰、河西、丈八、桑树塬、酒房。

宝鸡镇一百零二个:金台区2个镇:陈仓、蟠龙;渭滨区5个镇:马营、石鼓、神农、高家、八鱼;陈仓区18个镇:虢镇、阳平、天王、贾村、县功、坪头、拓石、千河、蟠溪、慕仪、周原、桥镇、新街、香泉、凤阁岭、赤沙、钓渭、胡店;凤翔县12个:城关、柳林、陈村、虢王、横水、田家庄、糜杆桥、郭店、南指挥、长青、姚家沟;岐山11个:凤鸣、蔡家坡、益店、五丈原、青化、蒲村、祝家庄、枣林、麦禾营、曹家、安乐;扶风县9个:城关、绎帐、杏林、召公、法门、午井、段家、南阳、天度;眉县9个:首善、槐芽、齐镇、马家、常兴、金渠、横渠、汤浴、营头;陇县10个:城关、东风、八渡、杜阳、东南、棱底下、温水、天成、曹家湾、固关;千阳县6个:城关、崔家头、南寨、张家原、水沟、草碧;麟游县5个:九成官、崔木、招贤、两亭、天堂;凤县10个:双石埔、黄牛铺、河口、凤州、唐藏、红花铺、平木、坪坎、三贫、南星;太白县5个:嘴头、靖口、太白河、桃川、鹦鸽;街道办事处12个。金台区辖7个街道办事处:西关、中山西路、中山东路、群众路、店子街、东风路、十里铺。渭滨区5个:金陵、经二路、清姜、姜谭、桥南。

1、金台区:

金台区是宝鸡市三辖区之一,以境内元末道教建筑“金台观”而得名。驰名中外的北首岭仰韶文化遗址、古陈仓遗址和大唐秦王陵座落境内。全区总面积309平方公里,总人口3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9万,城市人口24.3万。区内辖2镇3乡7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民委员会,52个社区居委会。我区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县(区)、全国卫生城区、全国双拥模范区,省级依法行政先进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区等多项荣誉。

地理位置适中,自然条件优越。金台区作为欧亚大陆桥之重镇,区内交通便利,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和西宝高速公路、310国道贯区而过,是巴蜀北上、甘宁入关必经之地。城区北屏陵塬,南临渭水,西枕陇山余脉,东向渭水谷地延伸。自秦汉始,金台区一直为中原、西南,西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商贾云集。经营环境优越,三产发展呈强劲之势。农村经济坚持“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指导思想已形成菜、奶、果、花卉、食用菌五大优势产品。中美合资宝鸡得力康乳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省十大畜牧示范中心之一,是宝鸡市乳业发展的“航空母舰”。

2、渭滨区:

渭滨区位于关中八百里秦川的最西端,因濒临渭水而得名,是宝鸡市的三个城区之一,全市的金融、经济、文化中心,县级建制,总面积923平方公里,人口40万,辖五镇一乡五个街道办事处。近年来,我们致力于把渭滨率先建成西部一流城区,全力打造西部“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坚持走依托城市,服务农村,建立“三大经济增长带”,实现经济新跨越的路子。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157.6亿元,增长17.2%,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增长32.5%,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第一,科技、教育、计生、平安创建工作省市一流,经济社会呈现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交通便利发达。是新欧亚大陆桥中段连接中原、沟通西南、西北的枢纽,陇海、宝成、宝中铁路纵横交汇,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郑西高速客运列车宝鸡枢纽站“十一五”期间将在区内建设,310国道、川陕公路干线四通八达,西宝高速公路直抵西安,在建中的宝天高速穿境

而过。社会事业发达。作为西北地区率先建成的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关中星火产业带上的核心城区之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53%。先后获得全国艺术教育、民政、科技工作先进县区和全国科普、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卫生、双拥模范城区、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等10余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发展环境优越。着力打造西部最佳投资环境和最佳人居环境,配合宝鸡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和全国绿化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持续开展环境整治年和对外开放年活动,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政务大厅和客商投诉中心被誉为全市改革开放的前沿陈地和资金信息、人才、项目流入的价值“凹地”。

