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申论复习方法

行测申论复习方法
行测申论复习方法

这篇文章想了很久该怎么写,大概是太久没有动笔写过东西,以至于连开头应该怎么开都不知道。笔试成绩出来的时候,很兴奋地跑到论坛去得瑟,当时就承诺如果上岸一定奉献自己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共享,结果考试结束N久,拖延症继续发病,拖到现在才肯动笔写几个字。我没有很严谨的逻辑思维,所以在写的过程中思维会有跳跃性,如果有看得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私下联系我。

先讲讲我的考公经历吧,三次国考、两次省考、一次事业单位考试,共进面三次,2013年省考行测84+,申论71,笔试第一,面试第一,成功上岸。我想每一个认真走过考公路的朋友几乎都有一把血泪史,我也不例外。从大四开始就决定准备公务员,大四的上半学期几乎都是泡在图书馆里度过的,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对行测的题型保持一知半解的状态,对不喜欢的数学题更是连看都不愿看,申论更不用说了,只有在第一次参加国考的时候才真真正正完成了一次申论练习。所以2012年的国考华丽丽地做了炮灰,在那之后便痛定思痛,开始认真准备之后的浙江省考。

一、行测

关于行测,我最大的特点大概是速度比较快,而且从我自己模拟练习的情况、每一次正式考试的情况来看,速度越快成绩越高。12年的邮政考试和13的省考行测可以说是我的顶峰,邮政78+,省考84+,两次考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我做完所有题目后有检查的时间。两次考试,我做完后都把试卷上的答案和答题卡上的答案对了一遍,邮政的时候真的检查出有几题涂卡涂错,甚至还把准考证涂错了……所以担心涂卡涂错的同学,你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当然,有时间检查不代表我所有的题目都会做,这说明整张试卷我做得很顺利,模棱两可的题目很少,把该放弃的放弃,能做的做对,这样分数自然不会低。所以做行测时对时间的掌控很重要,每一部分试卷上都会有相应的参考时间给你,我一般是在那个时间的基础上再根据自己的做题情况做一个小的调整,形成了自己做题的固定模式,一般先做资料分析,25分钟,言语理解,30分钟,逻辑判断30分钟,数量关系35分钟,包括涂卡时间在内,如果有常识再从数量里挪五分钟出来速战速决。因为浙江省考行测的分值平均分布,所以放弃任何一部分都是不值得的,根据你的做题情况平均分布整个考试时间十分重要。

我行测的准备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习熟悉题型为主,第二阶段以模拟练习为主。

首先是言语理解,我用的是某图顾斐的视频。我把她关于言语理解这块的所有题型的视频都看了一遍,每天看一种类型,看完了照她的方法去做,语意推断类的题我觉得还是很有效果的,值得推荐,在2012年我备考的时候用她的方法去做正确率基本保持在75%左右,2013年的时候已经提高到90%的样子。至于选词填空一直是硬伤,12年省考也是死在选词上,很多人说选词靠的是语感,是基础,没法提高。我觉得这个讲得有点绝对,国考的选词确实难,而且神出鬼没,这点从各个机构给的答案就能看出来,答案差异越大说明题越难,大家都达不成共识。但是浙江省考的选词就要简单很多,(2010年的除外,那一年是变态)国考需要你拐三个弯,浙江的拐一个就差不多了,最怕最怕你拐多了,看看这个也对那个也对,不仅浪费时间正确率还低。后来我总结了一下,浙江省考的选词填空你就抓住一个要点:不要想太多!就从直觉出发,是哪个就哪个。当然我说的这个直觉建立在四个选项的词的意思你都了解的基础上,关于这点我是这么准备的,准备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本子,在做题过程中发现有意思模棱两可或者完全不懂的词汇,就把它记下来,平时有空就看看记记,浙江还出现过两年考同一个词汇,所以真题的整理也很重要,对历年来出现的一些高频词汇做一个总结。关于言语这块还需要好好利用答案,因为言语理解不是数学,方法对了答案就对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平时做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无法认同答案,一般我会先去

试试找原文,如果找得到最好,答案自然就出来,反正原文怎样就怎样,也不要想着自己的逻辑了;找不到就试着去理解机构给出的答案,用他们的思路去思考,如果能接受那就记住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就用这个思路,如果实在是很变态的题目理解不了那就放弃。考了两年,我每年考完都会根据各个机构估分,基本上最后的得分和估分都相差无几,所以机构给出的答案95%的正确率还是有的,要学会相信答案,从答案的角度出发思考。

再来讲讲数量关系,其实一开始数量关系我是打算全盘放弃的,那时候先考的国考只有十五题应用题,结果2012年15题国考一题也没做,全部蒙,该死的居然只蒙对一题,事实告诉我机会永远不会垂青没有准备的人。所以我就弄了本专门讲数量关系的专题讲解,每天一种题型慢慢啃,看完例题做完后面的习题这个题型大致的题就能做了,但是其实对于我这种从小就对数奥题犯怵的人来说,今天掌握了过一个星期就忘记了,所以我对这一部分的要求一直不高,十五题能做对一半左右是我给自己的目标,在一年前我考的时候还能做到对各个基本题型都能有所掌握,今年考之前实在没时间再通盘复习一遍,做题的范围仅限于整份模拟卷的数量部分,索性13年的数学也不是很难,凑合凑合也就过去了,所以考公也是有一定的偶然性,偶然性和必然性共存吧。相对来讲我更擅长的数字推理,这是我比较喜欢的题型,一方面它题型简单变化不多,容易总结方法;另一方面,它的题目比较短,比较便于整理错题,提高效率。从准备公务员开始,我基本保持每天做5-10题数字推理的习惯,一开始不限制时间,花半个小时一个小时都无所谓,只希望自己能做出。过一段时间,在掌握了基本题型后,开始限制时间,要求自己在短时间内推出答案,算不出就直接看答案。同时,每天也要对做过的题目做个总结,把其中比较典型的题型摘抄下来,旁边注明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这样的摘抄持续到2012省考前两个月的样子,我对摘抄下来的题做了统一的整理,分门别类地进行了归纳,了解自己不擅长的题型在哪里,然后以后遇到想不到的题就往那个方向去靠,数字推理的基本方法就这么几种,基本上都能把答案给套出来。像我自己一般是积和列变这类题型会一直卡壳,2012年省考的时候我用最后五分钟做完了数字推理的五题,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急中生智”四个字,哈哈,其中有三题大概就是积和列变的典型,所以数字推理是很典型的熟能生巧的题型,只要你做得够多,有足够的记忆储备,把正确率提高到90%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逻辑判断,其实这一块我也没有什么方法能分享,买本教材看一看,了解基础知识,把一些典型的命题记一记背一背。图形推理的方法参照数字推理,多做多总结,方法不多,如果嫌画图麻烦,把方法写下来,归纳整理起来,每次做之前看一看,把自己经常想不到的方法重点标一下,考试的时候快速地把这些方法套进去,不能十题都做出,八题问题不大。

