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碱性阳离子染料

01 碱性阳离子染料
01 碱性阳离子染料

阳离子染料

一、定义。

阳离子染料,是纺织染料的一种,又称碱性染料或盐基染料。

阳离子染料可溶于水,在弱酸性水溶液(染浴)中电离,生成带正电荷的有色离子(有机碱类),该离子与织物中第三单体的酸性基团(阴性基团,如磺酸基、羧酸基等)结合而生成盐,牢固地附着于纤维上,从而使纤维染色。

阳离子染料对聚丙烯腈纤维有很高的亲和力,是腈纶纤维的专用染料,具有强度高、色光鲜艳、耐光牢度好等优点。

二、发展历程。

碱性染料只是阳离子染料的一种,酸性染料是阴离子染料的一种。

一般的阳离子染料,是含有胺基的盐类,其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电离后带正电荷,加入中性盐会起缓染的作用,防止染色不均匀产生色斑色条。

老的碱性染料,主要用于染纸张和蛋白质纤维。20世纪50年代随着腈纶的问世(德国拜耳公司),出现了一批专门用于腈纶染色的碱性染料,并称之为阳离子染料。

由于碱性染料上染纤维后耐光色牢度和耐洗色牢度较差,现在已很少用于织物的染色,主要用于文教用品、纸张的着色及制造色淀(可溶性染料在无机碱中沉淀而生的颜料,不溶于水)。

世界上生产染料的发达国家,其生产的阳离子染料和碱性染料产量的总和,只占染料总产量的10%以下,我国只占1%左右。

阳离子染料中,以X型三原色和阳离子桃红FG及艳红5GN为产量较大的品种。

2

三、类型和特点。

按应用性能,阳离子染料分普通型、X型和M型。

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隔离型和共轭型两个系统。

隔离型:染料分子中的正电荷通过隔离基和染料的发色团的共轭体系相连接,正电荷是固定在季铵盐的氮原子上。

共轭型:染料分子中的正电荷是染料发色团共轭体系的组成部分,正电荷不是固定在某个原子上,而是可以移域的。

按发色基团,可分为偶氮染料、三芳甲烷染料、蒽醌染料以及杂环化合物等多种类型。

四、染色方法和机理。

阳离子染料是丙烯腈纤维(腈纶/人造羊毛)的专用染料,此外也可用于改性涤纶和锦纶的染色和印花。

染色方法是在弱酸性(pH值在4.5左右)的浴缸中,以醋酸和醋酸钠为缓冲剂,在电介质和适量助剂存在下,接近沸腾染色。染色机理可分三步:

(1)染浴中的染料阳离子被吸附于纤维表面。

(2)染料阳离子由纤维表面向内部扩散。

(3)染料阳离子与纤维所含阴离子基团成盐键结合。

在正常染色条件下,最后一步的成盐为不可逆反应,可导致牢度高而染色不匀。首尾两步反应快,第二步扩散慢,它决定整个染色速度。由于染料与纤维间亲合力大,为求得匀染效果,须严格控制染浴温度、pH值、电解质、缓染剂等。

腈纶纤维的化学结构:

对于某些混纺(如聚酯纤维与羊毛纤维),可采用阳离子染料与酸性染料、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等组合进行染色。但这种情况下,易产生沉淀及焦油化现象,需要加入防沉淀剂(即悬浮剂)。

最近开发的分散型阳离子染料,可对混纺直接进行一浴染色,适用范围广泛,可在印染、色织、针织、毛纺各行业应用,无需加防沉淀剂。染色时,先用阴离子基团暂时将染料阳离子封闭(即由阳离子染料与磷钼酸、特定的络合物,或萘磺酸与甲醛溶液的缩合物及木素磺酸等的盐共同制成),加入分散剂研磨至一定细度。这种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隋温度不断的升高,阳离子缓慢离解并释放,从而与混纺纤维染色。

五、染色时影响因素。

1.温度。温度是控制匀染的重要因素。腈纶用阳离子染料染色时,在75℃以下上染很少,当染色温度达

到纤维的玻璃化温度(75-85℃)时,染料的上染速率迅速增加。因此,当染色温度达到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时,应缓慢升温,一般每2~4 min升温l℃。也可在85~90℃时保温染色一段时间后,再继续升

温至沸。

2.染浴pH值。染浴中加酸,可抑制腈纶中酸性基团的离解,降低纤维上的阴离子基团的数量,使染料与

纤维间的库仑引力减小,染色速率降低。pH值对上染速率的影响以含羧酸基的腈纶更为显著,含磺酸基的腈纶的上染速率受染浴pH值的影响较小。染色时应合理控制染浴的pH值。阳离子染料一般不耐碱,染色的最佳pH值一般为4-4.5,染深色时染浴的pH值可高些,染浅色时应在较低的pH值下进行。

染浴的pH值一般用醋酸调节,醋酸既可降低染浴pH值,又能提高染料的溶解度。在染浴中同时加入醋酸钠,可稳定染浴的pH值在要求的范围内。

3.电解质。在染浴中加入电解质,如元明粉、食盐等,可降低阳离子染料的上染速率,具有缓染作用。

电解质对K值1~1.5的染料无明显的缓染作用,对K值3~5的染料有缓染作用。电解质的缓染作用随染色温度的提高而降低。染浅色时,电解质的用量可高些,约5%~10%(o.w.f.),染深色时可不加。

4.缓染剂。在阳离子染料染色中常加缓染剂以降低上染速率,得到均匀的染色效果。阳离子染料的缓染

剂有阳离子缓染剂和阴离子缓染剂两类。

阳离子缓染剂是阳离子染料染色最常用的缓染剂,大部分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1227表面活性剂(匀染剂TAN)、1631表面活性剂(匀染剂Ⅳ州)。阳离子缓染剂对腈纶具有亲和力。对于分子较小、与纤维亲和力较小的阳离子缓染剂,由于扩散速率快,染色时首先占据纤维上的染座,等染料阳离子进入纤维后,由于缓染剂与纤维的亲和力小于染料与纤维的亲和力,会逐步被染料所取代,从而使上染速率降低。

阴离子缓染剂大多是带负电荷的芳烃磺酸盐,可与阳离子染料结合成溶解度较低的复合物,并借助非离子助剂的分散作用悬浮于染浴中,所形成的复合物对纤维的亲和力较小。染浴中加入阴离子缓染荆后,由于降低了游离的染料阳离子浓度,使染料的上染速率减缓。随着染色温度的提高,复合物逐渐分解,释放出游离的染料阳离子,使上染速率逐渐提高,从而达到匀染的目的。由于复合物的溶解度较低,为避免产生沉淀,在加入阴离子缓染剂的同时,需要加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阴离子缓染剂,染料上染百分率的降低较用阳离子缓染荆明显。

