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1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所以能够在经济发展中取得明显成绩,同其选择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其中的发展模式有()。

A. 中东模式

B. 雁形模式

C.东亚模式

D. 拉美模式

2.波兰、匈牙利分别是休克疗法和渐进改革两种转轨战略的典型,它们的不同特点主要有()。

A. 宏观经济政策紧缩的力度不同

B. 价格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C. 实行货币可兑换的步骤不同

D. 外贸自由化的步骤不同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一般说来,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A.保护本国的市场C.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

B.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D.积累资本或资金

6.GATT规定了许多关于贸易的国际规则,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A.无歧视性待遇原则 B.关税减让原则

C.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D.透明度原则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 特别提款权是()在第二次美元危机时创造的储备资产。

A. 世界银行

B. 本国中央银行

C. 国际金融公司

D.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0. 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包括()。

A. 社会发展的需要

B. 经济和金融自由化的推动

C. 生产国际化的要求

D. 规避金融管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A.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B.本国的就业结构

C.本国的经济状况。D.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

12.到上世纪80年代,虽然跨国公司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仍保持着稳步增长趋势。这一阶段跨国公司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A.跨国公司数目迅速增加,产销量不断扩大

B.跨国公司规模不断扩展

C.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其投资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D.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13.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E.合作开发

14.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5. 下列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A.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

C. 北美自由贸易区

D. 拉丁美洲一体化协会

16.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

B. 日本模式

C. 法国模式

D. 德国模式

17. 产业组织政策包括相互配套的两方面政策,即()。

A. 反垄断政策

B. 产业合理化政策

C. 经济计划化

D. 产业结构政策

18. 1970s年代发达国家产生“停滞膨胀”的根本原因主要有()。

A.石油危机导致的油价上涨

B.发达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C.工资提高过快,拉动了物价上涨和失业的增多

D.战后科技革命高潮的消逝

19.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

20.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的国家之间的分工。

2. 国际商品流通领域,主要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3.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因而使落后国家失去了发展经济的机遇。

4. 生产力,或称社会生产力、物质生产力,是指人们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

5. 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6. 哈佛大学的多国企业研究中心坚持必须在7个国家以上设有子公司或附属企业,才能算是跨国公司。

7. 德国模式的实质是国家维护下的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维护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竞争机制的维护,二是对社会利益的维护。

8. 特别提款权由5种主要西方货币组成定价,因而受汇率波动的影响较大。

9. 所谓自主创新,就是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10. APEC的建立,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机构已由基本属于民间性协商机构向官方的政策协调和协调机构过渡。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经济全球化:

2. 垂直型直接投资:

3. 保护贸易政策:

4. 关税同盟:

5. 汇率目标区: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3. 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

1990s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1992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动荡等。这些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2001年11月30日,阿根廷爆发剧烈的银灰挤兑潮,当日银行存款被取走13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实行限制居民提款和限制资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剧了金融恐慌,引发了蓄势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终于在12月18日引发为全国性的社会骚乱、游行示威和流血事件(28人在冲突中丧生)。12月20日,阿根廷总统和经济部长引咎辞职,之后的短短两周内,政府频繁更迭,总统换了五任。2002年1月14至15日和2月18至20日,阿根廷两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大量的ATM机、运钞车等银行设备被砸毁。3月27日,首都还发生了贫民冲击、哄抢超市事件(10多家超市被哄抢)。

阿根廷爆发的这场危机产生了强烈的“多米诺效应”,不但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致使巴西、乌拉圭(银行体系濒临崩溃)、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发生了金融动荡、使拉美经济继20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再次遭到重创,而且对整个世界金融业(2002年第一季度,欧美七大银行在阿根廷业务的损失达85亿美元)和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影响。2002年10月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明确指出,阿根廷危机是造成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 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巴西、阿根廷等)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9分)

2. 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6分)

标准答案(A卷)

1、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D 10、BCD 11、ACD 12、ABC 13、ACD 14、ABD 15、C 16、B 17、AB 18、BD 19、AB 20、ABCD

1、X

2、√

3、X

4、√

5、X

6、X

7、√

8、X

9、√10、√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1分),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2分)。

2.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1分),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司或附属机构(1分),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1分)。

3.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2分);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1分)。

4. 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1分),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1分)。

5. 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1分),指通过协商规定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就实行干预(1分)。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1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 答: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1分):(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1分);(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1分);(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1分);(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1分)

2.答:WTO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1分);(2)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1分);(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1分);(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2分)。

3. 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1分):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1分)。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比价难以维持(1分);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1分)。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1分)。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答案要点:(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技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六、答案要点:1. 现行汇率制度中存在的风险:(1)国际游资对汇率制度的冲击;(2)钉住汇率制自身存在的缺陷。(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5分)。

2. 具体论述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并说明理由。(需要论述,只答要点最多得3分)。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B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

B. 各国劳动生产率不同

C. 各国技术水平不同

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2. 一国利用原材料或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加本国收入,进而提高本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带动经济发展。该理论被称为()理论。

