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要求

天津地区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要求
天津地区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要求

关于印发《天津地区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

津国土房热〔2006〕239号

各区县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地矿局)、地勘单位、地热开发单位:现将《天津地区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要求》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六年三月十七日

天津地区地热单(对)井资源评价技术要求

1 总则

1.1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的能源,它的开发利用对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地热资源已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为可再生资源,因此必须在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指导下进行开发,以达到可持续开发的目标。单井资源评价是以此

为指导目标,通过评价其合理单井可开采量,为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的科学管理、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天津地热资源从勘探到开发、利用已有20余年历史。当前地热开采井群已遍及各地热田范围,并且申请开凿地热井用户有逐年增加势头。形势需要我们对地热资源量再度审视,尤其对新开发地热井组、开采与回灌的动平衡把握,需要对单(对)井资源量进行切合实际的资源评价工作。

为加强地热资源管理、科学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尽量做到只采热能,不改变承压热能的水头压力,有效保护地热资源,长期造福于人民,为地热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技术要求。

1.2 编制本《要求》依据:

(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89);

(2)《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 11615-200×);(3)《地热资源评价方法》(DZ40-85);

(4)《地热单井勘查报告审批要求》(储办发[1996]51号);

(5)依据地热井地热地质条件及产水层类型,参照有关书刊、文献进行评定。

1.3 单(对)井评价原则:

要维持连续、稳定的开采量,以最少50年的地热井寿命考虑,其地热流体资源量必须得以保证。为此在计算储存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回灌井的调节作用。一般情况下,一是根据需求量和地热地质条件首先拟定开采方案,以此计算出允许开采量;二是通过回灌量的补给,对储存量的调节作用,并以此来评价开采量的稳定性;三是出于地热资源的特点,要强化保护,限量开采,保持久用不衰的原则。

1.4 本要求中的热储层顶、底板埋深、水位(水头)埋深均以自然地面起算。

1.5 本要求中的静止水位埋深、动水位埋深均按热储平均温度下的水密度换算。

1.6 评价热储层导水性能时,为消除温度的影响统一用渗透率表征。

1.7 为获得热储层全面、准确的水文地质参数,应充分利用周围已有的地热井做观测孔(如对井)。

1.8 单井抽水试验时,最大降深试验应按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初步了解热储层全面的水文地质参数。

2 地热井单(对)井资源评价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2.1单井抽(放)水试验前期要求

对负水头承压井采用定流量抽水试验,对自流井(正水头)采用定降深(压)放水试验。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压力观测进行抽水降压试验。

2.1.1洗井对比及水位天然动态观测要求

2.1.1.1 洗井的目的:疏通含水层,使热储层达到最佳出水能力、初步确定抽水最大降深(Smax)及采用水位恢复法初步确定热液静止水位(水头)埋深。

2.1.1.2 洗井方法及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前必须采用机械、化学方法进行充分洗井。一般采用空压机或空压机与大型水泵联合震荡洗井,在产水量较小的碳酸盐岩地层,如在空压机洗井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需进行地层压裂、酸化处理。

洗井对比次数必须三次以上,相邻两次对比其单位涌水量平均相对变化小于5%且达到水清砂净,方可进行抽水试验。

2.1.1.3抽水试验设备的选择及准备工作

根据洗井、试水情况,选择扬程、出水量、耐温度、功率等技术指标相适宜的水泵型号。检查观测水位、水量、水温等用品和工具,

工作人员必须明确试验的目的、方法,做好记录,并在现场绘制必要的草图。一切按预定方案执行,试验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1.2 地下热水天然动态监测

为消除地下热水位天然动态对抽水试验的影响,抽水试验前必须对地下水位进行24小时天然动态观测,观测频率为1次/h,观测精确到厘米。

2.2 抽(放)水试验一般技术要求

抽水试验前需由专业部门制定抽水试验方案,其技术要求应满足勘查规范中单孔、多孔抽水试验要求,依据热储类型确定抽水试验的方法和试验要求,实施部门严格按照方案进行。

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试水时,动水位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抽水量以消耗径流补给量为主,因此用稳定流方法较为适宜。

孔隙型热储(即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热储)在天津地区的分布特点是:范围大、多层大厚度空间展布。地热井试水时,动水位往往长时间才能达到稳定,抽水量以消耗储存量为主。故采用非稳定流进行抽水试验。

2.2.1 稳定流抽水试验

该方法通过涌水量及所对应的井中水位降深计算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并通过抽水降深与其对应的涌水量关系,拟合Q-f(S)曲线,推算单井最大涌水量。

适合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包括奥陶系(O)、寒武系(?)、蓟县系雾迷山组(Jxw)热储。

为确定Q-S曲线形态,一般进行三次降深试验,反向抽水,先进行最大降深(S3=Smax)抽水试验,其后为中、小降深,降深比例分别为大降深的1/3和2/3左右。各抽水稳定(即观测水位每小时波动小于5-8cm)延续时间分别为24、8、8小时。

2.2.2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适合孔隙型热储,包括新近系明化镇组(Nm)、馆陶组(Ng)及古近系(E)热储。

一般进行2~3次降深抽水试验,最大降深试验延续时间大于32小时(视具体情况在水温稳定情况下,应满足两个对数周期),中、小降深延续时间分别为8、4小时即可。

注:利用大降深试水资料进行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中、小降深试水资料求取热水静水头。

当进行多孔抽水试验时,以地热井最大出水能力作为抽水量,抽水延续时间不少于10000分钟。

抽水试验结束前,必须取全分析水样一组。

最大降深试验结束,立即进行水位恢复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按非稳定流方法进行,拐点出现后再观测3-5个数据即可结束。

