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8.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8.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人教版)课时提升作业 二十三 8.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Word版含解析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三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下图为“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虚线方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是( )

A.资源的破坏与短缺

B.促进经济迅猛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

2.人类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是因为( )

A.自然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种类不断增多

【解析】1选A,2选C。第1题,现在人类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是人类对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资源导致的资源短缺。第2题,人类

对资源无节制地开发,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素质较低,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气溶胶是大气中悬浮的液态或固态微粒的总称,是大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来源可分为人为气溶胶和自然气溶胶两种。气溶胶光学厚度(AOD)通常用以推算气溶胶含量。读“中国多年平均气溶胶厚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A、B两地AOD数值的差值可能为 ( )

A.0.1

B.0.3

C.0.5

D.0.9

4.图中A、B两地同在四川,但AOD值差别却很大,分析两地AOD值差别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A地地势高②B地植被覆盖率高

③A地工农业活动多④B地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3选C,4选D。第3题,依据等值线判读“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可判读A数值在0~0.3,B数值在0.6~0.9,则两地差值大于0.3、小于0.9,故C项正确。第4题,图中A地位于横断

山区,空气稀薄,气溶胶含量少;B地位于四川盆地,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因人类活动多而气溶胶含量多。

(2018·烟台模拟)城市空气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直径≤10μm)及细颗粒物PM2.5(直径≤2.5μm)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分别位于 ( )

A.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主干道旁

C.城市主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D.城市主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6.图中冬季PM10污染物浓度较其他季节高的原因是( )

①降水少②风力弱

③工业粉尘排放多④燃煤取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5选C,6选D。第5题,图中甲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都最高,可能是城市主干道旁;乙三个季节都最低,环境最好,应该是风景区;则丙为住宅区。第6题,我国北方冬季气温低,燃煤取暖

会增加颗粒物的排放;同时北方冬季降水少,排放到空气中的颗粒物难以降到地面,使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不断增加。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上,三江源曾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然而近些年,由于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场退化、湿地消失,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已严重恶化。2011年青海计划再投资10亿元保护三江源生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从2005年正式启动以来,实施了退牧还草、封山育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生态移民等20个子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引起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2)读图,将字母所代表的内容填在横线上:

A.草场退化

B.过度放牧

C.畜产品需求增加

D.人口增加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3)针对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解析】第(1)题,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鼠害。第(2)题,从④入手,逐步分析,往前推导。第(3)题,结

合当地实际,从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建保护区和饲草基地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全球变暖,导致蒸发量加剧,气候干旱;鼠灾严重。

(2)D C B A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减轻草场压力;建立饲草料基地,加强牧场基本建设等。

(2018·张家界模拟)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围湖造田②水土流失

③人口迁出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土地沙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 )

①湿地减少②降水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可知,鄱阳湖地区,由于历史上人口增加、围湖造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从而导致土地沙化,①②正确。人口迁出会降低人口数量对土地的压力,全球变暖不会导致土地沙化。第2题,土地沙化会导致湿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蓄洪能力降低,降水减少。

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3、4题。

3.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

D.丁、丙、乙、甲

4.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3选B,4选C。第3题,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

地、“珠三角”“长三角”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西南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三角”、太湖流域等地。第4题,森林锐减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减少,并使多种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知识拓展】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及防治

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的分布、形成及防治措施各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近几年北京市雾霾天气严重,有的年份霾天达到124天,集中在1~3月和10~12月。读图,回答5、6题。

5.北京市 ( )

A.春季多大风,雾霾天气增多

B.夏季降水量大,雾霾天数少

C.燃烧煤炭是最主要的污染源

D.工业发展水平高,污染严重

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北京市治理PM2.5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

A.人工降雨,减少空气中污染物的数量

B.减小煤炭使用量,缩短冬季供暖时间

C.将有污染的工业企业搬迁到周边地区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解析】5选B,6选D。第5题,材料中信息说明冬季雾霾天数多,夏季雾霾天数少,原因是夏季降水多,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随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所以空气中污染物质含量小,雾霾天数少;冬季降水少,再加上燃煤取暖,空气中污染物质排放量大,雾霾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区域传输和机动车尾气排放,而非燃煤排放;环境污染与工业发展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如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治理污染,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就不会造成严重污染。第6题,机动车尾气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故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出行。

