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临床护理要点与难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36例dai 患者在综合疗法加高压氧治疗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本组36例患者,治愈5例,好转20例,中等残疾6例,重残1例,植物状态2例,死亡2例。结论:综合治疗配以精心的护理,可提高dai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重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095-03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一种常见的特殊类型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在加速或减速运动时,遭受成角逆转的剪切力作用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轴缩球形为特征的一系列变化,临床上以意识障碍为特点的综合征。常因车祸致伤,也可见于高处坠落伤,在重型颅损伤中占28%~50%。病变好发于大脑灰质和白质结合处、胼胝体、基底节、内囊及脑干上端等处[1]。伤后常呈昏迷状态,多无中间清醒期,是一种原发性、器质性、闭合性的弥漫性脑损伤。本病伤情重,昏迷程度深、时间长,治疗困难,伤残率和病死率高。现将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6例dai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采用尼莫地平和高压氧治疗的有效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良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尼莫地平和高压氧联合对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尼莫地平高压氧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多由于头部受到钝力作用后,导致脑蛋白质轴索弥漫性损伤[1]。疾病可独立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同时并存。其临床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约占35%左右[2]。临床对此疾病的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我院在临床工作中,结合尼莫地平和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由明确的外伤史,并在损伤后出现意识障碍,经CT检查有多处挫裂伤和出血点[3]。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0例,

女性15例,患者年龄在18-67岁之间,平均(39.97

±7.11)岁。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1例,高空坠落伤8例,硬物击伤6例。患者从受伤到入我院治疗的时间为1-10小时,平均(5.16±2.01)岁。实验组患者3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3例,患者年龄在16-65岁之间,平均(39.26±7.77)岁。损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23例,高空坠落伤7例,硬物击伤5例。患者从受伤到入我院治疗的时间为1-13小时,平均(5.78±21.8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原因、入院治疗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包括为患者降低颅内压、给予激素治疗,并进行神经营养,积极预防感染。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尼莫地平联合高压氧治疗,尼莫地平使用微量泵泵入,每小时1mg,每日10mg。使用10日后改为口服。高压氧采用大型空气加压舱,压力位2.0mPa/ATA。 采用GCS和GOS对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疗效判定标准 GOS评分:患者得分在4分以上(包括4分),为预后良好;得分在3分(包括3分)为预后不良。 采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跟踪评价。 1.4数据处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0-12-13T11:30:32.660Z 来源:《中国美容医学》(综合)10年第1期供稿作者:李继红宋明浩[导读] 降颅压治疗需同步检测颅内压及血压,以维持脑灌注压>70mmHg。李继红宋明浩(松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深圳宝安518105) 作者简介:李继红,女,大专,(脑外科)护士长。研究方向:临床护理。【摘要】通过对4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的总结,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亚低温的护理,人工冬眠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的应用等,认为高质量的护理可以降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可以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7-0219-0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颅脑外伤致广泛脑白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特点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伤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时临床病情重笃,死亡率50%,恢复良好者少于25%。本文总结自2005年3月-2010年2月弥漫性轴索损伤43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8-76岁,平均36岁,车祸伤29例,坠落伤8例,其他暴力伤6例。入院时(Glasgow Come Scale,GCS)3-5分31例,6-8分8例,9-12分4例。入院后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亚低温的护理,人工冬眠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的应用等,恢复良好者19例,轻残者11例,重残 6例,死亡7例。 2临床护理 2.1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呕吐,误吸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是极为重要的,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采取侧卧并托起下颌,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或气管切开以改善呼吸道的通气情况。并予持续氧气吸入,使SpO2维持在95%以上。鼻导管法吸入氧浓度计算法: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1]。 2.2消化道管理: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处于应急状态,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制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在发病第2-3天即应鼻饲,加上胃肠道外营养可以补充热量,有助于防止胃肠道并发症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2.3生命体征监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若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若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警惕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内出血。 2.4降颅压管理:颅内压增高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颅内压的管理是治疗重要任务。降颅压治疗需同步检测颅内压及血压,以维持脑灌注压>70mmHg。 具体措施: 2.4.1抬高床头=30度,可增加颈静脉回流而降低颅内压,头部要保持中线位,对于低血容量患者,抬高床头可使血压及脑灌注压下降,因此行此措施前应排除低血容量。 2.4.2镇静和镇痛;患者烦躁、头痛剧烈可静脉镇静选用异丙芬,咪达挫伦等,镇痛通常给予吗啡,芬太尼等。 