资料分析,刚开始做资料分析的题时恨不得拿个计算器把那些该死的答案都算算出来,会特别烦躁。论坛那时候很推荐某图的模块宝典,我也买了一本看看。怎么说呢,方法是都挺好的,思路也很清晰。问题就在于我用不了,这个可能真的和文科生思维有关系,我觉得用那个宝典里的方法这个估完估那个,还不如我死算来的快。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直接的方法——死算,拿到一道题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算吧,也不要考虑什么四舍五入估分估算,不然在一些误差比较小的题目上往往容易出错,而且也不好判断哪些该四舍五入、哪些该算到小数点后几位,容易把自己搞混乱。当然我的方法仅仅适合和我一样对数字不敏感的同学,我遇到过算这个确实厉害的人,十五题十五分钟,正确率百分百,讨教经验是怎么算的,两个字“估算”,所以,这个大概真的只适用于对数字特别敏感的人,或者你有足够的时间把书上的那些方法都熟记在心,并且能熟练运用,那这是最最好的解题方法。

关于行测,这一年多准备下来,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练习和总结,在练习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总结中不断提升技巧。论坛里有种说法,行测做完一万题考75分没问题。这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人家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行测很大程度上也一样,做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正确率也就高了。所以模拟练习的阶段在我行测准备的过程中占很大的比重,

在应届生的时候,每天都很空,12年的考试在3月3日,从一月份开始我就保持每天一张模拟卷的强度,上午看申论,下午就练行测,把涂卡的时间也算上,一般我都留给自己十分钟涂卡的时间。做的过程中不要给自己放弃的借口,无论试卷再变态、题目质量再差都等做完再抱怨,大不了这张做完了,下一张就换个机构换套试卷做,但是一定不能养成中途放弃的习惯,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真的考试那天,你所看到的试卷是怎样的,把每一次模拟练习都当做正式的考试,那么在正式考试那一天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练习的试卷是从各个渠道搜罗过来的,有各个机构的预测卷、模拟卷,其他省的真题卷,要把握每一次练习的机会,因为练一套少一套。

今年在职考公相对来讲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得益于去年打下的坚实的基础,今年在行测方面我主要还是稳固为主。因为身处服务行业,一年下来有双休的日子一只手能数完,没有国庆、春节这些节假日概念,所以我能看书的时间只有晚上。一晚上一张试卷,做完对完,总结一下差不多三个小时就过去了,一晚上就很充实地过完了。当然也并非每天都是整张的试卷,我一般会在中政行测、91上刷题,91做得不多,主要是平时上班时或者公交车上手机上可以练一下。中政行测我是从12年开始刷的,去年是自己买的上面的试题做,包括各个省市的真题卷、浙江的模拟卷,在网上做题的好处就在于做完了会有排名,你可以看看自己大概处于怎样一个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今年直接订了一个套餐,没有做完,实在是时间不够,但是比较之下,我觉得还是去年做得效果好,我比较喜欢按自己的思路、做题情况去调配做题的量。

在我看来,行测是最能体现“勤能补拙”的考试,我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论坛里有很多秒杀的方法其实我都没有办法理解,或者没法融会贯通,但这个并不意味着行测拿不了高分,这就好比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游戏过程中你会学到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招式,但是最后你会发现威力最大的却是最开始掌握并且最朴实无华的那一招。行测也是一个道理,论坛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方法,能把别人的智慧分解消化变成自己的能量最好,如果不能,那么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练习总结,摸索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我想行测拿高分并不是一件难事。

二、申论

关于申论我觉得我不能算是一个很典型的通过准备得到提高的例子,因为申论确确实实我也花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但是最后的效果显然没有行测来得明显,所以或者大家可以把这段当作失败经验的总结。在论坛看过很多申论提高方式,大家都说要多写,所以当时我先找了“申论批改标准研究中心”,也是论坛推荐的一个申论批改的网站,当时30元/次,现在貌似涨到40了,就是在网上答题后会有专门的老师为你批改打分,同时告诉你问题在哪里,在这个网站我写了三次,差不多一星期一次,基本上一直以求稳为主,把能抄的抄进去,写文章时老老实实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形式写下来。写完等成绩出来后再自己做总结,但是最后效果不是特别明显。于是又转战中政申论,买的也是套餐,零零总总写了六七次吧,次数增加到一周写两次,同样写完出成绩总结,但是效果始终不是特别明显,这其实和我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有很大的关系,不喜欢看新闻,看问题缺乏深度,挖掘不到申论资料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12年考之前也特别惆怅,总是怕申论拖了总分的后腿,最后也确实考试那天没有把握好时间,最后大作文匆匆结尾,没有写到规定的字数。所以可以说12年的申论最后以失败告终。

13年备考的时候吸取12年的教训,下意识地增加时政方面的信息,《人民日报》和《今日浙江》是我最常看的,看到好词好句就记下来,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一方面还能练字,如果是很好的文章就剪下来,做成剪报,定时地去看看,感受一下别人写文章的思路角度,

下意识地进行模仿。13年写得很少,在研究中心又写了一次,还是和去年的结果差不多,当时有点灰心丧气,不过好在12年考过有了经验,至少能够确定申论不至于再次拖我后腿,所以考试那天也没有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看到那个申论资料和大部分人一样哀叹了没有资料可以抄,但是这样的形势反而对我十分有利,大家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新材料,意味着申论不会像12年那样70+满地走,最后果然13年的分数普遍比12年要低,而我因为吸取了12年的经验教训,今年做题时牢牢把握做题的节奏,考试结束前5分钟刚好写完整张试卷,最后在大家申论普遍低于去年的情况下,我的申论不降反升,所以12年的经历也不失为一次经验的积累。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一年来我在申论方面的准备在这场考试前体现得没有那么明显,但是它却在之后的面试中对我有了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准备申论的方法还是有所欠缺,还需要大家自己再摸索一下,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申论学习方法更好。

