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修改版)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修改版)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初步设计(修改版)

前言

一、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的核准文件,参与兼并重组整合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兼并重组整合后煤业有限公司矿名及隶属关系。

根据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6号文《关于XX市市直(部分)和XX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原XXXX煤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4个井(2号煤井、1号井、3号井、XX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重组整合后企业名称为XXXXXX 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2、10号煤层,井田面积为12.8439km2,生产能力1.20Mt/a,隶属XXXX煤焦集团有限公司。

二、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的依据

1.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7]35号文《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2.XX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8]23号《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3.XX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晋国资产权[2008]70文文“关于印发《关于省属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地方煤矿矿业权评估核准(备案)工作意见》的通知”;

4.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8]83号文《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地资源厅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及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和通知》;

5.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函[2008]168号文关于印发《XX 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的通知”;

6.XX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XX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

7. XX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办基发[2009]83号文“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

8. XX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6号文《关于XX市市直(部分)和XX市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

9. XX省煤炭工业厅文件晋煤规发[2010]10号文“关于《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制定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11.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2009年版);

12. 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30042947);

13. 现场调研资料;

14. 设计委托书;

15. 其它设计的依据。

三、设计的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XX省有关煤炭设计、建设和生产的政策法规,以《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矿安全规程》为依据,重视生产安全,重视环保工作。

2.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通过本次设计,提高矿井机械化开采水平,提升矿井生产能力,建设装备水平高,供应保障能力强,安全保障水平高,社会经济贡献率高的新型煤矿。

3.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的井巷工程、设备和地面设施等,提高矿井的安全装备水平、安全培训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的特点

1.采煤方法选用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2.井下绝大部分巷道沿煤层布置。

3.井下煤炭运输系统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系统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

4.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土建设施和机电设备。

五、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生产能力:1.20Mt/a;

2.矿井移交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巷工程总长度8244m,掘进总体积140706m3。万吨掘进率68.7m。

3.工业建(构)筑物总体积61409.1m3,其中已有建筑体积1072.0m3,新建建筑体积60337.1m3。栈桥总长度364m,全部为新增;

4.工业场地行政、公共及居住建筑总面积23947.4m2,全部为新建;

5.矿井在籍人数:561人;

6.原煤生产效率:9.88t/工;

7. 本设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1242.97万元,其中井巷工程8309.85万元,土建工程6456.74万元,机电设备购置8066.88万元,安装工程2912.81万元,其他基本建设费用3452.76万元,预备费2043.93万元。

8.吨煤投资:260.36元/t;

9.建设工期:17.5个月;

10.原煤吨煤成本:156.82元;

11.投资回收期:2.32a。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井田内各煤层为自燃~容易自燃煤层,在今后煤层开采时,要及时密闭巷道,采取防煤层自燃措施,预防煤层自燃。

2.各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要及时清除巷道壁浮尘或及时洒水,防煤尘飘散。

3.在生产过程中定期进行瓦斯测试工作,加强井下通风,防止瓦斯局部积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在构造发育区段大量的岩层裂隙内会富集瓦斯,今后在开采中应注意。

本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达8.28m3/t,在建设和生产中必须加强瓦斯监测和通风管理,防止瓦斯事故。

4.采空区积水是一大安全隐患,需加强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的动态观测及位置核实,做好探放水工作。

5.注意隐伏构造的存在,并进行详细观察其导水性,预留保安煤柱;对于井田内钻孔,注意钻孔封闭的完好性,并预留保安煤柱。

6.加强地表塌陷及裂缝的管理工作。

7.建议加强生产矿井地质工作,全面收集井下资料,及时建立有关台帐、卡片,进行综合编录,根据地质规律预测回采工作面开采条件,为安全开采提供技术依据。

8.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9.建议业主尽快委托有相关资质的单位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第一章井田自然概况及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

第一节井田自然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河流水系

四、气象及地震情况

第二节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

一、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由原XXXX煤焦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4个井(2号煤井、1号井、3号井、XX煤矿)兼并重组整合而成。现分别叙述如下:

1.XXXX煤焦集团有限公司2号煤井:2号煤井位于井田中北部,开采2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0.21Mt/a,1998年初建井,1998年12月投产,以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长壁式,采用镐刨落煤,木棚支护,一次采全高,大巷带式输送机运输,箕斗提升,矿灯照明,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矿井瓦斯含量低,瓦斯相对涌出量8.28m3/t。矿井涌水量350m3/d,最大涌水量400m3/d,用两台水泵进行排水,型号2DA-BX4型,每天排水3~5h。

2.XXXX煤焦集团有限公司1号井:1号井位于井田的中部,2号煤井的西南,开采2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0.15Mt/a,1997年1月建井,1997年12月底投产,采用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短壁式,镐刨落煤,木架支护,井下大巷带式输送机运输,顺槽刮板机运输,木棚支护,一次采全高,箕斗提升,矿灯照明,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矿井瓦斯含量低,瓦斯相对

涌出量8.7m3/t。矿井涌水量310m3/d,采用两台水泵排水,型2DA-BX4型,每天排水3~5 h。

3.XXXX煤焦集团有限公司3号井:3号井位于井田北部,2号煤井的东北,开采2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0.15Mt/a,1997年初建井,1997年12月底投产,以立井、斜井开拓,采煤方法为短壁式,炮采落煤,一次采全高,木棚支护,大巷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矿灯照明,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矿井瓦斯含量低,瓦斯相对涌出量6.77m3/t,矿井涌水量310m3/d,最大390m3/d,用两台水泵排水,型号2DA-BX4型,每天排水3~5 h。

4.XXXX煤焦集团有限公司XX煤矿:井口位于井田南部煤层露头处,开采10号煤层,1985年2月建井,1994年正式投产。生产能力0.15Mt/a,以斜井、平硐开拓(主井为平硐,副井斜井),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式,炮采落煤,木棚支护,上山及顺槽采用刮板机运输,并列式机械抽出式通风,风机型号4-72IN20C型,矿井瓦斯含量低,10号煤层瓦斯相对涌出量

5.78m3/t,矿井涌水量270m3/d,最大350m3/d,水泵两台,型号2DA-BX4型。每天排水3~5 h。开采水平400m。

二、能利用的井巷工程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现有井巷工程除原XX煤矿大巷和原XX煤矿进风斜井刷大可利用外,其余井巷工程均不能利用。其断面特征表详见表1-2-1。

表1-2-1 能利用的井巷断面特征表

三、能利用的设备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后主要设备均不能利用。

四、四邻关系

XXXXXX煤业有限公司矿井井田周边与多个煤矿相邻,井田东部为杜联煤矿、柴联煤矿、羊庄沟煤矿、井沟煤矿、薛虎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陈联煤矿、XX市下化乡黄河第二煤矿,北部与小湾沟煤矿和跃进煤矿相邻,西部与XX海鑫钢铁集团公司寺塔煤矿相邻,南部无邻矿。其中杜联煤矿、柴联煤矿、陈联煤矿、小湾沟煤矿已关闭。

