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1034010016

摘要:

在现代战争中,被誉为“千里眼”的雷达既要监视和搜索敌方目标又要做到不被敌方侦察和电子支援系统发现,从而避开反辐射导弹和隐身目标的打击与威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雷达必须兼具隐身与反隐身特性才能在现代战场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

1 雷达隐身技术实现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

(1)材料隐身,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达到隐身的效果;(2)电子措施隐身,利用各种电子手段达到隐身的效果;(3)等离子隐身技术,利用等离子体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达到隐身的效果。

1.1 材料隐身

雷达吸波材料按其用途可将其分为涂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干涉型和转换型。干涉型是使雷达波在入射和反射时的相位相反,或材料表面的反射波与底层的反射波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转换型是材料与雷达波相互作用时,产生磁滞损耗或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为热能而散发掉。

1.1.1 雷达吸波涂层

这是涂敷在武器表面的一类吸波材料,它由胶粘剂中加入具有特定介质参数的吸收剂制成,吸收剂的特性决定吸波涂层的吸收雷达波的性能。目前采用的吸收剂主要有:羟基铁吸收剂、铁氧体吸收剂、耐高温陶瓷、导电高聚物材料、纳米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等等。

1.1.2 结构型吸收雷达波材料

这是以非金属为基体(如环氧树脂、热塑料等)填充吸波材料(铁氧体、石墨等)、由低介电性能的特殊纤维(如石英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的复合材料,

它既能减弱电磁波散射又能承受一定的载荷。与一般金属材料相比,重量轻、刚度强、强度高。

1.1.3 智能型隐身材料

这种材料能感知和分析不同方位到达的电磁波特性或光波特性,并做出最佳响应,以达到隐身的目的。从结构上看,智能材料实际上是器件和线路的集成。

1.2 电子措施隐身

在当前战争中各种电子设备自身的隐身特性也至关重要,如何尽早发现对方同时又不被对方发现也是现代战争中提高自高生存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有:(1)电子干扰和欺骗利用电子干扰手段提高飞行器或设备在战场上生存能力的主要手段有:由侦察设备搜寻出对自己有威胁的雷达频率,用这种频率发射脉冲,使对方雷达显示屏上出现虚假信息;利用电子干扰设备不断发送干扰信号;采用诱饵系统,针对敌方探测发送欺骗信号误导敌方,从而保护真实目标。(2)有源对消利用相参信号的干涉效应,采用相干手段使目标散射场和人为引入的辐射场在敌方雷达探测方向相干对消,在雷达接收天线处与目标真实回波相抵消,从而减弱雷达接收到的目标真实回波,达到隐身的效果。(3)采用无源探测手段无源探测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目标自身的辐射探测和跟踪目标,目标本身就是辐射器,辐射源是自身所携带的各种电子设备;另一种是利用别的辐射器发射电磁波探测和跟踪目标,目标本身不直接发射电磁波,辐射来源有可能是各种现存的商业或民用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信号。无源设备本身不发射射频能量,所以不能被截获,从而可以避免反辐射导弹的攻击。(4)采用低截获概率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通常采用多种综合措施,使雷达被探测的概率减为最小。低截获概率雷达一旦捕获到目标,立即自动调节辐射能量,降低到跟踪目标所需的最小功率值,在时间、空间、相位和频率方面控制雷达的发射,并快速改变其发射频率,从而降低自身被发现的概率。(5)采用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工作时将连续波雷达信号变成编码噪声,扩频后分布在一个大频带上,隐藏在敌方侦察接收机的噪声电平以下,从而降低被侦测到的概率。这种雷达可有效地工作于反辐射导弹和电子干扰环境下。

1.3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等离子体隐身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等离子体发生器、发生片,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在武器表面形成一层等离子云,通过设计等离子体的特征参数,使照射到等离子云上的一部分雷达波被吸收,一部分改变传播方向,从而返回到雷达接收机的能量很少,达到隐身的目的。据报道,采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飞行器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可降低99%。

2 雷达反隐身技术

尽管雷达隐身技术可以大大降低雷达的探测距离,但真正实现零信号特征的载体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利用隐身目标的各种特征来实现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跟踪。目前,国外的反隐身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

2.1 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

隐身目标通常都有一定的雷达散射截面积(1m2 以下),如果提高常规雷达的设计技术指标,也能探测到隐身目标。采用大时宽脉冲压缩技术、频率合成技术、增大雷达发射功率等措施,可以提高雷达的作用距离,也具有一定的反隐身能力。采用传统技术改进常规雷达可以取得明显的反隐身效果,例如:美国研制的FPS-108高功率大型相控阵雷达,其峰值功率达15.4 MW,平均功率1 MW,探测半径3600 km,可探测到1500 km范围内的雷达RCS只有0.1 m2 的隐身目标,可有效地对付B-2隐身轰炸机。

2.2 扩展雷达的探测视角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的E-3A预警机就曾多次发现F-117A隐身战斗机。一架预警机相当于30多部地面雷达的探测能力,可以使机上的雷达随飞机同步运动,大大减少了地面雷达可能出现的盲区和死角。一旦预警机上的雷达探测到某种隐身目标,机上的计算机系统立即算出隐身目标的航向、高度、速度等有关数据,把各种信息迅速加以综合处理,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攻击方案。采用空中和天基探测系统,改进机载预警系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第 3 期曹丽梅等: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综述

2.2.1 空中平台监视系统

隐身飞行器的隐身重点多放在鼻锥方向(±45°)范围内,其次才考虑侧面和尾部,至于顶部采用的隐身措施通常较少。通常探测系统安装在空中或空间平台上,通过俯视探测,提高对雷达截面较小目标的探测概率。预警机和具有下视能力的飞行器一般都具有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2.2.2 双(多)基地雷达组网

