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冲突的国际政治解读

俄格冲突的国际政治解读
俄格冲突的国际政治解读

俄格冲突的国际政治解读

朱锋

[内容提要]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军事冲突表面上看是双方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军事纷争,但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冷战结束后美对俄长期战略挤压的必然结果。美国忽视俄罗斯传统的安全利益,固执地推行北约东扩、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及煽动“颜色革命”等举措,本质上是其缺乏制衡的霸权性全球权力扩张的结果。俄美因格鲁吉亚问题关系紧张,具有单极体系下国际权力结构内在不稳定的根本原因,美俄冲突因而反映了当前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矛盾。

[关键词] 格鲁吉亚美俄关系单极体系

[作者介绍] 朱锋,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国际安全、东亚地区安全与国际关系研究。

俄罗斯2008年8月8-12日对格鲁吉亚的军事打击以及宣布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为独立国家的举动,是本年度世界政治中具有标志性的事件。这一事件的战略意义是,美国在冷战后所主导的单极国际体系的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俄罗斯对美国一直推行的北约东扩、“颜色革命”以及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等一系列问题的不满,演变为开始以通过直接打击格鲁吉亚这样的亲美国家的方式来进行反击。随着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总统,美俄关系似乎因为白宫的“政权更替”而开始进入新的调整期,媒体开始预测奥巴马胜选将有助于俄美合作。[1]然而,美俄矛盾的这种结构性意义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随着未来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以及世界石油价格的急剧下挫而进入新阶段。具有国际体系“结构性”意义的美俄冲突,给追求和平崛起的中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性课题。

一、俄格军事冲突具有国际体系的“结构性”意义

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军事冲突是后冷战时代的历史性事件。冲突的根源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质是后冷战时代国际关系单极体系内在矛盾深化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而,这场冲突具有国际关系的“结构性”意义。

表面上看,俄罗斯出兵打击格鲁吉亚和宣布承认南奥塞梯及阿布哈兹独立是因为萨卡什维利政府违背了南奥塞梯停火与和平协定,是俄罗斯对格鲁吉亚长期亲美立场的报复,但更深层的原因根植于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和欧洲国家通过扶植和支持前独联体国家对抗俄势力发展、北约从东欧国家扩展到独联体国家以及美国通过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而对俄罗斯形成的战略威胁。北约一旦扩展到独联体国家,不仅俄传统的势力范围彻底崩溃,而且其黑海出口、里海石油通道等一系列战略利益都将受到重大威胁。此外,布什政府通过和印度签署核技术合作协定,在政治和战略上大大密切了美印关系,侵蚀了传统上印度对俄罗斯的战略依赖。印度2008年2月转向美国购买20亿美元的军火,俄印军事合作开始遭遇寒流。[2]同一个月,科索沃宣布独立,俄虽严厉反对,但美国和欧洲国家依然宣布承认科索沃独立。俄罗斯在8月26日宣布承认格鲁吉亚两个分离地区的独立,显然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8月8日以来骤然升级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及西方国家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是俄自冷战后所积累的对美国和西方国家愤怒的“总爆发”,标志着普京时代俄对外政策的又一次关键性转型。

美国在战略上挤压俄罗斯的一系列做法,是冷战后美国所主导的单极体系下霸权逻辑的必然结果。美国“忽视”或者“无视”俄传统战略利益和战略关注,是因为它既想进一步弱化和打击俄战略存在和战略影响力,从而继续压制俄可能给西方国家带来的战略竞争,同时又一厢情愿地认为,通过宣布俄不再是美国的

“敌人”以及布什总统与俄领导人的“个人关系”,俄也不至于下决心做出让西方国家无法忍受的战略性回击。[3]从美俄战略关系角度来说,忽视俄安全利益的“北约东扩”和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其形式是对一个力量收缩和下滑的俄罗斯所采取的“乘人之危”和“落井下石”的招数,其本质则是美国单极霸权缺乏制衡的进攻性扩张。

2000年初普京上台后,莫斯科采取继续与西方合作的态度。通过2001年5月的《罗马宣言》宣告建立俄罗斯-北约联系国制度,俄成为北约正式的伙伴;“9·11事件”发生后,俄采取了开放中亚国家等实质性举措来支持美国的反恐战争;俄对G8的态度也一直比较积极。但俄这一系列让步并没有换来美欧克制,单极体系的美国霸权逻辑在欧洲政治中持续发酵。俄对格鲁吉亚动手,可以说是“瞅准时机”的战略性动作。为此,俄在政治和外交上准备断绝与北约的联系国制度、愿意退出G8,甚至也做好了受到欧盟和美国制裁的打算。当梅德韦杰夫总统在8月29日的演说中提出俄外交五大原则,公开表示“单极体系”是不可接受的,以及明确宣布独联体国家是西方不得染指的俄“势力范围”的时候,[4]冷战结束至今的17年间,俄罗斯对抗“单极体系”的意志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清晰过。

即便美俄围绕格鲁吉亚问题的冲突短期来看不会扩大为两国间的战略对峙,但俄的新立场和新战略已经使得欧洲政治重新出现了自冷战结束以来难得一见的“俄罗斯症候”(Russian Syndrome)。俄强硬的军事性反应正在给欧洲安全蒙上新的阴霾。从目前态势看,格鲁吉亚冲突已经在大西洋两岸造成了新的对俄政策的裂痕。美国的立场非常明确,俄格冲突进一步表明了将乌克兰和格鲁吉亚吸收为北约成员的重要性。只有继续北约东扩,才是阻止俄罗斯干预和恐吓这些前独联体国家的重要途径,是西方保障这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继续保持民主进程的关键。俄格冲突之后,在美国推动之下,“北约-乌克兰委员会”和“北约-格鲁

吉亚委员会”迅速启动,其战略意图很明显,就是在北约框架内保障格鲁吉亚的主权和应对来自俄罗斯的军事威胁。为此,美国务卿赖斯在2008年8月17日已经将俄罗斯定性为“欧洲安全和稳定受到威胁的主要来源”[5]。但是,北约的欧洲盟国要比美国谨慎得多。如果北约迅速将格鲁吉亚吸收为成员国,那么,根据北约盟约第5条,未来面临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任何军事打击,北约都必须履行军事保护格鲁吉亚的条约义务。显然,北约的欧洲国家并不愿意为了格鲁吉亚而同俄开战或与俄关系全面紧张。这也是2008年8月下旬召开的北约部长会议甚至拒绝做出制裁俄罗斯的根本原因。美欧在俄格冲突后的不同立场,反映了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再度无法主导其欧洲盟国安全选择的“霸权困境”,对萨卡什维利政府的共同政治支持并不能掩盖大西洋两岸的分歧。[6] 未来美国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俄罗斯的“战略性反抗”作出回应,主要取决于美国和其北约的欧洲盟国究竟能够如何协调和统一对俄政策,取决于北约是否能继续像冷战时期遏制苏联那样在战略与防务上起到遏制俄罗斯的作用。如果美国和其欧洲盟国无法形成协调一致的对俄政策,北约甚至面临“空洞化”的威胁。