1.羊庄沟煤矿

该矿位于XX煤矿东部,为村办煤矿,批准开采2、10号煤层,核定生产能力0.15Mt/a,井田面积0.8219km2。该矿采用斜井、立井混合开拓,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落煤。主斜井采用绞车、单钩串车提升,主运输大巷为带式输送机,顺槽采用刮板输送机。副井采用绞车、单钩串车提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加金属网联合进行顶板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为低瓦斯矿井。矿井正常涌水量240m3/d,雨季最大约480m3/d。

2.井沟煤矿

该矿位于XX煤矿东部,由原XX市井沟煤矿和原XX市下化乡杜家湾村坪头煤矿整合而成。井田面积为0.5136km2,批准开采2、10号煤层,核定生产能力0.15Mt/a,该矿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开拓,采煤方法为壁式,罐笼提升,井下为平车运输,放炮落煤,矿灯照明,抽出式通风,木柱支护,矿井瓦斯为低瓦斯,矿井正常涌水量200m3/d,雨季最大约300m3/d。

3.薛虎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矿位于XX煤矿东部,由原XX市薛虎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原XX 市下化乡陈家岭煤矿整合而成。井田面积为4.0732km2,批准开采2、10

号煤层,核定生产能力0.30Mt/a,采用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短壁式,炮采落煤。主、副立井使用绞车、单钩串车提升,主运输大巷为带式输送机。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加金属网联合进行顶板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瓦斯为低瓦斯,矿井正常涌水量350m3/d,雨季最大约480m3/d。

4.XX市下化乡黄河第二煤矿

该矿位于XX煤矿东部,井田面积为1.2268km2,批准开采2、10号煤层,核定生产能力0.15Mt/a,采用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壁式,炮采落煤。绞车提升,主运输大巷为带式输送机。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柱配合π型钢梁加金属网联合进行顶板支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瓦斯为低瓦斯,矿井正常涌水量240m3/d,雨季最大约480m3/d。

5.跃进煤矿

该矿位于XX煤矿之北,于1986年5月建井,1989年投产,村办煤矿,批准开采XX组2号煤层,设计生产能力0.21Mt/a,该矿以立井开拓,采煤方法为刀柱式,罐笼提升,井下为矿车运输,放炮落煤,矿灯照明,抽出式通风,木柱支护,分层开采2号煤层,矿井瓦斯为低瓦斯,矿井涌水量主要为顶板渗水所致,矿井涌水量为100m3/d,最大涌水量为

150m3/d。用3寸泵每天排水3~5 h。

6.XX海鑫钢铁集团公司寺塔煤矿

XX海鑫钢铁集团公司寺塔煤矿前身为XX地区寺塔煤矿(国有企业)。原XX地区寺塔煤矿于1985年11月由XX地区行署计委以运署计工字[1985]330号文申请筹建;1989年11月,省煤资委和省煤炭工业厅批准立项;1995年颁发采矿许可证,2005年由XX市国土资源局公开出让给XX海鑫钢铁集团公司,企业性质变为私营企业。1985年11月筹建以来,

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等其它多种原因,到目前为止仍处于未开采状态。XX 海鑫钢铁集团公司现持有的采矿许可证由XX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12月颁发(证号1400000531208),登记面积16.167km2,批准开采2、10号煤层,采矿证有效期自2005年12月~2006年6月。

第二章整合的条件

第一节资源条件

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

2009年11月,XX地宝能源有限公司提交了《XXXXXX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2010年1月7日, XX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10号文予以批复。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规定,井田内2、10号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厚度稳定,达到了勘探程度,可以作为矿井建设的地质依据。

二、地层

1.区域地层

井田位于吕梁山南端,河东煤田乡宁矿区南部,据《XX省区域地质志》,区域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及少量太古界地层。

2.井田地层

本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乡宁矿区南部王家岭井田的西南部边缘,井田内沟谷发育,在沟谷梁脊多黄土覆盖,沟谷多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出露。据井田地层结合周围矿井及井田内钻孔资料,将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埋藏于井田深部,为煤系地层之基底,岩性为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泥质灰岩。厚度100.00~130.00m,平均110.00m。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厚度10.20~19.60m,平均15.00m。下部为灰色铝土泥岩,有时底部含铁质结核;中部为灰色、深灰色粘土岩及粉砂岩,局部夹不稳定12号煤层。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本组厚度52.88~65.53m,平均60.16m。本组井田南部沟谷底部出露。主要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中细砂岩和3层石灰岩及7~8层煤层组成。

4)二叠系下统XX组(P1s)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本组厚度29.67~59.19m,平均48.32m。本组井田南部沟谷出露。主要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和灰~灰白色粉细砂岩及4~6层煤层组成。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本组厚度65.25~88.30m,平均76.49m。在井田东南沟谷出露。下部为中细砂岩,有时为粗砂岩,灰白色,以石英、长石为主,含泥岩碎屑。上部为深灰色、灰绿色、紫红色斑块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细砂岩。在顶部有一层杂色铝质泥岩、鲕状结构。底部以K8中粗砂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本井田内仅残存中下部地层,最大残留厚度156.42m。该组为灰紫、灰绿、紫红色、杂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粗砂岩。

7)第四系中更新统(Q2)

厚度0~55.00m,一般为18.00m,分布于井田沟谷梁脊上。灰黄色、棕黄色带红色,以亚粘土、亚砂土、粘土为主,夹砾石层。

8)第四系上更新统(Q3)

厚度0~10.00m,平均5.00m。为淡黄色亚粘土、褐色~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在本区分布面积很小。

9)第四系全更新统(Q4)

分布于黄河河道、岸边及沟谷底,主要为冲洪积砂土、砂砾石。

三、构造

1. 区域构造

井田区域上位于XX断隆、汾渭地堑、鄂尔多斯台拗3个Ⅱ级构造单元之复合部位。较大的断裂带有2条,即禹门口~西口断裂带、禹门口~西坡断裂带,禹门口~西口断裂带为马头山断裂带的一部分,禹门口~西坡断裂带为紫金山断裂带的一部分,马头山断裂带、紫金山断裂带为上述3个构造单元的分界断裂。

1)禹门口~西口断裂带

西起禹门口,向北东经西口,长约28km,为大致倾向南的正断层,断距达千米,地貌形成了山前断层三角面或断层崖,其南为汾渭地堑,北为XX断隆。

2)禹门口~西坡断裂带

西起禹门口,向北经西坡至乡宁一带,长约45km,其性质为逆断层,断裂带内挠曲褶皱及次级断层十分发育,断层南东为XX断隆,北西为鄂尔多斯台拗。

3)汾渭地堑

本区域涉及汾渭地堑侯马凹陷的西部,地表主要为第四系沉积,厚度达千米以上,其深部据钻孔揭露为下古生界地层。

4)XX断隆

本区域涉及XX断隆南端西面局部,出露中太古界涑水杂岩和下古生界地层,前者岩性及构造复杂,后者较为简单,二者之间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5)鄂尔多斯台拗