(2018·枣庄模拟)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

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 )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 )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解析】7选B,8选C。第7题,从图中可知,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级行政区有云南、湖北、重庆、海南、福建和广东,其中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只有福建和广东。第8题,本题考查影响CO2排放量的因素。山西和内蒙古人均GDP 不高,但是煤炭消耗量大,人均CO2排放量高。

9.(能力挑战题)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问题。

(2)图中伞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它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

_______________层,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___ ___。

(3)图示环境问题将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

【解析】第(1)题,漫画《伞破了》,表示臭氧层破坏的现象;该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引起的,所以属于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环境问题。第(2)题,图中伞表示对太阳光的阻挡,其含义是臭氧层,它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臭氧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而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人类在制冷的过程中向大气中排放氟利昂等化合物所引起的。第(3)题,臭氧层的破坏,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给人类带来危害,如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答案:(1)(南极上空)臭氧层受到破坏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

(2)臭氧层平流吸收太阳紫外线人类使用冰箱、空调时释放出的氟利昂等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后,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3)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患皮肤癌的机会增多),另一方面还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气温升高、干旱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人口(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人口 一、单选题 图为2020年5月16日新冠疫情数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部分非洲国家累计确诊人数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人口基数小B.地理位置偏僻 C.医疗发达D.经济发展水平低 2.疫情在全球的扩散和人们的居家隔离将造成 A.全球能源需求增加,原油价格上涨B.全球部分产业链布局重新调整C.医药产业成为全球新兴支柱产业D.全球粮食需求将增加 3.图中格陵兰岛区域 A.自然带以苔原带为主B.位置偏僻致其确诊人数很少C.地广人稀,生活成本低D.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 【答案】1.D2.B3.D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分析,叙述正确的有( ) A.海拔1 000 m以下的平原、低山丘陵地区人口集中 B.海拔200 m以下的平原人口占50%左右 C.距海岸200 km范围内人口分布较少 D.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亚洲 5.根据图Ⅱ判断,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经济落后B.海洋面积小C.大陆自然条件恶劣D.多高寒荒漠 【答案】4.A 5.C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英国总人口达6640万,人口增长率为0.6%,其中人口出生率1.1%,死亡率0.9%,且空间分布不均。下图为英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单位:人/km2)。 完成下面小题。 6.目前,影响英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率B.人口生育政策 C.国际人口迁移D.国内人口迁移 7.造成英国人口密度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类型不同B.地形类型不同 C.工业化程度高低不同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答案】6.C7.D 下图示意兰州市200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兰州市人口空间主要发展方向为 A.西北方向B.东南方向C.西南方向D.东北方向9.10年间,兰州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显现出 A.市中心大口集聚效应增强B.郊区城市化十分明显 C.次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D.多中心结构发展成熟 【答案】8.A9.C 读1953~2010年我国人口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0.1953~2010年西北半壁人口分布变化的直接原因最有可能是( )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训练检测:考点30-世界地理概况(含答案)

考点30世界地理概况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9·安徽皖东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地形特征]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A.以高原、盆地为主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东西高,中部低D.北部多火山、地震 答案 A 解析20°E经线和赤道交会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南北高,中部低;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 2.[考向气候分布]甲、乙、丙三地中() 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D 解析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3.[考向气候特征]此季节() A.甲地高温少雨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盛D.丁海区台风频繁 答案 B

解析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乙地为干季,草木枯黄;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丁地为地中海,夏季没有台风。 (2018·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模拟)读沿23.5°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考向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 答案 A 解析读图,图示经度向东减小,是西经;结合纬度可知,图示地区只能位于南美洲。大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5.[考向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的高大山脉为() A.落基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大分水岭D.安第斯山脉 答案 D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是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大分水岭位于澳大利亚。 (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读世界部分经纬网图,完成6~7题。 6.[考向世界的居民]图中四地所在大洲,“二战”前、后都是人口主要迁入地区的是()