A. 协议分工

B. 垄断优势

C. 比较优势

D. 产品生命周期

3. 从战后初期到70年代初期,国际经济协调的重点是()。

A. 金融和贸易的机构性协调

B.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协调

C. 国际金融领域的协调

D. 全方位的多边经济协调

4. 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有多种,其中()是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

A. 美国模式

B. 日本模式

C. 法国模式

D. 德国模式

5. 熊彼特提出的(),可用来解释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A. 创新理论

B. 二元经济模型

C. 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D. 货币主义

6. 凯恩斯学派认为,滞胀是由于经济体内部发展不平衡引起的,发展较快的部门引起物价上涨,发展较慢或停滞的部门引起高失业。这种理论是()通货膨胀。

A. 结构性

B. 混合型

C. 需求拉起的

D. 成本推动的

7. 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在国家宏观调控理论的主要分歧是()。

A. 是否对宏观经济进行微观分析

B. 边际消费倾向是否递减

C. 是否主张实行公私混合经济

D. 是否主张实行大幅度减税

8. 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新兴工业化国家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9. 在经济增长水平方面,经济全球化的不平衡性突出表现在()之间。

A. 发达国家

B. 发展中国家

C. 新兴工业化国家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10. 战后国际分工的发展及特点主要表现为()。

A. 多种形式的部门内分工发展缓慢失

B. 国际分工完全专业化

C. 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密切结合

D. 产业内分工基本上消失

11. 在下列投资方式中,属于国际直接投资的是()。

A. 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B. 购买外国企业债券

C. 向外国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D. 在国外开设合资企业

12. 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中,采用最多的汇率安排是()。

A. 钉住汇率

B. 自由浮动汇率

C. 联合浮动汇率

D. 固定汇率

1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 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效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C. 资本家更新设备的需要

D. 股票市场价格的急剧下跌

14. 以下组织形式中,不属于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是()。

A. 自由贸易区

B. 经济联盟

C. 共同市场

D.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15. 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失败或发展缓慢的原因,不包括()。

A. 产业结构的低层次雷同

B. 难以就实施共同工业计划达成分工协作

C.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

D. 畸形产业结构难以迅速纠正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产业结构呈现出软化趋势。这种趋势不包括()。

A. 农业产业化趋势

B. 工业和服务业加快了融合进程

C. 服务业的比重持续下降

D. 第四产业开始形成

17. 西方发达国家宏观调控所追求的目标不包括()。

A. 充分就业

B. 货币汇率稳定

C. 经济增长

D. 国际收支平衡

18.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集中概括为下列优势的有机结合()。

A. 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

B.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C. 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和技术优势

D. 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9. 一种产品的竞争优势并非长期固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国家,而是从技术发明国逐步转向生产成本较低的国家,描述这一现象的理论是()理论。

A. 雁形模式

B. 产品生命周期

C. 市场内部化

D. 产品差异

20. 自然和社会条件都比较优越,其资金、人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都适于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中国家是()。

A. 石油生产国

B. 农矿原料出口国

C. 出口加工国

D. 经济综合发展国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2. 当每个国家的厂商都追求本国的代表性需求时,国际贸易就不可能发生。

3.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日趋活跃,目前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已远远超过了投向发达国际的资本。

4.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合法化。

5. 结构学说认为,各国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世界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

6. 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扩大,称为贸易创造效应。

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使得国民经济更加平稳地运行,减轻了危机、减少了失业,因而是为全社会的利益服务的。

8. 国际分工对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9. 二战后发达国家经济危机的特征之一,是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并存。

10. 在国际金融领域,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曾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主要原因是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能否引进外资和利用外资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国际经济一体化:

2. 国际直接投资:

3. 特别提款权:

4. 广场协议:

5. 二元经济模型: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2. 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 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

五、论述题(本题15分)

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六、案例分析(本题15分)

2004年5月1日,中东欧10个国家加入欧盟,欧盟一举由15国扩大到25国,人口由3.8亿人增加到4.5亿人,国内生产总值加在一起大约为与美国大致旗鼓相当的10万亿美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有所增强。自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1958年1月1日正式建立以来,已经经历了五次扩大,由原来的6个国家(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到1995年增加到15个国家。尽管这次又有10个国家入盟,但仅仅使整个欧盟的GDP增加了4.8%(参见下表),对欧盟的经济实力影响不大。而且按照购买力平价方式计算,这10个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仅为原15国人均国民收入的47%。

表欧盟历史上的五次扩大单位:%

扩大年份新成员人口增加 GDP增加

1973 丹麦、爱尔兰、英国 33.4 32.4

1981 希腊 3.7 2.8

1986 西班牙、葡萄牙 17.7 11.6

1995 奥地利、瑞典、芬兰 6.2 6.3

2004 中东欧10国 19.5 4.8

注:GDP增加为2002年的数据。资料来源:根据欧洲委员会的有关资料做成。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 结合欧盟宪法危机,分析讨论欧盟东扩对新老成员国产生的不同影响(6分)。

2. 分析讨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从国别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两个方面加以分析)(9分)。《世界经济概论》(B卷)参考答案

