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

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
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

强者之道——浅谈《孙子兵法》

卢炳尚胡玉清王君海

《孙子兵法》是我国军事理论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在我国古典军事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历代军事斗争中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享有极大的盛誉。近的就说海湾战争:美国攻打伊拉克就是“善攻者攻于九天之上”靠的是空中打击,伊拉克则知己知彼“善守者守于九地之下”,美军士兵则人手一册《孙子兵法》等等,远的兵圣孙子智擒庞涓更是将其演绎得如同神话。军事战争作为一种社会的特殊事件,就该遵循社会的一般规律。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任何一般是大致的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列宁全集》)。军事战争告诉你怎么生存、发展、发展、壮大,研究该社会状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孙子兵法》就是揭示这种规律的圣典,它而同样可以告诉你在激烈的竞争环境,怎样做人,做一个强者,也可以告诉一个国家如何富裕,如何外交。总之《孙子兵法》是强者之道,是强者的战略。道可道,非常道(《老子》),研究战略实际上就是研究指导战争全局的那种东西(《毛泽东全集》)。那么我们在今天还是要研究如何自强、壮大、发展,《孙子兵法》就是其中很有价值的研究之路,学习它,实践它,践行它,就会逐渐强大,是强者之路。但我们不能单纯的从军事战争的角度来考虑,而要立足于战争,延伸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守宇宙,重开拓”(韩愈)“运动是物质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运动就有规律,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恩格斯《反杜林

论》)这才是研究《孙子兵法》的价值所在和必要性。

《孙子兵法》产生的政治、军事背景:

《孙子兵法》的十三篇内容主要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争霸战争的特点。春秋时期属于周朝,周朝共有8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建立周朝。

周朝历史年表

西周为奴隶社会,东周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

1.春秋时期的政治情况

春秋时期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动荡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那种把奴隶禁锢起来,强迫奴隶从事集体生产劳动的“千耦其耘”的奴隶制生产方式,就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桎梏,而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方式,有了成为社会经济基础的可能,封建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据史料记载,周武王建立周朝时,西周先后封国800多,历史上号称八百诸侯国。西周时,周天子建立周朝时尚可掌控各封国,以后诸侯发展并不平衡,春秋初期,各国为了强大,战争频繁,“新的军事科学是新社会的必然产物”(恩格斯),大国之间争霸的客观情况要求发展军事理论,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军事斗

争的需要,同样对军事理论提出新的要求,而频繁的战争为发展军事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孙子兵法》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要求,在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2.春秋时期的军事情况

春秋时期的战争情况大体有三大类:

其一是诸侯国兼并与大国争霸的斗争。从周武王800多个诸侯国到春秋前期130多个,都侵略扩张,兼并小国,各大国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到战国开始时,便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其二是新兴地主势力向奴隶主夺取政权的战争。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后,政治、经济、文化逐渐受这个阶级支配,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阶级斗争引起频繁的战争。战争的结果,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加速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

其三是奴隶起义战争。由于诸侯国内奴隶主和奴隶矛盾很大,积怨很深,因而外诸侯国进犯时,奴隶无心恋战,出现“上下不相得”“民散城不守”的情况,加上奴隶们的起义,致使战争纷纭。

上述三种类型的战争,在促进社会政治进步的同时,促进了新的军事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孙子兵法》正是与时俱进,顺势而生,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作。它的问世对我国军事理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哲学史、社会学史上也占有相当地位。特别若能“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在各领域“天有时、地有利、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民”(《考工记》),那么《孙子兵法》

的重要意义定会不日而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涉及战争、政治、经济、地理各方面,及认识研究战争的方法、途径、原则等;从指导战争到具体战斗,从战略到战役战术;其中心内容是论述将帅如何统帅、如何思谋定策、如何从宏观上把握:产生战略意识指导实践,战术意识落实践行;如何战略上着眼长远,战术上着眼现实;战略上做对的事情,战术把事情做对;战略上举重若轻,战术上举轻若重;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如孙子所言,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其主要观点是:

1.兵者,国之大事

《计篇》首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九变篇》中又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他把战争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指出战争对国家统治的作用和影响,这对于人类进一步认识战争的本质,无疑是个贡献。战争的作用被描述成“不争天下之要,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子的军事理论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战争,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愈来愈是对自然界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他的重战思想是进步的思想。

2.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

孙子认为:战争的胜负是可以预知的,也是可以争取的,但须有条件。他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纳为“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所谓五事为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他深入到内部认为:“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统帅要深入研究“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这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而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看待战争的胜负。《孙子兵法》贵在把“道”放在首位,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恰如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用“人民战争”战略,孙子解释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表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战争与政治的关系问题。他直观地看到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和影响,并把它作为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为后来的战争指明了方向。

3.举师十万,日费千金

孙子从经济入手讨论战争,是他认识问题的又一可贵之处。“凡用兵之法,驰车干驷,革车千乘,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说明进行战争首要准备物资,“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揭示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战争和经济的关系。指出“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战争不但是军事和政治的竞赛,而且也是经济的竞赛,离开经济,战争就无法进行。他创造性的提出来“兵贵胜,不贵久”的速战速决思想,“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因粮于敌”,“取敌之利”的原则,这都是从经济角度考虑战争。

4.善用兵者,能为胜败之政。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若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这是认为战争是客观条件决定的,但人是可以预知战争胜负的,“善虞者,胜于易胜也。故善战者无胜名,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可以通过对战争各方面的分析得知战争的结局,所以“胜可知而不可为”。但他可贵之处就在于强调将帅的指挥作用。强调主观指导对客观条件的反作用,提出“修道而保法,能为胜负之政”。他指出将帅的战略意识思谋定策的作用。在战争中,组成整体的一切都是彼此联系着的。因此,每一个原因即使是很小的原因,它的结果也会对整个行动的结局发生影响,都会使最后的结果有所改变,尽管改变很小。(《战争论》),然而孙子指出“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指出将帅的谋略在战争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5.不战而屈人之兵,以全争于天下