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素养材料 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 探讨1.(地理实践力)此统计图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反映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 探讨2.(地理实践力)该统计图的构成是什么? 提示:竖轴表示百分比,横轴表示时间变化,用迁入率和迁出率两条曲线的时间变化反映主题内容。 探讨 3.(综合思维)图示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以迁入为主还是迁出为主?为什么? 提示:人口以迁入为主,因为在图示时间范围内,人口迁入率始终大于人口迁出率。 读图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采取“读轴—看线—抓点”三个步骤,具体如下: (1)读轴:如上图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迁移率。 (2)看线:迁入率曲线波动变化上升,迁出率曲线波动下降。迁移差额率即两曲线之间的垂直差值呈波动上升,意味着人口净迁入,且净迁入人口比重上升。 (3)抓点:抓住特殊点。如迁入率峰值、谷值等。 素养达标 下图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与图中B箭头所示人口迁移相符的是() ①北宋末年,由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口移居东南亚 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从中、西部流向东部 B.从沿海流向内地 C.从城市流向农村 D.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 1.C 2.A[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箭头B代表了国际人口迁移,选项中只有我国明清时期人口移居东南亚和来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第2题,箭头A代表的是国内人口迁移,目前我国国内的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迁移。]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数之比。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上海市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2003年B.2008年 C.2010年D.2012年

2020年浙江高考高三地理城市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0年浙江高三地理城市专题练习 一、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某些区域的建设用地指标不能满足当地发展需要,需从其他区域购买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整理后新增的耕地),这样可实现建设用地跨区域占补平衡。完成下列各题。 1.设定区域建设用地指标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B.控制城市化增长速度 C.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D.提高建设用地的成本 2.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占补平衡可( ) ①改善城市的空间结构 ②优化土地资源空间配置 ③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④促进土地资源区际流动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城市交通问题是指道路交通中带有普遍性的、经常性的和周期性的一种无效而有害的状态,据统计大城市70%污染都来自城市交通。下图反映了城市车速与污染程度的关系。 读图完成下面各题。 3.有关污染程度与车速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污染程度与车速呈正相关 B.污染程度与车速呈负相关 C.车速适中时耗能最少 D.车速中等时车流量最小 4.根据图示,减轻交通污染的主要措施是 A.推广新能源汽车B.鼓励公交出行 C.合理规划城市路网D.车辆限速行驶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下图),完成问题。

5.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6.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为促进济南都市圈的建设,国务院于2019年1月10日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的行政区划,撤销莱芜市,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行政区划调整后,作为省会城市济南的 A.经济地位加强B.服务范围扩大 C.城市职能减少D.城市等级提升 8.济南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济南城市圈建设的作用体现在 ①进一步优化济南市城市空间布局 ②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③更好发挥省会城市的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亚洲概述 【目标】:1.亚洲的位置、分区 2.亚洲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 3.亚洲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知识梳理】 一、亚洲的位置、分区: (一)位置:经纬度位置30°E——180°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10°S——80°N 世界上跨纬度最多的大洲(跨寒、温、热三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侧通过黑海、地中 海与大西洋相通 半球位置:主要位于东西半球的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北半球 (二)范围: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 西北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 西南以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与非洲为界 (三)分区:面积440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洲。按地理方位与自然特征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6个地区。 二、亚洲的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形: 1.特征:地形复杂,中间高四周低(中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分布于四周) /地表起伏大/海拔较高(平均海拔仅次于南极洲,居世界第二 位) 亚洲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最低点为死海(﹣415米)2.主要地形区:(落实到地图上) (1)主要山脉:帕米尔高原的山结(由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和兴都库什山交 汇) (2)8大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德干高原、 伊朗高原、 阿拉伯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 (3)7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亚);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亚);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西亚);西西伯利亚平原(北亚)。

(二)气候: 1.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与成因:(看地图册29页气候分布图) 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部: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 大陆南部: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热带季风;马来群岛---热带雨林 西部:印度半岛西北部、阿拉伯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 北部: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 (三)河流、湖泊 1.特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与高原,呈放射状流向海洋,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注入北冰洋 中国的黑龙江、黄河、长江、珠江---- 注入太平洋 东南亚的红河、湄公河、湄南河---- 注入太平洋 萨尔温江、印度河、恒河、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注入印度洋 3.主要湖泊:黑海、咸海、巴尔喀什湖----中亚;贝加尔湖----俄罗斯;死海----西亚 三、亚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一)人口:人口最多的大洲。2009年亚洲人口数是40亿,占世界人口的61%,东南亚、东亚、南亚人口稠密,亚洲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6个(中国13 亿、印度10亿、印尼、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三)经济发展差异: 1.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2.韩国、新加坡:新兴工业国 3.西亚产油国与东南亚文莱:依靠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4.中国、印度建立了比较完整工业体系 5.其他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慢,水平较低抓住机遇(产业转移) 改革开放 *日本、韩国、新加坡二战之后经济快速发展原因调整结构(接受) 发展科技 改善环境(投资) 东亚、日本