1. A

2. C

3. A

4.A

5. A

6. A

7. B

8. D

9. D 10. C 11. D 12. A 13. B 14. D 15. C 16. C 17. B 18. D 19. B 20. D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1分)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织(1分)。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1分),而经济全球化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在范围上的扩大(1分)。

2.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1分),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经营控制权为手段(1分),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1分),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等的一种投资行为(1分)。

3.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2分)。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1分),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1分)。

4. 广场协议:1985年9月22日,美、日、英、西德、法5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1分)。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5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2分)。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广场协议后到1988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86.1%(1分)。

5. 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在1954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1分)。该模型认为,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1分)。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直到农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1分)。二元经济模型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将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分)。

四、简答题(本题15分) 1. 答:总体上看,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2分)。(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2分)。(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1分)。

2. 答:(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每要点1分)

3. 答: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1分)。然而,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1分),反而引起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20年(1分)。与此同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1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1分)。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五、论述题(本题15分)答案要点:(1)古典分工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论;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

中 国 文 化 概 论 (习题) ————张令牌 中国文化概 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郡县帝最终得以确立时在位的皇帝是(B )

A.汉景帝B.汉武帝C.汉高祖D.汉文帝 2.尧舜时期的都城建立在(A ) A.汾河谷地B.河套地区C.江淮地区D.胶东平原 3.京杭大运河走向衰落是在(C ) A.宋朝B.元朝C.清朝后期D.明朝前期 4.唐代被称为世界文化融会场和集散地的是(C ) A.洛阳B.上海C.长安D.开封 5.唐宋以来,中国各地出现了“状元乡”、“秀才县”,主要是由于(A )A.典范人物的影响B.自然环境的影响 C.地理条件的影响D.区域意识的影响 6.据东汉学者郑玄解释,能走牛车的路称为(B ) A.径B.畛C.涂D.道 7.京剧脸谱的不同颜色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表示鲁莽豪爽的是(C)A.红色B.白色C.黑色D.紫色 8.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大量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的是( C ) A.浙东学派B.桐城学派C.乾嘉学派D.扬州学派 9.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的朝代是( A ) A.战国B.东汉C.北宋D.南宋 10.司马迁把现在徐州以东包括苏州、扬州一带称为( C ) A.南楚B.北楚C.东楚D.北楚 11.避讳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语言禁忌,避讳之风起源于( D ) A.南朝B.秦朝C.唐朝D.周朝 12.旧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伶人行的祖师是( A ) A.唐明皇B.秦始皇C.嫘祖D.杨贵妃 13.在中国历史上,农民意识强烈的皇帝当属( C ) A.秦始皇B.汉武帝C.朱元璋D.乾隆 1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后,剪辫子、穿中山装的服饰标志属于( B )A.阶层标志B.政治标志C.职业标志D.信仰标志 15.在我国庆贺婴儿“满月”礼这天,主持“去胎发”仪式的是( C )A.爷爷B.爸爸C.舅父D.族长 16.全盘西化的提出者是( D ) A.李大钊B.郭沫若C.贺麟D.胡适 17.唐代以后通行的文字字体是( B ) A.行书B.楷书C.隶书D.草书 18.我国古代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称为( A ) A.黄道B.红道C.紫道D.白道 19.现存最早的药学专书是( C ) A.《针灸甲乙经》B.《千金要方》C.《神农本草经》D.《千金翼方》20.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对待,其中地位最低下的是( D )A.蒙古人B.色目人C.汉人D.南人 21.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地方差异概括正确的是( A ) A.南甜、北咸、东辣、西酸B.南甜、北咸、东酸、西辣 C.南咸、北甜、东辣、西酸D.南辣、北咸、东甜、西酸 22.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是( B )

旅游概论第一章测试题

1、“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 A. 德国的《国家科学词典》 B. 1959 年的《现代汉语词典》 2、旅游的本质是 ( )。 A. 游览 B. 旅行 C. 为获得精神上的愉快感受 D. 具有 包容性 3、“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有情” 。说明( )是一定社会 文化环境的化身。 A. 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 、旅游设施 D 、管理服务 4, 以下的情况中,属于旅游的是( ) A. 从四川迁到广州定居 B. 去云南做生意 C. 去九寨沟观光 D. 德国大使来中国居住了五年 5,以下的旅游不属于地方性旅游的是( )。 A. 去东莞樟木头观音山游览 B. 去深圳欢乐谷游玩 C. 参观东莞古典园林可园 D. 参观东莞石碣袁崇焕故居 )。 B. 1931 年的《辞源》 D. 1811 年的英国牛津字典

6,世界上最普遍、最主要的旅游形式是()。 A. 生态旅游 B. 商务旅游 C. 宗教旅游 D. 观光 旅游 7,最早出现的旅游形式是( ) A. 度假旅游 B. 科技文化交流旅游 C. 商务旅游 D. 团 体旅游 8,以下旅游不属于洲际旅游的是()