使用阴离子缓染剂后,阳离子染料和阴离子染料可以同浴染色,为腈纶混纺织物用阳离子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一浴法染色创造了条件。

六、染色时主要助剂的作用。

1.醋酸。调节染浴的pH;提高染料的溶解度。

2.醋酸钠。稳定染浴的pH;降低染料的上染速率,具有缓染作用。

3.元明粉(食盐)。作为电解质加入染浴,降低染料的上染速率,具有缓染作用。

4.缓染剂(匀染剂)。降低染料的上染速率,得到均匀的染色效果。分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主要先与纤维上酸性基团结合,再被染料阳离子取代。

阴离子型:主要先与染料阳离子结合,再随着染浴温度的升高而释放。

无机型:弱酸、中性盐(如元明粉),抑制纤维酸性基团电离,金属离子优先于纤维上的酸性基团结合,延缓染料上染。

七、专业术语。

1.配伍值。通常将各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叫做配伍。配伍值就是各种物质的质量(或其它量)比值。

配伍值用K(1—5)表示,反映染料亲和力大小和扩散速率高低的综合指标,是拼色时选择染料的依据。K值小表示上染速率快,匀染性较差;K值大表示上染速率慢,匀染性较好。

配伍指数较小的染料,对纤维亲和力高,不易匀染,但竭染率高,适合染深浓色。

配伍指数较大的染料,对纤维亲和力低,匀染性好,竭染率较低,适合染浅淡色。

拼色时,只有各只染料的K值相同或相近,才能保证各只染料均匀上染。如果拼色时各只染料的K值相差较大,那么有的染料上染较快,有的染料上染较慢,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上染速率快的染料就容易染花,并且染色色光不稳定。

一般配伍值在3左右的染料适应性较广。移染性好的第三代迁移性(M型)阳离子染料,一般不进行上述的配伍性分类。

2.染料力份。也称着色强度,是生产厂家比照标准品染料所测定的染料的相对浓度。相对值,非绝对值。

3.染色牢度。染料上染织物后,在日光照射下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4.匀染性。匀染性是指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在织物上自我匀染的能力。它除受染料分子和纤维基质的物理

性质影响外,也受染色条件如温度、上染速率、所用染色助剂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5.日晒牢度。日晒牢度是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其测试方法既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

用日光机照晒,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6.热升华。升华(sublimation)指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相变过程。逆过程叫凝华。热升

华主要是通过加热使其颜料分子进入到介质中。热升华,色彩鲜活、层次分明,能涉及细部表现出相邻的微妙色彩之差;其专用色带含有独特保护膜,可以达到连续色阶的表现,与喷墨的半色阶相比而言,热升华技术是真正达到了相片品质的一种打印技术;在照片保存方面,由于具有保护层,热升华比其他打印技术在防水、防紫外线及防指纹的表现上占有更大的优势。

7.隐色体。还原染料在碱性溶液中受强还原剂作用而还原成可溶性染料,一般为钠盐。

八、常用染色配方。(对织物重)

6

九、公司阳离子染料。

C.I.碱性红46(C.I.110825),阳离子红X-GRL

C.I.碱性蓝41(C.I.11105/11154),阳离子蓝X-GRRL

活性染料染色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 姓名:商倪锋学号:08139126 班级:轻化工程081班 同组者:史千千 摘要:本实验采用活性艳蓝K--GR对全棉植物进行染色,染色后对活性染料的固色率和吸尽率的测定。 关键词: 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固色率吸尽率 Dyeing of cotton with active dyes Abstracts:in this paper,we use ReactivebrilliantblueK-GR dyeing cotton, after dyeing we use equipment to evaluate the fixation and exhaustion rate. The result show that reactive dyes on cotton fabric has not a higher exhaustion .fixation and low luster . . 前言: 棉织物是目前纺织市场应用最多的纤维之一,染棉织物可以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进行染色,用直接染料染色后水洗牢度较差,很难达到客户的要求,同时在染色的过程中对染料的浪费也比较严重,吸尽率和固色率都比较低,本实验以活性艳蓝K--GR为染料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同时来测定活性染料的吸尽率和固色率。 一、实验目的 1、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与直接染料的分析

活性染料与直接染料的分析 字体: 小中大| 打印发表于: 2008-4-09 19:02 作者: 海阔天空来源: 万客化工在线 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是指染料分子中带有活性基团的一类水溶性染料,其分子结构常由染料母体与活性基团两部分组成,染色过程中染料母体通过活性基与纤维反应生成共价键,得到稳定的"染料-纤维"有色化合物的整体,使染色成品有很好的耐洗牢度和耐摩擦牢度.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价格较低.染色工艺简单.匀染性良好等优点,主要用于棉纤维及其纺织品的染色.印花.也可用于麻.羊毛.蚕丝和一部分合成纤维的染色,是目前染料工业中一类重要的染料. 活性染料若按染料母体的结构分类,有偶氮型.蒽醌型.酞箐型等.但通常活性染料按其活性基的结构分类,如带有三聚氯氰基的常称为均三氮苯型(或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带有乙烯砜基的称为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等.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活性基团的类型在不断增多,活性染料的品种也日益繁多. 活性染料的染色机理包括两个过程:吸色和固色.吸色既是染料与水分子同时进入纤维内部而被纤维吸着,因此活性染料分子中均含有亲水性基团,具有较好的水溶性;固色既是染料分子中的活性基团与纤维分子中的基团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共价键而被染色. 由于活性染料性能优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新产品也不断涌现,在当今发展趋势中,集中表现为:开发高固色率.高着色牢度.适合低盐.低水.低能耗染色要求的染料新品种,以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新品种的开发在染料母体方面是发展高直接的活性染料发色体,主要是双偶氮类型发色体.而更多的是新活性基的开发与完善,已经投入生产的新活性基有:一氟均三嗪.烟酸均三嗪.三氯嘧啶.二氟一氯嘧啶.二氯喹啉.a-溴代丙烯酰胺等,这些新活性基的引入,使染料在鲜艳度.坚牢度.固色率等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含有复合活性基的染料,由于应用性能优良.价格低廉而有了更大的发展. 目前以投入生产的有:带有两个一氯均三嗪基的KE型;带有一个一氯均三嗪基和一个乙烯砜基的M型,其中又有一氯均三嗪与间位酯配合的ME型(或B型);一氯均三嗪型与对位酯配合的EF型,还有一些含三个活性基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投产,加快了活性染料绿色化进程.从发展趋势看,活性染料正逐步取代还原.直接.硫化.冰染染料,成为纤维素纤维染料中的主要品种,并正在应用与蛋白质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染整工艺原理下册(有色部分)主要知识点