2.4.3降颅压药物治疗:用高渗脱水药为主,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高渗盐水。不建议使用类固醇。 2.4.4过度通气;尽管有效,但作用持续时间短同时造成脑血流下降的特点限制其应用。 2.5人工冬眠、亚低温的护理:是指在临床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阻滞作用的镇静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自主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亚低温能降低机体代谢率, 减少氧耗,减少钙离子内流, 保护细胞膜, 减轻脑水肿。,人工冬眠作用(1)镇静催眠作用,(2)降温作用,(3)改善心肺功能,(4)促进代谢,(5)改善微循环,(6)稳定内环境。在下列情况时禁止或谨慎使用人工冬眠:有明显中枢性呼吸衰竭者、有明显脱水,严重贫血,电解质紊乱者、心血管系统有血栓形成者、有房室传导阻滞者、1岁以下婴儿者。我科选用冬眠Ⅰ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哌替啶100 mg),冬眠期间要密切检测生命体征防止循环衰竭及呼吸心跳骤停的发生、检测颅内压、脑灌注压、防止冻伤、褥疮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组冬眠时间基本为7天,最长不超过10天[2]。 2.6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合并肢体偏瘫,加上人工冬眠、亚低温的治疗,容易合并深静脉血栓,本组护理加强四肢的按摩及被动活动,冬眠患者四肢穿弹力袜可以有效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肌张力。 2.7其他护理:对于昏迷的患者应早期给予言语刺激、肢体活动刺可促进患者早日苏醒,对于清醒患者应早期给予心里康复、肢体的康复训练。 3总结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伤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时临床病情重笃,死亡率50%,通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亚低温的护理,人工冬眠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的应用等高质量的护理可以降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可以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师分册.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三版:274 [2]尤开荣.神经科危重症检测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235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与预后

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与预后 作者:孙奎胜, 孙涛, 高攀, 张震, 王峰, SUN Kui-sheng, SUN Tao, GAO Pan, ZHANG Zhen, WANG Feng 作者单位:孙奎胜,高攀,张震,SUN Kui-sheng,GAO Pan,ZHANG Zhen(宁夏医科大学,银川,750004), 孙涛,王峰,SUN Tao,WANG Feng(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 刊名: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年,卷(期):2013,29(9) 参考文献(14条) 1.邱平华;黄翰;姚细芬弥漫性轴索损伤280例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1(1) 2.黄巍;王文浩;周政CT中脑背侧脑池出血对原发性脑干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0(2) 3.Provenzale J CT and MR imaging of acute cranial trauma 2007 4.Soustiel JF;Hafner H;Guilburd JN A physiological coma scale:grading of coma by combined use of brain-stem trigeminal and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 and the Glasgow Coma Scale 1993 5.张易;储卫华;陈景宇纳洛酮干预对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11(2) 6.Nayak C;Nayak D;Raja A Time-level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cator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s of severe head injury patients 2006 7.王建莉;金国良;郭京63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存预测分析[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8(2) 8.Beretta L;Anzalone N;Dell'Acqua A Post-traumatic interpeduncular cistern hemorrhage as a marker for brainstem lesions 2010 9.Cloots R J;van Dommelen JA;Geers MG A tissue-level anisotropic criterion for brain injury based on microstructural axonal deformation 2012 10.Wang HC;Ma YB Experimental models of traumatic axonal injury 2010 11.Xiaoshengi H;Guitao Y;Xiang Z A morphological study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 in a rat model by lateral head rotation trauma 2010 12.Cloots RJ;van Dommelen JA;Nyberg T Micromechanics of diffuse axonal injury:influence of axonal orientation and anisotropy 2011 13.Bensou RR;Meda SA;Vasudevan S Global white matter analysis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es is predictive of injury severity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2007 14.周春良;李钢34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7(11) 引用本文格式:孙奎胜.孙涛.高攀.张震.王峰.SUN Kui-sheng.SUN Tao.GAO Pan.ZHANG Zhen.WANG Feng弥漫性轴索损伤早期CT表现与预后[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3(9)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护理 【摘要】通过对43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的总结,包括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亚低温的护理,人工冬眠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的应用等,认为高质量的护理可以降低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可以提高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生存率。 【关键词】漫性轴索损伤;临床护理 【Abstract】On 4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di f fuse axonal injury care summary, including basic care, the condition observation, vital signs measurement, hypothermia care, arti f icial hibernation of care, tracheostomy care, ventilator applications that high-quality care can be reduced in patients with di f fuse axonal injury disability, death rate, di f fuse axonal injury can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of patients. 