三、面试

关于面试,我觉得和大家的经验也都是大同小异,最重要的还是要开口说,多说多整理。好在天生脸皮厚,开口说这件事对我来讲并不是很难的事情。12年进面时,我报了浙大的培训班,如果你对于面试一无所知,可以报个班帮助你入门,但是仅仅是入门,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刚从培训班出来那会儿,我一度陷入了迷茫期,最大的问题还是期待太高,以为七天培训出来立马可以口若悬河出口成章,事实上只是从一个不会答题的菜鸟变成了会应试的菜鸟,离自己想要达到的效果远得很。后来到了学校得到了面试大神的指导,开始感觉有些摸到了面试的门道,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但是我确实是个比较慢热的人,很多东西没能马上消化,考试那天又过于紧张,所以2012年省考没能成功翻盘。

面试练习过程和我训练行测的状态差不多,我会把每一次练习当作最后真正的面试,练习那么多次我从来没有允许自己放弃过任意一次练习的机会,一方面练习机会难得,你不答完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和你一起练习的战友的时间,另一方面,你永远不知道面试那天会遇到怎样的情况,你不能保证每一次的试题都符合你的口味,你都有话讲,所以每一次你觉得答不下去了都不要放弃,以不变应万变,这样到了考场上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你都能从容面对,参加过面试的人都知道,内容在面试中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大家的思维都差不多,考官一天听三十几个人讲一套题,听得烦到不能再烦,基本上你保持一个镇定的状态完完整整答完整套题,基本分总是在的,而放弃意味着满盘皆输。

关于面试内容上我没有更好的资料能跟大家分享,讲一讲我参加了三次面试的心理路程,也许可以帮助到同样迷茫的你。

第一次,2012年浙江省考,报的三不限岗位,招两个进面六个,笔试第四进面,三不限岗位竞争之激烈考公的人大概都知道,我们岗位从第一名与第六名的分差是三分,六个人基本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我因为天生脸皮厚,从开始练习面试起每个人都告诉我,都觉着这水平翻盘没有问题,而那时确实也抱着不会遇到高手的侥幸心态,总觉得自己一定翻盘成功。于是我就带着这种无知者无畏的二逼心态雄赳赳气昂昂参加了那一年的面试。面试当天,抽签抽到全场倒数第二个,从早上七点半左右进候考室,到下午四点半左右进的考场,整整9个小时我几乎没有和身边的人有所交流,等到进考场的时候整个人已经处于痴痴傻傻状态。对的,就是痴痴傻傻,本来就是一话痨,却在九个小时内都没有怎么讲话,可以说脑子都秀逗了,还答什么题啊,所以那一天我从进考场到出来,大概用了六七分钟的样子,出来一看手表我就知道完蛋了,讲的内容不算少,那按这时间来看,我的语速是有多赶,考官能听进多少……果不其然,最后面试依然是第四,翻盘失败。

第二次,邮政的面试,由于是新部门,是作为国考在六月份单独考的部门。当时是以第一进面,1:4的比例,只知道最后一名和自己差9分。有了第一次的经验,第二次显得从容许多,在候考室和一起等待的考友也有了不少的互动,聊天过程中了解到第二名是已经省考上岸的,而且是相当不错的岗位,当时就和他开玩笑如果被翻盘了就让给我,结果一语成谶,这是后话。面试当天,抽到下午第一个,吃了饭也不敢睡觉,怕脑子再秀逗,灌了半瓶红牛,为了让自己能够保持一个兴奋的状态。进了考场以后,氛围和省考的时候差不多,但是桌上只有草稿纸,主考官开始念引导词时才知道是考官读题,直接答的方式。所以我一直很强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持镇定答完一套题,因为考场上发生什么不是你所能控制的。那天是我第一次遇到念一题答一题的方式,一开始有些不习惯,第一题综合分析思路没有理好,讲到后来我都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好在还算镇定,后面的三题答得非常流利,答完后自我感觉比省考要好很多。最后只能查到自己的分数,也没有接到体检通知,心想大概就是挂了,本来这件事到这儿也就结束了,因为毕竟是国考,高手确实比省考多,1:134的岗位,我笔试能第一已经很开心了。但是接下来的事情确实让我无力吐槽,刚才说一语成谶,最后确实是那位公务员大哥翻了我的盘,这位大哥加了我的QQ,问了我的面试成绩,然后告诉我他比我高,又告诉我他打算放弃。我瞬间觉得世界充满了光明有木有,因为我从一般人的角度出发,都这样告诉你了,说明没有意外就是要放弃了,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后来我实在憋不住了就跑去问这位大哥,到底是怎样的情况,结果人告诉我他又不放弃了……不放弃了……尼玛,所以你之前告诉我要放弃是在耍着我玩是么,不放弃不是你的错,明明不想放弃,跑来告诉我你要放弃完了又不放弃就是你的错!(#吐槽完毕#)所以,第二次的面试以一种非常无厘头的方式再次以失败告终。

今年的省考是我第三次参加面试,也是我心理压力最大的一次。笔试出成绩那一天,查到155+的成绩眼泪就刷刷往下掉,因为总觉得不管结果怎么样,至少我的付出有了回报,很满意很满意了。之后也没想太多,就开始认真准备接下来的面试,问题出在出了面试名单以后,猛然间发现这是市里的最高分,我一直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一下子给了我一顶状元帽子,确实戴不稳,无形中就给了自己很多压力,总怕自己成为第一个被翻盘的状元很丢脸。其实后来悟到就是自己想太多,除了你自己哪有人那么无聊会来关心谁谁谁是状元还被翻盘,说来说去就是把自己想得太重要的缘故。

讲讲我的准备过程,今年我没有报班,一方面是工作确实很忙,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培训班能学到的东西去年我都已经学到了,所以今年我就自主研发。在论坛找到了组织,立马果断迅速积极向组织靠拢。因为在职,基本上我都是晚上去图书馆练习,练习的战友不是特别固定,隔天会换一些人一起练习,所以我又要感谢一下足够厚的脸皮,无论换了是谁都不会有不敢讲的情况发生。一开始,因为挺多人还有体测这一关要过,所以一般隔天在图书馆练习,我为了保持面试的状态,不去图书馆的那天就会自己在家模拟,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个习惯,总觉得一天不练,第二天就会找不到滔滔不绝讲的感觉。