染整工艺复习题 1染色概念染色牢度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半染时间泳移轧余率 答:染色:就是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将纤维纺织物染上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 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焙烘过程中,染料随水份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轧余率(轧液率、带液率):(浸轧后织物重-干布重)/干布重×100% 2染色方法及特点 答:染色方法有浸染和轧染。 浸染特点:适用于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散纤维、纱线、真丝织物等)的染色,浸染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设备简单,操作也比较容易。 轧染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式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3直接性:染料对纤维上染的能力,用上染百分率来表示。 4吸附等温线定义:恒定染色温度下,将染色达到平衡时,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对染液中染料浓度作图。表示染料在纤维与染浴中浓度的关系。(纤维上的染料浓度和染液中的染料浓度的关系线。) 5常见吸附等温线的类型及意义 答:能斯特分配型(Nersnt):纤维上染料浓度与溶液中染料浓度正比关系,随着染液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直到饱和为止。[D]f/ [D]s =K,非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氢键等被纤维固着时,基本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如分散染料上染纤维) 朗格谬尔型B(Langmuir):定位吸附有染座,有明确的饱和值。即染座占满了,吸附不再随浓度增加。[D]f=K[D]S[S]f /(1+K[D]S),离子型染料主要以静电引力上染纤维,以离子键在纤维中固着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强酸性浴酸性染料染羊毛,阳离子染料染腈纶)弗莱因德利胥型C(Freundlich):多分子层吸附,纤维上染料浓度随染液中染料浓度的增加不断增加。[D]f=K[D] s n(0﹤n﹤1),离子型染料以范德华力和氢键吸附固着纤维,且染液中有其他电解质存在时,符合这类吸附等温线。(直接染料或还原染料隐色体上染纤维素纤维,活性染料上染纤维素纤维在未发生共价结合时) 6.Zeta电位(动电层电位): 答:吸附层与扩散层之间形成的双电层—动电层;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的现象为界面动电现象;ξ电位是紧密吸附层与扩散层相对运动产生的电位差。并非表面的真正电位,而是表示离开实际表面某一距离的电位。它是紧密吸附层与溶液本体的电位差。 7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作用力 (1)库伦力(2)范德华引力:偶极力、偶极—诱导偶极力、色散力 (3)氢键(4)共价键(5)配位键(6)电荷转移分子间引力 8以阳离子染料为例说明染料的溶液性质及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答:阳离子染料加入水中后,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染料的亲水部分能够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并根据其亲水性的强弱,与水形成水合分子而溶解,形成染料的水溶液。染料溶于水,是由于受到水分子的作用,而使染料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或拆散。 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1.内部因素影响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染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一. 何谓染料以及构成染料的条件是什么试述染料与颜料的异同点。 答:染料是能将纤维或其他基质染成一定颜色的有色有机化合物。成为染料需要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可溶于水,或者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合力。(2)能够使纤维着色,且上染后具有一定的染色牢度。染料与颜料的相同点:都可以用于纤维或基质的着色。不同点:染料主要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们大多可溶于水,有的可在染色时转变成可溶状态。染料可直接或通过某些媒介物质与纤维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结合而染着在纤维上。染料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各种纺织纤维的着色,同时也广泛地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皮革、食品、造纸等工业。颜料是不溶于水和一般有机溶剂的有机或无机有色化合物。它们主要用于油漆、油墨、橡胶、塑料以及合成纤维原液的着色,也可用于纺织物的染色及印花。颜料本身对纤维没有染着能力,使用时是通过高分子粘合剂的作用,将颜料的微小颗粒粘着在纤维的表面或内部。 二.试述染料和颜料的分类方法;写出各类纺织纤维染色适用的染料(按应用分类)。 答:染料分类: 1.按化学结构分类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芳甲烷染料、靛族染料、硫化染料、酞菁染料、硝基和亚硝基染料,此外还有其他结构类型的染料,如甲川和多甲川类染料、二苯乙烯类染料以及各种杂环类染料等。 2. 按应用性能分为: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荧光增白剂,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的氧化染料(如苯胺黑)、溶剂染料、丙纶染料以及用于食品的食用色素等。纺织纤维按其来源可以分为3类,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合成纤维;对于植物纤维,如棉,麻可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硫化染料,缩聚染料进行染色。对于动物纤维,如羊毛,蚕丝可以用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媒染染料,活性染料进行着色。合成纤维,常见的有涤纶,锦纶,腈纶,涤纶可以用分散染料染色,锦纶可以用酸性染料染色,腈纶可以用阳离子染料染色。 三、按染料应用分类,列表说明各类染料的结构和性质特点、染色对象、方法。

棉阳离子改性及活性染料无盐染色

1绪论 1.1引言 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行业,同时也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印染行业由于加工与生产工艺环节上的落后,逐渐成为重点关注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三高”行业之一。2013年,全国印染行业的总耗水量达到了100亿吨,污水排放则占到了国内工业总排放量的12%。特别是印染废水,其因为有着有机物含量高,色度深,电解质含量高等特点,成为了一种难以清理的工业废水。因此,以新型节能环保的印染工艺取代落后、高污染的旧工艺的行动刻不容缓。 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纺织纤维即是纤维素纤维,其可纺性强,吸湿性好,在穿着时同时又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在生活生产中被广泛应用[1]。近年来由于纤维素纤维的飞速发展,同时像直接染料、还原染料等染料在染色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所以活性染料取而代之成为了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特别是棉织物)染色最重要的一类染料。 活性染料的色彩鲜艳、色谱广泛、色牢度好、适用性强,其各类性能较好。然而在染色过程中,棉纤维大分子侧链上的羟基会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使得棉纤维整体呈负电性,染料阴离子会与棉纤维上的轻微负电荷发生排斥,从而导致其对于阴离子染料(如活性染料、直接染料等)的吸附性较弱。 在传统的活性染料棉织物染色工艺中,为了提高活性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需要加入大量无机盐,如硫酸钠、食盐等,以削弱染料阴离子与棉纤维上的轻微负电荷之间的排斥力,一般我们将这种过程叫做“促染”。根据染料颜色以及染料结构不同,通常的用盐量范围为30~150g/L。然而由于在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大量的无机盐无法进行回收和降解处理,染色后排放的带有颜色、同时又有较高含盐量的染色污水常会造成环境问题,如土壤盐碱化,水质改变等。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