高三地理人口复习题(试题)

高三人口复习(2011年试题) 【2011·北京朝阳期末】“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图6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3~15题。 13.我国人口红利最大时期出现在 A.1964年至1968年B.2008年至2012年 C.2024年至2028年D.2040年以后 14.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城市化速度快 15.“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人口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B.人口总量减少 C.就业困难D.经济衰退 【2011·北京朝阳期末】图7为某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图。回答16~18题。

16. 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17.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18.该国可能是 A.中国B.巴西 C.德国D.泰国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表1.完成33、34题。 表1 国家名称美国德国印度日本 出生率‰)14 9 25 9

死亡率(‰)9 10 8 8 33.关于表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正确叙述是 () A.美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德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印度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日本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4.印度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②劳动力严重不足③人口增长过快④人口总量大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2011·北京东城期末】读图13,回答35、36题。 35.2001 - 2007年江苏人口()A.迁入增多B.出生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D.死亡率下降

高考地理-人口的变化-专题练习(一)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二) 人口的变化 一、选择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累计减少1 300万人,,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B.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B.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D.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 A.①曲线B.②曲线 C.③曲线D.④曲线 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年~2020年B.2020年~2030年 C.2030年~2040年D.2040年~2050年 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年龄在这个人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部分国家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读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A.实施全面自主生育政策 B.适度延缓退休年龄 C.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 D.大量接纳外来移民 读“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承载力 B.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警戒值 C.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不变的确定值 D.面积相等的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相同 11.按图所示,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是() A.水资源B.矿产资源 C.水能资源D.耕地资源 二、综合题 12.下图示意我国劳动人口增量变化(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劳动人口变化的特点。 (2)简析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3)若我国劳动人口持续减少,请分析其弊端。 13.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市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5:专项突破练4 人口与城市练习题

专项突破练4 人口与城市 (2019·安徽六校联考)读“某国妇女生育率变化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曲线变化,可以推测() A.社会劳动力充裕,就业困难 B.代与代之间年龄差呈现增大趋势 C.自然增长率呈现上升趋势 D.该国妇女寿命逐渐增加 2.育龄妇女生育高峰年龄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②“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 ③人口基数大,政策支持④妇女文化素质的提高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020·长沙雅礼中学模拟)读“重庆巫溪县望坪村人口现状统计表”和“该村人口迁往地区统计图”,完成3~4题。 人口总数(人) 常住人口(人) 0~14岁14 11 15~59岁49 7 60岁及以上16 14 合计79 32 3.导致该村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灾害B.经济发展 C.政府政策D.宗教信仰 4.人口迁移可能对该村产生的影响是() A.生态环境问题加剧B.城市化加快 C.公共设施负担增加D.留守儿童增多 (2019·齐齐哈尔模拟)下图为“台湾人口金字塔图”(含预测)。读图回答5~6题。 5.由图可知() A.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比重较低 B.2011年台湾人口数量最多的年龄段出生于1983年前后 C.1983年40~50岁年龄段人口即2060年相同年龄段人口 D.2060年台湾劳动力数量达到最高峰 6.台湾目前应当() A.逐步调整人口性别比例 B.推动人口外迁 C.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 D.发展科技,提高劳动效率 (2020·本溪模拟)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显示四个国家的城市化平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7~8题。 7.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8.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高中地理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 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 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 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 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 → 冬夏海陆温差大 → 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 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 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 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 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 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 位置 范围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 2、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A. 用工成本上升 B. 人口增加 C. 老龄人口增加 D. 人才外流严重 下表为杭州市某区2014年节后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据此,完成下列3--5题。 3.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以 A. 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B. 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C. 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 D. 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4.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B. 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 该区旅游人口增多 D. 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5.该表反应了该区 A. 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 B.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 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D. 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 人口变动与城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人口总量和增速,是国家对特大城市的要求。下图示意上海市1996年至2015年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6--7题。 6.据图推断,上海市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的时间是 A. 1999年 B. 2001年 C. 2004年 D. 2007年 7.关于上海常住人口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有很大关系 B.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上海房价和生活费用太高无关 C. 2012年常住人口要比1997年要少 D. 常住人口最多的是2007年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三大产业人口构成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 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 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 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 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专题6 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一 下面是某个国家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④① 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2.该国可能是( )。 A.美国 B.芬兰 C.巴西 D.印度 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有所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2题,由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18世纪80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 答案? 1.D 2.B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读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 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 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4.在2005~2016年期间,上海市( )。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 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 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5.2014年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下降趋势,其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 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解析?第3题,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而图中总人口的变化趋势与常住人口的变化趋势一致,因此可以判断2005~2016年上海户籍人口数量保持相对平稳。第4题,总人口曲线与外来人口曲线的差值即为户籍人口数量,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数量少于户籍人口数量;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才能使总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上海市的外来人口以青年劳动力为主,因此会使人口平均年龄降低,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第5题,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使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上海以外的地区转移,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减少,部分常住人口离开上海到其他地区谋生致使常住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 3.C 4.D 5.B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我国“堵城”数量急剧增加,城市发展受到巨大挑战。下图为某城市中心商务区(阴影处)向外四条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行车时间等时线(单位:分钟)图。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最可能与主要住宅区相连接的道路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7.下列交通方式,对解决“堵城”问题作用较小的是( )。 A.市区快速公交系统 B.地铁 C.高铁 D.高架道路