3、陈仓区:

陈仓,古称西虢,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秦武公(公元前687年)设虢县,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设陈仓县,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称宝鸡县。2003年3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陕西省宝鸡县,设立宝鸡市陈仓区。2005年10月14日,经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保持西部山区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成立市西山工委和建委,全面负责西山8镇经济社会发展。

陈仓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端,区委、区政府驻地虢镇。全区现辖18镇、338个行政村、223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全区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东西长119公里,南北宽68公里,耕地66.73万亩。其中,西部山区8镇有136个村、13.6万人,面积1584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61.4%。,全区有7.5万贫困人口,其中西部山区有5.7万贫困人口。

农业优势明显,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按照“优粮扩经,突出果菜,强抓畜牧”的农业发展思路,以渭河南3万头奶畜、县功和新街地区万头肉牛羊养殖、西部山区20万亩1500万株花椒、周原和贾村两大原区20万亩优质专用粮、渭河川道10万亩无公害蔬菜等“四大基地五大产业带”为载体,积极推动区域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2007年,实现农业总产

值17.45亿元,比上年增长8.2%,是2000年的1.9倍。全区粮食总产达到23.5万吨,优质粮面积达到49.9万亩,被省上确定为国家产粮大县,受到奖励扶持。全区果品面积8.07万亩,总产量9.06万吨。蔬菜面积8.23万亩,产量8.52万吨。畜牧业迅猛发展,存栏奶牛达到1.61万头,2007年,全区奶牛存栏2.6万头,带动全区奶牛养殖1.38万户,畜牧业总产值8.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人数15万人,创劳务收入8.5亿元。全面实施“突破西山”战略,统筹加快西部山区、秦岭北麓和渭北山区的扶贫开发步伐,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43元增加到1257元,3万人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基础设施齐全,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陇海铁路横贯东西,宝成、宝中铁路通往南北,310国道和西安到宝鸡高速公路、西宝北、中、南线穿境而过,宝鸡到天水高速公路业已完工,交通极为便利。

4、凤翔:

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东北,版图面积1179平方公里,现辖12镇5乡233个村,人口51万。“十五”期间,凤翔县紧扣宏观经济形势和县情特点,以工业强县建设为突破口,县域经济保持了持续强劲增长的势头,进入“十五”陕西经济增长最快县行列。地方财政收入受农业税减免和财税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由“九五”末的5652万元增长到“十五”末的6203万元,年均最高增幅达2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2元,五年累计净增890元。一二三产业比重由“九五”末的29.3:49.4:21.3调整到“十五”末的22.4:53.7:23.9,工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基本形成。2005年,凤翔县按照推进“四化”,建设“四县”,构建绿色和谐新凤翔的思路艰苦创业,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欣欣向荣、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2005年,全县GDP达到44.1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2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52元。凤翔县将围绕跨入西部百强县目标,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工业经济非公化、农业产业特色化、三产发展规模化、城镇建设人性化,加快建设工业经济强县、奶畜果蔬大县、商贸旅游富县和绿色生态名县,努力构建绿色和谐新凤翔。

5、岐山:

岐山县位于关中西部,处在陕西省“一线两带”的核心层和辐射层,属宝鸡市管辖。全县辖11镇3乡181个村,总面积856.45平方公里,总人口46.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04万人。岐山县地形地貌较为复杂,南接秦岭,北枕千山,东西较窄,南北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川、塬皆有,渭河、韦水河穿境而过,形成了“两山夹一川,两水分三塬”的地形地貌特征。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半温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平均降水量628.8毫米,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全国500个粮棉大县和陕西省优质粮油基地县。南北二山有较集中的林业用地和牧草资源,石灰石、石英石等储量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岐山县已被陕西省列入“十五”期间撤县设市计划,将建成宝鸡市域以东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宝鸡市的卫星城市之一。境内陇海铁路,西宝高速公路,西宝公路南、北、中三条干线横贯东西,四通八达,交通便利。经过多年建设,以县城和蔡家坡、五丈原地区为重点的“一市两区”城市雏型凸现,开发建设面积达到10.94平方公里。蔡家坡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初具规模,成为全县对外开外的重要“窗口”。