本区域涉及的仅为鄂尔多斯台拗河东断凹的南部,出露地层以上古生界为主,构造简单,断裂极少,为大致向NW缓倾斜的单斜地层。

2.井田构造

井田构造总体上为走向NE,倾向NW的单斜构造。井田局部为缓波状起伏背向斜,地层倾角2°~15°,构造简单。

井田内断层、陷落柱不发育,无岩浆岩侵入。

总之,井田地质构造简单。

四、煤层

1.含煤性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XX组和太原组。XX组平均厚度为48.32m,含煤4层,其中2号煤层稳定可采,煤层厚度6.83m,含煤系数为14.13%,可采煤层厚度为6.03m,可采含煤系数为12.47%;太原组平均厚度

60.16m,含煤7层,其中10号煤层稳定可采,煤层厚度为4.27m,含煤系数为7.1%,可采煤层厚度为3.57m,含可采煤层系数为5.93%。

2.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XX组2号煤层和太原组的10号煤层,其特征见表2-1-1。

1)2号煤层:位于XX组下部,为本井田内可采煤层之一。厚度4.56~7.12m,平均5.85m,结构简单,仅局部含1层夹矸,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为中砂岩,底板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

2)10号煤层:位于太原组的下部,为本井田可采煤层之一。上距2

号煤层31.85~57.43m,平均41.53m。厚度2.18~4.99m,平均3.42m,一般含0~2层夹矸,结构简单~较简单,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顶板为K2石灰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或泥岩。

表2-1-1 可采煤层特征表

五、煤质、煤类与煤的用途

1.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1)2号煤层

宏观煤岩特征为黑色,上部为半暗型,中下部为半亮型和光亮型煤,光泽为金属光泽,构造明显,煤质较硬,具深褐色条痕。

镜煤为光泽极强之狭长条带夹于亮煤之中,具明显的贝壳状断口,但层的界限不显。暗煤光泽暗淡,呈角砾状断口,丝炭大多呈小凸镜体夹于其他各种成分中。

2)10号煤层

宏观煤岩特征为黑色,属半亮及半暗煤型,弱金属光泽。层状构造比较清晰。煤的光泽最亮部分为亮煤,内生裂隙发育,层理中夹有极少量的扁豆状丝炭。光泽较暗的部分为暗煤,煤质坚硬,灰分及丝炭的扁豆状夹层较多,断口呈角砾状,呈黑色条痕。

2.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

井田内各煤层主要煤质化验成果详见表2-1-2。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XX省煤炭工业局综合测试中心化验结果,现将各主要煤层的煤质特征分述如下:

1)2号煤层

水分(M ad):原煤0.28%~1.10%,平均0.58%;浮煤0.28%~0.53%,平均0.45%。

灰分(A d):原煤13.81%~18.70%,平均15.28%;浮煤6.43%~8.30%,平均7.69%。

挥发分(V daf):原煤17.88%~20.47%,平均19.03%;浮煤16.78%~17.95%,平均17.23%。

发热量(Q gr,d):原煤29.01~31.63 MJ/kg,平均30.29MJ/kg;浮煤33.10~34.96 MJ/kg,平均33.60MJ/kg。

硫分(S t·d):原煤0.28%~0.36%,平均0.31%;浮煤0.36%~0.62%,平均0.47%。

胶质层厚度(Y):8.00mm。

焦渣特征(CRC):4~6,平均5。

粘结指数(GRI):53.0~71.0,平均61.0。本煤层为低灰~中灰,平均为低灰、特低硫、低挥发分~中等挥发分,平均为低挥发分、高热值~特高热值,平均为特高热值瘦煤和焦煤。

2)10号煤层

水分(M ad):原煤0.30%~0.85%,平均0.49%;浮煤0.23%~1.11%,平均0.47%。

灰分(A d):原煤11.42%~19.03%,平均16.31%;浮煤6.96%~10.84%,平均8.70%。

挥发分(V daf):原煤14.91%~19.42%,平均16.98%;浮煤14.68%~18.22%,平均16.04%。

发热量(Q gr,d):原煤27.99~35.63 MJ/kg,平均30.26MJ/kg;浮煤32.24~33.50 MJ/kg,平均33.03MJ/kg。

全硫(S t·d):原煤2.01%~3.12%,平均2.81%;浮煤1.87%~2.96%,平均2.62%。

胶质层厚度(Y):原煤4.00~14.00mm,平均8.00mm。

焦渣特征(CRC):4~6,平均5。

粘结指数(GRI):7~64,平均27。

本煤层为特低灰~中灰,平均为中灰、中高硫~高硫,平均为中高硫、低挥发分~中等挥发分,平均为低挥发分、高热值~特高热值,平均为特高热值瘦煤和贫瘦煤。

表2-1-2煤层煤质化验结果表

3.煤的粘结性和结焦性

1)胶质层指数和罗加指数

2号煤层胶质层指数为3.60~12.00mm,平均6.71mm,体积曲线多呈平滑下降和微波型。罗加指数为14.38%~90.41%,平均45.62%,粘结指数为58~73.3,焦渣特征为4~6,为不膨胀熔融粘结。

10号煤层胶质层指数为4.00~14.0mm,平均5.70mm,体积曲线多呈平滑下降,少数微波型。罗加指数为0~70.40%,平均40.80%,粘结指数为16~64,焦渣特征为4~6,为不膨胀熔融粘结。

2)小焦炉试验

根据王家岭井田地质报告在毛则渠、凡小渠、老窑头和薛虎沟四个煤矿分别采取了2号煤层200kg小焦炉试验样,由太钢、鞍钢和煤炭科学院分别进行了试验。其结果为:全层焦炭抗碎强度M10为7.26%~13.80%。

上分层焦炭抗碎强度M40为75.88%~87.70%;耐磨强度M10为6.96%~10.00%。焦炭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达到冶金焦炭分级标准1~2级焦。

中、下分层焦炭抗碎强度分别为66.70%~83.40%、70.94%~80.80%;耐磨强度M10为9.06%~17.20%、7.60%~18.60%。焦炭抗碎强度高,耐磨强度低,显示了瘦煤的特征。

本煤层虽属很好炼焦配煤,但不宜单独炼焦,原因是单独炼焦虽能炼出块度大强度高的焦炭,但在炼焦时煤的膨胀力过大,造成推焦困难,再加之焦炭耐磨强度低,不宜作冶金焦。再者挥发分低,炼焦过程中副产品回收少,如能与高挥发分肥煤和气煤适量配合,能炼出高质量的冶金焦。

4.煤的风氧化

井田内2号可采煤层井田南部有露头,沿煤层露头内推50m为煤层风氧化带。

5.煤类及其工业用途

煤类确定依据为《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86)、GB/T15224.1-2004,GB/T15224.2-2004和GB/T15224.3-2004。本区2号煤为低灰~中灰,平均为低灰、特低硫、低挥发分~中等挥发分,平均为低挥发分、高热值~特高热值,平均为特高热值瘦煤和焦煤,可作为炼焦用煤;10号煤为特低灰~中灰,平均为中灰、中高硫~高硫,平均为中高硫、低挥发分~中等挥发分,平均为低挥发分、高热值~特高热值,平均为特高热值瘦煤和贫瘦煤。经洗选后,硫仍较高,可作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六、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