不经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屈服的“全胜”战略思想,是孙子对指导战争所企求达到的最理想的境界。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在当时,各国间战争频繁的时代,如果哪一个国以“钝兵挫锐,屈力殚货”的代价打赢了一场战争,那么这一国必落得被他国所消灭的下场。战争要服从诸侯兼并政治出发,“兵不钝而利可全”,提出“全胜”思想,把战争的基本手段分为“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四种,并区分为上、中、下策。“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他认为,用兵的上

策应该是打破敌人战略企图,揭露破坏敌人的计谋,打乱其战争的计划;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拆散敌人的同盟,孤立和消弱敌人的力量,同时扩大加强自己的力量,以战胜敌人。当然孙子并不完全反对“伐兵、攻城”,只是认为它们不是理想的手段。

6.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主要精华之一。这项贯穿于开篇到末篇。如“知兵之利于害;知五事之情;知得失之计;知动静之理;知死生之地;知有余不足之处;知诸侯之谋;知可以战不可以战之道,知迂直之计;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知战之日,知战之地等等。”将帅只有全面了解情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孙子认为“知彼知己”是正确领导战争夺取战争胜利的唯一途径。《用间篇》中“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只有知彼知己,行动起来目标才能明确,战略战术才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也就是“动而不迷,举而无穷”。

7.致人而不致于人

所谓“致人”,就是调动支配敌人;所谓“不致于人”,就是不被敌人所调动、所支配。意即争取主动、避免被动。古代兵法千章万句,最重要的莫过于“致人而不致于人”(《李卫公问对》)。《孙子兵法》中系统地论述了“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原则和方法,这是将帅的谋略艺术。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先胜而后求战”。孙子认为要掌握主动权,在战前就要有取胜的把握。要求将帅要“经之以五

事,校之以计”,通过“多算胜,少算不胜”的分析,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同时还要加强战争准备,首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二是要“胜于易胜”。要能保持主动权,就必须选择好打之敌。“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才能做到“攻其必救”始终保持主动。三是要运用各种手段欺骗迷惑敌人。孙子认为,将帅在战争中必须善于运用“示形”以迷惑敌人;运用“诡道”以欺骗敌人;“攻其必救”以调动敌人;使敌人“无所不备”以分散其兵力,造成敌人的种种错觉和不意,以保持主动地位。四是要“以众击寡”造成兵力对比上的优势。孙子认为,运用各种手段欺骗迷惑敌人,使敌人分散兵力,这样就可使“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敌人与我作战兵力少了,我取胜的把握就大了。五是要全面而分析利害关系。孙子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全面考虑利害得失,就可以树立信心,排除隐患,保持主动权。

8.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孙子在我国军事学术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的谋略思想。他的“诡诈”的谋略思想精髓便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一要旨的基本精神,就是要运用奇异多变的计谋,在敌失去戒备或在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然袭击,使对方在慌乱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制定错误的计划,采取错误的行动,以致我在军事和心理上取得巨大效果。《孙膑兵法.威王问》中有一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威王问:“以一击十,有道乎?”孙膑肯定的回答:

“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怎样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目的呢?孙子在首篇《计篇》中列举了“诡道十二法”。这就是“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孙子认为,行诡道首先设法伪装自己的真实意图,以假象掩盖真相,以形式掩盖内容,以枝节的、次要的过场冲淡主要的“剧情”;对敌人要能够抓住他的弱点或乘机攻取或因势诱导或等待时机。

孙子认为要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目的,在作战行动上要突然袭击。他指出“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道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初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即在没有发动进攻前要象处女一样柔弱静稳,使敌人得不到消息,一旦敌人有隙可乘,就要象挣脱困境的兔子一样迅速,使敌人不急抵抗。

9.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

孙子认为行兵之要,不外乎奇兵和正兵。“正”是指用兵的常法,反应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奇”是指用兵的变法,反应战争指导的特殊规律。“奇正相生”。在战争中,谋贵用奇,但无正则难以求奇,奇有正生。“有正无奇,虽整不烈,无以致胜也;有奇无正,虽锐无恃,难以控御也。”(《陈纪》)孙子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正如岳飞名言:

“陈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孙子既强调奇正的作用,又指出了奇正的变化,这种辨证、发展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汲取的。

10.避实击虚

孙子说:法、弱、乱、饥、老、寡、惰归,无备都是“虚”;勇、强、治、饱、佚、众、锐气,有备都是“实”。“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表,避实而击虚。”古人认为,先知攻守两济之法,然后知奇正;先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知虚实。盖奇正自攻守而用,虚实由奇正而见。《孙子兵法》中《形篇》论攻守,《势篇》论奇正,《虚实篇》论虚实。这三篇紧密相连,正如《李卫公问对》中说:“不知以奇为正,以正为齐,且安识虚是实,实是虚哉?”孙子说:“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激水之疾,至于飘石者,势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彉弩,节如发机。”“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明察虚实。孙子提出四种判明敌人虚实的方法。“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通过“策之、作之、形之、角之”这些手段,弄清敌人的“得失、动静、死生、有余不足”等情况,也就是察明敌人的虚实,这样才可做到避实击虚。转换虚实。虚实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是不断变化的,当客观上不具备己实彼虚的有利条件时,就应通过各种手段,诱敌发生错觉,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这样虚实形势就会发生变化。孙子说:“能使敌人

自主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主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乘敌之虚。战争中敌我双方的虚实是相对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又是变化的,实可变虚,虚可变实。这就要求将帅不仅善于辨明虚实,转换虚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敌人的虚弱之点,抓住敌人的虚弱之处,迅速攻击,夺取胜利。正如孙子所说“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在敌人还没有意识到其虚弱之点的时候,我已向其发起攻击,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使敌人来不及急救。