岐山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16.9%;第二产业增加值20.93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6.82亿元,增长8.8%。完成总税收1.9亿元,增长15.9%;全县财政总收入1.82亿元,增长14.6%;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008万元(老口径),增长12.8%,增收797万元。

农村政策全面落实,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粮食直补和农村税费改革,发放直补资金585万元,免征农业税200万元。粮食总产达到26.01万吨,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6.9%。畜牧业总产值2.62亿元,增长21.6%。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扶贫开发,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新增劳务输出2.3万人。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58元,比上年净增245元,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工业增势强劲,

效益进一步提升。大力推进工业强县建设,抓投入,上项目,搞技改,扩规模,汽车零部件、水泥、方便面、纱管纸等主导产品产销两旺,工业总产值达到61.16亿元,销售收入达到56.3亿元。全县总税收中,第二产业提供税收1.24亿元,占69%,比上年增加1100万元,其中建材、食品、造纸及纸制品、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医药化工等骨干产业税收总额1.01亿元,占到第二产业税收总额的82%。

6、眉县:

它东距西安125公里,西距宝鸡65公里。总面积852平方公里,辖9镇1乡,30万人口。2004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6.1亿元,比去年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95元,净增218元,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眉县地处华夏内陆,南有秦岭主峰太白山作屏障,北有滔滔渭水浸润,气候温和而湿润,环境优美而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2.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609.5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015.2小时,光照热量充足。境内最低点和最高点相对高差达3300多米,呈现出“太白积雪六月天,渭河峡谷桃花渊”的迷人景致。境内渭河、汤峪河、霸王河、石头河纵横交错,河道渠网密如机织。湿润的气候,充足的水源,使小麦、玉米、水稻、油菜等农作物一季两熟,北方盛产的蔬菜水果应有尽有,苹果、密汁梨、猕猴桃面积和产量居陕西前列。辣椒、大蒜闻名遐尔,柿子、草莓走俏国内外。地下矿藏更是丰富。已探明的各种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总储量1亿多吨。便利的交通,充足的用电和日益发达的邮电通讯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保障。

7、陇县:

陇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史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阪而得名,是陕西省西部的一个边陲县。东临千阳,南接陈仓,西北部与甘肃清水、张家川、华亭、崇信、灵台五县毗邻。版图面积2418平方公里,辖10镇5乡1个管委会,158个行政村,100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03万,其中农业人口22.27万。宝中铁路和204省道贯穿全境,为陕、甘、宁“三省通衢”和边贸重镇。

陇县有耕地54.12万亩,林地176.77万亩,草地70.36万亩,森林156万亩,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45.5%,年均气温11.25℃,无霜期198天,年均降雨611毫米,气候温和湿润,牧草资源丰富。有野生植物千余种,国家保护动物十余种,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旅游资源优势明显,农牧生产条件优越,大黄、党参、当归等中药材闻名全国。陇县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秦艽GAP基地县、国列玉米制种和商品牛基地县,奶畜、烤烟、核桃三大产业均位居全省第二。

近年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产业化、城镇化、重点项目、科技教育四个带动,精心打造畜牧、烤烟、果品、建材、旅游五个大县,努力构建和谐陇州。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1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63元,同比分别增长13.9、23.7%和12.4%。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之列。

8、千阳:

千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地形地貌呈“七山二塬一分川”,总面积996.46平方公里,辖6镇5乡,98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5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7万,其中农业人口11.1万,为省列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十五”期间,该县荣获陕西“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最快县。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十五”末,实现地方生产总值6.46亿元,年均增长12.6%;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政贡献份额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2491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74万元,是“九五”末的3.2倍(同口径)。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十五”末,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3.93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9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1.1%和20.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十五”末,农民人均纯收入1957.3元,较“九五”末净增942元。建设扶贫重点村24个,实施移民搬迁916户3675人,贫困人口总数由“九五”末的7万人减少到4.2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展开。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0%以上,输出劳务3.1万人。城乡社会