双(多)基地雷达是将发射机和接收机分别部署在远离战场的安全地方和战区的前沿,接收机是无源工作的。根据隐身目标散射雷达波信号的空域特性,采用双(多)基地雷达系统及其组网的模式,可从多视角探测隐身目标,可以抑制其RCS的缩减,将不同频段双(多)基地雷达组成雷达网,不仅可以扩大雷达的覆盖范围,而且可以提高对隐身目标的探测和跟踪能力,取得显著的反隐身效果。多基地雷达的发射站和接收站相对目标之间的夹角越大,就更有可能捕获到隐身目标。

2.3 扩展雷达工作波段范围

增大普通雷达的波长是一种反隐身的有效途径。当雷达波长与被照射的隐身目标某部分尺寸接近时,其反射的回波与传播波之间会产生谐振,形成强回波尖锋,这就是增大雷达波长反隐身的原因。隐身目标通常是针对厘米波雷达设计的,它采取的技术措施对米波、毫米波和激光雷达效果不大。因此,将雷达的工作波段向米波段和毫米波段甚至红外波段、激光波段扩展,都将具有一定的反隐身能力。

2.3.1 超视距雷达

超视距雷达工作在米波波段(波长约为10~60m;频率在3~30MHz范围),它将大功率电磁波发射到地球表面的电离层,电磁波受电离层折射后,返回远区的地面,照射到相应的地域、海域,若在照射区域内出现雷达目标就会产生雷达回波,其中一部分沿原路径再次通过电离层折射回雷达接收机,从而构成一个以探测运动目标为主的雷达系统。由于这种雷达工作波长为10~60m,隐身飞机采用的雷达吸波材料对它无效。另外,雷达工作在高频波段,其波长较长,大部分隐身飞机尺寸及其主要结构的特征均与其波长接近或小于其波长,属于或接近谐振区的散射体,其RCS大于光学区的RCS。由此可见,超视距雷达是探测隐身

目标最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大片陆地区域会产生雷达地杂波干扰而难以分辨出目标信号,因此超视距雷达只适合于搜索海域上空的目标。其次,由于要经过电离层长距离反射,超视距雷达不能探测900km半径以内的目标。

2.3.2 毫米波雷达

使用频率远远高于传统的微波雷达的毫米波雷达具有天线波束窄、分辨率高、频带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并对目标细节反应敏感,形成的目标外形图像可在雷达荧屏上直接显示出来,具有反隐身能力。毫米波雷达天线波束发散角一般仅为0.1°~1°,当天线口径一定时,约为微波天线波束的1/2~1/10,这不仅能提高雷达的角分辨率,能分辨识别很小的目标,而且能同时识别多个目标。如果使用较小口径的天线,可获得较高的天线增益,并能减小由天线旁瓣反射引起的误差,从而有利于跟踪低角度飞行的目标。由于运动目标引起的多普勒频移的大小与雷达波长成反比,因此毫米波测出的多普勒频移比微波雷达高。若采用相同的接收机带宽与信号处理带宽,则毫米波雷达较之微波雷达具有更高的目标速度分辨率。毫米波雷达主要适用于防空和“发射后不管”的导弹导引头,以对付隐身目标和其它目标。

2.3.3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是利用激光对隐身目标进行探测与搜寻的装置,它工作在红外和可见光波段。由于目前隐身目标主要针对雷达波和红外线采取隐身措施,它们对可见光和接近可见光的波段没有明显的隐身效果,再加上激光雷达具有波长短、波束宽、光束质量高、定向性强、测量精度高、分辨率高,对目标具有识别、姿态显示和轨道记录等功能,因此激光雷达能有效地探测隐身目标。激光雷达因它的工作波长仅为微波雷达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一,所以它比微波雷达的测量精度高、分辨率好、抗干扰能力强,且体积小;尤其是当它采用小口径天线低仰角工作时,能跟踪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隐身飞机。

2.4 采用新体制雷达

2.4.1 超宽带雷达

超宽带雷达是指相对频带大于或等于20%的雷达,通常所说的冲击雷达或无载波雷达是一种典型的超宽带雷达。这种雷达具有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因为任何隐身目标所能对付的雷达波的频率范围总是有限的,它很可能被超宽带雷达波

中的某种频率的电磁波探测到。超宽带天线技术发展很快,目前已经研制出增益为10~20 dB的超宽带天线。

2.4.2 无源雷达

无源雷达本身不发射电磁波,而是利用空中已有的其它非合作辐射源作为目标的照射源。任何一架飞机都会产生几种反射模式。无源雷达正是通过寻找这些反射,确定目标的方位,并在三维电子地图上标绘出其位置。它通过接收来自照射的直达波和经目标反射的回波,测得目标回波的多普勒频移、到达时差及到达角等,经处理后实现目标的探测和跟踪。由于无源雷达它自身不发射电磁波,利用地面广播电台、电视台、运动或固定平台上的雷达、广播、通信、GPS卫星等作为辐射源,因而系统不容易被敌方侦察系统发现,可免受反辐射导弹的攻击,具有很强的系统生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它可依托双基地系统,具有空域反隐身的特征,可探测到隐身目标前向、侧向或向上的散射信号。正在研究中的无源雷达有单站、双站或多站无源雷达。单站无源雷达适于对隐身目标进行跟踪,双站或多站无源雷达适于对隐身目标进行定位。

2.4.3 谐波雷达

人们在研究雷达技术时发现,雷达波照射到金属目标上时,除了散射基波外,还散射谐波能量。而雷达波照射到大多数自然物体,包括植物、大地和海洋等,只产生反射回波,不产生谐波再辐射。谐波雷达就是根据这种物理现象研制的接收金属目标的谐波能量信号作为其回波信号的雷达。隐身飞行器虽然采用了雷达吸波材料,但作为金属目标,当它受到雷达波照射时仍会产生谐波再辐射。