井田位于黄河东岸,吕梁山脉南端河东煤田的西南角,大地构造位置位于3个Ⅱ级构造单元的复合部位。北至井子滩~店沟一线,南至XX村,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韩城市隔河相望,东至园子沟,形状呈倒三角形。

区域出露太古界、古生界、中生界、新生界地层。地层总体走向NE,一般倾角4°~30°。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为主。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受地形、地貌及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以泉、潜流形式向河流、沟谷排泄。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各含水岩组,处于地形较高及浅埋区时,以潜水形式向沟谷、河流排泄,受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深埋区则以承压水形式自东向西或自北向南排泄至黄河或通过黄河谷底向

鄂尔多斯台拗排泄。奥陶系、寒武系灰岩水则以承压水形式自东向西,自北向南流动,在禹门口一带泄入黄河。涑水杂岩在区内出露很少,为风化带裂隙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以潜流形式向黄河排泄。

本区属黄河流域,除黄河外,区内发育平行树枝状水系,均属季节性河流,绝大部分直接注入黄河。

1)含水岩组的划分

①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

主要分布在广大残垣地带及黄河阶地,与下伏地层均为不整合接触。残垣地带的第四系,岩性由黄土状土、古土壤、钙质结核及少量的砂砾组成。因地形较陡,切割严重,又无良好的地下水赋存条件,大部分地段为透水不含水层;个别地方因粘土,亚砂土阻隔,含孔隙潜水,富水性极弱。河谷谷地地带,层位连续稳定成富水含水层含水,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体及基岩水补给,动态随季节变化。

②二叠、三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岩组

二叠系呈NE~SW向分布于区域中部,与石炭系整合接触。三叠系分布在区域的北西部,与下伏二叠系为整合接触。由一套厚度各异,粒级不同的砂岩、泥岩、页岩互层组成。含水岩组由粗、中、细、粉砂岩水层构成;以节理、裂隙为地下水的赋存空间。属潜水~承压水含水含水岩组。含水岩组在地形较高处及裸露区,多形成裂隙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岩性、构造控制,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形低凹处覆盖区及深埋区,形成层间裂隙承压水接受层间侧向渗透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流水补给。富水性一般较差,属高水头、弱富水承压含水岩组。

③石炭系上统砂岩裂隙及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出露在西坡及禹门口北部附近与下伏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主要为K1砂岩、K2、K3、K4灰岩含水层。含水岩组一般以裂隙、节理为赋水空间,岩溶不发育,属含水不均一含水岩组。

④奥陶系、寒武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石灰岩地层主要分布在龙门口~西交口一带,以中奥陶厚层灰岩夹3~4层泥灰岩及中寒武鲕状灰岩为主要赋水部位。在灰岩裸露区及半裸

露区,灰岩的节理、裂隙、岩溶均较发育。如王家岭井田杜家沟平硐内见有同地下水流向一致的NE~SW向发育的溶洞,溶洞发育奥陶系、寒武系灰岩中,直径为1~2m,最深的溶洞不见底。

区内灰岩水的赋存运动规律,严格受地貌、构造、岩性制约,富水性不均一。在灰岩裸露区,半裸区,灰岩水为裂隙~岩溶潜水,水位埋藏深,接受大气降水垂直渗透补给。在覆盖区、深埋区,属高水头裂隙-岩溶承压水,以侧向补给为主。

⑤涑水杂岩风化带裂隙水

涑水杂岩出露在禹门口~西磑口一带,主要为片麻岩含水,地下水多赋存于风化带裂隙及构造裂隙中,属裂隙潜水,富水性一般较差,但汇集流量较大。在地貌条件有利情况下,也可富水。风化带深度一般在40余米,接受大气降水及其它含水层的补给。

2)区域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水主要接收大气降水的补给,受地形地貌及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以泉水或潜流形式向河流或沟谷排泄。

三叠系、二叠系、石炭系等含水层在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形较高的浅埋区,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以潜水形式向沟(河)谷排泄。

寒武奥陶石灰岩则以承压水形式,自E(或SE)向W(或NW),南部南端王家岭区自NE而SW流动,泄于黄河或鄂尔多斯台坳。在深埋区为滞流区。据勘探资料,井田东王家岭区奥灰水位标高为642.75~816.24m。

3)区域构造对水文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自禹门口至根底,XX断隆发育寒武系,二叠系地层,其总体构造为走向NE~SW,倾向NW的单斜构造组成。马头山断裂在禹门口一带寒

2008090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

https://www.360docs.net/doc/6117608718.html,/N16/N1116/N1458/N1518/N34105/6955367.HTML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 (晋政发[2008]23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为加快培育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意见的批复》(国函〔2006〕52号)及《煤炭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告2007年第80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思路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中央及我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育现代大型煤矿企业和企业集团为主线,充分发挥大型煤矿企业理念、技术、管理、资金优势,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产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全省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依法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坚持培育大型煤矿企业集团和与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相结合,提高煤炭供应保障能力;坚持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相结合,依托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发展煤炭旗舰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坚持大型煤矿企业集团现有开发布局基本不变,优先兼并重组相邻煤矿企业和资源;坚持保障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相结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总量适度、优化布局、改善结构、提升水平”和“关小上大、产能置换、有序建设”的原则,以市、县(市、区)为单位整合重组,全省保持产能基本平衡。 (三)思路目标。通过大型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形成大型煤矿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通过科学整合,合理布局,关小建大,扩大单井规模,提高煤矿安全保障程度,提升煤矿整体开发水平。 到2010年底,省内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年,矿井个数控制在1500座以

昌恒煤焦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 项目初步设计

前言 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是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17号文批准的本次资源兼并重组整合中的单独保留矿井。安徽省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该矿主体企业。该矿井前身为岚县地方国营候家岩煤矿附属一矿,始建于1962年,1966年投产,批准开采4、9号煤层,原设计能力6万t/a,该矿经过数次改造,目前为生产能力21万t/a的生产矿井。2009年12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其颁发了新的《采矿许可证》,批复矿井生产能力为90万t/a,井田面积2.9978km2,开采4、9号煤层。依据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办基发[2009]83号文规定,该矿特委托我公司编制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1、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委托书; 2、山西地宝能源有限公司2010年8月编制的《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3、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晋煤规发[2010]271号《关于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 4、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的《采矿许可证》; 5、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17号文; 6、编制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所遵循的煤炭工业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规定》、《煤炭行业政策》等; 7、山西岚县昌恒煤焦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所执行的煤炭工业主要规范、规定有:《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矿井电力设计规范》、《煤矿井