[7]目前,欧洲的态度明显左右摇摆,这让俄罗斯反击美国霸权的举动获得了难得的政治空间。在2008年9月6日举行的欧盟外长会议上,法国外长库什内明确提出,世界正在面临一些新的不确定威胁,为此,欧洲应该和美国建立起新的“特殊关系”以捍卫西方的整体利益。[8]库什内的这番讲话,典型地代表了今天欧洲精英中主流的“西方阵营”思想,也就是说当俄罗斯这个“东方国家”有可能“卷土重来”的时候,欧洲和美国应该摒弃不同的利益估算,以维护“西方”整体利益为重。这一派系观点的基础不仅是“西方”作为一种具有共同价值、历史渊源与实际利益的整体应该站在一起,最重要的是,当欧洲出现新的“东方威胁”时,美国依然是最重要的依靠。但另一方面, 2008年11月7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欧盟首脑峰会上呼吁尽快与俄罗斯对话,重启9月作为惩罚而暂停的俄

欧峰会。[9]事实上,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军事打击已被证明是一种廉价而又有效的行动俄格冲突最大的战略意义,是自冷战结束以来,除了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坚持“绝不放弃武力”原则之外,又一个大国挺身而出,以国家力量为手段挑战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这是单极体系不稳定性的生动写照。

二、美俄“结构性”冲突将会持续

从表面上看,是冷战的结束方式——苏联这一巨人轰然倒地、四分五裂——“种下了”今天俄格冲突的种子。实质上,美国自以为赢得冷战胜利的自我陶醉和整个西方对冷战结束的真正胜利者——俄罗斯的苛刻与排斥,才是今天俄格冲突必然爆发、俄罗斯开始用国家力量反击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体系的根本原因。美国副总统切尼2008年9月4日带着10亿美元的援助到达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时,就曾骄傲地向格鲁吉亚人宣布,美国永远是他们“追求自由和捍卫国家尊严的后盾”[10]。这和2005年布什总统访格时所说的话惊人一致。至少,从8月8日到现在,没有一位美国政治家、也没有一家美国媒体出来反省:美国究竟在这场冲突中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俄罗斯依其今天的实力并不能够单独改变国际体系的单极结构特征,而因缺乏来自于上海合作组织或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的实质性支持,俄更不可能具有冷战时代的地缘战略号召力和凝聚力来组成新的军事集团对抗美国。俄罗斯军事打击格鲁吉亚、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加强对这两个地区的军事保护和经济援助,并非是对美国或者欧洲采取战略攻势,而是为维护自己在南高加索和黑海地区的战略利益采取的防御性行动。国际关系历史案例的研究表明,如果是为了防御性安全目的,即便在军事危机中出现攻击性行动,也并不必然导致军事冲突的升级。[11]但由于美俄安全对立的“结构性”因素,俄罗斯不会停止针锋相对的举措,例如俄已宣布在捷克和波兰附近部署精确打击武器,必要时甚至进行

电子压制。梅德韦杰夫总统在2008年11月6日发表国情咨文,宣布在波兰附近重新部署能攻击欧洲的短程导弹,并再度发誓“俄罗斯不会从高加索地区撤退”

[12]。梅德韦杰夫-普京政府不仅拥有资源、能源与军事力量等“王牌”,面对美国霸权,俄以既强硬又合作的方式维护自身安全利益时并不孤单。当欧洲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0%依赖俄罗斯的时候,[13]当世界石油价格将继续在高价位上运行的时候,当中东局势依然具有潜在爆炸性的时候,俄罗斯在格鲁吉亚和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对抗美国的立场就不会软化。梅德韦杰夫2008年9月初公开声明,在格鲁吉亚冲突发生后,“世界已经改变了”[14]。

然而,美俄将滑入“新冷战”的任何猜测都是站不住脚的。一方面是美俄双方都缺乏进行“新冷战”的战略意图和政治决心;另一方面,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缺乏进行一场“新冷战”所需要的意识形态、国内政治动员能力以及足够的战略资源。冷战的本质力量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对抗,更重要的是主导者具有各自可以掌控的势力范围和国际追随者来进行这样的区域甚至全球层次上的战略对抗。因此,“冷战”状态最典型的表现方式是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扩张和战略对峙。这是一种真正以遏制和削弱对手的国际空间、壮大和发展己方阵营和集团势力,并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以“击败”和“摧毁”对手的整体对抗。俄罗斯的实力已今非昔比,没有了进行冷战的本钱,美俄实力对抗完全是“非对称性”的。最重要的是,俄罗斯不再具备苏联时代那种意识形态来支撑与美国的新冷战。俄军事打击格鲁吉亚的行动,并不是为了满足其新的权力扩张欲望,而是出于面临美国强势战略挤压之下的安全动机。不仅如此,即使是今天的美国也不具备同俄罗斯彻底摊牌、进行一场“新冷战”的条件。[15]例如,美国能说服欧盟追随自己的“新冷战”政策吗?美国能将其全球战略部署重点从亚太重新调整到欧洲吗?美国内民众能像20世纪50年代初麦卡锡时代那样“反苏歇斯底里”吗?面对国际恐怖主义和不稳定的伊斯兰世界,美国愿意重新大规模修改国家安

全战略,以俄罗斯取代“反恐”和“中国崛起”作为自己应对的主要威胁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显然都是否定的。

美俄是否会进入“新冷战”,并不取决于危言耸听的标题新闻,也不取决于两国领导人的彼此知觉,只取决于特定的时代条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国家的国内政治与战略选择。20世纪40年代末的美苏冷战,相当程度上是两国在二战后迅速膨胀的国内实力、国际影响力和狂热意识形态碰撞的结果,而21世纪的今天,至少美俄两国在短期内并不具备进行“新冷战”的客观条件。因此,普京总理尽管在2008年8月28日指责美国应该对格鲁吉亚的军事挑衅行动负责,[16]但俄罗斯并没有计划迅速将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吸收为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成员。梅德韦杰夫在9月3日也表示,俄罗斯和西方存在着广泛的依赖关系,俄不愿意与西方为敌。[17]俄罗斯的目标是它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敬。