2.4.4 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雷达是利用电磁波相干原理,通过计算机控制输往天线面上许多个阵元电流相位的变化来改变波束的方向,从而完成天线在天空的扫描。相控阵雷达将多个发射单元的功率在空间合成,形成高能脉冲,提高了本身的发射功率,因而具有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

2.4.5 合成孔径雷达

合成孔径雷达利用雷达与目标间的相对运动将雷达在每个不同位置上接收到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相干处理,这样小孔径天线就能获得大孔径天线的探测效

果,具有很高的目标方位分辨率,再加上应用脉冲压缩技术又能获得很高的距离分辨率使得雷达的分辨率大大提高,因而能探测到隐身目标。

3 结束语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之间的竞争,最终将会使两种技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任何一方的技术突破带来的失衡必然会导致另一方技术的奋起直追。技术上的领先和创新将是未来战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隐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介绍隐身技术带来了军事装备的变革,并探讨有源和无源隐身原理,并重点介绍了无源隐身中利用理想对消特性、频率差将破坏相干性、相位差的影响、幅度差的影响,以规避雷达对目标的检测。 接着分析了隐身技术的现状及其原理,分别从可见光隐身技术、声波隐身技术、雷达隐身技术、激光隐身技术及红外辐射隐身技术方面介绍了当前所采用隐身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通过采用可见光、红外及激光隐身兼容技术,更好的达到隐身的效果,即可得隐身兼容技术才是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技术迅猛发展,新的隐身方法和技术应运而生。仿生技术、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指示”技术及智能隐身技术丰富和扩展了隐身技术的领域。在新的隐身方法中,重点介绍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这一典型事例,通过介绍其原理、方法,以及在军事装备上的应用,以便我们把握这一隐身技术的发展方向。 隐身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是隐身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飞机等隐身兵器实现隐身的基石,接下来介绍了正在研制开发的新型隐身材料:宽频带吸波剂、高分子隐身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材料、结构吸波材料及智能隐身材料。新的隐形材料的研制,必将推动隐身技术迈向新的台阶。 隐身技术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无论哪一方有新的突破,都将引起另一方的重大变革。最后,我们探讨了当今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探讨反隐身技术的方法:采用长波低频雷达探测技术、采用激光雷达探测技术、采用光电探测技术、采用数据融合技术、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希望隐身技术和反隐身技术,这对矛和盾,能够加快我国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有效散射截面积(RCS)无源及无源隐身技术等离子体技术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2011034010016 摘要: 在现代战争中,被誉为“千里眼”的雷达既要监视和搜索敌方目标又要做到不被敌方侦察和电子支援系统发现,从而避开反辐射导弹和隐身目标的打击与威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雷达必须兼具隐身与反隐身特性才能在现代战场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 1 雷达隐身技术实现雷达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 (1)材料隐身,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达到隐身的效果;(2)电子措施隐身,利用各种电子手段达到隐身的效果;(3)等离子隐身技术,利用等离子体对电磁波传播的影响达到隐身的效果。 1.1 材料隐身 雷达吸波材料按其用途可将其分为涂料和结构型吸波材料;按工作原理可分为干涉型和转换型。干涉型是使雷达波在入射和反射时的相位相反,或材料表面的反射波与底层的反射波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转换型是材料与雷达波相互作用时,产生磁滞损耗或介质损耗,使电磁波能量转为热能而散发掉。 1.1.1 雷达吸波涂层 这是涂敷在武器表面的一类吸波材料,它由胶粘剂中加入具有特定介质参数的吸收剂制成,吸收剂的特性决定吸波涂层的吸收雷达波的性能。目前采用的吸收剂主要有:羟基铁吸收剂、铁氧体吸收剂、耐高温陶瓷、导电高聚物材料、纳米材料、多晶铁纤维吸收剂等等。 1.1.2 结构型吸收雷达波材料 这是以非金属为基体(如环氧树脂、热塑料等)填充吸波材料(铁氧体、石墨等)、由低介电性能的特殊纤维(如石英纤维、玻璃纤维等)增强的复合材料,