活性染料染色基本知识 §1、染色概述 一、染色的历史 染色是一门古老的工艺,从出土文物看,世界上古老的民族,早在史前就知道用天然染料进行染色。我国是利用天然染料最早的国家之一,据考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周朝已设有"染官",在我国早期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有相当详细的记载。十九世纪中叶,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合成染料相继发明。1956年发明了能与纤维起化学发应的活性染料,至今已成为纤维素纤维最主要的染料。随着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各种合成纤维相继问世,各种应用于合纤的染料和染色方法应运而生。现在商品染料已达8000多种,各种先进的染色方 法和染色助剂层出不穷,古老的染色业正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二、染色方法 纺织品在染色过程中,一般要求染匀、染透、颜色纯正、符合标准、牢度好。加工对象有梭织物、针织物、散纤维、筒子纱(含经轴纱、绞丝、绞纱)、成衣,根据加工对象的不同,一般染色方法可分为: 1、浸染(竭染、吸尽染色)加工对象浸渍在染浴中,使染料逐步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直至染透。我们目前的生产方法即属浸染。 2、轧染织物经短时间浸轧染浴后,使染液渗透到织物内部,然后经适当处理,如汽蒸或焙烘,使染料进入纤维内部。浸染时,染色物重量和所用染浴重量之比称为浴比,染料浓度一般用染料重量对纤维重量的百分数(owf)来表示。 §2、染色基本理论 染色是指染料舍染液(或介质)向纤维转移,并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化学的结合,或用化学方法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使整个纺织品成为有色物体的加工过程。 一、染色的一般过程第一阶段:染液中的染料接近纤维表面,即染液本体中的染料分子向纤维表面扩散。染料随流动的染液一起向纤维表面扩散,当染液流速降低到只有1%时的界面到纤维表面的厚度称为动力边界层。显然,染液循环越剧烈,边界层越薄,对染料的扩散越有利,扩散越均匀,有利于匀染。 第二阶段:染料被纤维表面吸附。 染料分子到达纤维表面后,即被纤维表面吸附,一般此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吸附逆过程称为脱附。两者同时存在,最后达到平衡,上染量不再提高。吸附量的大小,决定色泽的浓淡,吸附速率的快慢,决定染色的均匀性。 第三阶段:扩散 扩散是纤维被染透的过程,实际上是决定染色的时间的过程。染料的扩散在纤维无定型区进行。扩散的动力是浓度差。染色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吸附--扩散的过程,直到染色的平衡。实际生产上,不一定要达到平衡才结束。 第四阶段:染料在纤维中固着 一、染料与纤维有多种结合键的形式。一般,直接、酸性等染料在上染过程中与纤维以氢键、范德华力、离子键等键合;而活性染料,则需要在碱剂作用下,活性基与纤维素上羟基之间以共价键结合,染色过程才能完成。 二、染色曲线形象地,上染过程可用上染曲线来描述。在恒温条件下,以染浴中染料的上染百分率对染色时间所作的曲线,称为上染曲线,它是研究上染过程

碱性染料

碱性染料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操作的核心步骤是:解离、漂洗、染色和压片。在实验中,染色通常都选用龙胆 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染色后细胞核内的细丝状物质可被染上较深的颜色,称为染色质。有不少学生认为:既然是碱性染料染色,而解离时用的又是盐酸,漂洗当然就是要洗去盐酸,防止酸碱中和从而影响染色。但 事实上以上碱性染料本身的pH值并不呈碱性。 1 碱性染料的界定 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 分子结构的某些基团吸收某种波长的光,而不吸收另外波长的光,从而使人觉得好像这一物质“发出颜色”似的,因此把这些基团称为“发色基团”。例如,苯的衍生物具有可见光区吸收带,可作为发色基团。此 外,发色基团还有硝基(一NO2)、偶氮基(一N=N一)、乙烯基等。 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由一0H一、SO3H、一COOH等酸性基团和一NH2、一NHCH3、一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基团的染料称为酸性染色剂,而助色基团中具有碱性基团的染料则称为碱性染色剂。 2 龙胆紫碱性染料 高中阶段涉及的碱性染料主要有三种:龙胆紫、醋酸洋红、苏木精。现以龙胆紫为例,说明其“碱性染料”这一称谓的由来。 图1 龙胆紫的结构式 龙胆紫的分子式为c25H30C1N3,结构式如图1所示,其中由三苯甲烷构成发色基团,由(一N(cH3)2)构成助色基团。(一N(Ctt3)2)是极性基团,在水中电离时,可与H 结合而带正电,使染料分子能够与带负电的物质结合,从而使其染上颜色。在配制龙胆紫染液时通常需加入乙酸,酸性条件下H 多,可促进龙胆紫的电离极化。 3 碱性染料的pH值 碱性(或酸性)染色剂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的。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以高中阶段学生实验常用的醋酸洋红和龙胆紫两种碱性染料为例,看碱性染料的pH值。 首先,从配制方法上看。龙胆紫染液的配制过程:取龙胆紫溶解在2%乙酸溶液,直到溶液不变成深紫色为止;醋酸洋红的配制过程:取100mlA5%乙酸,煮沸30s,加入1g 洋红,搅拌,再煮2~5min,冷却,过滤。这两种碱性染料的配制过程中用到的溶剂都是乙酸。 其次,从pH值的测定结果上看。由于传统的pH试纸法需通过试纸的颜色来判断试剂的pH值,会受到染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因此可采用更为可靠的pH计测定法。测定结果显示:龙胆紫的pH值为3.0,醋酸洋红的pH值为1.9,两者均为酸性溶液。 4 碱性染料的染色原理