高三 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笔记

高三世界地理复习笔记大全 世界地理概况 考点搜索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世界的陆地和海洋阿 一、大洲和大洋 ⑴七大洲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⑵四大洋 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 (陆间海—地中海内海—渤海边缘海—东海、南海) 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二、七大洲地形特色 三、海底地形 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 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 四、各大洲的气候特点

六、世界的自然资源

2019高考地理练习7人口与城市解析版

夯基提能卷7 人口与城市 夯基提能卷⑦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9·河南中原名校四调]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是指人口中的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下表示意1964~2010年我国某市各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据此完成1~ A.黄山市 B.北京市 C.成都市 D.乌鲁木齐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口的地区差异。2000年该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已高达8.4%,即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且出现早,故该市应该是发达地区大城市,北京市最符合,故B正确;黄山市、成都市、乌鲁木齐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不会这么早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故A、C、D错误。 2.1964~2010年该市人口特点是( ) A.人口老龄化程度先加重后趋于减轻 B.人口总抚养比出现了大幅度上升 C.老年人口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D.人口增长模式还未完成向现代型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表格的能力。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一直在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程度趋于加重,故A错误;表中15~64岁人口比重一直上升,则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之和下降,推断人口总抚养比下降,故B错误;计算分析可知,201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较1964年呈上升趋势,故C正确;0~14岁人口比重下降,说明出生率下降,该市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完成了向现代型的过渡,故D错误。 3.该市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 ) A.时尚产品销量大增 B.人均消费减少 C.少儿旅游业兴起 D.养老机构床位短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资料可知,少年儿童比重急剧减少,少儿旅游业会衰退,以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时尚产品的销量不会大增,故A、C错误;人均消费可能增加,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重,也会给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带来一定压力,故B错误,D正确。 [2019·河北石家庄质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迁移日益活跃,中、西部地区人口长期向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地区集聚,但近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的变化。下图示意2001年~2010年、2011~2015年两个时期我国部分主要城市人口增长统计。据此完成4~6题。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练习1-8人口与环境

练习8人口与环境 (2018湖北襄阳调研)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劳动年龄组 (男 15?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各组人 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情况, 图中a 、b 、c 表示不同的年龄组。 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a 、b 、c 分别表示 A .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 B. 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C .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 D .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解析:结合各年龄组对应的人口年龄段知,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 的比重应最大,故劳动年龄组是 b ;近年来,总体上我国人口出生率 在下降,老年人口比重在增加,故低于劳动年龄组是 a ,超过劳动年 龄组是c 。 答案:A %)80706050403020100 57 64.2 o 99 - KJS (XKb 2 2014 (年) 24.9 廖I 1 一二 二二一 1 ■■ ■ 3.5^^ 3 1 14M