2.2.3 抽水试验观测要求

a.抽水试验过程中,要求水温、流量及主井和

观测孔水位同步观测。抽水前准确观测水头埋深及

静水水面温度。

b.稳定流观测时间为抽水开始后第5、10、15、20、2

5、30、40、60、80、120min,之后每小时观测一次。

c.非稳定流观测时间为抽水开始后第1、2、3、4、6、

8、10、15、20、25、30、35、40、50、60、80、100、12

0min,之后每30min观测一次。

d.水位观测单位为米,数据精确到厘米。

e.流量和水温观测数据精确到十分位(小数点后一

位)。

2.2.4 资料整理

a.检查记录表,对水位、水量、水温、观测时间等数据,要进行审查、校对,发现有误可根据情况进行修正,并誊清一份存档。

b.静水(头)位埋深修正

抽水前测得的静水位埋深,是未开采前保持的静止水位埋深。即水温自上而下逐渐增高的水柱,它不能代表抽水状态下的静水位埋深,必须修正成抽水时上下形成统一热力场的热水静水头埋深,才能与观测的水位埋深、水量、水温相匹配进行参数计算。

c.绘制抽水曲线图

1 涌水量历时曲线:Q—t曲线

2 降深历时曲线: S—t曲线

3 S—lgt曲线

4 q—f(Q)曲线及Q—f(h)曲线

5 计算参数时所需要的相应曲线

2.3 一般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方法

.2.3.1静水位埋深的修正方法

a.公式计算法

水位校正(换算到热储层平均温度) ,可用公式(2-1)进行校正。

h=H-

(2-1)式中:h——校正后水位埋深(m);

H——取水段中点的埋深(m);

h1——观测水位埋深(m);

h0——基点高度(m);

ρ平——地热井内水柱平均密度(kg/m3);

ρ高——热储最高温度对应密度(kg/m3)。

b.作图法

依据抽水试验时三次降深测得的动水头(hi)和出水量(QI)作图,反算热水静水位。即曲线交于纵轴出水量为零时,便是热水静水位埋深。此法简便、真实、实用。

c.粗略概推法

停泵后,立即观测恢复水位,由于热储层的高压力,动、势能量的转换,当水位恢复到最高点,即热水头高度。此方法可为参考。

2.3.2 单位涌水量计算,可用下式进行计算。

q = Q/S (2-

2)

式中:q——单位涌水量(m3/h〃m);

Q——单井涌水量(m3/h);

s——抽水降深值(m)。

需根据各个落程的数据,做出Q=f(s)关系曲线图。

Q-S解析式的确定方法一

S=a1Q+a2Q2+a3Q3

a1、a2、a3 为待定系数;

Q-s解析式确定方法二

依据三次降深试水资料(QI;SI),采用曲度法确定曲线

类型,并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系数。(详见《供水水文地

质手册》第二册)

当抽水降落漏斗未到达热田边界时,采用以下方法计算

2.3.3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可以采用Dupuit 公式法

a.单井抽水试验时的Dupuit 公式及溪哈尔特抽水引用影响半径经验公式。

承压完整井:

(2-3)

(溪哈尔

特公式)(2-4)

式中 K——含水层渗透系数 (m/d);

Q——单井涌水量 (m3/d);

sw——井筒水位降深值 (m);

M——承压含水层有效厚度 (m);

R——抽水影响引用半径 (m);

rw——抽水井热储段半径 (m)。

利用(2-3)和(2-4)式,采用迭代法计算热储层水文地质参数

b.当带有一个观测孔时的Dupuit 或Thiem公式

承压完整井:

(2-5) c.带有两个观测孔时

Thiem公式:

(2-6)

式中 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 (m);

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和r2处观测孔(井)中

水柱高度 (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

水位降深s之差,h1=H0 -s1;h2=H0-s2。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当地热井中的降深较大时,可采用修正降深。修正降深s'与实际降深s之间的关系为:

(2-7)

H0:—静止水头高度(m)

d. 采用压力测试方法的求参公式

式中:K—热储层渗透系数(m/s)

Q—抽水流量(kg/s)

g—重力加速度(m/s2)

M—热储层有效厚度(m)

r1—观测孔与抽水孔之间的距离(m)

rw—抽水孔出水段的半径(m)

ΔP—使水达到稳定状态下时抽水孔与观测

孔之间的压力差(Pa)

无观测孔时: r1为抽水影响半径,采用(2—4)

式计算。

2.3.4 承压水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求参方法

a.Theis 配线法

两张相同模数的双对数坐标纸上,分别绘制Theis 标准曲线W(u)-1/u 和抽水试验数据曲在线s-t,保持坐标轴平行,使两条曲线配合,得到配合点M的水位降深[s]、时间[t]、Theis 井函数[w(u)]及[1/u]的数值。或在模数为6.25cm的双对数透明纸上绘制s-t抽水试验曲线与W(u)-1/u标准量板套对,按下列公式计算参数(r为抽水井半径或观测孔至抽水井的距离):

(2-8)

(2-9)

(2-10)

(2-11)

b.Jacob 直线图解法

当抽水试验时间较长,u= r2/(4at)<0.01时,在单对数坐标纸上抽水试验数据曲线s-lgt为一直线(延长后交时间轴于t 0,此时s=0.00m),在直线段上任取一个对数周期,查得t1、s1、t2、s2,则有

(2-12)

(2-13)

(2-14) c. 采用压力测试的求参方法

使用条件:当径向距离较小、抽水延续时间较

长时,ΔP-lgt 呈直线段,这时:

式中:ΔP—抽水孔压力降低值(Pa);

S—弹性释水系数(无量纲);

T—导水系数(m2/s);

t—抽水延续时间(s);

其余符号与(2.3.3中d)相同

实际应用中采用半对数法用抽水孔资料进行求

参。

2.3.5 复杂条件下热储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

如抽水影响受到不同水文地质边界影响时,则选则符

合水文地质条件的公式进行计算,(参见《供水水文地质

手册》第二册)。或按边界水力性质设置虚井按势叠加原

理进行计算。

3.地热井单井可开采量计算与确定

3.1单井涌水量的确定

一般可依据地热井单井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绘制的Q=f(s)

曲线,确定水流方程以内插法计算确定。对于层状热储地热田,则应依据该井开采可能影响区内的可采热储存量与地热井开采期排放的总热量进行均衡验算确定。

3.2 单井50年地热开采总量计算

3.2.1 井域热储层单位面积可采热储量计算

依据地热井抽水试验资料,用内插法(最大水位降深以不大于30 m为宜,区域水位下降速率不大于2m/a)初步确定地热井可开采流体量,并以公式(3-1)计算按此量开采50年所排放的总热量。

(3-1)

式中:QW——地热井开采50年所排放的总热量(kJ);

Q——地热井的日可开采量(m3/d);

CW——地热水平均比热容(kJ/(m3〃℃));

tW——地热水平均温度(℃);

t0——天津地区常温层温度(℃);

T---50年内单井累计抽水天数(d);

依据地热井地质剖面,按公式(3-2)计算确定地热井开采利用热储层单位面积可开采的热储存量。

(3-2)式中:Qr ——地热井开采影响区内单位面积可开采热储量(kJ/m2);