2017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整合分析报告

2017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整 合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一、乍暖还寒,水泥行业整合进行时 (5) 1.1行业触底回升,兼并重组助力 (5) 1.2拉豪合并拉开行业整合大幕 (7) 1.3央企“两材”合并,世界水泥翘楚诞生 (10) 1.4冀东金隅重组,华北市场格局优化 (13) 二、他山之石,水泥行业整合的国际经验 (15) 2.1日本经验:行业自律促集中 (15) 2.2法国经验:行业整合至寡头垄断 (18) 2.3中国台湾地区经验:行业整合+走出去 (20) 2.4 小结:殊途或同归 (24) 三、供给破局,政策推动兼并重组 (26) 3.1供给侧改革仍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26) 3.2行业对比:整合助力钢铁、煤炭行业供给侧改革 (27) 3.2.1钢铁行业兼并重组风起云涌 (27) 3.2.1煤炭行业兼并重组值得期待 (30) 3.3水泥严控新增产能,存量整合为大势所趋 (31) 3.4小结:行业整合集中乃改革重点指向 (33) 四、各倾陆海,全国性、区域性龙头终将受益 (34) 4.1“两材”合并对水泥行业整合进程意义非凡 (34) 4.2 冀东金隅合并将显著改善京津冀行业格局 (36) 4.3 部分全国性、区域性水泥龙头推进整合进程 (39) 五、相关建议 (40) 图目录

图1:全国P.O42.5水泥均价(元/吨) (6) 图2:全国P.C32.5水泥均价(元/吨) (6) 图3:拉豪2015年收入区域分布 (8) 图4:拉豪2015年收入结构 (9) 图5:目前西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 (10) 图6:若整合完成西南地区水泥企业市场份额 (10) 图7:中材、中建材水泥业务版图 (11) 图8:两材合并后区域水泥熟料产能分布 (12) 图9:两材合并后区域产能集中度 (13) 图10:重组前后股权结构变化 (14) 图11:冀东金隅重组资产以及交易对价 (14) 图12:预期整合后水泥产业链将更加完整 (15) 图13:日本水泥生产指数80年代末从高位下滑 (16) 图14:日本建筑业投资下滑趋势与水泥生产指数基本一致 (16) 图15:两轮整合后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17) 图16:日本水泥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 (18) 图17:法国水泥销量较高峰期大幅下降 (19) 图18:整合后法国水泥行业高度集中 (19) 图19:法国水泥出口量不断提升 (20) 图20:台湾建筑业固定资产形成自高位开始回落 (21) 图21:90年代后台湾水泥产量呈下降趋势 (21) 图22:台湾水泥出口逐步上升 (22) 图23:台湾水泥行业进入成熟期后集中度不断提升 (23) 图24:四大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2010年前后) (23) 图25:国内水泥产量大概率进入顶部区域 (24) 图26: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难以为继 (25) 图27:国内水泥出口数量近年来有所提升 (25) 图28:粗钢产量以及同比 (28) 图29:全国、河北、唐山地区高炉开工率 (28) 图30:钢铁行业兼并重组“三步走” (29) 图31:原煤产量以及同比 (30) 图32:煤炭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同比 (31) 图33:新增干法水泥熟料产能及增速(单位:亿吨,%) (32) 图34:水泥产能及增速(单位:亿吨,%) (32)

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指引

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指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引言 第一条为指导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业务,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资产评估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资产评估准则──基本准则》、《资产评估职业道德准则──基本准则》、《企业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指南》和《企业价值评估指导意见》,制定本工作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规范煤矿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是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晋政发[2008]23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通知》(晋政发[2009]10号)规定,在我省进行的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的经济行为。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资产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煤炭资源整合经济行为在评估基准日涉及的煤矿企业实物资产、股东全部权益或股东部分权益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第五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涉及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遵守本指引。 第六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其他与资源整合和重组评估相关的业务,可以参照本指引。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七条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胜任所执行的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业务。 第八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勤勉尽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 第九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熟知、理解并恰当运用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方法和程序,形成合理的评估结论。 第十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获取充分信息,并进行审慎分析,确信信息来源是可靠和适当的。 第十一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业务,应当合理使用评估假设和限定条件。 第十二条注册资产评估师执行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企业重组资产评估业务,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当采取必要措施确信专家工作的合理性。 第三章评估要求 第十三条评估报告标题应当简明清晰,一般采用“企业名称+经济行为关键词+评估对象+评估报告”的形式。 第十四条评估报告摘要应当简明扼要地反映经济行为、评估目的、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价值类型、评估基准日、评估方法、评估结论及其使用有效期、对评估结论产生影响的特别事项等关键内容。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二Ο二一年一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3) 第三节自然地理 (4) 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5) 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7) 第二章矿井地质 (10) 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10) 第二节矿井地质 (13) 第三章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18) 第一节煤层 (18) 第二节煤质 (20) 第三节有益矿产 (26) 第四章水文地质 (27)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27)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30) 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33) 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42) 第五节供水水源 (43) 第五章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43)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43) 第二节瓦斯 (45)

第三节煤尘爆炸危险性 (47) 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48) 第五节地温、地压 (49) 第六章环境地质 (49) 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49) 第二节地质灾害 (49) 第三节井田水环境 (51) 第四节有害物质 (52) 第七章矿山开采 (53) 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53) 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 (55) 第三节探采对比 (56) 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57)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57)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58) 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58)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9) 第五节首采区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59) 第六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60) 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61)

某投资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 方 案

编制日期:2013年10月20日 目录

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 方案 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经贵州省六盘水市工商局注册(注册号:520223000071018),由盘县境内12家煤矿组成的私营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至2013年10月,已发展成为拥有15对煤矿、产能276万吨规模的大型煤炭企业,是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示的全省第一批基本具备兼并重组主体资格的煤矿企业(集团)。 第一部分目的任务、编制依据 一、任务来源。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3年2月申请,经省煤矿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核实基本具备兼并重组主体资格并予公示后,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

(黔府办发[2013]46号)、《省能源局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黔府办发[2013]120号)等有关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一系列文件要求,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按照煤矿兼并重组政策规定,以资源为基础,以产权为纽带,采取企业并购、协议转让、股权置换、控股等方式,积极主动,安全平稳,有序有效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为按时完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工作任务,遵照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煤矿兼并重组主体企业实施方案编制提纲>的通知》(黔煤兼并重组办[2013]1号)的要求,编制《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二、目的。编制《贵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的主要目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快实施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做大做强煤炭企业,促进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把公司建成抗得住任何风险、经得起任何考验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更好地服务盘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建设“贵州第一强县、西部十强县、全国百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盘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编制依据。《贵州州中纸投资有限公司煤矿兼并重组实施方案》(简称《方案》)的编制,主要依据下列文件和条件:(一)国务院文件: 1、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国发[2010]27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企业兼并

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撰咨询)

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立项 投资融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典型案例〃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概论 (1) 一、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 二、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编制单位 (1) 三、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2) (一)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2)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4) 五、研究的主要过程 (5) 六、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6) 七、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总投资估算 (6) 八、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6) 九、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6) 十、研究结论 (7) 十一、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9)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9) 第二章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产品说明 (15) 第三章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15)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15) 一、厂址的选择原则 (16) 二、厂址选择方案 (16) 四、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17) 五、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17) 项目占地及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 (18)