A.美国人到北京旅游 B. 中国人到长城参观 C、日本人来中国参加广东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D.你和父母去 罗马旅游 9、旅游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社会活动,说明旅游 具有()特点。 A.消费性 B.广泛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10, 国际旅馆协会的总部设在( A.巴黎 B.西班牙 C.日内瓦D马德里 11、号称世界旅游王国的西班牙, 每年接待几千万的国际旅游者,大 多数属于游海滩、寻阳光和海水浴等旅游。 A、观光 B、度假 C、商务 D、专项 12、1998年6月25日一一7月3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国 事访问期间,游览了西安兵马俑、北京故宫长城、桂林七星岩等景点, 属于: A、观光旅游 B、专项旅游 C、新型旅游 D、跨国旅游 13、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最根本的差别在于( A.消费程度 B.逗留时间 C. 跨越国界 D.便利程度 14、以下属于旅游的是: A、远古人狩猎迁徙 B、乞丐沿途要饭 C、帝王巡游 D、阿波罗号飞船登月 15、人类有自觉目的意识的旅行萌芽于: 2、国际旅游包括()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及答案1-6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一)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C合资经营D.合作经营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史上最全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1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正 心、、、、 、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 指、、、、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 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的记录。《》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体通史;司马光的《》是一部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学发达,魏晋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和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 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旅游概论试卷 及答案 (2)

泉州工商旅游学校 14年秋14级旅游管理《旅游学概论》期中阶段试卷 一、名词解释(5题,每题4分,共20分) 1、旅游。是指人们离开常住地到异国他乡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暂 时停留所产生的审美、社交、求知等综合性休闲活动的总和。 2、入境一日游游客。是指入境游客中,为在我国旅游设施内过 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旅游资源。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使其产生旅游行 动,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产生一定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 益的任何自然和方法因素。 4、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5、旅游饭店。是为旅游者提供食宿场所和各种服务,借以取得 收入的旅游企业。 二、单选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旅游资源的易损性表现在()C A.有形旅游资源上 B.无形旅游资源上 C.有形无形旅游资源上 D.有形旅游资源强于无形旅游资源。 2.中国现代旅游的特点,以下哪项不是()。C A.旅游者的大众性 B.发展的广泛性 C.地理的分散性 D.旅游的季节性 3.旅游的基本特征哪项不是?()B A.异地性 B.长久性 C.综合性 D.暂时性

4._________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C A.旅游者 B.短程游览者 C.旅游 D.游客 5.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入扣除什么内容,以下哪项不是?()D A.全部纳税 B.健康人寿保险 C.老年退休金 D.生育险 6.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的需求层次是什么()D A.生理需要 B.社交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7.旅游资源的特点以下哪些是错误的()D A.综合性 B.地域性 C.时限性 D.暂时性 8.客人抵达目的地后有关预订房间,租雇车辆,提供翻译导游等服务项目的委托,被称为_________。D A.联程委托 B.单项委托 C.代办业务 D.当地委托 9.以下()客房属于中型饭店。B A.100-200间 B.300-600间 C.600-700间 D.700-1000间 10.按七大国际旅游地区划分,在产生客源方面居于第三位的是___________。D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11.人类的旅游活动主要起源于()C A.宗教 B.修学 C.经商 D.休闲 12.中国历史沿陆路所设的馆舍机构可统称为( )B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的有(ABDE )3-137 A.环境标志 B.等级标志 C.性别标志 D.年龄标志 E.体型标志 30.下列选项中,属精神文化的有(ABCDE )5-213 A.艺术 B.政治 C.道德 D.风俗习惯 E.宗教 26.中国古代改造、利用自然的成就有【CDE 】 A.渔业的布局B.盐业的兴办C.水利的兴修 D.运河的开凿E.土地的开垦 27.据《史记》记载,上古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的原因包括【AB 】 A.战争B.宗教C.农耕 D.渔猎E.天灾 28.下列选项中属于诞生礼俗的有【ABCDE 】 A.求子礼俗B.催生礼C.洗三 D.满月礼E.周岁礼 29.尊崇自然是中国古代艺术一个重要的审美观念,以下文学作品中属尊崇自然典范之作的有【ABCDE 】 A.陶渊明《归园田居》B.柳宗元“永州八记” C.范仲淹《岳阳楼记》 D.欧阳修《醉翁亭记》E.苏轼《石钟山记》 30.中国历史上曾先后被汉语同化的语言有【ACDE 】 A.北朝的鲜卑语B.隋代的高丽语C.唐代的西夏语 D.辽代的契丹语E.近代的满族语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广义文化 答: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 32地理环境 答:它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生活在一定地理范围中的人群,必须依赖自然提供给他们的条件.进行他们的文明建构,展开他们的文化历程。故此,文化的总体特征的了解,必须从了解其地理环境开始。 33.制度文化 答:制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层面,是人们为适应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它既是物质文化的反映形式,又是精神文化的物化形态。 34.楚辞 答: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过渡到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阶段,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 35.“中体西用论” 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主张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本”,去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达到制夷图强、复兴中华的目的。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请以实例说明典范人物对特定地域文化特色的影响。 答:(1)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出生地,而且任何人对此都会有所觉知,由此产生乡土意识。