另外,练习后的总结也十分重要。每天晚上从七点开始练到九点结束,回家后再把今天练习的题自己总结一下,这个过程十分重要,练习只能保持面试的状态,而总结却可以把你的水平提高一个层次。相对来讲我比较懒,总是会忽略这个过程,幸好我有勤奋的战友,鱼哥每天结束后都会再把今天的题总结一下,然后和我讨论是否有更好的答题方式,虽然这个过程和自己总结的效果相比相差甚远,但是有总比没有好,至少也在督促我不断思考提高。

面试中我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语速和条理性,我的语速一直很快,其实也是紧张的一种表现。去年面试时,因为快经常会出现呃,嗯这样的语气词,今年可能是因为在准备申论过程中时政方面的内容看得比较多,脑子里这些词汇丰富了不少,所以虽然语速依然很快,但是面试时一般能很流利地把三道题答完。本来我总是想着快就快吧,流利就好,后来遇到去年上虞面试第一的大神,她告诉我她也是在考前一两天才把语速降下来,我顿时觉得有了希

望,后来我采取的办法是,在开始思考前在自己的草稿纸上写上“慢”、“停”两个字,以提醒自己注意语速和停顿,这个方法起先一直不管用,到了考试那天我出奇地镇定,写完那两字就好像有如神助,每一题都答得不疾不徐,眼神稳定,好像真的只是在和考官交流而不是坐在试场里考试。而在条理性方面,这和我申论不好息息相关,由于知识储备过少,导致在答题过程中只能想到什么答什么,不能形成完整的思路,偏偏我又是话痨,别人一句话能讲完的东西我能绕出三句来,整个过程听下来就会显得特别没有条理性。关于这一点,短时间内想要完全改掉是很难的,所以我选择了扬长避短的方法,既然讲多了显得没有条理,那就讲少一点,把你想讲的点理理清楚,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考官知道你讲了什么,不至于在乱七八糟的话里绕晕就是最大的成功。考试那天,我就牢牢把握这个原则,控制语速,缩减内容,最后总共用时10分钟,这样的时长通常刚刚好,考官既不会有怎么那么快是不是讲得很少,也不会嫌弃你啰嗦,给个中等分妥妥的。所以,在准备面试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选择适当的方法改进,讲得越多,问题暴露得越多,那么之后的进步也就越大。

可以说准备面试的这段时间是我考公路上最充实也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尽管压力重重,但是由于之前一直是孤军作战,时间久了免不了会有孤独感,现在突然多了那么多人,大家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每一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问题,谁都有心态不好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这种相互扶持共同进步的感觉是我至今难以忘怀的。

四、关于考公中的偶然性

前面也有提到考公是一项偶然性与必然性并存的考试,前三段都是关于必然性的,最能体现偶然性的无异于选岗位,这种偶然性决定了为什么有些岗位120就是岗位第一,而有的145+可能连面试都进不了。所以作为考公的第一步,选岗位很重要。有专业限制的就往专业限制靠,限制条件越多越好,不管三不限的岗位招几个都不要跳,除非你有过硬过稳的实力。当然这里的“选”是指在你有机会选的情况下,如果你的专业去哪儿都只能跳三不限这种大坑,那么请你扼杀掉那一点点的侥幸心理,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通常千人坑不一定出最高分,但千人坑一定是高分最密集的地方,如果你查到成绩是千人坑的第一名,不要太开心,第二名和你的距离一般不会超过两分,也就是说千人坑所有进面试的人几乎都在一条起跑线上。当然,如果你下定决心想要考公,不要再存有那一点点的侥幸心理,适当给自己一些压力,人的潜力永远是无限的,12年我没有想过考140,我考了142,13年150的分数想都不敢想,最后成绩是155,所以不要给自己放纵的借口,既然选了这条路,就认认真真去准备,去奋斗。

写在最后

我不是一个文笔特别好的人,这篇经验分享大概是我有史以来写过最长的文章。回忆起考公的这段时光,满满的都是充实与自豪。我很感激这一年来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无论是工作上的不顺心亦或是生活上的不如意,曾经的我把这一切看作是一种煎熬,没日没夜地逼自己做题、看新闻,断绝所有的社交生活,从满是考题的梦里惊醒;也曾经陷入歇斯底里的情绪不能自拔,甚至一度以为自己会熬不过去,而如今这一切的一切统统成为了助推我成长的催化剂。回首这一年,痛苦也好伤心也罢所有的好的不好的情绪都已经融入我的血脉,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了我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与美好回忆。借用最近很喜欢的一句歌词:“沙不怕风吹,在某天定会凝聚”,今天你所付出的每一点滴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终会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你不断向前!

一直以来我都是个很懒的人,但是这一次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写这篇文章,很多话写了

删掉再写再删,仅仅希望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纪念那个曾经如此努力的自己。

行测资料分析之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分析

一、年均增长率的概念分析 我们首先必须区分开年增长率、年均增长率以及年平均增长率这三个概念,年增长率是我们最常见的,是考试的重点,它指的是末期增加值与基期的比值,表示的是相邻年份的增长情况,通常针对的是某一年,如2006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增长率=增加量/基期=(末期-基期)/基期。 年平均增长率与年均增长率在近几年行测考试中的区分性已经很小,在这里我们也就不做区分了,免得更加混乱,在下面的讲解我们就将这两者统一为年均增长率。 年均增长率,表示的是一段时间的某个指标的增长情况,我们用专业术语表达的话应该是这样的,如果第1年为M,第n+1年为N,且N/M=(1+r)n,则称r为第1~n+1年的年均增长率,如2006~2011年某省地区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对应的公式就是年均增长率=。我们先看个例题。 【例题】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访问量,以平均每月递增12%的速度上升。目前中国互联网产业对GDP的贡献达到7%,而未来三年有可能达到15%。求:2001年以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访问量的年平均递增速度是()。 A.1.1212 B.1.1212-1 C.0.1212 D.0.12 【分析】这个试题就是考察的年均增长率,题目变化一下就是2001~2002年的年均增长率。假设2000年12月的访问量为1,那么2001年12月就是1×(1+12%)12,那么年均增长率就1×(1+12%)12÷1-1=1.1212-1。 二、年均增长率解题技巧 年均增长率,在求解的时候,涉及到多次方数,相对比较复杂,在解题时,如果没有什么思路,可以选择放弃,否则肯定会浪费时间,但是对于年均增长率,并不是没有方法解答,下面我们讲解几种比较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什么是二项式定理呢,它就是我们高中学到的多次方的展开式,我们先看看这个展开式是什么样的,。 一般年均增长率有(1+r)n=N/M,计算式和二项式定理很相似吧,那好,我们就用这个来分析,也就是a=1,b=r,此时二项式就可以化为,当r很小,在10%以内的时候,r2,r3,…,r n无限趋近于0,此时,有(1+r)n≈1+n×r。这个公式可以应用在两个情况下。 1、已知基期的数值,年均增长率,求末期的数据,此时就采用(1+r)n≈1+n×r;我们 看个例题。 【例】:若南亚地区1992年总人口数为15亿,该地区平均人口增长率为2%,饥饿人口所占比重为22%,那么2002年南亚地区饥饿人口总量为多少亿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分析】我们必须先求出2002年人口总量,然后才能求解饥饿人口,人口年均增长率只有2%,很小,就直接用公式吧。 2002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5×(1+2%)10≈15×(1+10×2%)=15×1.2=18,饥饿人口数量