俄罗斯也难以在与美欧关系同时恶化的情况下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未来俄罗斯要坚持反对单极体系的战略与政策,首先将决定于如何避免其以反美为主要方针的对抗政策,不至于过分激起欧洲在战略上一边倒的对美国的防务与战略依赖。俄罗斯既要为了捍卫自身安全利益而制衡美国,又不能对抗它在冷战后已经建立的与欧洲的伙伴关系,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普京在2008年9月访问法国等国时强调要进一步协调和改善双方关系,[18]即反映了俄竭力稳定俄欧关系的战略意图。但俄罗斯能够在维持与欧洲伙伴关系的条件下挑战美国吗?欧洲可以在美俄新的战略冲突中获得平衡吗?最重要的是,美国可以在缺乏欧洲盟国足够的政治和战略支持前提下钳制俄罗斯吗?或者,即将上任的奥巴马政府可以推动美、欧、俄三方新的安全合作关系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美俄关系及欧洲政治的基本形态,但至少,“新冷战”的可能性非常微弱。俄罗斯新强硬政策的关键在于能否总是让欧盟和美国相信它对巴尔干地区并没有实质性的战略兴趣。[19]

三、俄格冲突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在南奥塞梯问题上的俄格与俄美冲突是后冷战时代单极体系内大国矛盾加剧的产物。这一冲突作为单极体系不稳定性的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单极体系中权力分配过于集中于美国霸权而必然引发抗争的“结构性”特征。但短期来看,俄格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美俄关系新紧张不会对国际战略格局带来颠覆性冲击。

俄罗斯以国家实力抗争美国霸权的举措,很可能带动伊朗、朝鲜、古巴、委内瑞拉等美国眼中的“流氓国家”对美妥协意愿的下降。伊朗总统内贾德2008年9月6日表示,格鲁吉亚冲突意味着美国帝国主义政策的破产;朝鲜在8月26日宣布停止对其核设施的“去功能化”,在布什政府剩下任期内,美国与朝鲜达成“第三阶段弃核协议”的可能性下降;古巴也拒绝美国对其受飓风袭击的援助,赖斯则在2008年9月6日表示,现在解除对古巴的贸易禁运依然“为时尚早”。可以预期的是,俄罗斯、伊朗和委内瑞拉这三个世界重要产油国很可能形成美国人眼中的邪恶“能源轴心”,[20]利用主要石油输出国地位和美国进行战略周旋,将会是这三个国家的共同特征。俄罗斯目前的考虑是,在美国实质性放松对俄战略限制政策之前,俄不会改变支持伊朗和平发展核能、加强双方核技术合作、向伊提供先进武器以及在联合国安理会为伊提供外交保护的做法。[21]但由于俄罗斯无意组织新的外交或军事集团对抗美国,俄格冲突不会引发超越欧洲的地缘政治竞争连锁效应。

围绕独联体国家的战略竞争将会成为美俄关系的新焦点,世界政治中的“欧亚联结区”(Eurasia)很可能重新成为两大国地缘政治利益关注和竞争的核心地区。

俄格冲突对中东欧地区复杂的政治与安全产生了影响。一方面,“西方化”的中东欧国家更强烈地意识到了来自俄罗斯的安全威胁,会继续通过加速加入北

约的进程来抵御俄战略攻势;而另一方面,欧洲国家对俄立场尽管有所保留,但并不愿意完全追随美国强化北约东扩的方式扩大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抗。事实上,北约的西欧成员一直对是否应该加强对中东欧国家的军事现代化援助持保留意见。欧盟对于在中东欧的战略渗透远没有美国那样的热情。俄东南部的前苏联国家,例如乌克兰、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也都会以争取早日加入北约作为抵御俄威胁的首要选择。争取俄周边的“欧亚联结区”进一步民主化和西方化,从长期来看符合美国削弱和孤立俄罗斯的既定战略目标。美国不会放松对这些地区的援助与保护,更不会坐视这些地区和国家对美国的战略信心与依赖受到俄强硬政策的破坏。2008年9月5日美国第六舰队旗舰“惠特尼山号”重巡洋舰开进黑海,停靠格鲁吉亚的高里港,就是向俄发出的战略信号:美国不会允许俄罗斯损害苏联崩溃后俄已经失去而美国已经得到的在这些“欧亚联结区”的战略利益。[22]但俄罗斯也宣布了独联体国家“划线”的“势力范围”,警告美国不要过多染指。双方下一个竞争的重点很可能是乌克兰。

乌克兰急于加入北约和想要提前收回黑海地区的克里米亚半岛,是对俄罗斯的重要战略牵制。乌克兰是俄历史上影响和出入欧洲的通道。乌克兰成为北约成员国和俄失去克里米亚半岛上最大的黑海军港塞瓦斯托波尔,在很大程度上等于封锁了俄黑海出海口,也等于封锁了俄面向欧洲的战略通道。从战略态势看,反俄的波兰、乌克兰将会成为北约通向俄罗斯的战略“跳板”。俄罗斯出兵打击格鲁吉亚,用意之一也在于警告乌克兰不要“眼中只有美国和西方”。[23]俄乌冲突一旦升级,美俄、欧俄关系就将面临重大考验。俄罗斯如果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打击,就将在外交和战略上失去整个欧洲,并进而陷入孤立。事实上欧洲对布什政府版的美国霸权路线的忌惮是俄罗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24]俄格冲突会牵制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让欧洲不得不在北约东扩问题上更加谨慎。这应该是梅德韦杰夫政府想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俄格冲突已经使得欧洲安全局势再度复杂化。梅德韦杰夫有关北约对格鲁吉亚的东扩是“不公正的、侮辱性的和无法忍受”的说法,[25]表明俄对北约扩大到任何独联体国家都不会妥协。后冷战时代的欧洲大国一直以西方自由价值和全球议程最重要的旗手自居。利用欧洲民主政治的榜样力量、推动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和平、鼓吹民主和平论调、保障欧洲福利主义国家发展模式,一直是欧洲在后冷战时代最为得意的外交资产,俄格冲突让欧洲意识到了这种价值观可以主导一切的自由主义太平盛世不过是一种幻觉。[26]再度占据欧洲安全主题的俄罗斯,事实上已经把欧洲外交推到了新的十字路口:要么继续强化大西洋两岸同盟,在美国主导之下继续享受“霸权稳定”,也就是重回冷战时代“西方性质”的美国为主、欧洲为辅的战略;要么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国往后推,在全欧框架内更新欧洲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不管欧洲将作出什么样的选择,上述问题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但是,俄罗斯重新维护自己“势力范围”的进攻性举措,证明了现有北约与俄对话与合作框架同美国主导的北约东扩无法兼容。欧洲国家面临如何更好地兼容俄安全利益与重建欧洲地区性安全架构的新挑战。法国斡旋俄格冲突、2008年11月提议在欧盟框架内设置“欧洲军”以及宣布继续改善法俄关系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加强欧洲联合、以欧洲地区安全制度建设为主、恢复欧洲与俄安全合作的基本构想。