旅游概论复习总结试题1

《旅游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40*0.5=20分) 1.旅游的内容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2.旅游具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和 _________属性。 3.旅游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 和 ________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5.旅游的参与性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 6.按旅游目的划分,旅游可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四大类型。 7.早在3000年就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上进行通商贸易的_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旅行者。 8.19世纪中期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______________,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9.旅游的社会条件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__。 10.国际旅游者又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1.旅游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2.旅游资源的特点吸引性、______________ 垄断性______________。 13.旅行社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协调职能____________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职能。 14.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旅游业经营管理的三大要素。 15.旅游业的特点:综合性、____________、带动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产生是人类旅行观念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17.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____________是旅游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19.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自我表现形式。 20.旅游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旅游区域划分旅游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是人类最早的旅游形式,也是目前最普遍和最主要的旅游活动类型。 23.公务旅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24.乡村旅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以寻求乐趣为目的的大众性旅游活动。 26.____________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27.成为一名旅游者具备的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 / 8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世界经济概论试题三 (适用于商学院××级××专业××学生)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世界市场的结构主要是指各种市场的内部构成,主要包括()。 A.国际商品市场 B.国际人才市场 C.国际资本市场 D.外汇市场 2.下列各种现象属于经济全球化以整个世界的负面作用的是()。 A.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 B.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 C.传染病的国际蔓延 D.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 3.跨国公司在结构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A.营业规模B.经营环境 C.地理分布 D.股权结构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改善了扩大再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5.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6.下列属于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的是()。 A.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B.满足人的全部生存需求 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D.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 7.下列列属于全球性经济协调组织的有()。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B.欧洲联盟(EU) C.世界银行(IBRD)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 8.作为生产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直接投资,与作为货币资本国际化实现形式的国际间接投资相比,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 A. 投资者拥有企业控制权 B.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C. 主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 D. 投资周期长、风险大 9.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有()。 A.全面性和世界性 B.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 C.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D.科技发展和在生产中的应用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支持 10.各国和地区的对外贸易政策通常包括()。 A.对外贸易总政策B.自由贸易政策 C.保护贸易政策 D.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等政策 11.米德冲突发生在()。 A. 固定汇率制度下 B. 浮动汇率制度下 C. 任何汇率安排下 D. 资本自由流动条件下 12.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 A.投资来源国和东道国的地理分布及投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B.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C.国际战略联盟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D.跨国公司间技术合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9A文】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套

中国文化概论选择题练习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称作【C】 A.文化思潮B.文化传统C.文化观念D.文化现象 2.中国广大的东部地区处在季风气候区内,四季分明,降雨量呈明显的季节性,故其灾害性气候也不少,旱灾特重,其次是【C】 A.地质灾害等B.沙尘暴灾害等C.洪涝灾害等D.风灾等 3.从气候变迁的角度讲,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进入【D】 A.第一个温暖期B.第二个温暖期C.第三个温暖期D.第四个温暖期 4.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两大现象,其占主导倾向的追求是【D】 A.和睦B.团结C.和平D.统一 5.旧石器时代的特征是打制石器的使用,当时还没有【D】 A.原始采集业B.原始捕捞业C.原始狩猎业D.农业 6.中国“家天下”的历史开始于【C】 A.三皇时代B.五帝时代C.夏代D.商代 7.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更像学者、牧师,而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更像【D】 A.教师B.官吏C.说客D.辩士 8.中国历史上,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高居粮食作物产量的全国第一位是在【C】 A.唐朝B.北宋C.南宋D.元朝 9.七巧板运用的原理是古算中的【A】 A.出人相补原理B.等差原理C.中国剩余定理D.秦王暗点兵 10.我国古代医学诊断技术“四诊”指望、闻、问和【D】 A.查B.验C.测D.切 11.我国的造纸术传人欧洲是在【C】 A.公元6世纪B.公元8世纪C.公元12世纪D.公元16世纪 12.中国古代,开创考选官员的制度,而且确立了儒家思想在选官制度中的支配地位的朝代是【B】A.周代B.汉代C.隋代D.唐代 13.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文化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原则与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使得中国政治制度的鲜明特点是【C】 A.选举政治B.世袭政治C.伦理政治D.文官政治 14.完整的宗法制度出现于【C】 A.五帝时期B.夏朝C.周代D.春秋时期 15.君主专制制度之下,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D】 A.宗族祭祀与祖先崇拜B.军事征伐与发展农业C.祖先崇拜与发展农业D.宗族祭祀与军事征伐 16.中国素称“礼义之邦”,把礼的重要作用说成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经典是【A】A.《左传》B.《周礼》C.《论语》D.《孟子》 17.下列典籍中,运用类比思维最多的是【D】 A.《周礼》B.《庄子》C.《周易》D.《诗经》 18.下列观念中,造成中国文化中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的观念是【B】 A.知行合一B.天人合一C.重义轻利D.文以载道 19.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人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这位“天师”是【A】A.张道陵B.张角C.张鲁D.张衡 20.唐代有一位诗人贬谪江州后,寄情山水诗酒之间,继而皈依佛教,以“香山居士”自许。这位诗人是【D】 A.王维B.柳宗元C.杜牧D.白居易 21.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不管是哪个历史时期,也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各个阶层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德标准是【A】 A.仁B.义C.礼D.智 22.中国境内的语言可归属于【C】 A.三大语系B.四大语系C.五大语系D.六大语系