成功者经验之谈:行测测试要懂得放弃 申论重在积累

成功者经验之谈:行测测试要懂得放弃申 论重在积累 “你报考公务员了吗?”这句话目前已成为许多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录。公务员考试也成为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择业途径之一。记者从浙师大就业指导中心有关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录取的比率并没有相应提高。一方面对毕业生和准备考研、考博的同学来说,报考公务员是为了多一条出路,所以考生只是拿出一小部分精力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而另一方面,公务员考试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记者采访了几位去年刚走上公务员岗位的大学生,她们介绍了一些公务员考试方面的经验。 行测考试要懂得放弃 在教育部门工作的小陈表示,国家公务员考试分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是多做练习题,多做历年国家或者各省的真题,同时做题一定要选几套按考试时间标准做,这既有助于迅速了解公务员考试的题型,也有助于掌握分配时间的能力。做完真题后就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弱项在数字推理等题型上,就要花点工夫了解一下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每种问题

背后的公式是什么,只要把这些公式记住,出什么题怎么变化,都会迎刃而解。其他的类型也一样,每种都有解题技巧,关键就看你能否掌握,这在考试中省下来的几秒钟也相当重要。小陈说,真题做多了对答案的感觉会比较准,建议报考2008年公务员的朋友们现在可以多注重这方面的积累。小陈表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的题不难,但是每道题平均答题时间也只有50秒,这50秒还包括你读题干和4个选项的时间,所以给你思考的时间也就是30秒左右,如果40秒还没有思路就应该放弃了。小陈说,《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考试的境界就是懂得放弃。但是做题目的时候还是要有顺序地从头到尾地做,以免遗漏过多的题目。 《申论》重在积累 在财税部门工作的小冯告诉记者,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测查应试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等。 小冯说,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要求应试者用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她在备考时看得比较多的就是《半月谈》、《南方周末》和《青年时报》等报纸杂志上的时事评论,掌握社会热点和评论写作的一些技巧。在考前她还报了一个比较资深的公务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专项: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技巧 统计表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表具有一目了然、条理清楚的优点,答题时首先要看清标题、纵标目、横标目以及注释,了解每行每列的数据所代表的含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答题。 一般来讲,关于统计表的问题,有三种类型:一种是直接从图表上查阅答案,这种问题比较简单;第二种需要结合几个因素,进行简单的计算,这就要求应试者弄清题意,找准计算对象;第三种是比较复杂的分析和计算,需要综合运用图表所提供的数字。 在解答统计表问题时,首先要看清试题的要求。通览整个材料,然后带着问题与表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利用表中所给出的各项数字指标,研究出某一现象的规模、速度和比例关系。 统计图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统计图与统计表及文字资料不同,它的数据蕴含在形象的图形之中,需要考生对图形进行一定的分析之后,才能得到所需的数字资料。有些统计图比较简单,一目了然,但近年考题趋难,出现了一题多图现象,这要求考生认真细致一些。解答统计图分析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应读懂图。统计图分析试题是以图中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2、读图时,最好带着题中的问题去读,注意摘取与试题有关的重要信息。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减少答题时重复看图的时间。 3、适当采用“排除法”解决问题。统计图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是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往往通过图中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可排除迷惑选项。 4、注意统计图中的统计单位。 08年公务员考试专项:六诀窍轻松应对选择题 所以,行测高分之道,不只在于做得起的题要得分,更重要的是做不起的题也要得分。 我结合自己长期的研究,将被报考者公认为经典的方法演示如下,希望能给各位报考者以切实有效的指导。 一、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难度判断法 定义:难度判断法是指根据 试题的难度确定答案的基本位置。

申论答题技巧——提出对策题

申论答题技巧 ——对策,真的没你想的那么难申论,最本质的属性在于模拟行政,也就是立足行政职能来分析--处理问题,整个考察中,特别注重考察应试者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准确的提出对策,是每一个应试者都必须要掌握的技巧。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正如:目标是明确的,头绪却是全无的。乖乖,谁不知道申论作答中考察解决问题、提出对策的能力啊?关键是:怎么去提?如何去把握方法?好,让我们搬好小板凳,泡好乌龙茶,取下小眼镜,和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向阳花木老师一起来探讨。 议题一,行政职能与对策的关系 申论作答中的对策,就是运用国家行政职能来处理现实性的问题。既然如此,要了解对策,就必须掌握什么是行政职能,从政府职责的领域划分看,涵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 所以说,提出对策,无非就是立足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职能等处理实质性问题。 议题二,提出对策应具备哪些基本原则? 1,针对性。 哥们:什么是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措施。简单而言,存在什么问题我就提出什么措施,不存在这一问题,我就不能提出这一方面的措施。 举一个例子:小明的脚摔了,如果你是正常的医生,所要包扎的应该是小明的腿,而不是小明同志的眼睛。 所以,要提出对策,我们首先必须把握“我要处理哪些问题”。 2,合情。 什么是合情?我说这“情”一定不是感情! 所谓合情是指所提措施必须符合国情、现实的情况,翻译一下就是:不脱离实际。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合情”,我们举个例子说明:

近来“PX项目”(指的是二甲苯化工项目)闹得沸沸扬扬,在很多地方都掀起了抵制px 项目的活动,但《人民日报》公开力挺px项目,并表示“日本PX工厂离居民区仅有4000米”,而这种类比就是明显建立在脱离国情、实情的基础之上的,最简单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有日本的技术?日本建了就等于我们也可以建? 知道什么是合情了吧? 3,合理。 所谓合理,是指符合道理、事理及社会伦理道德。 那么,在申论的措施中,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合理”这一原则呢? 同样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比如,看到一老太太跌倒,是该担心被反咬一口而无动于衷,还是应该“积极救援”呢?这原本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然而现实却让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是的,不救援不会去追究你的责任,但这有违事理及社会道德,这就是不合理。 联系到我们的申论,又该如何理解呢?比如说,针对企业噪音污染问题,有人提出措施“罚款,搬迁”。是的,罚款和搬迁能“解决问题”,但我们不容忽视的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发展和生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整理整顿、技术扶持等手段来解决噪音问题呢?如果能的话,这是不是比“简单而粗暴”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呢? 4,合法。 这一点非常好理解,就是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针对合法,我们进行一下简单的拓展,学习一下宏观调控中的法律职能。所谓法律职能是指依靠法制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司法,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 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其涵盖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立法;二是司法。 更简单的来讲,就是涵盖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提出措施时,一方面要考虑相关法制是不是够完善,另一方面不可忽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具有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啥叫可操作性,一言以蔽之:能够具体落实下去! 再举一个中政申论的案例说明。针对“用电荒”问题,有考生提出“错时上下班”“实行夏令时”,是啊,错开上班和下班的时间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关键是,真的能“错的开”?答案同样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这一措施看起来很完满,但实际上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属于典型的水中月、镜中花,所以也是不行的。 议题三,提出对策的方法有哪些?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解题思路与技巧整理 一、口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一)带着问题读材料,能做一道做一道 解析:在做资料分析(主要指文字类的)、短文章阅读和申论时我都是先看问题再看资料,带着第一道题读材料,能做了立即停止阅读,答题;在停止阅读处做好标记,以便接着读,答完第一题后再带着第二题接着读;依此类推。 好处有三: 1.针对性强,准确率高; 2.有时很多材料的段落根本用不上,能够节省时间; 3.完全符合“应试”的思维。 (二)估算比例结合用,具体排除更巧妙 具体到资料分析上我们举例说明:(以国考原题为例)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额达97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9.3亿元,增长19.5%,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在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中,

中央财政科技拨款为6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6%;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为3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0%,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9%。分执行部门看,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9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国有独立核算的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经费支出39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高等学校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为10.5%。各类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全国总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1.国家财政支出总额为( )。A.24387.5亿元 B.5002.6亿 元 C.3979.6亿元 D.816.3亿元2.中央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支出之比约为( )。 A.1:6.87 B.6.87:1 C.1: 2.37 D.2.37:1 3.与相比,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绝对增长量最大的执行部门是( )。

申论答题技巧:正确提炼要点的方法

申论答题技巧:正确提炼要点的方法 备考事业单位申论,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对给定材料进行深入地分析、提炼、加工。如何快速的从给定材料中提炼要点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给考生们进行讲解。考生们在做题时,首先要学会定位,从材料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归纳;然后凝练、归纳,化繁为简,最后完成对要点的提炼。下面针对申论题目的特点,归纳出两种方法。 1.勾画重点 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材料中对于要点的表述清晰,不需要考生进一步归纳和演绎就能判定出来的要点。对于这类给定材料,最直接简便的方法就是利用自己习惯使用的符号或记号,边读材料边对关键词句进行勾画和标识,必要的话可把重点词汇写出来,这样既可以清晰明了地审阅材料内容,又方便对要点的提炼加工,从而在微观上为组织答案提供依据。这些要点根据题目的不同可能包括措施、影响、原因等等。 【例题】 假定“给定资料4~9”是你在调查研究中获取的信息,请你依据这些资料归纳出一份情况汇报提纲,以供领导参阅。(25分) 要求:分条归纳,内容全面,表述准确,逻辑清晰;不超过400字。

2.概括关键词 在申论考试中,很多题目的要点并非那么明显,还需要考生根据材料进行归纳、演绎或引申发挥。但考生要特别注意的是,这里的引申发挥并不是说可以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给定资料内容基础上的适度阐释和推断,因此答案要点还是要依据材料,不脱离于材料。 对于这类材料要点的提炼,主要是通过概括关键词来完成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对阅读给定资料过程中的问题表现和措施做法等进行概括和总结,用简练的语言代替较长篇幅的叙述,方便要点的查阅和整合。 【例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归纳出所反映问题。(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归纳全面,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精华版)

范文 2020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 1/ 6

(精华版) 2020 年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满分解题技巧(精华版)一、统计术语基期量:历史时期的量(比之后)。 现期量:现在研究时期的量(比之前)。 增长量(增长最多)=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最快):增长量除以基期量年均增长量:总增长量除以年数。 年均增长率:指一定年限内,平均每年增长的速度。 拉动增长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基期量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百分数:实际量之间的计算,需要除以参考值。 百分点:比例或增长率之间的比较,直接加减,不需要除以参考值。 同比增长:与上一年的同一时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与紧紧相邻的上一期相比的增长速度。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十分之几的数,几成相当于十分之几。 翻番:即变为原来的 2 倍,翻 n 番是变为原来的 2n 倍。 顺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大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顺差(又称出超)。 逆差:在一个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商品额小于进口商品额,叫做对外贸易逆差(又称入超)。 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

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由三大产业增加值构成。 第一产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俗称服务业产值又称产业增加值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反之,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基尼系数: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 基尼系数介于 0-1 之间,基尼系数越大,表示不平等程度越高。 二、加减截位法指的是在精度要求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进行截位。 一般从左到右截取前两位,后一位四舍五入。 选项首位同,截三位,首位异,截两位;位数不同时,位数小的截位,位数大的多截一位。 三、截位直除法截位直除时分子不变,对分母截位:一般情况下,选项首位不同,分母截取前两位,首位相同时,分母截取前三位,后一位考虑四舍五入。 四、特殊分数法 3/ 6

申论三大题型的答题技巧详解

申论三大题型的答题技巧详解 申论考试以往总被考生认为是写作文,以议论文的形式写,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今天,公务员考试资料网为广大考生讲一下申论考试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帮助考生走出申论误区。下面我们从以下三种题型来进行介绍:第一题给出材料所反映的概括主要问题;第二题写出解决办法;第三题进行论述。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理解题意: (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 (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注意:由于《申论》考试的答案一般都是客观的、有一个基本确定的答案,因而以下各种方法只是切入角度不同,但最终答案都应该是相同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考生一定要明白这一点,不然,就会违背答题要求)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公务员行测和申论考试的内容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介绍 (一)测试内容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报考者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内容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 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常见的题型有:阅读理解、逻辑填空、语句表达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申论介绍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行测和申论要求