保障覆盖面名列全市第一。

9、麟游:

麟游县位于陕西关中西部,宝鸡市东北部,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距西安160公里,距宝鸡110公里,是闻名中外的九成宫遗址所在地。全县总面积1704平方公里,辖5镇5乡、100个行政村、4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6万人。

麟游资源丰富,物产富饶。煤炭、陶土等矿产资源分布广、藏量大,经省煤炭地质局勘探,麟游北部地区煤炭藏量在24亿吨以上,属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特高发热值的长焰煤,开发潜力巨大。全县有耕地34.88万亩,林地142万亩,宜牧草坡70多万亩,发展林牧业的条件十分有利。土特产种类较多,其中核桃、蜂蜜、苦杏仁等享誉省内外市场。

麟游县按照“稳粮促经、优果兴牧”的思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肉畜、干杂果、烤烟、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05年,全县羊、牛饲养量分别达到33.4万只和9 .3万头,种植烤烟1.2万亩,全县累计建成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园1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四大主导产业收入占到75%.建成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个,建立农民专业协会13个,组建农产品交易市场8个,注册了“惠麟” 牌布尔羊肉、“玉麟” 牌核桃、“麒康”牌小杂粮和“九成宫”牌无公害蔬菜商标,农产品销售基本实现品牌化。

10、太白:

太白县位于秦岭西部,宝鸡市东南,因秦岭主峰太白山在境内而得名。全县总面积2780平方公里,人口5.47万,其中农业人口4.2万。平均每平方公里19人,是宝鸡地区人口密度最小的县。全县辖5镇3乡,66个行政村,261个村民小组。2005年底,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6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07%,年均增长15.6%;人均GDP达到6570元,比“九五”末增长103%,年均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09万元。

太白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特色经济初具规模。按照“突出绿色菜,狠抓中药材,发展果畜菌”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1231”工程(全县人均1亩菜、2亩药、3亩果、1头畜),

打响“太白山”绿色蔬菜和“中国太白山药谷”品牌,特色主导产业规模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到2005年底,全县蔬菜、中药材、杂果和大家畜分别达到6万亩、8万亩、11万亩、5.5万头(只),多经总产值达到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94.8%,比“九五”末增长65%,年均增长11%。

11、凤县:

凤县历史悠久,古称“凤州”。县城距宝鸡市区102公里。全县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5万亩;辖10镇2乡100个行政村,653个村民小组,11万人口。

凤县北倚秦岭山脊,南接紫柏山,最高处透马驹峰海拔2738米,最低处温江寺一带海拔905米,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海拔960米。属半湿润山地气候,小气候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摄氏11.5度,年平均降雨量613.2毫米,无霜期188天。适宜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境内有较大河流9条,以夫子岭为界分属嘉陵江流域和汉江流域、河流沟道纵横,水流落差大,水能理论蕴藏量13.1万千瓦,可开发利用6.8万千瓦。

凤县地处亚热带与温带分界线上,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适中,资源丰富。有乔木、灌木360余种,林地面积167917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近1318万立米,全县森林覆盖率65.3%。有野生中草药410余种,既有麝香、牛黄、熊胆等珍稀动物药材,又有党参、黄鹤、山鹰、鹭鸶、雉等禽兽20余种。除野生资源外,凤椒、凤党、苹果、甜椒等是凤县名优物产。凤椒又名“大红袍”,粒大、麻味悠长、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现年产量200万公斤。

12、扶风县

扶风县位于陕西八百里秦川腹地、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的中点,毗邻杨凌农业示范园。总面积750平方公里,辖9镇3乡185个行政村46万人。是陕西省农业和旅游大县,也是一个教育名县。扶风属黄河流域,处暖温带。年平均气温12.4℃,水量充沛。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跌落,依次为北部乔山山脉、低山丘陵、中部黄土台塬、南部川道。全

县的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优越,在农业方面,做大做强以秦川牛为代表的特色农业,努力建设畜牧大县。全县每年有3000头活牛供应香港市场,数万吨苹果、辣椒出口到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