11.以迂为直,以患为利。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者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迂直之计也。事物在曲折中前进,同事物的运动规律一样,面对悬崖如呆直走过去,不但不能过去,相反会摔得粉身碎骨,往往两者最短的距离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时分时合应区别,什么时应柔,什么时应刚,恰到好处的运用,能事倍功半。暂时的柔,是为了将来的硬。迂需要大智慧,大技巧,是高层次意识。所以孙子说“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故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总之,孙子讲得很多兵家的深刻道理,思想深邃,妙不可言。我

们一定要打开思路。深为体察,不能局限某一个点上,不能局限于一句话上。在战争中,组成整体的一切都是彼此联系着的。因此,每一个原因即使是很小的原因,它的结果也会对整个行动的结局发生影响,都会是最后的结果有所改变,尽管很小(《战争论》)。我们在社会上,要想成为一个强者,科学发展,也是一定有一定的规律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强大,需升华和提炼,毛泽东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充分注意,万万不可粗心大意。”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只有为事业而研究历史,才能深化其内涵和外延。

作者单位:临沂市沂蒙公证处临沂市社科联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 物流管理雷军亮100007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文化与思想瑰宝。它的思想从最初的军事作战指导作用,到如今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以经济发展为重心的当今现代社会,对企业的管理与运作,它同样具有积极的指导与参考意义。本文联系实际浅谈孙子兵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孙子兵法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企业文化 正文: 一、企业经营 (一)“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文”与“武”是贯穿孙子治军思想的一条主线。“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孙子提出的一个巨大的思维框架。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我们该如何理解孙子的“令文齐武”治军思想并把它应用到实际中,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文”,我们可以简要理解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企业内部人文环境的完善:“武”,即是企业的内部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 “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讲通俗点,就是每一位员工都明白怎样做是对企业有利的,而且都自觉自愿地这样做,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习惯;再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习惯成了自然,成了人们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约束大家的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道德公允的形式成为众人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是企业的竞争力。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在内部搭建良性的沟通桥梁,有助于减少内耗,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支持企业正常运行的系统。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企业的发展壮大与成功都离不开一套系统、科学、严密、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制度是执行力的保障。任何一个再完美的企业策划方案,都离不开管理团队的正确执行。一切最终的商业方案效果,都取决于团队执行。良好的制度同时可以让公司的管理监督与考核,以及制度自身的更新与完善。再完美的企业管理者也无法做到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制度在此时就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上下同欲者胜 孙武在《计篇》中指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大意就是使民众的意愿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在民众和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心甘情愿地去为之奋斗和牺牲。这时应是“道”在发挥作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意愿是否一致。因为只有意愿一致才能有效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令民与上同意”的基础是上下同利欲。《谋攻篇》中说:“故知胜有五……上下同欲者胜……”就是说上下有共同的欲望就能胜利,而做到上下同欲的关键在于知道“人之所欲”。管理学上的著名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只有了解下属之所需所想,并就下属的能力安排所想的工作与职务,使员工的工作最大限度的向企业目标靠拢,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孙子》在2500 年前就把尊重人的需求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可以说是孙子以人为本管理方法的独到之处,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全胜思想 周强 060210043 孙子的全胜思想是关于以万全之策力争用最小的代价获取全局胜利的理论。它要求决策者利用全破辩证关系,最大限度地使敌人屈服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它的核心思想是谋全局,懂全破,定全策,即谋划要从全局出发,这就要懂得全与破的辩证关系,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万全之策。其手段主要有伐谋、伐交与伐兵相结合。 孙子认为:"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这里所说的"全"是保全,"破"是用武力将敌人击败。孙子这段话中包含这样的思想:最理想的目标是使敌人整个国家都投降;不行,就破敌一军,使敌人一国投降;次之,破敌一旅,使敌人一军投降;再次,破敌一卒,使敌一旅投降;乃至破敌一伍,使敌一卒投降。这就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可见,孙子"全胜"概念确切含义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牺牲而获得全局性胜利。他已认识到了"全"与"破"相反相成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力争完满的"全";在实践中,则主张"全""破"结合,以"小破"求"大全",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使敌屈服于我,而把敌我双方的损失减少到最小。这就在全破问题上实现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孙子虽然提出了全胜思想,但对如何实现全胜,讲得不够具体,后人对此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攻心战、经济战、联盟战等。 攻心是达成全胜目的的重要手段。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兵书《军志》中就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话;《孙子兵法》中也讲到"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攻心"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是孙膑最早提出来的。据唐代人杜佑撰写的《通典》中记载,孙膑曾对齐王说:"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古人所用的攻心谋略中有两个最主要的手段,一是软攻心,古人称之为"文伐";一是硬攻心,古人称之为"威慑"。什么叫文伐呢?文伐是《六韬》里的话,意思是用柔性手段消弱敌人,为对之进行军事打击创造条件。其基本特点是"因其所喜,以顺其志"。比如,敌人骄傲自大,就吹捧他,使他忘乎所以;敌人利欲熏心,就用金钱收买他,让他为我所用;敌人喜欢美色,就用美女去诱惑他,叫他心昏神迷,颠倒是非。如春秋末年越王勾践送西施给吴王夫差;战国时,秦将王翦用离间手段使赵王杀死李牧;明末皇太极用反间计使明朝的崇祯皇帝杀死袁崇焕等,都属文伐。 威慑的含义是显示威力和使用这种威力的决心,以使敌人畏服。用孙子的话说,叫"威加于敌"。威慑仍是现代人们对敌斗争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防大学教官哈伦·厄尔曼等人说,他们提出的"震慑"理论就源之于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