它既能减弱电磁波散射又能承受一定的载荷。与一般金属材料相比,重量轻、刚度强、强度高。 1.1.3 智能型隐身材料 这种材料能感知和分析不同方位到达的电磁波特性或光波特性,并做出最佳响应,以达到隐身的目的。从结构上看,智能材料实际上是器件和线路的集成。 1.2 电子措施隐身 在当前战争中各种电子设备自身的隐身特性也至关重要,如何尽早发现对方同时又不被对方发现也是现代战争中提高自高生存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法有:(1)电子干扰和欺骗利用电子干扰手段提高飞行器或设备在战场上生存能力的主要手段有:由侦察设备搜寻出对自己有威胁的雷达频率,用这种频率发射脉冲,使对方雷达显示屏上出现虚假信息;利用电子干扰设备不断发送干扰信号;采用诱饵系统,针对敌方探测发送欺骗信号误导敌方,从而保护真实目标。(2)有源对消利用相参信号的干涉效应,采用相干手段使目标散射场和人为引入的辐射场在敌方雷达探测方向相干对消,在雷达接收天线处与目标真实回波相抵消,从而减弱雷达接收到的目标真实回波,达到隐身的效果。(3)采用无源探测手段无源探测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靠目标自身的辐射探测和跟踪目标,目标本身就是辐射器,辐射源是自身所携带的各种电子设备;另一种是利用别的辐射器发射电磁波探测和跟踪目标,目标本身不直接发射电磁波,辐射来源有可能是各种现存的商业或民用无线电和电视广播信号。无源设备本身不发射射频能量,所以不能被截获,从而可以避免反辐射导弹的攻击。(4)采用低截获概率雷达低截获概率雷达通常采用多种综合措施,使雷达被探测的概率减为最小。低截获概率雷达一旦捕获到目标,立即自动调节辐射能量,降低到跟踪目标所需的最小功率值,在时间、空间、相位和频率方面控制雷达的发射,并快速改变其发射频率,从而降低自身被发现的概率。(5)采用连续波雷达连续波雷达工作时将连续波雷达信号变成编码噪声,扩频后分布在一个大频带上,隐藏在敌方侦察接收机的噪声电平以下,从而降低被侦测到的概率。这种雷达可有效地工作于反辐射导弹和电子干扰环境下。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 85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 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红外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红外技术的发展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利用水银温度计来研究太阳光的能量分布发现了红外辐射,从那时起,人们就致力于研究各种红外探测器以便更好地研究和探测红外辐射。在红外探测器发展中,以下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上世纪末以焦面阵列(FPA)为代表的红外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红外技术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 单元红外探测器:如InSb(锑化铟)、HgCdTe(碲镉汞)、非本征硅,以及热电等探测器。 线列:以60元、120元、180元和256元等,可以拼接到1024元甚至更多元。 4N系列扫描型焦平面阵列:如211所的研制生产的4x288。 凝视型焦平面阵列(IRFPA): 致冷型256x256、320x240、384x288,更大规模的如640x512,1024×1024和1280×720 元阵列也已有了; 非致冷型160×120、320x240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384x288、640x480也已开始应用。 红外探测器按其特点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1970s-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 第二代(1990s-2000s):是以4x288为代表的扫描型焦平面; 第三代:凝视型焦平面; 第四代:目前正在发展的以大面阵、高分辨率、多波段、智能灵巧型为主要特点的系统芯片,具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甚至具备单片多波段探测与识别能力。 目前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主流技术为热敏电阻式微辐射热计,根据使用的热敏电阻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钒探测器和非晶硅探测器两种。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发展,其性能可以满足部分的军事用途和几乎所有的民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小型化、低价格和高可靠性,成为红外探测成像领域中极具前途和市场潜力的发展方向。 氧化钒技术由美国的Honeywell公司在九十年代初研发成功,目前其专利授权BAE、L-3/IR、 FLIR-INDIGO、DRS、以及日本NEC、以色列SCD等几家公司生产。非晶硅技术主要由法国的 CEA/LETI/LIR实验室在九十年代末研发成功,目前主要由法国的SOFRADIR和ULIS公司生产。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四个国家拥有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其核心技术仅有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掌握,日本和以色列则由美国取得技术许可,在其国内生产和有限制地使用。对我国的出口则设置了更多严格的限制,如大家遇到的帧频限制。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发展现状和趋势1?当前制造科学要解决的问题 (1)制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为满足制造系统敏捷性、快速响应和快速重组的能力,必须借鉴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制造模式和制造系统有效的运行机制。制造系统优化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运行状况是制造系统建模、仿真和优化的主要目标。制造系统新的体系结构不仅对制造企业的敏捷性和对需求的响应能力及可重组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制造企业底层生产设备的柔性和可动态重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制造观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制造系统,以满足制造系统新的要求。? (2)为支持快速敏捷制造,几何知识的共享已成为制约现代制造技术中产品开发和制造的关键问题。例如在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集成、坐标测量(CMM)和机器人学等方面,在三维现实空间(3-Real?Space)中,都存在大量的几何算法设计和分析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几何表示、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测量和机器人路径规划及零件的寻位(如Localization)等方面,存在C-空间 (配置空间Configuration?Space)的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问题;在物体操作(夹持、抓取和装配等)描述和机器人多指抓取规划、装配运动规划和操作规划方面则需要在旋量空间(Screw?Space)进行几何推理。制造过程中物理和力学现象的几何化研究形成了制造科学中几何计算和几何推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课题,其理论有待进一步突破,当前一门新学科--计算机几何正在受到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

反隐身技术

电子新技术讲座学习有感 ————反隐身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081班黄谱军7020908012 摘要: 简单介绍了中外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在这方面的建设历程,阐述了反隐身技术在国防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反隐形技术研究状况给出了一些反隐身技术和它们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雷达,隐身,反隐身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基本形成以常规体制雷达为主,实现国土全域预警覆盖,探测目标实时性强,可全天候工作的对空情报雷达网。 记者从中国空军司令部有关部门了解到,作为对空情报雷达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空军雷达兵自1950年以来在全国各个重点地区、重点方向、重点目标上构筑起了各种雷达站,由此组成了国家对空防御的“第一防线”。 从组建开始,空军雷达兵就是全军的高技术兵种之一。现在,这支队伍中85%的军官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九五”以来,国家又持续对空军雷达兵部队的武器装备进行了重点建设。空军司令部有关部门负责人方磊透露,空军预警探测系统整体作战能力已与发达国家相差无几。 方磊介绍说,空军60%的有人值守雷达站设置在高山、海岛等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军委、解放军总部和空军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改善了边远、艰苦地区雷达兵的“吃水难、洗澡难、看病难”问题;对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雷达站,实施了定时换岗休整制度;为驻站官兵家属、子女的就业、上学,制订了一系列特殊政策。 方磊说,空军雷达兵未来将随着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着力实现由保障防空作战向保障防空作战的同时重点保障空军进攻作战转变,由保障日常单一飞行兵器向保障高技术、多样化飞行兵器转变,由保障单一军种作战向保障三军联合作战转变。 专家们预言,21世纪前20至30年,“全维防空”将成为防空的基本模式。 “全维防空”是指为维护国家空天安全所采取的一切措施的总称,即以防御为目的,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方法,控制国家的全维空中安全环境,通过航空航天空间对敌方空中和地、海面目标施加一切打击。 “全维防空”将防御范围超越大气层,扩大到外层空间,这是适应军事行动向太空扩展的必然选择。 “全维防空”的基本任务是控制国家空天安全环境,目标是创造无敌方空天威胁和侵害的稳定态势,这种态势包括战略、战役和战术三层。这种防空模式,要求人们树立信息防空观,运用信息化作战手段,采取与信息化对抗规律相适应的样式和方法。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隐身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介绍了隐身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各种各样的隐身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对未来隐身技术的发展做了一些较为深入的探讨和详细大胆的预测,并就隐身技术做出一些总结。 一、隐身技术的概述 自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时首次使用F2117隐身战斗机后,隐身技术日益引起世界各国军界的高度重视。在海湾战争中,各种隐身兵器的精彩表演,尤其是F2117又一次的不凡战绩,令世界各强国对隐身技术刮目相看。海湾战争后,美、俄等军事强国都加强了对隐身技术的研究,隐身技术因此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武器装备,如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隐身舰船、隐身导弹等。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飞行器、舰船等作战装备的探测技术日益完善。现在,各个军事强国在本土都有强大的雷达网,空中有预警机,在太空还有战略预警系统。这些系统通过链路构成一张强大的预警网络,对飞机,舰船甚至是导弹的生存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已经成为考量整体战斗力的重要指标。具有隐身性的装备,既拥有了在战场上赖以生存的法宝,又使得自己在进攻中处于主动的一方,加大了攻击的突然性。在讲究快速反应的现代战场,隐身技术已经成