未来的奥巴马政府究竟将推行什么样的俄罗斯政策,显然对美俄关系走势具有决定性作用。从奥巴马竞选期间发表的相关演讲内容来看,其俄罗斯政策不会和布什有实质性不同。美国将会决定性地调整“9·11”后反恐优先的国家安全战略,将战略重点重新转移到提升美国国际形象,收拾布什政府遗留下来的中东问题的“烂摊子”上,以及强调通过与盟友的磋商、协调和加强国际多边制度来应对美国所认定的各种威胁与挑战。为此,在对俄政策上继续坚持北约东扩、推进“颜色革命”、扶持东欧亲美政权的同时开展美俄对话合作,将会是美国的

既定方针。从2001年至今的7年反恐战争中,美国在纽约、阿富汗和伊拉克付出了约11000名平民和军人的生命代价,获得的是国际形象的低落、经济与金融局势的动荡和巨大的政府财政赤字。格鲁吉亚军事冲突并没有成为美国2008年大选期间进行新的战略反思和重塑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契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在俄格冲突后第一时间到达格鲁吉亚,显示了这位越战老兵敏锐的战略与政治嗅觉。奥巴马则强调要按照布什政府提出的10年时间表,不再从中东和委内瑞拉进口石油,[27]显示了美国从战略上摆脱俄罗斯石油要挟的战略决心。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奥巴马政府上任伊始的重点将是改变“布什问题”,而不是急于推出强硬的对俄政策,[28]其推行“变革政治”的首要步骤将是推出与布什政府不同的内政与外交整体基调,而不会将重点放在具体的国别政策上。

[29]因此,奥巴马政府有可能停止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猜测,或许会为解决美俄导弹防御问题争议提供转机。[30]

然而,对美国来说,与俄罗斯争夺“欧亚联结区”是一个重要的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议题。这一区域不仅有着丰富的石油和矿藏,事关美国的石油和能源利益,更是美国战略家心目中是否能真正决定性地削弱俄地缘政治威胁的关键。冷战结束后不久,亨廷顿就首度提出了“欧亚联结区”概念,认为该区域将是未来世界政治中最不稳定和权力争夺的新战场;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仍然将俄罗斯定义为美国最大的战略威胁。格鲁吉亚冲突将会让美国战略设计者的目光重新回到俄罗斯、回到“欧亚联结区”,但出于引发美俄军事冲突的担心,加之“欧亚联结区”从历史到现实从来都不是美国战略利益的核心地区,奥巴马政府不太可能直接对该区域的内部政治动荡进行人道主义干预,美俄在此的争夺还将继续在鼓励亲西方进程和促进“颜色革命”中进行。鉴于格鲁吉亚内部反萨卡什维利政府的呼声不断高涨,第比利斯的政权更替可能会给美俄双方创造走出俄格冲突阴影的契机。

与此同时,奥巴马在2009年1月就任之后,将会贯彻布什政府通过的金融“救市”方针,并继续大举为金融机构注资、回收不良资产以及设立新的金融基金,美国政府的联邦开支将继续大幅攀升。预计美国2012年的财政赤字将达到奥巴马上台时的1.5倍,[31]美国未来进行全球军事干预的能力将明显下降。再加上奥巴马为了谋求第二总统任期的必然政治企图,以及分析家们认为他本人极其强大的个人心理调节(self-efficacy)能力,[32]可以肯定,在对俄政策上的谨慎和求稳将是其政府的基本表现。布什不愿激化美俄冲突的基本方针在奥巴马时代将继续延续。

结论

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的军事行动发生在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当天,这显然违背了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休战”与“和平”主旨,也给2008北京奥运抹上了阴影。但总的来说,俄格冲突是对美国霸权政治与西方战略扩张的一种重要牵制,从战略角度看有利于中国所乐见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俄罗斯在格鲁吉亚问题上的发难是单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的表现。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单极霸权,其权力缺乏实质性制衡而引发的不断追求自身权力最大化,是俄罗斯在格鲁吉亚问题上采取“爆发式”强硬反应的根本原因。在东欧导弹防御部署问题上俄罗斯虽然仍将坚持强硬回应,但都会是“软制衡”(softbalancing)性质的举措。由于外高加索地区并非美国战略利益的核心地带,美国无意为帮助格鲁吉亚而冒引发美俄直接对抗的军事风险。迄今为止,美国向格鲁吉亚提供的援助和支持都是政治性的、人道主义的。

然而,俄格冲突给中国出了一道重大的外交难题。对于这一冲突如何表态,中国事实上同样存在困境:由于俄罗斯是中国的战略伙伴,中国外交强调优先发展与俄关系,缺乏即便是语言上的对俄所采取行动的理解和支持都将损害中国的

“国家信誉”;另一方面,中国自身面临严峻的分离主义势力的挑战,一旦公开支持俄罗斯,就等于承认分离主义势力的国际合法性。胡锦涛国家主席2008年8月28日在杜尚别与梅德韦杰夫的会谈中,提出中国主张“各方通过对话妥善解决争议”。这一表态具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但也具有很强的“原则性”。“模糊性”是中国并没有公开支持、或者指责任何一方;“原则性”是不管发生了什么,中国都希望通过“谈判”、以各方都能接受的符合国际正义的方式来解决冲突。继续强调中国外交将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来确定自身的立场,仍是对待美俄关系的基本原则。为此,中国一定程度上需要理解和支持俄罗斯为捍卫国家战略与安全利益所采取的行动。

俄格冲突对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重大考验。虽然俄对华政策有“虚虚实实”两个面,但俄仍然是中国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普京政府自2003年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扩大国家对资源的控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政治干预等举措,尽管有助于提升俄联邦整体政治与经济能力,但在西伯利亚输油管道的建设上明显损害了中方的利益。[33]中国应该加强与俄罗斯的政治与战略磋商,在国际多边场合帮助俄阻止任何旨在制裁俄罗斯的措施。更重要的是,面对美俄两国新的紧张关系,中国外交应该思考如何采取主动措施,通过发挥中国的大国责任,走出历史上大国政治总是难以避免地陷入同盟对立和地缘政治分裂的窠臼。在中国追求和平崛起的今天,国际局势中基于任何原因而导致的大国关系恶化事实上都不利于中国实现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

(责任编辑:黄丽梅)

注释:

[1]Tamara Miodushevskaia,“Obama s Win Means U.S.-Russian Cooperation”,Watching America,November9, 2008,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news/11484/obamas-win-means-us-russian-c oop-eration.