活性染料

关于活性染料的探讨 摘要:活性染料是一类很有发展前途的重要染料,在各种纤维染色中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本文主要从活性染料的概念,分类,染色原理以及活性燃料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几个方面来阐述的。 关键词:活性染料、活性基、反应机理、水溶性基团、亲和力、应用前景 正文:从1956年活性染料问世以来,经过50多年来的努力,活性染料已取得巨大进展,商品品种不断推陈出新,染料的各项性能不断改善。随着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活性染料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染料类别之一,在纺织印染所消耗的各类染料中所占比例迅速提高,遍及织织工业中的棉纺、毛纺、丝绸、针织、巾被、制带等各个部门,日益显示其在染料工业和印染工业中的独特地位。特别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活性染料成为各国大公司关注和竞相发展的一类染料。 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类新型的水溶性染料,活性染料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和蛋白质纤维中的氨基发生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生成共价键,生成“染色——纤维”化合物。 活性染料分子包括母体及活性基团两个主要部分,活性基团通过某些连接基与燃料母体相联,不同的活性基团通过与纤维中的-OH进行反应,而燃料母体则是燃料的发色部分,所以对活性材料可以根据其母体或活性基团进行分类。 按母体染料一般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酞箐型等。其中偶氮燃

料色谱齐全,品种最多。根据活性基团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均三嗪型和乙烯砜型为主,其中均三嗪型几乎占了燃料的一半左右。 活性染料染色反应类型与反应机理 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反应分为亲核取代反应和亲核加成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 下面表示纤维素和羊毛的活性染料亲核取代反应以及该类活性染料 的平行水解反应。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的亲核取代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 β2羟乙基砜硫酸酯染料与纤维素的加成反应应通过双键 阶段;β2磺乙基磺酰胺染料通过闭环2再开环加成: Dye—SO2 CH2 CH2 OSO3 Na + NaOH Dye—SO2 CH =CH2 +Na2 SO4 +H2O Dye—SO2 CH = CH2 +Na2 SO4 + Cell - OH Dye—SO2CH2CH2O - Cell Dye—SO2 CH = CH2 +Na2 SO4 +W - NH2orDye—SO2CH2CH2—NH-W 染色过程活性燃料平行发生水解: Dye-SO2CH=CH2 + H2O→Dye-SO2CH2CH2OH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基础知识 染料是指在一定介质中,能使纤维或其他物质牢固着色的化合物。我们介绍的染料和颜料只限于有机化合物。古代染料取自动植物。1856年Perkin发明第一个合成染料——马尾紫,使有机化学分出了一门新学科——染料化学。20世纪50年代。Pattee和Stephen发现含二氯均三嗪基团的染料在碱性条件下与纤维上的羟基发生键合,标志着染料使纤维着色从物理过程发展到化学过程,开创了活性染料的合成应用时期。目前,染料已不只限于纺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它在油漆、塑料、纸张、皮革、光电通讯、食品等许多部门得以应用。染料的分类染料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来源划分(天然和合成染料)、按应用性能划分、按化学结构划分。常用后两种分类方法。染料按应用性能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染料(direct dyes) 该类染料与纤维分子之间以范德化力和氢键相结合,分子中含有磺酸基、羧基而溶于水,在水中以阴离子形式存在,可使纤维直接染色。 2.酸性染料(acid dyes)在酸性介质中,染料分子内所含的磺酸基、羧基与蛋白纤维分子中的氨基以离子键相合,主要用于蛋白纤维(羊毛、蚕丝、皮革)的染色。 3.分散染料(disperse dyes)该类染料水溶性小,染色时借助分散剂呈分散状态而使疏水性纤维(涤纶、锦纶等)染色。 4.活性染料(reactive dyes)染料分子中存在能与纤维分子的羟基、氨基发生化学反应的基团。通过与纤维成共价键而使纤维着色。又称反应染料。主要用于棉、麻、合成纤维的染色,也可用于蛋白纤维的着色。 5.还原染料(vat dyes)有不溶和可溶于水两种。不溶性染料在碱性溶液中还原成可溶性,染色再经过氧化使其在纤维上恢复其不溶性而使纤维着色。可溶性则省去还原一步。该类染料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6.阳离子染料(cationic dyes)因在水中呈阳离子状态而得名。用于晴纶纤维的染色,常并入碱性染料类。 7.冰染染料(azoic dyes)为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时需在冷冻条件(0-5℃)下进行,由重氮和偶分组分直接在纤维上反应形成沉淀而染色。 8.缩聚染料(polycondesation dyes)该类染料染色时脱去水溶性基团缩合成大分子不溶性染料附着在纤维上,称为缩聚染色。此外还有氧化染料、硫化染料等。 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是根据染料所含共轭体系的结构来分)。可分为:偶氮、酞菁、蒽醌、菁类、靛族、芳甲烷、硝基和亚硝基等染料。在有的大类别中又可分为若干小类。实际上,现在有些染料很难仅以其结构和使用性能来分类,上述两种分类方法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染料命名染料分子结构复杂。厂商为了各自的利益,常使一个染料有多个商品名称。系统命名和商品名对于染料都比较繁杂。各国均对染料有自己的统一的命名办法。我国对染料的命名法,简单地讲,染料命名可由三段组成。第一段为冠称,有31种,表示染色方法和性能。第二段为色称,有30个色泽名称,表示染料的基本颜色。第三段为词尾,以拉丁字母或符号表示染料的色光、形态及特殊性能和用途。例如,活性艳红X-3B染料:“活性”即为冠称,“艳红”即为色称,X-3B是词尾;X表示高浓度,3B为较2B稍深的蓝色。表明该染料为带蓝光的高浓度艳红染料。中国染料命名用词 1 冠称直接,直接耐晒,直接铜