公务员考试笔试公共科目简介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考查一个人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种基本潜在能力的考试。其功能是通过测量一系列的心理潜能,进而预测考生在行政管理职业领域里的多种职位上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这门考试,不必要在考前进行一般意义上的“复习”,考生在考前要了解这门考试的性质与特点、测试的实施方式和程序,了解考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做到心中有数。 时限应该心中有数,这样不会因为不熟悉题型而作不出答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演绎推理,这种题型在准备时一定要结合考试大纲,看一下演绎推理的设问是什么样的要求,要明确演绎推理给出的假设和题干,这个假设是无庸置疑的。在这个假设前提下,作出一个推断或者在给出的四个选项里面作出一个选择。 第二,了解行政职业能力的全貌。行政职业能力从考试的结构上来讲,可分为五大部分,即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对于这五大部分,由于每个人的能力水平或者说能力特长不一样,所以在作答的时候,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相对容易的题目先做,难的题目可以往后放一放,回过头来再做,不要在太难的题目上耽误太多的时间。 第三,要分配好时限,在考试的时候,试卷上都会给出参考时限,帮助你掌握每一部分的作答时间,不要在某一部分上停留更多的时间,否则最后可能导致别的部分没有时间作答。我们按照答题时间及得分情况试题分为三类:(1)耗时长且不易得分―――数字推理、图形推理;(2)耗时长易得分―――资料分析、事件排序、数学运算、言语理解与表达;(3)耗时短但不易得满分―――常识判断。 二、申论 申论是一种非常严格的录用考试,考试试题的政治导向明确,不容出现偏差。试题的客观性很强,不许随意发挥。文中的观点和内容都有定论,无可非议。题材的多样性和答题的规范性,使得答题必须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法才能从容应对。下面以某范本进行分题论述。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练,简明扼要。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3)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随意发挥。

行测——资料分析速算技巧(附例题)

资料分析速算技巧 “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可以通过“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简单得到),所以324/53.1>313/51.7。 特别注意: 一、“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二、“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三、“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四、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例1】比较7/4和9/5的大小 【解析】运用“差分法”来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大分数小分数 9/5 7/4 9-7/5-1=2/1(差分数) 根据:差分数=2/1>7/4=小分数 因此:大分数=9/5>7/4=小分数 李委明提示: 使用“差分法”的时候,牢记将“差分数”写在“大分数”的一侧,因为它代替的是“大分数”,然后再跟“小分数”做比较。

申论答题技巧:申论分析方法之多角度分析法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申论考试也就是时政考试,热点考试。在考场中,大多数考生对于申论问题的分析可谓望而却步。海南省民企服务中心教育团队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广大考生总结归纳出申论问题分析方法,希望在平日的复习中对考生有所帮助! 利益、思想、素质、制度、技术是分析微观具体问题的“万能五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是多样的,产生某个社会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因此,我们在分析问题时,应当从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角度对矛盾的原因展开分析。例如,造成当前社会不公正的原因就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既有改革不完善和体制不健全的原因,又有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既有现实因素,又有历史因素;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更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所以,要维护社会公正就必须根据以上原因提出一整套对策措施。 用多角度分析法首先要界定问题是宏观问题还是微观问题。对于宏观的社会问题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个角度进行分析。政治领域的关键词就是权力和权利,权力是政府的公权力,权利是公民的私权利,政治活动的实质就是如何运用权力去实现权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其目的是使权力更好地为权利服务。经济很容易理解,跟市场和金钱相关。文化由价值观、载体(物质的或非物质的)、制度层组成,但其中最核心的是精神、思想、价值观。社会问题就是民生问题,收入分配、劳动保障、就业、医疗、教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就是社会问题。生态问题实质上就是环境问题,理解生态问题的关键是抓住生态文明的实质,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协调统一。 对于微观的社会问题要分析其思想层面、制度制定和执行层面、技术层面以及人的素质方面的原因。其中,利益、思想和素质与主体相关,更多地体现为主观方面的问题;制度和技术更多地体现为客观方面的问题。总之,要全面地、多方位地看待问题产生的原因。利益、思想、素质、制度、技术是分析微观具体问题的“万能五点”,在实际考试和工作中非常好用。这五个角度是分析微观问题原因的切入角度,考生一定要学会使用。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多维度的原因分析,并不是指一对矛盾中必须涉及上述的所有方面,而是提醒各位考生对问题的分析应尽可能全面到位。 总而言之,考生在平日的申论复习中,应该多加渗透这种分析方法,重点理解与把握,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处于不败之地!

国考过来人经验谈:行测拼速度申论必须动笔解读

小陈是2010年国考浪潮中的幸运儿,硕士毕业前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试、专业加试、面试,一路过关斩将,直接被中央某直属行政机关录取,“基本没怎么找过工作”。从本科毕业开始,他连续三年都参加了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前两年都是“裸考”,“算是先摸个底儿”。到了最后一年,因为机会难得,小陈只好奋力一搏,从当年8月起就开始准备。不停地模拟真题,并报名参加了不少各种公务员讲座和辅导培训。经过近5个月的准备,第三年的国考,小陈足足比前两年“裸考”时多考了15分之多,130+的成绩超出第二名10多分,优势十分明显。 小陈称,自己之前曾咨询过许多入围面试或者考取国家公务员的朋友,大家的意见不是很一致,要视个人情况而定,重要的是方法要对。“有些人感觉越复习越考不上,我觉得应该是两方面原因导致的。要么是因为复习了之后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发挥失常; 要么是因为复习的路数不对,背离了公考的初衷和方向”。 谈及公务员考试复习的经验,小陈说:“行测更多拼的是速度,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更熟练更迅速地答题。比如数量关系和图形推理什么的,每年都是那几样,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准确率,时间也可以节约出来。申论更是必须复习的,不复习能考出高分的要么是侥幸,要么是自身有天赋有经验。” 他还表示,就他自己而言,今年考试中提高的15分主要就集中在申论,“申论要想提高必须动笔,不能光想,要把自己的思路和语言写出来,再与参考文章对比,查找自己与范文的差异。我就是这么做的,效果比较明显。”对于复习了也是白搭的说法,小陈十分不赞同。他说:“古人说开卷有益,公务员考试也是一样的,复习了是不会白费的。比如应届毕业生,在复习公务员时学的东西,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用得着。许多单位的笔试题都是从历年的行测真题中挑选出来的,也有一些单位通过考查毕业生的申论水平来决定录用。”此外,小陈认为,自己之所以能考取,与之前两次“练兵”也是分不开的。“但是不建议当‘考霸’。”小陈笑笑说。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申论答题技巧及万能模版