[2]任彦、马峻:“俄印军事合作严重倒退、印度20亿军购大单给美国”,《环球时报》, 2008年2月3日。

[3]Robert Jervis,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a New Era,New York:Routledge, 2005, pp.125-130.

[4]President of Russia Dmitry Medvedev,“Beginning of Meeting with Participants in the InternationalClub Valdai”, 5 September2008.

[5]“Putin BlamesUS forGeorgia Role”, BBC News, August28,2008,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go/pr/fr/-/2/hi/europe/7586605.stm.

[6]“NATO Restates Backing for Georgia,”BBC News, August 30, 2008,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go/pr/fr/-/2/hi/europe/7616576.stm.

[7]Doug Bandow,“European Disunion”, The National Interest Online,5 August2008.

[8]“Putin Defiant on Caucasus Troops”, BBC News, September 21,2008,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go/pr/fr/-/2/hi/europe/7627697.stm.

[9]“Georgia Regrets French Call for Better EU-Russia Ties”,AP,November10, 2008.

[10]TonyKaron,“Cheney sRealMission inGeorgia”,Time Magazine,September9, 2008.

[11]Andrew Kydd,“Sheep in Sheep s Clothing: Why Security Seekers Do not Fight Each Other”,Security Studies, Vo.l 7, No.1 (Autumn 1997),pp.114-155; KurtT.Gaubatz,“Democratic States and Commitment in InternationalRelations”,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Vo.l 50, No.1 (W inter1996), pp.109-139.

[12]Helene Cooper,“Russia Aims to Be High on Obama s Agenda”,New YorkTimes, November8, 2008.

[13]Jon Swaine,“Russia SaysGeorgianMove forSouthOssetia Was Like 911”,Telegraph, August14 2008.

[14]Paul Reynolds,“New Russia World Order: the Five Principles”,BBC News, September 1, 2008,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go/pr/fr/-/2/hi/europe/7591610.stm.

[15]TonyKaron,“The Georgia Crisis: A Blow to NATO”,Time Magazine,August 15, 2008; VivienneWalt,“Wounded NATO Grapples With Russia”,TimeMagazine, August19, 2008.

[16]Cllifford J.Levy,“Putin SuggestsU.S.Provocation inGeorgia Clash”,New YorkTimes, August29, 2008.

[17]Nick Coleman,“NATO Chief toOfferGeorgia Support on Visit”,AP, September15, 2008.

[18]Christophe Schmidt,“French, Russian PMsBond over Economy”,AP, September20, 2008.

[19]Stobe Talbott,“Russia sOminousNew Doctrine”,Washington Post,August15, 2008.

[20]NasserKarim,i“Russia, Iran and Qatar discuss the Oil Cartel”,TimeMagazine,October21, 2008;“ChavezEyesChina, Russia,more on Strategic InterestTour”, AP, September 20, 2008;“Christopher Toothaker,”Venezuela, Russia Begin OffshoreGasDrilling“, AP,November8,2008.

[21]GilbertCruz,“VladimirPutin Flips out”,TimeMagazine,October9,20008.

[22]TonyKaron,“Cheney sRealMission inGeorgia”,Time Magazine,September9, 2008.

[23]“Medvedev SpurnsYushcenko”,TheMoscow Times,September 15, 2008.

[24]ElkeKrahmann,“AmericanHegemony orGlobalGovernance? Competing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Security”,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Vo.l 7, No.4 (W inter2005), pp.531-545.

[25]Nabi Abdullaev,“Medvedev Guests Takes Tough Message Home”,TheMoscowTimes, September15, 2008.

[26]Oana Lungescu,“EU s Show of Unity over Georgia”, BBC News,September1, 2008,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go/pr/fr/-/2/hi/europe/7592972.stm.

[27]“McCain, Obama Go Head to Head in Last TV Debate”,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October 15, 2008, https://www.360docs.net/doc/705555426.html,/pt/cpt? action=cp&t title=Mccain.

[28]Editoria,l“So Little Time, So Much Damage”,New York Times,November4, 2008.

[29]David Brooks,“A Date with Scarcity”,New York Times, November4,2008; Adam Nagourney,“The 08 Campaign: Sea Change for Politics asWeKnow it”,New YorkTimes, 4, 2008.

[30]Lachian Camichae,l“ObamaKeepsPeopleGuessing onMissile Shield asA Threat”, AP, November8, 2008.

[31]NaokiTanaka,“What to Expect from the New U.S.Administration:FinancialCrisis and Foreign Policy”, The Association of Japanese Institute ofStrategic Studies, AJISS-Commentary, No.50, 2008.

[32]David Brooks,“Thinking aboutObama”,New YorkTimes, October17,2008.

[33]Susan B.Glasser and Peter Baker,“Two Visions for Russia And One Battle ofW ills”,Washington Post, November5, 2003.