K ——热储层地热采收率(0.15~0.20);

H ——地热井所利用的热储层厚度(m);

Cr ——热储层的平均比热容(kJ/(m3〃℃));

tr ——热储层平均温度 (℃);

t0——天津地区常温层温度(℃)。

3.2.2 单井50年地热开采所需热储水平面积计算

按均衡原理以公式(3-3)计算热储层可采热储存量与地热井开采50年排放总热量保持均衡所需的热田面积,并按圆面积公式估算地热井的井距。

(3-

3)

式中:F——保持均衡所需的热田面积(m2);

QW——地热井开采50年所排放的总热量(kJ);

Qr ——地热井开采影响区内可开采热储量(kJ/m2)。

3.2.3 地热开采井布井合理间距(D)计算

(3-4)

在该地热田尚无其它地热生产井或已有井的井距超过计算

的布井间距,可将地热井抽水试验资料初步确定的可开采量作为该井的可开采量;若已有井井距小于计算的布井间距,则应以已有井距的二分之一为半径划定的圆面积作为该井可开采的控制范围,并以该范围内的可采热储存量作为该井地热水开采允许排放的热量,进而反求其可开采量。

当抽水影响直径大于热均衡原理计算的井距时以抽水影响

直径作为井距。

3.3 对井开采的开采量评价

3.3.1 回灌井可灌量计算

方法一:

(3-5)

Q-回灌量(m3/d);

D-对井井底距离(m);

b-热储层有效厚度(m);

t-冷热水峰面到达开开采井的允许时间(d,按50年计);

ρwβw ρaβa-流体和含水层的热容(MJ/m3.℃)。

方法二:

可用热储层吸收率计算(见式3-6)。

Q = P M ΔH (3-6)

Q—稳定回灌量(m3/d);

P—热储层吸收率(m3/d〃m2);

M—热储层有效厚度(m);

ΔH—回灌时孔内水位上升的稳定高度(m)。

地热回灌井评价其可回灌量,一些计算参数需通过实际回灌试验确定或采用类比方法获得,通过相似热储回灌状况来分析确定。

3.3.2 开采井可采量计算

依据地热开采井抽水试验资料,用内插法初步确定地热井可开采流体量。可依据回灌井可回灌评价结果确定可采流体量。

3.3.2.1 当可回灌量达到60m3/h以上,最大水位降深以不大于50 m为宜,区域水位下降速率不大于2m/a,确定为开采井开采量。

3.3.2.2 当可回灌量小于60m3/h,最大水位降深以不大于4 0 m为宜,区域水位下降速率不大于2m/a,确定为开采井开采量。

地热开采井评价可采热量依据3.2进行。

4 地热单井评价报告内容要求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地热地质概况及成井结构:

(1)简述地热井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质背景、布井依据、勘查目的和要求、工程实施情况与问题,周边同层热储地热井利用现状分析。

(2)地热地质特征:简述地热井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详述地热井取水目的热储层的特征及开发利用现状。

(3)钻井及井身结构:成井地质剖面、测井曲线及井身结构。

(4)地热井可开采量计算与评价

a.成井水文地质试验资料分析;

b.计算地热井可开采量及其放热量;

c.估算地热井开采影响区内的可采热储存量;

d.圈定地热井保护范围,提出合理井距的建议。

(5)水质评价

a.水质分析成果;

b.水质评价:侧重供暖、医疗、洗浴、农业用水的水质评价及废水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6)结论:侧重热储层特征、地热井可开采量、水质及用途、开采影响范围及其合理井距、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的结论意见。

附:a.钻井地质剖面图及钻井平面位置;

b.水文地质试验观测资料;

c.水、岩分析化验资料;

d.成井质量验收报告。

5 地热单井勘察报告审批要求

(1)成井质量及各项测试数据资料的可靠性;

(2)地热井可开采量的计算与评价:应确定地热井可开采量、开采影响范围及合理井距;

(3)地热水水质及其用途评价;

(4)地热水开采利用中余热及废水排放对当地环境影响评价及消除影响的措施。

(5)审查结论应明确地热井主要开采层位、可开采量、保护区范围与合理井距、地热水主要用途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审批文件内容可简化。

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报告

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遥感异常提取 1.省主要成矿区(带)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矿谱系 综合了全国各类地质资料和现有地质成矿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对全国用五分法(袁孚、朱裕生,1980,1981;毓川、朱裕生,1999)做了统一划分。其中省的情况是这样的。 省所属滨太平洋成矿域,下扬子成矿省和华南成矿省,长江中下游中生代铜金铁铅锌硫成矿带、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浙闽沿海中生代非金属铅锌银成矿带、湾-武夷山北段古生代、中生代铅锌银钨锡稀土稀有矿床成矿带。 下扬子成矿省是显生宇地层发育的成矿省,其次是中元古代地层出露较广,它是古元古代以后地壳连续活动的成矿省。华南成矿省是新太古代以后连续活动,其活动又逐步增加的成矿省,其中在泥盆纪(地层占15.27%)和侏罗纪地层(16.46%)两时代出露的地层最多,其次是寒武系(8.23%)、白垩系(11.21%)、石炭系(7.24%)三个时代。所以它是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活动强烈的成矿省。 下扬子成矿省主要超值元素组合:Fe2O3、Cu;Pb、Zn、Ag、Cd;Au、As、Hg、Sb;W、Sn、Bi;Ti、V、Cr、Co;Li、La、Y、Nb、Zr;SiO2、Al2O3、Zr、Ba、Sr;F八组。成矿省已知矿床有236处(生192,外生40,变质4),矿床类型有18类,主要类型有接触交代型67处(以铁铜矿床为主,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0.68%,居全国之首)、热液型59处、陆相火山岩型40处(玢岩铁矿、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3.95%,属全国之首)、斑岩型13处、热液(水)型13处,其他各类较少。由此可知,五组超值元素组合与产出矿床的事实较接近,且接触交代型矿床(以Fe、Cu为主)和陆相火山岩型(以玢岩铁矿床为主)居全国同类矿床之首。 华南成矿省是我国有色、贵金属、稀有稀土矿床最丰富的成矿省之一,地质工作程度很高,地球化学元素的丰度值也高,超值元素的组合有:W、Sn、Mo、Bi;(Cu)、Pb、Zn、Ag、Cd;Au、As、Hg、Sb;La、Li、Be、Nb、Y、Zr;U、Th;SiO2、Al2O3;B、F;Ti七组,其中的SiO2、Al2O3组合反映了地壳的酸度较高。其中的Pb、Au、W、Sn、Bi、La、Be、Nb、U、Th、Zr、Al2O3等12种元素是全国是最高的。成矿省已勘查的矿床497处(生322,外生153,变质22),位于华北陆块成矿省之后,居全国第二。其有18种矿床类型,主成因类型是热液型(以钨锡矿床为主,185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26.97%,位于全国之首),花岗岩型矿床16处,占全国同类矿床的64%,位于全国之首。涉及的矿种有W、Sn、Mo、Bi、U、Th、Au、As、Hg、Sb及Y、La、Li、Be等矿种和地球化学组合。已知矿床的特征和地球化学超值元素的组合相互印证了区域成矿作用的成矿机制、证明地球化学元素在矿产勘查中的作用。 省有7个勘查靶区。勘查靶区的具体名称和包含的矿种如下。①皖浙天目山-宁国Sn Cu Ag W萤石勘查靶区;②西天目山-石耳山Ag W Sn萤石勘查靶区;③永康西溪-Pb Zn Ag Cu 萤石勘查靶区;④松阳靖居口Cu Pb Zn Au勘查靶区;⑤青田温溪Au、明矾石、叶蜡石勘查靶区;⑥文成明矾石叶蜡石萤石勘查靶区;⑦开化白沙关-玉京峰Cu Ag W Sn勘查靶区。 2.省矿产资源概述 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全省已发现的矿产113种,其中已查明资源储量、并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种69种,包括能源矿产4种:煤、石煤、放射性铀矿及浅层天然气。金属矿产(含稀散元素)23种:铁、钛、钒、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汞、锑、金、银、铌、铍、镓、铟、镉、钪、硒。非金属矿产42种:普通萤石、熔剂灰岩、冶金白云岩、耐火粘土、硫铁