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料的研究

第26卷 第1期 2007年 1月环 境 化 学E NV I RONMENTAL C H E M I STRY V o.l 26,N o .1January 2007 中国化学会/第八届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0论文(2006年8月10日). *国家/十五0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63)计划(2002AA601011-02-0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2CB412308).阳离子聚电解质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料的研究 * 田秉晖 潘 纲 栾兆坤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摘 要 选用三种活性染料分别配成模拟染料废水,用阳离子聚电解质(PDADMA C)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 料.结果表明,PDADMA C 去除活性染料的机理为聚电解质络合絮凝.PDADM AC 的阳离子度高,分子量 低,疏水性大,脱色去除效果较好.而且,活性染料的脱色去除率随活性染料色度的深浅而不同,表现为 活性黑K-BG >活性艳红K-2BP>活性嫩黄K-6G. 关键词 絮凝,活性染料,阳离子聚电解质. 印染废水处理是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内容 [1,2].传统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物、物理、化学或它们的组合工艺[3].虽然生物法具有高效、绿色、费用低等优点,但是单独使用生化法处理印染废 水,一般难以达到废水排放或回用的标准,所以物理化学的方法如絮凝、吸附、超滤或氧化等,作为生化处理的后续处理技术也被广泛应用[4]. 目前,染料废水脱色所用的絮凝剂主要是铝盐和铁盐类,这两类传统的絮凝剂对不溶性染料具有良好的去除脱色效果,但对水溶性染料如活性染料,去除脱色效果较差[5,6].近年来,因阳离子聚电解质作为絮凝剂或助凝剂具有显著的高效性,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阳离子聚电解质在对传统的胶体和悬浊液絮凝脱稳中,/吸附电中和0、/吸附架桥0和/耗散絮凝0是主要的絮凝机理[7].但是,对于有机污染物,如合成染料,其分子、离子和聚集体,粒径远小于胶体或颗粒物,所以强化絮凝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可能与传统意义的絮凝机理完全不同. 本文选用三种活性染料分别配成模拟染料废水,进行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强化絮凝去除活性染料的研究.重点研究了阳离子聚电解质的分子量、阳离子度和疏水性,对不同色度的活性染料(显色基团结构不同)絮凝去除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1 絮凝试验材料 PDADMAC 絮凝剂:特性粘度017dL #g -1 的PDADMAC 是40%的水溶液(F l o rage ,SNF ,France),特性粘度217dL #g -1和114dL #g -1的PDADMAC 由实验室合成.P(DADMAC -AM )特性粘度是3131dL #g -1,阳离子度3712%;两性共聚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衣康酸[P(DADMAC -AM-I A )]的特性粘度是2197dL #g -1,阳离子度3817%,衣康酸投料比为1%.疏水性共聚物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P (DADMAC -AM-VTM S)]的特性粘度是3117dL #g -1,阳离子度3612%,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 M S 投料比为1%,以上共聚物均为实验室合成. 活性黑K-B G,活性艳红K-2BP ,活性嫩黄K-6G,均为化学纯. 112 絮凝实验方法 将活性染料用去离子水配成100m g #l -1的活性染料储备液备用. 取1L 活性染料储备液加入到1L 的絮凝反应烧杯中,再加入计算量的阳离子聚电解质絮凝剂,以200r #m in -1快搅2m in ;以40r #m in -1慢搅15m in ;絮凝沉降10m i n .取液面下2c m 处上清液测定色度(HAC H USA DR4000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计算去除率.

各种染料介绍

酸性染料 能在酸性(或中性)介质中进行染色的染料。一种阴离子染料。一般在酸性溶液中染色。分子中含有磺酸-so 3h、羧酸-cooh 等水溶性基团。按染色时酸性的强弱分强酸性染料、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等。强酸性染料多用于羊毛染色;弱酸性染料多用于真丝绸及锦纶,为真丝织物印染的主要染料。 这类染料电离后染料离子带负电,如伊红、刚果红、藻红、苯胺黑、苦味酸和酸性复红等,可与碱性物质结合成盐。当培养基因糖类分解产酸使pH值下降时,细菌所带的正电荷增加,这时选择酸性染料,易被染色。 士林染料 又称还原染料,一般用于棉织物的染色,不溶于水,通过在碱性条件下,用还原剂将染料还原后溶解于水而与织物反应,染色后用氧化剂氧化后显示正常颜色,日晒牢度极佳。被称为永不褪色的染料。 还原染料 经还原染料隐色体而后成染色的不溶性染料。先在碱液中经还原作用变成可溶性的隐色体钠盐而为纤维素纤维吸着,再经过氧化,恢复成原来的不溶性染料,一般耐洗、耐晒坚牢度较高。例如士林蓝等。主要用棉、涤棉混纺织物印染,维纶亦可上色,在丝绸行业中,用于人丝、人丝·人棉交织,真丝绸拔染印花。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要在碱性的强还原液中还原溶解成为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经氧化后,回复成不溶性的染料色淀而固着在纤维上。 还原染料是染料中各项性能都比较优良的染料。按其主要化学结构可分为靛类和蒽醌两大类。它的色谱较全,色泽鲜艳,皂洗、日晒牢度都比较高,但因价格较贵,某些黄、橙等色有光敏脆损现象,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还原染料染色过程还原染料染色时,可采用浸染,卷染或轧染。一般纱线及针织物大都用浸染,机织物大都用卷染和轧染,一般都包括下述四个基本过程。 1.染料还原染料的还原过程,也就是还原染料隐色体的生成过程,一般都是在碱性介质中进行的。在还原染料的分子结构中都至少含有两个羰基(=C=O),它们在强的还原剂连二亚硫酸纳(俗称保险粉)的作用下,羰基被还原成羟基(-OH)。保险粉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碱性条件下即使温度很低,也可产生较强的还原作用,从而使还原染料被还原为隐色酸。 Na2S204 + 2H2O -→ 2NaHSO3 + 2[H] 2=C=O + 2[H] —→ 2 ≥C-OH 反应中生成的羟基化合物就是染料的隐色酸,它也和染料一样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碱性介质中,成为隐色体钠盐溶液。由于隐色体钠盐不常呈现染料原有的颜色,故被称为隐色体: ≥C-OH + NaOH-→ ≥C-ONa + H2O 在用保险粉-烧碱法进行染料还原溶解时,应掌握好烧碱、保险粉的用量和还原温度,才能使染料正常还原,否则会使染料产生过度还原或水解以及分子重排等不正常的反应,致使染液破坏,色泽萎暗,染色牢度降低。 2.隐色体上染还原染料经保险粉、烧碱还原溶解成隐色体钠盐后,即对纤维素纤维产生直接性,先吸附于纤维表面,然后再向纤维内部扩散而完成对纤维的上染。由于染液中含有大量电解质,对纤维的直接性较大,故上染纤维的速率较快,染料的移染性能较差,往往不易染匀。因此,在上染过程中可加入少量缓染剂,如平平加0、牛皮胶等。 [O] 3.隐色体氧化上染纤维的隐色体需经空气或氧化剂氧化,转变为原来的不溶性还原染料并回复原来的色泽,其氧化反应如下: ≥C-ONa -→ >C=O 由于不同类型的还原染料有不同的氧化性能,故应对氧化条件进行适当选择,如用空气氧化,或使用双氧水、过硼酸钠氧化等。 4.皂煮后处理皂煮能将吸附在纤维表面已氧化的浮色去除,使染色织物具有鲜艳的色泽和较好的摩擦牢度。同时,在皂煮过程中,染料分子会在纤维表面发生聚集,进而形成微晶体,可进一步改善染色织物的各项牢度。