四、宝鸡经济状况

1-10月我省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回稳较快发展态势,具体表现为: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趋稳,消费市场保持活跃,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1、工业经济持续回升

1-10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04.13亿元,增长20.3%,增速环比回落0.3个百分点,增速回落幅度连续3个月持续收窄;工业总产值8804.86亿元,增长33.9%。十市一区中,商洛、杨凌和安康增速排前三,分别为48.5%、48%和44.8%;西安增速最慢,为26.9%。与前三季度相比,有6个市区增速减缓,其中铜川和渭南减缓幅度最大,达到2.9和2.4个百分点;有4个市区增速加快,其中榆林和宝鸡增幅最大,达到3.5和2.6个百分点。从绝对值来看,西安市(2448.79亿元)、榆林市(1526亿元)和咸阳市(1082.96亿元)位列前三名。图1: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图例(单位:亿元%)

2、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是宝鸡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显著特点

四年来,宝鸡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出台的涉农一号文件和一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坚持把破解“三农”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攻方向,积极探索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途径,农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1.14亿元,按可比价比2005年平均递增7.5%。2008年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构成为50.2:4.8:40.0:0.5:4.5,与2005年53.8:3.8:38.0:0.7:3.7相比,种植业所占比重下降3.6个百分点,林业上升1个百分点,牧业上升2个百分点,渔业下降0.2个百分点,服务业上升0.8个百分点。

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化建设是宝鸡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之一。四年来,宝鸡市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先后有蒙牛乳业等14家乳品企业和鑫鑫肉品、秦宝牧业等5户肉类加工企业建成投产,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畜牧基地的格局。2009年畜牧实现产值56.46亿元,同比增长10.1%,宝鸡畜牧产业已经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3、2009年宝鸡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西部51城市中的位次,2009年宝鸡市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位于西部城市第17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8%,位于西部城市第2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1.7%,位于西部城市第16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6%,位于西部城市第18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位于西部城市第5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6%,位于西部城市第6位,主要指标增速均靠前。

4、宝鸡“十二五”经济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扩大就业、促进消费和增加税收的有效途径。像宝鸡这样的中等城市,必须牢牢把握未来五年的发展机遇,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保持较高的投资总量和较快的投资增速,推动区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一是强化项目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安居工程建设、城市基础建设、交通通信建设、能源开发和加工和新农村建设为重点,搞好项目设计与可行性研究、规划与储备,加快项目开工和建设进度。尤其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加快铁路、公路和电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二是突出重点行业,强化支柱产业投资。积极增大各级财政和金融支持,强化优势产业项目投资。重点增加石油、原材料、医药、高技术产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投资。以强有力的投资增量强化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和发展能力。三是重点加强技术改造投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水平为重点,大力增加投资规模,加快技改工程进展,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五、宝鸡土地资源概况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新兴工贸城市,全市东西长162公里,南北宽159公里,土地总面积18143.02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8%,市辖9县3区,138个乡镇,人口372万。土地总面积中:其中耕地面积556.26万亩;园地65.8万亩;

林地1488.7万亩;牧草地153.19万亩;其它农用地49.96万亩;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21.45万亩;交通用地8.1万亩;水利设施用地6.2万亩;未利用土地230.78万亩;其它土地40.97万亩。

目前宝鸡人均耕地面积1.43亩,宝鸡是一个多山地区,地跨秦岭南北,渭河两岸,地理类型主要为黄土、丘陵、台塬、渭河盆地、河谷阶地及秦岭石质山区,土壤类型多样,以黄绵土、褐土、粽壤为主,共有15个土类,34个类,84个土原,286个土种。

2005年宝鸡市土地收购储备情况统计表

单位:亩、万元

2009年宝鸡市积极创新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模式,向“空心村”要地,新增耕地面积