关于地热资源勘查及评价方法的讨论

关于地热资源勘查及评价方法的讨论 科学勘查和评价地热资源是合理规划和开发地热资源的基础,没有开展勘查和评价工作就投入开采的地热田,必然会产生开采盲目和管理混乱的问题。我国较大规模的开展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地热勘查工作基本经历了普查、详查、勘探、开发和商业开发五个阶段,走了一条较科学的发展道路(如天津、北京的部分地区)。为全国地热资源的勘查评价工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近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迅速形成高潮。许多地区只开展了地热普查工作之后,便进入了商业开发阶段,有的地区甚至没有进行任何正规的地热勘查工作,就直接进入商业开发阶段,经过一段开发后,出现许多开发和管理上的问题,这时会回过头再进行普查或详查工作,核实地热资源量,制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这种地热勘查,虽起步过晚,但可以充分利用商业开发资料,降低地热勘查投资。以上两种地热勘查阶段的模式,各有利弊,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国内地热资源勘查和评价方法也各不相同。笔者就自己实际工作的感受,浅谈地热资源的勘查、计算和评价,与同行讨论,希望有利地热资源勘查和评价方法的统一和提高。 1 地热资源的勘查方法 1.1 区域地质资料的搜集和分析 地热资源的埋藏分布大多与区域构造断裂,基底埋藏分布,深部地层岩性等密切相关,广泛搜集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及已有石油,煤炭的勘查资料,是开展地热勘查的必备工作,进而确定地热勘查区所处地质构造部位,基底埋藏特征、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储存和运移特征等,为地热勘查提供基础地质条件。 1.2 航卫片解译 航卫片的解译可以判断地热勘查区地质构造基本轮廊及隐伏构造;可以显示泉群和地热溢出带位置,地面水热蚀变带的分布,热红外解译可判断地表异常分布等。在勘查面积较大,已有地质资料较少地区,该方法可提供较多的地热地质信息。 1.3 地热地质调查 应在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航卫片解译资料基础上进行,实地验证航卫片解译的重点问题,寻找地质露头,观察地热田的地层及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与新构造运动情况,分析地热勘查区地热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 调查勘查区地表热异常分布特征及与构造的关系。 调查勘查区温泉出露及分布特征、泉水温度及流量变化特征及开发利用历史,调查勘查区内已有地热井水温、水量、开采层段及地层岩性特征,地热水开发利用及动态变化特征。 对不同精度和工作目的的地热地质调查,其工作内容可以有所侧重。 1.4 地球化学调查 对土壤中砷、汞、锑的探测,可以帮助判定深部隐伏断裂的展布情况。地热井岩芯中水热蚀变矿物鉴定分析可以推断地热活动特征及其演化历史。 对地热水中氟、二氧化硅、硼等组份的测定,可以帮助确定地热异常分布范围。 测定代表性地热水,常温带地下水、地表水、大气降水中稳定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推断地热流体的成因与年龄。 1.5 地球物理勘查 采用地温测量可以圈定地热异常区,分析热储空间分布特征。 在较大的地热勘查区可以采用重力法确定勘查区基底起伏及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利用磁法确定火山岩体的分布及蚀变带位置。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及氡气测量等方法可以判定断裂构造展布特征及地层富水情况。