2013年《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期末考试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一.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 人生不败第一计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人生取胜清凉剂 ---“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把握人生航向两要则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争取主动的要诀 ---“先佚后劳” 行动计划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活动规律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利弊得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强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 ---“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二.正胜的智慧 人生成功万事的正道 ---“五事七计” 人生治理百业的内功 ---“将帅五德” 管理教育的前提 ---“亲附” 管理教育的要旨 ---“合之以文,齐之以武” 管理教育的时机 ---“素行” 做人做官的高胆识 ---“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做人做官的高境界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 做人做官的高风范 ---“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协同配合的灵丹妙药 ---“同舟而济” 齐心群力的要则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 ---“静以幽,正以治。” 三.全胜的智慧 人生最小损失法 ---“破中求全” 排除万难最高境界 ---“不战而屈人之兵” 排除万难完整策略 ---“谋攻四策” 排除万难基本思路 ---“三非一全” 人生取胜的最高境界 ---“善战者之胜也,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主宰对手的境界 ---“无形”、“无声” 四.迂胜的智慧 人生最快前进法 ---“以迂为直” 聪明人的思维 ---“以患为利”

浅析《孙子兵法》对人生的几点思考

浅析《孙子兵法》对人生的几点思考 《孙子兵法》这部有着千年历史的奇书,其中每一句话都凝聚着高深智慧,浓缩着上等的谋略,通过对《孙子兵法》的阅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到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和手段,掌握摆脱困境的行为方法。 一、人生不败第一计: 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中谈道:“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正。”(《孙子兵法·军形》)意思就是说:“善于指挥打仗的人,必须要修明政治,确保法制,从而能够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所谓的“修道而保法”,杜牧注得极好:“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理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道”是春秋时期很流行的一个字眼。孙子对“道”直接论述为“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民与上同意”意思就是君民要同心同德,孙子把老百姓与君王的良好关系作为君王成败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君王要想坐稳江山,你必须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戴和信任。楚汉相争初期,项羽因为无“道”,犯了不少致命性的错误,把即将到手的江山拱手让给了刘邦。 陈平、韩信原来都是项羽的麾下,但项羽却没有识人之才,让陈平、韩信总是没有用武之地。两人在项羽手下看不到任何希望,只好仰天长叹转而投奔了刘邦,范增是项羽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也是唯一厉害的角色,但项羽却受陈平的挑拨,怀疑范增的忠心,气得范增没有办法只好打包回家。 范增的离去给项羽一个致命的打击。可以说项羽最终是惨败在这两个人手上的。项羽更大的问题是对占领的城池不进行安抚,反而进行烧杀掠夺,被他攻打下的城池内的老百姓都不拥护他,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不但失将心,还失民心,最后只能落个乌江自刎。反过来我们再看看刘邦的所作所为,项羽不重用韩信,他却拜韩信为大将。项羽吝啬,有功不赏,他却有功必赏,不但赏银、赏金,还封官、封爵、封侯、封王,在所不惜,所以刘邦麾下拥有一大批能征善战的将领。 项羽对所攻下的城池是烧杀掠夺,刘邦却秋毫无犯,项羽失掉了民心,而刘邦却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除了“修道”外,孙子还有“保法”的政治理念。“保法”就是指要用严明的军纪使得部队上下纪律严明,执法有章可循,发挥出最大

孙子兵法选修课论文

选修课结课论文 论现代中外战争中孙子兵法思想的运用 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208班 学号:201207010806 姓名:杜逍 二零一三年六月

摘要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时至今日仍有极强的战略指导意义,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关键词:孙子兵法;军事;现代战争;战略指导

目录 摘要 (2) 第一章绪论 (4) 第二章战例 (7) 2.1 《孙子兵法》在国内战争中的应用 (7) 2.2 孙子思想在国际战场上的体现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绪论 《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 《孙子兵法》成书于25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无论是在中原大地,还是在异域他乡,《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如今,再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线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作战形式,以及作战指导方面,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在国内,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在数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大地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拿起《孙子兵法》的利器,或与外敌,或为中国的明天而战斗。例如,开国领袖毛泽东就对《孙子兵法》厚爱有加。毛泽东不仅在其著作中多次引用《孙子兵法》,而且在1960年代与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交谈中更是十分推许《孙子兵法》。蒙哥马利对毛泽东说,我看过你的军事著作,觉得很好。毛泽东讲:“我不认为多么好,你没有看过两千年以前我国的《孙子兵法》吧?里面很有些好东西。”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的毛泽东一生指挥过的胜仗数不胜数,其中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运用

孙子兵法学习心得

《孙子兵法》学习心得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自幼就拜读过孙武的《孙子兵法》,但是总有一种似懂非懂的感觉,自叹本人愚拙,只道有些晦涩,云里雾里,不知其精妙之处何在。本学习选修了蔡老师的孙子兵法这门选修课,经老师对于孙子兵法的深刻剖析和加以讲解,方才知晓其中的深奥之处。短短十三篇,却是孙武呕心沥血,花十年创作而成,可谓字字斟酌有力,兵家之道至今为世人所传唱与研究,而我也被孙武的才干所深深折服! 首先,喜欢《孙子兵法》这本书是为作者的意志力所折服。其作者孙武,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主要活动于齐威王时期。早年曾与庞涓师从鬼谷子习兵法。庞涓出任魏将后,妒孙膑之才而将其骗至魏,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因有孙膑之称。后经齐国使者秘密接回,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作为一个双腿残疾,行动不能自如的人,他忍辱负重的坚强意志力、对待自己的人生理想永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理念对我个人有着超强的震撼力。学习的辛劳、课业的繁多经常会让我失去耐心,当今社会大学生找工作难的现状,也会让我对于事业的追求迷失方向感……这一切和作者的经历相比,又是多么的微乎其微啊,作者的经历更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以及在这条理想的道路上走下去的信心。 其次,《孙子兵法》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美国人称《孙子兵法》为历史上最杰出的智慧,并成为美国高级军校的必修书目;日本人将《孙子兵法》列为商界领袖的必读书。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古人的成就而自豪,更被这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军事著作而深深的着迷。