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隐身技术按照战斗平台分,可以分为飞行器隐身,舰船隐身,导弹隐身。 按照隐身的方式手段主要为雷达隐身,并辅之以红外、光学和声波隐身,其中雷达隐身是现代隐身技术的重中之重。红外隐身在导弹突防中应用较为广泛。而随着反潜技术的发展,潜艇的声波隐身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雷达隐身技术的关键 若用一句话概括雷达隐身技术,就是采取各种手段减小装备的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一下简称RCS)。所谓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就是定量表征目标散射强弱的物理量。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RCS,越小,雷达接收能量越小,因而使敌方侦察雷达难于对己方目标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达到隐形目的。 RCS不是目标的几何截面积,而是一个与目标产生同等回波的金属圆球的等效截面积,几何截面积、材质和形状对雷达的反射率和反射的方向性都对雷达截面积有影响,所以雷达反射面积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大,也可以比几何截面积小,就好像在黑夜里手电照射下,一块小镜子可以远比一个蒙面黑衣大汉显眼。作为参照,美国的F-15 的RCS为405 平方米,B-1B 为1.02 平方米,SR-71 为0.014 平方米,F-22 为0.0065 平方米,F-117 为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

1 新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纵观国际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现状,西方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集中人力、物力,寻求突破,美国、欧共体、日本和韩国等在他们的最新国家科技计划中,都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列为国家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非常强调新材料对发展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我国对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历来非常重视,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被列入我国自1956年以来的历次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之中。在我国863高技术中,新技术材料又是七大重点领域之一。经过40余年的努力,已在许多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一大批新材料已成功地应用于国防和民用工业领域,有些新材料的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在21世纪初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研究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发展趋主要体现在: (1)功能材料向多功能化、集成化、小型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化、复合化、功能化和低成本化方向发展; (3)薄膜和低维材料研帛发展迅速,生物医用材料异军突起;(4)新材料制品的精加工技术和近净形成形技术受到高度重视; (5)材料及其制品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倍受重视,以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6)材料的制备及评价表征技术日受重视,材料制备与评价表征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7)材料在不同层次(微观、介观和宏观)上的设计发展迅速,已成为发展新材料的重要基础。 材料是人类用以制成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品、器件、构件、机器及其它产品的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所谓新材料,指的是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从人类科技发展史中可以看到,近代世界已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都是以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为先导的。钢铁工业的发展,为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一次世界革命奠定了物质基础。本世纪中叶以来,以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代表的第二次世界革命,硅单晶材料则起着先导和核心作用,加之随后的激光材料和光导纤维的问世,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因此,可以预料,谁掌握了新材料,谁就掌握了21世纪高新技术竞争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当今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材料技术是现代工业和高技术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材料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和下世纪初最重要的、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信息、能源、农业和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发展; (2)综合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成就,多学科交*,知识密集,导臻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的投资强度大、更新换代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 (3)新材料的制备和质量的提高更加依赖于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精确的检测控制技术的应用。对制备技术的重视与投入直线上升,极大地加速了基础材料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材料】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都把功能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各国都非常强调功能材料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1、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

隐身材料发展历史综述和应用前景展望

1.绪论 1.1前言 随着无线电技术和雷达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和通信设备向着灵敏、密集、高频以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引发电磁波干扰、电磁环境污染,更重要的是导致电磁信息泄漏,军用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有可能成为敌方侦察的线索。为消除或降低导弹阵地的电磁干扰、减少阵地的电磁泄漏,需要大大提高阵地在术来战争中的抗电磁干扰及生存能力。高放能、宽频带的电磁波吸波/屏蔽材料的研究开发意义重大。 吸波材料是一种重要的军事隐身功能材料,它的基本物理原理是,材料对入射电磁波进行有效吸收,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而消耗掉。该材料应该具备两个特性,即波阻抗匹配性和衰减特性。波阻抗匹配特性即入射电磁波在材料介质表面的反射系数最小,从而尽可能的从表面进人介质内部;衰减特性指进入材料内部的电磁波被迅速吸收。损耗大小,可用电损耗因子和磁损耗因子来表征。对于单一组元的吸收体,阻抗匹配和强吸收之间存在矛盾,有必要进行材料多元复合,以便调节电磁参数,使它尽可能在匹配条件下,提高吸收损耗能力。吸波材料按材料的吸波损耗机理可分为电阻型、电介质和磁介质型。吸波材料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吸波剂的损耗吸收能力,因此,吸波剂的研究一直是吸波材料的研究重点。 1.2隐身材料定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电器的频繁使用,使我们周围的电磁辐射日益增强,电磁污染成为世界环境的第五害,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身体健康。电磁辐射对人的作用有5种:热效应、非热效应、致癌、致突变和致畸作用。因此,在建筑空间中,各类电子,电器以及各种无线通信设备的频繁使用,无时无刻不产生电磁辐射,电磁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电磁吸波材料即隐身材料最早在军事上隐身技术中应用。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隐身的物质基础。武器系统采用隐身材料可以降低被探测率,提高自身的生存率,增加攻击性,获得最直接的军事效益。因此隐身材料的发展及其在飞机、主战坦克、舰船、箭弹上应用,将成为国防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面武器