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评价

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评价 发表时间:2018-10-17T11:28:19.39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4期作者:田蓉李福杰李达宁 [导读] 在我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根据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可调控的能量(空调热负荷指标、空调冷负荷指标)田蓉李福杰李达宁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 210007 摘要:在我国地源热泵系统应用适宜性评价基础上,根据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可调控的能量(空调热负荷指标、空调冷负荷指标),计算全国各省有效利用浅层地温能,对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由评价结果可知,全国各省实际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总量为7.11581E+11kWh,总装备空调面积为36813.72~28330.50 km2,可供4.7~6.3亿人供暖和制冷。 关键词: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潜力;评价 引言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主要应用地源热泵技术,随着热泵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我国很多地区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国家也大力提倡这项技术的应用,但是由于缺乏适宜性分区和区域规划,在一些不适宜地区出现了盲目建立地源热泵系统的现象,引发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和因地制宜的应用,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此背景下,根据地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指标和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的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为地源热泵系统的建设提供依据。 1 计算原理 利用浅层地温能来安装空调,解决冬天供暖、夏天制冷问题。根据气候特征,利用浅层地温能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Ⅰ)只需冬天取暖,夏天无需制冷;(Ⅱ)只需夏天制冷,冬天无需取暖;(Ⅲ)夏天制冷,冬天制冷。 以冷热均衡为原则,Ⅰ类地区取暖所需要总热能来自于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取暖的同时将冷能带入地下,造成地下温度下降,这可以在非采暖期(时间达半年以上)从环境得以恢复。Ⅱ类地区制冷是所需要的总冷能来自于可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制冷的同时也将热量带入地下,造成地下温度上升,这可以在非制冷期(时间达半年以上)从环境得以恢复。Ⅲ类地区采暖时带入的冷能,在制冷时期利用制冷,到达冷热均衡。根据全国气候特征,我国利用浅层地温能主要以(Ⅲ)方式为主。但以海南为代表的南方地区主要以制冷为主,其在夏天制冷期间带入的热能在取暖期利用,由于取暖时间段,总热能相对较大,则其取暖面积相对较大;同样,以黑龙江为代表的北方地区,其制冷面积相对较大。为了整个浅层冷热能达到均衡,则采暖期或制冷期所获得的热能或冷能的最大值均为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能----可调控的能量。 2 空调热负荷指标 空调热负荷指标:空调系统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空调热负荷指标由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加热由门及孔沿与相邻房间浸入的冷空气的耗热量、建筑内部设备得热、通过其他途径散失或获得的热量等组成,主要由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组成。 又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只设供暖系统的民用建筑物,其供暖好热量可用窗墙比公式法进行计算。 根据目前手册和一些实例中提供的热负荷与温差,则可计算出住宅建筑和非住宅建筑的空调热负荷系数Mh。假定在全国范围内,住宅建筑与非住宅建筑的结构一样,则住宅建筑与非住宅建筑的热负荷系数均为定值。则只需知道供暖期每个城市的平均室温就可以计算出热负荷系数。 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提供了部分建筑的热负荷(以北京为例);又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2001年局部修订),冬季空气调节室内温度计算参数为18~22℃,夏季空气调节室内温度计算参数24~28℃。 3 空调冷负荷指标 空调冷负荷指标:空调系统在制冷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制冷设施带走的热量。其涉及的方面多,主要由人体冷负荷、灯管冷负荷、设备冷负荷、新风冷负荷、渗透冷负荷、外墙和屋面冷负荷、外窗和天窗冷负荷、内围结构冷负荷。 根据《民用建筑暖通空调设计技术措施》(第二版),提供了部分建筑的冷负荷(以北京为例);全年用空气调节系统冬季热负荷可按下述方法估算:北京地区为夏季冷负荷的1.1~1.2倍,广州地区为夏季冷负荷的1/3~1/4. 4 全国各省有效利用浅层地温能 浅层地温能储存介质按中细砂和砂粘土1:1计算,水的比热容大约是1 kcal/kg·℃,中细砂的比热容为0.24kcal/kg·℃,砂粘土的比热容为0.33 kcal/kg·℃,砂粘土密度为1.78*103kg/m3,中细砂与水的密度分别按1.75*103kg/m3、1*103kg/m3计算。中细砂孔隙度按30%,砂粘土按45%计算。浅层地温能资源一般利用温差在5℃~15℃,而在我国不同地区可利用温差也不同,此次概算采用平均值9℃。考虑到城市建筑面积系数50%,30%的可采系数,25%的可利用效率,考虑到浅层地温利用深度的不均一性,现将其可利用深度按50m处理,采用热储法计算,则全国各省实际可有效利用的浅层地温总量计算结果为7.11581E+11。 5 全国利用浅层地温能可装备的空调面积 建筑类型不同,建筑冷热负荷指标也不同,本次计算采用下式计算各省冷热负荷指标: (10)

怎么撰写课题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因为要申报全国规划办的国家级规划课题,于是需要讨论表格中给“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操作步骤”一栏。这四个概念相对独立,却又紧密联系,因此填写困难,特别是对于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来说,更是不知道如何下手。于是,我上网搜索了一种解释和一个案例,发至网上,以供参考。 经过研究,我觉得,这四个概念表现的四个方面应该综合起来表述,也就是说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操作步骤”放在一起写,也就是说,“技术路线”也需要通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操作步骤”才能表现,也只有这样才能重复和交叉。 什么是“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多见于理工科和软科学。 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 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程序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 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技术路线”的案例: 本课题(基础教育中学习评价的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建议 本课题的研究从哲学的层面来说,将采取由具体到抽象、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方法开展研究。具体的方法还有: ⑴文献研究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和掌握本课题相关的研究动向,供借鉴。 ⑵调查研究法 我们将主要运用调查法研究目前基础教育中学习评价实施的现状、效果、功能及其成因,掌握第一手材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⑶经验总结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相关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较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遵循的规律性的东西。 ⑷行动研究法 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新课程条件下学习评价目标的确立、内容设置、状态评估、成果评价、评价者的地位。使学习评价的总体设计符合科学性、开放性、探究性、人本化的原则。为此将采取:a.个案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被评价主体的差异性,对个别学生、实验班级、某一年级、某一类群体等典型的个案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和剖析,力图揭示其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b.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平台,根据研究的目的,设置必要的提问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以此来掌握学生对评价的认知状况,并及时反馈评价设计的效度。这种方法是广为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将采用的问卷法,其回答形式主要有自由记述法、选择法、分类法、等级法等。C.观察研究法在自然的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性评价中个体行为变化的外部表现,以了解其发展情况。根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可以进行长期观察,也可以进行短期观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重点观察,也可以进行全面观察。必须注意的是观察法应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不能使被观察者觉察自己是观察的对象。要善于做好观察记录,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d.谈话研究法研究者初步拟定一定的问题同被评价主体进行谈话,以了解其自我对评价的看法,了解其在被评价过程中的心理和观念的变化。e.建立网络个人评价档案袋 f.其他可供借鉴的研究方法。

