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政现象”解读

“西政现象”解读

张卫平

法学界不知从何时起有了“西政现象”的说法。

从人们使用该词的语境和表达意蕴来看:所谓“西政现象”是指地处西南偏隅的一所法律专门学校,培养的学生却在法学界、实务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一现象似乎有悖常理,地处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也并非名牌大学的西南政法学院何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材?贺卫芳、梁志平、梁慧星、蒋庆、夏勇、江必新、黄松有、龙宗智、周强、尹田、邱兴隆、顾培东、王卫国、许章润、江山等著名校友(排名不分轻重)在法学界和实务界的影响给人们一种群星灿烂的感觉。

不难看出,这些“优秀人材”集中在学术和实务两个领域。学术上的优秀,判断标准是学术影响,包括学术成果、职称以及在学术团体中的职位。实务界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行政职务,职务越高自然推断为越优秀。因此,他们的名字更容易使法律界的人士耳熟能详。

有一大批优秀的人材出生于“西政”其实并不奇怪。“一大批”作为一个数量概念与招生的数量有关系。为什么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没有“一大批呢”?因为我们所说的优秀人材大都是77、78、79年,也包括80、81年考入大学的。这些人为什么大多都成为优秀人材呢?这与天时有关,与“先发”有关。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高考制度初时,积压了十几年的人材突然被“释放”出来,有人材“井喷”的感觉,各路英雄好汉纷纷云集高校,不管学校档次高低。西政78级的“先发”是350人,79级的“先发”达到400人。在新三届中,西政毕业生近800人。西政当时已经作为重点大学招生,也相对容易招收到“很好的球员”。

“西政现象”的形成还缘于西政的师资队伍。西政有不少优秀的教师,但阵容还是不能与北大、人大、中政大相比。但西政教师在教学方面的认真、负责、严谨使学生受益匪浅。西政的教师对学生的呵护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影响。期末考试时,冰糕送到学生手上,打着扇子为学生驱走酷暑。在这样的呵护下还有谁不努力。那时的学生不大考虑毕业后的工作,心里只想多学一些。尽管教材讲述的原理早已过时,老师讲的内容也已陈旧,却培养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中有的学生在校时就已具有相当的研究能力。

其时学校的学术气氛相当宽松,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各种问题———法学和非法学的,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激烈交锋,战场就是贴在教室、食堂红砖墙上的报刊栏。食堂的角落里、乱石堆旁、拥挤的宿舍中,学生们大声地争论:我们不能对法律的合理性提出置疑吗?法律就一定反映正义的吗?法一定是绝大多数人意志的体现吗?

那时法学杂志种类稀少,墙报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不同观点在同一空间可以直接交锋,文章就直接张贴在通往教室和食堂的“必经之路”上,这些张贴在墙上的文章成了西政校园中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线。阅读墙上的文章有一种精神上的畅快,完全忘记了碗中没有肉丸,菜中没有油水。

敢于独立思考才能使人在精神、思想上有所成就。“西政”前三届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十分丰富的人生阅历,经历过不同的苦难岁月。这些人的苦难历程在时代突变之后,在走出混沌、迷茫、愚昧之后,很自然地要思考,过去为什么是那样?由于没有人能提供答案,没有人能指点迷津,就更加需要独立地思考。

“西政现象”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人们通常认为,西政那些有所作为的人大都出自新三届,是因为他们年龄

大,经历丰富,有相当的人生感悟,这些人生感悟一旦与知识结合,便成为更丰富的文化产品。但是,在“新三届”中,现在有所作为的人年龄其实并不大,往往在班里只是小老弟,他们当中大部分出生于社会低层———农民家庭,不少人是高中应届考上大学的。我认为这是基于“团体干涉”的原因,即生活在同一团体中人们彼此会产生影响,形成干涉。观念会相互影响,知识会自然传递,人们总是在学习他人,模仿他人。78级的同学对于以下年级的小兄弟而言,即使自己年龄再小也自然表现出老大哥的矜持。78、79级年龄大的同学必然要把他们的观念、感受毫无保留地传递给那些比自己年龄小,阅历少的人。同学之间获得了与现在完全不同的间接经验和知识。现在的大学同学只是来自的地方不同,经历差别很小。那时的同班同学:有运动员、军人(陆、海、空三军,军种绝对齐全)、医生、农民种庄稼的,还有专业技术人员(木匠、石匠、铁匠、泥水匠)、干部、演员(跳舞的、唱歌、搞音乐的),五花八门。按照进化论,多样性是进化的表现,越是多样化,越能显现出活力,越能够有所创造和发展。

我坚信大师们说的话:在大学中人们相互之间学到的东西,比从老师和书本上得到的要多得多。罗曼·罗兰也说过,他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习的三年中与同学交流所获得的东西比从老师和课本上所获得的要多。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心理暗示在人们的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西政现象”对西政的学子是一种极大的激励,是一种推动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西政现象”尽管是针对特定时代,但人们可以从“西政人”中得到强烈的心理暗示,“西政人”具有成为优秀人材的传统,这种传统基因,具有“遗传特性”,无数成功的师兄身上具有与我们相同的“基因”,只要努力我们也能够成功。我们应当从“西政现象”中升华出一种精神———“西政精神”,加上我们自身的心理暗示,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前途充满着希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