六、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19)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20) 一、建设内容 (20) (一)土建工程 (20) (二)设备购臵 (20) 二、建设规模 (21)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21) 一、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21) (一)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21) (二)原辅材料来源 (21) 原辅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一览表 (22) 二、基本生产条件 (23) 第七章工程技术方案 (24) 一、工艺技术方案的选用原则 (24) 二、工艺技术方案 (25) (一)工艺技术来源及特点 (25) (二)技术保障措施 (25) (三)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25) 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生产工艺流程示意简图 (26) 三、设备的选择 (26) (一)设备配臵原则 (26) (二)设备配臵方案 (27) 主要设备投资明细表 (28) 第八章环境保护 (28) 一、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29) 二、污染物的来源 (30) (一)60万吨矿井兼并重组整合(更新)项目建设期污染源 (30)

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注意事项

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注意事项

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注意事项 山西省煤炭工程项目咨询评审中心 二○一○年五月

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注意事项为贯彻省政府、省厅兼并重组相关政策,评审中心出台《兼并重组矿井设计资料评审办法》,健全、完善预(评)审制度,充实、加强专家队伍,改进、优化评审办法,加快矿井地质报告和初步设计评审工作。通过一段兼并重组项目评审工作实践,深深的体会到兼并重组矿井正处于主体接管后过渡磨合期和大规模提升能力改造建设期,有的还将边生产、边建设,是调整动荡、事故多发的高危期。是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关小建大、做大做强,实现机械化生产,集约化管理、本安型生产的发展历程。必然给评审工作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要求专家履行评审程序,做好评审工作,强化地质条件、安全措施的评审。总结评审经验,学习方针政策,提出兼并重组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注意事项。 一、兼并重组项目初步设计需要重视的问题。 l、规范项目名称:※※※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后实施过程的修改称之变更或修改设计。 2、说明书扉页应有设计单位行政章、资质章及院长、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签名。 3、提全有逻辑性支持性文件:提交委托书,兼并重组整合批文及附表(设计、立项支持);相关地质报告批文及评审意见,矿井瓦斯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批文,煤层煤样检验报告;提交延深开采煤层、新开采煤层、高瓦斯及双突矿井瓦斯或突出预测报告。(地质、开采条件);提交占地、供电、供水、救护、互保协议或证明(建

设外部条件);提交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培训证、营业执照或企业更名批文(合法经营企业);采空区积水、积气、火灾调查报告、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承诺书作为支持性文件。支持性文件、规程规范和强制性标准以及采掘工程图即是设计依据,也是执行兼并重组政策的具体表现。 4、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等高线储量估算图、开拓方案图、采区布置图应有54、80两种坐标系标注,井筒应有54、80两种坐标系转换表。采空区积气、积水、邻近矿井越层越界开采、火区范围分布图,要加盖县级煤炭管理部门(集团公司测绘部门)及地测勘查单位公章。 5、充分利用已有井筒,合理控制井筒数量,只允许一个主井出煤,以便集中管理、安全生产;需要新开井筒、分区多井筒开拓井田时要论证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井田不利用井筒严格按“六条标准”实施关闭。 6、应按工业场地选择、开拓方式、水平划分及大巷布置、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井底车场及硐室等层次重点评审井田开拓。 7、兼并重组矿井原则上按一个综采面、两个综掘面、一井一面集中生产模式设计。煤层较薄单产能力不足,非得两个工作面生产,三个或四个掘进面接替生产时,要有充足的理由,宜布置在两个采区,做到一井二区二面相对集中生产。 8、矿井主辅助运输应采用机械化运输方式;相应有运输能力核定,严禁超能力选用设备。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通知 安委办[2007]7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委员会: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整顿关闭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82号,以下简称《通知》)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等11部门《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安监总煤矿〔2006〕48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下发后,各地按照要求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06年11月,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对12个省(市)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了督查,督查中发现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煤炭资源整合工作进展缓慢,个别地方未编制煤炭资源整合方案,部分地方对已批复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尚未组织实施;二是部分地方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不符合规定,把已公告关闭的矿井以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增能改造或矿井置换等名义予以恢复,使其合法化以煤矿企业资产整合代替煤炭资源整合,有的整合后的矿井规模没有达到规定要求;三是对已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中列入整合的矿井,没有及时暂扣其采矿许可证、吊(注)销其它相关证照有的仍在非法组织生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个采矿许可证,多套生产系统”的现象;四是部分地区对拟整合的矿井没有正确执行“先关闭,后整合”的原则,对实施整合的矿井未按建设项目进行管理。这些做法背离了煤炭资源整合的要求,不符合《通知》和《若干意见》的规定,影响和阻碍了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深入开展。 为全面落实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积极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工作 各地要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要作为煤矿整顿关闭攻坚战第二阶段工作的重点任务,统一部署,规范运作,积极推进。 (一)编制方案 尚未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地区,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由县级人民政府制订本行政区域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经市(地)人民政府初审,报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批准。已制定煤炭资源整合方案,但不符合《若干意见》要求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应包括行政区域内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采技术条件、资源整合的目标、整合后关闭和保留矿井名单、数量及基本情况(资源储量、井田面积、矿井规模等内容)。 (二)审查批复 省级人民政府(或省级煤炭资源整合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市(地)人民政府上报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审查、批复。对不符合要求的,应重新调整、完善后再行批复。各地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最迟应于2007年3月底前完成审查批复。 (三)组织实施 县级人民政府按照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组织实施,由市(地)人民政府按批准的煤炭资源整合方案和矿井关闭标准负责组织关闭验收,省级人民政府于2007年底前完成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阶段性目标。 二、严格把握煤炭资源整合的矿井范围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 (一)可纳入煤炭资源整合范围矿井的资源 1.取得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的合法生产矿井的资源。

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的安排意见(晋煤办基发(2009)83号)

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 作的安排意见 晋煤办基发(2009)83号 各市煤炭工业局、各国有重点煤炭集团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公司、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关于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通知”规定,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审批手续办理工作,确保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工作规范、健康、有序推???,现就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项目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兼并重组后不进行改造已具备净增60万吨/年以上能力的生产矿井:是指《重组整合方案》中批准能力比保留单井原生产许可证净增能力达到60万吨/年以上,且矿井综合能力已满足《重组整合方案》中批准能力要求的原生产矿井。这类矿井,领取新的采矿许可证后,编制矿井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专篇设计,待批准初步设计、安全设施专篇设计和安全设施专项验收后,进行项目验收。 二、《重组整合方案》批复能力增加的在建矿井:是指重组整合前经省级以上相关部门批准的新建、改扩建、机械化升级改造及资源整合等建设矿井,在本次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增加的原建设矿井。这类矿