潍坊市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潍坊市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 【摘要】潍坊市地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便利。近年来,该市出现了一些规模化的地热关联企业和温泉洗浴品牌,对于综合利用资源,改善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论述潍坊市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并对该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提出了建议,同时提出了地热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热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山东潍坊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咽喉,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北濒渤海,南靠沂山,东连青岛、烟台,西接东营、淄博。面积15859平方公里。潍坊市处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3℃,年平均降水量在650毫米左右。区内低温地热水资源丰富,地热水资源的勘察与开发利用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区域地质条件 1.1 地层 自新生代以来,该区域在喜玛拉雅山和燕山运动的影响下,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状态[1]。巨厚的新生代地层沉积形成,且新生代地层发育相对比较齐全,自下第三系至第四系地层均有发育,沉积厚度可达4000m以上。 1.2 地质构造 潍坊市所处构造部位特殊。鲁西、鲁东型地层均有分布,且发育齐全[2]。沂沭断裂带纵贯潍坊市南北,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东向西为:昌邑—大店断裂、安丘—莒县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唐吾—葛沟断裂。呈北北东向延伸,北部较宽,南部收敛。东部为安丘—莒县地堑、西部是唐吾—马站地堑、中部为汞丹山地垒。另外,益都、临朐西部山区属鲁西隆起的东北边缘,发育有新生代临朐断陷盆地。高密、诸城和五莲东部属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一部分,北部昌潍凹陷是济阳坳陷的一部分,与渤海湾毗邻。昌潍凹陷位于沂沭断裂带北端的平原地带,西接济阳拗陷,北临莱州湾。区内有一系列轴向近东西的相间排列的凸起和凹陷[3]。该区自中生代开始发育,普遍沉积了一套侏罗—白垩的红色碎屑岩和火山岩,进入新生代,在喜马拉雅山运动影响下,出现大幅度的下沉。 2 地热地质条件 2.1 地温场特征 地温场的平面分布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关系,地温高低与基岩面的起伏呈正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概述 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世纪。地热资源 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米,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这些地区1000—3000米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 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地热开发与利用 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 一、资源状况 中国地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据粗略计算,主要沉积盆地小于2 000米的深度中储存的地热资源总量约4.0184×1019kJ,相当于1.3711×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以其1%作为可开采量计算,可开采地热资源总量为4.0184×1017kJ,约相当于1.3711×1010吨标准煤的发热量(表2.5.7)。 因中国山地多,全国平均单位面积热储存量将小于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全国960万平方千米地热资源总量若以沉积盆地单位面积平均热储存量4.415×1013kJ的50%估算,估计约2.11920000×1020kJ或相当于7.2310×1012吨标准煤的发热量。可开采热量仍以热储存量的1%计算,则全国地热资源可开采量约相当于7.23×1010吨标准煤。 据1996年统计,全国已勘查的地热点(田)有738处,其中进行过勘探的有43处;详查的83处;普查及区域调查的612处。探明各级可开采地热水总量为247.016万立方米/天,

论文的技术路线

关于论文的技术路线,请参考以下内容: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中国地热资源储量及分布概况 【一】中国地热概述 最近两年,在中国的东北高纬度寒冷的大庆地区和西北干旱的宁夏银川地区开展了地热勘探和开发利用工作,巨大的盆地型地热资源已被证实。在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区云南腾冲近代火山地区也开展了以动力开发为主的高温地热勘探工作,为拟建单机10MW以上电站提供资源参数,在首都北京市区钻取到88℃地热流体,为减轻城市环境污染作出贡献。目前,地热产业化已初具规模,国家正在制订2001—2010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十五”清洁能源科技发展计划。地热开发规模和科学技术将以崭新面貌迎接21世纪。 【二】地热资源 通过地质调查,全国已发现地热异常3200多处,其中进行地热勘查的并已对地热资源进行评价的地热田有50多处。全国已打成地热井2000多眼。发现高温地热系统255处,经过评估总发电潜力5800MW?30a,主要分布在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的西部。在西藏羊八井地热田ZK4002孔,孔深2006米,已探获329.8℃的高温地热流体。发现中低温地热系统2900多处,据调查,总计天然放热量约为1.04×10^14kJ/a,相当于每年360万吨标准煤当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诸省区和内陆盆地区,如松辽盆地、华北盆地、江汉盆地、渭河盆地以及众多山间盆地区。这些地区1000—3000米深的地热井,可获80—100℃的地热水。 中国地热资源按其属性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高温(>150℃)对流型地热资源,这类资源主要分布在西藏、腾冲现代火山区及台湾,前二者属地中海地热带中的东延部分,而台湾位居环太平洋地热带中。 ②中温(90-150℃)、低温(〈90℃)对流型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在沿海一带如广东、福建、海南等省区; ③中低温传导型地热资源 【三】地热开发与利用 最近5年,地热能的直接利用发展很快,尤其是地热供热、温泉疗养、游乐等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如在北京小汤山和河北省雄县等地均建立了温泉旅游疗养基地,在南方的湖南汝城县热水镇建立了以种植、养殖和培育良种的综合示范基地。高温地热发电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在西藏、云南的高温地热分布区,其水能资源也非常丰富,当地热衷于建造10—20MW的迳流式小水电站,而对建造地热电站,实施多能互补的认识不够。但是,无论如何当地小水电站都是季节性的,每年只在丰水期发电3000—4000小时,而枯水季节则不能满发或停发。为改变枯季缺电现状,地热专家提出地热发电与小水电联合调度、优势互补方针,得到了共识,今后地热发电仍会稳步增长。 【四】资源状况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含遥感)

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技术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8年7月

目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总则 (2) 4 设计书编写 (2) 5 资料收集与分析 (5) 6 热红外遥感调查 (6) 7 地热井调查 (12) 8 温泉调查 (13) 9 地热资源评价 (14) 10 地热资源区划及开发利用区划 (19) 11 成果编制要求 (23) 附录A 医疗热矿水水质标准 (48) 附录B 热矿水矿物原料提取工业指标 (48) 附录C 名词与术语 (49) 附录D 地热资源分级 (50) 附录E 地热储量分级 (51) 附录F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52) 附录G 地热资源梯级综合利用 (55) 附录H 填表说明 (56)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要求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全国地热资源现状评价与区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专门制定。 1.2本要求规定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设计书编制、资料收集与整理、野外调查、动态监测、数据库建设、地热资源评价与区划、报告及图件编制与提交等等工作的基本要求。 1.3本要求适用于项目并可供相关工作参考。 2 引用标准 GB 11615-89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 DZ 40-85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DD 2004-01 1:250000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技术要求 GB 8537-1995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 5084-19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TJ35-2005 渔业水质标准 GB 2260-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9649-88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GB/T 13923-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 1398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 17797-99 地形数据库与地名数据库接口技术规程 GB/T 17798-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DZ/T 0197-1997 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 DDZ 9701 资源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细则 DDZ 9702GIS 图层描述数据内容标准 DZ/T 0124-94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文件格式 DZ/T 0128-94 地下水资源数据文件格式 GB/T 14950-1994 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DZ/T 0151-19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DZ/T 0190-1997 区域环境地质勘查遥感技术规程 DD 2001-01 1:250000遥感地质调查技术规定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

