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里的中国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17087920.html,

美食里的中国故事

作者:王馥

来源:《艺术评鉴》2018年第21期

摘要: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而美食背后更是寄予着国人的情感与精神追求。本文拟从故事美学入手,解析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舌尖上的中国》美食故事美学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1-0167-02

一、美食故事背后的心理学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饮食,饮食尤其是美食是一个全世界都会去关心的话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提高,电视或视频的“视觉”媒介最容易被传播,易于被大众所接受。《舌尖上的中国》通过一个个与美食有关的故事来激发观众对味道、对食物的记忆及迷恋,其实这种记忆和迷恋更是一种潜意识的情节。这种情节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与独特的地理和社会环境结合,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民族特点相互作用,积淀于该群体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再经过外化的演变,固化为该民族自己的个性,即是民族性。

中国地大物博,而在此大地上孕育的中华民族在饮食文化上有共性,亦有个性。比如中国人都重视四季,重视根据四季变化来进补饮食,所以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的第三集就名为《时节》,解说词中这样叙说:“春江水暖,刀鱼最鲜;夏天滋补,笋干炖鸡;秋季肥美,鱼头不容错过;冬日最暖,必是那热腾腾的火锅。”在这段表述中,就细致地展现了中国人对于时间、美食的独特感悟和智慧,而这种智慧早已成为民族共识,深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里了。

《舌尖上的中国》最终给观众呈现出的人和故事背后都蕴含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些故事没有道德典型,没有假大空的说教,全是来自社会基层的平凡人,让观众有亲切感,仿佛就在看身边人的故事,容易有代入感,这正是该纪录片能受观众好评的心理学原理。

二、美食小故事里探讨家国大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有这样一段宣传文案:“从手到口,从口到心,中国人延续着对世界和人生特有的感知方式,只要点燃炉火,端起碗筷,每一个平凡的人都在某一瞬间,参与创造了舌尖上的非凡史诗。”于是在纪录片里,选取的主角大多是中国各地最常见的劳动人民。他们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简朴、诚实务实,在和自然界相处的过程里,怀着感恩与敬畏之心摘取食材,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道理,他们靠自身努力过着自足的生活。在广西平乐,老李夫妻俩在月亮山下拔芋头,远在外面打工的儿子回来了没,于是一家人做年夜饭,贴对联,吃年饭,放烟花,过新年。而平乐人过年,少不了平乐松皮扣与十八酿。影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