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肉鸡产业的市场机遇分析

2011年第15期

欢迎订阅《农村养殖技术》,可到当地邮局订阅,也可直接汇款到本社发行部订阅全年或破季订阅,邮局订阅价4元/本,全年96元/套,从本社订阅每本需另加邮资0.5元,全年108元/套。 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华辉苑1号楼708《农村养殖技术》杂志社收 邮编:100021 收款人: 赵玉英 电话:010-

85968696

淘高,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效率低。整个肉鸡产业要健康发展,就必须具备上游对下游负责任的态度,保证鸡苗的质量。

因此,我国肉鸡产业需要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通过高科技的投入来降低养殖风险。肉鸡产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就是要在场址布局、鸡舍建设、饲养设施配备、良种选择、生物安全体系、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

(二)加快肉鸡业生产集约化、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肉鸡产业的集团化、产业化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正在崛起。2004年中国肉类50强企业中,鸡肉企业占33%。2005-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中,肉类制品24个,其中禽肉产品12个,占肉类产品的50%。2006年公布的17家出口食品农产品免检企业中,肉鸡类企业10家,占到58.82%。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的肉鸡行业规模还不够大,集团化、产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美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超过20亿只,而我国最大的肉鸡生产企业年屠宰肉鸡仅1亿只左右,

美国前10位肉鸡生产企业生产了全国72.3%的鸡肉,而我国前10位的肉鸡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不到全国总产量的12%。

我国肉鸡产业化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在大型龙头企业的扶持下,施行“公司+农户”的肉鸡经营模式,即公司和养鸡户签订生产合同,养殖户负责投资建场、提供设备和劳动力以及从事经营管理,公司则负责种鸡饲养、雏鸡孵化、鸡的屠宰加工、运输、饲料供应以及提供技术服务等,以带动养鸡户从事专业生产。公司按合同价约定回收养殖户生产的肉鸡,并按其饲养数量和质量提供报酬。“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世界各地具有普遍性,在美国90%左右是合同饲养。

但目前我国肉鸡业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上遇到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农户对待合同缺乏严肃性,不能严格履行合同,同时龙头企业也没有足够重视农户的利益,甚至还想方设法压缩农户的利润空间;其次,由于农户鸡舍简陋、设备简易、鸡舍布局不合理、防疫体系不健全,造成鸡群不健康而过度用药,导致鸡肉中药物残留,威胁到食品安全。这些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会

我国肉鸡产业的

(一)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新模式 当前,我国肉鸡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主要集中在生产方式落后、鸡肉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大群体小规模饲养带来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肉鸡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我国,无论是大规模的一条龙企业还是小型的饲养散户,鸡舍条件都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鸡舍密闭性差、漏风、漏雨;屋顶、墙体隔热和保温效果不好,耗电费能,运行成本高。多年来,大家一方面抱怨我国养鸡条件差,鸡越来越难养,但另一方面又不断地搞 “低成本”扩张,忽视养鸡硬件设施的建设,使我国肉鸡产业长期处于“低成本扩张→鸡舍条件差→鸡容易得病生产性能低→产量不够→再低成本扩张”的恶性循环。

我国肉鸡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与我们鸡群整体健康状况不佳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祖代种鸡群健康状况不佳,生产出的父母代鸡苗抵抗能力就会差,育雏、育成期间就容易感染疾病,影响鸡群均匀度,最终导致父母代产蛋性能不好。同理,如果父母代鸡群不健康,生产的商品鸡苗也弱,使得商品肉鸡死

2011年第15期

《良种肉牛肉羊引种指南》正在发售中,数量有限,欲购从送,订阅价:每册22元(含邮费) 电话:010-********

汇款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华威南路华辉苑1号楼708室《农村养殖技术》杂志社收 邮 编:100021 收款人:

赵玉英

出现的,只要政府、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通过建立标准化、健康养殖新模式就可以克服。企业要鼓励农户扩大规模,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对有志者实行优惠,如降低鸡苗或饲料价格,提高毛鸡收购价格等,帮助农户慢慢从小规模向集约化方面过渡,逐步建立家庭农场。一旦农户的硬件条件、饲养规模、科技含量等全面提高,必定会按法律法规和合同、协议运作。经验证明,合同饲养依然是肉鸡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另一种形式是真正的一条龙企业,采用公司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即种鸡饲养、商品肉鸡饲养、加工、销售都归公司,完全不依赖农户。这种方式减少了各环节之间的交易费用,降低了成本,便于统一管理。特别在中国目前的饲养环境下,如果能建立更多的标准化肉鸡场,还可减少药残,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鸡肉产品,打造民族品牌。

但一体化模式,公司要大量投资建立大型的现代化肉鸡饲养场,会使企业规模受到限制。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企业,在建立大型的现代化肉鸡饲养场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优质不优价。与农户养鸡相

比,标准化肉鸡场的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好,但目前标准化肉鸡场生产出的优质鸡肉,仍不能以冷冻、鲜鸡肉的形式出口,在国内,也难以高于市场平均价销售;第二,管理不力。客观上,由于肉鸡场多且分散,不容易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比较重视对种鸡的管理,认为饲养种鸡的技术高,而商品肉鸡的技术含量低,因此对商品肉鸡的管理则比较放松,结果造成对肉鸡场缺乏足够的监管,肉鸡生产性能差。

此外,我国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也大幅增加,1995-2007年,我国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在8%~12%,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估计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将在5~8年之后消失。因此,依靠设备自动化养鸡必定是我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在整个肉鸡产业中,实行“人养设备,设备养鸡,鸡养人”的理念也必定是大势所趋。

(三)重视商品肉鸡生产,提高肉鸡生产性能 整个肉鸡产业链上,商品肉鸡饲养是现代肉鸡生产体系的主体和基石,所创造的产值最多。肉鸡育种所取得的进展,通过曾祖代、祖代、父母代传递到上百万倍数量的肉鸡上得以体现。商品肉鸡的性能反映着整个肉鸡

生产体系的效率,我国肉鸡产业

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商品肉鸡生产性能低。这是由于我国鸡舍建筑条件差、设备最简陋的鸡舍一般用来饲养商品鸡;而在技术上,龙头企业主要以农户放养为主,对商品肉鸡的饲养技术研究不够,以至于自养或放养后,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撑,商品肉鸡生产性能较低。

在规模上或劳动效率上,我国人均饲养商品肉鸡很难超过11000只,而国外平均每人每天可饲养肉鸡12万只。有关肉鸡营养需要,我国基本上直接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内无论是科研院所还是大型企业都缺乏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

因此,我国肉鸡性能无论增重速度、成活率还是饲料转化效率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如果能达到欧、美国家的生产水平,在现有的规模上,我国产肉量将至少增加15%,饲料消耗减少10%以上。

(四)走深度加工和品牌经营之路 禽肉是我国具有出口优势的畜产品,努力扩大禽肉出口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鸡肉的消费形态呈多样化增长。我国鸡肉产品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整鸡→分割鸡→深/精加工品→熟食品”。促进加工业发展,是形成肉鸡内部结构合理化和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途径,并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开发鸡肉产品转化增值的力度。如果生产出来高品质的鸡肉,简单卖到市场去太可惜,价值看不出来,食品安全也表现不出来,只有加大做深加工,才能降低风险,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北京家禽育种有限公司 邮编: 101301)

市场机遇分析

尹彦勋 罗平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