开题报告中的技术路线的写法

开题报告中的技术路线的写法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与评价 第一节计算原则 1、地热资源/储量的计算,应分别计算热储中的地热储量(J)、储存的地热流体量(m3)、地热流体可开采量(m3/d 或m3/a)及其可利用的热能量(MW t)。 2、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应以地热地质勘查资料为依据, 在综合分析热储的空间分布、边界条件和渗透特征, 研究地热流体的补给和运移规律, 研究地热的成因、热传导方式、地温场特征, 并建立地热系统概念模型的基础上进行。 3、计算方法或计算模型应符合实际, 模型的建立与计算方法的采用, 应随勘查工作程度的提高, 依据新的勘查和动态监测资料进行更新和改进。 第二节计算参数的确定 地热资源/储量计算参数应尽可能通过试验和测试取得。对难于通过测试得到的参数或勘查工作程度较低时, 可采用经验值。应取得下列参数: 一、地热井参数: 1、参数类型:地热井位置、深度、揭露热储厚度、生产能力、温度、水头压力、流体化学成份等。 2、获取方法:均采用测量、试验、测试获取实测数据。

二、热储几何参数 1、参数类型:热储面积、顶板深度、底板深度和热储厚度等。 2、获取方法: (1)顶板深度、底板深度和热储厚应利用钻孔勘探资料,并依据地面物探资料,考虑地热田内热储厚度变化特征取平均值或分区给出。 (2)热储面积:带状热储的面积一般按地热异常区或同一深度地热等温线所圈定的范围确定;层状热储的面积依据地热田的构造边界和同一深度的地温等值线所圈定的范围确定。如果工作任务仅涉及地热田的部分范围,应按勘查工作控制的实际面积计算。如果地热田分布面积,应将各地热分区、地热田及地热异常区范围线、热储温度等值线和热储厚度等值线计算机数字化,通过计算机计算各分区的面积。 若进行区域评价时,新近系与白垩系热储面积,为热储温度大于40℃的区域;基岩热储面积,按其埋深4000m 以浅分布面积计算。 三、热储物理性质 1、参数类型:热储温度、水头压力、岩石的密度、比热、热导率和压缩系数等。据此,可以取得热储不同部位的温度分布情况。

地热能特点前景

地热能特点、利用现状及发展分析一:定义 狭义的地热能指: ----地球内部蕴藏的能量(来源于太阳) 广义的地热能指: ------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热能,它起源于地球的熔融 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英文名称: geothermal energy 二:分类 地热资源按温度分为 高温地热(温度高于150℃) 中温地热(T:90 ~ 150 ℃) 低温地热(温度低于90℃) 从总量上看,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 地热资源按储存形式分为 蒸汽型 热水型 地压型

熔岩型 干热岩型 三:特点: 优点: 1.可再生 2.分布广泛 3.蕴藏量丰富 4.单位成本低(单位成本比开探石化燃料或核能) 5.建造地热厂时间短且容易 缺点: 1.资金投资大 2.受地域限制 3.热效率低,有30%的地热能用来推动涡轮发电机 4.所流出的热水含有很高的矿物质 5.一些有毒气体会随着热气,而喷入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四:利用现状 根据地热流体温度的不同,其利用非常广泛: 1.2 0 ~ 5 0 ℃: 沐浴,水产养殖,饲养牲畜, 土壤加温,脱水加工 2.5 0~100 ℃: 供暖,温室,家用热水,工业干燥 3.100~150 ℃:供暖,制冷,双循环发电,

罐头食品,脱水加工,回收盐类 4.100~200 ℃:双循环发电,制冷,工业干燥, 工业热加工 5.200~400 ℃:直接发电及综合利用 一:地热能直接用于采暖、供热和供热水、温泉养生是仅次地热发电的地热利用方式。 二: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的即可供热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实现低温位热能向高温位转移。 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它是利用水与地热能进行冷热交换来作为水源热泵的冷热源,冬季把地热能的热量取出来,此时地热能作为“热源”,夏季把室内热量取出来,此时地热能为“冷源”。 三:发电:原理: 通过汽轮机将地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化为动能后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地热发电热力系统的分类: 1.蒸汽型 2.扩充法型 3.中间介质法型 最常用的地热发电技术有干蒸汽式、闪发蒸汽式、双循环式

技术路线描述.

三、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工艺流程图; 产品结构图,框架图; 项目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描述申报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通过阐述项目技术原理、作用,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 加入项目系统架构图 根据项目系统结构,对各个部分子系统分别进行阐述。 1、xxx子系统:(可以用文字和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 2、xxx子系统: 二、涉及的关键技术 三、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2)项目创新点:描述项目在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结构创新等方面的创新点。要用技术语言,尽可能多的用实验数据对技术创新性进行描述,要有数据分析、对比,要有新旧技术、结构或工艺对比。 (1) 理论创新(企业补充) (2) 应用创新:[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创新点1、XXXXX的应用技术 ①创新程度:本项目在应用性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包括:(企业补充)。 ②创新难度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企业补充) 采用先进的XXX技术,解决了*****问题, (3) 技术创新:[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技术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创新点2:自主创新XXXX技术。 [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技术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技术内容:必要时要画出技术逻辑图 ①创新程度:新颖性和独创性分析(主要指创新技术的突破强度、先进程度、创新技术占项目总体技术的比重等,主要论述技术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原创性的、是综合技术的集成、是技术延展还是应用领域的开拓)***。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技术介绍,阐述独特的一面。与传统的某某产品的区别和优势在于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部标准 DZ40—85 地热资源评价方法 地热资源是地质矿产资源之一,为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可作为国家、省、市、自治区制定长远规划的依据;也作为本系统进行地热田普查和初步勘探的设计依据。 1 名词、术语 1.1地热资源 系指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地下岩石和水中的热能,也包括在未来条件下具有替在价值的热能。 根据研究程度,地热资源还可进一步划分为远景地热资源、推测地热资源及已查明地热资源(图1)。 图1 地热资源评价表 1.1.1远景地热资源 系指在小比例尺(相当于1∶100万或1∶50万)区域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某些地热现象,如温泉、浅层地温等物探资料,并基于一般的地热地质条件和理论,推测其存在的地热资源。 远景地热资源可作为进行中等比例尺调查和制定规划的依据。 1.1.2推测地热资源 系指在中比例尺(相当于1∶20万或1∶10万区域调查的基础上,相应开展了地热地质、地热地球化学和地温调查,重、磁、电或地震等物探以及钻探工作,得出的地热资源。 推测地热资源可作为规划大比例尺地热调查,编制地热普查、初步勘探设计的依据。