井,领取新的采矿许可证后,按《重组整合方案》中批准的能力和新采矿许可证等依据,变更矿井初步设计(未审批过初步设计的建设矿井编制矿井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专篇设计;变更初步设计(或初步设计)、安全设施专篇设计批复后,按现行建设程序进行。 为了加快兼并重组煤矿建设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增能的在建矿井首采区地质条件应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矿井地质报告要准确、可靠,能满足规范规定的勘探程度、储量级别等相关规定和安全生产需要,矿井地质报告不符合要求的,可随后补做补批。 三、兼并重组后需进行改造建设的矿井:是指兼并重组后需要新建工程或系统改造后方可达到《重组整合方案》中批准的能力要求的矿井。这类矿井,领取新采矿许可证后,编制并报批矿井地质报告、矿井初步设计、安全设施专篇设计、环保评价报告和开工报告等相关手续后,按现行建设程序进行。 四、设计生产能力不变的在建矿井:是指重组整合前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批准的新建、改扩建、机械化升级改造及资源整合等建设矿井,在本次批准的《重组整合方案》中,设计生产能力未发生变化的原建设矿井。这类矿井,仍按原建设程序执行。 五、按照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件规定的简化办事程序要求,上述四类煤矿建设项目,矿井能力为60万吨/年及以下的由市煤炭工业局负责项目审批和项目竣工验收等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6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十月十六日 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 发展改革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煤炭

资源,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生产集约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促进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现就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意义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煤矿企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是,煤炭工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仍很突出,全国各类煤矿企业多达1.12万个,企业年均产能不足30万吨,产业集中度低、技术落后,煤炭资源回采率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煤炭勘查开发秩序混乱,生产安全事故多发,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加快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是规范煤炭开发秩序、保护和集约开发煤炭资源、保障能源可靠供应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把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煤炭工业发展方式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主动性,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切实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二、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

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报告书 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专家组 二0一三年九月

项目 项目性质:扩建 项目地址:宁武县阳方口镇前石湖村北 设计规模:600kt/a 设计单位: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 施工单位:温州第二井巷工程公司、山东华新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大川建设有限公司、山西五台山建筑工程公司 监理单位:山西省煤炭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时间:20lO年12月一一2013年7月 申请验收单位: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 验收时间:201 3年9月25日一201 3年9月26日

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报告 一、验收组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委托忻州煤矿安全监察站对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进行竣工验收的通知》(晋煤监安二函[2013]95号),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组织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竣工验收组于2013年9月25日至9月26日对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进行了竣工验收。 验收组分别听取了建设单位对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建设情况的汇报,设计单位对该项目的设计概况、安全评价机构对矿井的安全验收评价以及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情况的汇报说明。对照忻州煤矿安全监察局“忻煤监[2010]44号”批复的《关于对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的批复》及“忻煤监[2012-163号”批复的《关于山西宁武大运华盛老窑沟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变更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察规定》(原国家局令第6号)、《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规范》 (AQl055—2008)、《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报告书》规范文本(煤安监监察[2009]9号和煤安监监察[2012]32号)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分组查阅相关图纸资料,并对井上下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重组整合问题的研究与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区国资国企经过十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依然存在制约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亟待解决。通过学习中央、北京市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精神,研究央企、市企重组整合的趋势和经验做法,思考区国企重组整合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认识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趋势 1、国有企业重组整合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旋律主要是国企、央企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同时加快国有大型企业的兼并重组。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不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企通过重组踏上新的征途,翻开了新的篇章。但是,重

组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国企兼并重组也经过了一个逐渐理性的探索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放权让利、转换经营机制 ?经营责任制、承包、租赁等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是与外商合资,出售和破产 ?1985年之后进行过股份制试点等探索,开始涉及国有产权的重组 第二阶段:1992-1995 十四届三中全会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国有企业的改组多属企业内部和少数企业之间的重组,试图通过制度建设搞好每个国有企业 ?1993年出台《公司法》 第三阶段:1995-2003 十五大 ?着眼于从整体搞好国有经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 ?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抓大放小 ?国有企业的大规模、深层次的重组展开 ?主辅分离资产重组 ?推动石油石化、电信、电力、煤炭、电子等行业国有大企业重组上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债务重组:2000年底,国务院批准580家债转股企业 ?银行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债务重组 ?中央企业对516家分属各企业的房产公司进行重组

资源整合矿井十条先进管理经验

资源整合矿井十条先进管理经验 一、深入推行“以矿管矿、以科带科、以队带队”管理模式,有效促进整合矿井健康有序发展 先进单位:XX煤业有限公司 典型经验: 以矿管矿:就是把整合矿井的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主体矿的大超前管理体系,用主体矿的管理模式,整体带动整合矿井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快速提升。该矿的主要做法有: (1)每次大超前会议,三分之二内容研究安排整合矿井的安全生产工作。 (2)调度室对整合矿井执行生产日报制,要求整合矿井每日汇报生产情况,随时掌握整合矿井动态情况,及时给主体矿领导提供现场一手资料。 (3)各业务部室定期和不定期进行专题检查和帮带,尤其是加强了机电“四大件”、“雨季三防”、“一通三防”、辅助运输等专项工作的帮带。 (4)无论是业务部室还是帮带队组,双方保持日常联系,及时通过各种通讯方式进行沟通,能电话办的就电话办,能当日办的绝不过夜,司马本部做到随叫随到,整合矿井做到有疑必问,双方共同围绕安全生产开展工作。 (5)由安监处每月对整合矿井安全工作做一次总体评价,对做的不到位的提出改进性和预防性措施,作为下月重点帮带内容,坚持奖罚分明原则,鼓励整合矿井及早走向正规运行轨道。 以科带科:就是主体矿的主要业务科室定期派人到整合矿井,进行管理和技术人员对口帮带快速提高业务能力。该矿的主要做法有:

(1)各部室帮助各整合矿井培训各类专业人员和一般工种。 职教部为三个整合矿井进行井下员工入井安全资格培训;今年向三个整合矿井分配女工100多人,全部在司马矿培训取证后再上岗; 调度室为阜生煤业公司进行调度员现场培训,共培训4次8人;通风部为佳瑞煤业公司仪器发放工、仪器调校工和测风测尘工分别进行为期一月和两周现场培训。 安监处为佳瑞煤业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安全管理培训,目前已成功培训2人; 生产技术部为佳瑞煤业公司进行为期6个月的测工现场培训,目前已成功培训2人。 (2)现场疑难问题实战培训 如2009年12月下旬,阜生煤业公司井下CO突然增大,该矿总工程师牵头,安监处副处长、通风部部长和通风队六、七名技术工及时装运大量灭火防火器材,在井下现场帮助处理突发问题,既在短时间内消除了隐患,又为整合矿井人员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以队带队:就是主体矿井生产队组和整合矿井生产队组配对签订《帮带协议书》,进行配对帮带。运行中,该矿制定下发《对整合矿井队包队管理的实施办法》和《加强公司与整合矿井以队带队管理实施办法》,由主体矿队组定期委派人员到整合矿井的相应队组进行现场传帮带,或者整合矿井定期委派人员到主体矿的相应队组现场跟班学习,为整合矿井快速培养生产骨干和现场技能人员。他们的主要做法有: (1)司马煤业各队每月对被帮带队做一次安全评价并出具评价报告。对发现的现场或管理上的重大问题,拿出整改方案,队里存档备查。 (2)司马煤业各队定期委派生产骨干、专业技术人员到整合矿井的帮