《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11期

发布时间:2011-3-12 11:41:4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国际政治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序言 一、填空题 1.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学产生于20世纪初。1919年英国威尔士工业家戴维·戴维斯在威尔士大学资助建立国际政治系,为国政治专业设立伍德罗·威尔逊讲座教授,标志着国际政治学科的诞生。 2.理解国际政治现象需要具备两类知识,即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研究方法,即历史研究方法、法律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 3.分析的四种模式是指描述、解释、规范性分析和处方。 二、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指全球性的政治活动,它与国际关系、国家间的互利与合作、各个国家的政治动态有很大的关系,关注的是国家间的联系并且主要关注对外政策。 2.世界政治指研究各种国际行为体之间相互作用、运行和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区别于国际政治) 3.国际关系研究以国家为主体的国际行为体的跨国互动关系并从国际政治视角研究影响这种互动的一切因素的学科。简而言之,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等关系。 三、简答题 1.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 2.国际政治学的学科特点。 ?复杂性:不仅涉及政治,而且涉及军事、经济、外交、文化、宗教、生态、法律和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跨学科性: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科还是研究领域,国际政治学都比政治学要宽泛的多,该领域的学者们认为,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等,对于国际政治学都具有特别的重要性。 ?包容性? 3.列举至少三个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国际问题的智库名称和期刊名称。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原名不列颠国际事务研究所)布鲁金斯学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外交事务》《外交政策》《外交评论》。。。 第二章理解国际政治 一、填空题 1.国际政治的主题是战争与和平问题。 二、名词解释 1.权力 指一个国际行为体对其他国际行为体实施影响的能力。通常分为软权力和硬权力、潜在权力和现实权力、有形权力和无形权力。 2.安全困境 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 3.集体安全 是众多国家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的集体相互保障。在集体安全保障下,侵略者进攻集体安全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即被视为侵犯所有国家。 三、简答题 1.现实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核心观点。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如何认识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特点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世界加速进入经济大动荡、格局大调整、体系大变革的新阶段。世界经济艰难复苏,风险犹存;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突出,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国际安全形势出现新动向;主要大国和新兴力量抓紧调整内外政策,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金融危机引发思想领域大反思,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中国国际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强,对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不断提升,对国际秩序重塑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在如此局势下,当前国际形势有如下5个特点。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纷纷把传统产业转移到国外,集中力量发展新经济。条件好的发展中国家也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加快本国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制度创新。这样,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经济全球化也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区域一体化是各国应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国际竞争、提高自身地位的重要手段。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在很多方面已形成自己的优势。把握得当,趋利避害,我们可以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 世界保持总体和平与稳定,我国周边环境正处于历史上较好的时期。但天下并不太平,传统安全威胁仍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反恐将是一项长期任务。 国际社会还面临武器扩散、环境恶化、毒品走私、非法移民、跨国犯罪以及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严峻挑战。 四,世界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不同文明、民族、宗教和发展模式在竞争中共处,在交流中发展 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不论是社会制度还是价值观念,都存在差异。这种多样性是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是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动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文明也因此而丰富多彩。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文明对话的必要性,多种形式的“文明对话”对各国相互了解、友好合作起着推动作用。不同发展模式之间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不同,在竞争中和平共处,在交流中相互借鉴。

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影响的争议问题研究

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影响的争议问题研究 摘要:跨国公司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它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国际市场的控制,在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政治行为,与国际政治生活密切相关。本文在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影响研究的众多问题中,对争议最多的两个问题做了分析,简要探析了跨国公司对国际政治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跨国公司国际政治影响争议问题 跨国公司追求与推动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这使得生产要素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有效配置,促进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使世界各国及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密切,彼此间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共同利益的纽带奠定了基础,使国际政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同时,关于跨国公司是否会超越甚至取代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存在助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形成的争议日益激烈。本文将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浅要分析。 一、跨国公司概述 跨国公司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国际公司﹑全球公司﹑跨国企业﹑环球公司等。1974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57届会议做出了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的决议。1983年联合国公司中心发表的《发展中的世界跨国公司》报告指出:“跨国公司的定义应指这样的一种企业:①包括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不管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领域如何;②在一个决策体系中进行经营,能通过一个和几个决策中心采取一致对策和共同战略;③各实体通过股权或其他方式形成的联系,使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实体有可能对其他实体施加重大影响,特别是通过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分担责任”。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吉尔平认为“跨国公司就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里拥有并管理着一些经济单位的公司”。或者更简单的说,跨国公司就是跨越国界,在国外经营业务的企业组织。 二、关于跨国公司政治影响力的两个争论 跨国公司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自生成之日起就必然会对母国和东道国产生影响,因为它的活动范围跨越了国界。随着跨国公司与政府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其政治影响力也越来越强大,它们可以在与政府母国的互动过程中向政府施加压力,同时还可以利用影响力增加自己在同政府打交道时的筹码。由此引发了对跨国公司是否会超越甚至取代国家以及跨国公司存在助长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形成这两个问题的激烈争议。 1、跨国公司是否会超越甚至取代国家 由于跨国公司的推动,世界市场上资本流动规模之大﹑速度之快,已经远远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心得 短短一下午的时间,我们聆听了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振霞教授的精彩授课,刘教授讲的主题是《当前国际国内形势》讲座,国际关系变幻莫测,新型的力量正在崛起,刘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为我们展开讲解,分别是:看世界、看中国、抓机遇、迎挑战。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形势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世界还很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中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以新的炮舰政策和新的经济殖民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新干涉主义严重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发展利益,也给世界和平和国际安全造成威胁。与此同时,因种族、宗教、领土等问题引起的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国际犯罪、环境恶化等跨国问题远未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还很多。但从总体上看,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多极化进程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任何旨在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当然不能孤立的看世界,要联系中国看世界,这样有些问题才能看的清晰,看的明白。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活跃的一支力量。世界各处都能看见“中国元素”的身影,中国文化也成了世界文化的主流。近几十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飞速的提升着,这主要是有着强大的国力作基石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现在的辉煌,中国的经济与综合国力得到了空前的壮大。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及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中国怎么从经济大国,变成政治经济大国,怎样从地区大国变成全球大国,这是一个重大问题,所以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都要抓,习总书记用“三个前所未有”和“三大危险”,概括了目前我国面临的双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形势与政治结课论文 作业要求: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年级专业:工商1101 学生姓名:郭楠楠 学号:201117910128

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摘要: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对权力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关键词:政治本质、多极化趋势、安全挑战、和平崛起 一、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为了追求权力与实力 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以黎以乱局为例。以色列的精确制导武器与先秦时期的冷兵器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军侵黎与古代历史上大国入侵小国的军事冲突却无本质区别,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形成垄断全部军事力量的中央政府,因此国家间发生战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强者战胜弱者的概率远大于弱者战胜强者,而战胜方又必将是战后规则的制定者。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础,仍是国际社会的行为法则。[1]友好与敌对之间的分界限并不总是十分清晰。存在一个模糊的区域,在此区域中,政府很难判断一种脆弱的友好关系是否已让位于敌对关