《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

前言 蓝草咨询的目标:为您提升工作业绩优异而努力,为您明天事业腾飞以蓄能!蓝草咨询的老师:都有多年实战经验,拒绝传统的说教,以案例分析,讲故事为核心,化繁为简,互动体验场景,把学员当成真诚的朋友! 蓝草咨询的课程:以满足初级、中级、中高级的学员的个性化培训为出发点,通过学习达成不仅当前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时为晋升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做准备。课程设计不仅注意突出落地性、实战性、技能型,而且特别关注新技术、新渠道、新知识、创新型在实践中运用。 蓝草咨询的愿景:卓越的培训是获得知识的绝佳路径,同时是学员快乐的旅程,为快乐而培训为培训更快乐!目前开班的城市:北京、上海、深圳、苏州、香格里拉、荔波,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蓝草咨询的增值服务:可以提供开具培训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让用户合理利用国家鼓励培训各种优惠的政策。报名学习蓝草咨询的培训等学员可以申请免费成为“蓝草club”会员,会员可以免费参加(某些活动只收取成本费用)蓝草club 定期不定期举办活动,如联谊会、读书会、品鉴会等。报名学习蓝草咨询培训的学员可以自愿参加蓝草企业“蓝草朋友圈”,分享来自全国各地、多行业多领域的多方面资源,感受朋友们的成功快乐。培训成绩合格的学员获颁培训结业证书,某些课程可以获得国内知名大学颁发的证书和国际培训证书(学员仅仅承担成本费用)。成为“蓝草club”会员的学员,报名参加另外蓝草举办的培训课程的,可以享受该培训课程多种优惠。 互联网新技术发展趋势

2019年课程计划: 上海:6月7、8月9、10月30 课程价格:3600(含授课费、证书费、资料费、午餐费、茶点费、会务费、税费)课程大纲: 第一章IT最新的热点技术 1.数据智能 2.深度学习 3.窄带物联网与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 4.信标技术 5.无人驾驶技术 6.区块链技术 第二章:人工智能发展趋势 1.人脑仿生取得重大突破 2.机器学习深入应用 3.智能语音助手成为突破口 4.机器视觉在生产中不断渗透 5.AR和VR发展驶入快车道 6.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 第三章:人工智能时代 1.AlphaGo的核心方法 2.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 3.深度神经网络与蒙特卡洛搜索树