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研究

阳离子改性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研究 2011-07-05 来源: 朱清,张光先,贺文娟,高素华(互联网) 点击次数:660 关键字:棉;接枝;活性染料;染色 棉纤维是世界产量最大的天然纺织纤维,目前一般用活性染料染色以保证棉织物的染色色牢度.但是,由于活性染料在设计时,为了没有与织物发生化学的活性染料形成的浮色在煮浮色工艺中易于被洗脱,在活性染料的分子设计中,活性染料被引入了较多的电荷,同时发色基团小,因此水溶性较高,导致染色时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低,需要高浓度的盐进行促染,产生大量的印染废水.因此,研究棉织物接枝阳离子改性染色的研究报道较多.棉纤维阳离子化试剂按试剂与棉纤维的结合方式分为反应型和非反应型,近年来,棉纤维阳离子化试剂的合成与应用绝大部分都是反应型,反应型阳离子化试剂分子结构中既包含可与棉纤维反应的活性基团,又含有可以促染的阳离子基团或氨基.目前,阳离子化试剂有环氧类、季铵盐类以及壳聚糖以及变性淀粉类等等,改性后的染色性能有所提高,但上染率和固色率还不尽如人意,研究用环氧丙基三甲胺改性丝绸织物,提高丝织物的染色性能的基础上,本文研究用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棉织物进行改性,拟大幅度提高棉织物的固色率、色牢度和开发高效缓染剂.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药品 药品:棉织物(市售),硫酸钠(Na2SO4),碳酸钠(Na2CO3),平平加O(PPJO),三甲胺(化学纯,上海试剂三厂),环氧氯丙烷(分析纯,成都市科龙化工厂试剂厂),四丁基溴化铵(分析纯,上海化学试剂公司),活性B2RLN橙,活性X3B100%艳红,活性KR100%艳橙,活性KNG翠蓝(浙江温岭市染料化厂). 仪器:数显恒温水浴锅HH4(国华电器有限公司),DHG907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TU一181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SW12型A耐洗色牢度试验机(无锡纺织仪器厂),CTA评定变色用灰卡(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纺织工业标准化研究所). 1.2试验方法 1.2.1.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合成 在100mL的烧瓶中加入50mL33%三甲胺和0.5g四丁基溴化胺,放在盛有冰水混合液的恒温水浴.里,用恒温水浴自带的磁力搅拌器进行搅拌,同时缓慢滴加环氧氯丙烷,滴加速度12mL/min,共加入环氧氯丙烷15mL(过量),滴加完之后继续保温30~40min,然后加热恒温至35,再搅拌反应6h.反应结束后静置1h,待过量的环氧氯丙烷分层后,用分液漏斗分离环氧氯丙烷. 1.2.2.棉织物接枝阳离子方法 用稀硫酸调节合成的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至pH=7左右,调节时,用酸度计测定pH值.加入硫酸后,摇匀10min 平衡后再观察pH值.然后用蒸馏水稀释10倍.常温下将棉织物浸渍在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水溶液中,浸渍时间20min,

精细化学品化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解释名词: (1)精细化学品:凡能增进或赋予一种(类)产品以特定功能,或本身拥有特定功能的小批量、高纯度的化学品,称为精细化学品。 (2)附加值:是指在产品的产值中扣去原材料、税金、设备和厂房的折旧费后,剩余部分的价值。包括工资、动力消耗、开发费用和利润等。 (3)复配技术:复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通过恰当比例的混合去表现特定主题的一种技术。原料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但能起到协调、增效的作用。 (4)功能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一般指具有传递、转换或贮存物质、能量和信息作用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或具体地指在原有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化学反应活性、光敏性、导电性、催化性、生物相容性、药理性、选择分离性、能量转换性、磁性等功能的高分子及其复合材料。 2. 精细化学品的具有哪些特点? (1)生产特性 小批量、多品种、复配型居多;技术密集度高;采用间歇式多功能生产装置。 (2)经济特性 投资效率高、附加价值高、利润率高。 附加价值:是指在产品的产值中扣去原材料、税金、设备和厂房的折旧费后,剩余部分的价值。包括工资、动力消耗、开发费用和利润等。 (3)商业特性 独家经营,技术保密;重视市场调研,适应市场需求;配有应用技术和技术服务。 3. 精细化学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品种门类继续增加 (2)发展速度继续领先 (3)结构调整趋向优化 (4)大力采用高新技术 第二章表面活性剂 1.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 加入少量该物质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并改变体系界面状态的物质叫表面活性剂。2.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作用有哪些? (1)润湿、渗透作用 (2)乳化和破乳作用 (3)增溶作用热力学稳定体系 (4)起泡和消泡作用 3.根据亲水基团的特点表面活性剂分哪几类?各举几个实例。根据亲水基团的特点表面活性剂分为:(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磺酸盐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等。(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等。(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型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4)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醇聚氧乙烯醚(AEO-9)等。

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

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 高中生物学教材在描述染色质时指出: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料,这些染料是以龙胆紫或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那么为什么把龙胆紫溶液称为碱性染料呢 作为染料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料的染色性质.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如染料化合物中往往由硝基(-NO2),偶氮基(-N=N-),乙烯基等形成了发色基团,而由-OH,-SO3H,-COOH等酸性基团和-NH2,-NHCH3,-N(CH3)2等碱性基团构成了助色基团.它们的存在使染料物质离子化,极性增强,促进染料与组织间发生作用,产生染色效果.我们把助色基团中具有酸性或碱性基团的染料分别称为酸性或碱性染料.如硝基是一种发色基团,当苯环中的3个氢原子被3个硝基取代后就成为三硝基苯的黄色化合物.三硝基苯不是染料,仅有一个发色基团,它不溶解于水,也不能电离,既不酸也不碱,不能与酸或碱形成盐类.如果三硝基苯分子中,用羟基再置换一个氢原子,就成为三硝基苯酚,即苦味酸,它即是一种黄色染料,有电离作用,与强碱能形成盐,这里的羟基便是助色基团.由此可知,苦味酸的颜色是由发色基团(硝基)所致,而它的染色性能则是由助色基团(羟基)形成的,如用氨基代替硝基,就形成无色化合物,不是染料.由此可见,作为染料,必须有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如伊红Y含有一个(-COOH)助色基团,在水中电离时放出氢离子,本身带负电荷.配制成伊红Y 染料时,与强碱NaOH作用生成盐(-COONa),此物质的Na+反而在溶液中呈碱性,所以不能认为酸性染料在溶液中就是酸性. 所以,酸性(碱性)染料的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的,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料为碱性染料,反之则为酸性染料. 碱性染料pH不一定大于7,酸性染料pH不一定小于7.