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山西省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 编制提纲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二○一○年三月

目录 第一章概况 (1) 第一节目的任务 (1) 第二节位置及交通 (1) 第三节自然地理 (1) 第四节周边矿井及小窑 (1) 第五节地质勘查及矿井地质工作 (2) 第二章矿井地质 (2) 第一节区域地质简况 (2) 第二节矿井地质 (3) 第三章煤层、煤质及有益矿产 (3) 第一节煤层 (3) 第二节煤质 (4) 第三节有益矿产 (4) 第四章水文地质 (5)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 (5)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 (5) 第三节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及水害防治措施 (5) 第四节矿井涌水量预算 (6) 第五节供水水源 (6) 第五章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7) 第一节煤层顶底板岩石工程地质特征 (7)

第二节瓦斯 (7) 第三节煤尘爆炸危险性 (7) 第四节煤的自燃倾向性 (8) 第五节地温、地压 (8) 第六章环境地质 (8) 第一节地震与矿井稳定性 (8) 第二节地质灾害 (8) 第三节井田水环境 (9) 第四节有害物质 (9) 第七章矿山开采 (9) 第一节煤矿生产建设情况 (9) 第二节井田内小窑开采情况 (10) 第三节探采对比 (10) 第八章资源/储量估算 (10) 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及估算指标 (10) 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与参数确定 (10) 第三节资源/储量类别划分原则 (11) 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11) 第五节资源/储量估算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11) 第九章结论及建议 (12)

附图比例尺 1、区域地质图 1:50000-1:100000(含勘查工作程度图) 2、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图 1:5000-1:10000 3、地层综合柱状图 1:200-1:500 4、煤岩层对比图 1:200-1:500 5、地质剖面图 1:2000-1:5000 6、可采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 1:5000-1:10000 7、开采煤层采掘工程平面图 1:2000-1:5000(要求:标明矿井及相邻矿井各煤层采(古)空区的回采时间、积水范围及积水量、越界开采情况、火区分布范围及现状;加盖县级煤炭工业管理部门(或集团公司地测部门)及地质勘查单位测绘专用章) 8、开采煤层井上下对照图 1:2000-1:5000 9、开采煤层充水性图1:2000 10、代表性钻孔柱状图 1:200-1:500

国家发改委煤炭去产能实施方案

附件2 2017年煤炭去产能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决策部署,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更加科学有效做好2017年煤炭去产能工作,促进煤炭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根据《关于做好2017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工作的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2017年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 坚持落后产能应退尽退、能退早退,2017年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实现煤炭总量、区域、品种和需求基本平衡。多方开辟职工安置途径,妥善安置职工;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积极推动企业债务和资产处置,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推进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二、进一步明确产能退出标准 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为指导,以国发〔2016〕7号文件为依据,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严格不安全产能退出标准,加快落后和不达标产能退出,引导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一)加快退出长期停工停产的“僵尸企业”。对于长期停工 —1—

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没有生存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僵尸企业”,目前仍停工停产且不具备复工复产条件的,以及经复工复产验收不合格且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等要求的,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对于未经验收擅自复工复产的,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 (二)加快退出违法违规和不达标的煤矿。达不到安全、环保、质量、技术等强制性国家标准,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煤矿,原则上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拒不执行停产整顿指令仍组织生产的煤矿,超层越界生产或建设拒不退回的煤矿,纳入当年去产能范围。开采范围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区域重叠的煤矿,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关闭退出。 (三)加快退出安全保障程度低、风险大的煤矿。 1.按照国发〔2016〕7号文件规定,产能小于30万吨/年且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产能15万吨/年及以下且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煤矿,要在事故发生当年内淘汰。 2.采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采煤方法、工艺且无法实施技术改造的煤矿,纳入2017年去产能范围。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煤矿。晋陕蒙宁等4个地区30万吨/年以下(不含30万吨/年),冀辽吉黑苏皖鲁豫甘青新等11个地区15万吨/年以下(不含15万吨/年),其他地区9万吨/年及以下(含9万吨/年)的煤矿,纳入2017年或2018年去产能范围,涉及保障—2—

兼并重组资源整合收集资料清单

煤矿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设计收集资料清单 1、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应为所有批采煤层,如无所有批采煤层,至少应有首采煤层瓦斯涌出量预测报告) 2、矿井瓦斯抽放设计报告。(高瓦斯矿井提供) 3、兼并重组整合方案及其批复文件 4、兼并重组整合批复后新的《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5、兼并重组整合批复后新的《煤炭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6、兼并重组整合批复后新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7、兼并重组整合后新的地质报告及批复文件 8、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的土地范围及实测图 9、兼并重组整合后矿井新的救护协议 10、参与整合各矿井原有《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11、参与整合各矿井生产经营概况(包括:人数、隶属关系、建设和投产时间、近年来的产量和售价,生产情况,瓦斯和涌水情况等) 12、参与整合各矿井原设计及批复文件 13、参与整合各矿井四邻关系 14、参与整合各矿现采掘工程平面图 15、参与整合各矿井田地质地形图 16、参与整合各矿井上下对照图 17、参与整合各矿工业广场平面布置图 18、参与整合各矿地面供电系统图 19、参与整合各矿井下供电系统图

20、参与整合各矿消防洒水系统图 21、参与整合各矿通风系统图 22、参与整合各矿已有井巷断面图及支护形式 23、参与整合各矿井最新瓦斯鉴定报告,煤层自燃性、煤尘爆炸性检验报告 24、参与整合各矿井现有的提升、通风、排水、压风、采煤、掘进、运输、地面供电、井下供电、监测监控、供水等系统机电设备目录 25、参与整合各矿井现在的电源情况及供电部门的供电协议 26、参与整合各矿井现有的水源情况(供水系统等) 27、参与整合各矿井地面现有土建工程明细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整合的若干意见.DOC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煤炭资源 整合的若干意见.DOC 为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的势头,国务院于xx年9月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以下简称《特别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加大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工作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整顿关闭工作的不断深入,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和规范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xx]18号)和《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xx]28号)的要求,为了规范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加强安全生产,进一步推进煤炭整顿关闭工作的整体进度和质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煤炭资源整合对煤炭工业安全发展的重大意义 煤炭资源整合是指合法矿井之间对煤炭资源、资金、资产、技术、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以及合法矿井对已关闭煤矿尚有开采价值资源的整合。 煤炭资源整合是淘汰落后、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安全生产法执法检查提出、国务院确定的"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小煤矿的整顿工作" 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小煤矿本质安全水平、确保煤炭资源合理开发的必然选择;是煤炭工业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通过资源整合,可大幅度减少小煤矿数量,提高办矿规模和安全、装备、技术管理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煤矿事故。各地要充分认识搞好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性,将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统一部署,规范动作,积极推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