当然,《孙子兵法》中最吸引我的还是书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刻卓越,逻辑紧密严谨、韵味无穷。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相似的联系。对我个人来说更是:“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懂得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是可以借鉴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的,比如商业和教育方面。 通过我对于孙子兵法的通篇理解,我发现《孙子兵法》很强调“知”,而且其理论的具体论述也都是围绕“知”而展开的,有了“知”,才能有“谋”,而有了“谋”才能有“行”。如果没有“知”,就不能“谋”,不能“谋”谈何“行”。 《孙子兵法》里的“知”有几个意思:第一是知道事情的各个方面的情况,知道了事情的各个方面情况,你才能根据这些情况针对性的采取行动。第二是知道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曾经有位哲人说过:一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聪敏人看第二层,智慧的人看第三层,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是胜利的根本。第三是知道事情发展的规律,很多事情虽然很复杂,但很多事情都有其大致的规律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孙子说,知道事情的发展规律,能避免,能提前应对,能正确的处理,所以,对事情的发展要有足够预见力。第四是知道自己,无论你处理事情,你和别人对弈,无论你做什么,这里面都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自己”,在这些里面,“自己”始终都是一分子,所以说,了解自己,知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名著,是一部难得的好书.美国人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称孙子为“世界第一位形成战略思想的军事家”;书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每次读起它,都有新的感悟和启迪。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人际关系,就是交朋取友,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原则,进而在交往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来确定交往的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要发现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点,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孙子曰:“知迂直之计者胜。”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不是躲避,而是以退为进,避免正面冲突,从側面寻找解决的办法,来达到双赢的效果;有的人不知进退,非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而不知以迂为直之计,真是可悲。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足以见得他对生命的重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还清晰在目,它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珍贵,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活在这个社会,不断地追求上进固然是好事,可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不顾身体地去拼去争取。别等到躺在了病床上才懂得要珍惜身体,珍惜生命。有一句话永远是真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孙子曰:“兵贵速,不贵久。”在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我们也越来越讲究办事的效率。做事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事的人就显得备受青睐。我们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应该注重办事效率的培养。 孙子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哈尔滨华德学院 军 事 理 论 论 文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姓名:郑宛妮 班号: 1505513 学号: 1150551323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孙子兵法、现实意义、现代运用、后人学习 引言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字长卿,汉族,春秋时期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出自于《孙子兵法-计篇》原文意思是:在敌人没有准备时,突然发起攻击,使我方的攻击出乎敌方意料之外,这是军事取得胜利的奥妙之处,不可以预先规定的。 世界万事都是变幻莫测,谁能根据战争的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

谁就能掌握住战争的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获得胜利;“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就是讲究一个主动权的把握,主动就灵活,被动则挨打,这个思想对于古代和现代的人们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它指导我们以最好的方法,最高的效率,最快捷的方式去达到我们的目标。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的时候也需要用到这样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还在这个社会上生活我们就要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而面对困哪的时候我们是不能退缩的,我们要迎难而上,努力的去解决困难,但有的困难是无法避免的,是我们可以提前预知的。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去主动给困哪“找麻烦”,这就运用了孙子兵法的理念,去主动迎难而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而孙子兵法还有一个主要的思想就是要全面的考虑问题,不能片面,凡事要顾全大局,孙子对于战争胜负有着十分科学的、整体的认识。他认为战争是“国之大事”,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与人民的安危,因此,必须慎重地对待。孙子认为,进行战争要从政治、经济、军事、自然条件、气候条件等各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国家的全局,认真地分析战争的利弊,“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交战前,要通过这种对交战双方利弊的分析,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是这样,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不能冲动,要三四而后行,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认证的思考,反复的考量,不要等事情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才后悔。做人做事都一样,多想一点总是没有坏处的。 孙子对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也有很深刻的理解。孙子认识到,战

孙子兵法与人生

论孙子兵法与大学生学习工作能力提高

最早接触《孙子兵法》是在初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兵者,诡道也。”以为只是一部兵书,通过老师的讲解,认识到其有幻化万象、通天彻地之功效。兵者诡道,是讲奇,是做事的一种方法,兵法之奥妙亦在以正道为指南,“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一者首也,首在道也。 中华五千年之文明,能够穿越两千年岁月,今日仍能拥有广泛读者之书籍,岂非传世之经典乎!近年,通过思考教育儿子,觉对于中华经典,单只靠今日之学校教育,不足之处实多。祖宗所用“满堂灌”之背诵之法,实乃育子之良方。《易》云:“蒙以养正,圣功也。”正从何来?答曰中华经典。感于自身成长之体验,教儿读《论语》凡四年矣。今年开始教其兵法时,怕儿糊涂,曾问他:做人要诚实,兵法讲诡道,矛盾吗?儿答:对待敌人就要骗。好啊,一个十岁的孩子能认识到这点,我已经很欣慰了。 一《孙子兵法》——做人 《论语》对比《孙子兵法》,感觉《论语》重在教人做人,需内求诸己,《孙子兵法》更注重教人做事,乃是外示诸人。学习《论语》,修心养性,可成谦谦君子。学习兵法,用之于战争、工作,可获全胜之利。《论语》、《孙子兵法》,亦非正奇相和之道哉。经典,千百世不易之智慧宝典,据时代变化而能推演新知,须诵而熟极而流之,内化为己之思想,用于今世,庶几为成功之道也哉。