【Key words】Inundates the axis cylinder damage; Clinical nursing 弥漫性轴索损伤(di f fuse axonal injury ,DAI)是颅脑外伤致广泛脑白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主要特征的损伤,特点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伤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时临床病情重笃,死亡率50%,恢复良好者少于25%。本文总结自2005年3月-2010年2月弥漫性轴索损伤43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3例,其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8-76岁,平均36岁,车祸伤29例,坠落伤8例,其他暴力伤6例。入院时(Glasgow Come Scale,GCS)3-5分31例,6-8分8例,9-12分4例。入院后经过基础护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的检测,亚低温的护理,人工冬眠的护理,气管切开的护理,呼吸机的应用等,恢复良好者19例,轻残者11例,重残6例,死亡7例。 2 临床护理 2.1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呕吐,误吸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等,保持良好的气体交换是极为重要的,患者取侧卧位或侧俯卧位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防止呕吐物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舌后坠影响呼吸者,可采取侧卧并托起下颌,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或气管切开以改善呼吸道的通气情况。并予持续氧气吸入,使S pO2维持在95%以上。鼻导管法吸入氧浓度计算法:吸入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1]。 2.2 消化道管理: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处于应急状态,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患者入院时即给予制酸,保护胃粘膜的药物。昏迷或吞咽困难者在发病第2-3天即应鼻饲,加上胃肠道外营养可以补充热量,有助于防止胃肠道并发症及调节水电解质平衡。 2.3 生命体征监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生命体征多不稳定,若血压上升、脉搏缓慢而有力、呼吸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增高,应警惕颅内血肿或脑疝早期;若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心跳减弱、呼吸减慢不规则,提示脑干功能衰竭;若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警惕有无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内出血。 2.4 降颅压管理:颅内压增高是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颅内压的管理是治疗重要任务。降颅压治疗需同步检测颅内压及血压,以维持脑灌注压>70mmHg。 具体措施: 2.4.1 抬高床头=30度,可增加颈静脉回流而降低颅内压,头部要保持中线位,对于低血容量患者,抬高床头可使血压及脑灌注压下降,因此行此措施前应排除低血容量。 2.4.2 镇静和镇痛;患者烦躁、头痛剧烈可静脉镇静选用异丙芬,咪达挫伦等,镇痛通常给予吗啡,芬太尼等。 2.4.3 降颅压药物治疗:用高渗脱水药为主,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白蛋白,高渗盐水。不建议使用类固醇。 2.4.4 过度通气;尽管有效,但作用持续时间短同时造成脑血流下降的特点限制其应用。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1月第7卷第2期ChinJMisdiagn,Jan2007V017N02379 内出现2次呼吸困难,其中1次呼吸停止,迅速解除气道阻塞,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3讨论 3.1患者自主活动受限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 自主活动受限,伤后 48h(休克期渡过后)使用翻身床.有气管切开患者,翻身时注意防止内套管脱落.必要时可增加翻身次数,以便充分引流出痰液. 3.2患者治疗的特殊性大面积烧伤合并吸人性损伤患者, 因其治疗的特殊性,创面长期暴露在于燥的环境下,因而会导致干燥空气进入呼吸道.持续吸人干燥空气3,5h后,气道可被黏稠的分泌物堵塞,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失活,可产生局灶性肺萎缩或肺不张,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必须行局部气道湿化法来保持呼吸道的湿化. 3.3吸人性损伤后3,20d为气管内坏死黏膜脱落期要及时将坏死黏膜吸出,防 止气道堵塞.护理时要严格掌握无菌技术,遵守操作程序,动作轻,速度快,因为气管黏膜较薄,神经, 毛细血管丰富,易损伤.吸痰时由里向外,左右转动或上下轻微移动,不要固定在一处,注意旋转拔出吸痰管,充分吸净包括黏附在气管壁上的分泌物.如分泌物过于黏稠,用无菌注射器直接注入3,5ml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内套管,要在患者吸气时推人,数秒钟后,在患者呛咳时吸出.吸口腔的吸痰管与吸气管内的吸痰管不能并用,每次吸痰时重新更换吸痰管,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 【参考文献】 [1]谢立华,陈万安,陈力莹,等.82例吸人性损伤治疗分析[J].中华 整形外科杂志,1999,15(6):414—415.

[23王会军,张捷,王金龙,等.77例吸人性损伤的救治体会[J].中华整形外科 杂志,1999,15(6):416. 收稿日期:2006—09—07;修回日期:2006—10-18责任编辑:刘继烈弥漫一陛轴索损伤的护理 高淑平,张静,李征 【主题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15;R473【文献标识码】B 我科2004—01,2005—10共收治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injury,DAI)患者43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7例,女6例,年龄16~64(平均35.2)岁.其中车祸伤31例,坠落伤9例,打击伤3例.GCS评分:3分7例,4,5 分24例,6,8分12例.经治疗护理,根据GOS评分良好9例, 轻残12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2例. 2护理 2.1急性期护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有效供氧: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 泌物,呕吐物,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面罩吸氧,并将患者安置在神经外科监护室行心电,血氧饱和度的持续监护,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神经系统症状及四肢活动情况,定时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血氧分压及血二氧化碳分压,有的放矢地指导呼吸道管理.对缺氧症状严重,出现中枢性呼吸功能障碍者,应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对昏迷,咳嗽无力者尽早行气管切开,定翻身拍背,雾化吸人,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2)降低颅内压的护理: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抬高床头3O.,促进静脉回流.避免过度刺激,预防因约束患者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内压增高.早期持续测脑室外引流者, 要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正 确应用脱水药物,遵循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精确记录24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