旅游概论第五章测试题

《旅游概论》第五章测试题(共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旅游需求市场是由( )构成的。 A.旅游经营者 B.旅游消费者 C.旅游接待国 D.旅游产品 2.( )既是世界最大的旅游需求市场,又是世界最大的旅游供应市场。 A.欧洲市场 B.美洲市场 C.东亚、太平洋市场 D.南亚市场 3.( )是影响客源的重要因素。 A.旅游动机 B.旅游政策 C.旅游法规 D.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增多或减少 4我国最大、最稳定的一个传统市场是( )。 A.日本 B.韩国 C.港、澳、台 D.俄罗斯 5.国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增长率居旅游区之首的是( )。 A.欧洲旅游区 B.美洲旅游区 C.东亚太旅游区 D.非洲旅游区 6.根据我国具体的历史状况,凡到港、澳、台旅游的只属于( )。 A.出境旅游 B入境旅游 C.国内旅游 D.跨国旅游 7.( )是我国入境旅游人次数最多的欧洲国家 A.英国 B.俄罗斯 C.德国 D.法国 8.国际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一个传统的中转站是( )。 A.新加坡 B.中国香港 C.中国台湾 D.中国澳门 9.( )世界上人次数最多的国内旅游市场.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法国 10.边境贸易旅游特别活跃的是( )。 A.东南亚市场 B.日、韩市场 C.北美市场 D.俄、蒙市场 11.()的来华旅游人数不到其出国总人数的20%,是我国必须挖掘、富有潜力的入境旅游市场。 A. 韩国 B. 日本 C.新加坡 D.泰国 12.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和主要条件分别是( ) A.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 B.旅游政策经济的发展 C. 旅游资源旅游政策 D.旅游资源经济的发展 13.根据( )细分市场是经常采用的方法。 A.旅游市场规模 B.人口地理分布 C.人口特点 D.旅游心理 1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的( )旅游者不断增多,并有形成主流市场的趋势。A.观光 B.娱乐休闲 C.度假保健 D.公务 15.( )旅游者是目前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 A.观光 B 娱乐休闲 C. 度假保健 D.公务 二、填空题(共13分 ) 1、根据市场营销学的一般原理,可以用()、()、()和

《世界经济概论》选择判断1-6及答案

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1.5分,共30分) 1.国际分工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之间媒介不同可分为()。 A.以商品为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B.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C.垂直型国际分工 D.混合型国际分工 2.经济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 A.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B.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C.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D.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3.国际经济协调的作用和影响主要有()。 A.减少了国际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 B.缓和了不同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 C.避免了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剧烈波动 D.抑制了世界生态环境和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4.战后科技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全世界的生产力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更是十分巨大的,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主要表现有() A.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B.扩大了资本积累 C.增加了就业 D.保证了劳动力的供应 5.人口老龄化给各有关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B.劳动力短缺 C.经济发展加快 D.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6.下列属于发达国家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A.通过技术和经济援助,转移污染工业,把危险性大和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的产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生产

B.在国家环保政策的调控下,增加环保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实行清洁化生产。 C.通过发展高科技和技术创新,提高增长的质量,减少单位产值中资源的消耗及污染的排放量。 D.维持的是其原有的高消费生活方式 7.战后,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A.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B.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C.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互相促进。 D.军火贸易不断增长。 8. 经过近30年的探索,中国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具体表现在()。 A.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B. 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逐步深入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基本建立 D.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9.国际直接投资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 A.独资经营 B.国有经营 C合资经营 D.合作经营 E.合作开发 10.跨国公司在给东道国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消极作用,主要包括()。 A.东道国的主导产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可能为外国资本所控制 B.整个经济可能受到投资国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影响,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技术自主开发可能受阻 C.跨国公司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D.污染严重、高耗能产业可能被转移到后进国家 1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儒家是中国本土文化的主干,《大学》中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是三纲领,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称为八条目,为古人设计了一条人生道路。 2.宗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不同的地域与该地区文化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释加牟尼是在菩提树树下悟道的,因而该树为智慧的象征。四谛说是佛家的基本理论,四谛指苦、集、灭、道,是佛家对世界的基本看法以及修养原则。 3.老子、庄子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张角所创立的太平道,张陵、张衡、张鲁所创立的五斗米道是道教的重要源头,金元时期王重阳所创立的全真道风靡中国。 4.中国古代科技曾创造过辉煌,自成系统。《汉书·五行志》中的一段:“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九章算术》是汉代产生的著名数学著作,祖冲之是南北朝著名的数学家,对推算圆周率作出重要贡献。 5.中国古代历史记载的系统性、完备性举世无双,形成了自成系列的史学巨著。《史记》是二十四史的开端,它是一部纪传体体通史;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体通史,与以后的续作形成了正史以外的又一系列;唐代杜佑的《通典》是体例制史书的第一部;宋代袁枢开创了 纪事本末体系列。 6.中国学术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同的特点,先秦诸子学产生,东汉、西汉经学学发达,魏晋玄学风行一时,隋唐佛学达到极盛,宋明理学开创了儒学的新局面。 7.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定形,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维工具,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等关系。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百家争鸣中对逻辑分析方法及自然科学比较注重的学派是()。 A.儒家 B.兵家 C.道家D.墨家名家 2.《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被称为“四大奇书”,代表了当时俗文学的最高成就。 A.《金瓶梅》 B.《官场现形记》 C.《红楼梦》 D.《初刻拍案惊奇》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三武灭佛”之后,()成为中国佛教最为流行的宗派,它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特征。 A.三论宗 B.天台宗 C.法相宗D.禅宗 6.我国少数民族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与汉族早期长篇史诗不发达的情况不同,少数民族中往往流传着反映其早期历史的长诗,《格萨尔》就是 ( )