隐身那些事儿(下)——讲述隐身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故事

续言 【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当美国人在隐身领域一路领先高歌猛进的时候,俄罗斯在新一代战机研制进展方面却连遇挫折,在国家动荡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其近2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曲折坎坷。同一时期,我国正深陷于薄弱基础之上,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三代战机举步维艰的泥潭之中,先进的隐身战机与我们现实中二代当家的窘境看起来是那么的遥远。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经历了痛苦和磨难,俄、中两个难兄难弟最终都挺了过来,各自研发出了独具特色的五代战机,同时也跨入了隐身大时代的门槛。“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如今甚至已经盘算着什么时候可以“并驾齐驱”——虽然未来仍然充满变数,但是——我们已经上路了。 在本文上篇中,讲述了隐身技术在军事航空领域的发展和截止到上世纪80’s ~90’s 年代前的主要应用。由于这一时期也是隐身技术步入大成阶段的一个分水岭,本文将延续上篇的内容,对美国在隐身战机设计上的另外两款巅峰之作F-22 和F-35 进行分析,然后讲述俄罗斯、中国等在此项技术方面的追赶进展。本文后半部分将尝试从隐身无人机、电子对抗、战机生存力和隐身战术等方面作综合性论述和探讨,以引领读者略窥隐身技术涉及领域的全貌。 在开始讲述之前,有必要同时关注的一个现象是,上世纪80’s ~90’s 年代是计算机和雷达技术突飞猛进的一段时期,计算能力的提高使得隐身和气动设计仿真更为高效精细,但同时也促成了雷达特别是相控阵雷达等技术的大幅提升。尤其是80 年代伴随着微机和高速处理芯片技术的飞速进步而形成的数字化波束技术(DBF),为现代雷达发展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变革。这项技术从多波束控制和自适应波形变换等方面极大地拓展了雷达的性能和功能,也使得雷达系统的升级能够更方便地与微处理器技术的进步同步,结合后续新体制的双基地雷达、现代中低频雷达、无源相干探测等技术发展,对隐身战机构成了新的全方位威胁,由此也将促进电子对抗手段和隐身战术的进一步发展演变。本文虽不会重点讲述这方面内容,但军事爱好者们有必要对其中的重要性和关联关系有所认识。 一、隐身时代的“绝代双骄” F-22和F-35是隐身技术与气动设计、机动性等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也是美国隐身战机设计到目前为止的巅峰之作,其特点在于对超机动性、低可探测性(LO)、超巡、先进综合航电和态势感知、高可维护性等方面取得了较好地平衡和全面突破,一改F-117这类低性能亚音速超低可探测性(VLO)战机的诸多设计缺陷,为高生存力和高性能“鱼和熊掌得兼”树立了模版。其中F-22 具备的4S 特征——Stealth(隐形)、SuperSonic Cruise(超音速巡航)、Super Maneuverability(超机动)、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超级战场感知和效能综合航电),已成为其他各国隐身战机设计上跟踪仿效的标准,同时F-22 也是后来者PAK-FA T-50和J-20的主要设计对抗目标,以其为代表的这一代战机被统称为第四代战机,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铸造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2008-7-14 面对全球信息、技术空前高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现代化水平高速提升,中国(这里只讲大陆的情况,不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铸造业当清醒认识自己的历史重任和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大胆利用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认清“只有实现高新技术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道理,机智地把握现代铸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理智地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明智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现实又高瞻远瞩,以振兴和发展中国铸造业的累累硕果来奠定中国现代工业文明进程的坚实基础。 1.发达国家铸造技术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总体上铸造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环境污染少、原辅材料已形成商品化系列化供应,如在欧洲已建立跨国服务系统。生产普遍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操作)。 铸铁熔炼使用大型、高效、除尘、微机测控、外热送风无炉衬水冷连续作业冲天炉,普遍使用铸造焦,冲天炉或电炉与冲天炉双联熔炼,采用氮气连续脱硫或摇包脱硫使铁液中硫含量达0.01%以下;熔炼合金钢精炼多用AOD、VOD等设备,使钢液中H、O、N达到几个或几十个10-6的水平。 在重要铸件生产中,对材质要求高,如球墨铸铁要求P≯0.04%、S≯0.02%,铸钢要求P、S均≯0.025%,采用热分析技术及时准确控制C、Si 含量,用直读光谱仪2~3分钟分析出十几个元素含量且精度高,C、S分析与调控可使超低碳不锈钢的C、S含量得以准确控制,采用先进的无损检测技术有效控制铸件质量。 普遍采用液态金属过滤技术,过滤器可适应高温诸如钴基、镍基合金及不锈钢液的过滤。过滤后的钢铸件射线探伤A级合格率提高13个百分点,铝镁合金经过滤,抗拉强度提高50%、伸长率提高100%以上。 广泛应用合金包芯线处理技术,使球铁、蠕铁和孕育铸铁工艺稳定、合金元素收得率高、处理过程无污染,实现了微机自动化控制。 铝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性能被广泛重视并日益转向工业规模应用,如汽车驱动杆、缸体、缸套、活塞、连杆等各种重要部件都可用铝基复合材料制作,并已在高级赛车上应用;在汽车向轻量化发展的进程中,用镁合金材料制作各种重要汽车部件的量已仅次于铝合金。 采用热风冲天炉、两排大间距冲天炉和富氧送风,电炉采用炉料预热、降低熔化温度、提高炉子运转率、减少炉盖开启时间,加强保温和实行微机控制优化熔炼工艺。在球墨铸铁件生产中广泛采用小冒口和无冒口铸造。铸钢件采用保温冒口、保温补贴,工艺出品率由60%提高到80%。考虑人工成本高和生产条件差等因素而大量使用机器人。由于环保法制严格(电炉排尘有9国规定100-250mg/m3、冲天炉排尘,11国规定100-1000mg/m3,或0.25-1.5kg/t铁液;砂处理排尘,8国规定100-250mg/m3。),铸造厂都重视环保技术。 在大批量中小铸件的生产中,大多采用微机控制的高密度静压、射压或气冲造型机械化、自动化高效流水线湿型砂造型工艺。

功能材料及其发展趋势

材料】功能材料发展趋势??功能材料发展趋势??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都把功能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各国都非常强调功能材料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1、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发展功能材料技术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强化其经济及军事优势的重要手段。 超导材料以NbTi、Nb3Sn为代表的实用超导材料已实现了商品化,在核磁共振人体成像(NMRI)、超导磁体及大型加速器磁体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应用;SQUID作为超导体弱电应用的典范已在微弱电磁信号测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灵敏度是其它任何非超导的装置无法达到的。但是,由于常规低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太低,必须在昂贵复杂的液氦(4.2K)系统中使用,因而严重地限制了低温超导应用的发展。?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出现,突破了温度壁垒,把超导应用温度从液氦(4.2K)提高到液氮(77K)温区。同液氦相比,液氮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冷媒,并且具有较高的热容量,给工程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外,高温超导体都具有相当高的上临界场[Hc2 (4K)>50T],能够用来产生20T以上的强磁场,这正好克服了常规低温超导材料的不足之处。正因为这些由本征特性Tc、Hc2所带来的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巨大潜在能力,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工作者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对高Tc超导机制、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合成工艺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是非常复杂的多元体系,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涉及多种领域的重要问题,这些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晶体化学、工艺技术及微结构分析等。一些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最新的技术和手段,如非晶技术、纳米粉技术、磁光技术、隧道显微技术及场离子显微技术等都被用来研究高温超导体,其中许多研究工作都涉及了材料科学的前沿问题。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工作已在单晶、薄膜、体材料、线材和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红外隐身技术与发展