系,反之亦然。即便是在最为友好的国家之间,通常也存在一种潜在冲突,它有可能突然被激活。[2]这一点很明显地表现在中法关系上。 所以国际政治的本质依然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力与实力的过程。 二、当今社会的政治局势 冷战结束以后,大国割据基本上处于人们常说的“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一般是指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美国综合实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和国家集团无一能够与其比肩,造成大国力量对比的失衡状态。这种情况还会持续一定时期,但大国间正发生着力量消长的变化,逐步朝着均衡的方向发展。 1、国际关系新变化 美国凭借自己超强的实力,奉行狂妄的单边主义,妄图长期独霸全球。2004年8月宣布了进行全球部署大调整计划,力图在新形势下加强控制,建立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与安全。表面上看,美国霸气十足,不可一世,但在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势后面,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美国内心缺乏足够自信。“9.11”时间给美国敲了一响悲惨的警钟,而对伊拉克的战争,不仅没有增加美国的安全感,反而危机四伏,安全缺乏保证。美国人民大选中最终选择了布什,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美国不顾世界舆论的反对,悍然发动了“打伊倒萨”战争,如意算盘是按照美国的“自由民主”改造伊拉克,进而以此规模改造中东,牢固控制中东地区以及石油资源。[3]但事与愿违。

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及中国应对策略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发展形势 班级:830112 姓名:周晓刚 引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在走过新生发展的六十年,我国已将“缓和与稳定”列为维持国家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征和主流;然而,总体稳定的局面下局部依然动荡或者存在潜在的威胁,这严重阻碍着社会主义的稳步发展。在如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形势的发展及其特点是什么?我们应当坚持和实施怎样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新特点 (一)当前国际局势多极化发展明显,总体来讲是稳定中有动荡 当前的国际局势发展是逐步走向多极化,虽然美国称霸一方的局面没有得到彻底改变,但是世界上很多其他的国际政治力量也逐步发展成为了世界多极中的一极,比如有迅速崛起的中国,国力得到大大恢复的俄罗斯及不断壮大崛起的印度及欧盟等等。可以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日趋明朗。另外,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大趋势中,我们可以断定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发展的

主流趋势,但是国际局势还是呈现出了稳定中有动荡的局面,尤其是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还是不断出现,甚至说很多地域性的动荡和不稳定还在有所加剧,这样的国际局势也严重影响到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二)世界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深入发展 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高科技的日益突破,各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有效配置和优化,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化也得以深入发展,这将会为各国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另外,经济区域合作化也不但对于提高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自身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还非常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的多元化及多极化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的合作化也给世界各国增加了风险和挑战,同时还加剧了部分国家内部的贫富差别,甚至因此还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冲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一贯强调文明对话的重要性,主张各国在面对冲突或问题的时候都能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都能通过谈话来解决争端。 (三)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际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 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我国的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这对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非常大的拉动作用,同时这也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关于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大国际政治理论问题的思考

关于21世纪中国面临的重大国际政治理论问题的思考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守德 国际政治,尽管纷繁复杂,曲折多变,但权力政治与权利政治的较量始终贯穿其中。长时期来,权力政治作为国际政治的核心,一直左右国际政治的发展。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显现出的重大新现象,就是权利政治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进入21世纪,这一新现象将会越来越明显,应该从理论与对策上给予极大重视,进行深入研究,以新的视角,得出新的结论。 一、权利,即正当的合法的权力与利益。当前突出表现为主权的维护、人权的尊重和球权(即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为依据的国际组织的正当权力与全球利益)的强化。21世纪的国际政治就是主权、人权、球权间的互动及其同霸权的较量。 在主权、人权、球权的互动中,主权实地一位的,但不能离开人权的保障和球权的强化。主权与人权的关系,主权与球权的关系,都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在主权、人权与球权的互动中,三权都不是绝对的,都又一个不断充实完善的过程,因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进入21世纪,必须同时注重发展三权,各国虽然依国情不同而应有所侧重,但不可把某一权绝对化,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

在主权、人权、球权的互动中,必须防止霸权的干扰。霸权对三权的干扰,主要采取两种手法:一是认为分开三权,使其割裂开来,绝对化,二是实行“双重标准”,位己所用。 二、正确认识主权、人权、球权的互动及其同霸权的关系,必须研究霸权的演变史以及美国新霸权的特点。近代以来,国际政治史上,霸权主要经历了肆次大的演变。即近代的殖民霸权、现代的帝国霸权、战后的控制霸权和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的“领导霸权”。霸权的本质未变,但目标和手法上由许多变化。不同时期的霸权必然具有不同特色。 近代殖民霸权,以军事占领、亡国灭族、超经济掠夺未特征;现代帝国霸权,以政治统治、亡国?族、经济剥削未特征;战后控制霸权,以军事集团结盟、政治控制、经济封锁未特征;冷战后的卖国新霸权至少发生以下重大变化第一、美国新霸权的目标,不在于建立世界大帝国,当帝王式的救世主,而是谋求充当国际社会的领导,实施领导权。第二、美国新霸权的手法是,以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推行强权政治。但在关键时刻,往往借助军事,用战争补充经济,强化政治。即使采用军事战争,也是大力施展政治手段,建立核心,健全机制,民主协商,寻求“合法”。第三、美国新霸权的特点是,恩威并重,强制与民主共用,违法与“合法”结合,在领导策略上下功夫,以获取美国最大的国家利益。美国的新霸权,从内容到形式均有更新,是霸权史上的大突破,借用美国一再鼓吹的“领导世界”的政策,我们称之为“领导霸权”。

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个人观点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谋和平、求合作、促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更大空间。 但是,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地区热点问题错综复杂,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环境污染、严重传染性疾病和重大自然灾害等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威胁。南北差距继续扩大,贸易纠纷和摩擦上升,资源能源问题突出。 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 当前,国际关系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生的深刻变化正在继续,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特点和趋势进一步显现。国际环境对我国利大于弊、积极因素多于消极因素的总体状况没有改变,但某些挑战和问题有了新的发展,值得关注。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双边关系发展大势已不为局部问题所左右;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对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很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面临的问题愈加紧迫。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当今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美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单极与多极之间的国际秩序之争,仍是国际斗争的主线。 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霸权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国际政治》综合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国际政治》综合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指的是行为体间围绕权利、权力和利益实施外向决策的活动及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是全球范围内战争与和平、冲突与合作、强权与民主、人权与主权、剥削与发展、结盟与不结盟、动乱与秩序等现象和关系的统称。 2. 国家对外战略:亦称国际战略和全球战略,指的是国家为了国家权益,从国际全局出发,运用外交的谋划和指导。 3.国际政治行为体:指的是国际社会中拥有自己特殊利益,能参与对外政治活动并发挥与自己职能特性相符作用的实体。 4.国家权益:又称国家利益,即权利、权力和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动因,以国际法公认准则为标准,区分为强权利益和主权原则内的利益(简称主权利益)。 5.民间国际组织:指的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以外的国际组织,即个人和社会团体依据民间条约或协定建立的国际组织,其最大特征是“非官方”性。 6.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间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它区分为全球体系和区域体系。 7. 国际政治格局:指的是活跃于世界舞台的主要角色间相互作用和组合形成的一种结构。 8. 国际政治的主角:国际政治格局中的主角,一般是影响全局的重大国际事件的主要行为体,处于国际矛盾的中心。 9. 国际政治格局的主角关系:即主角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0. 国际政治的主题:指的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最突出、最活跃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 11. 霸权主义:不是一个国家,而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践踏别国主权、破坏国际法公认准则的行为。 12. 南南合作:即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包括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间的合作及其同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合作。 13. 国际政治发展的动力:国际政治发展的动力:就是指推动国际政治演变和国际社会发展的作用力,表现为原因、力量和相互作用规律的有机统一。