6000亩,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而且实现了耕地面积不降反升。

宝鸡扶风县天度镇永平村临近乔山,海拔高峻,光照充足,具有生产苹果的良好自然条件,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423户,1765人,总耕地2380亩,苹果面积2360亩,其中挂果1620亩,人均1.3亩。果园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95%,200亩苹果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全村果园2005年被认定为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2008年全村农业总产值6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84元,其中主导产业纯收入3120元。村上被县委、县政府誉为建设新农村星级村、致富明星村,也是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扶风县城关镇南台村是蔬菜专业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通过积极争取,先后实施了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标准化温室育苗等项目,总投资40多万元。新增标准温室等各类大中蔬菜大棚1050个,硬化田间道路800米,维修机井2眼,衬砌渠道1200米,建标准化育苗大棚一座,为蔬菜发展奠定了基础。

陇县城关镇高堎村,位于县城西3公里的川塬区,交通便利,信息通畅,为省级“一村一品”奶牛示范村和省级标准化奶牛专业合作社。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1576户,6289人,3682名劳动力,8300亩耕地。高堎村党委、村委会把奶畜作为主导产业。目前,全村养牛户122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7%,奶牛存栏2600头,年产鲜奶22000吨,实现奶畜产值3100多万元,实现收入2909多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09元,其中奶畜业收入达到365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建设占地13600多平方米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二处,入驻奶牛410头,配套完善了相关服务设施,蒙牛、和氏两户乳品加工企业在村上投资100万元建成机械化挤奶站两处,关山、正和等企业设立现场挤奶点4处,日产鲜奶18吨。村奶牛专业合作社按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制定了章程,民主选举产生了监事会、理事会成员,入会会员达到1220户,协会出面组织农户现场挤奶,企业上门收购,每公斤比周边地区奶价高出0.10元,保障了奶农收入,密切了企业与奶农的关系。

为了推动宝鸡农业板块开发,2009年,宝鸡托在全国首创建立的2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

院,进一步深化与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两地三方”的农业科技合作,全市选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承建主体,明确首席专家、市属技术协作单位、市级有关部门的责任,选取产业基础较好的乡村作为基地,按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大区域规划布局,合作建设了高产奶牛、秦川肉牛、布尔肉羊、莎能奶山羊、优质粮、辣椒、生态苗木、农业信息、设施蔬菜、苹果、猕猴桃、花椒等12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科技协作、农户参与,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秦川牛科技示范园区在核心区改扩建牛舍、干草库、精料库8100m2,青贮窖5400m3,建成40万支秦川牛冻精生产线一条,购置液氮罐31个,生产条件和配套功能显著改善。二是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在建设过程中,每个园区都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不断加强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引进、集成、示范和推广,先后组织实施,部、省农业科技项目38项,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苹果科技示范园区引进、筛选国内外苹果优良品种44个,建立新品种观察园50亩,推广矮砧栽培系列配套技术12项、面积20多万亩。三是示范带动不断增强。通过提升科技水平,加快扩张规模,完善运作模式,园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辣椒科技示范园区按照企业订单收购、统一供种,农户统一组织、分户管理的模式,集中联片,规模生产,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年增收优质鲜椒63万公斤、107万元,实现了农企双赢。莎能奶山羊科技示范园区核心区饲养量830只,其中基础母羊存栏310只,对外供种150只,与示范区80户农户联户繁育215只羊,有效扩大了良种覆盖面。四是农民收入有效增加。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聚集了人才、科技、投入等各种生产要素,促进了优势主导产业转化升级,推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较周边地区高出10%以上。优质粮科技示范园区在核心区建立优质强筋小麦穗行圃30亩、原种田2870亩,生产、加工、销售原种130万公斤,促进农民人均增收65元。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园区新建水泥骨架大棚70座,发展早春黄瓜复种秋延后番茄等高效种植模式1650亩,生产蔬菜0.7万吨,产值达到1282万元。

六、宝鸡市农业发展概况及“十二五”农业发展思路

2010宝鸡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突出产业园区、流通体系、服务体系三大主题,实施高产奶牛养殖基地建设、粮食高产创建、良种补贴、百万亩优质苹果基地建设、60万亩猕猴桃基地建设、万亩设施蔬菜基地建设和人才兴农等工程,推进了宝鸡现代农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总产值17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7%,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中,农业产值92.0亿元,同比增长29.60%;林业产值4.4亿元,同比增长2.0%;畜牧业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22.9%,渔业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1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1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增加值104.2亿元,同比增长22.3%。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业政策性补贴力度不断加大,今年宝鸡市农民人均纯收入5040元,净增854元,同比增长20.4%。