2.下列年份中,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 A.佃95 年 B. 2000 年 C. 2010年 D. 2014 年 解析:社会养老压力最轻,则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大,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应较小,选项中2000 年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与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之比最小,故该省级行政区社会养老压力最轻的是2000年。 答案:B (2018漳州六校联考)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普遍地表现出农村人口老 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的特点,即“城乡倒 置”明显。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转变图(含预测)。完成下 面两题。 40 35 30 25 2Q 15 10 5 19S2 20CO 2002 2004 2006 2(X)8 2010 2012 2014 2016 2U18 2020 2030 2040 2050 2060 2070 2080 2090 2100 (年) 3.关于T1和T2时期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的主要成因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T i时期:城市生育水平低②「时期:农村劳动力迁出

高考地理复习_世界地理_区域地理_详细知识点.

世界地理 (1)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 1)经纬度: 60`E-160`E 0-66`34N 2)地形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复杂多样,以山地高原为主。 3)气候特点:季风性和大陆性强,类型复杂多样。 A 东亚日本 1、概述 (1)位置范围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范围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 季风及其成因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界线、区别、 特点、成因)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佰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4)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 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向、经济方面 日本 经纬度: 130`E-145`E 30`N-45`N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国四、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1)地形特点:1.多山占3/4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2.多火山地震。(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消亡带)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 注:河流湍急,流量大的原因:地势落差大,年降水量多且面积狭小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高中地理高考试题—— 人口

高考试题解析地理学科分项版专题6 人口 (高考山东卷)图3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回答7-8题。 200010000 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 0M N 30 60 距市中心距离(km )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2000 5000 10000150002000025000 3000035000 年1990年1982年楼高 常住人口密度(人/k m 2) P Q 5 10 15 距市中心距离(km ) 甲城市 乙城市 图3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B. 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城市的小 D. 2000年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城市的小 8.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 处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 处 ③甲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 处 ④乙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 处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中央商务区具有交通最优和市场最优的原则,甲图中的N地形成二级商务区。 (高考江苏卷)表2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图8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15~16题。 表2 图8 15.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B 【解析】根据表中2000年和2010年的数据变化,苏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因为江苏省总人口在增加,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与江苏省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造成的。

2020年高考必考的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必考的世界地理知识点汇总 一、地球和地图 1.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 2.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大圆弧线,又称子午线。特点: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都相交于两极。 3. 经度: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o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②经度的划分:以0o经线为起点,向东为东经度,向西为西经度,各划分180o。③东西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向东递增,西经度向西递增。④东西半球划分:20oW和160oE构成的经线圈为界,20oW向东到160oE为东半球、20oW向西到160oE为西半球。 4.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②特点:都是圆圈(两极为点);长度不等,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都指示东西方向;都相互平行。 5.纬度:以赤道为起点,向南为南纬度,向北为北纬度,各划分90o。③纬度大小的分布规律:北纬向北递增,南纬向南递增。④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线。⑤高、中、低纬度的划分:以南、北纬30o和60o为界。 6.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越往东地方时越早;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1小时。 7.每个时区都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时间标准,称区时。计算:两地相隔几个时区,就相差几个小时;向东加,向西减。 8.北京时间: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即120oE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 9.原则上以180o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向东过日界线减1天,向西过日界线加1天。实际上日期变更线有三处弯曲,原因是是避免将所经过的国家分入两个日期范围。 注:另外还有一条自然界线,即0时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o经线为今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o经线为昨天。 10.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方式。同样的图幅,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但内容越简单。图例是符号,注记是文字或数字。 1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多有河流发育,山脊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多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 12.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起伏状况。 二、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即使在陆半球上,陆地也仅占48%。 2.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面积最小的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大洲。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亚洲,所处纬度最高的是南极洲。 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北美、南美—巴拿马运河;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4.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欧两洲)、巴拿马—(南北美洲)、埃及—(亚非)、美国—(北美和大洋洲)、印度尼西亚—亚洲和大洋洲。 5.四大洋面积:太平洋(渐小)、大西洋(渐大)、印度洋、北冰洋;跨经度最多的是北冰洋;所处纬度最高的是北冰洋。

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练) 1.练高考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