红外隐身技术总结 红外隐身技术于20 世纪70 年代末基本完成了基础研究和先期开发工作,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有基础理论研究阶段进入实用阶段。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国外研制的新式武器已广泛采用了红外隐身技术。 本文对常用军用装备的红外隐身技术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分析,并展望了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红外隐身采用的技术现状 红外隐身技术通过降低或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目标的低可探测性的。这可通过改变结构设计和应用红外物理原理来衰减,吸收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红外探测设备难以探测到目标。 目前红外隐身技术主要采用三种途径: 1. 1 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 众所周知红外辐射强度与平均发射率和温度的四次方的乘积成正比。因此降低目标表面的辐射系数和表面温度是降低目标红外辐射强度的主要手段。它主要是通过在目标表面涂敷一种低发射系数的材料和覆盖一层绝热材料的方法来实现的,即包括隔热、吸热、散热和降热等技术。从而减少目标被发现和跟踪的概率。 几何形状的设计对被动探测没有什么影响,但是红外吸波涂层对降低热发射率具有很大作用。热发射率包括两部分:热反射率和热发射率。前者指材料在红外光源照射下反射红外线的强度,后者指一定温度下材料的红外本征辐射强度。低发射率的材料一般反射率较高;低反射率的材料则发射率较高。理论上,红外吸波涂层也可用雷达吸波涂层移相对消的原理来降低反射率,但这要求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级涂层,工艺上制造比较困难。在实际中降低温度比降低热发射率容易,同时降低温度的效果也很明显。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①尽量减少目标的散热。如减少目标中部件的摩擦;目标的部件采用低散热量材料。②采用热屏蔽的方法来遮挡目标内部发出的热量。尽可能地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③采用隔热层和空气对流的方法,降低目标发动机中的排气管的温度。同时将热量从目标表面传给周围的空气。 1. 2 改变目标红外辐射的大气窗口 主要是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波段。我们知道大气的红外窗口有以下三个波段:1~2. 5μm、3~5μm 和8~14μm。红外辐射在这三个波段外基本上是不透明的。根据这个特点,可采用改变己方的红外辐射波段至对方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波段之外,使对方的红外探测器探测不到己方的红外辐射。具体做法是改变红外辐射波长的异型喷管或在燃料中加入特殊的添加剂;用红外变频材料制作有关的结构部件等。调节红外辐射的传输过程是改变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手段之一,具体做法是在某些特定的结构上改变红外辐射的方向。例如在具有尾喷口的飞行器的发动机上安装特定的挡板来阻挡和吸收飞行器发出的红外辐射;或改变辐射方向。 1. 3 采用光谱转换技术 采用特定的高辐射率的涂料将其涂敷在飞行器的部件上,以改变飞行器的红外辐射的相对值和相对位置;或使飞行器的红外图像成为整个背景红外图像的一部分;或使飞行器的红外辐射位于大气窗口之外而被大气吸收,从而使对方无法识别,达到隐身的效果。 2 红外隐身材料 2. 1 红外低辐射材料 用于热隐身材料应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具有符合要求的热红外发射率或较强的控温能力;具有合理的表面结构;具有较低的太阳能吸收率;能与其它频段的隐身要求兼容,为此进行的多种

未来的新技术及趋势

未来的新技术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为了引领和表现新世纪未来汽车的发展走势,不少国际汽车公司接二连三的在全球各大车展中推出自己的概念车和新型汽车。然而有一个现象必须引起我们关注:作为一个汽车大国,中国却少有汽车企业推出自己开发设计的概念车。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汽车设计理念和方法的缺乏以及对概念车研发的不够重视。可以说,一个没有自主设计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汽车产业,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汽车产业。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汽车设计的研究与投入,确立一种积极正确的汽车设计的理念,广泛开展概念汽车的设计。 1 “概念车”的定义 所谓“概念车”就是尚未开始进入市场的一种设计独特且具有一定超前意识的新车型。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必须是能给人以思考、能引导新观念的汽车。一般在它刚设计出时,人们的审美观念、消费能力甚至于汽车制造工业的水平还难以承受。一般它会以它前卫的外形设计、创新材料的大胆运用、更完美的性能、全新的汽车室内设计等预示着汽车工业

的发展方向。 世界一些大汽车公司每年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设计自己的概念车,并在一些大型汽车博览会上展示。可以说,随着概念车的不断推出,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会出现具有今天某些概念车的某些特征或功能的汽车。但不一定每一辆概念车都会最终演变为量产车进入市场,大多数的概念车最终只能是个“概念”为人们讨论、研究而已。 2 概念车在现实中的意义 2.1 概念车反映汽车产品设计开发的发展趋势 2.1.1 表现最高科学水平和最成熟技术的概念车 在历届的国际汽车大展之中,各大汽车公司发布和推出许多概念汽车,这些概念车除去造型优美之外,还更多的融入了大量现代的高新技术及手段,概念汽车的推出成为汽车公司引以自豪的理念,概念汽车的研究与开发往往都伴随着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使用,带有一定的前瞻性,预示着一个新的

功能材料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功能材料的发展方向与趋势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它涉及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功能材料不仅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还对我国相关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它已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研究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 85 % 。我国高技术(863)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均安排了许多功能材料技术项目(约占新材料领域70%比例),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 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 都把功能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各国都非常强调功能材料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中,发展功能材料技术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强化其经济及重要手段。 超导材料以NbTi、Nb3Sn为代表的实用超导材料已实现了商品化,在核磁共振人体成像(NMRI)、超导磁体及大型加速器磁体等多个领域获得了应用;SQUID作为超导体弱电应用的典范已在微弱电磁信号测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灵敏度是其它任何非超导的装置无法达到的。但是,由于常规低温超导体的临界温度太低,必须在昂贵复杂的液氦系统中使用,因而严重地限制了低温超导应用的发展。 高温氧化物超导体的出现,突破了温度壁垒,把超导应用温度从液氦( 4.2K)提高到液氮温区。同液氦相比,液氮是一种非常经济的冷媒,并且具有较高的热容量,给工程应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另外,高温超导体都具有相当高的上临界场,能够用来产生20T以上的强磁场,这正好克服了常规低温超导材料的不足之处。正因为这些由本征特性所带来的在经济和技术上的巨大潜在能力,吸引了大量的科学工作者采用最先进的技术装备,对高Tc超导机制、材料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质、合成工艺及显微组织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高温氧化物超导体是非常复杂的多元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