正如那句有名的话:“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华经典亦乃如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读,亦乃人生之不同阶段,不同之感悟,需用一生去体会。书中老师引经据典,学贯中西,掩卷而思,感慨万千。忆及初识老师之时,包内一部打印兵法,左为原文,右面一排方格,探问之,乃每读一遍,格内画一“√”,不知此兵法老师读过多少遍了,此亦非老师厚积薄发之作者乎! 自古“人事”互文,人者事也,事者人也,人是做事的,事是人做的,做人做事又岂可两拆。又闻“经以载道,史以纪事,君子读经明理,读史明智,以道御物,无所不可。”兵法,经也;事例,史也,读老师释经明理之原文,阅老师举例明智之实例,非下下之人,岂无二三心得乎!将兵法融入人生事业解读,阅后岂无二三行动乎! 二《孙子兵法》——辩证思维 《孙子兵法》一书中,孙子还以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论述战场的胜负与主观、客观之间的关系。孙子一方面指出,战场的胜负受客观规律的限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因此在《军形篇》中指出,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先做到“先为不可胜”,因为“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也”。由此说明,敌我双方的客观条件是双方胜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于是在认清双方客观条件的情况下,尽量的创造取胜的机会,捕捉取胜之机,方能立于不败之地。运用简单的十几个字详细的阐明了战争中在总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另一方面也指出了战争中要遵守客观规律的情况下,不失时机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如《虚实篇》

大学军事论文-论《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孙子兵法》在现代战争中的影子 前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兵家的经典著作,它在冷兵器时期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指导了许多军事家完成了无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那么《孙子兵法》放在今天是否就显得过时了?在现代战争中这部兵家宝典是否还能发挥它的作用呢?其实《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的道理,在现代战争中依旧可以找到它的影子,而其的宝贵思想如今依然在现代战场上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一般认为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孙武所著,它在我国冷兵器战争时期发挥过极其重要的战略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在西方被译作《战争的艺术》,可见这部名著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国门,让许许多多著名的国外战略家陶醉沉迷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之中。美国作为现在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世上最强大的军队,而美军上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都要求阅读《孙子兵法》,可见其地位之重要。在现今《孙子兵法》最大的阅读群体已不再是军事家,而是在商场中拼搏的商人和经营者,“商场如战场”,兵法的思想精华在这里也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家圣典,其中所包含的战略、战术智慧时至今日仍闪耀着光芒。古人有言:“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意思是说孙子兵法不但完全承袭了前人兵法之所长,而且做到了对精华思想的高度概括和经典诠释,后人的兵法仍在其思想范围内。这部名著不仅跨越了国界,而且超越了时空。正如英国空军元帅约翰·斯莱瑟在《中国的军事箴言》一文中所言:“孙子的引人入胜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惊人的‘时新’——把一些词句稍加变换,他的箴言就像是昨天刚写出来的。” 《孙子兵法》讲的是作战道理,而不是作战方式! 在现代战争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一战德国失败原因)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故兵贵胜,不贵久。(美国越战失败原因)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德国取得苏台德区) 更有意思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战略家再一次发现孙子兵法的重大价值,运用其中的战略原理思考现实疑难的战略问题,均获得满意的答案和结果。例如,有的专家依据孙子战略威慑理论制定了国家核战略。尼克松在其《真正的战争》一书中,直接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国当时的“相互确保摧毁”的战略。 许多出台的现代军事理论都是依据孙子兵法创立的。美国著名战略理论家、美国国防大学校长理查德·劳伦斯中将在阐述《空地一体战——纵深进攻》时,认为这一作战原则所根据的原理是《孙子兵法》的“奇正之变”和“避实击虚”。美国1982年新版《作战纲要》,直接引用了大量孙子兵法的名言。这部《作战纲要》编写组的成员对孙子兵法进行了长时间的认真研究。1983年美国出版的《军事战略》,第二章的标题是《军事战略的演变——孙子的智慧》。 许多战略决策者直接依据孙子兵法来思考现实的战争问题。有资料说,在1990年海湾

浅谈《孙子兵法》中的处世之道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被古往今来无数将帅奉为兵家圣典的兵书,其对战争规律、本质、军队建设等都具有过人一等的成就。然而,在如今这个以整体和平、局部战乱为大背景的世界格局下,人们对战火的记忆逐渐远去,这部在战争年代叱咤风云的兵书,是否会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恰相反,如今精读、细读《孙子兵法》的人反而越来越多,为何?我认为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部书不但包含了对战争的深刻认识,而且,书中蕴含的思想道理同样能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从它那对待战争之法中,我们可以学到为人处世之道。 首先《孙子兵法》中反复强调一个“慎”字。不但行军作战需要“慎”,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也同样需要。“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便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要求。《孙子兵法》中所谓的“慎战”并非寝兵僵武,而是另一种层次上的重战。“慎”不是胆小怕战,而是谨慎作战,重视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应如此。只有秉持一颗谨慎之心,时时重视,事事重视,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看《孙子兵法》中的备战思想,它不但深刻影响着现代军队,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言,不也是强调着时刻准备的重要性么? 《孙子兵法》中把战争的制胜条件归为道、天、地、将、法即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规五个方面。其实这五者不但是对作战而言,对任何人走向成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孙武看来客观条件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下来的“天地人”的说法。正如逆水而行的小舟永远不能真正的远航一样,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才能最好的发挥出自己的才干,成就一番事业。如李白这等自信自傲之人,也说过:“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话,认为只有借助风势,才可能抵达目标。可见,顺势这一条件的重要性。它告诫我们,处世之时要学会看清大势,要顺势而为。确实,这个世上有着挽狂澜于既到,扶大厦于将倾的人存在,但这些人始终寥寥若晨曦之星。而且,《孙子兵法》所说的“道”并不仅仅指客观条件,也指主观能动性。《孙子兵法》中提出“上下同欲者胜”的说法,在今天看来,这便是现今各公司的公司文化、公司精神中强调的上下一心,亦有“人和”之意。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最先便是在《孙子兵法》中提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一种必然的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当你知人知己,你便能够最大程度的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最好的环境,才能做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知人知己却又是走向成功的唯一途径。不知人,便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知己,便不知自己到底几斤几两,不知自己能耐如何。两眼一摸黑地做事,又怎可能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呢!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才能做到知人知己呢?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如是说:“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又有句话叫做“商场如战场”,且看那些事业成功的商人,哪个不是洞彻市场,了解自己的优势短处,这才能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孙子兵法》中的“全胜”谋略,在后世的作战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谋攻》篇开始就提到:“凡用兵者,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一思想将战争的境界拔高,不再着眼于杀敌自保,而是着眼于战场之外,讲心战,讲外交,讲谋略,讲智慧。所有的行动都围绕着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取得最大限度的胜利,此乃行军打仗之上策也,也同样是为人处世之上策也。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果我们在待人处事时,常常想着与对手硬碰硬,几次下来,自己便会元气大伤。相反,如果能用上威慑、攻心等等战术,我们便可以减少许多争斗,处境也会变得好上许多。 在当今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孙子兵法》的谋略有着同样的作用。在