1.1.3已查明地热资源 又称已确认地热资源,系指在大比例尺(相当于1∶5万等)调查的基础上,相应开展了地热地质、地热地球化学、地温调查,重、磁、电或地震等物探工作,经钻探验证,地质构造和热储边界清楚。同时,经过长时间单井、多井抽水试验或放喷试验以后,在计算出的地热资源。 1.2地热储量 系指已查明地热资源的一部分,即在当前条件下可以用地质学方法圈闭而又能经济、合理、合法地开采的有用能源。 1.3热储 系指含有能被开发利用的热流体的岩石和岩层。 热储还可分为孔隙热储和裂隙热储。砂层、砂卯砾石层、胶结较差的砂岩、砾岩和部分碳酸盐岩等属孔隙热储。火成岩、变质岩、部分碳酸盐岩和致密砂岩、砾岩属裂隙热储。在进行地热资源评价时,对于孔隙和裂隙二者兼有的热储,如砂岩、砾岩和碳酸盐岩等按孔隙热储考虑。 1.4地热田 系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盖层、热储、热流体通道和热源的地质体。其热能可供开发并具有社会经济效益。 1.5有效利用地热资源量 被开发出来的地热能(即从井口得到的热量)只有一部分被利用,将被利用的部分称为有效利用资源量。由式(1)表示: η= (1) 式中:η——有效利用率; Q z——有效利用资源量,kcal; Q Wh——可采地热资源量(从井口得到的资源量),kcal。 有效利用率和利用目的及技术水平有关。 2进行地热资源评价的某些规定 2.1深度

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中国地热资源及开发利用 发布时间:2010-7-20信息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 [摘要]介绍了我国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开发现状,从地热发电和地热采暖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地热资源在我国的利用,对我国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从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等角度指出地热资源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地热资源概述 地热是指地球内部所蕴藏的热能,它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时发出的热量。地热资源是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和地质条件下,能够从地壳内科学、合理地开发出来的岩石热能量、地热流体热能量及其伴生的有用组分,它与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等统称为新能源,将太阳能、风能、潮汐能与地热能加以比较,地热能是新能源中最为现实的能源。地热资源按赋存形式可分4种类型:一是热水型,即地球浅处(地下100~4500m)所见到的热水或水蒸汽;二是地压地热能,即在某些大型沉积盆地深处(3~6 km)存在着高温、高压流体,其中含有大量甲烷气体;三是干热岩地热能,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条件造成高温但少水甚至无水的干热岩体;四是岩浆热能,即储存在高温(7001 200℃)熔融岩浆体中的巨大热能;根据地热水的温度地热能可分为高温型(>l50℃)、中温型(90~150℃)和低温型(<90℃)三大类,高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发电,中、低温地热资源主要用于地热直接利用。 我国是地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地热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7.9%(表一),可采储量相当于4626.5亿t标准煤。我国的高温地热资源(热储温度≥150℃)主要分布在藏南、滇西、川西以及台湾省,环太平洋地热带通过我国的台湾省,高温温泉达90处以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西藏高温热田主要集中在羊八井裂谷带,其中藏南西部、东部及中部约有108个高温热田,构成中国高温热田最富集的地带;云南是全国发现温泉最多的省,高温热田主要分布在怒江以西的腾冲-瑞丽地区,约2O处;川西分布着8个高温地热区,为藏滇高温地热带的一部分。我国主要以中低温地热资源为主,中低温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山东半岛和东南沿海地区,其主要热储层为厚度数百米至数千米第三系砂岩、砂砾岩,温度在40~80℃左右,目前已发现全国共有地热温泉3000多个,其中高于25℃的约2200个。从温泉出露的情况来看,我国主要有四个水热活动密集带[1]:藏南-川西-滇西水热活动密集带;台湾水热活动密集带;东南沿海地区水热活动密集带;胶东、辽东半岛水热活动密集带。从地质构造上看,我国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构造活动带和大型沉积盆地中,主要类型为沉积盆地型和隆起山地型。 二、我国地热资源开发现状 我国地热资源的利用历史悠久,但真正大规模勘查和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70年初期,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需求的推动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近年

技术路线描述

三、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1)工艺流程图; 2)产品结构图,框架图; 3)项目工艺路线的可行性,合理性分析; 一、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描述申报项目研究开发的内容),通过阐述项目技术原理、作用,解决的问题,达到的目的。 加入项目系统架构图 根据项目系统结构,对各个部分子系统分别进行阐述。 1、xxx子系统:(可以用文字和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阐述。) 2、xxx子系统: 二、涉及的关键技术 三、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四、项目技术路线描述 (2)项目创新点:描述项目在理论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结构创新等方面的创新点。要用技术语言,尽可能多的用实验数据对技术创新性进行描述,要有数据分析、对比,要有新旧技术、结构或工艺对比。

(1) 理论创新(企业补充) (2) 应用创新:[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创新点1、XXXXX的应用技术 ①创新程度:本项目在应用性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包括:(企业补充)。 ②创新难度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企业补充) 采用先进的XXX技术,解决了*****问题, (3) 技术创新:[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技术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创新点2:自主创新XXXX技术。 [请认真审核编辑,把创新技术说清楚。该部分非常重要] 技术内容:必要时要画出技术逻辑图 ①创新程度:新颖性和独创性分析(主要指创新技术的突破强度、先进程度、创新技术占项目总体技术的比重等,主要论述技术的新颖性和独创性,是原创性的、是综合技术的集成、是技术延展还是应用领域的开拓)***。项目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技术介绍,阐述独特的一面。与传统的某某产品的区别和优势在于XXXX,具有XXX优势;开创了XXXX的新领域、新方式。该技术具有独创性,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②创新难度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指技术艰深程度、复杂程度和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面向应用创新的创新点技术,需分析所面向的技术领域或面向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参数以及对本创新点技术的影响因素,测试手段、仪器和相关接口技术等,说明难度) (4)结构创新、工艺创新 如果是结构创新、工艺创新,需进行新旧结构或工艺对比,并画出新旧结构图和工艺流程图。要有数据分析、对比,要有新旧技术、结构或工艺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