1、畜牧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落实政策扶持、项目支持和科技服务等关键措施,大力发展奶畜、肉牛、肉羊、猪禽四大主导产业,畜牧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10年底,宝鸡市存栏奶牛19.03万头、肉牛19.3万头、猪108.5万头、羊52.2万只、家禽830.6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47%、下降7.5%、增长10.03%、增长5.63%和8.29%;出栏牛17.8万头、猪138.2万头、家禽847.6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0.54%、12.38%和10.95%,出栏羊41.4万只,与去年同期增长12.7%;宝鸡市肉、奶、蛋产量分别达到15万吨、60万吨和7.2万吨,同比增长12.3%、5.9%和8.9%;畜牧业产值达到69.4亿元。

2、粮食生产实现七连增

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压夏增秋,发展优质专用粮,粮油生产在自然灾害、病虫草害频发重发等不利影响下,仍实现了七年连续丰收,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种植粮食作物

536.3万亩,比上年减少1.57万亩,粮食单产315.55公斤,总产171.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2.52%和2.22%。油菜面积18.1万亩,总产2.13万吨,均高于上年。

3、果菜面积大幅增长

全年新建果园15.73万亩,其中苹果7.49万亩、猕猴桃6.86万亩。宝鸡市果园总面积达到89.98万亩,果品总产量97.0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9%和12.3%。其中苹果49万亩、53.5万吨;猕猴桃27.7万亩,产量29.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5.5%、30.8%和39.5%。新发展设施蔬菜20434亩,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102%,其中温室4172亩、大棚16262亩。宝鸡市蔬菜面积达到80.2万亩,产量10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7.1%和2%。果菜产值分别达到19.7亿元和1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3亿元和2.3亿元。

4、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宝鸡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36户(其中国家级达到5家,省级24家,市级107个)。龙头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104.07亿元,带动农民增收16亿元。建成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标准村763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9个,分别占宝鸡市行政村和乡镇的45%和21%。建成休闲农庄8个,休闲农家40多个村,从业人员近万人,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6亿多元。

5、科技信息服务扎实有效

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9个。选派621 名优秀农业科技特派员开展进村创业服务。启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029人,通过劳动部门职业技能鉴定1210人。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300人。拍摄《农事直通车》53期,播放52期。通过“阳光工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300人。开展农民科技文化教育培训,培训农民107.3万人次。建成充分

就业示范村50个,带动就业2500人。建成村级信息服务站309个,发布农信通、电子农务信息1230条,稳定用户达到23.5万户。

6、农业项目建设再创新高

全年争取各类农业项目97个,总投资99350万元,实际到位省级以上投资55121.44万元(中央投资46815.86万元全部到位,省级到位8305.58万元,占计划10418.78万元的79.72%)。共落实招商引资项目35个,完成总投资11.63亿元,合同引资11.62亿元,到位资金4.13亿元,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232.4%、206.5%。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市农牧良种场、秦宝牧业等大型沼气工程开工建设,生态农业基础日益坚实。“民生八大工程”中的沼气工程项目已建成沼气池2万口,占年度建设任务的100%,新建沼气综合示范村20个,累计达到133个。补贴各类农机具31599台,受益农户18232户,带动农民投入1亿多元,宝鸡市农机总动力预计增长10万千瓦,农业机械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7、市场拉动因素

今年以来宝鸡市主要农产品价格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上涨,粮油、蔬菜、水果均比上年同期明显上涨,以生猪为代表的畜禽产品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农业经济的增长。

8、宝鸡市“十二五”农业发展思路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是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关键环节。目前,宝鸡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非农产业不发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等重要问题均与农业产业化进程密切相关,不仅如此,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小城镇发展乃至城市化水平、轻工业发展乃至新型工业化水平、农民收入增长乃至全面小康水平密不可分。因此,应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和农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