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年份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人数(万)280338413448559611就业率(%)

73

72.6

72.6

86.4

86

68

表12004年-2009年我国应届本科毕业生人数及就业率〔3〕

第30卷(2010年)第5期第14-16页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0(2010)No.5P 14-P 16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郭玲霞

作者简介:郭玲霞(1973-),女,山西人,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据统计,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与此同时,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直接导致消费需求下降,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也大幅减少,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1〕。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金融海啸”引发经济衰退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是外向型的,进出口总值超过GDP 的60%。在美国公民借贷消费模式终结的情况下,“中国制造”随之受到影响。按照经济学的原理,GDP 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业岗位就因此增加一百万个。与此相对应,

GDP 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就业岗位就减少一百万个,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大大减少了劳动岗位的供给。如此算来,我国2008年GDP 比2007年减少了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将减少240万个就业岗位。对于逐年增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则意味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2〕。

2.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大学生就业难

全国高校招生人数1998年为108万,到2009年超过600万。据统计,预计2010年的毕业人数将达630余万人。截止2009年7月1日,已有415万大学毕业生落实去向,2009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达68%,同比基本持平〔3〕。从表1可以看出,招生人数的增加使就业率虽未下降,但是未就业学生的总人数在增加。由此可见,随着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仍然面临着就业的困境。

3.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要

当前,部分高校为了扩大招生规模,任意开设专业,致使在师资、教学条件、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部分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缺乏长远的眼光,往往只盯着那些就业形势好的热门专业,而大学生的培养周期需要四年,在四年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对职业、

职位、岗位需求会发生变化,由此导致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虽然近年来各高校在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大纲等方面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但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滞后于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现象依然存在。

4.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规划引导不够

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了与就业相关的一些就业培训或就业指导性质的课程,教师由学校招生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各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兼任。这些教师虽然在指导就业方面有一定的经验,但是缺乏系统的知识结构,讲解课程时往往理论性太强,操作性不足,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很难从专业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做好就业规划、就业选择,所以对学生的实际帮助非常有限。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在毕业以前举行,学校并未充分

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金融海啸引发经济衰退、高校扩招引发

的毕业生人数骤增、高校专业设置不适应社会需要、用人单位门槛趋高、高校对学生就业规划引导不够以及大学生能力素质比较低下等。要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作为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予以支持,作为高校要合理调整专业结构,正确引导学生就业;作为学生,则要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转变就业观念。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0)05-0014-03

第5期郭玲霞: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15

意识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部分高校还认为,只要学生能找到工作、能保障就业率就行了,至于工作是否符合学生的专长,则很少问津。

5.用人单位门槛抬高

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企事业单位面对庞大的毕业生人群,把录用人才的门槛抬高,不考虑人力资本的成本。选人用人时不按照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而一味追求选用高学历的毕业生,致使出现用人的高学历化趋势。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也要本科生,无形中加剧了毕业生供需的学历层次结构性矛盾,降低了大学毕业生与就业机会的有效匹配,给毕业生的就业造成了很大困难。

6.大学生自身专业素质低

目前,高校毕业生存在专业素质较低、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种的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1)学生自身的原因。部分大学生迈入大学的校门后,丧失了理想和追求,玩物丧志,沉迷于享乐或游戏,基础的课程都没有学好,更别说专业课程了。有些大学生却只埋头于书本的学习,对于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动手能力、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4〕。

(2)教师方面的原因。高校教师缺少社会实践,对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动掌握不清,专业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相对比较落后,讲授的内容往往局限于课本、局限于已有的理论和技术。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许多具有技术含量的课程没有安排课外实习,或者课外实习仅仅停留在走过场,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不能达到实习的真正目的。因此高校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导致学生素质不高的一个原因。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要积极提供就业岗位

2009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些措施在政策上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问题。但是要从根本上缓解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冲击,就必须通过调控政策来遏制经济下滑的势头,通过保增长来保就业。目前,政府出台了“万亿”投资计划,对保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在投资方式上,似乎仍在延续财政投资模式,这并不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太多岗位。

笔者认为,政府需要根据我国三大产业的就业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去,以此来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同时要规范人才市场制度,严厉打击人才市场不公平、不公正现象,给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5〕。

2.高校要科学设置学科专业

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直接反映了该校服务社会的能力。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学科建设等方面需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首先,根据社会需求来优化专业设置。对于热门专业,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来适当扩大招生规模,对于冷门专业应该减少招生规模或者采取隔年招生的方式,以保证满足社会对这些特殊人才的需求。

其次,分析现有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改进培养计划,解决专业结构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相脱节的问题,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毕业生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三,加强特色专业建设。对于宽口径专业,由于涉及到的专业知识面比较广,每个学校不可能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优势,只可能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因此,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要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特点结合起来,在加强专业技术基础的同时,办出特色。

3.就业指导部门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

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职能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并对毕业生进行积极引导。就业指导部门要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高等教育。

就业指导部门从大学生入学开始就要引导他们学习专业介绍、就业前景、职业规划、职业能力培养等课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改变就业观念,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心理测定与求职咨询服务,从观念、心理、知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帮助学生做好准备,以应对职业的挑战。此外,就业指导部门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及时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反映给学校,同时做好企业的人才资源需求分析,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4.教师应提高教学与科研能力

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需从教与学入手。学校需进一步加

16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年

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平台,而大学生则需更加努力学习,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逐步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要培养一流的学生,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高校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内大部分高校以青年教师为主,这些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因此要使学生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应该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高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为教师的成才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并真正地把青年教师的注意力和兴奋点放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要切实加强青年教师导师制度、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要启动青年教师导师制度,通过指导教师以传授经验、听课评课等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使青年教师自觉秉承导师的教学和科研精神,吸收他们的教学、科研方法,从而使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高校还要及时为青年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通过学习和交流,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和科研上有实质性的突破。

5.大学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要想在求职时脱颖而出,就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具体而言就是要从品德、学识、能力、阅历、特长、健康等方面着手。

首先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观察

问题、研究问题、归纳问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其次要加强社会活动能力的锻炼,提高以人际交往和组织纪律为核心的团队意识,如在校期间,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创业活动、勤工俭学活动以及担任学生会、班级的干部工作,以提高自己的组织和协调能力;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意识,增加专业实践经验,加强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它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用人单位等多方面的积极配合,同时,在校大学生也应做好多方面的准备,特别是要转变就业观念,破除“精英化”,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

参考文献:

〔1〕王杰生.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09,(4):121-122.

〔2〕史文利,杨卫东.浅议市场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难〔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7):38-40.

〔3〕曹鸣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90-94.

〔4〕肖云,邹力.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9,(7):80-83.

〔5〕沈晓.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需要新思维〔J〕.石油教育,2009,(5):83-87.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太原邮编030051

Causes for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Graduates and Solutions

GUO Ling-xi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M uch attention is currently paid to 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difficulty of graduates,because of eco-nomic recession triggered by the financial tsunami,the surging number of graduates by the college enrollment expan-sion,the specialty settings inappropriate to the needs of society,the increasingly high threshold of employers,the insuf-ficient guidance of students’employment planning by the university authority and the comparatively low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To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the appropriate employment support policy;the universities should rationally adjust the specialty structure and correctly guide students in employment;the students should change their outlook of employment and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in all aspects.

Key words:university;employment of graduates;causes;solu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