申论答题技巧与万能模版 申论要想获取高分,考生在答题时,除了基本的做题技巧外,心中应该时刻谨记以下五大原则:谨守身份、完善结构、规语言、寻找高度、稳中求新。 (一)谨守身份 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就是越来越贴近公务员的工作实际。所设定的问题也大都要求考生以特定的公务员身份进行回答。考生如果不能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甚至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论述,就很难得到理想的分数。尽管公务员之间也有角色的差异,如交通局长同普通交警显然是有很大差别的,但是所有公务员,无论何种工作性质,无论何种工作职务,都应当具备以下几种意识: 1、政策意识 在申论考试中,要牢牢把握国家政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概括、建议和论述问题,不能“语不惊人誓不休”,更不能背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去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申论的成绩不是越新越好,也不是越奇越特就越好,而是越全面、越深刻、越具体、越合理就越好。 2、执行意识 在申论考试中,执行意识表现为提出建议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不能说大话,不能抽象地空谈理论,要做到每一句话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中心观点,要么是逻辑推理,要么是平行说明几件事情。

3、民本意识 当代政府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民本意识,因此,要求公务员要有民本意识,申论考生也要有民本意识。体现在申论中的民本意识,主要是要求考生在思考问题、提出对策时必须要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与民众利益有冲突的答案一定不符合阅卷标准。 (二)完善结构 由于申论的命题和阅卷特点,考生在回答申论的各种题型时,要想获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充分重视答题格式,尤其是分值最高的论述论证题型。 关于归纳概括、原因分析和对策分析类题型,最常见答题结构都是“总分式”,不过,不同题型的具体应用上也会有所差别。这将在后期的题型讲解中进行详细概括。 关于论述论证类题型,行文格式更加重要,比较常用的有“三段式结构”、“总分总结构”等。 (三)规语言 语言是文章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任何写作活动来说,语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申论写作自然也不例外。 申论考试要“发挥”得好,没有较高的语言水平是不可能的。从申论考试的题目来分析,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都要通过文字表达来体现,因此,语言表达能力是申论考试中的一个重要测评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级市)真题及解析(考生版)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级市)真题及解析 (考生版) 试卷题量:1题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限时:150分钟测评/引用码:K4xUbYY 一、申论试卷 1、给定资料: 1.某市市政府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好政策”为话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与全人员的发言摘要: A:我讲一个关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治理西湖的事情。当时,西湖内淤泥壅塞、湖草蔓生,使得西湖容量日渐减少,淡水不敷居民饮用。苏东皮决心清理淤泥蔓草,他动用数千劳力,费时四个月得以竣工。工程完毕后,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又成了难题。苏东坡实地考察后发现:西湖南北两岸居民顺着蜿蜒的湖边步行到对岸必须绕道数里。于是他决定用挖出的淤泥修一条直贯南北的路堤。将湖南分隔为里湖、外湖,大大缩短往返路程,沿堤垂柳和6座拱桥及9个亭子更增加了西湖的美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呢?那就把沿岸部分湖现开垦出来,让农民种菱角增收,条件是必须在自己承包的湖面按期除草。同时,苏东坡还向朝廷上书,请求向菱角种植户收的税金应确保作为保养湖堤、湖体的专项资金。…… 2.某省T县长期存在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习俗。各种“随礼”已经成为很多百姓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鉴此,县政府在反“四风”整治行动中,出台了一个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只有婚、丧、寿三类酒席可办:只有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办寿酒;升学满月等一律不办;办酒席须提前申请。此举立刻引发社会热议。下面是一些网友的网上留言: 网友1:我表示坚决支持,不明所以的人,你只有到当地上看看,才会了解真实的情况。我们那一带,农村普通家庭孩子考上个普通的初中,都要摆“学酒”,村民都要“随礼”,一年算下来开销不少。 网友2:用行政命令来移风易俗,说明要么当地风俗已经影响正常社会秩序了,要么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一刀切了。这样的政策不是廉政就是懒政。…… 3.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这二十年来,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健身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的健身热情不断高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涌动神州大地,群众体育组织不断加强,群众健身的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人数大幅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基本建成,我国逐渐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毫无疑问,在社会生活中,如何通过政策来促进公民的理性思考,合理引导人们的善意、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是政府的职责和担当。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使公民的生活更加美好。良好的政策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活,让公民更趋于理性,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乃至德性的滋养。 …… 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 二、根据“给定材料2”,列出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和要求。 三、根据“给定材料3”,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热议的主要原因。 (2)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赞成有反对,请你对网友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 四、“从某种意义上说,好的政策不仅仅是对公民意愿的满足,更是对公民理性乃至德性的滋养。”请从这句话引发的思考说开去,写一篇文章。

行测和申论历年真题

行测和申论历年真题 行测和申论历年真题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

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他们的建议比任何培训机构和书籍效果都好(我是说申论)。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并非常认同的。 最终我根据自己和23位80分以上同事的经验,还有6位命题老师4位申论阅卷老师给出的建议,总结出了这套国考(中央级)省考(省市县乡村级)通用学习方案。 在2011年4月份的省考和2011年11月的国考中,有1200多位考生使用这套方案,其中400多位参加国考的考生中有190多位录取,录取率48%,800多位参加省考的考生中有530多位录取,录取率67%,这样的效果,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 下面是20天行测申论突破80分的详细方案: 在讲方案之前,我需要先和你分享4个理念,否则这些方案根本不会帮助到你: 第1个理念:你要相信你可以考上。我在家里举办的每期10个人的公务员考试培训班,他们第一次来到我家时,我问他们:“你们想考上公务员的请举手。”10个人都举手了,我又问:“一定要考上公务员,相信自己能考上的,请举手。”结果都不举手了,他们说:“考上公务员哪是那么容易的事?”各位朋友,当你在做一件事情时,你如果认为很难,甚至根本办不到,也许做了也不会有结果时,你还会不会去做?会不会付出100%的努力去做?所以,我首先要帮你建立信心,只有这样你都会付出100%的努力去学习和考试。我以我自己的经验和在家里以及网上指导过的1200多考生的经验,肯定地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考上公务员真的不难,你完全可以考上,特别是省考,比国考要竞争小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