旅游概论试题

. 1 、乔治、史蒂文森曾被称为() A、旅游之父 B、飞机之父 C、铁路之父 D、轮船之父 2."罗马定义"将在某国逗留不足24小时的游客称为() A、短期游览者 B、游览者 C、过境游览者 D、短程游览者 3.决定一个人能否定实现旅游的家庭收入水平,主要指其() A、消费水平 B、经济状况 C、可支配收入 D、可随意支配收入 4.____________为旅游资源的特点之一。() A、大众性 B、经济性 C、广泛性 D、多样性 5.现实的旅游资源也需根据情况进行____________开发。() A、恢复性 B、再生性 C、功能性 D、基础性 6."旅游业"与"旅游事业"的涵义() A、相同 B、完全不同 C、前者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 D、后者是前者的一个组成部分 7.从根本上说,旅游业是一项具有____________的产业。() A、文化性 B、经济性 C、政治性 D、包括A、B、C 8.著名的____________彼得·杜拉克说过:"顾客就是生意"。() A、经济学家 B、管理学家 C、市场营销学家 D、心理学家 9.如果没有___________生产或投资无异于是一种浪费。() A、促销 B、营销 C、顾客

D、管理 10.以___________因素为标准对旅游市场进行划分是一种侧重于战术上的划分。() A、微观 B、宏观 C、效益 D、经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可划分为()等多种类型。 A、空暇时间方面 B、收入水平方面 C、身体状况方面 D、经济方面 E、人际交往方面 2. ()为旅游资源开发应遵循的原则。 A、面对群众 B、面对多数 C、面对市场 D、经济 E、综合开发 3.产业革命对旅游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包括()。 A、人们工作生活地点转向城市 B、人们开始从繁忙紧张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C、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D、劳动者收入明显增加 E、喷气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民航得到大发展 4. ()为现代旅游的特点。 A、商务旅行所占比重最大 B、季节性 C、只有少数人有能力参与 D、每年规模都超过前一年 E、地理上相对集中 5.国内旅游消费将()。 A、使国家财富总量增加 B、形成国家财富在国内流动 C、形成国家财富在有关地区流动 D、形成国家财富在有关地区重新分配 E、不能使国家财富总量增加 6.我国旅游业所处的区域性国际环境为()。 A、东亚 B、太平洋地区 C、西亚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2018年10月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考前试题和答案003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第1题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 战国 B. 唐代 C. 北宋 D. 明代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2题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 戴震 B. 魏源 C. 顾炎武 D. 俞樾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3题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 日坛 B. 月坛 C. 天坛 D. 地坛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4题《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 吴道子 B. 米芾 C. 赵孟 D. 张择端

【正确答案】 D 本题分数1分 第5题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 张衡 B. 沈括 C. 葛洪 D. 王桢 【正确答案】 B 本题分数1分 第6题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 河姆渡文化时期 B. 屈家岭文化时期 C. 仰韶文化时期 D. 龙山文化时期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7题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 原始公有制时期 B. 家族宗亲制时期 C. 中央集权制时期 D. 奴隶制时期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8题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 道安 B. 慧远 C. 道生 D. 僧肇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9题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 唐代 B. 北宋 C. 南宋 D. 元代 【正确答案】 A 本题分数1分 第10题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 道家学说 B. 魏晋玄学 C. 宋明理学 D. 阴阳五行说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1题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 唐尧 B. 虞舜 C. 夏禹 D. 商汤 【正确答案】 C 本题分数1分 第12题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 敦煌文化 B. 张掖文化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期末试卷**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世界经济概论(公共选修)”课程期末试卷论述题(每题不少于400字。每题50分,共100分) 1、什么是知识经济,其内涵是什么?试述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知识经济是人类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加到一定阶段的历史 产物。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其核心是知识生产,本质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从经济本源角度考察,知识经济具有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创造性脑力劳动是核心动力、智力资源是主要资源三个本质特征。 知识经济的定义及内涵:“知识经济”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 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现行的工业经济和农业业经济,虽然也离 不开知识,但总的说来,经济的增长取决于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即以物质为基础。知识经济内涵一般概括是,建立在知识及信息的生产和使用上的经济。生产,即创新生产,是知识经济的第一重含义。而使用,即扩散。应用,是知识经济的第二重含义,经济的基本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材料和能源等。而引导、发挥并提高生产要素回报率的是以应用技术、基础科学为代表的知识。知识是经济增长状态中最活跃、最根本的生产动力和要素,是使报酬递增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知识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以知识为竞争核心的知识经济作为更高的经济形态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口 号和新动力。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并还将对世界产生深刻影响,改变