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及落实整改措施情况汇报

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及落实整改措施情况汇报 在动员学习的基础上,我镇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做好查摆问题阶段工作。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民主生活会、座谈会及研究整改会等多种形式,认真查摆和分析单位与个人存在的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做到征求意见广泛深入,查摆问题全面准确,分析原因深刻透彻,整改措施得力有效。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查摆出的问题: (一)学习的自觉性不够平衡,少数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上有重实用主义现象,重业务、轻理论,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二)在工作作风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少数干部缺乏事必躬亲的韧劲。 (三)在工作效率方面,单位与单位之间、同事之间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协调,努力提高整体功能。 (四)机关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深化规范管理,不断强化以制度管人管事的约束力。 二、深刻剖析查摆出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还不够深入,觉得政治理论学习枯燥乏味,产生了厌学和畏难情绪,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没有深刻地去理解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导致理论水平不高。自认为凭已掌握的业务知识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用新知识、新理念武装自己的意识不强。 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够强,思想上有所松懈,进取意识不够强。认为工作慢慢做是普遍现象,办事麻烦是体制的问题,不是个人的原因,降低了工作标准和要求,缺乏拼搏奋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造成了工作作风上的不够扎实。 三是少数人存在本位主义思想,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工作配合上不够主动,缺乏争先进的思想和开拓创新意识。 四是单位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抓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 三、注重实效,制定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和方向。 一是进一步强化学习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镇效能办随时对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并组织开展学习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 (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 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 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持续高位震荡,资本市场动荡加剧,引发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本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增加,国际股市、债市动荡加剧。各国围绕政治话语权、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等问题展开激烈竞争,力求在未来格局中占主动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崛起面临的困难与阻力仍未减弱以欧洲、中国、印度为代表,21世纪世界和平发展,已然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一个主要内容和突出表现。此前对人民币汇率的指责往往来自欧美国家,而现在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对人民币汇率施压,并且这个问题正在以构成贸易补贴为由被推向WTO多边争端解决机制。新兴国家尤其中国和俄罗斯,依然面临发达国家的战略扼制与围堵,发展的国际阻力仍未减弱。比如,推翻卡扎菲政权,扶植亲西方和新政权,挤占中国和俄罗斯在利比亚的巨大经济权益,中国在战前大规模撤侨,其实撤出的大部分都是中国在利比亚投资项目的建设工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样十分惨重。还有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争端又起,先是越南在南海举行实弹演习;接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与看法

对当前国际政治形势的认识与看法 摘要: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 化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将是今后一个 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态势。 关键词: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际安全 China's chemical safety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Xiong xiaochao (Chang'a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Safety Engineering and Survey xi'an shanxi 710064) Abstract:At present,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Peace and development remain the themes of our times.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ntinue their development in zigzags. The overall peace, war, overall relaxation, local tension, and overall stability, local turbulence, will be henceforth a period is the basic trend of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Key words: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rnational Security 引言 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追求权利与实力的过程。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但是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在当今社会,国家间权利与实力的追求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一战时期国与国的军备竞争转变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其竞争本质是不变的。当前的国际政治正逐步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应该说当前的国际政治是进步了的。 一、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分析 纵观当今世界政治形势,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大国之间关系逐渐朝多元化发展,自从美国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奥巴马面对从小布什手中接手的美国:美国引起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巨大的财政赤字等等。加上欧洲债务危机的发生使欧洲的经济和政治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大背景中,世界政治形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 史潮流。 当今世界,虽然美国仍然执意实行他的霸权主义,但由于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各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致使霸权主义逐渐减弱,加上其它国家诸如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一直都是以和平共处,互相尊重,共同发展为发展策略等因素,国际力量正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全球化和区域性合作掀起了高潮。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各国现在都极力发展自己的经济,增强自身的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来提升自身对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和作用力。当然,也只有真正提高自己,才会为世界的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做出贡献。而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现在的主要特征。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各国围绕国家利益,国际战略,依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政治的变化进行调整。这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所体现的:(1)各国朝

国际政治学概论 期末复习资料

一、填空(省略) 二、名词解释题 1、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国际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3、国际社会:指各个人类政治共同体或国家及其成员间相互交往关系的总和,或指因共同的物质条件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共同体。 4、国际政治格局: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5、国家实力:也称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实际上就是一国所拥有的全部实力。 6、无政府状态: 一是指没有政府或缺乏控制;二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导致的没有法律和政治秩序的混乱和无序;三是指由于不存在政府而人人享有完全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四是指单纯 的缺乏秩序(与政治和政府无关)。因此根据常识,人们常常认为无政府就意味着混乱(chaos) 和无序(disorder) 或者(是缺乏健全的、真正有约束力的国际规范和法律体系,不存在一个凌驾于主权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或国际机构来协调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即使有某种国际机构,也缺乏强制性的力量和措施来保障国际规范和法律执行的国际社会。) 7、蝴蝶效应:用混沌学的语言说就是,一个混沌系统将一个很小的微观扰动放大为宏观行为的能力。 8、集体安全:以集体的方式威慑或制止侵略,从而保障国家安全的设想与原则。 9、国际冲突: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反抗行或敌对性的相互作用,是国际行为主体之间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的不同而处于自觉地对立之中的相互行为和相互活动。 10、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是国际社会中用以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规定国家的权利和义务的原则和制度的总称。 1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热点问题与分析 班级:软件1111 学号:2011813013 姓名:杨杰斌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 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关键词:国际经济形式、热点问题与分析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三个特点。(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