《孙子兵法》与管理学

《孙子兵法》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而孙子兵法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由来已久。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最早将《孙子兵法》引入经营管理的是战国魏文侯时的白圭。他将孙吴兵法和商鞅之法的原理,用于生产经营,善观时变,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等策略,取得了成功。目前,有许多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对孙子兵法的商战及管理学应用价值有深刻的体会,对此我也有自己的看法。 管理者在管理时应借鉴《孙子兵法》中: “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以情。”“五事”意即天时,地利,人和,知天知地,还要知人知才,才能提高一个团队的凝聚力。并制定组织发展的规范制度,即所谓“法”,因为人总有过偏的时候,有了约束,做到赏罚分明,则可实现“令民与上同意”。作为管理者,也应有对自己的要求,《孙子兵法》云:“智,信,仁,勇,严”,此乃组织管理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特质。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是杰出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唯有管理者把自己和同学,部属融合在一起,把尊重人的哲学应用的无时,无处不在,团队才有可能发展成精品团队。组织需要发展强大,只一两个管理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好的管理者善于发挥全体同学的力量,鼓励他们多提建议,意见,从而获得公司发展中的得和失,进而指导社团的顺利发展,故好的管理者须能纳谏用人。《孙子兵法》言五事,道居首位,“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由此可见精神价值的作用是无

可限量的。组织管理重在人的管理,所以应设法设立同学的精神价值观,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内部向心力。在现代化的团队中,组织分工愈趋合理化,管理也愈趋科学化,在这种情形下精神力量往往被忽略,然而这种力量的实际价值却是不可限量的,不可等闲视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取胜者,谓之神”。市场是瞬息万变的,经营者应依据市场变化灵活采取对策。管理者应不断根据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占领市场,支撑企业发展。“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这种思想已成为企业的重要战略思想。许多管理者避开市场竞争主战场,独辟蹊径,开辟无人涉足的细分市场,一举获得成功,达到了扬长避短,避实击虚的效果。 孙子兵法看起来比较玄妙,在生活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000字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000字 读书笔记是对于文章或者小说,读完之后的一种感悟,或者是对于原文的中经典句子的摘抄。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类似。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000字【篇一】 初到大学,生活比较轻松,空闲时间比较多,所以翻阅起《孙子兵法》。但很快就被这本有“天下第一奇书”的《孙子兵法》迷住了,其中超人的智慧让我震撼。 法国拿破仑曾经这样高度评价《孙子兵法》,他说:“倘若我早日见到《孙子兵法》这本书,我是不会失败的。”可见,《孙子兵法》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的军事战略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谋略篇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这是众所周知的战略,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之所以妙算周瑜,最终将周瑜气死。因为诸葛亮了解周瑜的秉性,抓住对方的弱点,最终战胜周瑜;另外,在大摆空城计时,孔明也成功地抓住司马懿的弱点。因为司马懿知孔明生性谨慎,认为城内一定有伏兵,孔明才敢大开城门。因为这点,诸葛亮的空城计才取得成功。 《孙子兵法》的谋略篇,在当今的各国军事较量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也被成功地用于商业竞争之中。日本的松下幸之助说:“商场就是战场,买卖就是用兵。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必须 * ,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由此可见,《孙子兵法》中的智慧与谋略是世人所公认、所推崇的。

另外,《孙子兵法》的虚实篇、火攻篇、用计篇等中的谋略也常常被人采用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隋文帝的次子杨广对哥哥杨勇被封为太子十分妒忌,时刻想取而代之。于是他使用离间计使站在太子那边的人都往自己这边站。最终达到目的,并在三年之后害死隋文帝,夺取了皇位,成了隋炀帝。 总而言之,《孙子兵法》中的奇谋战略在古今中外都被广泛应用。无论是在军事领域、政治领域还是经济领域,都起着一定不可代替的作用。其中的智慧也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 孙子兵法读书笔记1000字【篇二】 以前早就听说《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著作,是春秋时孙武所著。它对我国几千处年的历史影响深远,甚至还听说就是对处国也是影响巨大。所以就忍不住也把它借来一看。 经过一个多月的研读,终于是把《孙子兵法》这本二千多年前古人所写的书读完。虽说全书短短十三篇,仅仅六千余字,但是当读完之后却又不得不感叹其内容包含之广,喻意之深。真是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孙子兵法》全书分为:计篇、作战篇、谋功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共十三篇。书中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开篇,警之以世人,说明战争对一个国家及其国民的重要性。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与人生感悟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军事名著,是一部难得的好书.美国人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称孙子为“世界第一位形成战略思想的军事家”;书中的很多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每次读起它,都有新的感悟和启迪。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用在人际关系,就是交朋取友,首先要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原则,进而在交往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各种情况.来确定交往的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要发现对方的优点,容忍对方的缺点,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孙子曰:“知迂直之计者胜。”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不是躲避,而是以退为进,避免正面冲突,从側面寻找解决的办法,来达到双赢的效果;有的人不知进退,非要撞得头破血流,才能吸取经验教训,而不知以迂为直之计,真是可悲。 孙子曰:“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足以见得他对生命的重视.汶川大地震的场景还清晰在目,它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珍贵,活着就是一种幸福。生活在这个社会,不断地追求上进固然是好事,可是有时候,我们不能把名利看得太重,不顾身体地去拼去争取。别等到躺在了病床上才懂得要珍惜身体,珍惜生命。有一句话永远是真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孙子曰:“兵贵速,不贵久。”在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很快的时代,我们也越来越讲究办事的效率。做事不拖沓,干脆利索的完成事的人就显得备受青睐。我们在校期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也应该注重办事效率的培养。 孙子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在人生的旅途中,不但常有失意、挫折和失败,有时还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厄运。明智的人,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挫败和一个个逆境中,逐渐变得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从中获取了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课次七、八节班级、学号1205102 120510224 《孙子兵法》研读结课论文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姓名:施汉莹 授课老师:黄雪松 院系名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质量与可靠性工程 2013年12月05日