碱性染料的pH值大于7吗

碱性染料的pH值大于7吗? (2007-11-22 20:04:06)人教版实验修订本高中《生物》实验四“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的染色剂为龙胆紫染液或醋酸洋红,均为碱性染料。 教材注释中对龙胆紫染液的配制又做了解释:龙胆紫溶液是将龙胆紫溶解在质量分数为2%的醋酸溶液中配制而成的。对此学生常常有疑问:既然用醋酸配制成的染液,pH应该小于7,为什么还叫碱性染料呢?在选修第5章介绍鉴别培养基时,又介绍了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所以有必要了解关于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的有关知识。其实,生物学染料中的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并不是根据pH 值来划分的。 1 生物学染料的分类方法 根据来源,生物学染料可分为天然染料和人工合成染料。 下面简要介绍的是根据染料的化学性质而划分的碱性染料、酸性染料和中性染料。碱性和酸性染料的划分依据在于染料分子电离后的主要有色成分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若染料分子电离后,有色离子为阳离子即为碱性染料。若有色离子为阴离子即为酸性染料,而中性染料则是由碱性染料和酸性染料混合后配制的,也称复合染料。 2 碱性染料及染色原理 一般不溶于水及酒精。通常能电离出无色的阴离子和有色的阳离子,如龙胆紫、亚甲基蓝、美蓝等。碱性染料的阳离子为有色离子,它可以与细胞中的带负电荷部分牢固地结合。 例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体)内含有脱氧核糖核酸,属酸性物质,可电离出 H+,而使自身带正电荷,所以它能和碱性染料电离出的有色阳离子通过电荷间的引力作用牢固结合,从而被染上颜色。 3 酸性染料及染色原理 一般能溶于水及酒精。通常能电离出一些无色的阳离子和有色的阴离子,如伊红、苦味酸等。酸性染料中阴离子为有色离子,它可以与细胞中带正电荷的部分牢固地结合。细胞质中某些物质常带正电荷,所以可与酸性染料中的有色阴离子牢固地结合而被染上颜色。 染色作用有时还随溶液中的pH值而变动,因细胞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它含有氨基和羧基,在酸性溶液中,当溶液的pH小于该蛋白质的等电点时,则蛋白质带正电荷,易被酸性染料染色。

染料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染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物理性能 1953年英国染色工作者协会(S.D.C)提出分散染料的定义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染料,最初推广应用于醋酯纤维,在应用时通常采用细粒的悬浮体水溶液.这个定义对今天的分散染料来说已不适用.现在的分散染料.虽不含水溶性的磺酸基团,但具有适量的低度水溶性,约为直接染料的0.01%.在染色时依靠分散剂才能均匀分散在染浴中.从实用意义来说,人们通常是结合分散剂来看待染料水溶性的.所以当染料粒子的在溶液中消失光散射现象时,即认为这些染料已达到溶解程度.这些溶解的染料粒子以单分子体、低分子联合体或被分散剂所溶解了的染料等不同形式的存在。 提高染料溶解度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增加温度,但各种染料之间差异较大,如图1-33。 分散剂与染料溶解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般阴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溶解度好几倍,有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分散染料的溶解度提高很多,但是它们对温度十分敏感,那就是提高的程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 根据染色要求,分散染料原则上也应象酸性染料一样,必须处在一种分子分散体系才能进入纤维内部,因此对采用吸尽法染色来说,染料的溶解度对于染色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 染料在水中的溶解程度,会影响纤维内部的浓度平衡。在这一点上,对于染色的匀染度和染料的吸尽作用是很重要的。根据能斯特分布定律,溶解在纤维内部染料的浓度C F和溶解在染浴中染料浓度C1之间的关系是不变的。因此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分散剂的作用,使染浴中的染料溶解度提高,必然含有更多的染料被纤维所吸收。 如是提高C1,K(能斯特平衡常数)保持不变,结果是C1必然提高,假如分散剂对染料起抑制作用,那么这种情况就要出现偏差,结果K值不变。 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仅关系到染色热力学平衡常数K,并且也在动力学上影响染色。 分散染料在水中的分散状态,由于时间、温度及染浴中其它物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种重要的现象是结晶。染料制造工厂虽然设法使染料粒子大小均匀,但实际上很困难。当分散染料颗粒在1um 时,肯定存在差大于1um和小于1um的染料粒子。在溶解时,优先得到溶解的是颗粒较小的染料,而大颗粒的染料却吸附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的染料,结果是晶体逐渐增加。通过周期性的升温和冷却,这种现象不仅加速而且更为剧烈,如图1-34所示。采用液流式染色时,必须注意这种现象。 在实际染色过程中,由于染浴中的染料不断为涤纶染着而减少,所以晶体增长情况并没有这样严重。但在染深色时,染浴中存在着相当数量的染料,如果染浴温度不是逐渐下降而突然冷却,那么在饱和染浴中已溶解的染料就会在少量尚未溶解的染料粒子周围结晶出来。从实践中发现,染浴中的分散剂能起到稳定作用,并能抑制染料粒子的增长。 除了染料晶体增长的现象外,还有一种晶体的变异作用十分有害。比德曼(Biedermann)发现了这种晶体变异的现象。 分散染料在合成过程中,许多染料会结成亚稳态(metastable)的变异晶体,这种晶体不稳定,具有向比较稳定状态的晶体变化的倾向。 化学结构为同一物质的变异晶体,不仅X射线衍射光谱不同,而且熔点和溶解度也各不相同。没同的变异晶体表现不同的染色性质,这是因为对纤维的亲合力,即纤维内部的饱和点,取决于染液内晶体的溶解情况。 染料的基本粒子,即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单个粒子,可以集合而成为凝聚体(aggregates)、集聚体(agglomerates)和絮聚体(flocculates)等。 凝聚体是一种基于粒的结合体,其表面已结合在一起。集聚体是基本粒子或凝聚体的一种松弛的集合体,相互之间在角上或边上相连,但不是结合的。絮聚体也是一种集聚体,但用很小的切变力就能分离开来。 染料分散体系中最常见的染料粒子最集聚体。形成集聚体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基本粒子之间的吸引力要大于相互之间的排斥力。 阴离子型分散剂的吸附作用使染料粒子带有负电荷,溶剂中的正电荷成为这种粒子表面负电荷的对应离子。在贴近粒子周围形成一双电层,称斯特恩(Stern)双层效应,其中同时包括正电荷与负电荷。在这外面,有一层散乱电层带有“”电势。当两个粒子的散乱双电层相互渗入时,就会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