人类以往在社会经济中形成的生产、生活和管理方式乃至整个社会结构、知识的创新、生产和扩散、应用必将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拥有标准性、垂直型、等级性的工业社会理念将让位于多样、水平与网络的知识社会理念。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如果说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产业结构实现以农业为主体向以工业为主体的转变。那么现代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知识及信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 2、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 答:经济全球化是目前世界的发展中呈现出的新的趋势,是一个牵动世界全局,影响长期发展,引发世界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实际是经济国际一体化趋势进一步深化,是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国际商战日趋激化,科技发展日益迅猛,区域集团化、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剧的现代经济大背景下,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转移时人为限制逐步消除的过程与状态。即经济资源愈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全面、大量、结合地流动,世界经济愈加相互融合,各国经济发展与外部世界经济的变动愈加相互影响和制约。 试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联系主要有: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我们应当将它看作是国家和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发展阶段,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系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不仅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并且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发展。如前所述,经济全球化首先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而世界市场的分割首先是主权的分割。当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经济活动突破国界的限制,使国内市场同国际市场更加紧密地结合,并且使国内市场进一步成为国际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需要“国际惯例”和一定范

中国文化概论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回答模式:出处+解释)、 1、文化的大传统+小传统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是由私塾、学校、书院的教育形成的。通过一些有财产、有教养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上层社会的通行规则,逐渐建立起来。在古代中国,一个在这样传统中生活的人,从小受家塾的教育,读经典,长大考经典,按照经典的礼仪规则参加社会活动,形成了一个相互认同的阶层。他们的行为、举止、谈吐是他们相互认同的标志,这个传统的延续,是由一代一代的教育(特别是经典学习)来保证。 ?小传统:民众的生活与知识 1.耳濡目染的经验。 2.文化阶层的影响。 3.传统仪式的暗示。 4.乡村生活中很重要的,演戏、说书。 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提出一对类似于“上智下愚”的概念,叫做“大传统和小传统”。前者指代表着国家与权力的,由城镇的知识阶级所掌控的书写的文化传统(是以都市为中心,社会中少数内省的上层士绅、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文化);后者则指代表乡村的,由乡民通过口传等方式传承的大众文化传统(指散布在村落中多数非内省的农民所代表的生活文化)。他希望借助于对现实的社会空间的内部划分,来说明社会中同时并存的有两种不同的传统。雷德菲尔德的这一区分很快被学术界所接纳,有时又改称“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成为相当流行的文化分析工具 2、克己复礼: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礼”为西周之礼。“克己复礼”是达到仁德境界的修养方法。 出处:《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在早年的政治追求中,一直以恢复周礼为己任,并把克己复礼称之为仁。颜渊向孔子询问什么是仁以及如何才能做到仁,孔子作出了这种解释。因此,可以把克己复礼视为孔子早年对人的定义。 ?孔子认为,要恢复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上下和睦,必须要“克己复礼” 孔子的政治理想,以“周礼”维护社会秩序,使人人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上下和睦的理想没有能够实现。但对于“礼”的重视却一直影响着中国的传统。 “礼”的精神和内在根据在于“仁”孔子把“仁爱”之情,赋予了“礼”,才使礼有了合法性,和道德内涵。 3、鼓盆而歌:表示对生死的乐观态度。也表示丧妻的悲哀。 庄子认为人的生命是由于气之聚;人的死亡是由于气之散;人是由宇宙大道演化而来的,是道 在世间的具体体现形式。人的生命与其他一切生命一样,都只是宇宙演变过程中的一刹之间, 人生与人死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既然生死没有差别,人活着也算不上什么乐事,死亡了也就 没有必要悲哀。因而,最明智的人生态度是顺其自然。也就是说,人一旦出生,你就自然而然 地活着,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也用不着为活在世上而庆幸;如果死去了,你就自然而然的回 归,用不着为离开人生而苦恼,也不要有太多的留恋,庄子认为,如果在思想上能够认识到这 一点,那就是人生的大智大慧;如果在行动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你的一生就会有永远的快乐,如果你对自己、对他人都这样认为,都这样对待,那你就坦然一生,无忧无虑,并具有了达到 圣人境界的潜质。他这番道理,姑且不论其真实程度。就以他对生死的态度来说,便远在常人 之上。他摆脱了鬼神对于人类生死命运的摆布,只把生死视为一种自然的现象;认为生死的过 程不过是像四时的运行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