浅谈《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 摘要:《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①。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自问世以来,对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近现代;无论是在华夏大地,还是在异域他国,《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在今天,人们对《孙子兵法》的理解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其蕴涵的哲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孙子兵法、现实意义、现代运用、后人学习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世界上第一部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盛典”作者为春秋吴国将军孙武,字长卿,汉族,春秋时期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②。 在这里我只能肤浅的谈一下我对《孙子兵法》的现实意义的理解。《孙子兵法》它是一部超越时空的智慧宝典。从《孙子兵法》的体系分析入手,对其思想和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孙子兵法它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从哲理的层面,用哲学理念的层面,来观察战争现象,探讨和揭示战争的一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在军事、商业、体育、外交等等各个领域的具体方法。它包含了四个层次:第一个是战争观念,第二个层次是战略思想,第三个思想的层次,第四个层次是治兵的理论。黄朴民教授说,“我觉得《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完全在它兵法的本身,它始终在提醒大家,怎么来对待问题,怎么来把握战争的机遇,战争的机遇,怎么来赢得“:战争”的胜利,它是提醒你,它不断在提醒,不断的让人们去思考,不断的让人们去思考,不断的给大家始终留下一种探索的空间”③“孙子兵法实际上在十个层面上,对我们今天而且对整个战争形态,它提出了自己一种对立的统一的一种矛盾观,因为解决任何问题,它都在矛盾的互动当中,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当中来运作的,《孙子兵法》关键就围绕着十个问题,十对矛盾在今天都有我们继续思考的价值,和启迪的意义”④。最后,现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孙子兵法》热等现象,提出要正确理解和认识《孙子兵法》,不能盲目和崇拜。 说到孙子兵法,不得不说一下他在近现代战争中的运用。翻阅近现代战争史,便发现许多国外著名军事将领深入学习过《孙子兵法》,自从《孙子兵法》走出过门后,便开始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许多战争,改变了很多军事家的一生,如倭国(日本)的八幡太郎打赢了陆奥战役,如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海战中大败俄军,如拿破仑在戎马战阵中还要阅读《孙子兵法》,又如德皇威廉后悔没在20年前拜读《孙子兵法》。此等一系列的例子不都说明了《孙子兵法》已经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吗?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在欧洲战场上,联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与部下史巴兹就利用《孙子兵法》中“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⑤攻其必救与以实击虚的战略思想,导演了一场好戏。1945年5月到6月间,英美等国盟军决定在法国北部沿海登陆,但德军的V1无人驾驶飞机所携带的巨大杀生力给盟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美国第八航空队年轻的指挥官史巴兹却站出来提出建议,提出了攻击德国国内的石油设施,而且攻击德的石油储备,德是必须要调动部队进行防守的,不但减轻了敌人飞机对美的威胁,同时也会对整个登陆非常有利。并且德军的防空力量都用在东线对苏联军队上,美现在攻击德国的腹地,也正是“以

孙子兵法人生智慧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特色及评论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最著名的兵书。孙武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军事见解和战略战术思想。《孙子兵法》是一部优秀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内容简介 本书是探讨《孙子兵法》的运用问题,具体地说,是把拙著《孙子兵法新解》中提出的两百多个指导人生的观点,择其主要予以展开,佐以大量的事例、故事、辅以亲身的感受、体验,夹以随兴的议论、评说,阐述《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但,其中依然有着我对《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指导价值。但,其中依然有着我对《孙子兵法》精髓要义的新表述。之所以这样,是力图得“雅俗之韵”。 孙子兵法与人生智慧本书目录 自序 孙子、兵法及其他 先胜的智慧 人生不败第一计――“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人生取胜清凉剂――“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人生立身败身分水岭――“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把握人生航向两要则――“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 争取主动的要诀――“先佚后劳” 行动计划上争取主动的计策――“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活动规律上争取主动的计策――“作之而知动静之理” 利弊得失上争取主动的计策――“形之而知死生之地” 虚实强弱上争取主动的计算――“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 胜人一寿在先知――“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 越赚越能赚――“胜敌而益强” 正胜的智慧 人生成功万事的正道――“五事七计” 人生治理百业的内功――“将帅五德” 管理教育的前提――“亲附” 管理教育的要旨――“含之以文,齐之以武” 管理教育的时机“素行” 做人做官的高胆识――“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做人做官的高境界――“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惟民是保,而利合于主” 做人做官的高风范――“视卒如婴儿”、“视卒如爱子” 协同配合的灵丹妙药――“同舟而济” 齐心群力的要则――“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性格情操修养的高标准――“静以幽,正以治。” 得福须修功――“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先知靠人不靠神――“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获取真实情报的品格――“圣”、“仁”、“微妙” 全胜的智慧 迂胜的智慧 知胜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